2024届广东省高州市谢鸡镇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高州市谢鸡镇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高州市谢鸡镇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高州市谢鸡镇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高州市谢鸡镇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高州市谢鸡镇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3.(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A.羁绊(jī)缄默(jiān)人情事故(shì)叹为观止(wéi)B.翌日(yì)抉择(jué)漫不经心(màn)目炫神迷(xuàn)C.斡旋(wò)襁褓(qiǎng)名副其实(fù)戛然而止(jiá)D.雾霭(ǎi)帷幕(wéi)销声匿迹(jì)相辅相成(xiàng)4.(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升腾压韵无可置疑冥思暇想B.真缔绯红美不盛收翻来覆去C.沧茫淳朴繁花似锦胸有成足D.尴尬狼藉人情练达正襟危坐5.(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使文明结束了。②城市是复杂的,可是往往也如此简单。③厮杀声依然回荡不已的古罗马角斗场,蛛网般交织的威尼斯水巷,清冽蔚蓝的多瑙河,清秋远村旷野平芜的圆明园废墟,横亘万里烽火连绵的长城……④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就蜿蜒在城市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草坪、每一道天际轮廓线……⑤无数的城市历史告诉我们,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A.“复杂”“简单”“交织”“平芜”均为形容词。B.“清冽蔚蓝”“岁月的痕迹”均为偏正短语,“生命与性格”是并列短语。C.画线句中“城市”是主语,“是”是谓语,“历史教科书”是宾语。D.“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使文明结束了。”这句话有语病,应该去掉“使”。6.(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A.回望100年前,五四青年勇敢抗争、挺身而出,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B.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浅阅读的原因主要是人们沉迷于手机微信、网络娱乐等途径所致。C.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几年来小麦收成最好的年。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有力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删节)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1)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2)心乐之(_____________)(3)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4)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8、(3分)示长安君①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②。草草杯盘共笑语③,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④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①嘉佑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辽国,临行前与妹妹长安君话别,写下了这首诗。此前王安石为仕途奔波,与妹妹已三年未见。②怆情:悲伤。③草草:随便准备的。④后期:后会的日期。1.王安石善用叠词入诗,简要赏析颔联中“草草”“昏昏”的好处。2.亲人相逢往往是欢喜的,为什么作者却道“老去相逢亦怆情”?9、(7分)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②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③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④白居易(卖炭翁》写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夜归人包利民①无边无际的夜,心里却暖暖,连脚步声都同心跳一样急促,因为前方有一所亮灯的房子。在夜里回家,有着一种特别的感受。也许是暗夜与家灯的对比,便将心底久泊无依的思绪与那一窗的温暖相融,仿佛一直黯淡的际遇,此刻全被回家的心绪点亮。②遥远的少年时光里,有一次深夜回家的经历。那时还在县里住校读高中,很少回家。一个周末的晚上,便有一种强烈的回家冲动。于是便走出校门,此时已是夜里九点多,早没有了通往乡下的车,便步行走上四十里的路。正是盛夏,星光满天,出了县城,便是土路,两旁是茂盛的庄稼。空气中流动着清香的气息,便一直向前走。离家乡的村子很近的时候,要穿过一大片荒甸,阴森无比,还有乱坟无数。走到纵深处,恐惧便紧紧围绕在身前身后。向前望去,看见村里的点点灯火,便觉心中一暖,周围的荒凉也似乎充满了情趣。③当村子近在眼前,看着家里的草房,那在黑暗中的影子,就如山一般给我无尽的安全感。推门进屋,扑面而来的灯光,还有父母惊喜中带着担忧的脸,却深刻在那一瞬的心底,在无数个未来的日子,那个情景都会在无眠的夜里潮起。④后来,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一个房子里,等待自己的父母到来。也是在一个夜里,却是自己成了屋里的守候者,父母成了夜归人。那时,父母只是之前打了个电话,说这一天要到,并告诉不要接,来过好几次,能找到。通讯的不便,使得我竟不知他们坐什么车,几点到。只好守在家里等,直到夜幕长垂。此刻,终于知道那一种滋味,想想以前的多次回家,父母该是等得怎样辛苦,交织着盼望与担心。⑤曾有个同学,少年时,有一次和父母负气离家出走。在外游荡了几日,终于还是回来。他特意选在一个夜晚向家里走去,怕看见那些熟悉的人。也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他一路心情忐忑,不知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情景。他和我说:“我一到家门口,听见院子里的狗叫声,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而他的父母,并没有责怪打骂,有的只是一种欣喜和心疼。原来,不管我们犯了怎样的错,那个叫家的房子永远敞开着温暖的门,等着我们的归来。⑥在晚上回家,就像从长长的夜里走向光明和温暖,家永远是等着我们憩息的巢。就像有人所说,因为喜欢回家,所以才要常离家在外。喜欢在夜里归来,踏着一地的思念,任这条路风雨起落,可在路的尽头,却有着一所房子,亮着一盏灯,和灯下牵念着我们也被我们牵念着的白头人。1.本文写了与“我”有关的两次“夜归”,请分别加以概括。2.文章在②③④三段已经写了两种“夜归人”,第⑤段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理解。3.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1)离家乡的村子很近的时候,要穿过一大片荒甸,阴森无比,还有乱坟无数。(环境描写在这里具有什么作用?)(2)在晚上回家,就像从长长的夜里走向光明和温暖,家永远是等着我们憩息的巢。(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4.本文结尾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读完这篇文章后对家的感受。11、(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坚持不放弃程刚①初中时,我对化学特别感兴趣,而且成绩非常好,学校组织的各种化学竞赛我都拿一等奖。②初一下学期,教委组织化学竞赛,我代表学校顺利杀入决赛。教委将在决赛的20名选手中,推荐一名参加省里的竞赛。③学校希望我能拿下这个指标,下大力给我辅导。吴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也是化学课老师,他甚至连续几个周末不休息,专门给我一对一辅导。辅导效果很明显,每次模拟测试我都满分,难度也在逐渐提高。可我一点都不敢放松,因为进入决赛的选手,都是各个中学的尖子。④竞赛那天终于到了。吴老师带着我提前一天住进宾馆。可没想到的是,我却突然间感冒发烧40度,再加上考前有点紧张,晕倒在宾馆里……⑤我躺在医院里输液,校长和我的父母都赶了过来。我一直在哭,恨自己关键时候掉链子,害怕明天早上参加不了竞赛。⑥竞赛组知道了我的情况,让校长确定我明天能不能参加。校长便征求我的意见。母亲早就吓坏了,当校长征求我的意见的时候,她直接责问校长说:“校长,孩子都这样了,你还让他参加考试吗?他要是出了问题,你能负责吗……”校长有些脸红,急忙和母亲解释没有恶意。⑨虽然母亲不愿让我参加,我依然晕的天旋地转,但我感觉身体没那么糟,还想试一试。其实,我并不关心身体,而是害怕如果考不好,我在同学心中建立的化学尖子的形象就要毁掉,大家都会议论。⑧吴老师坚持让我参加,并对母亲说:“程刚今天晚上挂水,明天可能会好一些,这是10年来省市组织的第一次竞赛,不管怎样都要参加,如果坚持不下来中途离场也行,否则,他会遗憾的。”母亲说什么也不同意,并和吴老师吵了起来,她甚至提出带我回家,幸亏医生没同意。⑨第二天一大早,我感觉比昨天好多了,决定参加竞赛。吴老师将我送进了考场。⑩可能是考场环境太紧张,另外,高烧又上来了,我只答了一大半,便天旋地转再也答不下去了。吴老师急忙协调医生将我送出了考场,继续到医院输液……⑪在医院住了三天,我重新回到了学校。虽然病好了,但心情一直不好,总在为这次竞赛耿耿于怀。⑫这天下午,我们正在自习,吴老师走了进来,笑容满面的对大家说:“同学们,现在公布一个好消息,程刚同学被市里推荐参加省里化学竞赛……”我以为听错了,直到吴老师把通知书交到我手上。我很诧异,我都没答完,难道其他人比我成绩还差吗?吴老师看出了我的疑惑,对我说:“程刚,你虽然卷子没答完,但在这种情况下,你答完的题没有一个错误,正确率百分百。教委综合衡量后,还是觉得让你去参加省里的竞赛最有把握……”⑬那一天,我沉浸在幸福里,也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人这一生面对的机会没有几个,只要有条件,有一丝希望,千万要抓住,成功很可能就在前方等着我们。1.选文以“坚持不放弃”为题,有什么作用?2.选文第⑪段中加点词语“一直”“总”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⑫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结合选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⑬段的理解。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1.这段文字出自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人名)。2.这段文字是主人公的生活原则,他以自己的毕生精力进行了实践。以下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中和这个原则无关的一项是()A.童年时,他因往神父家的复活节蛋糕上撒烟灰而被学校开除。B.为了解救工友朱赫来,他被关进了监狱。C.他参加了红军,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苏维埃政权。D.他在病痛折磨中用生命写成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3.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从主人公身上汲取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呢?13、(5分)潜山市皖山学校决定于5月15日举行“走进安徽博物院”的研学游览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帮助解决。(1)801班王超同学在活动前从网上摘抄了一段介绍安徽博物院的文字。可是粗心的他抄错了几处,请你帮他修改。安徽博物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A)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约6.2万平方米,展厅15个,馆藏文物21.8万余件。(B)建筑造型沧桑厚道,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安徽博物院从多侧面综合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如安徽历史文化陈列和四大特色陈列。①画线句(A)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②画线句(B)有一个词用错了,这个词是“_________”,可改为“_________”。(2)游览结束后,王超在博物院门口的公告栏处捡到了一个黑色背包,里面有钱包、衣服等物品。博物院已经关门,他又必须回学校上课。请你帮他写一则“招领启事”,贴在公告栏内。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天,失主找到王超,取回了背包。这位叔叔非常感激王超,坚持要给他100元钱表示谢意。请你写一段话,帮助王超婉言谢绝。_______________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24,题目:慢慢地,我懂了要求:①要认真审题,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B【解题分析】

A.句式冗杂,删去“是因为”或“是重要原因”;C.缺少主语,删去“随着”;D.语意不明,“他”改为“李瑞”或“宋宇航”。故选B。2、D【解题分析】

A.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使用错误。B.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使用错误。C.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使用错误。D.坚忍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使用正确。故选D。3、C【解题分析】

A.人情事故--人情世故;B.目炫神迷--目眩神迷;D.相辅相成(xiāng);故选C。4、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D项没有错别字。A押韵,冥思遐想。B真谛,美不胜收。C苍茫,胸有成竹。5、D【解题分析】

A.有误,“交织”是动词;B.有误,“清冽蔚蓝”是并列短语;C.有误,“记忆”是主语,“不是”是谓语,“数字和资料”是宾语。故选D。6、D【解题分析】

A.词语顺序颠倒,改为:回望100年前,五四青年挺身而出、勇敢抗争,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B.句式杂糅,改为: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浅阅读主要是人们沉迷于手机微信、网络娱乐等途径所致。C.搭配不当。改为: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最好的。或:今年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故选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1)翻卷(2)以…为乐(3)像狗的牙齿那样(4)离开2.(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3.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卷”,重点实词,意为“翻卷”;“乐”,意动用法,以……为乐,意为“对……感到快乐”;“犬牙”,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狗的牙齿那样”;“去”,古今异义,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古义为“离开”。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两句中重点的词有:澈,穿透;布:照映;以,因为;清,凄清。3.本题考查对作者心情的理解概括能力。联系文章内容、主旨及写作背景作答。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含蓄地抒发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孤凄悲凉的心情。“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凄清环境中,自然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回答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也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和写作背景。遭到贬谪的柳宗元,内心是愤懑的,虽然游览山水可以暂时排遣心中的抑郁之情,但是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8、1.“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写出酒菜是简单准备的,可见兄妹相见的欢乐,不拘客套礼节;“昏昏”则写出两人互诉衷肠,直到夜深,这两个词烘托了兄妹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暗示了将别的伤痛。2.①年岁老去②相逢又要别离③前程漫漫路途坎坷④归期难知。【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叠词的作用。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草草”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描绘了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昏昏”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所以这两个叠词的运用,都表达了兄妹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2.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示长安君》这首诗抒写兄妹情,表达了真挚而又深沉的相逢之欢与离别之悲。王安石与他的大妹隔了三年再见面,见面后马上又要分别,想起年龄老大,会少别多,相逢又要别离,而前程漫漫路途坎坷,归期难知。所以诗歌一开头的“老去相逢亦怆情”就包含了这无限伤情。【题目点拨】白话译文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是不轻的;如今老了,连相见也使我感到伤心。随意准备些酒菜,为的是边吃边聊;灯火昏暗,我们把别后所见所思,互相倾吐,直到夜深。我正在感慨分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却又要离开你去万里外的辽国,冒着风沙旅行。要问我何日相会,怎说得准?你见到那鸿雁南飞,会有我捎来平安的家信。9、不知道山光悦鸟性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络”“缀”“炭”“愿”等字词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第一次写“我”读高中时,一个周末的晚上,步行四十里的路回家;第二次写“我”在一个陌生城市的房子里,作为守候者,在夜里等待父母的到来。2.不多余。第⑤段写的是一个少年负气离家后,选择在一个夜里回家的事,从父母对犯错孩子宽容的角度表现家的温暖,使读者对家的感受更加丰富。3.(1)用一大片阴森无比的荒草甸和令人恐惧的无数乱坟,衬托村庄的灯火让人感到温暖,突出了家的安全感。(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家光明、温暖和安全的特点。4.结尾主要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对“夜归人”回家的感受,点明了题意,揭示了文章的中心。5.示例:家给我的感受是温暖、轻松和愉快的,当我拖着沉重的脚步,疲惫地回到家中,面对可口的饭菜和父母亲切的关怀时,感受到家的温馨,浑身的疲惫瞬时消失得无影无踪。【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我”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阅读此段,抓住本文“夜归”这个话题,简述此段内容,说明其使读者深切感受到家的温暖。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对人物活动的场所进行描写,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主要作用有突出景物的特点,铺垫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要根据具体文章来分析。解说时要说清楚为下文什么情节铺垫,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烘托了人物什么心情。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表达方式有哪些,再根据文段内容判断。文章结尾抒发情感一般都与表达文章中心,突出题旨有关。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题,只要抓住“家的感受”回答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11、1.点明了文章关于“坚持不放弃”的主旨;奠定了文章“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一直”“总”强调程度,准确写出了我对未能完成这次竞赛的遗憾之情。3.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内心的喜悦和诧异,引出后文吴老师对录取原因的说明。4.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只有抓住机遇,才能有机会改变我们的人生,使自己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生活中,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抓不住,成功地抓住了机会,就等于将自己的命运紧紧地攥在了手里。(意近即可)【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对含义的理解可以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两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一般是: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章写“我”在发烧40度时仍然坚持不放弃进考场比赛,尽管试题没有答完,又一次晕倒在考场,最后,因为“我”的坚持不放弃,得以被推荐去参加省里的竞赛。所以标题“坚持不放弃”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文章主旨;奠定了文章“坚持不放弃、努力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吸引读者、新颖。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一直”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总”强调程度,结合第⑩段语境“在考场上,我的高烧又上来了,只答了一大半,便天旋地转再也答不下去了。后来虽然病好了,但心情一直不好,总在为这次竞赛耿耿于怀。”理解,这两个词表达出因为高烧我没有坚持比赛完,晕倒在考场,这让我十分遗憾。3.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我很诧异,我都没答完,难道其他人比我成绩还差吗?”是对“我”的心理描写,诧异的是我没有答完题,喜悦的是被市里推荐参加省里化学竞赛。引出后文吴老师给“我”解惑。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最后一段写作者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人这一生面对的机会没有几个,只要有条件,有一丝希望,千万要抓住,成功很可能就在前方等着我们。结合文中主人公的经历(高烧40度仍坚持进考场,最终获取优异成绩)来理解,人生中有很多次挑战,也有很多次机遇,只有抓住机遇,坚持永不放弃,才能成功。上天始终是公正的,它会公平的分给每个人一些大大小小的机遇,只不过有的人看见了,而有的人看不见。机遇只偏爱那些为其做了最充分准备的人,一个人在长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一旦抓住机遇,就可以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保尔·柯察金)2.A3.我们应学习保尔身上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他身上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及明确的人生目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这段文字出自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2.“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是保尔生活原则。而在童年时,他因往神父家的复活节蛋糕上撒烟灰而被学校开除,这不属于他正在践行这个原则,因为他当时岁数还小,还没有被朱赫来引领到革命道路上来。所以选A。3.题干要求答出我们应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考查对保尔人物形象的把握。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3、(1)“,”“、”“厚道”“厚重”(2)招领启事我在安徽博物院门口的公告栏处捡到了一个黑色背包,里面有钱包、衣服等物品。请丢失者速与潜山市皖山学校801班王超联系。(留下联系电话也可)王超2019年5月15日(3)言之成理即可。【解题分析】

(1)①本题考查标点的修改。阅读画线句A可知,其中的“自然”“历史”“社教”是安徽博物院同时具有的特点,应为并列关系,用顿号隔开。②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厚道”指待人宽容,不刻薄。语段用来表现建筑造型的古老,很明显不能使用“厚道”一词,应将其改为“厚重”。(2)本题考查招领启事的拟写,拟写时注意招领启事的格式和内容。其格式与一般的应用文相似,要注意的是招领启事的内容不可将捡到的物品情况详细写出,但要写清认领人的联系电话或地址。(3)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根据题意,开头有合适的称呼语,并表达出自己拒绝的理由,语言得体即可。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范文:慢慢地,我懂了成长是一个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它引领着我们走向成熟……小时候,父母总喜欢用一些“谎言”来骗我们。还记得当我生病要吃药时,他们总喜欢说:“喝了这碗药,你的病就会好了,就再也不用吃药了!”我问他们:“这药苦不苦?”他们笑着回答:“不苦,一点都不苦。”我半信半疑地端起药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