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本框题地位本框题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个框题。从这一框开始学生学习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矛盾。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因而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内容分析这一框共有两目: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学生分析“矛盾”一词对高中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矛盾”,并且时常要解决一些“矛盾”。陌生的是哲学上的矛盾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的抽象、概括、总结,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鉴于学情分析,在设计时力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并认同。同时,教学中应坚持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三、设计思想教育理念: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原则: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的积累,将对矛盾的理解从生活常识的层次提高到哲学的层面,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通过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帮助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四人小组合作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导入:出示材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上述两诗句包含哪几对矛盾?生活中还有哪些?请大家根据以上的举例概括出矛盾的含义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属性、趋势——斗争性(对立)思考:哲学上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的斗争一样吗?归纳:哲学角度分析:哲学上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抽象和概括。是矛盾的一般、普遍的属性。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反对、限制、竞争、批评等。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统一)出示材料:课文漫画“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问:他敢烧吗?哲学角度分析: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结论是“不敢烧”。烧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得出矛盾同一性的第一层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还能列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的事例吗?出示材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分析: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矛盾同一性的另一层含义。特别强调转化的“条件性”。总结:事物矛盾双方既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以对立性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思考:自相矛盾是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吗?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利用前面列举的事例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等领域都存在矛盾。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如何对待矛盾?——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列举:讳疾忌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哲学角度分析:回避矛盾,不仅使矛盾不能得以解决,反而会使矛盾激化。2、矛盾的特殊性材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是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个家庭在不同的时期也会面对不同的矛盾。就某一家庭来说,有父母之间的矛盾,有子女之间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等。在家庭的诸多矛盾中,每一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在同一个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和处理家庭矛盾时,注意区分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同一个矛盾中的不同方面。(1)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成语?在学生回答的基础得出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并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得出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出示材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出示材料:漫画“吃水果”说明了什么道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有重要意义。出示材料:请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理。最后结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展览馆场地租赁合同范本11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型民爆物品供应商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度电梯安装与绿色建筑认证合作协议4篇
- 头皮护理产品配方优化-深度研究
- 2024版酒店物业综合服务合作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商场店面窗帘改造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型木材绿色采购与销售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智能储罐租赁服务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地产物业管理与品牌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门卫信息化服务与安保培训承包3篇
- 南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各乡镇、街道分布情况登记清单(表五)
- 选煤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项目前期选址分析报告
- 急性肺栓塞抢救流程
- 《统计学-基于Python》 课件全套 第1-11章 数据与Python语言-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 《形象价值百万》课件
-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十
- 中医基础理论-肝
- 小学外来人员出入校门登记表
- 《土地利用规划学》完整课件
- GB/T 25283-2023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