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部分人士对巴黎公社革命的认知人物认知材料出处王韬“乱党”、“匪贼”《法国志略》和《普法战纪》(19世纪70年代)宋教仁“巴黎暴动”《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载于《民报》(1906年6月)李达“阶级斗争的手段,以最普遍最猛烈最有力量的为好”《社会革命底商榷》,载于《共产党》第2期(1920年)综合上表信息,可知其反映了近代中国A.不同救国道路的探索 B.民众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理论C.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D.对改造社会途径的认识日益趋同2.胡适在《谈新诗》中写道:“初看起来,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旨在A.打破旧束缚促进思想解放B.废除格律诗推广新体诗C.废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D.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3.在当今中国史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所反映出的十月革命的意义主要在于()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B.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C.开创了另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D.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4.关于两德统一,美国有关人物的回忆录多将德国统一事件置于美苏关系、美欧关系等大的政治框架之下,无限放大美国在统中的作用。而苏联有关人物的回忆录,详细地叙述了德国统一中戈尔巴乔夫的所想所做,认为德国的统一首先应归功于戈尔巴乔夫和布什。由此可见,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不能准确记述历史事实 B.亲历者的回忆录最为真实C.比其他史料可信度更高 D.难免受到叙述者主观影响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国家公民划分为治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只有哲学家才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这一构想A.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作用 B.认为雅典政治需分权制衡C.基于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D.强调对知识和理性的追求6.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A.以文治国B.公平竞争C.分科考试D.重视教育7.“汉高祖、唐太宗、宋高宗、清圣祖”其称号共同源于A.年号 B.庙号 C.谥号 D.国号8.德国史学家蒙森在其著作《罗马史》中对罗马法起源进行了清晰的讨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由此可知罗马法有利于A.维护法律权威B.保障人民的权益C.保护私有财产D.限制权力的滥用9.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促使法国退出北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推动中法建交;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这一系列政策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B.根本上改变法国的国际地位C.导致美苏两级格局的崩溃 D.促进不结盟非集团化的发展10.清朝咸丰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揭露了列强A.强迫开放通商口岸B.割占香港C.攫取领事裁判权D.强建租界11.有史学家指出:“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他意在强调这场战争A.使中国蒙受屈辱 B.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C.激发了救亡意识 D.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12.两汉时期,谏官主要职能是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此外还常常受于皇帝命令巡视各州,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这说明,两汉时期A.谏官行政权力扩大 B.监察体系完备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谏官分割皇权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历史选修:历史世界文化遗产)材料《史记》记载,秦始皇末年,“以为成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项羽进入成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中晚唐诗人杜牧因唐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撰《阿房宫赋》加以讽喻。赋中说:“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因此赋流传,秦修建阿房宫而速亡,成为人们关于秦朝的一种历史记忆。当代考古学者试图寻找阿房宫建筑群的遗迹,只在相当于《史记》所记阿房宫前殿的位置,发现了夯筑过的地基和东西北三侧的围墙,却根本找不到红烧土、木炭等表明此处曾被大火焚烧的痕迹。他们中有人因此认为,阿房宫不过是“一座想象中的空中楼阁”。——据《史记》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阿房宫被考古学者认为“是一座想象中的空中楼阁”的原因。(2)以《阿房宫赋》为例,说明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对探讨历史问题的作用。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二十世纪6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中国排球队引入世界著名排球教练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意志排球”理念,“严格要求、服从命令、团队精神”植入中国女排思想中。1981年,中国女排夺取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为庆祝女排夺冠,北大学生欢庆游行,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力崛起的热流。从女排主力队员发展为主教练的郎平深有体会地说道:中国女排精神是“女排队员在比赛中获得的不仅是冠军,更是而对各种人生不确定时的勇气。”“单靠女排精神不能赢球,这是技术过硬的死磕。技术就是专业。”比赛时“心中有国家,眼中有国家,以国家为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广泛宣传“坚忍不拔、奋力登攀、为祖国荣誉而搏”的“女排精神”。——摘编自《中国精神视域下的女排精神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弘扬“女排精神”的时代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材料中三人对巴黎公社的认识不同是由于三者所代表的阶级不同,想要实行的政治制度不同,是不同救国道路的探索。A正确;李达一人对巴黎公社的接受不代表民众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理论,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对巴黎公社的不同认识,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材料中的三人代表不同的阶级,不能说明其认识趋同,D错误。故选A。2、A【解析】

从材料“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可知,胡适强调文的形式的目的是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具体强调废除和推广的诗体,故B排除;“废止”说法过于绝对,故C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思想文化方面,没有提到政治制度,故D排除。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根据材料“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的模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4、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对于德国的统一,美国人和苏联人的回忆录有着截然不同的结论,都是从自己的主观角度进行看待问题,不易搞清历史事实的真相,故选D;ABC的说法绝对化,排除。5、C【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柏拉图认为理想国中将公民分为三个阶级,贤者治国、武士保卫、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三个阶级各司其职,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从侧面反映了柏拉图对当时雅典直接民主弊端的不满,直接民主由于公民素质不同,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排除A;材料中的三个阶级各司其职不是分权制衡思想的表现,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对知识和理性的追求,排除D。6、B【解析】

依据材料“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追求的是平等、理性,而科举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故选B。科举制产生之前,封建统治者即已提倡以文治国,由此可见,以文治国不可能是科举制的本质,排除A;分科考试与重视教育不符合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诉求,故不会是启蒙思想家推崇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排除C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7、B【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祖”、“宗”涉及的是庙号,与年号、谥号和国号无关,故选B项,排除ACD项。故选B。8、D【解析】

根据材料“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可知罗马法以契约形式确保了各权力代表的相互制约关系,有利于形成权力约束,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未反映罗马法对法律权威的维护作用,排除。材料未体现罗马法保护人民权力及私有财产,故排除BC两项。9、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戴高乐总统承认中国,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合作关系,目的是加大对抗美国的力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A;国际地位往往是由经济军事实力决定的,并且B说法绝对化,B错误;美苏格局的崩溃是1991年苏联解体,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不结盟非集团化,D错误。10、D【解析】

注意《夷场行》中的关键信息,“黄浦成夷场”即中国的黄浦成了外国的地盘;“罗蜂房”即西方式建筑等。由上判断是揭露了列强强建租界的侵略行为,D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列强强迫开放通商口岸,A错误;材料中也没有说明香港被割占的信息,B错误;攫取领事裁判权也不符合材料的信息,C错误。11、C【解析】

根据“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可知,学者强调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故选C;根据“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可知,学者强调的是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联系所学甲午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12、C【解析】

据材料“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可知,两汉时期,谏官为君主服务并听命于君主,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正确;谏官主要掌握监察权,没有体现谏官行政权的扩大,故A错误;B项中“体系完备”无法体现,故B错误;谏官为君主服务并听命于君主,材料未提及谏官分割皇权,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史记》记载阿房宫并未建成;考古发掘证实了《史记》的记载;人们关于阿房宫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受《阿房宫赋》夸张虚构的影响。(2)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对传播历史知识有重要作用,但不能简单地作为历史研究的直接证据;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反映一定的历史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设计的是考古发现中的一些问题,是比较新颖的一些问题,需要学生较强的综合能力。(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实际上告诉我们文学创作往往与历史事实不相符。以阿房宫为例,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它是一座非常华美的宫殿,可是《史记》中记载它并未建成。而考古发现恰恰佐证了《史记》中的记载,这就是文献所代表的第二史料的局限性所在。(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从这一事件中总结出一些结论,并加以论述。本题难度不大,只需要用比较的眼光去看待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经过加工的,并不是完全的真实的记载,所以我们要擦亮眼睛,辩证的看待这一问题。点睛:我们一般将材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这两者都对历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参考价值是有区别的,我们要格外重视。14、(1)内涵:祖国荣誉至上的爱国精神;对球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永不言败、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团队协作、共创辉煌的集体精神等。背景:借鉴国际先进训练和技战术理念;党和政府大力倡导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凝聚人心,重振中华民族的自信和激励民族奋力崛起的精神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