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2016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2016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2016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2016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认识图形(二)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年级上册认识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

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的基础。同时,借助自主练习中寻找生活中

的几何图形,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了立体图形,并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幼儿

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五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

但学生对这五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

为此,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学目标】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五种平面图形,能识别和辨

认这些图形。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难点: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在生活中的存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由各种平面图形组合成的图片,如:小树、鱼、火箭、轮船、小狗等。(学生

欣赏这些美丽的图画,并说出图片名称)

2•课件画面定格在完整图片里。

师:“这么多美丽的图画,其实是由很多平面图形拼成的。同学们想不想认识这些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师并解说):小猫咪来到我们班,带来四个物体娃娃(即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三棱柱)。(学生说出放大的认识的物体名称)

出示动画:引出已学的“体”,为学“面”在“体”上做铺垫。

出示动画、认识新物体,并初步感受“面”在“体”上。

2•回忆立体图形: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球等立体图,并贴在黑板上。(学

生说名称)

出示画片。(为后面“体”与“面”的区分作铺垫)

3•用“体”分离出“形”。

(1)用“体”猜“形”:课件演示物体娃娃掉地板上,留下脚印,学生猜测脚印形状。课

件演示证实。

(2)用“体”描“形”。“能用什么办法把它的脚印留在纸上?”

课件演示小猫咪所用的方法。(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评价,再指着图形让学生说名称,并说

出是从什么物体上找到的)

①小组说一说物体的脚印的样子,再小组汇报,证实猜测。

②学生试说用“体”描“形”的方法。观看着小猫咪的方法:E「J、描、剪等,小组合作

把面留在纸上。

4•欣赏作品,说图形名称,并说出是从什么物体上找到的?

(1)动画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模型,白纸、印泥、彩笔等。(形象地初

步猜测各个物体的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猜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

和圆,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体”与“面”的联系变换。

(3)请你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可以分成哪几类?为什么可以这

样分?

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找到他们的区别和联系。

5•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还在哪

些地方见过它们?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

同桌合作,利用手做的立体图形在纸上画出各种平面图形。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1、2、3题。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下面我们要和这些图形

说再见了。老师报一个,请你找到它和它再见,把它放回学具袋里。

【板书设计】

错误!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目的是在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拼图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

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基本平面图形,并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

拼补,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进一步使学生加

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前面又学习了《认识图形》这一节

课,学生已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五种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圆和平行四边形,在这个基础上来动手拼一拼,学生们是非常喜欢的。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

强,能拼出好几种图形,有的仅能拼出一种图形。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

应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拼、剪等活动,初步让学生学会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提高学生的空间想

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难点: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存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风车、平面图形若干。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六一儿童节那天,小明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礼物——一架大风车镶嵌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小风车。

【探究新知】

一、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猜一猜做风车的纸张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猜测,答案有长方形也有正方形。)

2•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询问学生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提问:要想验证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你有什么好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介绍方法:

方法一:用尺子分别量一量两条长边和短边。(教师肯定方法但不做演示。)

师:通过测量的办法比较长短,真是好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方法二:对折边的方法。(学生边演示边介绍。)

生:这样折,我发现两条短边的长度相等。

师:刚才我们用对折的办法,验证了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两条长边的位置是

相对的,两条短边的位置也是相对的,我们也可以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我们一起验证了长方形边的特征,风车是不是用长方形纸张做出来的呢?我们把风

车拆开看一看。

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不是长方形而是正方形。

学生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长方形、正方形的转化。

教师出示长方形纸,要求把它变成制作风车用的正方形纸,向学生寻求方法。建议学生

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进行活动)

活动之后,汇报交流。

方法一:用眼睛看,估计一下把纸直接向里折。

学生质疑折出的不一定是正方形,这样折不标准。

方法二:用尺子量出短边的长度,在长边上画好,得到正方形后再折。

4厘米(长度依学具具体长度而定)

4匣米

提问:这样能不能折出标准的正方形?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呢?

方法三:用短边贴长边折纸。(学生边演示边介绍折法。)

师:我们都用这个方法折一折,一起摸一摸正方形的四条边,看看四条边在哪呢?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摸边,边摸边说明:有两条边凑到一起了,我们能看出它们的长度相

等。另外两条边,它们的长度也相等。

5•验证正方形的特征。

师:怎样折能验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呢?(学生再次活动,并介绍折纸的方法。)

师:这样折一下就能看出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折出了一个标准的正方形。

小结:我们一起通过折叠的方法,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还利用长方形纸折出

了一个标准的正方形。

二、建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1•在长方形中找到正方形。

2■在正方形中找到三角形。如图教师描出折痕。

三、简单平面图形的拼组

1•出示材料。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观察学具中材料的形状、数量和大小。

2.各小组进行拼图活动。

师:请大家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新图形,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贴出展示。

(1)拼出长方形。

(2)拼出正方形。

师:把几个这样的作品再拼到一起,你们看,拼成了什么形?

小结:虽然我们用的材料不同,但是都依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拼出了长方形和正方

形。

(3)拼出其他图形。

学生展示并介绍拼图方法。

AA夕

四、拼组图案

师: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拼一只小兔子。(出示课件)

<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拼图。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页下面“做一做”。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验证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还发现了图形折一折、拼一拼就能

变成新图形,同学们还用新知识拼出了小兔子,你们真了不起!只要大家平时注意观察思考,

就能发现图形世界里更多的奥秘。

【板书设计】

第3课时数学活动——七巧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3

【教材分析】

用七巧板拼图形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

面图形的特征。本节学习的内容是利用拼七巧板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要求学

生能摆出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拼摆图案外,还引导学生对七巧板进行了比较,同时设计了拼出

指定的图形的活动,这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小学生常常需要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七巧板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也是最常见的

一种古典智力玩具,孩子们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七巧板空间、图形的变化,又将引出无数

个奇妙的图案,这对处于好奇心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是激励他们主动探索、审视生活、认

识世界的重要载体。学生已经能够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形状的纸拼出一些简单

的、有趣的图形。他们对动手拼一拼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大量

的感性认识,利用七巧板进行实例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通过拼摆七巧板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之间是可

以互相转化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七巧板,并能用七巧板拼出学过的图形。

难点: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出图案。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七巧板等。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电脑出示由七巧板制成的“动态”图形课件。(有人和小动物在玩、乒乓球员比赛图)

问:小朋友,你知道这些图案是由什么拼出来的吗?

2•介绍七巧板的有关知识。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起源于宋代,已有二

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它是黄伯思创造的,起初叫“燕矶图",也叫‘'七星"、“易方”,后

来就叫做“七巧板”。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还得到了世界的赞美。

3•设置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后来它被称为“七巧板”吗?正因为它可以拼出各种各样

美妙的图案,所以被称为七巧板。今天我们就用聪明的大脑去想,灵巧的小手来拼,让七巧

板更巧吧。(板书课题:七巧板)

【探究新知】

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1,说一说:

给七巧板编号,组织小组交流,说出自己发现了七巧板有哪些特点。在小组交流的基础

上再向全班汇报。

2•拼一拼:

利用七巧板,学生自主拼出学过的基本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鼓励学生想出

不同的拼法,并要求学生汇报拼出的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

3•议一议:

电脑出示小明、小丽拼出的各种形状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想象这些图

形是平时生活中的哪些物体?

4•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拼出自己喜欢的生活中的图案,并取个好听的名字。让学生介绍自己拼

出的图案,比一比谁的图案更漂亮。

【实践应用】

1■电脑演示“守株待兔”的拼图,猜一猜它们分别像什么。

2•让学生尝试自己叙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并说一说故事内容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3•小组活动:拼图编小故事。要求小组合作给拼好的图案编一个小故事,看哪个小组完

成得最快。

4•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拼图编出的故事,其他学生谈谈对故事内

容的看法和意见。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七巧板拼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觉得七巧板

有趣吗?

【板书设计】

七巧板

七巧板由3种图形组成.

口有1个5号△有5个1、2、4、6、7号

Q有1个3号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十几减9”

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

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采取

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

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且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有

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

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能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2•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熟练计算十几减90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难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棒。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园活动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参加一个有趣的游园活动。

(课件出示情境1:教材第8、9页的主题情境图)

师:看,这些同学玩得多开心呀!谁来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踢足球、卖气球、卖风车、

看金鱼、套圈圈等)

这些有趣的游园活动中包含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想不想来解决这里面的数学问

题?

【探究新知】

1•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1)谁来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信息?(有15个气球,卖了9个。)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

一个数学问题吗?

(2)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现在我们先来解决“还剩几个气球”的问题。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谁能根据这个问题来列一个算式?(板书:15—9=)

怎样计算15—9呢?请你独立思考一下,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2)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动手摆的机会,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首先请用最快的速度

拿出15根小棒(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15根小棒)然后从15根小棒中取出9根,会有几种取

法呢?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组的小朋友合作。

(3)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到投影仪前边摆边说你的方法?(学生一边操作小棒一边讲解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①从15根小棒中,一根一根地取,取出9根1还剩下6根。

②从15根小棒中,先取出5根,再从10根中取出4根,还剩6根。

③先从10根中取出9根,剩下1根,与原来的5根合起来就是6根。

④9根和6根合起来是15根,15根减去9根就是6根。

(4)当学生每说到一种方法时,教师在黑板上就对应的方法做一下总结:

①15一1一1一1-1-1-1一1-1-1=6。(-4^一个的拿走)

②15-5=10,10—4=6。(先把9分成4和5,再来减。为什么要把9分成4和5,而不

分成其他的数呢?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③10—9=1,1+5=6。(先用15里的10减9,得数1再加上15里剩下的5,这种方法

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9+6=15,15—9=6。(尝试直到9加6等于15,所以算出15减9等于6,这个想法

也很好)

通过动手操作,我们找到了4种15减9的算法。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方法③比较容

易操作,在以后的练习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3・强化算法。

师:十几减9的算式除了这道题,你知道还有哪些吗?(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17-9=13-9=14-9=11-9=

16-9=12-9=18-9=19-9=

你会算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看一看,想一想,今天我们解决问题所列的算式都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都是十几

减九的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今后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你觉得哪种方法好用,

算起来方便,速度快,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3道题。

2•读算式,直接说得数。(出示一些小动物,他们的背后藏着算术题)

师:看,这里有很多小动物,让我们把他们邀请到游园活动中来。你们想邀请谁?(学生

选择小动物后,电脑出示相应的题目,学生立刻算出得数)

3•做一个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的计算游戏。

师:同学们,学习了十几减九的计算,你们想不想自己当老师,出题考考你的同桌?

(1)每个人在一张白纸上,出3题十几减九的算式。

(2)把你的题目交给你的同桌,然后听老师的口令,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交换批改,你当老师批改一下你的“学生”的作业,如果他做对了,就给他画一个大

笑脸;如果他做错了,就给他一些鼓励。

(4)说说你的同桌哪一题错了,教教他怎么改正。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例1:15-9=6

(1)15-1-1-1-1-1-1-1-1-1=6

(2)想10-9=1>1+5=6,所以15-9=6,

(3)想15-5=10,10-4=6,所以15—9=6。

(4)想9+6=15)所以15—9=6。

第2课时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时,既提

倡算法的多样化,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

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并且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能够熟

练掌握,这里进行“减8”是上一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数量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

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

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采取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

喜欢的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的算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的算式。

难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棒、数字卡片。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师指名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如14-9=,然后再指名学生回

答用什么方法计算?突出“看减想加”与“破十法”。

2•填空练习。(小组开火车,每人一道题)

8+()=118+()=138+()=16

8+()=158+()=128+()=14

老师分别指名学生回答。

【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1•出示教材第13页例2主题图,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情境中,学

生认真观察后,找出条件信息和问题,教师指名汇报,并出示: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

买走8个,还剩几个?

2•指名学生完整复述,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师:要求还剩几个风车应该怎样列式来表示呢?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8=。

师:你们是怎样算的呢?先认真想一想,然后把想法和同桌说一说,说的时候还可以用

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的过程。(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算法,表述过程。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12-8的。

方法一:想加算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有序地表述思考过程,看到12—8=口,就想8+口=12,因为8+

4=12,所以12—8=4。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方法二:破十法

教师让学生利用学具,在投影仪上演示思考过程,边摆小棒边表述过程:12—8=口,先

从10里面减去8,还剩2,2加上2等于4,所以12-8=4o

师:去掉的8个,怎样表示?

生:用虚线圈把去掉的圈起来。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用虚线圈圈起8个学具。

三、总结算法,引出课题

师:通过刚才解决还剩几个风车的问题,我们知道了计算12-8=0,和计算十几减9

一样,也可以用“看减想加”与“破十法”来计算。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起来又对又快,就

可以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算式。(教师板书课题)

四、发现规律,增强记忆

师:除了12-8,谁还能说出其他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算式?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按顺序板书出所有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算式:11-8=312—8=413

-8=514—8=615—8=716—8=817—8=9

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差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字多2……

学生齐读算式。

【巩固练习】

1•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再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2•“做一做”的第2题,通过投影出示下列算式,让学生举出相应得数的数字卡片。

8+3=8+7=8+5=11—8=15—8=

13—8=84-8=8+9=16—8=17—8=

3•出示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算式卡片,学生进行抢答。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

【课堂小结】

1•说一说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计算过程。

2•谈一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例2:12-8=4

想:8+4=12,所以12—8=4»

想:10-8=2,2+2=4,所以12-8=4o

11-8=312—8=413—8=5

14-8=615—8=716—8=817—8=9

第3课时十几减7、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计算方法的培养与发掘,通过各种生动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

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思考并联系起来,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找到自己有效

的学习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好玩又好动,从心理特点来看,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从知识

点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大部分学生

对“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已基本掌握,但还不太熟练。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十几减7、6的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能够熟练地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进行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难点: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准备。

11-9=11-8=14-9=14-8=13-9=13-8=

2•填一填。

()+8=129+()=17()+8=11()+9=15

31导入。

师:一(1)班的同学继续在公园里游玩,我们去看看明明和东东在干什么,好吗?

【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1•出示教材例3的情景图。

师:明明和东东在干什么呢?

生1:他们在边看金鱼边讨论问题。

师: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呢?

生1:东东问明明:一共有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几条?

生2:明明问东东:一共有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有几条?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请同学们列出算式,再想

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独立计算,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红金鱼:13—7=6黑金鱼:13-6=7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13—7=6,13—6=7的?

2•汇报算法,表述过程。

生1:从明明和东东的对话中,已经说出黑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6条。

生2:求黑金鱼的条数,10—6=4,4+3=7,有7条黑金鱼。求红金鱼的条数,10—7

=3,3+3=6,有6条红金鱼。

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2:破十法。

生3:我是一条一条仔细数的,红金鱼有6条,黑金鱼有7条。

生4:这样算得快,7+6=13-13-7=6,13—6=7,所以有7条黑金鱼,6条红金鱼。

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4:想加算减法。……

3•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

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4•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法”的

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法”等方法的合理性。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此题借助学具实物图巩固一道加法题计算两道减法题的思路。可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

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借助具体画面提高“想加算减法”的自觉性。

2•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此题是继续巩固一道加法题计算两道减法题的思路提高学生“想加算减法”的自觉性。

3•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3题。

此题用填口的形式,增加抽象性,增加连贯性,以这种方式来提高“想加算减法”的思

维水平,逐步达到由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要求。

4•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3〜5题。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十几减7、6)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例3:红金鱼:13-7=(6)黑金鱼:13-6=(7)

想:10-7=3,3+3=6,所以13-7=6o

想:10—6=4,4+3=7,所以13—6=7。

想:6+7=13,所以13-7=6,13—6=7。

第4课时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4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十几减5、4、3、2,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后一部分,

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7、6的大量练习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时学生

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不同的是这部分内容不再出现图示,而是让学生

自己想该怎样算,使学生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由“眼观”过渡到“心想”,逐渐提高自主学习

的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十几减9、8、7、6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并掌握了自己喜欢的方法,能够用多种方

法做题,只是熟练程度不够。与前面的十几减9、8、7、6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

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法”“破十法”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

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利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在《喜羊羊和灰太狼》这部影片中,你最喜欢谁?(喜羊羊)为什么?(因

为它聪明)老师这有一些印有喜羊羊头饰的红花(边说边出示),专门奖励像喜羊羊那样聪明可

爱的同学,你们有信心得到吗?

2•复习铺垫。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儿减9、8、7、6”的计算题,下面的口算谁答得正确并且声音

响亮,老师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出示口算题卡)

口算。(减法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9+5=6+8=7+4=8+7=15—9=14-8=11—7=15—8=

3•提示课题:刚才我们复习了“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探究“十

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

【探究新知】

一、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出示例4的6道算式,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12-5=_12-4=_12-3=_

-3=_11—2=_

2.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学生上讲台讲解思路,然后台下学生对台上学生的讲解进行质疑、补充或反驳。教师

适时引导,重点探究计算方法。

2•对比优化算法。(以12-5为例)

(1)先从10里减去5,剩下的5和12中个位2加起来是7。10-5=5,5+2=7。

(2)先减去2,再减去3,得7。12-2=10,10—3=7。

(3)因为5+7=12,所以12—5=7。

(4)一个一个地减,减5次,还剩7。12-l-l-l-l-l=7o

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对比强化算法。

师:对比“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和“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你发

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可以用:“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计算。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说出发现的规律。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的第1〜5题。

【课堂小结】

学生上讲台梳理知识结构。

1•教师引导梳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十儿减5、4、3、2”的计算方法是

怎样的?这节课你觉得你和同学们的表现怎样?

2•学生独立梳理。

师:你能按照刚才的这个顺序小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吗?自己试着说一说。

3•指名上讲台梳理,然后其他学生补充。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例4:12-5=7

方法一:10—5=5,5+2=7,所以12—5=7。

方法二:12—2=10,10—3=7,所以12—5=7。

方法三:5+(7)=12,所以12—5=7。

方法四:12—1-1一1一1-1=7,所以12—5=7。

第5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

进行的,目的是对前面所学进行综合和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

还能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

加法”来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在解题要求上,从根据题意直接计算,到根据具体

情境提出问题再计算,并且分步骤给出解题思路,让学生逐步分析题意,并把多余的条件剔

除。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理解题意,进行计算;或结合情境图提出问题,再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己经基本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和算理,本

节课是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注意

力集中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

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知道两个相关问

题才能解决一个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从图文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难点: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圆片。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题卡,全班开火车计算。

13—4=13—5=12—4=10—4=14-8=

17-9=10-6=10-5=17-9=12-7=

14-9=14-7=11-8=11-2=11-5=

10-7=15-9=16-8=13-6=11-6=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例5的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并用课件出示)

生1:一共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

生2:有一队踢进了4个球。

生3:要求“还有几人没来?”

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求“还有凡人没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呢?请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

讨论一下。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

汇报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有来”这个问题的。

生1:我用减法计算,算式是16—9=7(人)。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

生I:因为要知道还要来几人,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己经来了的9人,剩

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师: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生2: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师:说得很清楚。但是,“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没用上呀。

生2:因为题目是要求“还有几人没有来”,与“踢进了几个球”没有关系,所以“踢

进了4个球”这个条件可以不用。

师:有道理,这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的问题来选择有用的条件,

题目中往往有的条件是多余的,多余的条件不能用。

三、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刚才我们用16—9=7(人)算出了还有7人没来,这个答案正不正确呢?谁能想办法

验证一下?

生1:因为7+9=16(人),所以还有7人没来是正确的。

生2:因为没来的7人加上9人就等于16人,所以答案是正确的。

师:这种用加法验证的方法很好。以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算出答案后,要养成检验

的好习惯。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有几个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哪些条件有用,哪些条件是多

余的,再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出算式计算。

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五”的第1〜4题。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用简单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在今后解

决问题时,要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问题,我们将采用不同的方

法来解决,解答后还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例5:16—9=7(人)

检验:7+9=16(A)

第6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教材通

过摆学具等实际操作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出新问题,通过操作和讨论,

帮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中去掉另一个数,剩下的就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部分,从而用减

法计算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一

年级(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

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本节课的关键是应用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实际问题,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后直接

解决问题,学生想到用“减法”来解决并不难,但是其中的算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

困难。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解决这类问题并不难,摆一摆就是经常用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此

类应用题。

2•让学生理解和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正确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难点: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三角形卡片若干。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1)00000(2)□□□□□□□□

△△△☆☆☆☆

比一比,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多多少?少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一一对应比较)

2•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去看看小雪、小华他们玩套圈游戏的情况是怎样的,并解决其中的一些

问题。

【探究新知】

教学例6(课件出示例6主题情境图)

1•观察例6情境图,理解题意。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小雪套中了7个圈,小华套中了12个圈。

生2:要解决的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师:观察得很仔细!

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

师:请大家用摆小圆片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套中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套中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圆片,教师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

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名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

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的圆

片数。

3-师:刚才我们用摆圆片的方法,发现小华比小雪多摆了5个小圆片,就表示小华比小

雪多套中了5个圈。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

题又是什么?

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4•请学生列式:12—7=5(个)

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5•研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的问题二

师: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呢?

生: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

(1)请同学们先用学具摆一摆,然后看着自己摆的学具,比一比它们的个数。

(2)学生列式、解答。

(3)交流汇报。

6•比较、小结。

师:请你观察课件上的摆小圆片的过程,思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

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有什么联系?

(这两个问题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叙述形式不同)

它们解答的方法一样吗?(一样,都是用减法计算)

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都属于求两个数相

差多少的问题,所以都要用减法来计算。

【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投影出示问题)

摆10个△和7个O,△比。多几个?

△△△△△△△△△△

OOOOOOO

学生摆后回答:△和。比,△多。少。△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7个,

另一部分比。多的3个。从10个△里去掉和。同样多的7个,就求出△比。多几个。

2•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五”的第5题和第7题。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1.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小华:OOOOOOOOOOOO

小雪:OOOOOOO_________

同样多的部分多的部分

算式:12—7=5(个)

2•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小华:OOOOOOOOOOOO

小雪:OOOOOOO_________

同样多的部分少的部分

算式:12—7=5(个)

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6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意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

计算进行一番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在对“20以内退位减法”

的整理部分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从整体上对20

以内退位减法的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二,引导

学生找规律,用小精灵的对话和提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横看、竖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

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第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一个减法表。一方面启发学

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从多角度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规律,培养探索的乐趣。整理和复

习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对本单元内容的综合复习。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观察、

分析、比较、集合的意识,在浓厚的兴趣下,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因此引导学

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动手操作,让学生动脑思考,更有利于他们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十几减8、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7、减6、减5的方法。

2•能熟练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本次“整理和复习”内容的梳理。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