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_第1页
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_第2页
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_第3页
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_第4页
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黄芪说补气主讲:陕西中医学院辛宝药食两用说食疗系列课程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1页。黄芪的传说相传,清朝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糁。他善于针灸治疗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来,由于救坠崖儿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2页。黄芪药食两用历史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3页。黄芪——保健圣品补气良药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肝、脾、肺、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4页。什么是气气的汉字揭示了中医对两个来源的认识“气,云气也。象形。”本义为云气。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5页。中医中气的主要来源来源一:自然界清气来源二:饮食水谷之气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6页。中医中人体之气的种类功能之气元气宗气卫气营气脏腑之气肺气脾气心气肾气经络之气经络之气综合气的作用和功能脏腑功能正常的保证经络功能的实质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7页。中医中气的作用固摄作用营养中介作用气化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推动作用气者,人之根本也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摄汗摄血(还有精等),不使外溢卫护肌表,抵御病邪保证体温,助血等体液正常循行推行津血,维持机能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新陈代谢,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8页。了解了气,让我们看看为什么要补?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9页。补为何来?取长补短查缺补漏补,完衣也弥补不足补虚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10页。气虚的问题图表解气的分类影响的功能主要表现还会引发的其他问题功能之气不足推动无力,温煦不足,卫外有失,固摄无权,气化无功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易生病),的表现,怕冷,气短乏力,衰弱,无法控制出汗,出血,遗精等等,生长发育等生理代谢受到影响脏腑之气不足影响脏腑功能肺气虚——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还可能引发阳虚,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肾气虚——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脾气虚——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心气虚——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肝气多实,虚则少见经络之气不足影响经络气血循行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11页。再回过头来,看看黄芪真的能解决所有的气虚问题吗?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12页。现代研究

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13页。黄芪水真的又那么神吗?闫老师:12个内容在治疗方面的介绍,不可全信,感觉有内容拼凑的问题。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14页。名人证言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15页。黄芪水不是万能的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常喝黄芪粥,人老无病忧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16页。黄芪补气的目标黄芪不是万能的,在上面气虚的问题中,它只能解决一部分功能之气和脏腑之气的虚证恢复增加提升大补元气,恢复功能之气益气固表、敛汗固脱,解决防御与固摄问题托疮生肌、利水消肿,进一步解决疾病问题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17页。不要乱用:注意体质从体质上来说黄芪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从身体状况来说对于感冒、经期的都不要吃。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18页。不要乱用:注意配伍经典搭配与当归配伍:当用量比例为5:1时,可补气生血,治疗血虚证或气血两虚证。与人参配伍:与人参等分大剂量使用,可补肺肾、定喘嗽,治疗肺肾两虚之喘咳;而当黄芪量大时,可领人参出表,人参量大则领黄芪入里。与茯苓配伍:黄芪与茯苓的比例为1:2时,治疗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效果较好。此时,黄芪用量不可过大,否则其升提之性可能会影响茯苓之渗利之功。与大枣配伍:说法不一,但总体大枣与黄芪配伍,补血之力不如当归,主要去其安神和调和药味的作用,煮黄芪水时课适量搭配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19页。不要乱用:注意方法制用黄芪水,你选哪个?煎煮泡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20页。我的思考:煎、煮、泡的差别综合来看:泡<煎<煮,黄芪水选择煮水更好煎汤少,煮汤多泡使有效成分析出的程度就黄芪而言不如煎煮煎是武火,煮是文火,煎煮配合,以煮为主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21页。用水量——第一煎黄芪总量(克)+150毫升+服用量(成人服用量为150~300毫升)。第二煎加水量:服用量+200毫升。

第三煎加水量:服用量+100毫升。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22页。不要乱用:注意用量一般10~30g。大剂量时用到120g。黄芪分生黄芪、炙黄芪,相比之下,炙黄芪的补气升阳效果更好。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或是否出现闷、痛的感觉,一旦有则应停用或配药才能用。如果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改善而又无上述副作用,可增加用量。

药理证明,大剂量黄芪能降血压。广东著名中医邓铁涛的经验是,黄芪轻用则升压,重用则降压。治疗低血压常用补中益气汤,其中黄芪用量不超过15克;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必用30克以上。多服长期服,则可煎汤代茶,不拘时服,一般泡水不要超过10g。

中医食疗之黄芪补气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23页。黄芪水配方选

1、黄芪红枣茶黄芪30克,红枣15克。黄芪红枣清洗干净,红枣去核,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30分钟即可。少量多次服用。功效补气益血。适用于病后体虚,气血不足;或妇女月经过多,气血亏虚,少气懒言、面色恍白,气短乏力。

2、黄芪丹参饮黄芪60克,丹参30克。洗净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30分钟即可,分两次服用。功效补气活血祛瘀。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之气虚血瘀,胸闷、心悸、气短、乏力。

3、黄芪人参饮黄芪30克,人参10克。黄芪人参洗净,加适量清水,隔水炖。先大火煮沸,小火慢炖1小时。晚上临睡前服用。功效补气升阳。黄芪能补益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与人参同用,能增强补气的功效。适用于病后气虚体弱,中气下陷,久泄脱肛、妇女子宫下垂。

4、黄芪麦冬生地饮黄芪30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洗净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30分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