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屈原《湘夫人》教案_第1页
高中语文屈原《湘夫人》教案_第2页
高中语文屈原《湘夫人》教案_第3页
高中语文屈原《湘夫人》教案_第4页
高中语文屈原《湘夫人》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夫人》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同时更深层地理解屈原寄予本文的凄凉之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1、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2、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3、通过屈原的生平理解他的诗词中透露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1、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2、: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师:大家知道“斑竹”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今天还称之为湘妃竹?(展示斑竹的图片)……师:是的,斑竹就源自于这个神话故事。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湘夫人》。(板书题目,作者)二、作家简介

师:我们说知人论世,在本文也不例外,对于屈原,我们已经在学习《离骚》时已熟知,你还了解多少,谁能为我们大家说说?可以从他的生平、作品、理想等方面来谈谈。(点名同学来回答)(师:我们所熟知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于屈原)第一段

教师:齐读:分析:

师问:我们得知与湘夫人约会的湘君见到了什么?学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教师:这里有一句中国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名句,对,就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洞庭湖秋景如在眼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教师:此处用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学生: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教师:对,就是融情入景,将湘君想见而又未见的无奈情寄托给了秋风,寄托给了木叶。(板书“融情入景”)

教师:这一段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兴(尤其是“比”,即今天的比喻),大家看看,谁能找出来?教师:“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里,渔网又为何在树梢上?)学生:这句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我们知道鸟本来应该停在树上,而鱼网则应在水中。为什么男主人公会这么想呢?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情况。教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大家看一下事情的缘由:“与佳期兮夕张”,这说明男女水神有个约会。试想一下,假如两个人能及早相会,水神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教师:对了,是兴奋激动。人们常说:良辰美景悦事。水神也一样。他看到的景致肯定也是美好的。而这里水神却看到了不正常的现象,这说明他们的约会肯定被耽搁了,肯定不能如期见面了。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里水神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教师:其实类似于这句运用比兴的句式在下面还有一句,大家试着把它找出来。

[提示:在第三段,和这一句一样]“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不错,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一句在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有什么意思呢?

教师:大家看一看,在这之前,水神有没有见面?没有吧,所以这里的世事颠倒就是借比兴来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教师启发:我们现在回顾一下第一段,就明白了这段主要是用盼望对方来而对方却没有来,表达了一种情绪的极度低落。

2、第二段

(1)齐读:

(2)分析:

学生: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教师:回到第二段,看看男水神是如何抒发自己对女水神的思念之情的。古人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也一样,大家读一读,看看男水神是如何说“天凉好个秋”的?

男水神没有直白自己的情感,而是用流水来寄托自己的愁思,南唐后主李煜写过一首词,中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个愁思与这里的愁思不同,大家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学生:

这里的愁思表达了男神对对方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远望中时光的流逝!

3、第三段

(1)齐读:

(2)分析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找找这段中那几个词是表示“水边”的意思。(裔,筮,江皋的皋)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提示:我们在第一段已经知道此处用的是比兴的手法)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教师:请同学们数一数本段一共写了多少种植物?你认为诗人极力渲染其所住的场所有何用意?

启发引导: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请试着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学生:(白薠白芷兰草辛夷薜荔杜衡

杜若石兰……),这就是湘君为湘夫人布置的新房子,(板书香草美人——象征意味)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特别是我们大家刚刚找出来的如此多的香草,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其实也是屈原对于理想的追求。(板书歌颂爱情,追求理想)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学生:

大家在回过头来看一下这段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为什么?

我们看看“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筮”这一句,大家想想,湘君为何如此急忙,就是因为见不到人而焦急不安四处寻找。那后面的房屋是真的已经建好了吗?学生:没有!这说明这里写的也是虚景,是男主人公为以后见面设计共同生活的环境,同样第四段也是的,都是男女双方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幻觉!教师:说说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这句诗的用意何在?极富想象,也符合迎神祭祀的歌唱。一种理解,诸神和湘君一起来迎湘夫人,场面十分热闹,可是湘夫人没来;一种理解,诸神都来了,湘夫人不见,我便归九嶷。第三种理解,众神都来迎接湘夫人,湘夫人终归走了。借众神来迎,表现出湘夫人的美好高贵。众神迎走湘夫人,又暗示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归为虚空。众神的缤纷又反衬出湘君倍感的孤独与冷清。

4、第4段

(1)齐读:

(2)分析:

学生: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教师:为什么男主人公要把套袖汗衫抛入水中?是绝情还是失望还是其他原因?

(同学们应该都有玩过漂流瓶吧,你投递出去漂流瓶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呢?)。对了,丢汗衫至江中可能希望对方在水的另一方能看见吧,凡人丢手帕以传情,神也不例外。这主要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同时也可能包含着一种希望湘夫人能看到这些东西的想法。

教师:那他又为什么采杜若赠给远方的朋友呢?

我们的男男神心思还是挺细腻的,他觉得仅是这样做还不够,于是他又采摘了这个约会地点的香草,做个纪念,以待将来送给湘夫人。

提示:在最后一句,男主人公因等待约会而不得,只得聊以自娱,独自散步了!(当然,关于词句只是老师的一种理解,同学们如果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分享给我们大家,言之有理皆可)好,整个四段的分析暂时告一段落了,我们现在来看看本首诗,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试举例加以说明。

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归纳楚辞的特点:

即: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

②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③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

④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楚辞体这种文体,相信大家经过《离骚》、《湘夫人》的学习,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当我们假想自己处于男女水神的处境时,是否会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此处请同学来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那现在我们就来给《湘夫人》作个小结了。

小结: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问题探究1、思考下面的问题,理解作品的主题。

(1)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湘君与湘夫人约期难遇的惆怅失落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哀怨痛苦湘君在沅澧两岸徘徊、追寻屈原“行吟江畔”、“上下求索”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九死不悔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屈原在人生坎坷路途中的宽解自慰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