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基本理念。

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建设美丽中

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

2.能力目标:

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和要求,举例说明

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之福、地球之福,懂得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必然选择,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的理念。

3.知识目标:

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

间的关系。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展道路的必要性。

知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发展的路径,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难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呈现图片】

多媒体搭配音乐展示下列图片

【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风景吗?能不能谈一谈你的感受。说一说你

为什么喜欢这样风景。

【学生活动】交流分享自己看到这些美景的感受。

【教师设问】同学们为了守住这样的美景,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活动】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等等

【教师总结】非常欣慰,每个同学都有这样一份爱美护美之心,我们到底应该怎

么样做才能守住这份美景,让天常蓝地常绿,山长清水常秀呢?这节课我们一起

走进第六课第二框共筑公主生命家园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选择了一组伦敦的美景搭配优美的音乐,之所以选择伦敦

美景是为了与后面第一个环节讲伦敦毒物事件形成一个对比,构成一个整体。通

过这几幅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悟自然的美,初步交流为了守护这样的美景应该

如何去做,奠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调。进而带领同学们走进新课,深入探

讨如何才能共筑生命家园。在认知和情感上可以达到自然递进、逐步升华的效果。

二、讲授新课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师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的那写美景是同一个国家,大家知道是哪

里吗?

【学生回答】伦敦

【呈现图片】

【教师追问】刚刚我们欣赏了伦敦现在的美景,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60多

年前的伦敦是什么样子吗?

【呈现图片】

【教师过渡】那个时候伦敦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导致这样的场景?下面让我

们一起去回忆那段可怕的黑色历史。

【设计意图】四张伦敦污染的照片与导入环节伦敦的美景鲜明的对比,带给

学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的冲击和巨大的心里反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形成强烈的疑问当年的伦敦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下面的视频展示奠定一个情感

基础。

【呈现视频】

【教师设问】1.伦敦烟雾事件无疑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

场毒雾事件的原因。

【学生回答】工业用煤、家庭用煤、大气条件不好

【教师总结】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原因有很多,直接原因是工业用煤和家庭

燃煤带来的污染,自然原因是大气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根本原因是人们

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师设问】2.从伦敦这场毒雾事件中你能体会到人与自然有着怎样的关系

呢?

【学生回答】人类必须保护自然否则自然会报复人类、共生关系等

【教师总结】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

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

对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伦敦毒雾事件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的再现,毒雾事件发生

时真实的场景、庞大的死亡数字,震撼学生心灵的同时,引导学生置身其中,自

发的去思考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通过对这场毒物事件的切身的体会和深入的思

考,学生会更加真切的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教师过渡】那么经历了毒雾事件这场血的教训,伦敦有做出这样智慧的选

择吗?我们一起看看接下来的伦敦是怎样做的。

【呈现视频】

【教师设问】很显然伦敦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她做出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智慧选择,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说一下伦敦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

中,具体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回答】减少煤炭使用、使用油气等清洁能源、出台法律、转变发展模

式等。

【教师总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

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必须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展理念。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用伦敦遭遇毒物事件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取得的成

果,印证了之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

这一结论。再一次深化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同时通过学生分析

伦敦治污的具体做法,加以必要的理论概括,学生会更深刻的理解怎样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教学重点问题。

【教师过渡】在经过伦敦毒雾事件之后,人类又遭遇了很多次的环境公害事

件和极端天气事件,这也使得人类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呈现材料】

1972年6月,《人类环境会议宣言》,达成“只有一个地球”的共识。

1992年6月,《21世纪议程》,各国确定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1994年3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奠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

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国家社会进入实质性减排温室气体阶段。

2015年12月,175个国家签订《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

候变化指明方向。

【教师总结】生态文明成为人类的共识和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

福人类。

【教师过渡】当然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我们也在环保的路上坚定的履行

自己的责任。

【呈现材料】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

2013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

防治行动计划》相继出台,污染治理的立体“作战图”全面绘就。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

态文明”写入宪法。

“三北”防护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环保最

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

39.6%,34.3%、27.7%。

【教师总结】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

代中国发展的共识。我们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首先节选了各国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达成的共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进而节选了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

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果,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发展的

共识。为下面讲解中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奠定基础。

【教师过渡】那么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具体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下面老师先考考大家的环保智慧。

(二)走绿色发展道路

活动:出谋划策

【呈现活动】一个小山村,九分山水一分田,当地居民生活比较贫困,

新上任的村长想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在村里召开了民主会议,大家提出

很多建议。

建议一:建水泥厂

建议二:发展农家乐

活动要求: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一个建议;

2.为各自代表的建议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每个小组2-3个人发言。

【教师总结】无论是发展水泥厂还是发展农家乐,我们都关注了同一个重

点问题就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生

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障生产力,这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绿水青山就

要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

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分析交流,认真考虑该村的致富路,通过

对发展水泥厂和农家乐的利与弊的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实不管是水泥厂还是

农家乐都可以致富,但无论发展什么都必须同时关注环境保护,自主生成''发展

经济必须同时重视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的理念。活动中教师自身要注意保持正确

的价值观,不能在潜意识里倾向于农家乐,认为不能发展水泥厂,否则会限定学

生思维。另外在师生交流中,特别需要关注学生是否出现了“先污染后治理”这

样的错误观点,这种价值观的错误必须纠正,也是教学生成的良机。

【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真的有这样一个山村,经历了我们刚刚

讨论的致富路。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安吉的余村去看一看。

【呈现视频】

【教师追问】同学们余村通过开矿山富起来了吗?

【学生回答】富起来了

【教师追问】但这种富裕是长远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追问】原因在于他们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环境保护

【教师总结】忽视了环境保护,余村的富有只能是昙花一现。这在一次验证

了我们刚才的结论“走绿色发展道路,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

系。”

【设计意图】这一段视频意在通过真实的案例,浙江安吉余村在致富过程中

因为忽视环境保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刚刚参与讨论的山村致

富路是真实存在的,是对前面“出谋划策”活动的呼应和印证。同时用这一真实

的案例,更富有说服力,可以加深学生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理解,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教师过渡】那之后的余村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呈现视频】

【教师设问】1•余村村民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

【学生回答】清理河道,加固堤坝,发展农家乐

【教师追问】2.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村民收获了什么?

【学生回答】钱、环境、健康等

【教师追问】同学们余村这次的致富路是可持续的吗?

【学生回答】是

【教师总结】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

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设计意图】这一视频通过展示余村走绿色致富路的措施,以及村民在建设

生态文明过程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引导学生体会感受‘'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充分认识到走绿色发展道路才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师过渡】当然余村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远不止于此,

他们还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我们一起看一下。

【呈现材料】

材料:此外,余村在整治竹制品家庭作坊、村规民约中都重点突出环保内容。

村民们相互监督,严禁喷洒化学除草剂,保护6000多亩毛竹山,禁止焚烧秸秆,

家禽家畜禁止随意放养,严禁用电枪、农药、毒药进行捕鱼……。余村在招商引

资上坚持必须是生态项目,严格把关。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守护,形成了绿色生

产生活方式,才有了现在山清水秀的余村。

【教师设问】1.你能从材料中找出余村绿色的生产方式吗?

2.你还知道哪些绿色的生产方式?

【学生活动】首先,从材料中找出余存的绿色生产方式。然后交流我们国家

的绿色生产方式。

【呈现图片】

光伏发电退耕还林

左上彳盾王不毛壬三为••回••车专是W

【教师总结】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的方针。

【设计意图】材料展示了余村绿色的生产方式,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

直观上认识和了解绿色的生产方式有哪些,初步体会绿色生产方式的特点,进而

思考我们国家的绿色生产方式有哪些。之后教师通过展示“光伏发电、退耕还林、

循环经济”这三张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

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

【教师过渡】今年的阅兵大家看了吧,震撼吧!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

这场盛大的阅兵活动中,我们国家也在坚定的书写着自己的智慧。

【呈现图片】

7万只可降解的气球可以吃的彩烟

【教师总结】我们在为国家繁荣感到骄傲、为军备强大感到震撼的同时,也

应该为我们一直坚持的绿色理念点赞。走绿色发展之路,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设计意图】通过国庆大阅兵中的种种环保细节的展示,让学生更加深刻的

体会到我们国家真的是在认真的坚持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生产方式;同时

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让学生去了解这场盛世,让学生在为国家强盛震撼的同时,也

为我们一贯坚持的绿色生产方式点赞。

活动:交流分享“绿色生活,我在行动”

【学生活动】分享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到绿色生活。

【教师总结】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地坚持绿色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的实

现生态文明建设。我相信你我的一小步,将是绿色文明的一大步。

【设计意图】让绿色的理念由回归生活、回到学生的身边,由国家层面过渡

到个人层面,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们每个人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实现

生态文明,努力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绿色的生活理念落

实到行动中去。

【教师过渡】但是生活中有的人、有些企业不够自觉总是做出破坏生态环境

的行为,有的企业甚至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责令它整改,它就是不改怎么办?

【呈现材料与图片】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后《环保法》备受瞩目,被称为“史上最

严”环保法

巾隼人民型@巾华人民共和I中隼人民共钏।

中华人民共不柘吸"涮海洋环境,t国依舫姆巾翻

中华人民共姗触法

大气污染防N

宜瑾笔众举1艮生书环保案件96755件。

责令整改43486分;

立奉处钓11N86累,药欹1O-NCH乙元;

立案侦宜778件,彳亍政示口开(J事拘言7NN人;

约谈5787人.I司贵8644人;

直接艇;夬群众身边生力环士竟I司题7石余件.

【教师总结】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严守资源消耗上限、

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提供可靠保障。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们国家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以及2018年生

态环保督察的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走绿色发展道路在依靠人们自觉地同时,还

离不开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法治的保障。同时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进一步树立

法治观念。

【教师过渡】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

美丽中国是什么样子呢?大家能不能结合这节课所学,静下心来畅想一下我们美

丽中国的样子。

【学生活动】畅想美丽中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美丽中国的畅想,在畅想中体会和感受本节课的知

识,同时在畅想中感受未来美丽中国实现的样子,更加自信、更加热爱我们的国

家。

三、结束新课

同学们,课本在最后用精炼的语言给我们描述了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我们

一起去朗读感受一下吧。

【学生活动】朗读课本87页最后一段。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为了美丽中国的实现、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伟大梦想行动起来吧!

【板书设计】

L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共筑生命家园Y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学情分析

当前,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语文、科学等课程已经直接或间接地

渗透、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

内容并不陌生,他们通过图片、视频、公益广告、社会实践活动等形

式,或多或少地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所了解,生态文明意识在内心逐渐

形式,对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事件或行为也有所耳闻,基

于生活经验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身也能积极践行绿

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到了初中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要把握

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和相关政策,课程与现实生活都对学生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更明确

的规定,要求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自觉履

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中学生应了解和学习党和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

的路线、方针、政策,知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观点,比如,“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绿色道路”等相关

内容。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整体素质决定着国家未来

的发展方向。中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处于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

的关键期,他们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行为选择能

力,需要正确引领并促进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当前,

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等方面存在缺失或不力的地方,

个别学生在生活中还存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生态意识淡薄的行为。

加大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生态意识培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

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持续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

一环,也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在要求。

效果分析

L本节课共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分别运用了伦敦和安吉余存两

个例子加以讲解,层次清晰,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非常明确的知道本

节课的两部分内容是什么,这节课的主旨是什么。

2.本节课整个设计,各个环节都本着“欲扬先抑”的原则,无论

是运用伦敦的事例讲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是运用“安吉余

村”讲解“走绿色发展道路”,都是先呈现了伦敦和余存因为忽视环

境保护而遭遇的自然报复,再呈现建设生态文明后的和谐画卷。在

“先抑”的过程中首先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激发,学生好奇

两个城市之后的发展如何;“先抑后扬”的这一前后鲜明强烈的对比,

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之间关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深入思考,在对问题的思考交流

过程中,学生无形之中养成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

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提升了生态文明素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

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

3.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课一些小环节的设置

还是非常喜欢和认可的。首先是导入环节在欣赏优美的图片和音乐的

过程中,学生纷纷表示喜欢这样的美景,陶醉于人与自然的这份和谐,

这就为本节课的讲授奠定了充分的感情基调。其次“出谋划策”帮助

小山村脱贫致富环节,学生在充分的讨论和辩论的基础上,深刻认识

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自

然生成。再次,就是国庆大阅兵上蕴含的环保因素的展示,确实震撼

了学生,学生没有想到在这场盛世的背后我们也在坚定的履行环保责

任。学生在为祖国发展骄傲的同时也不禁为我们坚定的环保行动点赞。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建设

美丽中国》的第二个框题《共筑生命家园》。

本框是从“怎么办”的角度来分析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

形势,以及我们的态度与选择、行动与策略,从而回应本课课题一一

建设美丽中国。本框是第六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框共分两个项目,

项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述了三层意思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为

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

问题。这一项目更倾向于一种全球的理念和共识。这一项目是本框的

重点。项目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讲述了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中国路径和中国方案。更加深入细致的阐明了中国坚持绿色发

展道路的具体做法,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评测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发挥环保科技创新引领促进环保先进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引导环保

产业技术进步,湖南省环境保护厅、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单位评选了一批

环境保护实用技术与水污染防治适用技术装备,并于2017年12月26日发布了

评选结果,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①科教兴国战略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2019年4月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全国

各族人民要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下去,坚定不移爱绿植绿护绿,把我国森林资源

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从中学生的角度看,参加义务植

树活动的好处有()

①亲身实践,体验了绿色发展理念②参加劳动,努力践行实干精神

③奉献社会,增强了社会责任感④建设生态,解决了环保大问题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天蓝地绿山

青水净的美丽中国,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望,必

须()

①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调③抓住生态文明这个中心,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首位④坚持生

态文明发展道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但美国的经济学专家罗森对此却不以

为然,他说“这只猫最好是绿色的,否则还没捉到老鼠它就死了。”他以此说明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警示我们()

A.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没必要紧紧抓住环境保护这个中心工作

B.我国坚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C.自然环境的恶化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因此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

D.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海绵城市像海绵一样,降雨时能吸水、渗透、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

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截至目前,泰安市城区共形成海绵

城市汇水42.23平方公里,累计减少硬覆盖地面150万平方米以上。这样做有利

于()

①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并有效利用水资源

②秉承绿色创新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推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

④统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据统计,国内互联网订餐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约有4000万个,全国每天因外

卖产生的餐饮残余多达上千吨,有人将这些外卖垃圾称为“生态浩劫”。治理各

种外卖垃圾要()

①加强行业自律和部门监管②限制外卖餐饮业的发展

③践行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④鼓励和支持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蓝天、碧水、青山、绿地是现代人时刻向往的梦中家园。为了建设这样的家

园,我们应该()

①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②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③美化大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④从人类自身需要出发决定其他生物的命运。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曾说:“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

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这告诉我们()

①人类对大自然只能敬畏,不能去利用

②人类在生命世界中独领风骚

③人类要努力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

④人与自然共存共荣,息息相关。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目前,关于活熊取胆是否人道的争议已演化为一个网络热点事件,该事件的

讨论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对此,你想说的是()

①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②人类满足自身需要和眼前利益更重要

③人类在利用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同时,应该善待他们

④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③④B.①③C.③④D.①③④

10.“垃圾不落地,武冈更美丽。”九年级刘龙同学不乱扔废弃物,购物不使用塑

料袋。他的行为是()

①依法行使权利,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②自觉履行义务,积极投身环保活动

③是落实环保行动,养成绿色消费的好行为习惯

④是落实保护环境国策的具体行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1.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要尊重生命,善待和美化自然,还要依法保护环境

B.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C.保护资源和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D.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青少年也有义务

12.2018年12月8日,生态环境部公布,截至12月6日,第二批中央生态环

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对山西、辽宁、吉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陕西等10个省份实施的督察进驻工作已经结束.10个省份受理群众举报超3.8

万件,问责2177人。中央开展环保督察、落实环保问责制度,表明我国()

①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核心位置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制裁破杯环境的违法行为

④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保护环境

A.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

13.继“河长制”建立之后,2018年底“湖长制”全面建立。截至2019年初,

全国123万多名河长上岗,在1.4万个湖泊设立2.4万名四级湖长,3.3万名村

级湖长。这意味着河湖管护进入新阶段,“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健康河

湖正变成现实。“河长制”“湖长制”的全面建立体现了我国()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4.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在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2020年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全社

会用电量预期为6.8万亿—7.2万亿千瓦时,全面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合理调节资

源开发收益。这些举措()

①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②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③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

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

是()

①肆意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②环境是最大的民生,是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全社会都要增强环保意识

④美丽中国靠我们共同创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自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环

保税实施之后,全国各地税务机关依据环保部门传递的排污单位信息开展征收服

务,纳税人自觉申报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2018

年1月至10月共有12142户环保税纳税人实现基础信息采集,申报率达99%,

共申报环保税3.33亿元。

材料二: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

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和基本国策?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有何意义?

(3)为建设美丽中国,中学生应该如何行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D4.D5.C6.D7.A8.B9.D10.D

11.B12.A13.B14.C15.C

二、材料分析题

(1)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①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②有利

于增强企业及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行动起来共同保护环境。③有利于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④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和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②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随手关灯、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回收废弃物等。

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