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理学课件_第1页
森林病理学课件_第2页
森林病理学课件_第3页
森林病理学课件_第4页
森林病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森林植物病理學

植物病害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幾個歷史事件:1.馬鈴薯晚疫病:1845年,愛爾蘭,200萬人(800萬)饑餓而死.2.榆樹荷蘭病:1975年,英格蘭,190萬株,美國損失1個億/年.3.板栗疫病:1975年,幾乎所有美國的美洲栗林(C.dentata)和歐洲的歐洲栗(C.sativa)林死去4.松樹泡銹病:70年代,美國南方,木材材積損失200萬m35.小麥銹病:鏽神6.松材線蟲病:日本,每年材積損失200X10E4m3以上,80年代,日本每年90%以上的森防費用用在該病防治上.我國受害面積在3.3X10E4hm2累計死亡樹90餘萬株,直接經濟損失2500餘萬元.1952年,美國林務局:

森林自然災害中:森林病害所占損失為45%,蟲害為20%,火災為17%,其他如動物、氣候因素占18%.中國,1989年統計數據: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1067X10E4hm2,每年死亡33.33X10E4株,材積損失1.5X10E7m3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0億“森林病蟲害被稱為無煙的火災”森林病理學的發展簡史1.植物病理學的發展簡史2.森林病理學的發展簡史

G.L.Harting和T.Hartng:論述了樹木腐朽的原因.RoberHarting在1874,1875分別發表了<林木主要病害>\<木材損傷現象>,1882年發表了<樹病學>,標誌著森林病理學的誕生.我國:戴芳讕、鄧叔群森林保護專業發展歷史:“兩寶”。美國/中國森林保護現狀與差別:Fig.1SymptomofstriperustindifferentpartsofwheatplantsFig。2BegoniarustFig.2WhitepineblisterrustFig.3ApowderymildewofaspenFig.41:thedevelopmentofstriperustinearlyspring,2:theepidemicofstriperustinspring,3:seriouslyaffectedwheatplantsbystriperustinlategrowingseasoninthefieldofSichuanin20001、什麼是植物病害在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中,植物由於受到其他生物或者不良環境條件的影響,其生長發育受到影響而表現出變色、畸形、枯萎甚至植株死亡,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降低的現象。

病原(cause):造成植物病害的原因。病原物(Pathogen):造成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菌:造成植物病害的真菌和細菌的總稱。生理性病原(non-infectedcause):對植物生長發育不良的環境條件。病益:植物感染病原菌後,自身經濟價值或觀賞價值提高的現象。

病理程式(病程):病害的發生發展過程。生理生化病變——細胞病變——組織病變——器官病變——整株死亡。蟲害:機械損傷:侵染性病害(傳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所形成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由環境因素不良所導致的植物病害。植病三要素:寄主植物、環境條件、病原物

Fig.51,2:Germtubefusion,3:anostomosisofhyphaeand4:fusionbodyformationinstriperust轉接代數2、森林植物病害的症狀2.1森林植物病害的病狀1231、變色2、畸形3、壞死1、萎蔫2、潰瘍(壞死型的一種)2.2森林植物病害病徵1、顆粒狀物2、泡狀物3、粉狀物4、膿狀物5、角狀物6、蹄狀物7、傘狀物12345673.我國森林植物病害的發生概況1984年,森林植物病害普查結果:病害5500多種,蟲害8260多種。其中危害嚴重的有:松針褐斑病、青枯病、潰瘍病、泡銹病、栗疫病、落葉松枯梢病等。90年代以後,松材線蟲病成為南方園林/林業重大病害之一。檢疫性病害種類增多,成大發生之勢,如松樹潰瘍病、菊花葉枯線蟲病。仙客來線蟲病、唐菖蒲鐮刀菌幹腐病、香石竹枯萎病、櫻花根癌病在某些地區危害嚴重。總的特點:“重大病害基本控制,新的病害不斷爆發危害”,“外來病害危害加重”.3.森林植物病害的發生特點3.1人工林病害日益嚴重,天然林或原始林病害基本穩定,。3.2森林植物栽培方式多樣性、品種交換頻繁,使檢疫性病害發生呈上升趨勢。3.3防治措施的特殊性:生物防治、生態控制、手術治療,為首先措施。3.4環境污染的影響日益嚴重(生理性病害)4.植物病理學研究方法與技術形態學-生理生化學-組織病理學-分子病理學

Fig.14TheresultsofSouthernhybridizationofPSR331S3andsystematicclusteranalysisDendrogram.病原分離培養接種寄主接種蘋果Fig.164typesofhypersensitiveresponse:1:inhibitedearlybynecrosis,2:inhibitedearly,delayedexpressionofnecrosis,3:necrosisearly,delayedexpressionofinhibition,4:delayedexpressionofnecrosisandinhibitionOphiostomaipsL.serpensLeptographiumlundbergii.Fig171,2:greenhouse,3,4:undergroundgrowingchambersforculturingexperimentalseedlingsandpathogensofwheatFig.18inoculationtowerforquantitativelyinoculateexperimentalwheatseedlingswithwheatstriperusturedospores真菌與人類的關係二、真菌的營養體1、真菌營養體來自孢子萌發2、成熟的菌絲體12三、真菌營養體的變體1、假根2、菌環12四、真菌的組織長絲組織擬薄壁組織真菌菌絲體交織形成真菌的組織,稱為疏絲組織。分為長絲組織、擬薄壁組織。1、長絲組織組織細胞形態、大小差異大,可見長形的菌絲體。2、擬薄壁組織組織中細胞形態、大小相似,多為圓形,分佈均勻。類似植物的薄壁組織。故成為擬薄壁組織。五、真菌組織形成的器官1、菌核2、菌索3、子座12311、菌膜2、菌索3、根表菌索5、子實體六、真菌的無性繁殖體結構1、遊動孢子2、孢囊孢子3、粉孢子(節孢子)4、厚垣孢子123456781、子座2、分生孢子器3、分生孢子盤4、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七、真菌的有性繁殖體結構子囊果的幾種形式:1、子囊殼2、子囊盤3、閉囊殼4、子囊座1234裸露子囊從冬孢子形成有性擔孢子擔子果遊動孢子結合形成卵孢子遊動孢子與配子囊結合形成卵孢子配子囊結合接合孢子的幾種形成方式八、真菌的生活史迴圈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無性階段和有性階段。部分真菌至今為發現有有性階段,這類真菌稱為“半知菌”。有的真菌(鏽菌)生活史複雜,包含若干個階段。無性階段有性階段性孢子階段鏽孢子階段夏孢子堆階段冬孢子階段擔孢子階段擔子孢子鏽菌的生活史九、真菌的分類Whittaker(1969)、馬世湘(1981)、裘維蕃(1976)將生物界分為6界,包括:非胞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動物界、菌物界。Ainsworth(1973)將真菌設立為真菌界,下設黏菌門和真菌門。真菌門分為五個亞門:鞭毛菌亞門、接合菌亞門、子囊菌亞門、擔子菌亞門、半知菌亞門。Hawksworthet.al.(1995)將菌物界生物分為:單系的菌物界(真真菌)、茸鞭生物界、原生生物。菌物界包括壺菌、接合菌、子囊菌、擔子菌。茸鞭生物界包括卵菌門、絲壺菌門、網粘菌門。原生生物包括:根腫菌門、網柄菌門、集柄菌門、粘菌門。一、鞭毛菌亞門(Mastigomycotina)發生環境絕大多數為水體等高濕潤環境。腐黴菌(Pythium):引起多種針葉樹、闊葉樹及花卉幼苗的猝倒、根腐和果腐等症狀。疫黴菌(phytophthora):危害花木的根、莖基部,少數危害地上部分,引起芽腐、葉枯等病害。如牡丹疫病引起莖部潰瘍、山茶根腐病等。白銹病(Albugo):引起白銹病,如牽牛花、二月菊白銹病。霜黴菌(Peronospora):引起霜黴病,如葡萄、菊花、月季霜黴病。

二、接合菌亞們(Zygomycotina)這個亞門真菌大都為人類的朋友。發生生態環境多為水體、沼澤地、溫室等高濕環境。主要植物病原引起貯藏期種實、球莖、鱗莖等器官的腐爛、發黴。

三、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發生環境為陸地生態系統,為常見的植物真菌性病原物。

外囊菌目(Taphrinales):引起畸形病害。如桃縮葉病、櫻桃叢枝病、李樹袋果病。

白粉菌目(Erysiphales):引起白粉病

小黴炱目(Meliolales):引起黴汙病,如柑橘、山茶黴汙病。

球殼菌目(Sphaeriales):引起葉斑、果腐、枝幹爛皮、根腐等病。重要屬有:小叢殼屬(Glomerella)、黑腐皮殼屬(Valsa)、長喙殼屬(Ceratocystis)、叢赤殼屬(Nectria)。

座囊菌目(Dothideales):煤炱菌目(Capnodium)、球腔菌目(Mycospharella)星裂菌目(Phacidiales):斑痣盤菌屬(Rhytisma)——引起植物漆斑病,散斑殼屬(Lophodermium)——引起植物落針病

柔膜菌目(Phacidiales):雙包被盤菌屬(Diplocarpon)——黑斑病;核盤菌屬(Sclerotinia)——菌核病。

四、擔子菌亞們(Basidiomycotina)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危害植物的花器、葉片、莖、根等部位。引起黑粉病或菌癭、塊莖腫大。如銀蓮花條黑粉病、石竹花藥黑粉病。鏽菌目(Uredinales)引起植物銹病。鏽菌生活史複雜。分為:全型鏽菌(有5個發育階段)、半型鏽菌(無夏孢子階段)、短型鏽菌(無鏽孢子和夏孢子階段)、不完全鏽菌(生活史缺少冬孢子階段,如女貞孢鏽菌)。1、性孢子器2、鏽孢子器3、夏孢子堆4、冬孢子5、擔子及擔子孢子完全型鏽菌生活史:性孢子階段(0)鏽孢子階段(I)寄主植物夏孢子堆階段(II)冬孢子階段(III)擔孢子階段(IV)轉主寄主擔子孢子階段重要的病原鏽菌種屬:重要的病原鏽菌種屬:柄鏽屬(Puccinia)

膠鏽屬(Gymnosporangium)柵鏽屬(Melampsora)柱鏽屬(Cronatium)多孢鏽屬(Phragmidium)外擔子菌屬(Exobaidiales):危害植物的葉、莖和果實,使被害部位發生膨腫症狀和組織壞死。如杜鵑和山茶花餅病。五半知菌亞門現代真菌學將半知菌歸屬於子囊菌。為陸生植物病原。重要病原真菌有:無孢菌目(Agonormycetales):不產生分生孢子,可形成菌核和厚垣孢子,引起植物幼苗猝倒和多種花木的白絹病。絲孢目(Hyphomycetales):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分生孢子與分生孢子梗均無色或其中之一為暗色。重要病原有:尾孢屬、葡萄孢屬、粉孢屬、枝孢屬、輪枝孢屬、鏈格孢屬等。一、病毒的定義什麼是病毒?Gibbs&Harrison(1976):傳染性的寄生生物,他們的核酸基因組的分子量小於3*108道爾頓,複製時需要寄主細胞的核酸和其他組分。該定義包含了類病毒(Viroid)含義。類病毒:朊病毒:噬菌體:寄生在細菌上的病毒。二、病毒的生物學特性1、病毒的形態結構病毒為非胞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蛋白質包圍核酸形成各種形狀的病毒顆粒,有的病毒含有披膜(外被膜、內被膜)。根據病毒核酸類型,病毒分為RNA病毒和DNA病毒。絕大多數植物病毒為單鏈RNA病毒,少數是雙鏈RNA,也有個別幾種是雙鏈DNA病毒。病毒粒體分為:杆狀、絲狀、彈狀、球狀。病毒質粒,外周為蛋白質顆粒螺紋狀排列,內為病毒核酸123451、絲狀病毒2、螺旋狀病毒3、杆狀病毒4、5、彈狀病毒31、杆狀TMV病毒2:球狀CMV病毒1232、病毒的侵染性、寄生性和致病性病毒為活養寄生生物,首先具有侵染特性並可通過嫁接等手段傳遞,從而導致植物出現與傳染源相類似的病害症狀。所以,大多數植物病毒具有致病性且為傷口侵染。病毒的侵染特性常用幾個量化指數來衡定(1)致死溫度:10分鐘內,病株組織液中病毒在不同溫度下喪失傳染力的處理溫度。(2)稀釋終點:使病株組織液喪失侵染力的最大稀釋濃度。(3)體外保毒期:病株組織液在室溫下保持其傳染力的最長時間。侵染性反映的是病毒在體外存活的穩定性。12植物病原病毒首先應具備侵染性1、嫁接接種2、機械接種3、植物病原病毒的血清學特性植物病原病毒具有抗原性,在植物體內不具有免疫原性,因為植物沒有淋巴系統分化。但植物病毒接踵動物體後,也會象動物病毒具有免疫原性,產生相應的抗體蛋白。所以,動物血清學研究方法在植物病毒研究中同樣適用。如酶聯免疫技術、補體結合技術、抗體示蹤技術等。植物病毒的血清學實驗:抗原血請與抗原抗體的瓊脂糖擴散實驗三、植物病毒的傳播根據病毒在植物體內傳播的距離分為:長距離傳播和短距離傳播。前者引起植物系統性病害(植株整體發病),主要靠韌皮部篩管內樹液流動傳播;後者引起植株局部發病,主要靠胞間連絲和細胞質環流傳播病毒顆粒,造成局部性病害。根據病毒生態學傳播方式,分為:1、蚜蟲2、葉蟬3、蟎4、粉虱5、介殼蟲6、甲蟲123456嫁接傳播線蟲傳播病毒真菌病毒:真菌也可傳播病毒A、種傳。靠種材進行傳播。煙草脆裂病毒是典型的種傳病毒。可通過煙草種子向異地傳播。同時,也可靠線蟲傳播,侵染鬱金香、水仙、風信子、百合、番紅花等。B、線蟲。線蟲是煙草脆裂病毒和蠕蟲多面體病毒群的土傳介體。劍線蟲可傳播櫻桃卷葉病毒、草莓潛環斑病毒、擬南芥花葉病。C、蚜蟲、葉蟬、蟎、薊馬、粉蚧、甲蟲。如香石竹潛病毒群、馬鈴薯Y病毒群、甜菜黃化病毒群、黃瓜花葉病毒群、花椰菜花葉病毒群都是蚜蟲傳播的。蚜傳病毒分為:非持續性病毒(口針傳播)、半持續性病毒(口針)、持續性病毒(又循回性病毒)。D、真菌。壺菌目中油壺菌可傳播煙草壞死病毒。如鬱金香壞死病。E、菟絲子。F、接觸傳播(機械傳播)四、病毒對植物的影響1、病毒對植物細胞的影響許多植物病毒能引起細胞形成內含體。並可為顯微鏡所觀察到。內含體根據結構分為結晶形(X)和無定形(Y)。內含體含病毒顆粒或者由非病毒蛋白組成,是病毒基因組的產物。多數內含體為穩定的有規則結構,可為病毒感染的診斷檢查提供快速而便宜的方法。植物表皮組織常含有許多內含體。通過染色可容易觀察到。內涵體形態1、20面體2、X晶體和Y晶體1212、病毒病害症狀發展A、有的病毒病害症狀局限於侵染點附近,形成局部病斑或壞死,表現出黃、褐色、紅色或組織出現組織脫水和腿色。B、多數形成系統性病害。症狀最初沿葉脈出現,病毒很快從葉脈的韌皮部組織運輸到植物生長旺盛的部位。維管組織的症狀包括葉脈腿綠、脈花葉或脈帶化。C、有的病毒病害也可無症狀出現。病毒在植物體內繁殖並大量存在,寄主植物並不表現症狀的現象,稱為“帶毒現象”,寄主稱為“帶毒體”。有的花葉病在高溫下喪失病害症狀而常溫下又表現出病害症狀的現象,稱為“隱症現象”3、病毒對生長的影響矮化(stunting)是最常見的現象。感病植株整株生長減慢。葉片變小、節間縮短、花變小、花色變化。尤其鱗莖植物受害明顯。病毒侵染還可造成植物畸形或壞死症狀,如建蘭花葉病毒病,表現為條斑壞死、同心壞死、環狀壞死、葉脈網紋樣幾頂尖壞死畸形:在葉部表現為卷葉、線葉、皺縮、撅葉、小葉等;枝條或莖上表現叢枝或叢簇;或形成腫枝、扁枝;或在根部形成瘤狀物4、病毒對葉色的影響A、花葉(mosaic)B、斑駁(Mottle)C、壞死(Necrosis)5、病毒對花色的影響最典型的花色異常是鬱金香翠翠色。在植物花瓣上發生的變色常稱為啐鏡色,稱為翠錦病。是園藝活動中人們利用的地方。是一種病益現象五、病毒的分類病毒分為群(group):常見的病毒群:煙草脆裂病毒群、大麥病毒群、馬鈴薯Y病毒群、馬鈴薯X病毒群、香石竹潛隱病毒群、甜菜黃化病毒群、煙草花葉病毒群。均為杆形單鏈RNA病毒。六、類病毒1971年,Diener研究馬鈴薯紡錘體塊莖病時發現。是目前已知的最簡單、最小的致病因數,沒有蛋白質外殼,只有裸露的單鏈閉合環形杆狀分子,大小約1*105dalton。目前已知由類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共有8種,其中花卉植物2種,即菊花矮化病、菊花腿綠斑駁病。主要症狀:矮化、簇頂、葉、花變小、葉片黃化、班駁、皺縮、捲曲;果實白化及樹皮鱗皮病等。類病毒侵染特點:1、主要通過嫁接傳染、接觸傳染、也可通過無性材料傳染和菟絲子傳染。2、寄主範圍廣。菊花矮化病原可對菊科43種植物侵染。3、許多帶有類病毒的植物不表現症狀,即不顯性感染。4、類病毒病潛育期長。有的侵染後幾個月甚至第二代才表現症狀。一、植原體的主要性狀1、植原體的形態結構形狀多樣,有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形、螺旋形(稱為螺原體)。有細胞結構,無細胞壁,外被3層單位膜,厚度約8-12納米。細胞內含有大量環狀的雙鏈DNA和其他主要的細胞器。2、生物學特性2.1可人工培養2.2主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2.3對四環素簇類藥物敏感2.4為植物韌皮部篩管寄生菌,多表現為系統性侵染。a、b螺旋狀植原體(明/暗)c、電鏡圖片d、RLB(類立克次氏體)二、植原體病害的發生特點1、病菌主要分佈在寄主韌皮部篩管中,通過篩板孔隨樹液在樹體流動,多造成系統性病害2、田間,植原體對植物的侵染主要是靠葉蟬類昆蟲的取食傳播的。木鯴、蟎類、薊馬、菟絲子也在傳播起作用。種材、接觸傳播、嫁接傳播也起重要的作用。3、病害症狀主要表現為黃化型。葉莖腿綠黃化、叢枝、花變葉、萎縮、畸形。121鞭毛周生2、鞭毛極生二、細菌的生物學特性1、細胞壁的Gram反應G+、G-2、可人工培養,生長需要氨態氮,多喜微鹼性,一般生長適宜溫度26-30C,能耐低溫,對高溫敏感,通常50C下處理10分鐘,多數細菌死亡。3、一般以裂殖方式繁殖4、細菌的寄主譜範圍三、病原細菌侵染生物學特性1、侵入途徑:主要從自然孔口,也可從傷口侵入,無直接穿透能力。2、傳播途徑:主要靠雨水的飛濺、灌溉水、介體昆蟲和線蟲等,也可通過園藝活動、種材傳播。3、越冬場所:細菌必須借助感病寄主植物才能越冬。四、植物細菌病害的主要症狀1、斑點2、腐爛3、枯萎4、畸形油橄欖青枯病杉木炭疽病(葉枯)根癌病(畸形)楊樹細菌性潰瘍病(組織壞死)五、植物病原細菌的主要類群細菌種類很多,也很難進行形態鑒定,主要根據生理生化進行鑒定。大多數細菌對植物和人類來說都是無害的,植物病原細菌絕大多數歸屬下麵5個屬。目前細菌鑒定依據主要是《伯傑氏細菌鑒定手則》VOL.81.G+,大多數無鞭毛…….棒桿菌屬(Corynebacterium)1.G-,有鞭毛2.鞭毛極生3.鞭毛數根,菌落白色,能產生螢光性色素…….假單胞桿菌屬(Pseudomonas)3.鞭毛1根,菌落黃色,產生水溶性黃色色素…..黃單胞桿菌(Xanthomonas)2.鞭毛周生4.引起植物組織腫瘤或畸形…..野桿菌屬(Agrobacterium)4.引起植物組織腐爛或萎縮….歐氏桿菌屬(Eriwinia)小麥粒線蟲(朱鳳美的蟲癭淘汰機)大豆胞囊線蟲的危害(黃色為受害植株)一、線蟲的形態結構線蟲為低等動物,屬線形動物門,線蟲綱,分佈廣,種類多,形體差異大。大的達幾米長,小的約1毫米。植物病原線蟲1~5毫米。1.線蟲的形態2.線蟲的解剖結構二、線蟲的生物學特性1、植物病原線蟲大多數為活養寄生生物,少數為半活養寄生,可危害植物的根、莖、葉、花。2、線蟲生活需要有水膜,在田間含水量範圍最適宜線蟲活動。3、線蟲有趨化、趨CO2、趨真菌侵染代謝產物的特性。4、線蟲對溫度需求。最適發育和孵化溫度範圍為20~30C,最高溫度為40~55C,最低溫度為10~15C,最適土壤溫度10~17C。多數線蟲在沙壤土中容易繁殖和侵染植物。5、線蟲生活需要氧氣6、線蟲生活史卵、幼蟲、成蟲。從幼蟲到成蟲需要4次蛻皮。7、線蟲常從植物傷口和自然孔口(如花柱頭)侵入。三、線蟲病害的症狀1、主要危害地下根部,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在根部可導致根痕、根截、發根、根瘤等症狀。地上部分表現為矮小、黃化、發育遲緩等症狀。2、地上部分可形成壞死、畸形。如菊花葉枯線蟲病、小麥粒線蟲病。四、植物病原線蟲的分類1、根據寄生部位分:全內寄生線蟲、半內寄生線蟲、自由寄生線蟲(外寄生)。2、根據形態結構分:主要依據食道類型、卵巢類型、體表花紋、尾感器等。植物病原線蟲絕大多數屬於墊刃型食道。Deman公式:a=體長/最大體寬;b=體長/頭頂到食道長;b’=體長/頭頂到食道末端長;c=體長/尾長;v=頭頂到陰門的長/體長×100(雌);T=精巢長/體長×100(雄);O=背食道腺開口吻針基部球距離/吻針長度×100;M=吻針前體長/吻針總長;G1=前卵巢長/體長;G2=後卵巢長/體長線蟲屬線形動物門(Nemathelminthes)線蟲綱(Nematoda),分為側尾腺口亞綱(Phasmidia)和無側尾腺口亞綱(Aphamidia)。植物病原線蟲主要屬於側尾腺口亞綱中墊刃亞目(Tylenchida)我國報導線蟲有46屬193種。主要危害茶、柳、桑、楸、梓、樟、桂花、橡、油橄欖、唐菖蒲、仙客來、水仙、金盞花等。常見線蟲檢索表:1.食道兩部分…………….21食道四部分……………..32口針彎曲,蟲體粗短…….毛刺線蟲(Trichodorus)2口針直,蟲體細長,口針基部形成凸緣……劍線蟲(Xiphinema)3中食道球大,背腺開口於口針基部……………..43中食道球不大,背腺開口於口針基部……………64a>80-100………細杆滑刃線蟲(Rhadinaphelenchus)4a<80…………………55雌蟲有陰門蓋,雄蟲有交合傘……………..傘尾線蟲(Bursaphelenchus)5雌蟲無陰門蓋,雄蟲無交合傘……………葉線蟲(Aphelenchuoides)6雌蟲膨大成梨形、腎形、檸檬型…………………..76雌蟲不膨大成梨形、腎形、檸檬…..…………….107蟲體柔軟,囊狀或腎形,有尾……87雌蟲為胞囊形或成梨形,無尾…….98雙卵巢……….腎形線蟲(Rotylenchulus)8單卵巢……….半穿刺線蟲(Tylenchulus)9會陰有不整齊的花紋,無胞囊……………..根結線蟲(Meloidogyne)9會陰有整齊的花紋,無胞囊………………..胞囊線蟲(Heterodera)10單卵巢……………1110雙卵巢…………….1311吻針粗壯,後食道球和腸在腹面重疊…….短體線蟲(Pratylenchulus)11吻針纖細,吻針長小於15微米………………….1212卵巢多折曲,卵母細胞呈軸狀排列…………粒線蟲(Anguina)12卵巢直的,卵母細胞呈行狀排列………….莖線蟲(Ditylenchuls)13吻針細長,體長>2.5倍體寬………………刺線蟲(Belenolaimus)13吻針粗壯,體長<2.5倍體寬……….1414尾短<1.5倍肛門體寬……………1514尾長>1.5倍肛門體寬,食道腺肝葉狀,頭骨化..穿孔線蟲(Radopholus)15尾感器大,圓形……………………1615尾感器小,孔形…………………….1716尾感器對稱…………………盾線蟲(Scuteromema)16尾感器大,不對稱…………槍線蟲(Hoplolainus)17背食道腺開口距離口針基部距離小於口針長1/4,背食道腺與腸背面重疊……….盤線蟲()17背食道腺開口距離口針基部距離大於口針長1/4,背食道腺與腸腹面重疊…….螺旋線蟲(Helicotylenchulus)常見的不菟絲子有日本菟絲子(Cuscutajaponic)、中國菟絲子(Cuscutachinesis)二、病原物寄生性的種類1、活養寄生:該類病原物只能從活的寄主組織中獲得營養物質,並在活組織上完成生活史迴圈,當組織死亡後,則停止生長或隨之死亡。如病毒、鏽菌、白粉菌和霜黴菌等。又稱為專性寄生。2、半活養寄生:侵染活組織,並在其中吸收營養,但當組織死亡後,還能繼續發展和形成孢子。這類病原物又稱非專性活體營養物,能人工培養,但在培養基上往往生長發育不良。多為兼性腐生或兼性寄生。3、死養寄生:病原物侵入寄主活組織之前先將細胞殺死,然後侵入並從中獲取營養物質,進行腐生生活。他們的存活不需要與活的集注接觸,其侵害寄主的能力可以有很大的差別。又腐生方式。死養寄生病原物容易人工培養。病原物的寄生性有一定的選擇性,一種病原物只能寄生在一二種或幾種親緣關係較近的寄主植物上。病原物對寄主的選擇,稱為寄主譜。掌握重大病害的寄主譜範圍,對該類病害的持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寄主譜範圍的寬窄與寄主的寄生性強弱有一定的聯繫。活養生物的寄主範圍一般較窄,而死養生物的寄主範圍通常較廣。寄生專化型:病原物只能分別寄生在一定的屬或種的寄主植物上。這種寄生特性,稱為病原物的寄生專化型。生理小種:只能分別寄生在一定品種的寄主植物上的病原物。對活養寄生病原物,如病原物的專化型、生理小種引起的病害,可以通過抗病育種解決該類病害問題。如我國的小麥條銹病的控制。三、病原物的致病性1、致病性:指病原物對寄主組織破壞和毒害的能力和作用。毒力:表示病原物致病性強弱的指標。2、病原物的致病機理掠奪營養分泌毒素產生植物生長激素分泌相關的酶3、致病性與寄生性的關係二者密切相關,但表現常不一致。寄生性是致病性的前提,對某種植物沒有寄生性,就不會有致病性;而致病性是寄生性的表現形式和結果。活養寄生病原物,其致病性弱。死養寄生多具有較強的致病性,對寄主組織破壞較大。通常在侵入以前或以後不久便使集注細胞和組織發生急劇的壞死,然後從死組織中吸取營養物質。病原物的寄生性與致病性都是病原物基因組遺傳表達的結果。可通過遺傳變異、雜交、誘變等方式而得到改變。研究病原物致病性與寄生性是植物病害可持續控制永恆的話題。4、研究病原物寄生性與致病性的方法1、寄主譜測定2、病原物接種(分為:直接接種/傷口接種,如刺傷、刀傷、燒傷等)3、毒素分離後的致病性測定4、組織病理學的顯微形態觀察,尤其是電子顯微鏡技術的應用,可以清楚的掌握病原物的病理過程和致病機理。2、侵入期:從孢子萌發到同寄主建立寄生關係為止。該期是病害事件是否發生的關鍵時期,也是病害化學防治(施用保護劑的最佳時期)。侵入期受環境條件影響較大,主要是孢子散落在植物表面後的溫度、濕度、植表化學物質等微環境條件。另外:病原物的侵入途徑有無,也對病害的發生起到關鍵性作用。病原物的侵入途徑:直接侵入:如種子植物的寄生。自然孔口侵入:如部分細菌、真菌的侵入。該類病原物常具有較強的寄生性。傷口侵入:大部分半活養寄生和死養寄生病原物。病毒需要微傷口寄生。一般該類病原物寄生性較弱,但致病性都比較強。3、潛育期:病原物與寄主建立寄生關係到寄主開始表現出症狀為止。該期是病原物同寄主進行激烈鬥爭和相互適應的時期。病原物的活動與寄主的抗病性有密切的關係。一般,葉部病害潛育期7-15天。枝幹病害潛育期:十幾天至數十天系統性病害潛育期:比枝幹病害長。立木腐朽病害潛育期可達數十年。潛伏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後,由於環境條件和寄主抗病性的影響,病原物暫時停止生長活動,寄主也不表現症狀的現象。但當環境條件削弱寄主生長勢後,植物表現出症狀。在幹部病害中潛伏侵染常見。4、發病期:寄主表現症狀以後到症狀停止發展為止。症狀的呈現是寄主生理病變和組織解剖病變的必然結果,並標誌著一個侵染程式的結束。和新的侵染程式的開始。發病期典型的事件是病原物孢子大量產生和傳播。所以,在該期施用剷除劑可以減少病原物接種體數量,減輕病害流行動態。但不能防治病害發生。二、病害的侵染迴圈侵染迴圈:指從前一個生長季節開始到下一個生長季節再度發病的過程。包括3個基本環節:病原物的越冬、病原物的傳播、初侵染和再侵染。1、初侵染和再侵染初侵染:指病原物從越冬(越夏)場所來,在一個生長季節的開始,病原物所進行的第一個侵染程式。再侵染:初侵染完成後,在病株上所產生的繁殖器官又傳到健康植物上,在一個生長季節內進行重複的侵染。2、病原物的傳播接種體:進行初侵染的病原物形體。常見的接種體形式有:真菌的菌絲體、無性繁殖體、有性的繁殖體結構,菌索、菌核等;細菌個體、芽孢;病毒質粒;線蟲卵、幼蟲;傳播途徑:(1)、主動傳播:病原物靠自身的能力進行的傳播。如細菌、線蟲在雨水中的運動,真菌菌索的生長。被動傳播:需要介體幫助才能完成的傳播。該傳播方式決定於病原物的生物學特性。如幹孢子多為風傳孢子,濕孢子多靠雨水傳播。被動傳播有以下幾種形式:風傳

雨水傳播

媒介昆虫

线虫/真菌

菟絲子

种材:病原物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材传播。3、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場所,是病害防治的關鍵時期。當寄主植物停止生長進入休眠階段,病原物也將度過寄主的休眠期潛伏越冬或越夏,而成為下一個生長季節的初侵染來源。

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有:(1)有病植株(2)病殘體

(3)種苗及無性繁殖材料(4)土壤、肥料有的病害只有初侵染,而無再侵染。這類病害防治上應強調消滅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有的病害有再侵染,並且再侵染次數較多。這類病害在防治上除消滅越冬(越夏)場所的病原物外,還要根據再侵染次數的多少,相應的增加防治次數。再侵染的次數和病原物的潛育期相關植物病害侵染迴圈示意圖:

三、流行病與地方性病害流行性病害:指在一定地區或時間內發生普遍而嚴重的病害。流行性病害常具有明顯的再侵染迴圈。植物病害流行的原因:

1、新寄主植物的引入

2、新病原的引入

3、原有病原物發生突變

4、環境條件異常流行性病害發生一定時期後,病原物的致病性往往會因為寄主的抗病性或者人為的控制而減弱,在局部區域小量習慣性發生,轉變成地方性病害。相反,地方性病害在條件適合時或者變易下成為流行性病害。一、植物檢疫1、植物檢疫的任務

(1)對外檢疫:禁止危險性病害隨著植物及其產品有國外傳入或由國內輸出。由農業部(海關)動植物檢疫局執行。

(2)對內檢疫:將國內局部地區發生的危險性病、蟲、雜草等封鎖,使他不能傳到無並病區,並在疫區把他消滅。有地方森防站、植保站執行。

(3)當危險性病、蟲害、生物侵入到新的地區時,應即時採取徹底消滅的措施。2、植物檢疫對象確定的原則

(1)危害嚴重,傳入以後可能給農林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的病蟲草、生物(紫莖澤蘭、葛藤、食人魚);(2)隨種苗、原木、加工產品或包裝物傳播的病蟲草生物;(3)國內外嘗未發生的或局部發生的病蟲草生物侵害。3、2003年全省公佈的檢疫性病害名單。二、森林植物栽培防治技術科學的栽培管理措施能夠減少病原物的侵染來源,改善環境條件使之有利於寄主植物生長,增強植物的抗病性,而不利於病原物的生存,從而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1、場圃衛生狀況2、肥水管理技術3、球莖等器官的收穫及收後管理4、植物的合理佈局5、改善環境條件6、輪作/休閒7、選用健康無病的繁殖材料三、抗病育種1、選育抗病品種

選種:種源選擇,個體選擇

育种:杂交抗病育种,基因工程抗病育种。2、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與病原物的不親和性,稱為植物的抗病性。反之,稱為植物的感病性。據植物的抗病性強弱分為:免疫性、高抗、中抗、感病、高感。根据寄主谱分化的抗病性分为:水平抗病性,垂直抗病性。根據抗病的遺傳基礎分為:主效基因抗病性(品質抗病性)、微效基因抗病性(數量抗病性)。3、植物的抗病機制

(1)植物的形態結構

(2)分泌物

(3)保衛反應

此外,植物的抗病性還包括寄主植物的獲得性免疫、避病、耐病等特性。4、植物抗病性的鑒定

(1)鑒定方法:自然感染,人工感染

(2)抗性標準:

發病率、潛育期長短、過敏性壞死、病斑擴展的速度。過敏性壞死是一種質量抗病性。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通常指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用頡頏作用的微生物殺死或抑制病原物的生長發育。1、頡頏作用的機制

A、競爭作用(EM)

B、抗生物質

C、寄生作用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