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第四册数学整册教案_第1页
新人教版小学第四册数学整册教案_第2页
新人教版小学第四册数学整册教案_第3页
新人教版小学第四册数学整册教案_第4页
新人教版小学第四册数学整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试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

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乘法和加法(或减法)

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二、编排特点

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解决问题,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

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意例题与主题图的关系;

2、选取联系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3、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问题的方法。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P5)例1、例2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生能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

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基本技能: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学生初步能在实

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

教具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45-622-716+23

45-749-228+4264-20

2、看图说一说、数一数。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

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说一说。

(二)教学新课

1、节假日小朋友们想去哪儿玩?小组互相说一说

问:你在游乐园玩过吗?玩过什么?

2、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有什么?能挖掘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互相讨论,展示。“我们先来看木偶戏。”

3、出示例1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请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有22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个,现在有多少个小

朋友在看木偶啊?)

问:可以怎样解决,可以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算法,歹U式,启发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道两

步计算的算式。:

(1)22-6+13=29(人)

(2)22-6=16(人)16+13=29(人)

(3)22+13-6=29(人)或13-6+22=29(人)

(4)22+(13-6)=29(人)

小结: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方法。

4、出示例2图,学习小括号

(1)显示面包房图片,说说这幅图意。

(2)看图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面包房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小朋友买了22个,又有小朋友买了

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

可以怎样解决?

a.54-22=32(个)32-8=24(个)

b.54-22-8=24(个)

c.54-(22+8)=24(个)

d........

问: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两步计算)

师:有了小括号先算什么?(先算括号内的加减法)

小结:要想首先算22+8,就要把22+8用括号括起来,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

括号里的。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出示接力赛跑图

男生有22个,女生有21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

2、果园里一共有90棵果树,其中桃树38棵,苹果树4棵,梨树多少棵?

3、看图说图意,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小组讨论,完成练习一第4题统计表。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看图,能自己提出问题,还掌握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

决实际问题,而且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解决一个问题,真棒!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P6-7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具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抢答: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3、听算:老师说算式,学生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复习:

(1)没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从左向右)

(2)带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小括号)

2、练习:

第1题: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

(显示接力赛跑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指名说。

问:你会做吗?请小组合作写出算式。

指名展示:

(1)22+21=43(人)43-16=27(人)

(2)22+21-16=27(人)问:先算什么?

(3)22-16=6(人)21+6=27(人)

(4)21-16=5(人)22+5=27(人)

师:小朋友可以先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2题:练习一第2题,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完成。

示图,请小朋友自己说说图意

指名:小朋友们在收集易拉罐,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一组收集了34个,

二组收集了29个,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问题。

指名解答:

(1)94-29-34=

(2)94-(29+34)=

(3)……

第3题: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走了6只,又走了7只,现在羊圈里有几只?

示图,说图意,独立解答,做为课堂作业。

第4题: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B组得分统计表

出示表格,问:球赛中的主客场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我们先看中国球队,你知道了什么?(客场7分,主场比客场多5分)

那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主场12分,总分是19分)

问:其它国家球队的总分你能否计算出来?(学生独立解决。)

问:观察此表,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第5题:小朋友今天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小朋友多大?

提示:要先知道什么?(经过了多少年)

(三)思维训练

一枝签字笔8元,一枝圆珠笔5元。小红有20元钱,她买一枝签字笔和一

枝圆珠笔,还剩下多少钱?(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8—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

法。

2、学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具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例三(教材第8页图,电脑显示)

(1)看图说图意。(有3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一组有4人。又来了

7人,一共有多少人?)

(2)分组讨论,列式计算。

a.4X3=12(人)12+7=19(人)

b.4X3+7=19(人)

c.还可以这样计算:6X2+7=19(人)4X4+3=19(人)

小结:用乘加和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写成乘加的算式

2.做一做。(教材第9页)

老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

(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

小鸟?)

10-4+3=9(只)10+3-4=9(只)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小白兔种了7行胡萝卜,每行8个。准备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

还剩几个胡萝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

本故事数一共有多少页?

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4、小力买了5个练习本,每本2元,他又买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钱,小

力一共花了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基训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练习(pio-ll)

教学目标:

1、从具体的实际生活情景出发,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

步骤和方法。

2、熟练掌握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拥有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

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熟练掌握有步骤的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会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具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2、抢算:学生抢答

3、解决问题

(1)一个笔记本8元,一枝钢笔13元。小利买了9个笔记本和一枝钢笔一

共花了多少钱?

(2)一个篮球7元,一个羽毛球4元。小鸣买一个篮球和7个羽毛球一共花

了多少钱?

(3)足球9元一个,小军拿了100元买了7个足球,应找回多少钱?

(二)课堂练习

1、练习二(第10页)第1题

小熊:爸爸,妈妈和我都掰了9个玉米

熊弟弟:我掰了6个

熊妈妈:我们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练习二(第10页)第2题

兔姐姐:我们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

兔哥哥:我们准备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萝卜。

兔弟弟:还剩多少个萝卜?

3、练习二(第11页)第3题

动物园的门票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

起去动物园玩。用20元钱买票够吗?

4、练习二(第11页)第4题

观察统计表,小组讨论,集体完成。

5、思维训练:练习二(第11页)第5题

(三)思维训练

1、玲玲去商店买东西,她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

(1)瓜子每袋4元,如果买了3袋,应找回儿元?

(2)花生每袋8元,如果买了2袋,应找回几元?

(3)笔记本每个7元,钢笔每枝12元,如果买一个笔记本和议枝钢笔,应找

回I多少钱?

2、买4个玩具娃娃和一个魔方共用35元。每个玩具娃娃8元。那一个魔

方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仔细观察,同学们基本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大家

继续努力!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教学内容(分两节)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结合上面内容进行。

二、编排特点

1、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过去只有一个(分木块)例题,教学“平均分”含义。

•现在“平均分”专门列为一段(以毛毛虫的形式),安排3个例题,让学

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为教学除法建立良好的认知基础。

(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除法不再从两种分法进行教学,而是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

•两种分法安排在“平均分”中,作为分东西的不同分法。

2、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P14:展示了学生生活经验中的不同分法。

P23: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呈现了学生自主探讨的不同求

商方法。

3、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解决问题教学。

对“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切实理解。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

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

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要让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

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表内乘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熟悉的

掌握。根据一般规律,绝大多数应达到每分钟做8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

师要合理地组织练习。

(1)经常安排与乘法口诀有关的练习。

•经常练习2〜6的乘法口诀。

•适当安排把口诀填完整以及求乘法算式中未知数的练习。

(2)适当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第一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平均分(一)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3、通过观察、了解生活实例,充分参与平均分的活动。在实践中建立“平

均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学会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教学准备:情境图,正方形、圆形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观察画面。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1)谈话并讨论: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分春游食品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明确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各小组展示分配结果。

(3)学生发现:每份的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2、课堂练习:课本第13页“做一做”。

(1)先看题,互相说题意,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用学具代替面包分一分。(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同样

多。)

3、教学例2:

(1)出示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学生动手分一分。

(3)交流,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4)小结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

个或儿个,最后要使每份份得同样多。

4、课堂练习:14页“做一做”。用小棒分一分,然后展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1)动手分一分(至少设计出两种方案)。

(2)展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相互评价。

2、练习三第2题。

先明确题目要求再独立判断。

3、练习三第3题。

先说一说,再分一分,最后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应注意什么?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平均分(二)

教学内容:平均分(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通过生动的画面,学具的操作,学生逐步了解了平均分的方法,加深了对

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24根小棒、15个方木快。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把6个小圆片分成3份,有儿种分法?

(让学生独立动手摆一摆,指名板演,展示结果。)

第一种分法:000000

第二种分法:000000

第三种分法:000000

2、上面三种分法中哪一种是平均分?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儿根?(学生动手操作,互相检查。)

一、讲授新课

1、教学例3。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我们来看看这些春游的同学遇到了什么

问题?

(2)呈现租船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租儿条船”的问

题。

(3)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教师加以强调说明:“每条船限乘4人”,“24

人租几条船?二

(4)分小组讨论:要租儿条船呢?(可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

(5)交流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明确“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可以分成6组,就要租6条船。”

2、课堂练习。课本第15页“做一做”。

(1)呈现出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学生互相说一说图意。

(2)师:有几个小动物准备就餐呢?一双筷子是几根?现在有多少根筷子?够

不够

分呢?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在小组内分一分。

⑶交流结果,提问:12根筷子分成了儿双?够分吗?

二、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明确“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和“按每只小兔

儿个萝卜来分二让学生独立“圈一圈”。最后交流结果。

练习三第5题:学生观察画面,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结果。)

练习三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同样多二)

四、课堂小结:怎样分是平均分?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P18例4,练习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设计: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边讲边出示情景图)

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问题:京京是一只十分可爱的熊猫。它十分好客,

今天京京就要请朋友们来它家做客。于是一大早京京就起床去园子里挖了许多

新鲜的竹笋(贴竹笋卡片),它要把这美味的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吃,瞧!它的

朋友华华、盼盼、亮亮、红红来了(依次出示熊猫卡通图片)。可是,京京该怎

么样把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呢?

2、提出问题:京京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出示盘子卡片)。

每盘应该放儿

个呢?请大家帮京京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

指一名学生上能出示。可以有不同的摆放顺序,但无论怎样放,结果都是一

样的,把每

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小朋友们真能干,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助小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问

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计

算方法。(板书:除法)

把12个竹笋平均数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的同样多,是平

均分吗?

这样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符号+、一、X,今天

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符号,它就是“土”,叫除号,介绍写法和读法。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12个竹笋还可以有什么不同的分法。根据不同分法列出除法算式,并

读一读。

(三)应用,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1、P18做一做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魔法卡片”——练习读法

(2)第二关“小帮手”(练习四第2题)——分一分,算一算

(3)第三关“分西瓜”(练习四第3题)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并学会除法版式

的写法和读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进一步地学习除法,希望大家

能够像今天一样表现地那么出色。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第二种分法)

教学目的:

1、学生初步掌握“第二种分法”。

2、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3、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20个竹笋和4个盘子的实物或图片,12根个圆片;学生准备12

个小圆片和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分物品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分物品的方法。

通过实物出示,使学生初步认识“第二种分法”。

1、小熊猫今天继续请小动手们来品尝它的竹笋,它准备了20个竹笋。小

熊猫打算每位客人可以吃4个竹笋。小朋友们帮它想一想,4个放一盘,能放几

盘呢?

2、指名到黑板上摆一摆,并请小朋友们说说是怎样想的。刚才是怎么分的?

分给了几个同学?

3、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一道除法算式。并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是除

以4呢?

4、及时巩固:

(1)做一做第1题。用12个圆片,想好一堆摆儿个,像这样的可以摆儿

堆。

(2)根据自己摆的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完成书中填空。

(3)要求每个同学都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特别要

看学生操作的是否正确。

5、通过出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初步掌握“第二种分法”,知道“把一

个数按每儿个一份分,求分了儿份”用除法计算。

(二)结合板书说明除法算式的各部份名称

写在除号前面作被除数;写在除号后面作除数;写在等号后面作商。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读一读书中P19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P20页第4题,学生自己读题,指名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学生根据分的结

果,把算式填完全,并指名说出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叫做什么。

P21第5题,让学生独立读题、操作、列算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应握

的情况,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让有错误的同学说一说是怎祥想的。对于分

法有错误的学生,要提醒他们按照要求分。

(四)课堂小结:比较两种分法有何区别。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

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主题图、圆片、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年中十二属相中的什么年吗?(猴年)那么你知道

小猴最喜欢吃什么呢?(桃子)对了,猴妈妈今天就给孩子们分桃来了!(主题

图出示)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师:一共有多少个桃?(12个)

师:猴妈妈准备给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板书“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学生思考后师指名列算式,并板书12:3)

师:究竟能分给几只小猴呢?各小组来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分的过程。

(小组合作分桃,并叙述分的过程)

师:大家通过动手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又

该怎么样想呢?

(先小组讨论,之后再分组向大家汇报)

3、点明课题,学习新知

师:刚才有一组同学用乘法口诀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节课,我们

就来学习怎么样“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板书课题)

师:12-3的商是儿?你是怎么样算的?谁能说一说?

生:我想3和儿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板书“想:三(四)十二,”,并让同桌叙述这一思考过程。)

4、巩固方法,灵活应用。

师:如果猴妈妈“把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板书,指名学生读题,然后列式)

师:12+4=?你是怎么算的?(同桌互说)

5、小结

刚才我们先通过动手分一分算出了12+3的商,然后又学习了用乘法口诀

求商的方法。我们还知道用“三四十二”这句口诀不仅可以计算12+3等于几,

还可以求出了124-4的商。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做的时候想一想这些题目有

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用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2、练习五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气球图,然后说一说图意,最后填上合适的数。

3、口算练习。

师出示折叠口算卡片。先让学生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再说出商,再让学

生直接说出商。

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师: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哪些本领?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

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

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折叠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昨天已经学习了用口诀求商,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

习这部分的内容,深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

(出示情景图)

师:植树节快到了,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看清图意,找出图中的已知条件。

师:每行栽4棵,可以栽6行,可以求出什么,请你补充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

列出题中有关信息(主题图示题)

①每行栽4棵②可以栽6行③一共栽了24棵

师:请你选择任两个信息作为条件,然后补充问题,使之成为完整的应用

题,再解答。四人小组合作,看谁的方法多!

集体校对,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算式的含义等。

二、做一做

(出示题)个别说说你的怎么样算的?

1.10+2=II12+6=II8+2=II

10+5=O12+2=08+4=口

说说思考的过程(个别说、开火车说)

折叠口算卡片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

2.5x4=2。6x3=185x6=30

20+4=□18+3=□30+6=口

20+5=□18+6=匚30+5=口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五第三题,送信,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2、练习五第四题,明确题意,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校对。

3、挂图出示练习五第五题,游戏的形式完成。

4、练习五第六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课堂小结: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哪些本领?

你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吗?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9页例3。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儿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

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儿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

相依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

紧密关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所提高,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

意识。

4、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

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

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

(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

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

给你的同桌听听。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

的应用。)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儿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儿组?

2、解决问题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4-3=5(人)154-5=3(组)

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要用15・3来计算,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

这样计算吗?(学生讲述理由)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

问题。)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四、质疑问难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教师也可补充提问:15人做游戏,可以平均分

成4组吗?为什么?如果又来了2人,怎么办?让学生思考。]

五、课堂练习

第29页“做一做”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

兴趣。

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154-3=5(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4-5=3(组)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乘除两步计算)

教学内容:P31例4、做一做

教学目标:理解用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例4教学

呈现给学生一幅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境图,货架上摆有练习本、文具盒、

熊猫、布娃娃……画面上用售货员阿姨和两个小朋友的对话,给出了要求解决

的问题:“你应付多少钱?”情境图下面,以小精灵明明和聪聪的话揭示解决问

题的过程(步骤)。

1、制作主题图,给学生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主动进入“商店”。

2、让学生关注售货员与小朋友的对话,说一说他们在议论什么。在这个基

础上,呈现出要解决的实际问题:“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买5辆小汽车,应

付多少钱?”

3、请各组学生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讨论,教师突出强调:需要先解决“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的问题。

5、列式计算,并反馈。

二、“做一做”,让学生练习提出和解决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问题。

呈现用盆花摆图案的画面,给学生提出“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的

问题,也提供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即小朋友的设计“每6盆花可以摆一

个图案”和“两组盆花,每组有9盆花”。

1、先让学生尝试解决“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提醒学生:想一想,

解决“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问题已经有什么信息数据,还缺什么信息

数据。

2、学生完成后,请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问

题。及时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P35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1、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除法运算的知识。

(1)出示第1题的南瓜图,请学生写出乘法和除法算式。

(2)写出算式后,请学生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实际含义,并指出除法算式

中的被除数、

除数、商,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的认识。

(3)让学生互相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2、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

(1)让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用以巩固学生对除法算

式的认识。

(2)让学生把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放在一起,

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呈现小鹿、小鸟选气球的画面。

1、算对上面的除法式题,才能得到气球。(第2题制作题卡,供学生选

气球)

2、先让学生结合具体算式说一说怎样想商,再组织选气球游戏。

三、解决问题

出示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

1、先让学生说图意,再请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展示学生提出的

问题。如“几次运完”“需要儿辆车”。

2、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请其他学

生共同评议是否有道理。

四、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基训

教学后记

第十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36

教学目标:

1、熟练计算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的题目。

2、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1题,混合练习。

(1)要求学生同时开始计算,限定在2分半钟内完成。

(2)全班校对,并了解错题率高的原因。

第2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检查算式是否符合题意,然后求商。

第3题,呈现分练习本的画面,并给学生提出两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

独立完成。

第4题,出示情境题。

呈现一幅工人运饮料的情境图:画面上有3个工人运饮料,每个工人一次

运2箱饮料.,还有12箱饮料堆放在场内。让学生提出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的

问题,并解决问题。

(1)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

(2)师生共同从中选择2〜3个问题(含有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

决的问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再次熟悉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5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1)先分组让每个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请各组向全班推荐本组提出的2〜3个问题。展示各组推荐的问题,

请学生选择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3)最后,请学生把解决问题的结果报告给大家,让同学们共同品尝成功

的喜悦。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一、教学内容

1、锐角和钝角。

2、平移和旋转(这是《课标》要求增加的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

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二、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不管是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还是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

的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介绍平移和旋转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

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概念。

认识锐角和钝角时,通过动手做、动手画锐角、钝角和直角等活动,使学生

加深对三种角的认识。

学习平移和旋转时,通过拉转圆片;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画出在水平或竖

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使学生感知旋转、平移。

三、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儿何概念。

(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儿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

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

(2)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

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1)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

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

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出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

四个方向平移,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

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

和旋转的特征。

四、教学目标

1、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

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

2、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

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P37-38及做一做、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

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

1、师:小朋友,这是我们宁波的甬江大桥,看,桥面上无数根拉索与桥面

形成了许许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让学生用手指一指找出来的角。

提问:有关角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角。

二、教学新授

1、(出示刚才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怎么分呢?(可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各组讨论情况(学生一般会有两种分类结果1、根据是不是直

角分2、根据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师: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角的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

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把刚才找出的角分三类显示)

4、练习:书P39(1)

直角、锐角、钝角生活中处处都有,请你找一找,说一说。

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5、师:刚才我找了直角、钝角和锐角,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来创造直角、钝

角和锐角。

(提供纸片、小棒、活动角等材料)

6、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创造的直角、钝角和锐角。

7、练习:书P39(2)连线

1)全体独立完成

2)校对

8、画角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锐角、钝角,那么怎么来画锐角和钝角呢?你可

以利用你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试一试。

9、让学生自由尝试

10、汇报,展示

1)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得是什么角?

2)说说你是怎样画钝角和锐角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揭题:锐角和钝角)

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平移

教学内容:P41-42例一及做一做1、2O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平移现象,并找出生活中平移的例子。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感知并能判断平移现象。

教学重点: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书P37主题图)

1、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趁着好天气,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好不好?

仔细观察,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

(学生说到哪个游乐项目,媒体出示哪个项目的运动)

2、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都相同吗?你能试着将它们分分类吗?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象小火车,观光缆车等这些物体运动

的情况。

二、教学新授

(一)、认识、感受平移

1、我们先去看看观光缆车

仔细观察,说说它是怎样运动的?

2、再去看看小火车

仔细观察,说说小火车又是怎样运动的?

3、师:象观光缆车,小火车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的。这样的现象叫

做平移。

4、看书P41

说说观光电梯、移窗户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5、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让学生举例,其它学生判断他说得是不是平移现象)

6、亲身体验平移

全体起立,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7、试着用你桌上的物品做做平移运动(让学生举例,并让其它学生判断这

是不是平移现象)

(二)、练习

师: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出示P41有小房子的格子图)

1、把小房子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呢?

2、让学生试着移一移。

3、讨论:(展示一位学生的作品)

它移得对不对,为什么?

4、一起验证,想一想怎样验证呢?(数格子)

5、怎样确定小房子是向上平移了5格呢?

6、师:我们可在小房子里画一个点做标志。

7、再请学生移一移

8、师:要想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多少格,只需看这个图形的某一个点平移

了多少格。

9、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

(四人小组讨论)

汇报:1)先干什么,再怎么样?

2)验证(数格子,看看小房子的每一条边是不是都向右平移了7格)

10、练习:小房子又平移了两次,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书P41)

汇报:1)小房子向什么方向平移?

2)小房子平移了几格?

三、巩固练习

1、书P43第一题

(出示湖面和小船)

看,湖面有什么?想一想哪个是小船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请你涂

上颜色。

2、(出示小鸭图)

你能试着用学具画一排平移的小鸭子吗?

①怎样才能使鸭子学具的移动是平移呢?

②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办法?

3、练习十P43第二题

分别画出将梯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①学生试一试

②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揭题:平移)

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旋转

教学内容:P42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与旋转;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一周或半周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感知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一周或半周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钟、学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游乐场)

1、找出有关的平移现象。

2、主题图示大风车、摩天轮、转椅。

问:这些运动情况显然不是平移现象,那这种运动叫什么呢?有什么特点

呢?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研究。

二、讨论研究,认识旋转

1、和好朋友讨论大风车、摩天轮、转椅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2、归纳得出:这些都是整体围绕一个固定点在运动,这种运动叫“旋转二

3、说说生活中那些现象属于旋转。

三、动手操作,巩固认识

1、变一变,玩一玩:

完成第42页做一做:利用学具,用旋转的方式变一变。

2、拨一拨,转一转:

(1)四人小组合作:怎样将时钟上的时针旋转半周。

得出:不管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都要围绕中心点进行转。

(2)拿出活动角,创造儿个大小不同的角。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转一转,画一画:

(1)教师在方格纸上把一三角形旋转半周。

(2)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4、小小设计师:

动手创造,设计一个旋转图形。

四、总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实践活动一一剪一剪

教学内容:P46:剪一剪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折一折、剪一剪,进一步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探索剪纸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形象

思维能力;

3、通过设计创造喜欢的图案,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彩纸数张、剪刀、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几组剪纸作品:排列的小朋友、围成一圈的小朋友、还有一串雪

花、一排松树等。

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也能剪出这么漂亮的图案。

揭题:剪一剪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师出示一个小纸人,问:先剪一个左右一模一样的小纸人,怎样剪得又

快又好看?(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学生实践。

师:为什么只画半个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剪并排排列的小纸人。

(1)我们刚才只画出半个小人,有对称的方法可以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那么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甚至4个并排排列的小纸人呢?

(2)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3)可能会出现两个半人、小人没连在一起的情况,请学生讨论怎么回事?

怎么办?

(4)师介绍:折纸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对折两次,但画小人时要注意小人

的中线应该都在折痕的一边。否则剪出来的就是两个半人,另外,小人的胳膊

要画得一直延伸到大纸的边缘,否则就不能连在一块了。

(5)组内互相欣赏作品。

3、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我们已学会了剪并排排列的小纸人,那么怎么可以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呢?请学生自己看书、讨论得出。

4、讨论:刚才我们剪出的两个图案为什么一个是并排排列的,而另一个

是围成一圈的?(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三、自主探索,实践应用

1、剪出更多的小人。

2、用刚才学到的剪纸的方法剪出更多漂亮的图案。

3、欣赏学生剪出的作品。

四、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教学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二段)

第一阶段(第二单元):主要学习除法的概念,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二阶段(本单元):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应用除法解决一些

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

二、编排特点

编排思路与第二单元基本一致: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结合计算学

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的含义。

3、加强基本练习。

第一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P48主题图、P49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一1、2O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

方法,经历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

能力;

3、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具、学具准备:游戏卡片、动物头饰、转动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关于9的乘法口诀)

6X94X99X72X99X59X98X9

2、填空:

()九二十七八()七十二四()三十六

五()四十五()九六十三六()五十四

3、抢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24-494-3104-5204-4

引导学生说出求124-4和204-5的商的思路。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一说用4、6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我们学会了2-6的乘法口诀,还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

课我们一起讨论学习怎样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比一比,看一看,谁学得

快.

2、出示

小朋友欢度佳节的场面,师:说一说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第一组做了56面红旗,挂成8行。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

组。第三小组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

教师很自然地诱发学生思考: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生:第一组做了56面红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几面?第二组做了49颗

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儿个?第三小组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

可以摆儿行?

3、教学例1

教师利用多媒体重点突出第1组信息“有56面红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

几面?”

师:用什么方法算?启发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讨

论怎样求得56+8的商。

(1)讨论(教师巡视,关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交流

启发学生说出:()乘八得五十六

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

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o(学生边说,教师边多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