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例文_第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例文_第2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例文_第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例文_第4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例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例文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例文1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校数学[苏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同学认识圆,掌控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控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娴熟地掌控用圆规画圆。

4、培育同学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觉、沟通合作的技能。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具演示

(1)老师演示,同学观测,找出圆并感知圆,得出其是平面图形。

(2)比较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分,知道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2、师生对话

同学查找生活中的圆,老师课件演示,并留意与球的区分,设置车轮是圆形的悬念。

(二)、探究新知。

1、各部分名称介绍

(1)师画圆,生留意观测

(2)讲解圆心的定义,并让同学知道圆心决断圆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径、直径,明确半径决断圆的大小。

(4)新授中的巩固:在圆内找半径和直径。(依据课堂改变出示课件巩固圆的知识)

2、画任意圆和固定圆

(1)生画一个任意的圆。

(2)继续画一个固定的圆,并剪下来。

3、操作与发觉

(1)明确要求,分小组进行操作。

(2)同学通过画、量、折等方法,探究同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

(3)同学操作后沟通,并将沟通结果记录在发觉纸上。

(4)同学反馈沟通信息,师生共同评价。

(三)、新知巩固

1、基本练习,巩固本节课圆的知识。

2、发散性练习,提高同学对圆的认识。

(四)、运用实际

用本节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课始留下的车轮问题。

(五)、依据课堂实际敏捷进行总结或延伸。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提倡同学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育同学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技能、猎取新知识的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沟通与合作的技能。本节课老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同学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如导入中通过游戏活动,让同学在玩中学习。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胜利的愉悦,可激发同学探知的欲望。如让同学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可培育同学的动手、实践技能,学会探究的方法。如通过同学评价老师、同学,师生同等相待,可解放同学的脑、手、眼,让同学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技能。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同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斥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同学享受学习的意境。

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例文2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长方体有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有条棱,可分组,的条棱的长度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以及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老师设疑:这个图形的长、宽、高都相等,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呢?这样的长方体又叫什么形体?这节课要讨论它的有关知识.

老师板书:.

二、学习新课.

1、观测、操作,认识特征.

(1)让同学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形是正方体.

(2)让同学拿出正方体的纸盒,分组观测并争论.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点?

②正方体有几条棱?全部的棱有什么特点?

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

(3)操作:按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正方体,再量一量它的每条棱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观测比较,找到关系.

(1)长正方体异同点:

(2)长正方体的关系.

三、反馈练习.

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棱长是多少?正方体有几个完全相同的面?

2、下列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练习.

(1)用2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外形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6种)

副标题#e#

每种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①宽1厘米,长24厘米,高1厘米;

②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

③长8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④长6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

⑤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⑥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8个)

(3)有一块外形如图的硬纸,把它根据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根据图中的外形,剪一块硬纸折折看.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五、课后作业.

1、说出下列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

2、分别计算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

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例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同学掌控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控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同学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受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育同学作图技能。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等活动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技能,进一步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同学能与人合作、沟通思维过程和结果的技能。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测、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控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分,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同学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

探究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圆

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

摄影作品,在这些漂亮的图片中你们发觉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

3.同学们喜爱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

2.实投同学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

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

涌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

3.课件演示

师:那么究竟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

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二、操作中认识圆

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

2.同学画圆,师巡察

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

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

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假如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

圆规画的实投展示

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

5.同学练习圆规画几个圆

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现圆规呢?

6.观测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

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假如同学能说就让同学说)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方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

同学动手折

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觉了什么?(折痕)

你发觉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情愿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觉?揭示直径半径定义

你能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吗?

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

三、沟通探究圆

圆心和半径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画一画就知道了

1、用圆规在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圆,看谁画得美丽。

2、投影展示

问:你们画得圆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决断的?

同学汇报,圆怎么这么听话呢

师小结:圆心决断圆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圆心呢

这些圆大小各异,怎么画就能让他有大有小?

小结:圆的半径决断圆的大小(圆规两脚间距离)

3、师:半径的本领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径还有什么特征?是我径直告知你们还是自己讨论?

那就结合老师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共同讨论吧

4.讨论提示

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汇报

同圆直径是半径的2倍板书d=2r

问:你怎么知道的?

同圆的半径有很多条,为什么?(圆上有很多的点、折痕中发觉)

同圆的半径有很多条,那么直径有多少呢?

板书:同圆内半径有很多条。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通过测量,通过推理)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那么直径都相等吗?

板书:同圆内半径都相等。

所以古人说:圆,一中同长也

这个一中指什么?同长指什么?

边看幻灯边读这句话。

一中同长的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4、车轮的形状为什么做成圆的,你能说明吗?

为什么不把车轮做成这些外形的?(出示正多边形图片)

四、比较中深化圆的认识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边形,有什么改变?

2.想象,正100边形会是什么样子?(接近圆,但不是圆)

正3072边形呢?(更接近圆,但还不是圆)

究竟多少边的时候就是圆了呢?

3、《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现在,假如告知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4、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假如告知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5、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课下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爱好的课题来讨论。

五、总结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神秘,等待着同学们去讨论和发觉!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满!

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例文4

教学目标

1痹谑导、观测与推算的活动中,认识1吨物品有多重,建立吨的概念。

2闭莆涨Э擞攵值慕率,能进行简约换算。

3迸嘌同学的想象技能与实际应用的技能。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概念。

教学预备

1课前去调查货车的载重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测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情愿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沟通?

同学沟通自己看到的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2吨、4吨……

老师发觉了一辆长安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000千克,另一辆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吨,哪辆车的准载量大?

引发同学的争议,进而引出课题。

今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吨。(板书:认识吨)

二、建立概念

1比鲜1吨

(1)请一个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站上体重秤。告知大家,三班级的学校生大约重25千克。

同桌相互抱一抱,或者背一背。说一说对25千克的感受。

(2)请4个同学上台,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这4个同学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样?100千克重不重?

(3)请40个同学起立,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这40个同学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000千克重不重?

(4)1000千克就是1吨。1吨重不重?

板书:1吨=1000千克。

2彼阋凰悖加深对1吨的认识

(1)出示重20千克的一桶水,放在体重秤上。请同学用手拎一拎,说一说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桶水重1吨?

(3)出示重50千克的1袋米。请同学用手提一提(先请一个同学提,再请两个同学一起提,然后请三个同学一起提),说一说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袋米重1吨?

3毕胍幌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吨

启发同学举例:如大象约重4吨,大黄牛约重1吨,家中上月用水约5吨……

老师举例:城市家庭每月的排放污水量,城市家庭全年生活垃圾量,每人每年消耗的食品量……从而进行环保教育。

与克、千克相比较,你认为什么状况下运用吨作单位?

结论: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三、认识进率

1吨=1000千克。

(1)出示两辆车的图片,其中一辆车身上写着2000kg,另一辆车身上写着4吨。

填一填:2000kg=()吨4吨=()kg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同学说出1000千克是1吨,2000千克就是2吨;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000千克。

吨与千克的进率是1000。把用千克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吨作单位的数,要去掉3个0;把用吨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要加上3个0。

(2)判断。

(3)解决问题。

①看图,这幅图告知了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②同学独立思索,独立解答。

③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遇到了什么状况?怎样思索的?

同学2:都变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5吨=5000kg,5000-2000=3000(kg)。

总结:可以统一成用吨作单位,也可以统一成用千克作单位。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堂练习

六、课后延伸(可用计算器)

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假如1个人1天吃1个鸡蛋,多长时间能吃掉1吨鸡蛋?

克、千克、吨的认识(四)

教学目标

1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2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解决实际问题。

4培育同学的实际应用技能。

教学重点

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预备图

教学过程

一、选择单位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质量单位?

板书:克千克吨gkg

(2)举例说明,在什么状况下运用哪个单位?

依据同学的回答老师板书:

较轻较重很重

(3)想一想,在()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个梨重180()。

爸爸的体重是67()。

1头河马大约重1()。

1本连环画约重216()。

一辆大货车运白菜3()。

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早晨,天刚亮,我就起床了。我拿起50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脸。妈妈早就预备好了一杯250克的牛奶、一个55千克的鸡蛋和一个200吨的苹果。不一会儿,早饭吃完了,我亲热地跟可爱的小狗告辞,这只小狗足足有20克重。我背起3吨重的书包高兴奋兴地向学校跑去,刚到学校大门,就看见一辆满载着约4克的粮食的大货车正在食堂卸货呢!

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当怎么改?

二、单位换算

1进率

克与千克、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克1000千克1000吨

2.

4000g=()kg9kg=()g

()g=7kg6吨=()kg

8000kg=()吨()kg=4吨

同学独立作业,完成之后,请同学评讲,就4000g=()kg,6吨=()kg这两题追问单位间的进率及思索过程。

三、解决问题

(1)出示图及题目:有5000克白糖,每1千克装1袋,可以装多少袋?

(2)同学自编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同桌相互解决。

(3)出示图看图,你从图上了解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

总结: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算单位,统一单位。

(4)出示图及题目:

王叔叔家装修房子,这是他在一个建材市场购买材料的清单:

水泥河沙地砖红砖墙砖

2吨3000千克1100千克1吨900千克

王叔叔租了两辆准载4吨的货车,可以怎样装货?

独立思索,小组沟通。

四、数学小调查

(1)到商店调查下面商品有多重。

一把挂面、一包奶粉、一袋味精、一袋洗衣粉……

(2)查阅资料,调查下面的动物有多重。

一头牛、一头鲸、一只蜂鸟、一只鸵鸟……

小组合作,完成调查任务,并自己沟通。

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例文5

分数的意义是个古老的课题,当同学学习分数的产生时,教材说: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连续量几次以后,剩下的不够一个计量单位,黑板的长度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又例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伙伴,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也不能用整数表示。在这种状况下,可以把一个计量单位、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假设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也就是说,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用分数表示;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我们还可以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个班级的同学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同学往往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的分数中份数与详细个数易混淆。因此,总有许多数学老师以此为题材,去商讨,去实践,盼望从中找出能让同学接受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近来,在学习了几位数学老师上的数学国标本第六册P64P65册《认识分数》后,越来越感觉到数学教学中少不了追问,愿共享。

片段一:

出示:猴妈妈和四只小猴。

师:猴妈妈给四只小猴分一个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

生:四分之一。

师:为什么?

生:由于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

师:猴妈妈还给四只小猴带来了他们最喜爱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

生:四分之一。

师打开袋子,有8只桃子。

师:每只小猴可分得?

生:2个。

生:八分之二。

就是没有听到老师预期的答案,一时之间,老师被同学弄得不知所措。可是这能怪同学吗?早在第五册中,教材就是这样教的: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