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一中学2023-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一中学2023-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一中学2023-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一中学2023-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一中学2023-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一中学2023-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1875年宪法修正案宣布:“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中选为共和国总统。”这

一修正条文宣布的意义是()

A.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B.只有平民才能中选法国的总统

C.否认了等级制度

D.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稳固了共和制度

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根底,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3.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

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官职互相制约

C.秦一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

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

点是统一和连续。”以下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5.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

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元朝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地方割据B.创新管理体制C.加强经济管控D.表达因地制宜

6.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这一结论相关

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汉朝的中外朝制度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7.学者M・卡瑞曾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

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作为一个整体,它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法律而不是停滞不前的

公社法律。"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其条款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B.为以后罗马法的开展奠定了根底

C.其内容全面完整,无需修改D.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8.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疑心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

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注重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

9.19世纪的英国,有人说:“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赋予维多

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对英国政体理解正确的

选项是

A.国王有非常大的自由B.宪法赋予国王的权力实现不了

C.国王"统而不治”D.宪法已经取代了国王的行政权

10.某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

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

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由此可推断这一宪

法是()

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

C.?临时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以下关于英国和美国两种政治制度的比拟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美国总统和英国国王都拥有相当大权力

②美国的总统由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而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

③美国总统有权解散国会,英国议会有权罢免首相

④美国总统可以连任两届,而英国首相可以连任几届

A.①②③0B.②④C.①②④D.③④

12.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极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他们入仕的

主要路径是

A.军功授爵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3.乘着时光隧道,当你回到希腊的伯利克里时代,你所看不到的情景是()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冈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乡间居民步行进城,快乐地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的驳论局面

D.雅典正举行特别公民大会,公民在一块陶片上写下他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

千票以上的人被流放国外

14.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时机②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无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

15.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

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惩罚,大局部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对此,柏拉图

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

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的原那么逐渐遭到破坏

B.群体决策感情用事影响政治质量

C.集体决策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平安

D.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贵族的民主

16.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说:“民主政治是一种发表演说的体制这说明()

A.演说是民主政治的需要B.演说者具有丰厚的学养

C.演说决定民主政治开展D.民主政治以演说为根底

17.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罗马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18.以下图是史老师在讲述罗马法时的课堂板书。其中问号处应该是

A.?十二铜表法?B.万民法

C.私法D.?民法大全?

19.“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剩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

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德意志帝国D.意大利王国

20.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即“天子个人左右

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

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

2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以下各项中表达了这

对矛盾的史实包括

①汉代中朝的设立②唐代节度使的设置

③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④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立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22.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

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主张加强相权B.主张建立内阁

C.反对中央集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

23.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

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材料认为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

2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那么糊名考校,一决

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土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25.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时人

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物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专制官员惟命是从

26.古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雅典民主制确实立是在哪位执政官执政时期

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里克利D.西帕尔库斯

27.“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

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

并获得内阁的支持。"根据这段谈话判断其中的“我”是哪国人?()

A.美国人B.英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

28.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

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

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共和派力量的强大B.君主派力量的强大

C.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D.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

2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30.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C.议会掌握国家权力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瑾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

上疏日:“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

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一一房玄龄等?晋书•卫璞传?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

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

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

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

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一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

会教化作用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2.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丞相是“百官之长",为皇帝助手,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

帝掌握军队……但实际上,自秦统一中国后,太尉一职并未任命任何人,只是虚设

其位而已。……御史大夫掌"监察”,主要是监察“百官”,又为“副丞相”,实

际作用是牵制丞相……。一一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

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

并做出决定。一一马克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元世祖忽必烈诏立"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所谓“中书,政本也,军国

之务大小由之",不仅总管内外百司,而且也统辖六部。一一林甘泉等?从文明起

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请答复:

(1)据材料一,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间形成了一种什么关系?这些措施

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宋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三省制向“一省制”转变的利弊。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认识

33.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

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

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

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举出,任期9年,每3年

改选其中的1/3……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

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

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

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会议和帝国会议,以及使议会延

期或结束。"

请答复:

(1〕材料二与材料四分别出自欧美什么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2)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3)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谈谈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

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原因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D2.B3.A4.D5.A6.D7.B

8.A9.C10.B11.B12.B13.A14.A

15.B16.A17.C18.B19.C20.B21.A

22.A23.B24.A25.B26.B27.B28.C

29.A30.C

31.(1)制度:察举制。说明: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

(2)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

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根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但到了明清时期科举

制度逐渐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32.(1)相互分权,相互牵制;把中央的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

(2)分散、削弱相权。

(3)禾人防止政出多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弊:宰相权重,导致皇权不稳,内乱

屡生。

(4)呈现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制度被废除,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到明清时期开展到顶峰。

33.(1)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材料一对美国的作用: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

的开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根底(或稳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

完成)。

材料二对法国的作用: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了法国

工业资本的开展。

(3)异:英国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保存了封建剩余。

【解析】

1.此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确实立,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

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中选为共和国总统",法国

共和制度确实立经历了和君主制曲折斗争的过程,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所以修

正条文的用意在于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稳固了共和制度,D项符合题意;AB表

述错误;C项材料无法表达。应选D。

2.此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

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解决了贵族在土地财产和权

力继承上的矛盾,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唯一性,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安定和团结,并被后

世沿用,因此B项符合题意;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以前就已经实行,排除A;宗法制下,

财产的继承是嫡子优先,然后庶子,故c项错误;宗法制协调的家族内部关系,而不是

家族之间的关系,排除D。应选B。

3.此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皇帝制度的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法令出一”

中的“一”是一个人的意思,也就是皇帝。“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中的"上"

就是皇上的意思,也就是皇帝。材料主旨表达的是皇权至高无上,A项符合题意,正确;

B项提及的是中央官职,排除;CD两项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应选A。

4.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

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在秦朝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影响深远,统

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故D项正确;君主专制主要是指中央政府

的决策方式而言,即强化皇权,而且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日益走向腐朽,阻碍中国社会的

进步,与题意不符,因此C项错误;分封制实行的后期出现诸侯割据地方的局面,跟“统

一”相违背,因此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仅是唐朝的中枢权力机构,也与题意不符,故

B错误。应选D。

5.此题考查中国古代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和所

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材料中信息说明,由于元朝在行省的管辖上,尽量使行省“无山川

险阻可依“,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这一做法,显然是防止地方割据局面,

以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创新管理体制是措

施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排除;C项与题中材料无关,故排除C;D项是特点不是目的,

故排除D。应选A„

6.此题考查明代废除丞相制度,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依据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秦朝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首,帮

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A项错误;依照汉朝的中外朝制度,由皇帝的亲信近臣构成“中

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再交由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外

朝"负责执行,实际上是将相权一分为二,但最高决策权仍掌握在皇帝手里,故B项

错误;依据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故C项错

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以六局部理全国政务,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故D

项正确。应选D。

7.此题考查的是?十二铜表法?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根

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说法绝对化,罗马在以后制定有万民法来适

应不断开展的形势;CD两项说法明显具有片面性,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信息”实

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代

罗马成文法的开端,为以后罗马法的开展奠定了根底,B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

应选B。

8.此题考查的是对古代罗马法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规定,定罪不能基于疑心,而要建立在实实

在在的证据上,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材料主张重视证据的作用,

并非轻罚,排除;C项明显错误,排除;D项说法本身正确的,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

除。应选A。

9.此题考查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和掌握,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

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可知英国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并得到完善,国王处于

“统而不治”的地位,这与题干信息“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相符,故C项正

确;A项表述对材料解读错误;BD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应选C。

10.此题考查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等信息说明这是

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故此题选择B项;A是英国的法律文件;C是中华民国公布

的资产阶级宪法;D是新中国的宪法。应选B。

11.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为虚位元首,统而

不治,排除①;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总统、国会和联邦法院之间既彼此独立,又彼

此制约,总统无权解散国会,排除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④符合和题意,即B项正

确;排除含有①或者③的ACD三项。应选B。

12.此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变迁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此题,要注意明确题干时间信息“西汉中期",防止答非所问。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主要是战国时期的入仕途径,排除;C项是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选官制度,排除;D项是隋朝才兴起的选官制度,排除;西汉中期实行的是察举制

选官制度,举孝廉,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应选B。

13.此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度,公民大会行使最高权力,没有国王,

所以A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故此题答案为A项。伯利克里时期实行了津贴制度,因

此乡间居民能够参加公民大会,故B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公民大会掌握

最高权力,代表可以就军国大事进行讨论,故C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陶片

放逐法出现于克里斯提尼时期,伯利克里时期仍然使用,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

故排除。应选A。

14.此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制度,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抽签选举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均等的时机,故①正确;雅

典民主不是全体雅典人都能参与国家管理,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那么被排除在公民之

外,故②错误;抽签选举、轮番而治不能保证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其原因

在于这种方式无视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容易造成不同政治素养的人参政而出现权力

的滥用和误用,故③错误,④正确,因此此题①④正确。应选A。

15.此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解读材

料信息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的受到

群众惩罚,大局部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可以看出雅典的原始的直接民主、

群体决策并不能对政治家做出正确的评价,应选B。AD两项材料中无法表达;C项说

法与材料不符。应选B。

16.此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

所述,民主政治是一种发表演说的体制,即说明演说是民主政治的需要,A项符合题意;

演说富有感染力即可,通俗易懂更能煽动群众,所以未必要有丰厚的学养,B项排除;

C项说反了,应该是民主政治开展决定演说;(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根底独立自主和小

国寡民,D项错误。应选A。

17.此题考查对罗马法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罗马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与奴隶无关,奴隶

不都是战俘,他们之中有很多是平民欠债后被迫成为奴隶的即是“债务奴隶",所以它

的适用范围不是所有的罗马人,排除A;这部法律调节的是阶级矛盾,不是民族矛盾的,

也不是调整罗马人与外邦人关系的,所以BD两项都不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

制定的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C正确。应选C。

18.此题考查古代罗马法,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

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按表现形式来分,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按适用范围来分,分为公

民法和万民法,因此此题答案为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故A错误;

罗马法是以私法为核心的,无论习惯法、成文法还是公民法和万民法都是私法,故C

错误;?民法大全?是古代罗马法的汇编,故D错误。应选B。

19.此题考查的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剩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存在着大量的

封建剩余;“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说明的是德国的军国主义,故C项正确;英国不符

合“军国主义”这一条件,排除A项;法兰西第一帝国是帝制,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近代意大利王国的政治制度特征与题干不符,D项排除。应选C。

20.此题考查的是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汉初,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

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即中朝,以对抗以宰相为首

的外朝势力,B项符合题意,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材料的描述,排除。应选B。

21.此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加强,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①汉代中朝的设立,中朝都是皇帝的亲信,目的是加强皇帝的权力,架

空丞相领导班子,符合题干意思;②唐代节度使的设置,节度使设置目的是加强对边疆

的保卫,后来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后果,与题干无关;③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分割了宰

相的行政权,从而加强了皇权,符合题意;④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立,其制源于努

尔哈赤晚期设立的五大臣议政王佐理国事制度,与题干无关。据以上分析,排除BCD,

应选A。

22.此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考查学生阅读和获

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干材料可知该朝臣反对皇帝越过中书省而直接向

六部官员下达诏令,即主张加强相权,故A项正确;C项反对中央集权与题干材料所述

内容不符,故排除;明太祖时裁撤中书省,明成祖时设立内阁,故B项可排除;题干材

料中反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是维护三省六部制,故D项错误。

应选A。

23.此题主要考查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

据材料强调天下大事必须由宰相审查成熟以后才施行,否那么就需更改,这实际上是阐

述了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三省六部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

失误,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不符,应选B。

24.此题考查的是科举制选官制度的演进,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宋那么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的形式,这有

利于考试程序的公平公正,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取土科目有所减少,B项错误,排

除;“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说明宋朝重视进士科而不是以此尊贵,C项错误;材料

不能表达录取人数的变化,D项错误.应选A。

25.此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

“画成依旧葫芦样"说明清代内阁官员处理公务拘泥规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其政治体制已经僵化,应选B;A中官员无所事事说法错误;C是现象非本质,排除;

这里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代表的是专制政体下无形的规制,既有对皇帝命令

的惟命是从,又有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更有对僵化体制的不敢逾越,故排除D。通

过以上分析,排除ACD,应选B。

26.此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知识点,旨在考查识记教材根底知识的能力。联系所学,

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正式确立起了雅典的民主政治,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

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排除;C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即顶峰阶

段,排除;D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应选B。

27.此题考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首相和内阁在政治上是集体负责,在政治上共进退,故B正确;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那么,总统的决策需要国会的制衡,故A项错误;法国总统政

令需与内阁部长联名且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无需和内

阁商量,故D项错误。应选B。

28.此题考查的是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确实立,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法国总统享有军事权、行政权和局部立法权,总统的权力较大,表

达了法国拥有比拟浓厚的君主专制的传统,但同时“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

部长一人之副署",表达了现代民主政体权力制衡的特点。综上可知,C项符合题意,

正确;ABD三项都是法国共和政体建立的背景,但都没有全面概括材料主旨,不符合

题意,排除。应选C。

29.此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所谓的不彻底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它带有专制主义和军国

主义色彩,故BCD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赋予

了议会立法权,只是立法权受到行政权的控制,议会的作用很小,A说法错误,但是符

合题意。应选A。

30.此题考查的对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民主共和制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

体之一,并不是代议制的核心,A项错误,排除;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是资产阶级代议

制民主的相关特点,但并不是共性和代议制的核心,B项错误,排除;从阶级立场来看,

代议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的,这是目的,而不是核心,D项错误,排除;尽管国家

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

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并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