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案_第1页
《曹刿论战》教案_第2页
《曹刿论战》教案_第3页
《曹刿论战》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先贤的担当和责任精神。3.把握文章精炼笔法和以“论战”为中心安排材料详略的写法。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吗?官渡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他称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古战场,了解“齐鲁长勺之战”,去看一看鲁国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活动设计:细读分析“论战”智慧精读把握人形象物品读分析写作手法交流与点拨:板块一:细读分析“论战”智慧1.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填空,并据此复述课文。请见-----【】-----参战-----【】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4.为什么说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取信于民。5、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6、结合文中内容,总结一下鲁国取胜的原因有哪些?战略因素: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阵地——战于长勺战术因素:反攻时机——彼竭我盈追击时机——辙乱旗靡板块二:精读把握人形象物结合文中内容,谈谈对曹刿和鲁庄公的认识。句式:我认为曹刿(鲁庄公)是一个_________的人,从文中_____________(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来。曹刿:曹刿有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曹刿问战,表现他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远见(“肉食者鄙”、取信于民)。曹刿参战(“齐人三鼓”——反击、“下视探望——遂逐”),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敌疲我打、辙乱旗靡——敌退我追),表现他过人的谋略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鲁庄公:文章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和曹刿的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综合以上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合作探究:板块三:品读,分析写作手法1.文章刻画人物主要采用了那些写作手法?结合内容分析。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对比、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国家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写庄公,以“将鼓”“将逐”跟“将战”相呼应(映衬),表现他的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2.文中讲了哪些具体的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略写:(1)齐师伐我(2)公将战(3)曹刿请见(4)曹刿入见详写:(5)曹刿论战前准备:战略——取信于民曹刿指挥作战:战术——一鼓作气敌乱我追曹刿总结胜利原因前面四件事为什么略写?后面三件事为什么详写?课题的中心是“论战”,文中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详写。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的事一概不写,而一些与“论战”有关的事,也只是一笔带过,使文章能衔接就可以了。这样安排,使课文剪裁详略得当,又能突出了曹刿的“远谋”。拓展延伸:名人言战:1.兵民是胜利之本。2.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5.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总结提升: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七、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2、搜集并整理有关战争的诗句。板书:曹刿论战请见-----论战-----参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