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22年中考语文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2年中考语文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2年中考语文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2年中考语文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2年中考语文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峰市中考将义演极冲刺曲基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加强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学校是主要阵地,教师是引路人。开展传统文化

教育进课堂活动,教师应充分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竭力引导学

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收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从而摆脱思想

的,使率真的心灵不迷失方向。

A.传承发挥浮躁B.传承发扬浮躁

C.传播发扬烦躁D.传播发挥烦躁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翘首(qiao)热忱(chen)戛然而止(ga)

B.箴言(zhen)熏呦(tao)前(卜后继(pu)

C.徘徊(hui)修葺(qi)吹毛求疵(cT)

D.拘泥(市)殷红(yin)怒不可遏(©)

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②

作为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

律认识的深化。③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是能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一个重要方面。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为世界各国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

方案。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故乡》中的闰

士,就是以鲁迅家乡的农民章闰水为原型的□也可以不专用一个人为骨干,如鲁迅所说□人

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

的角色口

A.,B.;

C.):“"。D.;:“。”

5.下列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

垂,与湖面相接。这就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

B.颔联写莺与燕,“儿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谁家

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这联可谓描摹细致,充满生机。

C.颈联写花和草,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

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D.尾联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

“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一文,回答小题。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严毅梅

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

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

当地的话言造成影响。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

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

越南语、缅甸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

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

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

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

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语言。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

平和。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

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利习

惯了普通话的4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

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6.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B.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C.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D.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列数字)

B.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举例子)

C.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下定义)

D.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作

比较)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多”表示对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直接关联,

因此可以删去。

C.第④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的“原始印欧语”。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关于语言形成和演化的科学研究成果。

阅读《母亲的刺绣时光》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

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日:“一片丝

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

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

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

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

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

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

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

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

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

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

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炀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势,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

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

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

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

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

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

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

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

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

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女红(go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

品。也作女工。

9.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人生阶段小时候稍微大一点结了婚后来去谋生

“我”常见母亲忙活

主要事件刺绣,绣品装点我们⑴⑵(3)

的生活

10.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

看到母亲在埋看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物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11.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氐理的两项是()()

A.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

卷。

D.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E.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夕,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卿的一项是()

A.沿潮阻绝溯:顺流而下

B.不以球也疾:快

C.清笨峻茂荣:茂盛

D.空谷传响响:回声

1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略无阚处B.至于夏水寒陵

C.虽乘奔御风D.用引凄异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无砸的一项是()

A.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

同景象。

B.夏天的三峡水势极大,水流猛而急;春冬之景,犹如一幅优美、雅致的山水画,毫无夏

季惊心动魄之感。

C.作者写秋天的三峡,引用了渔人的歌谣,直接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更突出

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先总后分,有分有合,结构谨严,而且次序分明,文脉贯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四、情景默写

16.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2),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颁《黄鹤楼》)

(3),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

(5)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不亦说乎?(《论语》)

(7)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表

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是诗人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的形象写照。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⑥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

吏痛”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

守叹日:“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

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佐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

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

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

思。

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呼吏痛快一百杖:

(2)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欲: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19.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六、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某班将开展以“津城换新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为了让津城的夜晚更加明亮、美丽,天津市把深入推进“城市亮化工程”作

为市容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街区、道路增设

了功能性照明设施,优化了广场、桥梁、临街建筑的景观性照明。

(材料二)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洁净、卫生,天津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生活

垃圾的清运管理工作,对城区老旧公厕集中进行了改造提升,还加大了封闭市场建设、道路

保洁维护、排水系统修缮等工作的落实力度,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净化进程。

(材料三)2018年,天津市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加大有机蔬菜基地

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体系、创建“明厨亮灶”餐饮示范单位等措施,保证了农产

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

(材料四)

天津城市绿化情况统计表

时绿地率(百分人均绿地面积(平万

问比)米)

20

3310

15年

20

3512.2

16年

20

3915.6

17年

20.上面四则材料中与“津城换新颜”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

21.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往市容建设过程中,做了哪些方向的工作。

七、名著阅读

22.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读现代作家(1)

—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我们感受到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现状的关注

和同情。埃德加•斯诺的《⑵一》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研究中国革命史,了解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绘了一幅土

林的“群丑图”,如书中的(3)—,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

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描

写了一个谦谨、坚强而有独立精神的女性形象,在(4)国文学画廊中独树一帜。少年

正是读书时,让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广泛涉猎,畅游书海,读更多的好书。

阅读《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的部分文字,回答下面

问题。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滚了

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

是小须弥山。大圣长叹一声道:“好厉害的妇人!怎么就把老孙送到这里来了?我当年曾记

得在此处告求灵吉菩萨降黄风怪救我师父。……”

23.孙悟空所说的“好厉害的妇人”是谁?

24.此次灵吉菩萨是如何帮助孙悟空的?一调芭蕉扇的结果如何?

八、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

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

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A

【详解】

第一空:“传承”指传授和继承;“传播”指广泛散布。对于“传统文化”,青少年应该是

“传承”;

第二空:“发挥”意思是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发

扬”指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能和句中宾语“功能”搭配的是“发挥”;

第三空:“浮躁”指轻浮急躁,不沉稳;“烦躁”指烦闷急躁;两个词的语意一个侧重于“轻

浮”,一个侧重于“烦闷”。结合后句“使率真的心灵不迷失方向”,应选用“浮躁”;

故选Ao

2.B

【详解】

A悬然而止(ga)---jia;

C.徘徊(huf)----huai;

D.殷红(yin)----yan;

故选B。

3.C

4.D

5.D

6.C考查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的把握。标题“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就

是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通篇阅读后再作答。其它几项都以偏概全。故选C。

7.C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

的说明方法。“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此句不是下定义。

此句并没有对“声调”的本质特征做概括。故选C。

8.B.从第③段“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第④段“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

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语言”这些话可看出“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

这一道理的正确性。故选B。

9.(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

令“我”不解(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10.“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

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11.“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

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

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

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12.AC

13.A

14.A

15.C

译文: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

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

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

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

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

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16.悠然见南山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蚕到死丝方尽城春草木深燕然未勒归无

计学而时习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7.(1)用杖打,杖责(2)想要

18.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19.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

承担了全部责任。

【分析】

17.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杖: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杖打,杖责。

(2)句意:即使是自己的罪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欲:想,想要。

18.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中的

关键词“固(本来),何(怎么),足(可以,能够),当(承担),哉(助词,呢)”的意思,

必须翻译出来。

19.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对人物的刻画及叙

写的事件来分析。从“亟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可以知道,况钟对小吏的过

错,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可见他勇于担当。这正是“品”的具体体现。

【点睛】

译文: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人是个小官员。

火熄灭后,况钟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

况钟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开始小官

员自己知道将要承担死罪,况钟感叹说:“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

承担呢!”况钟(将事情)上奏给皇上,论罪被罚没俸禄。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

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假如让如今的人处于这件事中,即使是自己的罪

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况钟的品格,就是在这一点上

让人望尘莫及啊!

20.材料三

21.深入推进“城市亮化工程”;进一步推动城市净化进程;逐年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分析】

20.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材料三的内容是“天津市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与“津城换新颜”这个主题无关。

21.考查对材料要点的概括。通读全部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

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材料一讲的是深入推进“城市亮化工程”。材

料二讲的是进一步推动城市净化进程。材料四通过对表格中数字的比较分析可得出逐年增

加城市绿地面积的结论。

22.老舍红星照耀中国范进英

【详解】

①《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

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样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②《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文笔优美的

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

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③《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以极其严肃的态度、犀利老辣的笔调、

含蓄幽默的言辞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科举制度,勾勒出一幅幅姿态各异、畸形发展的

“土林群丑图”,真正达到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书中的范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

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举,立

刻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集名利一生。

④《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

作品。同时,它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女权主义小说,它成功地塑造出一位对爱情、生

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独立自主的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在英国文学妇女画廊中独树一帜。

23.铁扇公主(罗刹女、铁扇仙)

24.灵吉菩萨将一粒定风丹缝在孙悟空的衣领里。孙悟空借到一把假的芭蕉扇,越扇火越大。

【分析】

23.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本文段节选《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

蕉扇”。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火焰山,孙悟空前往芭蕉洞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罗

刹女、铁扇仙)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之母。因上次红孩儿想吃唐僧肉与悟空结下了冤仇,

铁扇公主哪里肯借。悟空初次借扇,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灵吉菩萨得知实情,

告诉悟空“那妇人唤名罗刹女,又叫做铁扇公主。他的那芭蕉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

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阳之精叶,故能灭火气”,给他一粒“定风丹”再去借扇。

孙悟空所说的“好厉害的妇人”是铁扇公主(罗刹女、铁扇仙)。

24.

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本文段节选《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

调芭蕉扇”。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火焰山,孙悟空前往芭蕉洞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

主(罗刹女、铁扇仙)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之母。因上次红孩儿想吃唐僧肉与悟空结下

了冤仇,铁扇公主哪里肯借。悟空初次借扇,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到小须弥山,见到灵吉

菩萨,灵吉笑道“我当年受如来教旨,赐我一粒定风丹,一柄飞龙杖。飞龙杖已降了风魔,

这定风丹尚未曾见用,如今送了大圣,管教那厮扇你不动,你却要了扇子,扇息火,却不就

立此功也”,灵吉菩萨将一粒定风丹缝在孙悟空的衣领里。孙悟空从灵吉菩萨处讨得定风丹

后,又变作小虫子,钻入铁扇公主腹中,迫使她交出扇子,不过这一调所得是把假芭蕉扇,

煽得火光更旺百倍。

25.例文:

总有一些感动伴我成长

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总有一一些感动,会在不经意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你沉

浸其中,泪流满面。

那是上六年级时的一个晚上,我在题海中苦苦麋战,终于攻克最后一道难题,完成了作

业。合上作业本,长舒一口气,走出房间。客厅里,妈妈正在看电视,一见我出来,便立即

给我去烫牛奶,削苹果。我坐在沙发上,想看会儿电视消遣一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