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宁德市重点中学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根尖横切结构时看到的图像,该部分应该位于A.根冠 B.伸长区C.成熟区 D.分生区2.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C.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D.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3.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减少了。这些器官是A.胰脏和大肠 B.肺和肾脏 C.小肠和大肠 D.肺4.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中,对4支试管的处理如表所示,按照该实验正确的步骤操作充分反应后,最不可能变蓝的试管是试管编号1234清水或唾液(2mL)清水唾液清水唾液水浴温度(°C)373700A.1 B.2 C.3 D.45.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道对空气的作用()A.清洁空气 B.温暖空气C.湿润空气 D.杀死空气中的细菌6.我们每天都要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的是()A.糖类、维生素 B.维生素、无机盐 C.蛋白质、脂肪 D.矿物质、蛋白质7.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绘出如下简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1是动脉B.2是毛细血管C.3是静脉D.2处血流速度最快8.人一日三餐,合理膳食才能满足人体需要,维持身体健康。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A.口腔 B.胃C.小肠 D.大肠9.外来物种入侵将造成的危害是()A.仅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B.仅对野生动、植物造成危害C.仅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D.对生物多样性,农、林牧等环境,甚至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0.如图是某同学的手被扎迅速缩手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缩手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⑤→④→③→②→①C.若因意外事故,图中的②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人会感到痛D.若因意外事故,图中的④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人会感到痛11.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的四大系统,依次为()A.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B.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D.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12.下列有关复杂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复杂反射必须建立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B.复杂反射的建立一般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只有人类才能建立复杂反射D.复杂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反射13.组成肾单位的三个基本结构是()A.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B.肾小囊、肾静脉、肾小管C.肾动脉、肾静脉、肾小球D.肾小囊、肾静脉、肾小球14.吸气时,人体膈肌和胸腔所处的状态是:()A.膈肌收缩,胸腔变小 B.膈肌舒张,胸腔变小C.膈肌收缩,胸腔扩大 D.膈肌舒张,胸腔扩大15.以下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A.心脏病 B.艾滋病 C.糖尿病 D.近视眼16.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形成尿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肾小体由③和④组成B.血液经过②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C.③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含有大分子蛋白质D.⑤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⑤内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17.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如图阴影部分表示二者的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A.先天遗传 B.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C.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衍 D.能伴随动物一生18.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
)A.贮存作用 B.重吸收作用 C.滤过作用 D.分解作用19.野生蝙蝠携带SARS、埃博拉、狂犬病病毒等多种病毒却并不发病的现象,给人很多启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研究蝙幅携带病毒却不发病的原因,对研发抗病毒药物具有启发性B.病毒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C.野生蝙蝠是多种疾病的携带者,要控制这些病毒应该消灭蝙蝠D.接触野生动物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疾病在人与动物间的传播20.下图模拟某营养物质在口腔的消化过程。根据图判断①②③三种物质分别是()A.淀粉、淀粉酶、麦芽糖B.淀粉、葡萄糖酶、葡萄糖C.蛋白质、蛋白酶、氨基酸D.脂肪、胆汁、甘油和脂肪酸21.青春期的突出特征是A.身体迅速增高 B.体重明显增加C.大脑迅速发育 D.性发育和性成熟22.某同学是B型血,在紧急情况下他可以接受哪些血型的人的血液()A.A型和B型 B.B型和O型C.AB型和B型 D.AB型和A型23.下列可能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是()A.与艾滋病病人握手 B.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C.与艾滋病病人交谈 D.与艾滋病病人共用针头24.下列食物中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A.青菜B.馒头C.豆浆D.肥肉25.为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资料分析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模拟实验法26.某病人的血浆、尿液、原尿成分化验结果如下表。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成分样品A(g/100mL)样品B(g/100mL)样品C(g/100mL)水919795蛋白质7.80.020葡萄糖0.10.10尿素0.030.031.8无机盐0.900.901.10(1)从表中可知,样品_____是血浆,样品_____是原尿(填样品字母代号)。(2)由血浆和原尿比较,可知肾小球有_____作用。(3)从表中可知,样品C为_____,_____吸收了全部的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27.下面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图______所示,这属于第______道防线。(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其杀菌机理可用图______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INI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______,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__,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4)以上三幅图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叫做______性免疫。计划免疫属于______性免疫。28.如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肺泡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实现的,肺泡中的氧气是通过_____作用进入血液的。(2)图中5指的是_____,内流_____血,图中7指的是_____,内流_____血。(3)血液由2射出,流经5、6到了3的循环途经叫_____;血液由4射出,流经7、8到1的途径叫_____。(4)从M到N处,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_____血变成_____血。即_____里的气体交换。(5)由A到B处,血液成分由_____血变成了_____血,此过程中,氧气由_____内以气体扩散的方式到_____内的气体交换。29.分析题。资料一:2012年3月31日20:30﹣21:30,“地球一小时”将再次来临,它将引发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参与,2012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你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了吗?资料二: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温室效应是气候反常、物种灭绝、沙漠化扩大的罪魁祸首.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资料三:“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类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______,并释放出_____气体。(2)“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低碳生活”,是因为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_____作用,减少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3)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一条和大家分享:_____。30.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学习的生物知识解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自2016年来,“埃博拉”成为全球知名热词,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如图是引起疫情的埃博拉病毒结构示意图:材料二: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经通过了灵长类动物的安全检测,志愿者已成功接受了实验性疫苗的早期测试。某科研所在测试埃博拉疫苗对灵长类动物的免疫效果实验中,用身体状况相当的20只猴子平均分成A、B两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组别第一次处理第二次处理处理情况结果处理情况结果A组注射埃博拉实验性疫苗不患病注射埃博拉病毒不患病B组不注射埃博拉实验性疫苗不患病注射埃博拉病毒患病(1)埃博拉病毒和其他生命形式相比,其结构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2)埃博拉患者体内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大量减小,甚至七窍流血而死。血小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侵入埃博拉病毒后,会出现打喷嚏症状,打喷嚏是鼻粘膜受刺激后人体的反应,这是人体的第_______道防线在起作用。(4)为了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有:①经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双手的清洁;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能力;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上述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5)假疫苗对传染病的预防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如果在资料一的实验中给A组猴子第一次处理时注射的是假疫苗,则在经过第二次处理后,A组猴子和B组猴子一样会患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人注射过乙肝疫苗,会不会对埃博拉病毒起到防御作用呢?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6)如图反映出猴子先后接种埃博拉疫苗后,血液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情况。图中显示受疫苗刺激后产生抗体数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持续的时间长,因而预防接种通常应进行两次或多次。上述免疫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免疫。31.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近年来,中国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大大超标,其中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最为严重。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烟花爆竹燃放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烟雾和污染物,既严重污染环境,又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019年春节前夕,玉林市人民政府印发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林市禁止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的通知》,我市教育系统多管齐下开展了一系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主题教育活动,为全市人民营造安全、干净、安静、文明的城市环境而努力。广大师生争当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者、动员者、践行者和监督者,以“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通过一个个家庭,影响全社会”为主要宣传途径,全面提高群众的“禁燃”意识,携手共建美丽玉林。(1)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形的“杀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酸性氧化物,与水结合形成的_____,对动植物的危害极大。(2)燃放鞭炮地区的声音高达135分贝,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和耐受限度,这种声音属于____。它也属于环境污染范畴,它对听觉影响极大。(3)PM2.5等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与________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4)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而硫和氮等气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不包括____A.化石燃料燃烧B.焚烧垃圾C.汽车尾气D.生活污水(5)雾霾天气,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在生活中如遇到雾霾天气,如何应对?请举一例。___
参考答案1、C【解题分析】
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题目详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由根的横切面图,明显看出有根毛的存在符合成熟区细胞的特点故为成熟区。
故选:C。【题目点拨】分清根尖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2、D【解题分析】
考点: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题目详解】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通过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3、B【解题分析】
排泄的三条途径,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题目详解】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故选B。【题目点拨】明确排泄的三个途径,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4、B【解题分析】
(1)实验原理: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淀粉无甜味、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2)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题目详解】A.1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A不符合题意;B.2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符合题意;C.3试管中温度低,而且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C不符合题意;D.4试管中温度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下降,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D不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理解掌握实验探究的过程及单一变量原则及对照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D【解题分析】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题目详解】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鼻腔黏膜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鼻腔内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呼吸道能杀灭一部分吸入呼吸道的空气中的细菌而不能杀灭空气中的所有细菌。故选D。【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道吸入空气的处理。6、B【解题分析】
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题目详解】A.糖类: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量;维生素:虽然是有机物,但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A不符合题意。B.维生素:虽然是有机物,但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无机盐:无机化合物中的盐类,不提供能量,B符合题意。C.蛋白质: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脂肪: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C不符合题意。D.矿物质: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而非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本题的重点是营养物质及其功能。7、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2)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动脉多分布在身体较深处.静脉:将身体各部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很慢.静脉中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静脉多分布在身体浅处.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直径7.7微米)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3)①是静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动脉.A.图中①血管内血液是由分支到主干,因此①是静脉不是动脉;B.图中②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②是毛细血管;C.图中③血管内血液是由主干到分支,因此③是动脉不是静脉;D.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因此②处血流速度慢不是最快.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8、C【解题分析】
人体各消化道段的消化能力不同,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但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题目详解】在消化系统中,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才能被小肠吸收,C正确。A、口腔可以初步消化淀粉,能把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不是主要消化场所,错误。B、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不是主要消化场所,错误。D、大肠没有消化功能,只有吸收功能,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明确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是本题解题关键。9、D【解题分析】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是指外来的或者非本地的物种对农林牧渔业的生产、自然环境、人畜健康造成的危害,危害有以下几点:①对经济的影响。一些外来物种入侵农田、森林、牧场,导致农作物、林木、牧草减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葫芦能破坏生态系统;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些外来入侵物种能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如红火蚁叮咬人体、豚草产生的花粉引发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等疾病、褐家鼠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病。由于选项A、B、C只是阐述了其中的一部分,只有选项D更全面。
故选D。10、D【解题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题目详解】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的③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故A正确。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故B正确。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②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故若某人②遭受损失,用针刺激其指尖,他不能完成缩手反反射,有痛感,无反射,C正确。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④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同时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也不能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故若某人④遭受损失,用针刺激其指尖,他不能完成缩手反反射,无痛感,无反射,故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11、D【解题分析】
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题目详解】此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其中①④都是单向箭头,②是双向箭头,③在中央,把其它系统联系起来。分析可知,①的箭头指向体内,人体通过①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应该是消化系统。营养物质进入到③循环系统,由血液循环运到人体的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④的箭头指向体外,表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废物由③循环系统运到④泌尿系统排出。②是双向箭头,表示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吸气和呼气,获得的氧气由③循环系统运到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因此,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各大系统之间的联系,并掌握各系统的主要功能,结合图形分析即可作答。12、C【解题分析】
(1)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2)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题目详解】ABD、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故选项ABD正确。C、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故选项C不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的特点。13、A【解题分析】【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题目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的核心是一个由毛细血管网组成的肾小球,肾小球外有肾小囊的包裹,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图示如下:
因此组成肾单位的三个基本结构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题目点拨】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要注意,是考查的重点。14、C【解题分析】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其中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据此解答。【题目详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因此人体吸气时,胸廓容积扩大,膈肌收缩,肋间外肌收缩。故选C。【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肌的收缩舒张引起胸廓的扩大缩小。15、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心脏病都不具有传染性,属于非传染病疾病,A错误;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译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危害极大,B正确;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病不具有传染性,C错误;眼睛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不具有传染性,D错误。考点:传染病的特点。16、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中[⑤]是静脉和[①]是入球小动脉,⑤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⑤内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D正确。考点:尿液的形成。17、C【解题分析】
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题目详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动物的行为可以使动物主动的适应环境,运动能使动物获得食物的能力增强、取食范围扩大,有利于动物自身的生存与繁殖。故选C。【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8、B【解题分析】该题考的是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9、C【解题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题目详解】A、蝙蝠体温较高,能抑制病毒的生长和复制,研究蝙蝠携带病毒却不发病的原因,对研发抗病毒药物具有启发性,A正确。B、生物与环境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病毒营寄生生活,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B正确。C、消灭蝙蝠,它所拥有的基因库就消失,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错误。D、蝙蝠携带很多病毒,因此接触野生动物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疾病在人与动物间的传播,影响人体健康,D正确。【题目点拨】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这一知识点,在平时的学习中病毒的知识相对其他生物要少,所以这一知识点很容易被忽略,可重点记一下。20、A【解题分析】
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分解成麦芽糖,故图中①是淀粉,②是淀粉酶,③是麦芽糖。【题目详解】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A、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所以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分别是淀粉、淀粉酶、麦芽糖,A正确。
B、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分解成麦芽糖,在小肠内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B不正确。
C、蛋白质先在胃内初步消化,最后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C不正确。
D、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D不正确。
故选:A【题目点拨】知道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能够读懂图示是解答该题的关键。21、D【解题分析】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题目详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最突出特征。所以答案选择D。【题目点拨】熟练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征,做这题的关键是区分青春期的显著特点和突出特征。22、B【解题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题目详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红细胞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所以B型血可以接受的血型是B型和O型。
故选:B。【题目点拨】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23、D【解题分析】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题目详解】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交谈、握手、拥抱、亲吻、同吃同饮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但是与艾滋病病人共用针头有可能传染艾滋病,因为针头会接触到艾滋病人的血液,由此可能被传染上。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熟记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的特征是解题关键。24、C【解题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豆浆等含蛋白质丰富,青菜主要含维生素,馒头含淀粉丰富。肥肉含脂肪丰富。25、D【解题分析】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在做此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一般利用食醋和清水配制的“模拟酸雨”,与清水形成对照实验。【题目详解】资料分析法是为了获得某项成果或进行下一步调查研究,利用现有资料,分析利用以扩展研究深度广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中利用食醋和清水配制的“模拟酸雨”进行实验,属于模拟实验法。【题目点拨】本题考察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6、AB滤过尿液肾小管葡萄糖【解题分析】
正常人的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原尿中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葡萄糖。【题目详解】(1)样品C中蛋白质的含量是0,是尿液,样品A中蛋白质的含量是7.9所以是血浆,样品B应为原尿。(2)血浆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说明肾小球对血液有滤过作用。(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从表中可知,样品C为尿液。【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了解,关键是知道尿的形成过程。27、1一溶酶菌2二抗原抗体三非特异特异【解题分析】图1是皮肤的屏障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2是体液中的溶菌酶,图3是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图2和图3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接种的疫苗是由减毒的或杀死的病原体制成的,属于抗原,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三幅图中的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特异性免疫。28、呼吸运动气体扩散肺动脉静脉主动脉动脉肺循环体循环动脉静脉组织静脉动脉肺泡血液【解题分析】
图中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5肺动脉、6肺静脉、7主动脉、8上下腔静脉,据此解答即可。【题目详解】(1)人体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或缩小,从而完成呼气和吸气,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在人体由于肺泡处氧的浓度高,而周围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是肺泡中的氧气就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扩散进入肺泡,从而完成了肺泡里的气体交换。(2)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
所以图中5指的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图中7指的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3)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图中血液由2右心室射出,流经5肺动脉、6肺静脉到了3左心房的循环途经叫肺循环;图中血液由4左心室射出流经7主动脉、8上下腔静脉至1右心房的途径叫体循环。(4)从M到N处,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此处的气体交换称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5)由A到B处,血液与肺泡发生了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此处的气体交换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题目点拨】正确认识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和各箭头的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29、氧气二氧化碳光合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等【解题分析】
目前,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生物圈,是人类调整自身和自然关系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转变.地球不仅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结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低碳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题目详解】(1)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和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2)光合作用是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中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生成有机物和氧,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3)响应“低碳”的生活,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二氧化碳两方面入手,具体方法有: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题目点拨】当代中学生应该结合生物学科内容,了解可持续发展知识,培养自己可持续发展意识。30、(1)没有细胞结构(2)止血和加速凝血(3)一(4)①④(5)A组猴子第一次处理时注射的是假疫苗,不会促使猴子体内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WB/T 1143-2024集装式移动冷库通用技术与使用配置要求
- 箱包行业法律法规更新与解读考核试卷
- 清扫工具制造业的产业发展趋势与市场策略分析研究考核试卷
- 期货市场数据挖掘技巧考核试卷
- 电气设备电力电子器件与应用考核试卷
- 畜牧产品质量检测仪器考核试卷
- 牧场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战略考核试卷
- 畜牧养殖场环境治理与保护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考核试卷
- 私募智能穿戴设备考核试卷
- 礼仪用品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考核试卷
- 工地工人工伤赔偿协议模板合集3篇
- 2024年陕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试题
- 《HSK标准教程3》第1课
- 乳腺癌化疗个案护理
- 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系统
- 医疗试剂服务方案
- 2024年医疗信息安全培训资料
- 《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编制指引》解读(分享版)
- 医疗设备采购 投标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
- 国开《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形考任务2-配置本地帐户与活动目录域服务实训
- XX医院高警示药品(高危药品)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