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绿色金融专题系列报告之一: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_第1页
2024年绿色金融专题系列报告之一: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_第2页
2024年绿色金融专题系列报告之一: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_第3页
2024年绿色金融专题系列报告之一: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_第4页
2024年绿色金融专题系列报告之一: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行业专题行业专题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2024年绿色金融专题系列报告之一2024.02.08实施强制性的排放限制措施下,企业或个人自愿进行减排行为,依据相关方法学开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经过第三方的审定和核查获得相应签发的碳信用,并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碳信用买卖的交易市场。目前我国碳市场仍以强制碳市场的碳排放配额交易为主,自愿减排机制作为强制碳市场的重要补充机制。随着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动,我国将逐渐迈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双轮驱动”的碳市场时代。碳信用交易市场与强制碳市场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全社会的减排行动。未来随着“碳达峰”目标的实现,“自愿行动”将成为减排新常态,我国碳信用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成为主要市场,有望逐渐面向国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碳市场进行交互和合作,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提升中国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北京正式启动。下一步等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一批第三方审定与核查机构,重启CCER新项目申报。但我国碳信用市场仍存在价格监测调控机制缺乏、方法学有待扩展、金融化程度不足,缺少碳金融衍生品、审用市场应进一步完善项目开发方法学,注重项目规则的更新;提升项目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增加信息披露透明度;注重项目协同效益;推动市场金融化建设,健全完善有关监管协调机制;应用数字技术服务碳信用市场,提高市场质量及效率。同时了更好推进我国碳信用市场国际化进程,可以加快国内自愿减排标准与国际对接,积作者作者李艺轩(分析师)证书编号证书编号相关报告2024.02.04议2024.02.042024.01.30综合金融《以投资者为中心推进2024.01.282024.01.28 3 3 4 5 72.1.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发展历程 7 92.3.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待改进 3.2.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发展态 3.3.关于未来中国碳信用市场国际化的 1.碳信用市场的定位和作用1.1.碳市场交易的形成逻辑碳市场交易的形成逻辑如下。首先,政府根据国家减排目标和企业的排放情况,严格约束行业的碳排放总量,使碳排放成为一项经济成本,并将一定数量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给符合条件的控排企业。这些碳排放权可以被视为企业能够排放一定量温室气体的许可证,形成刚性约束。控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购买或出售配额。如果企业的年底实实现排放要求;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量低于分配的排放权,就可以将盈余配额出售给其他企业。为了清缴配额完成减排履约,企业间可以通过市场挂单交易或者以竞价方式使用市场手段进行排放权交换以平衡各自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企业亦可以向政府有偿拍卖其次,控排企业也可以通过碳信用市场实现履约。企业或组织可以通过购买可再生能源、实施能效改进、引入清洁生产技术等方式来减少其温控排企业可以向自愿减排企业购买获得认证的碳减排单位以弥补不足配额部分。与强制性的碳交易机制不同,参与者均基于自愿原则,自主选择是减排的成本有一定差距。碳市场交易以碳价格为信号,可以有效打破行业壁垒,引导碳排放权资源合理化配置:减排成本较高的企业通过购买配额来降低完成减排任务时企业付出的减排成本,减排成本较低的企业出售盈余配额或碳信用获得额外经济收益,并不断提高自身清洁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调整。可见,碳市场交易通过内部化碳排放成本,在完成1.2.全球主要碳信用机制概述碳信用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加温室气体吸纳能力而产生的可交易的权益。具体而言,碳信用是通过参与碳减排项目或采取其他减排措施获得的,当一个项目或行动实际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或增加了温室气体的吸纳量,这些减排或吸纳量会被认证机构验证并发行相应的碳信用,可以用于满足碳排放配额或者作为减排行动的认可和奖励。碳信用的碳减排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全球碳信用机制主要分为国际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建立了全球最早的碳信用体系,旨在通过限制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全球减排行动,主要减排项目来获得碳信用,而JI则允许发达国家之间相互国制定自愿的国家贡献目标(NDCs)并开展自愿的减排措施,全面缓解全球排放,建立由联合国专门机构监管的国际碳减排信用市场,建设可持续独立机制是由第三方独立组织设立的认证标准和验证体系,用于验证实用性,评估较为严格,当前以可再生能源项方机制飞速发展,世界银行的统计报告显示,第三方签发的碳信用在自愿地方机制则是一些国家或地区出台的碳信用标准,相关地方核发区域性碳信用并于对应碳市场中交易。典型代表有加州合规抵销计划1梅德文地方机制(CCOP/CCER)地方机制(CCOP/CCER)独立机制独立机制(VCS/GS)全球碳信全球碳信用市场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1.3.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定位企业或个人自愿进行减排行为,依据相关方法学开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经过第三方的审定和核查获得相应签发的碳信用,并的碳信用交易产品,对我国境内甲烷利用、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量化核证,通过国家自愿减排系统注册、签发、部分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可交易相应地区自行核证的自愿减排2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07):46-50.3周凌.碳汇交易基本概念与公证实务初探[J].中国公证,2022,(12):38-45.表1:我国碳交易市场主要交易品种碳交易市场交易品种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排措施,降低碳排放量,推动全社会的减排行动,有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而参与自愿碳市场交易的企业不但可以通过出售碳信用获取经济利益,同时也能展示企业的环保形象和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获得市场认可,吸引更多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青睐。此外,随着自愿碳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企业和个人将更加关注环保问题,积极采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传统高碳能源的依赖,并投资、研发和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从而推动技术随着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动,我国将逐渐迈向易市场和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双轮驱动”的碳市场时代。碳信用市场与强制碳市场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全社会的减排行动。控排企业同时参与两个市场,在强制碳市场中交易碳配额,在自愿减排交易市未来随着“碳达峰”目标的实现,碳排放量将越来越少,而“将进一步扩大成为主要市场,有望逐渐面向国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碳市场进行交互和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提升中国在全球碳市场的影响力。总体而言,碳信用市场为社会和企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成为推进碳减排、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策略之图3:碳信用市场发展定位不断发生变化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1.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发展历程我国碳信用交易可追溯至1997年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签署并批准了排交易搭建制度框架,成为后续工作的指导文件,将碳信用交易纳入规范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运行和开户相关事项的公告》,我国逐渐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易,发改委暂缓受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方法学、项目、减排量、审定个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市场与后续批准建立的福建和四川地方碳市场。但是各地区碳市场的交易标准不一致,比如北京试格和交易规模具有较大差异,价值发生分化,市场割裂。并且,多数表2:我国各碳市场CCER抵销排放比例地区抵销比例全国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深圳天津福建数据来源:碳中和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因主,并且发放要求较为宽松,对企业碳排放量的硬性约束不强。因此在较CCER价格普遍偏低,并不能反映真实碳减排效,碳价长期低迷,碳配额也无法真实反映市场价值。基于上述原因,有各地市各地市场架构不同方法学不适合国情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2.中国碳信用市场的现状2018年我国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生态环境部,接管此前由国家发改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及,北京绿色交易所在承担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态环境部对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进行了验收并表示力争尽早启动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形成了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基管部门审批备案进行登记的方式,而是采用项目审定与核查机构和项目业主的“双承诺”配合项目公示进行登记。更好地压实业主和审定与核查机确定,更改为有关部门对第三方机构进行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并按照认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4质量等角度出发,发布涵盖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学。明确了以上四类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适用条件、则(试行)》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所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进一步完善构建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实施规则》,第三方审定与核查机构不再通过备案方式确定,纳入认证机构管理。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表3:全国碳信用市场建设历程事件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备基本完成,下一步等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一批第三方审定与核查机图‘:我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政策体系5温室气体自愿减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3.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待改进领域(一)价格监测调控机制有待完善价格,从而减少履约减排成本,如果CCER价格低;而项目业主更希望碳信用价格保持高位,获取更高经济收益,低水平碳价缺乏足够的减排激励。可见有效的价格监测调控机制将极大提升减排(二)方法学有待扩展角度出发,发布了四项兼具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涵盖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领域。相较此前方法学,本次新发布的四项方法学较为成熟、争议较小,明确了四类自愿减排项目开发的具体内容和路径,具有较强应用价值。但是主,与国外碳市场相比,缺乏碳期货、碳期权、碳掉期、碳债券等金融衍生品,没有建立起成熟的碳金融衍生品体系。市场金融化程度不足导致我国碳市场缺乏风险管理工具,市场参与者难以对碳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影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不利于资金流入市场和资源有效个项目从着手开发到最终进行减排量签发需要多方协调配合,往往需要经过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需要有关部门继续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统一审批标准,简化繁琐的流程和环节,减少多余的审批步骤,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在线审批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便捷的审批流程。需要引入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更好发挥行业自律协会作用。同时,建立设计绿色发展权益凭证是企业或项目单位通过实施符合绿色发展标准的项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项目也符合申请绿证要求。因此在某些同部门主管,目前也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和统一计算规则,导致减排量和绿证可能被重复计算,可能引发市场扭曲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影响3.中国碳信用市场的未来展望3.1.国际VCS机制经验借鉴VCS)在内的第三方独立自愿减排机制已成为碳信用市场的主要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其2022年交易规模占比达到了国际碳信用市场交易9图7:全球碳信用市场交易量分布-根据交易机制划分核流程,确保所认证的碳减排项目符合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其具体规章开发过程中均发挥着关键作用,共同组成了(三)重视信息公开拥有较高透明度7。(四)项目交易采用数字化技术论是投资者还是消费者,作为买方都可以在交易所同时创建交易账户和环交易市场上各参与主体提供了一个公正公开的交易场所,营造良好透明的其价格因此呈现上升趋势。可见项目对于协同效益的关注可以更好地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显著提高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引领3.2.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发展态势展望7其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已经不满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目前生态环境部门基于社会期待程度、技术基础、数据质量等角度选择发布了四个项目方法学,有待进一步开发扩展。未来应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相关方法学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尽可能地为不同种类项目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充分考虑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巴黎协定》的新要求,以及国家主管(二)增加项目信息披露透明度提升项目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吸引市场参与者了解项目信息从而作出正确投资决策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是信息披露做到公开透明。建议构建统一高效的信息披露平台,对项目从开发建设、项目设计、项目审定、项目注册、项目监测、项目报告、项目核证,到项目交易全过程采取严格的信涉及的所有项目文件报告,以及项目注册后的项目名称、开发者、项目类等详细信息,均应当在指定平台向社会公开。同时,建议与国家征信益外,还能产生积极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洁能源发展、提升生物多样性、改善陆地生态等方面产生的(四)推动市场金融化建设融化程度不高,产品种类不够丰富,碳金融规模较小。金融在助力我国实励。可以逐渐放宽机构准入,鼓励更多符合条件要求的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增强市场活力和流动性,同时健全完善有关监管协调机制,保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此外,金融机构应继续开发、发展更加多元化、新型的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来满足不同参与者的需求,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价格远低于线上挂牌交易价格。未来应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业态完善我国线上交易平台,提高交易效率,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准确、高质量的数据信息,同时应用数字技术不断提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统计监测与核证核查的精准度,保障市场交我国旨在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管理实际,也与国际接轨,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