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军事航天技术嫦娥登月蛟龙入海教学目的:了解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组成部分,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及发射条件,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状况。教学重点:航天技术的概念,现代航天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以及航天技术的成就。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便去征服整个太阳系。”
---
1903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
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业之一,它推动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活动的领域由大气层内扩展到宇宙空间。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集成,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根据最新公布的全球卫星数据,目前环绕地球飞行的各类卫星有811颗,美国有413颗,占了一大半。
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投入产出比1:7
战争即使发展到再高的阶段,本质上依然是高技术对低技术的占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文明可言,撕开高技术战争温情的面纱,它背后是更深刻的一种竞争。主要内容
航天技术概述现代航天技术的组成我国航天技术概况航天技术展望第一节航天技术概述
一、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二、人类早期的航天探索
一、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航空:指飞机在地球附近大气层内飞行。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宇宙航行应划分为两个阶段:航天:第一阶段是在太阳系内活动;航宇:第二阶段是到银河系乃至河外星系活动。航天技术:通过将无人或载人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航天范围——太空,也叫外层空间,专指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宇宙空间。100-110km太空地球大气层太空有什么吸引着人类?
资源环境资源
能源资源
矿藏资源轨道资源航天技术的基本问题打得上:克服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进入太空控得住:入轨、在轨运行和返回的跟踪监视、姿态控制测得下:遥测遥控、数据传输与通信联络用得好:天上与地面系统协调工作完成航天任务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未来战争从哪里开始?太空争霸军事航天的作用与地位
第二盾牌——高边疆开拓了新的军事作战领域——天战极大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效能——全面提高命中精度和打击能力导致武装力量结构的变化——天军形成新的作战样式与作战理论——陆海空天一体战成为未来战争的制高点二、人类早期的航天探索
人类很早就有遨游太空、征服宇宙的理想。宇宙的星球对人类一直充满着吸引力和神秘感,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向往和探索空间奥秘的心情。《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以及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等
航天飞行的历史是从火箭技术的历史开始的,没有火箭也就没有航天飞行。追溯源头,中国是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火箭”这个词在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年)就出现了。不过那时的火箭只是在箭杆前端绑有易燃物,点燃后由弩弓射出,故亦称为“燃烧箭”这种原始火箭虽然没有现代火箭那样复杂,但已经具有了战斗部(箭头)、动力系统(火药筒)、箭体结构(箭杆)和稳定系统(尾部羽毛),完全可以认为是现代导弹的雏形。战斗部动力系统箭体结构稳定系统
震天雷神火飞鸦约14世纪末,明朝一位名叫“万户”的人在一把椅子背后安装47支当时最大的火箭,两手各拿一个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升空。但一声爆炸之后,烟雾弥漫,碎片纷飞,人也不见了。万户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企图利用火箭进行飞行的人”。为表彰他的功绩,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19世纪末20世纪初,火箭才又重新蓬勃地发展起来。近代的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的发展,涌现出许多勇于探索的航天先驱者,其中代表人物齐奥尔科夫斯基,戈达德(RobertGoddard),奥伯特(HermannOberth)。K.3.齐奥尔科夫斯基-理论基础R.戈达德-第一宇宙速度、液体火箭H.奥伯特-空间飞行器的构造原理
1942年10月3日,德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弹道导弹——V—2(A4型),并于1944年9月6日首次投入作战使用。
V-2的成功在工程上实现航天技术先躯者的技术设想,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火箭专家,对现代大型火箭的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V-2的设计虽不尽完善,但它却是人类拥有的第一件向地球引力挑战的工具,成为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冯·布劳恩博士钱学森主要内容航天技术概述
现代航天技术的组成
我国航天技术概况航天技术展望现代航天技术的组成三、航天测控系统二、航天器系统
一、航天运输系统一、航天运输系统航天运输系统是把各种有效载荷从地面运送到预定轨道,也能把有效载荷带回地面的运输工具。它是航天技术的基础。目前使用的运输工具有: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1.运载火箭
将各种人造地球卫星、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送入太空的单级或多级火箭。目前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俄罗斯
美国法国日本中国英国印度以色列伊朗朝鲜日本中国欧洲俄国美国美国俄国美国各国火箭俄国
2009年10月28日11:30分(美国东部时间),美成功发射“战神I-X”
火箭,其高约100米。俄罗斯同日宣布将造核飞船。“土星5号”火箭高110米,120吨。“N-1”火箭是一种五级火箭,高104米,95吨。“德尔塔”IV型火箭,24吨“战神5号”火箭高116米,207吨。东方号创造了世界航天的多个第一。联盟号,发射载人、货运飞船和大量的照相侦察卫星。闪电号发射通信卫星与预警卫星。质子号,发射空间站、大型探测器和军用地球静止卫星。天顶号主要发射电子侦察卫星。“能源号”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起飞推力3483吨,LEO运载能力105吨。俄罗斯运载火箭东方号联盟号闪电号质子号天顶号能源号欧空局的阿立安4火箭占有世界商业发射市场的很大份额。阿立安5火箭是新型火箭,发射通信卫星,LEO运载能力18吨,GTO运载能力6.8吨。
日本的H2火箭是其独立研究的第一个运载火箭,为带固体助推器的全液氢液氧两级火箭,LEO运载能力10.5吨,GTO运载能力4吨。H2A为改进型,H2A火箭于2009年11月28日发射了一颗情报收集卫星—“光学三号”。阿立安4阿立安5H2H2A欧洲与日本运载火箭四种型号:卫星运载火箭(SLV3),大推力卫星运载火箭(ASLV),极地轨道运载火箭(PSLV),地球同步运载火箭(GSLV).
2008年4月28日9时20分,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载10颗卫星升空。印度继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和中国之后第五个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发射技术。发射是在印度南部的斯里赫里戈达卫星发射基地。印度运载火箭中国长征2-E型运载火箭(长二捆)LEO运载能力:9.2吨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一种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2E长征3号长征4号长征3B新一代火箭长征五号
长征火箭系列1、1D、2C、2D、2E、2F、3、3A、3B、3C、4、4B、5共13个型号94%6%风暴一号火箭运载能力LEO9.2吨,SSO6.1吨,GTO5.4吨。
LEO—近地轨道
SSO—太阳同步轨道
GT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长征”系列火箭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截止2013年12月9日累计发射187次。“长征”家族
航天基地用于实施航天器发射、测控的一整套地面设施和设备的综合体称为航天基地航天基地按功能可分为航天发射场和航天测控网两部分;按地域分布可分为首区、航区和落区三部分
航天基地航天基地的任务可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把航天器顺利地发射上天;二是把航天器和运载器的实际飞行过程及工作状态数据准确无误地测量、记录下来;三是对航天器和运载器的飞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四是对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及时给予回收。
航天发射场航天发射场通常由技术测试区、发射区、发射指挥控制中心、测控站、勤务保障设施组成。
航天发射场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包括俄罗斯的拜科努尔(乌克兰)、普列谢茨克,美国的肯尼迪、范登堡,欧空局的库鲁(法属圭亚那
),日本的种子岛中国的酒泉、太原、西昌和海南。发射场中国:四川西昌、海南,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甘肃酒泉,用于发射较大倾角的航天器山西太原,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海南文昌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是由运载火箭垂直发射入轨并带翼水平着陆,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军事价值极大。
起飞质量2041吨。轨道器长37米,质量70吨。乘员3-7人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的军事应用?
1.军事交通工具,太空急救工具。
2.释放、维修、拦截、捕获军用卫星。
3.实行空间侦察和观测任务。
4.实施反卫星、反导弹作战。外燃料箱火箭助推器轨道器前段中段尾段机翼尾翼哥伦比亚挑战者发现奋进亚特兰蒂斯1981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92年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炸毁。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炸毁。1967年4月23日“联盟号”(三人宇宙飞船)首飞,因故障回收时坠毁,宇航员科马罗夫上校牺牲,1968年10月26日第三次试飞时成功进行了载人飞行。“阿波罗”1号飞船(三人宇宙飞船):在1967年1月27日的地面演练时发生火灾,3名宇航员包括美第一个完成舱外活动(“双子星座”号)的怀特中校,参加过“水星”和“双子星座”号飞行计划的格里索姆上校及第一次准备参加太空飞行的查菲少校遇难;
1996年2月15日,我国用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次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射一颗通信卫星,由于发生故障,火箭起飞后22秒坠毁于西昌发射中心大门外100米左右处的一处山坡上
,星箭俱毁,发射场也遭到损坏。这次事故损失很惨重,强烈的爆炸将山坡的一面完全削去.
2011年7月8日上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将是美国30年历史的航天飞机项目中的第135次升空,也是美国所有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飞行。
2011年7月21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1日晨5时57分(北京时间21日17时57分)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结束其“谢幕之旅”,这寓意着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终结。
前苏联航天飞机前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空天飞机空天飞机是可以由地面起飞直接进入轨道,并能从轨道返回、又在地面着陆,可以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也叫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空天飞机的军事应用1、确保快速廉价地进入太空2、可作为空间武器发射平台3、反卫星4、可作为快速运输机5、可作为战时空间预备指挥所6、侦察监视与预警X-33空天飞机X-37B空天飞机
航天飞机退役,空天飞机正式亮相。2010年4月22日晚,美军X37B发射升空(2010.4,在轨飞行224天;2011.3在轨飞行469天;2012.12再次升空),这将意味着美国的航天飞机时代或终结,从而进入空天飞机时代。空天飞机集飞机、运载器、航天器等多重功能于一身,既能在大气层内飞行,又能进入轨道运行。空天飞机速度快,重复使用率高,功能齐全,发射费用低,每次的发射费用仅是航天飞机的几十分之一。美国媒体称,“如果将航天飞机比作一辆大货车,那么它就是一辆十足的跑车”
“两架长8.9米的航天器在天上待了693天,外界却还不知道美国空军把它们送上去做什么”。最高时速3万公里。未来太空战机所能担负的军事领域的任务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侦察,二是空中打击,再就是反卫星、反导弹这一类的太空作战。最快能飞到25倍音速,有军事专家评估在6~8马赫以上(目前最快的人驾飞机SR-713.5马赫)。这么快的速度,现有的雷达探测技术,基本上是很难捕获到它的。太空战机可在太空巡航,又能进入大气层执行攻击任务,一旦研制成功,将令美国建成一个“24小时全球打击圈”,可以在单一行动中摧毁敌军卫星和来袭导弹,并在战区上空进行侦查,大大增强了美军的威慑能
现代航天技术的组成三、航天测控系统
二、航天器系统一、航天运输系统二、航天器系统航天器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执行探索、开发或利用太空等航天任务的飞行器。军用航天器包括军用卫星、载人航天器和空间武器卫星的基本概念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人造地球卫星:指在一定高度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并能完成一定使命的人造天体。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条件一、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每秒7.9公里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公里第三宇宙速度每秒16.7公里第一宇宙速度:7.91km/s航天器将作圆周轨道运动而不会落到地面上第二宇宙速度:11.9km/s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围绕太阳转动的轨道第三宇宙速度:16.65km/s航天器脱离太阳引力场进入太阳系宇宙空间宇宙速度二、高度条件离地面120公里以上的空间飞行大气层的90%大气质量是在15—20Km以下,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急剧下降;在距地面100Km的高度上,空气密度为海平面的一百万分之一;在距地面120Km的高度上,空气密度为海平面的几千万分之一。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划分:低轨道卫星:轨道高度为200-2000公里;中高轨道卫星:轨道高度为2000-20000多公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赤道上空36000公里。
典型轨道
太阳同步轨道是卫星轨道平面的旋转方向及周期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及周期相同的轨道。卫星以同一方向通过地球同一纬度时的太阳高度相同。图像可以日复一日地重复,便于对目标进行详细观察地球静止轨道位于赤道平面35786公里的高度。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相对地球静止。用于通信卫星,但纬度高于70度的极地地区是覆盖盲区军用卫星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
侦察卫星原理:利用光电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在轨道上收集目标辐射、反射或发射出的电磁波信号,并用胶卷、磁带记录,由返回舱回收或用无线电传输方法传到地面接收站。特点: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国界或地理条件的限制。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核爆探测卫星
照相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利用星载光电遥感器摄取地面图像的侦察卫星。侦察设备:可见光照相机、扫描仪、电视摄像机、多谱段照相机、侧视雷达。特点:近圆低轨道、地面分辨率高。
数据传输型光学成像卫星全天时昼夜照相
红外远红外可见光多光谱
成像分辨率:0.1m
轨道特性:
可变轨:270~1000km
轨道倾角:98º
1998年美国KH-12照相侦察卫星(其分辨率为0·1米)拍摄的我西安某机场轰油-6飞机的照片,并发现该机场停放有5架该型飞机。成像清晰度比较分辨本领
1米
分辨本领0.1米分辨本领0.5米分辨本领
0.3米
台湾机场分布卫星拍摄花莲机场图片朝鲜导弹发射实验场
“长曲棍球”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分辨率1米,可穿透丛林和地下1米,可发现海上目标和沉入状态的潜艇。
电子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用于侦收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以获取情报的侦察卫星。主要任务:侦收雷达信号并测定其参数和位置,侦收遥控、遥测信号;截听无线电通信。美国在役的电子侦察卫星有“折叠椅”、“旋涡”、“大酒瓶”、“双大酒瓶”、“孤独者”。俄罗斯的第六代电子侦察卫星为“宇宙-1961”
。
海洋监视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是探测、监视海面状况和舰船、潜艇活动的电子侦察卫星。任务:通过侦收舰载雷达信号无线电通信,鉴别舰队队形、航向和航速,探测水下潜航中的导弹核潜艇,跟踪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分类:电子侦察型和雷达型。美国发展了“海洋卫星A”、“白云”等。俄罗斯有“宇宙954”
和“宇宙1402”
。
“白云”系列
1颗主星+3颗子星
1976首次发射,目前共有3组12颗卫星,5个地面接收站。主星上装有红外扫描仪和毫米波辐射计,子星载有射频天线,可精确测定信号源的距离和方位,可探测核潜艇尾流的红外辐射。
导弹预警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是监视、发现和跟踪导弹发射的侦察卫星。探测设备: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器、带望远镜头的电视摄像机、可装备核辐射探测器。工作原理:红外探测器探测导弹上升段火箭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发出警报;高分辨率摄像机跟踪拍摄目标。天基红外系统
导弹预警卫星
导弹预警卫星是为实现预警目的,监视和发现敌方弹道导弹发射的侦察卫星。它往往还兼有探测核爆炸的任务。
海湾战争中应用的DSP(“国防支援计划”的预警卫星)卫星为第二代改进型;现在使用的DSP卫星为第三代。卫星在军事上的应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82年马岛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70颗)1999年科索沃战争(50颗)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110颗)地中海伊斯梅利亚哈特米亚山口吉迪山口米特拉山口苏伊士德维斯瓦塞得港坎塔腊吉夫加法西柰半岛大苦湖伊斯梅利亚运苏伊士运河河地中海第2军团第
3
军团装甲旅3装甲旅3步兵旅1装甲营1装甲旅3巴列夫防线第四次中东战争埃以战争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1973.10.6
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是用作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卫星。配置3颗静止卫星,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工作原理:卫星接收地球站发来的无线电信号并加以放大、变频,或解调后重新调制再作功率放大,然后转发给另一地球站。(二)军事通信卫星通讯卫星的两种轨道:地球静止轨道
大椭圆轨道覆盖范围大覆盖范围大通信距离远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通信容量大军用卫星传输质量高
导航卫星导航卫星通过卫星上发射无线电信号,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导航定位。工作原理:导航卫星的轨道可以事先知道。用户接收卫星导航信号,通过测量信号到达时间或多普勒频移计算用户相对于卫星的距离或距离变化率,并根据卫星发送信号的时间、轨道参数定出卫星瞬间坐标,从而定出用户地理坐标和速度。军事导航卫星
为军事活动确定方位的人造地球卫星。军用卫星
GPS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第二代:GPS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由24颗卫星组成的星座运行在6个轨道平面上,轨道高度20200公里,轨道倾角55度GPS由导航卫星网、地面站和用户设备三大部分组成。导航卫星网由24颗均匀分布在6条轨道上的卫星组成,轨道高度为20183公里,倾角为55度,其中有3颗备用卫星。卫星分布可保证地球任何地方的用户至少能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最多12颗卫星。地面站由一个控制站,5个监测站组成,3个上行数据发送站。用户接收机通过接收调制在L1=1575.42兆赫和L2=1227.60兆赫两个频率上的导航信息,高精度地定出用户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GPS的系统组成:GPS轨道示意图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由24颗卫星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轨道高度2万公里,倾角65度
前苏联于1982年开始建立,1995年建成。水平接近GPS,主要服务前苏联军队,也为民服务。目前在轨26颗,20颗在用,4颗维修,2颗备用。2010年12月5日发射3颗失败。
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系统由轨道高度为23616km的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卫星轨道高度约2.4万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2012年10月,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二批两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太空中已有的4颗正式的伽利略系统卫星,可以组成网络,初步发挥地面精确定位的功能。
北斗2号系统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2007年2月3日2007年4月14日北斗二号1……..2012年10月25日北斗二号16北斗位置综合服务平台和上海北斗导航及位置服务产品检测中心(筹)启动建设,将服务亚太。
北斗一号于2020年左右,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统。优势在于短信服务和导航结合,增加了通讯功能,可同时解决“我在哪?”和“你在哪?”
(五)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主要有两种类型:极地轨道的近地气象卫星和同步轨道上的静止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
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与微波辐射,进行气象观测。分类: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5.军事气象卫星军用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主要包括:美国布罗克俄罗斯宇宙中国的风云二军用卫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第一颗:1988年发射,工作了39天,太阳同步轨道;第二颗:1990年发射,工作了165天,太阳同步轨道;第三颗:1999年发射,8月22日交付使用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静止气象卫星1997年、2000年发射,用于实时监测我国及其周边地区天气变化,提供可见光、红外和水汽云图。4颗运行在805公里极轨道上的美国空军国防气象卫星,可相隔1小时先后飞过同一地区,从而掌握该地天气的短期变化;
4颗国家海洋与大气局的极轨气象卫星—诺阿10、12、14和15,运行方式同上;
2颗欧洲地球同步气象卫星—气象卫星6和
7。气象卫星7处于西经0度,气象卫星6处在西经9度。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使用的气象卫星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载人航天器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可载人执行航天任务的航天器。载人飞船容积较小,载物量有限,不具备再补给能力,属于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
联盟TM俄罗斯空间站接送人员兼作救生艇,三舱结构,质量7吨,乘员3人
阿波罗
美国载人登月飞船,三舱结构,质量45.7吨乘员2人
空间站空间站是长期在空间运行并可供航天员生活工作的航天器,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俄罗斯发展了“礼炮”和“和平”号空间站。美国发射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可以部署、组装、维修和回收各种军用航天器,并可用于试验、部署和使用空间武器等。1971年4月19日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
1982年4月19日
1973年5月14日美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空间站是长期在空间运行并可供航天员生活工作的航天器,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苏联发射了“礼炮”号和“和平”号空间站。美国发射了“天空实验室”。1986年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1
2000年9月
国际空间站2005年7月
2006年9月
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巴西
国际空间站长108米,宽88米,质量超过400吨,常驻人员6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重量有8吨,类似于一个小型空间实验站,于2011年发射升空。在发射“天宫一号”之后的两年中,我国相继发射神舟八、九、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对接。中国空间站主要内容航天技术概述现代航天技术的组成我国航天技术概况航天技术展望上天关(70.4.24)回收关(75.11.26)一箭多星关(81.9.20)“地球静止”关(84.4.8)“太阳同步”关(88.9.7)走向国际关(90.4.7)载人关(2003.10.15)(天地往返)双人关(2005。10。12-17)太空行走(2008.9.27)天宫一号与神八、神九(2012.6.18)对接(太空飞行器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发展史40多年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一百多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六个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北斗”导航定位系列嫦娥飞天2013年12月14日21时12分嫦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跑步考试试题及答案
- 钢琴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甘河中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湖南在职申硕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海南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大学珠算考试试题及答案
- 立业培训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 无答案
- 2025-2030中国电气安全开关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政治高考时政热点及相关试题预测(三)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保增长扩内需财政货币政策双转向
- 考而析得失思而明未来-考后分析班会-主题班会 课件
- 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异常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胃肠外科快速康复护理
- 2024年辽宁高级茶评员高频核心题库300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湘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任务7)试题及答案
- 电子政务概论-形考任务5(在线测试权重20%)-国开-参考资料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新型建筑材料应用论文
- 2024复合材料和增强纤维 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和金属组件十字拉伸强度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