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姜夔走进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22024/2/7走进扬州32024/2/7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广陵——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斜阳下的

五亭桥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9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10白塔的风影摇曳11雪玉洁白扬州琼花1213二十四桥的明月14个园何园水石花木15瘦西湖瘦西湖瘦西湖钓鱼台瘦西湖的五亭桥20五亭桥大名鼎鼎的廿十四桥扬州古运河何园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15年后,词人来到这里,目睹了扬州之景,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背景介绍解题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补充介绍“扬州慢“一曲是姜夔首创,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即慢词,曲调舒缓,一般较长,它与长调同中有别,前者就曲调而言,读时宜慢;后者则就字数而言,按习惯,91字以上称为长调。

34江湖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表词人。也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

词风清空骚雅,超逸空灵。

作者简介清空是一种诗词的风格,源出宋张炎《词源》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格律词派:北宋后期形成的一个流派。此派的特征是:

讲究词章结构的严密妥贴、密针细线,音律的谐协和婉、精细严格,字声的曲折顿挫,语句的雕饰琢磨。

创始人是北宋后期的周邦彦,南宋时期的姜夔、吴文英、史达祖、高观国、周密、张炎、王沂孙等是此派的主要作家。自度曲:在旧有曲调外,自行谱制新曲,在旧词调之外自己新创词调。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在柳永以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初读:

1、品味语言

2、了解对比手法

3、领悟词的主旨和词人的思想情感走进扬州慢

38

诵读品味

朗读提示:吐字要慢,停顿要长,要读得沉着,荡气回肠。

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词七首扬州慢》高中音频朗读.mp3

扬州慢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整体探究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指国破家亡之痛《毛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和沧桑感对读者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震撼。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探究词的小序的作用感情基调低沉悲凉主题思想黍离之悲42

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痛惜伤感的悲痛之情。翻译: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走在昔日繁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青青的荠菜和麦子。自从金兵进犯长江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号角悲鸣,使人顿觉寒冷,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才能,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以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但桥下月色凄冷,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药,不知它为何人开花繁生!

2、上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为什么?下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上阕:空下阕:惊景情整体探究

3、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清角吹寒

见到——听到——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整体探究

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自主阅读

4、词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渲染“空城”的

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清角吹寒今日扬州景声整体探究

昔日扬州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名都昔日扬州今日扬州(繁华)(虚)(衰败)(实)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

对比衬托昔盛今衰黍离之悲5、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今日的扬州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整体探究

6·造成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胡马窥江”南宋初年,金兵屡次南下,扬州遭惨重破坏。本词写作时间时距完颜亮南侵已有十五年,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整体探究

7·下阕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

抒发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缘景明情整体探究

8.请大家把词中的化用的诗句找出来。想想使用这些诗句,说明了什么?

(表现昔日的扬州富丽繁华)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竹西佳处再读:

寻找名句522024/2/7

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532024/2/7精读:

赏析名句,艺术手法和感情。54

由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了强烈反差。“用典”和对比的手法。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之典。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55

以当年扬州的繁华与下句“尽荠麦青青”形成对比,表达强烈的盛衰之感。以前是“春风十里”,多么的令人迷恋。如今触目之处,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荒凉无比。此情此景,使诗人十分痛心。思考:“荠麦青青”“彼黍离离”“城春草木深”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共同之处?都是以废墟长出茂盛的庄稼、草树来表现衰败的情景,给人以非常强烈的昔盛今衰之感,显得非常的痛心。

“春风十里”这个典故的好处:这几句是说,自从金兵南侵,洗劫扬州(这里指第二次),荒废的池苑,高大的乔木,至今还厌恶谈论那场侵略战争。,这三句用了借代(胡马)拟人(言)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废池乔木目击当年敌寇的烧杀掳掠,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尚且如此憎厌,种种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表明侵略者的暴行,天怒人怨,草木共恨。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犹厌言兵”的“厌”字,写得极其传神。“无数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无此韵味。”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谈兵。”57杜牧诗扬州三首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58

黄昏不知不觉地来临,只听见凄清的号角声,随着凛冽的寒风吹来,回荡在荒凉的空城上空。

“黄昏”“清角”“空城”等这些意象有伤感、悲痛的意味。它们组合在一起能渲染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气氛,也衬托出作者此刻沉痛的心境。“清角吹寒”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的,增加了一个感受空城的角度,能让人更强烈地意识到,扬州城此时是多么的破败荒凉!“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59

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应牛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从这些诗句的表层意思看,它表现了当时文士狎妓的轻薄行为。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60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61赠别(其一)

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姿态美好,举止轻盈,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她。

成语:豆蔻年华杜牧用描写、比喻、特别是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那个少女的娇美迷人,也写出了扬州令人为之陶醉不已之处。“春风十里”是繁华的代名词。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63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fanhui64姜夔游扬州时值隆冬,芍药并未抽蕊开花,但扬州芍药向来以“甲天下”著称,作者不禁想象到红药(芍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盛开,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而今名都已成空城,更何况国难未息,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全词至此一声长叹,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也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65662024/2/7672024/2/7682024/2/7

对比、虚实结合、用典古事与今事繁华与残破一兴一衰,自不待言昔人与今人词人解鞍沉吟与杜牧风流俊赏一身逢乱世一承平之世,不言而喻昔景与今景今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与想象春风十里一寂寞凄凉,一游赏之地,不堪回首692024/2/7①青青荠麦――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萧条冷落,昔盛今衰②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

③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移就-→“物是人非事事休”,凄清冷落

④红药――直抒胸臆-→“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

这些景物描写是怎样表现词人“黍离之悲”的?

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上半阕主要写实,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712024/2/7

下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下半阕作者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实写。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用来进行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这样就使主题更加突出了。722024/2/7探究词的章法结构所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

空城二十四桥明月

所闻清角吹寒(凄清)

所感杜郎须惊(难言之痛)对比手法

“黍离之悲”

冷月无声(凄清)

桥边红药(感时伤乱)732024/2/7

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

“惊”

――因“空”而“惊”,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小结全词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