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卷04
一、选题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纯碱可以用作锅炉除垢时CaSO4的转化剂
B.“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用于生产肥皂
C.明研和C1O2均可用作净水剂,且净水原理相同
D.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2.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
图所示。
良8°°
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H2O中H-0键02中0=0键H2中H-H键孙。2中0-0键H2O2中0-H键
键能kJ/mol463496436138463
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2mol水,则下列说法不无确的是
光昭
A.总反应为2H2O-^2H2f+O2TB.过程I吸收了926kJ能量
C.过程II放出了574kJ能量D.过程m属于放热反应
3.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喀?=10-"的溶液:NH;、CM+、NO;、SO:
c(H)
B.O.lmolL-i的氨水:Cu2\Na+、SO:、NO;
C.ImolL-i的NaClO溶液:Fe2\Al3\NO;、I
D.O.lmoHJ的NaHCCh溶液:K\Na+、NO;、OH
4.下列关于金属保护的说法不.够的是
A.图1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图2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B.钢闸门均为电子输入的一端
C.锌和高硅铸铁处的电极反应均为还原反应
D.钢闸门处发生放电的主要微粒不相同
5.已知水的电离平衡如图所示,且pOH=-lgc(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点对应的水的离子积:Kw(f)>Kw(e)=Kw(d)
B.加热f点纯水,其组成由f点沿fd直线向d方向迁移
C.向d点纯水中通入少量HC1,其组成由d点沿cde曲线向e点移动
D.df直线上各点对应的水溶液(或纯水)一定显中性
6.在t℃时,Ag2CrO4(橘红色)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AgCl的Ksp=1.8xI(T。。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X1(尸
lxl,r'r(CrO-(/mol-L-1
A.t℃时,Ag2CrO4的K’p为1x10-8
B.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zCrCU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
C.t℃时,Y点和Z点时Ag2CrCU的Ksp相等
D.t℃时,将0.01mol-L」AgNO3溶液滴入20mL0.01molL-iKCl和0.01moLL-iK2CrO4的混合溶液中,
C「先沉淀
7.测定O.lmoLLTNa2s0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表。
时刻①②③④
温度/℃25304025
pH9.669.529.37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下列说法
不氐现的是
A.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H2O#HSO;+OH
B.④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CU
C.①一③的过程中,c(SO;)在降低
D.①一③的过程中,温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比c(SO;)的影响更大
8.已知酸式盐NaH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变化:①NaHB=Na++HB-,②HBRIFT+B2-,③HB+
EhOniEhB+OH-,且溶液中c(B2-)>c(H2B),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0.01molLT的NaHB溶液,其pH可能为2
B.NaHB及H2B均为强电解质
C.该酸式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小于纯水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
D.HB的电离程度小于HB的水解程度
9.电化学固氮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实现氮气的还原合成氨,某课题组提出一种全新的电化学固氮机理——表
面氢化机理示意图如下,则有关说法塔考的是()
A.在表面氢化机理中,第一步是H+的还原反应
B.在表面*H原子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N2与表面*H原子反应生成*N2H2中间体
C.电化学固氮法较传统工业合成氨法,具有能耗小、环境友好的优点
D.若竞争反应(析氢反应)的活化能显著低于固氮反应,则析氢反应的速率要远远低于固氮反应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0.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
向含有酚酷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h固体,溶证明Na2co3溶液中存
A
液红色变浅在水解平衡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O.lmol/LNaClO溶液和比较HC1O和
B
O.lmol/LCH3coONa溶液的pHCH3coOH的酸性强弱
等体积pH=2的HX和HY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铁反应,
C证明HX酸性比HY强
排水法收集气体,HX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向10mL0.2moi/LNaOH溶液中滴2滴0.1mol/LMgCl2证明在相同温度下
D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O.lmol/LFeCb溶Ksp:
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Mg(OH)2>Fe(OH)3
11.用一种吸附氧气的碳纳米管材料制备的二次电池如图所示,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moi/LKOH溶液,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T用电器
Ni(OH)2
II
NiO(OH)
A.充电时OH-从碳电极移向保电极
B.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H+
C.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D.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12.温度为TK时,向V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g)和B(g),发生反应A(g)+B(g)=C(s)+xD(g)AH
>0,容器中A、B、D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nx>l•IZ,)
,I”IDqr/min
A.反应在前lO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u(D)=0.15mol-L7-minT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D)
c(A)-c(B)
C.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压缩容器容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反应至15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降低温度
13.室温时•,向20mL0.1mol/L的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加O.lmol/L的NaOH溶液,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
示,在滴定过程中,下列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10203040K(NaOH)/mL
+
A.a点时:C(CH3COO-)+2C(OH)=C(CH3COOH)+2C(H)
B.b点时:c(Na+)=c(CH3coO-)
C.c点时:c(OH)=c(CH3coOH)+c(H*)
++
D.d点时:c(Na)>C(CH3COO)>C(OH)>C(H)
三.填空题
14.LTC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I)所示,若保持其
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i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II)所示。
0
余
正
段
£
8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II.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说化学平衡常数数值K,通常认为该反应进行较完全。
(2)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多选扣分)。
a.u正(H2)=v逆(氏0)
b.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C.容器中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混合气体中c(CO2)不变
(4)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ImolCCh和ImolH)充分反应达平衡时,CO平衡浓度为0.25mol/L,
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5)若在(4)所处的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ic。2和3moiH?充分反应达平衡时,CCh的平衡转
化率为。
15.溶解氧(DO)是指每升水中溶解氧气的质量,环境监测部门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是:
①量取10mL水样,迅速加入固定剂MnSCU溶液和碱性KI溶液(含KOH),立即塞好瓶塞,反复振荡,使之
充分反应,其反应式为:2Mn2++O2+4OH=2MnO(OH)2(该反应极快)。
+2+
②测定:打开瓶塞后迅速加入1〜2mL硫酸酸化,发生反应:MnO(OH)2+2r+4H=Mn+I2+3H2O,加入指
示剂再用2moi/L的Na2s2O3标准液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2.5mL。有关反应式为:l2+2S2Ch2-=2r+S4O62-。
请回答:
(1)滴定管为什么要润洗?一
(2)该滴定反应选用的最佳指示剂为一,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为一。
(3)水中溶解氧的量为_(以g/L为单位)。
(4)下列操作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o
a.测定时滴定管经蒸馈水洗涤后即加Na2s2。3溶液
b.记录测定结果时,滴定前平视刻度线,滴定到达终点时俯视刻度线
c.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中加蒸储水
d.达到滴定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有一滴标准液
e.滴定管中,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1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I.已知:N2(g)和0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下
N0
OO放出能量
0•2«632Umol,
吸收能量吸收能量
946kJmor,498Umor,001
ONO
N,
则气体NO分解为氮气和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II.根据下图填空:
HCHO
AgNO,—HNO,溶液
图2图3
(1)图1为含有少量Zn杂质的粗银电解精炼银的示意图,则
①(填“a"或"b")极为含有杂质的粗银。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c(Ag+)浓度(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若b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生成该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
(2)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NaCl溶液湿润后,置于如图2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下列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B.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腐蚀
D.以水代替NaCl溶液,铁不能发生吸氧腐蚀
(3)甲醛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需对甲醛进行含量检测及污染处理。某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则b极是极。当电路中转移4xl(Hmol电子时,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甲醛(HCHO)质量为
17.可乐中的食品添加剂有白砂糖、二氧化碳、焦糖色、磷酸、咖啡因等。可乐的辛辣味与磷酸(化学式
为H3Po4,沸点高难挥发)有一定关系。
⑴室温下,测得O.lmol/LH3P溶液的pH=1.5,用电离方程式解释原因:
(2)长期过量饮用可乐会破坏牙釉质,使下面的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造成踽齿。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
因:一
2+
Ca5(PO4)3OH(s)、器、5Ca(aq)+3P0(aq)+OH-(aq)
(3)向磷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含磷各微粒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向磷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1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一。
②下列关于O.lmol/LNa2Hpe)4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a.NazHPCU溶液显碱性,原因是HPO;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b.c(Na+)+c(H+)=c(H2Po;)+2c(HP0;)+3c(P0;)+c(OH)
c.c(Na+)=c(H2PO4)+c(HPO;)+c(PO:-)+c(H3Po4)
(4)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测定某可乐中磷酸的含量(不考虑白砂糖、咖啡因的影响)。
i.将一瓶可乐注入圆底烧瓶,加入活性炭,吸附色素。
ii.将可乐回流加热lOmin,冷却至室温,过滤。
iii.取50.00mL滤液,用百里香酚就作指示剂,用O.lOOmol/L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生成NazHPCU,消耗
NaOH溶液5.00mL。
①加热的目的是一。
②该可乐样品中磷酸的含量为_g/L(H3PCU摩尔质量为98g/mol)»
参考答案
1.C
【解析】A.用作锅炉除垢,CaSO4沉淀的转化剂是因为碳酸钙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钙,纯碱可以用作锅炉除
垢时CaSO4的转化剂,故A正确;B.“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因其含有病毒及重金属元素等不能食用,
但可用于生产燃料油或用于制肥皂,故B正确;C.明研和C102均可用作净水剂,且净水原理不相同,明矶
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可以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达到净水的目的,二氧化氯
净水是利用其强氧化性,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它们的原理不同,故C错误;D.因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
能污染地下水资源,则废旧电池必须集中处理,防止重金属污染,故D正确;答案选C。
2.D
【解析】A.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则总反应为2H2。=仝2比1+023故A正确;B.断
裂化学键吸收能量,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过程I吸收了463kJx2=926kJ能量,故B正确;C.形成化学键释
放能量,则过程II放出了436kJ+138kJ=574kJ能量,故C正确;D.过程HI为1mol过氧化氢生成1mol氧
气和1mol氢气,吸收的能量大于放出的能量,该过程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选D。
3.A
c(0H)
【解析】A.=10-12的溶液显酸性,NH;、Cu2+、NO;、SO7离子之间不反应,与氢离子也不反
c”)
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B.氨水显碱性,碱性溶液中C#+不能大量存在,会与OFT结合生成Cu(OH)2沉淀,故B错误。
23+2+
C.NaClO溶液中C1CT具有氧化性,能与还原性离子Fe\I分别发生反应生成Fe^l12,因而此溶液中Fe
和「均不能大量存在,故C错误。D."C。;与OFT会反应生成CO1和H2O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综合分析,正确答案为A。
4.C
【解析】A.图1将被保护的钢闸门、较活泼金属锌和海水构成原电池,是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图2将被
保护的钢闸门、惰性电极分别与电源负极、正极相连构成电解池,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A说法正确;B.图
1中,电子从锌经外电路转移向钢闸门。图2中,电子从电源负极转移向钢闸门,B说法正确;C.锌是原
电池负极,本身失电子,为氧化反应,高硅铸铁是电解池辅助阳极,其它物质在其表面失电子,发生氧化
反应,C说法错误;D.1中原电池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l图2中电解池阴极反应2H++2e=H2T或
2H2O+2e-=H2T+2OH-,D说法正确;答案为C。
5.B
【分析】
+
pOH=-lgc(OH),故pOH越大,c(OH)越小;pH=-lgc(H),故pH越大,c(H+)越小;pH+pOH=pKw.
【解析】A.水的电离吸热,温度越高,水的离子积Kw越大,pOH、pH越小,所以温度T>2(TC,即Kw(D>Kw(d),
同时K“只与温度有关,d、e点在等温线上,所以K”⑴〉Kw(e)=K"d),A正确;B.由于水的电离吸热,所
以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Kw增大,pOH、pH减小,即加热f点纯水,其组成由f点沿Of直线向O方向迁
移,B错误;C.恒温条件下,向d点纯水中通入少量HC1,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由于pOH+pH=pKw,
所以pOH增大,其组成由d点沿cde曲线向e点移动,C正确;D.df直线上各点对应的水溶液中均有pH=
pOH,即c(OH)=c(H+),所以df直线上各点对应的水溶液均呈中性,D正确;故选B。
6.A
【解析】A、由图中数据可计算Ksp(Ag2CrO4)=c2(Ag+>c(CrO42-)=(lxl0-3)2xixl()r=i0x10”,故A错误,
符合题意;B、在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c(CrCV-)增大,则c(Ag')降低,而X点与Y点的c(Ag+)相
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Y点、Z点溶液的温度相同,则Ksp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
1Qy1A-11
由AgCl的K$p计算此条件下AgCl沉淀时的c(Ag1=—molL1=1.8x108mol-L由Ag2CrC)4的
Ksp计算c(Ag+)=/^gmolir=3.2x105moi.LLCl沉淀需要的c(Ag+)更低,可知C「先沉淀,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7.D
【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的白色沉淀多,说明加
热过程中有部分Na2so3被氧化生成Na2SO4,Na2SC)4和BaCL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
【解析】A.Na2sCh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SO;会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当最终达到平
衡时,溶液中c(OH)>c(H+),溶液显碱性,水解平衡的离子方程式为:SO;+H2OUHSO;+OH-,A正确;
B.根据分析,升高温度后亚硫酸根被氧化为硫酸根,加入氯化钢之后溶液中的硫酸根与铁离子反应生成沉
淀,则④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a,B正确;C.随着温度的升高,亚硫酸根的水解程度不断增大,亚硫酸
根浓度减小,C正确;D.①到③过程温度升高,溶液pH降低,说明温度升高并没有起到促进水解平衡右
移的作用;增大浓度则更有利于水解正向移动,因此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的影响不一致,对
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程度更大的是浓度,D错误;故答案选D。
8.C
【分析】
已知酸式盐NaH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变化:①NaHB=Na++HB,②HB-Kiir+BL,③HB—FhOKi
HoB+OH",且溶液中c(B2-)>c(H?B),由以上信息可以推断,H?B为二元弱酸,HB.既能电离、又能水解,
且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解析】A.0.01mol-L।的NaHB溶液,其pH一定大于2,A不正确;B.HzB是弱电解质,B不正确;C.该
酸式盐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所以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小于纯水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C正确;
D.HB的电离程度大于HB的水解程度,D不正确;本题选C。
9.D
【解析】A.在表面氢化机理中,第一步是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N2与表面*H原子反
应生成*N2H2中间体,质量守恒,故B正确;C.传统工业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下实现,电化学固氮在常温
常压下实现,具有能耗小、环境友好的优点,故C正确;D.反应的能垒越高,反应速率越小,若竞争反应
(析氢反应)的势垒显著低于固氮反应,则决定了析氢反应的速率要快,活化能表示势垒的高度,活化能的大
小可以反映化学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越小则速率越快,故D错误;答案选D。
10.A
2
【解析】A.含有酚酿的Na2cO3溶液,因碳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CO3'+H2O?=tHCO3+OH,滴有酚
醐溶液变红,加入少量BaCL固体,发生Ba2++CO32=BaCO31反应,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颜色变浅,
证明Na2cCh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故A正确:B.NaClO水解生成次氯酸,有漂白性,所以用pH试纸无法
测定其pH,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故B错误;C.等体积、pH均为2的HX和HY两种酸分别与足量铁反应,
HX放出的H2多且速率快,说明HX的物质的量浓度更大,但是电离的氢离子一样(pH都是2),所以说明
HX电离程度更小,即HA酸性更弱,故C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加入FeCb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生成Fe(0H)3红褐色沉淀,不能证明Mg(0H)2和Fe(0H)3溶度积的大小,若加入足量氯化镁完全生成氢氧化
镁沉淀后再加入氯化铁,能生成红褐色沉淀,则可证明,故D错误;故答案选A。
11.AC
【解析】A.充电时,该电池为电解池,根据电子的方向,判断碳电极是阴极,镣电极是阳极,电解质溶液
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OH-从碳电极移向银电极,故A正确;B.放电时,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
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故B错误;C.放电时,正极上NiO(O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故C正确;D.该电池充电时,碳电极附近物质要恢复原状,
则应该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碳电极作阴极,应该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错误;答案选AC。
12.AC
【解析】A.由题图可知,lOmin时该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D的浓度变化量为3.0mol.L,故
=3-Omol-L'=03molL,m,n,;人项错误;B.由题图可知,平衡时A、D的浓度变化量绝对值分别
lOmin
为1.5mol-L-、3.0mol-L-',故1:x=1.5mol-匚1:3moi•I?,得x=2,C为固体,则可逆反应
A(g)+B(g)=C(s)+2D(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J普:,B项正确;C.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项错误;D.由题图可知,改变条件的瞬间,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改变的反应条件应是降低温度,D项正确。答案
选AC。
13.D
【解析】A.a点时醋酸过量,溶液为CH3co0H和CH3coONa的混合物,CH3co0H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
为c(H+)=c(CH3coO)+c(0H-),CH3coONa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c(CH3co0H)+c(H+)=c(OH),则混合溶
液中质子守恒式:c(CH3co0)+2c(0H)=c(CH3co0H)+2c(H+),故A正确;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Na+)+c(H+)=c(CH3coO)+c(OH),b点时溶液的pH=7,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Na+)=c(CH3coeT),故B正确;C.c点时,氢氧化钠与醋酸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中,根
据电荷守恒可得:①c(Na+)+c(H+)=c(CH3coCT)+c(OH),根据物料守恒可得:②
c(Na+)=c(CH3coeT)+c(CH3co0H),将②带入①可得:c(OH)=c(CH3coOH)+c(H+),故C正确;D.d点为
NaOH和CH3coONa的混合物,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由于CH3coeT存在微弱的水解,则:
++
c(Na)>c(OH)>c(CH3COO)>c(H),故D错误:答案选D。
14.I.(1)A(g)+3B(g)ni2c(g)
(2)变小
II.(1)大于105
(2)吸热
(3)ad
(4)830℃
(5)60%
【分析】I.应用图示信息,(1)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值之比等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A、B、C的化学计量数、
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对反应A(g)+3B(g)U2c(g),在升温时平衡向左移动,据此判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II.对反应:
CO2(g)+H2(g)^CO(g)+H2O(g),(1)~(2)通过表格数据,判断温度改变时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出正反应是
吸热反应;(3)判断CCh(g)+H2(g)UC0(g)+H20(g)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只要抓住平衡特征判断即可:通过
“等”、“定来判断,”等,,,即统一同一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定”即各成分的浓度等保持不变,
选择判据时一定要符合这2个特征才行;(4)~(5)运用三段式、列式计算某条件下的K,由于平衡常数只与温
度有关,根据K求出温度为830℃,结合已知条件求C02的平衡转化率,据此回答;【解析】I.(1)TC时,A
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I)所示,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值之比
等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20.6:0.4=1:3:2,到八时达到平衡,故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A(g)+3B(g)U2C(g);
(2)从图(H)知,其它条件相同时力时比不时更早达到平衡,则不时反应速率更快,故71>不,八时B的体
积分数大,则对反应A(g)+3B(g)U2c(g),在升温时平衡向左移动,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变小;11.(1)化学平衡常数数值K大于1()5,通常认为该反应进行较完全;(2)从表中知,温度升高,
反应CCh(g)+H2(g)UCO(g)+H2O(g)的平衡常数变大,则升温平衡向右移动,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3)能判
断反应CO2(g)+H2(g)UC0(g)+H20(g)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a.v1E(H2)=vi2(H2O)=vffi(H2),a正确;
b.处于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没有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不为零,b错误;c.CO2(g)+H2(g)U
CO(g)+H2O(g)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压强始终不会随着反应而变化,故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
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错误;d.混合气体中c(CO2)不变,符合平衡特征,则d正确;故正确的说法是ad;
(4)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ImolCCh和Imolfh充分反应达平衡时,CO平衡浓度为0.25mol/L,
H2(g)+CO2(g).H2O(g)+CO(g)
起始浓度(mol/L)0.50.500EKC[H,O(g)]c[CO(g)]占共,=“Lbel
,则K=一、,从表中数值知,此时
转化浓度(mol/L)0.250.250.250.25c[H,(g)].c[CO,(g)]
平衡浓度(mol/L)0.250.250.250.25
的温度为830℃;(5)若在(4)所处的温度下,在I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icCh和3mol也充分反应达平衡
H2(g)+CO2(g)UH,0(g)+C0(g)
起始浓度(mol/L)3200,则心耀需酷Ff"。’得
时
转化浓度(mol/L)xXXX
平衡浓度(mol/L)3-x2-xXX
户1.2mo1/L,CO2的平衡转化率为坦吧些x100%=60%。
2mol/L
15.(1)确保溶液的浓度不被剩余在滴定管中的水稀释变小
(2)淀粉溶液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3溶液时,溶液由蓝色突变为无色且30秒内不恢复
(3)4
(4)adfbe
【分析】
(1)根据中和滴定所需仪器判断,滴定管的使用注意事项;(2)碘遇淀粉变蓝,若单质碘被还原完,则蓝
色褪去,可以用淀粉作指示剂,根据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判断;(3)根据关系式:02〜2MnO(OH)2〜2匕〜
4s2O32-可计算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4)根据溶解氧浓度表达式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
浓度的误差。
【解析】(1)中和滴定前需进行赶气泡、调零等操作,用烧杯盛液体,滴定中用锥形瓶盛待测液,用滴定管
盛标准液,并且润洗,确保溶液的浓度不被剩余在滴定管中的水稀释变小,
故答案为:确保溶液的浓度不被剩余在滴定管中的水稀释变小;(2)用2moi/L的Na2s2O3标准液滴定碘,可
以选用淀粉溶液,碘遇淀粉变蓝,若单质碘被还原完,则蓝色褪去,半分钟不恢复蓝色证明达到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时,溶液由蓝色突变为无色且30秒内不恢复;(3)根据
22
反应:2Mn2++O2+4OH-=2MnO(OH)2,MnO(OH)2+2r+4H占Mn2++l2+3H2O,I2+2S2O3=S4O6+2r,
可知关系式:O2~2MnO(OH)2〜2b~4s2。3?一
32g4mol
m2mol/Lx2.5mLx10-3
221OOmL
解得m=8x5xlO-3g=4xio-2g,则10mL水样含氧气质量为4xl0-g,IL水中溶有氧气4x10gx^=4gt
10mL
故答案为:4;(4)a.滴定时,测定时滴定管经蒸储水洗涤后即加Na2s2。3溶液,标准液体被稀释,浓度变
稀,造成V(标制偏大,可知浓度偏高;b.记录测定结果时,滴定前平视刻度线,滴定到达终点时俯视刻度线,
使读数偏小,V*襁)偏小,可知浓度偏低;c.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中加蒸储水,会使待测液浓度偏小,但是
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用去的标准液的体积不变,浓度不变:d.达到滴定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有一
滴标准液,读数时已经将这一滴读上了,故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故浓度偏高;e.滴定管中,滴定前无气泡,
滴定后有气泡,放出的液体体积读数偏小,故浓度偏低;f.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导致待测液浓度偏大,用
去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浓度偏高;测定结果偏高的是adf,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be,测定结果不变的为c,
故答案为:adf;be。
16.L2NO(g)=N2(g)+O2(g)AH=-180kJ/mol
II.(1)a偏小N03+e+2H+=NO2T+H2O(或NO-+3e+4H+=NOf+2H2O)
(2)AC
(3)负3mg
【分析】L按图示信息,计算△“二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书写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即可;H.电解
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阳极,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阳极流出,电子沿着导线流
向电源正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是阴极,电源负极上电子流出,电子沿着导线流向电解池的阴极,阴
极极上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电解精炼时,不纯的
金属作阳极、纯净的金属作阴极;原电池中,还原剂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出,电
子沿着导线流向正极,正极上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原电池原理发生金属腐蚀时,极弱酸性、中性和碱性环境发生吸氧腐蚀,电化学反应时,电极上电子数守
恒,据此分析回答。
【解析】LN2(g)+O2(g)=2NO(g)的反应热△H=946kJ/mol+498kJ/mol-2x632kJ/mol=+180kJ/moL则气体NO分
解为氮气和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N2(g)+O2(g)△,=-180kJ/mol;II.⑴①电解精炼时,粗银做阳极,
所以粗银是a极;②阳极粗银中活泼的锌优先放电,而阴极银离子放电,在得失电子守恒的条件下,溶液
中银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就变小;③b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了红棕色气体是NO2,可能是电
极上直接产生的,也可能是NO转变而来的,故电极反应为:NOa+e-+2H+=NO2T+H2O(或NO?
+3e+4H+=NOT+2H2O);(2)A.该装置中发生吸氧腐蚀,Fe作负极,Fe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式
为Fe-2e-=Fe2+,故A正确;B.铁腐蚀过程发生电化学反应,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放热,所以还存在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变化,故B错误;C.Fe、C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Fe易失电子被腐蚀,加速Fe
的腐蚀,故C正确;D.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铁腐蚀吸氧腐蚀,水代替NaCl溶液,溶液仍然呈中性,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