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祝福》同步练习++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祝福》同步练习++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祝福》同步练习++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祝福》同步练习++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祝福》同步练习++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祝福一、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沿着绍兴广场的护城河向北走,没有多远,老街就出现了。见到它,我的眼睛蓦然一亮,感觉它仿佛扭着身子活跃地动了几下。这种时刻,你觉得那街分明像河流一样,它潺潺地流动着,等着你的脚踏出阵阵水花。这街只有两米左右的宽度,它的两侧是层层叠叠的老房子。房前的门楼各具特色,①,有的矮而阔。房子多数是两层的小楼,但也有三层的,极少。你不要小觑了这老街,看着它不长,②,长得仿佛没有尽头。而且它也不是笔直的,略略地弯着,它这种弯不是老人的那种透出暮气的驼背,而是一个少女笑得不能自持时妖娆的弯腰,风情万种。如果不是有现代的人闪现在房子里,我会误以为回到了一百年前的鲁镇,听见了单四嫂子在空虚寂静的夜晚呼唤宝儿的哭声,嗅到了华老栓买来的人血馒头被火焰舔过所发出的奇怪的香味,看到了在祝福声中被主人呵斥后凄凉地放下烛台的眼神呆滞的祥林嫂。这是鲁镇,是鲁迅笔下那个永远也不会消失的鲁镇。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而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少女笑得不能自持时妖娆的弯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借代、比喻、排比 B.比拟、比喻、通感C.对偶、借代、排比 D.比拟、比喻、排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把人物放在逆境或顺境中以后,作家如果没有特别清醒的头脑,就有可能落入俗套,走向顺境大喜、逆境大悲的被动公式。作家的创造力在这时面临着考验,如果想摆脱被动,就要有某种魄力,力避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平行,并使之发生错位,这是作家掌握主动的关键之一。在使人物在顺境中体验痛苦之后,作家仍然要有掌握多种选择的余地,这是关键之二。不管是让人物出一点点小小的洋相就适可而止呢,还是让人物的洋相淋漓尽致,灾难愈演愈烈呢?这就看作家的风格追求怎样了。要想使洋相和灾难不断衍生下去,就得有一种艺术家的想象力,而不能凭朴素的生活经验。4.在《祝福》中,主人公祥林嫂被驱逐后冻饿而死,小说在热闹的新年“祝福”中结束。请以此为例,阐释文段中“错位”这一概念的含义。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能力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在酒楼上鲁迅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城圈本不大,寻访了几个以为可以会见的旧同事,一个也不在。我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我于是立即出街向那酒楼去。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座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转脸向板桌,斟出酒来。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也只能算一个客子。我看着废园,渐渐的感到孤独,但又不愿有别的酒客上来。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的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这以前呢?”“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说。“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我也似笑非笑的说。“但是你为什么飞回来的呢?”“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无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闹起来了;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的下。“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三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南给他来迁葬。“——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了,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胡胡。模模胡胡的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奇异,便问。“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子》。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便便……”“那么,你以后豫备怎么办呢?”“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我们一同走出店门,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一九二四年二月一六日。(选自《彷徨》,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纬甫把自己的人生比喻为“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自嘲中流露出无奈之情。B.吕纬甫为亡弟迁坟,教“子曰诗云”,常把“无聊”挂嘴边,与孔乙己、祥林嫂一样麻木且毫不自知。C.小说情节简单,主要写“我”重访家乡偶然与昔日朋友相遇后对酌言谈的故事,以对话形式展现,便于表现人物间的感情交流。D.文中写“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的下”,其作用与《祝福》中“微雪点点的下来了”的作用相同,都营造了悲凉的气氛。2.关于文中对废园里“老梅”“山茶树”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梅”“山茶树”是“废园”里的魂魄,也是小说中颓败、暗淡、压抑的家乡氛围里不和谐的亮色。B.老梅斗雪开花,不以深冬为意;山茶红花如火,愤怒而傲慢。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其坚强不屈的品格。C.满树梅花、如火的山茶花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图画,以乐景衬哀情,更体现“我”懒散怀旧的心绪。D.吕纬甫看到废园后那“失了精采”的眼睛闪出“射人的光”,是因为老梅、山茶树勾起了他对青春激情岁月的回忆。3.鲁迅对人物的刻画十分传神,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和下面的《祝福》选文,分析它们的相同之处和各自的表达效果。……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4.《彷徨》扉页上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题词,请你结合对题词的理解,谈谈鲁迅塑造吕纬甫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文本一:麦场萧红老王婆工作剩余的时间,尽是述说她无穷的命运。今夜院中一个讨厌的孩子也没有,王婆领着两个邻妇,坐在一条喂猪的槽子上,她们的故事便流水一般地在夜空里延展开。天空一些云忙走,月亮陷进云围时,云和烟样,和煤山样,快要燃烧似的。再过一会儿,月亮埋进云山,四面听不见蛙鸣;只是萤虫闪着。屋里,像是洞里,响起鼾声来,遍布了的声波旋走了满院。天边小的闪光不住地在闪合。王婆的故事对比着天空的云:“……一个孩子三岁了,我把她摔死了……那天早晨……我想一想!……是早晨,我把她坐在草堆上,我去喂牛;草堆是在房后。等我想起孩子来,我跑去抱她,我看见草堆上没有孩子;我看见草堆下有铁犁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恶兆,偏偏孩子跌在铁犁一起,我以为她还活着呀!等我抱起来的时候……啊呀!”一条闪光裂开来,看得清王婆是一个兴奋的幽灵。全麦田,高粱地,菜圃,都在闪光下出现。妇人们被惶惑着,像是有什么冷的东西,扑向她们的脸去。闪光一过,王婆的话声又连续下去:“孩子死,不算一回事,你们以为我会暴跳着哭吧?我会嚎叫吧?起先我心也觉得发颤,可是我一看见麦田在我眼前时,我一点儿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泪都没淌下。以后麦子收成很好,麦子是我割倒的,在场上一粒一粒我把麦子拾起来,就是那年我整个秋天没有停脚,没讲闲话,像连口气也没得喘似的,冬天就来了!到冬天我和邻人比着麦粒,我的麦粒是那样大呀!到冬天我的背曲得有些厉害,在手里拿着大的麦粒。可是,邻人的孩子却长起来了!……到那时候,我好像忽然才想起我的小钟。”王婆推一推邻妇,荡一荡头:“我的孩子小名叫小钟呀!……我接连着熬苦了几夜没能睡,什么麦粒?从那时起,我连麦粒也不怎样看重了!就是如今,我也不把什么看重。那时我才二十几岁。”闪光相连起来,能言的幽灵默默坐在闪光中。邻妇互相望着,感到有些寒冷。狗在麦场张狂着咬过来,多云的夜什么也不能告诉人们。忽然来了一道闪光,大手的高大的赵三,从炕沿站起,用手掌擦着眼睛。他忽然响叫:“怕是要落雨吧!——坏啦!麦子还没打完,在场上堆着!”赵三感到养牛和种地不足,必须到城里去发展。他每日进城,他渐渐不注意麦子,他梦想着另一桩有望的事业。“那老婆,怎不去看麦子?麦子一定要给水冲走呢?”赵三习惯地总以为她会坐在院心,闪光更来了!雷响,风声,一切翻动着黑夜的村庄。“我在这里呀!到草棚拿席子来,把麦子盖起来吧!”喊声在有闪光的麦场响出,声音像碰着什么似的,好像在水上响出,王婆又震动着喉咙:“快些,没有用的,睡觉睡昏啦!你是摸不到门啦!”赵三为未来的大雨所恐吓,没有同她拌嘴。高粱地像要倒折,地端的榆树吹啸起来,有点像金属的声音,为着闪的缘故,全庄忽然裸现,忽然又沉埋下去。全庄像是海上浮着的泡沫。邻家和距离远一点儿的邻家有孩子的哭声,大人在嚷吵,什么酱缸没有盖啦!驱赶着鸡雏啦!种麦田的人家嚷着麦子还没有打完啦!农家好比鸡笼,向着鸡笼投下火去,鸡们会翻腾着。黄狗在草堆开始做窝,用腿扒草,用嘴扯草。王婆一边颤动,一边手里拿着耙子:“该死的,麦子今天就应该打完,你进城就不见回来,麦子算是可惜啦!”早晨了,雨还没有落下。东边一道长虹悬起来;感到湿的气味的云掠过人头,东边高粱头上,太阳走在云后,那过于艳明,像红色的水晶,像红色的梦。远看高粱和小树林一般森严着;村家在早晨趁着气候的凉爽,各自在田间忙。(选自《生死场》,有删改)文本二: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节选自鲁迅《萧红作〈生死场〉序》)文本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女性的纤细的感觉,也看到了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节选自胡风《〈生死场〉读后记》)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多次将夜色中讲故事的老王婆称为“幽灵”,塑造了老王婆人性异化的形象,凸显了极富萧红个人特色的丑怪化的写作特点。B.“农家好比鸡笼,向着鸡笼投下火去,鸡们会翻腾着”,这句话深刻体现出这片土地上的动物悲惨的命运与处境。C.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大雨即将到来时村庄里的忙乱景象,充分体现了鲁迅所说的“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D.结尾部分的长虹、高粱和小树林、凉爽的空气等,写出了村庄里平静和忙碌的景象,暗含了作者对人们这一生存状态的惆怅和沉思。6.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王婆以两个疑问句,令人们的预想和自己的实际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点儿”“一滴”两个词耐人寻味。B.麦子的丰收,竟然让一个母亲忽略了孩子的不幸,似乎感受不到一丝悲痛。因为在王婆当时的价值天平上,麦田的分量远重于人。C.文中连用了三个“没”,生动地表现了老王婆在收获季节的忙碌辛劳,其实老王婆也正是借劳动来逃避丧子之痛。D.丰收过后,当老王婆看到邻人的孩子长大时,又忽然想起自己的孩子,说明老王婆仍然保有基本的母性良知。7.如何理解“纤细”与“雄迈”并存的写作特点?试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三分析。8.《祝福》中祥林嫂的故事和文本一中老王婆的故事有着相近的主题,但两个文本在叙述艺术上存在较大差异。请从叙述视角、叙述手法、叙述语言等方面任选两点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一、基础巩固1.【答案】①有的高而窄②走起来就长了【解析】第①处,结合前句“房前的门楼各具特色”和后句“有的矮而阔”可推知,此处应是说房前的门楼,且与“矮而阔”相反,所以此处应填写“有的高而窄”之类的内容。第②处,结合前句“看着它不长”和后句“长得仿佛没有尽头”可推知,此处说的应是“走起来就长了”之类的内容。2.【答案】①原文将“风情万种”独立出来并后置,强调了“风情万种”是“少女笑得不能自持时妖娆的弯腰”的效果,更准确地表达了“老街”是因为“略略地弯着”才像少女笑得弯腰一样风情万种的情状。②改写后的句子,不能准确表达这种关系,未能强调“老街”因为“略略地弯着”而让人感受到的迷人情状。【解析】比较这两个句子发现,原文将“风情万种”独立出来,并且后置了,内容上是为了强调“风情万种”是“少女笑得不能自持时妖娆的弯腰”的效果,更准确地表达了“老街”是因为“略略地弯着”才像少女笑得弯腰一样风情万种的情状。而改句直接把“风情万种”放在“少女”之前,“风情万种”只是单纯地修饰“少女”,未强调“老街”因为“略略地弯着”而让人感受到的这种迷人情状。3.D【解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拟、比喻、排比。比拟有“感觉它仿佛扭着身子活跃地动了几下”,比喻有“你觉得那街分明像河流一样”,排比有“听见了单四嫂子……哭声,嗅到了……香味,看到了……祥林嫂”。没有运用对偶、借代和通感这三种修辞手法。4.【答案】祥林嫂的死是悲剧,而新年的祝福却充满了喜庆,这种以喜写悲的方式打破顺境大喜、逆境大悲的俗套,使客观环境的“喜”与主观情感的“悲”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增强了文章的悲剧效果,这就是“错位”。【解析】根据原文“把人物放在逆境或顺境中以后,作家如果没有特别清醒的头脑,就有可能落入俗套,走向顺境大喜、逆境大悲的被动公式”“力避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平行,并使之发生错位”可知,“错位”应是指避免“走向顺境大喜、逆境大悲的被动公式”。在《祝福》中,祥林嫂的死是悲剧,而新年的祝福却充满了喜庆。新年的喜只是背景和衬托,是为了强调祥林嫂的悲不被人理解和同情。因此,《祝福》中的“错位”,是通过以喜写悲的方式,使客观环境的“喜”与主观情感的“悲”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增强了文章的悲剧效果。5.【答案】至于是让人物出一点点小小的洋相就适可而止呢,还是让人物的洋相层出不穷,灾难愈演愈烈呢?【解析】画波浪线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使用不当,语境是另提一种情况,应把“不管”改为“至于”;二是搭配不当,根据“灾难愈演愈烈”可知,洋相应该是不间断的,可把“淋漓尽致”改为“层出不穷”。【词语积累】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例句:尤其是对于时事,他发的议论,激烈得很,对于那些军阀官僚,骂得淋漓尽致。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例句:陈君的笑话更是层出不穷,说得她们三人个个都弯腰捧肚地笑个不停。二、能力提升1.B【解析】“与孔乙己、祥林嫂一样麻木且毫不自知”错误,结合原文“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可知,吕纬甫曾经是讨论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现在却教自己当时最不齿的“子曰诗云”之类的东西,他自嘲“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当中含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变化,认识到这种变化的荒唐可笑却又难以避免;他自责“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这种对自我悲剧人生的清醒认识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2.C【解析】“以乐景衬哀情,更体现‘我’懒散怀旧的心绪”错误,结合原文“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可知,此处环境描写与小说整体阴沉的环境气氛形成鲜明对照,作者用“满树”“繁花”“密叶”描写雪中的老梅和山茶树,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图景。傲然挺立的老梅和山茶树,分明是在昭示着人们在颓废悲观中奋起、在绝望中反抗的战斗精神,“我”看到它们感到震撼。3.【答案】(1)相同之处:都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通过对人物的神态,特别是眼睛的描写,使刻画的人物生动传神。(2)表达效果:《祝福》中把祥林嫂的神色比作木刻,并通过“眼珠间或一轮”的细节形象生动地刻画出祥林嫂呆滞的神情,展现出祥林嫂在经历了丧夫、丧子之痛和人们的冷漠之后极度的悲哀,她精神完全麻木,濒临死亡的边缘。《在酒楼上》借助“眼睛也失了精采”等,写曾经的反封建的热血知识分子,却因革命的失败和生活的无奈,变成一个颓唐消沉、失去意志的沉沦者。【解析】由“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可知,作者运用比喻,把祥林嫂的神色比作木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祥林嫂在经历了丧夫、丧子之痛和人们的冷漠之后极度的悲哀,精神完全麻木。“眼珠间或一轮”形象地刻画出祥林嫂呆滞的神情。由“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可知,祥林嫂已经沦落到“非人”的境地。结合原文“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可知,《在酒楼上》借助“眼睛也失了精采”等,写曾经的反封建的热血知识分子,却因革命的失败和生活的无奈,变成一个颓唐消沉、失去意志的沉沦者。综上所述,两者都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通过对人物的神态,特别是眼睛的描写,使刻画的人物生动传神。4.【答案】《彷徨》扉页上的题词与小说的主旨正好相符合。这篇小说写的是吕纬甫这个曾经参与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的人生悲剧。小说以小见大,吕纬甫的人生悲剧是当时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命运的真实写照,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人奋斗无济于事,而正确的道路还需要继续探寻。鲁迅借这个形象表达了对沉沦的不满、对现实的抗争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解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思是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彷徨》扉页上的题词与《在酒楼上》的小说主旨正好相符合。《在酒楼上》所描写的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吕纬甫便是辛亥革命的风浪过后的一个落荒者。结合原文“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我现在就是这样了,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可知,早年的吕纬甫是一个深受五四运动新文化熏陶,关心国家大事的热血青年。而现在的吕纬甫是一个沉沦者,变成了一个恍恍惚惚、敷衍了事、随波逐流、妥协屈服、丧失自我的人。复杂的社会和历史的巨变销蚀了吕纬甫的灵魂和人生,让吕纬甫的人生充满悲剧色彩。这篇小说就是通过这样的一种小人物来展现时代的大背景,吕纬甫只是那个时代中的一个小人物,这里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结合原文“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可知,作者通过吕纬甫来凸显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找寻到正确的人生道路,并没有探寻到个人奋斗的价值与意义,而是沉沦在历史之中,让人生变得更加苍茫。在强大封建势力的面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个人的奋斗显得极为苍白无力,实现社会价值需要众多社会青年苦苦探寻,不懈奋斗。“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傲然挺立的老梅和山茶树,分明是在昭示着人们在颓废悲观中奋起、在绝望中反抗的战斗精神。5.B【解析】“这句话深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