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體寄生蟲學
HumanParasitology人體寄生蟲學總論學習寄生蟲學的目的與意義寄生現象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相互關係寄生蟲感染的診斷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人體寄生蟲的種類與分類人體寄生蟲學定義人體寄生蟲學是研究病原寄生蟲和與醫學有關的節肢動物的發生、發展規律,闡明寄生蟲與人體及外界因素的相互關係的科學。也稱醫學寄生蟲學(MedicalParasitology)寄生蟲對人類的危害世界及我國寄生蟲病的流行現狀寄生現象(一)生物的生活方式和類型自由生活共生生活(symbiosis)共栖(commensalism)
互利共生(mutualism)
寄生(parasitism)寄生現象(二)寄生、寄生蟲與宿主的概念
寄生---在一定的條件下,一種生物長期地或暫時地生 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從中獲得營養,並因此使對方受到損害。剖析寄生概念提供居留場所(寄生與捕食的區別)兩種不同的生物(寄生與生物後代繁衍的生理現象的區別)活的生物(寄生與腐生的區別)營養關係(寄生與其他共生生活的區別)寄生現象寄生蟲(parasite)——營寄生生活的低等小動物(動物性寄生物)寄生蟲的分類按寄生性質分類專性寄生蟲兼性寄生蟲偶然寄生蟲按寄生部位分類體外寄生蟲體內寄生蟲寄生現象宿主(host)——能夠為寄生物提供居留場所,滿足寄生物營養需求使之發育繁殖的一類生物。作為宿主的條件解剖學和生理學上的特點允許寄生蟲的入侵和在其體內生存宿主與寄生蟲之間有食物鏈關係合適的外界環境條件寄生現象(三)寄生生活對體內寄生蟲的影響
寄生蟲的形態改變眼消失了-消化道退化了形體改變-固著器官產生生殖器官發達
寄生蟲的生理改變環境適應能力增強繁殖能力加強特殊向性出現寄生蟲的生活史
(lifecycleofparasites)寄生蟲的生活史——寄生蟲生長發育、繁殖的全部過程及所需的外界環境條件。生活史類型:
單宿主型多宿主型終宿主(definitivehost)中間宿主(intermediatehost)保虫宿主(reservoirhost)轉續宿主(paratenichost)衛氏並殖吸蟲生活史成蟲(肺)蟲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
尾蚴尾蚴囊蚴水(水)(川卷螺)(溪蟹、蝲蛄)(人、貓、犬、野生肉食動物)(經口)(痰)(水)童蟲(肌肉)(豬、野豬)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係(一)寄生蟲對宿主的影響(寄生蟲的致病作用)
1.
掠奪營養
2.機械性損傷(入侵—移行—定居—繁殖)
3.化學性損傷(毒性作用)
4.致敏原作用(免疫病理參與致病)
(二)宿主對寄生蟲的影響(宿主對寄生蟲的免疫作用)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係寄生蟲感染的免疫特點
-誘導的免疫不如病毒、細菌 的強
-抗原複雜,因共同抗原的存 在種間常有交叉免疫性
-很少出現完全保護性免疫
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係寄生蟲感染的免疫類型
-消除性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
-伴隨免疫(concomitantimmunity)-帶蟲免疫(premunition)
-無效免疫
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係寄生蟲的免疫逃避
-解剖位置的隔離
-抗原變異
-抗原偽裝
-免疫抑制
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係寄生蟲病的臨床特點無臨床症狀的帶蟲者較多慢性感染與隱性感染多寄生現象(混合感染)幼蟲移行與異位寄生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與IgE水準升高機會致病性寄生蟲感染寄生蟲感染的診斷流行感染史調查病原學檢查——從血液、組織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活體組織中檢查寄生蟲的某一發育期免疫學檢查——皮內試驗、血清學試驗分子生物學檢查——DNA探針、基因擴增技術(PCR)等其他輔助檢查——X線、B超、CT等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一)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節與影響因素傳染源(病人、帶蟲者、保蟲宿主)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影響因素: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寄生蟲病的流行環節與影響因素易感人群傳播途徑自然因素社會因素感染階段感染途徑與方式寄生蟲病人、帶蟲者、保蟲宿主傳染源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二)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地方性季節性自然疫源性動物源性疾病人獸共患性寄生蟲病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三)寄生蟲病的防治防治原則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防治措施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措施,群防群治加強監測,制止疫情傳染源易感人傳播途徑XXX寄生蟲的分類按动物分类系统分类,人体寄生虫隶属于动物界的五个门:原生動物門(PhylumProtozoa)——原蟲扁形動物門(PhylumPlatyhelminthes)——吸蟲、絛蟲線形動物門(PhylumNemathelminthes)——線蟲棘頭動物門(PhylumAcanthocephala)——棘頭蟲節肢動物門(PhylumArthropoda)————醫學昆蟲
習慣上分為:蠕蟲(吸蟲、絛蟲、線蟲)、原蟲、醫學昆蟲三大類。鮣魚
海葵與寄居蟹海葵與海藻豌豆蚜蟲(腸道內生長有上千萬個共生細菌Buchnera
)體外寄生蟲(蚊)體內寄生蟲(鉤蟲)上圖:鉤蟲成蟲寄生在人體腸壁。左圖:鉤蟲幼蟲在人體肺組織內移行。布氏薑片吸蟲寄生蟲直接生活史寄生蟲間接生活史衛氏肺吸蟲的生活史終宿主——人及貓、虎等肉食哺乳動物保蟲宿主——貓、虎等肉食哺乳動物第一中間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間宿主——淡水蟹、蝲蛄轉續宿主——豬、野豬
寄生蟲的感染階段是指
寄生蟲生活史中能夠感染人體的發育階段。即:寄生蟲感染人體的階段寄生蟲感染途徑與方式途徑:土源性(水、食物、土壤、空氣)生物源性(中間宿主、昆蟲媒介)方式:經口感染經皮膚感染經節肢動物叮刺感染經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其他途徑:經輸血、呼吸、乳汁及自身感染等人體常見寄生蠕蟲(線蟲)
常見人體寄生蠕蟲(吸蟲)人體常見寄生蠕蟲(絛蟲)醫學昆蟲
蠕蟲定義:一類軟體的,靠肌肉伸縮而蠕動的低等多細胞動物。包括:扁形動物門的吸蟲和絛蟲線形動物門的線蟲棘頭動物門的棘頭蟲蠕蟲生活史特點基本過程:成蟲→蟲卵→幼蟲→成蟲土源性蠕蟲(單宿主型)腸道線蟲生物源性蠕蟲(多宿主型)吸蟲、絛蟲、部分線蟲醫學蠕蟲MedicalHelminths蠕蟲
幼蟲移行症
larvamigrans定義:
一些動物寄生蠕蟲的幼蟲侵入人體(非正常宿主)不能繼續發育,但可在組織中長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變。主要表現長期發熱,全身反應重局部及多臟器肉芽腫性病變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高球蛋白血症病原診斷困難臨床類型皮膚幼蟲移行症內臟幼蟲移行症線蟲概論
Nematodes屬線形動物門,線蟲綱形態特點蟲體線形或圓柱形雌雄異體,雌大雄小原體腔(假體腔)內臟器官呈細管狀,包括消化、排泄、神經和生殖系統蟲卵多呈橢圓形,由卵殼和卵內容物構成,卵殼分三層(受精膜、殼質層、脂層)幼蟲發育成熟需蛻皮四次線蟲常見種類似蚓蛔線蟲(人蛔蟲)
Ascarislumbricoides
似蚓蛔線蟲(人蛔蟲) Ascarislumbricoides形態與生活史致病流行與防治診斷
蛔蟲是人體內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據1992年全國人群常見寄生蟲感染調查結果,平均感染率高達44.91%可引起蛔蟲病(ascariasis)蛔蟲的形態與生活史成蟲與蟲卵形態成蟲:外形、唇瓣、內部結構蟲卵:受精卵、未受精卵、脫蛋白質膜的受精卵蛔蟲的形態與生活史生活史過程成蟲(小腸)蟲卵(腸道)受精卵(糞便)含蚴卵感染期卵(2周)(1周)(適宜的溫度、濕度、O2)幼蟲(組織移行)(小腸-胃-咽-氣管-肺-心-肝-血管-腸壁)
經口感染----小腸
(外界土壤中發育3周)(人體內發育60~75天)生活史特點成蟲寄生於人的小腸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外界適宜條件下發育3周為感染期蟲卵經口感染幼蟲經腸外移行後定居小腸發育成熟蛔蟲的形態與生活史幼蟲致病成蟲致病腸蛔蟲病外科併發症蛔蚴性肝炎蛔蚴性肺炎消化道症狀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症狀過敏性症狀消瘦、營養不良蛔蟲的致病蛔蟲感染的診斷糞便查找蟲卵或成蟲直接塗片法鏡檢蟲卵改良加藤氏法(定量透明法)鏡檢蟲卵濃集蟲卵檢查(沉澱法、浮聚法)糞便內發現成蟲蛔蟲感染的流行與防治蛔蟲感染的流行流行概況流行普遍的原因產卵量大蟲卵抵抗力強生活史簡單衛生條件差和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增加了蟲卵污染和蟲卵感染的機會蛔蟲感染的防治
毛首鞭形線蟲
Trichuristrichiura形態:成蟲似鞭狀,蟲卵腰鼓形生活史似蛔蟲,不同點:成蟲寄生於人的結腸幼蟲無腸外移行致病性弱,一般無症狀,重者可引起脫肛診斷、流行特徵及防治同蛔蟲新鮮排出的蛔蟲成蟲蛔蟲未受精卵蛔蟲含蚴卵(感染期蟲卵)蛔蟲幼蟲在肺組織內蛔蟲鑽入膽道與肝臟大量蛔蟲阻塞腸管造成腸梗阻蛔蟲導致的腸穿孔蛔蟲寄生於腦引起腦膿腫蛔蟲生活史成蟲特性定居部位:小腸腸腔食性:以小腸內已消化的食物(食糜) 為食雌蟲產卵量:20萬個蟲卵/1條雌蟲/天壽命:1年左右造成蛔蟲竄擾的誘因高熱大量酗酒食入大量刺激性食物劇烈嘔吐全身麻醉和腹部外科手術腸內蛔蟲數量過多不正規的驅蟲治療蛔蟲引起的外科併發證膽道蛔蟲症蛔蟲性腸梗阻蛔蟲性腸穿孔蛔蟲性闌尾炎蛔蟲性肝膿腫其他蛔蟲幼蟲在肺組織內切片(H.E)蛔蟲在腸腔內寄生狀態蛔蟲性腸梗阻與腸穿孔蛔蟲卵在外界的發育過程蛔蟲幼蟲在肺泡內穿行蛔蟲卵在外界的播散過程從一個兒童體內驅出的蛔蟲移行過程蛔蟲感染及其在宿主體內的鞭蟲生活史(掃描電鏡)鞭蟲寄生在腸壁人體常見寄生鉤蟲十二指腸鉤口線蟲(Ancylostomaduodendle)美洲板口線蟲(Necatoramericanus)錫蘭鉤口線蟲
(Ancylostomaceylanicum)犬鉤口線蟲
(Ancylostomacaninus)巴西鉤口線蟲(Ancylostomabraziliense)鉤蟲形態成蟲外形、口囊、咽管及咽管腺雄蟲交合傘十二指腸鉤蟲與美洲鉤蟲的鑒別蟲卵鉤蟲生活史外界發育期蟲卵—
杆狀蚴—
絲狀蚴(感染期幼蟲)基本過程:
外界發育期
人體發育期(適宜條件下發育所需時間:1周)人體內發育期鉤蟲生活史感染期幼蟲(經皮)
幼蟲成蟲(小腸)(皮下心肺氣管咽小腸)(5-7周)感染階段與途徑
(經皮膚、口、胎盤)幼蟲移行定居小腸發育成熟寄生部位(小腸上段)寄生狀態(口囊咬著腸粘膜、不斷更換叮咬位置)成蟲食性、壽命生活史特點成蟲寄居於人體小腸上段,以血液為主要營養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外界經一周發育為感染期幼蟲(絲狀蚴)經皮膚感染幼蟲經體內移行後定居於小腸發育成熟鉤蟲生活史鉤蟲致病鉤蟲病人看大夫主要有四種主訴腳手癢痛咳嗽、吐痰、哮喘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貧血、心慌、消瘦、浮腫
幼蟲致病幼蟲移行移行過程中產生組織反應此過程可調節感染強度臨床表現鉤蚴性皮炎(糞毒)鉤蚴性肺炎鉤蟲致病成蟲致病腸鉤蟲病胃病樣:噁心、嘔吐、反酸、噯氣、上腹痛腸病樣:腹脹、腹痛、腹瀉消化道出血:柏油樣糞便貧血
貧血性心臟病異嗜症(機制:缺鐵與毒素的作用)小兒營養發育不良嬰兒鉤蟲病(先天性感染)黑便、腹瀉、貧血、支氣管炎鉤蟲致病鉤蟲感染的診斷土壤接觸史病原學檢查糞檢蟲卵飽和鹽水浮聚法
鉤蚴檢查;鉤蚴培養法糞便掏蟲鉤蟲病的流行與防治流行概況流行特徵流行因素糞便污染土壤的機會適於鉤蚴發育的環境生產勞動與生活過程中與泥土接觸的機會人體的營養狀況與免疫力防治原則蠕形住腸線蟲(蟯蟲)
Enterobiusvermicularis成蟲和蟲卵形態生活史特點成蟲寄生於回盲部成蟲壽命短(雄1周,雌1月)雌蟲夜間爬出肛門外產卵於肛周蟲卵發育快,6h可發育為含蚴卵(感染期卵)經口感染,肛門—手—口,自體感染蠕形住腸線蟲(蟯蟲)蠕形住腸線蟲(蟯蟲)致病一般無症狀兒童可有肛門搔癢成蟲異位寄生於泌尿生殖系統,可引起炎症診斷
夜間肛周發現成蟲肛門拭子法或透明膠紙法檢查蟲卵流行特點城市高於農村兒童高於成人國內感染率40%-70%防治原則防重於治,防止自身重複感染治療病人與帶蟲者蠕形住腸線蟲(蟯蟲)口囊和頸乳突十二指腸鉤蟲與美洲鉤蟲
雄蟲交合傘十二指腸鉤蟲與美洲鉤蟲鉤蟲卵鉤蟲絲狀蚴鉤蟲杆狀蚴幼蟲發育所需條件溫度:25-30℃濕度:60%-80%隱蔽、疏鬆、肥沃的土壤(菜地、高杆闊葉植物地)1.口腔封閉,活動力強
2.存活時間3-4周,2周內感染力最強
3.集中在土壤表層(90%在1-2cm深的表層土壤內)
4.有向溫、向濕、向觸性
5.生存溫度15-30℃,適宜溫度25-30℃,15℃以下對生存不利絲狀蚴特點鉤蟲在腸壁的寄生狀態(口囊咬著腸粘膜)鉤蟲在腸壁的寄生狀態口囊咽管咽管腺鉤蟲在腸壁的寄生狀態鉤蟲的生活史過程鉤蟲幼蟲在肺組織內移行鉤蟲性貧血的特點及其發生機制缺鐵性貧血鉤蟲吸血創面滲血貧血的程度取決於下列三個因素膳食中的鐵含量體內鐵儲備鉤蟲的感染度與感染持續時間晚期鉤蟲病病人(貧血、浮腫)鉤蟲性舌炎鉤蟲絲狀蚴鉤蚴性皮炎鉤蚴性皮炎鉤蚴性皮炎
鉤蚴性皮炎鉤蚴性皮炎蟯蟲成蟲蟯蟲頭端蟯蟲頭部(掃描電鏡觀察)蟯蟲卵蟯蟲生活史鉤蚴性肺炎鉤蟲感染(農民赤腳下地勞動)在肛周的蟯蟲蟯蟲感染(肛周瘙癢)旋毛蟲形態成蟲形態線形體小,體長1.5-4mm蟲體前端咽管約占蟲體的1/3-1/2雌蟲的陰門位於體前1/3處幼蟲形態在宿主肌肉組織內形成幼蟲囊包(幼蟲-營養細胞複合體)囊包長梭形,其長軸與肌肉纖維相平行大小約0.4x0.3mm囊內捲曲有1-2條幼蟲旋毛蟲形態旋毛蟲生活史被感染者(豬、鼠、熊等)(感染階段)(人、豬、鼠等)成蟲(小腸壁)幼蟲(肌肉內形成囊包)經口感染肌肉內幼蟲囊包成蟲和幼蟲均營寄生生活,寄居於同一宿主體內,無體外發育成蟲寄生部位、寄生狀態雌蟲直接產出幼蟲,無蟲卵期(卵胎生)幼蟲的移行與定居成蟲與幼蟲的壽命旋毛蟲生活史生活史特點成蟲與幼蟲在同一宿主體內寄生(成蟲幼蟲)完成生活史必須轉換宿主(幼蟲成蟲)卵胎生幼蟲囊包為感染階段生食含幼蟲囊包的動物肉而感染旋毛蟲生活史旋毛蟲致病致病過程可分為三期侵入期(腸道期):約感染後1周,消化道症狀幼蟲移行期(急性期):約感染後2-3周,全身性症狀明顯成囊期(恢復期):約感染後4-6周,病情好轉或惡化河南旋毛蟲病的臨床特點腸道期症狀不明顯低熱(T37.5-38.5℃)眼瞼及顏面部浮腫多見全身酸困、乏力,劇烈肌痛不明顯死亡率低,預後較好原因與感染度較低有關旋毛蟲病的診斷流行感染史病原學檢查:肌肉活檢剩肉壓片檢查協診免疫學診斷:ELISA,IFAT,IgM早於IgG出現早期診斷標準發病前1周有食動物肉的歷史臨床上以發熱、肌痛、顏面水腫為主征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肌肉活檢查出幼蟲或ELISA/IFAT抗體陽性旋毛蟲病的診斷旋毛蟲病的流行與防治流行概況流行因素動物肉是人的傳染源感染與生活、飲食習慣有關發病以冬季和節假日多見防治原則科學養豬、加強肉檢、衛生宣教、治療病人肌肉內旋毛蟲幼蟲囊包(幼蟲-營養細胞複合體)(壓片)(切片)旋毛蟲幼蟲-營養細胞複合體旋毛蟲的生活史過程旋毛蟲脫囊期幼蟲鑽入腸粘膜旋毛蟲鑽入腸粘膜組織(組織切片)旋毛蟲幼蟲在肌肉內形成囊包的過程急性期旋毛蟲病的臨床特徵發熱(38-40℃)顏面部水腫全身肌痛心肌炎、腦炎等多臟器損害症狀過敏性皮疹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急性旋毛蟲病病人急性旋毛蟲病病人我國旋毛蟲病的地理分佈河南省旋毛蟲病的地理分佈人體寄生絲蟲淋巴寄居性班氏吳策線蟲(Wuchereriabancrofti)馬來布魯線蟲(Brugiamalayi)帝紋布魯線蟲(Brugiatimori)皮下寄居性旋盤尾絲蟲(Onchocercavolvulus)羅阿羅阿絲蟲(Loaloa)鏈尾唇棘線蟲(Dipetalonemastreptocerca)體腔寄居性常現唇棘線蟲(Dipetalonemaperstans)歐氏曼森線蟲(Mansonellaozzardi)班氏絲蟲與馬來絲蟲形態成蟲形態大小:40-100mm外形:細絲狀頭、尾端乳突卵胎生微絲蚴(microfilaria)班氏絲蟲與馬來絲蟲形態微絲蚴形態大小外形鞘膜頭間隙體核尾核其他結構(神經環、排泄細胞、G細胞)班氏絲蟲與馬來絲蟲生活史
成蟲(淋巴)
微絲蚴(淋巴)
微絲蚴(外周血)
脫鞘蚴(蚊胃)經蚊叮咬
臘腸蚴(蚊胸肌)
絲狀蚴(蚊喙)經蚊叮咬終宿主:人中間宿主:蚊班氏絲蟲生活史生活史特點成蟲寄生於人淋巴系統,產出微絲蚴微絲蚴經頸靜脈角入血,在外周血出現有夜現週期性需中間宿主------蚊,在蚊體內發育為感染期蚴經蚊叮咬吸血時感染班氏絲蟲與馬來絲蟲生活史淋巴絲蟲病致病蟲期:成蟲(主要)微絲蚴(次要)臨床表現類型微絲蚴血症(無症狀帶蟲者)急性期(早期急性過敏性炎症反應)晚期(淋巴系統阻塞征)急性期過敏性炎症反應急性淋巴管(結)炎丹毒樣皮炎(毛細淋巴管炎)絲蟲熱(深部淋巴管(結)炎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熱帶肺部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微絲蚴集聚於肺毛細血管引起的過敏反應及細胞浸潤)淋巴絲蟲病慢性期淋巴系統阻塞征發生機理
成蟲阻塞+淋巴管壁纖維增生反復炎症、細胞浸潤、肉芽腫淋巴管阻塞淋巴管擴張、破裂淋巴液流入組織淋巴腫、體腔積液刺激結締組織增生血運障礙象皮腫淋巴絲蟲病晚期絲蟲病臨床表現淋巴水腫、象皮腫體腔積液精索鞘膜積液睾丸鞘膜積液胸水、腹水淋巴尿、乳糜尿反復急性炎症發作是晚期病變加重的主要原因晚期馬來絲蟲病:
上、下肢象皮腫晚期班氏絲蟲病:
乳房、陰囊、陰唇象皮腫鞘膜積液乳糜尿淋巴絲蟲病淋巴絲蟲病的診斷病原學檢查血檢微絲蚴采血時間、部位,檢查方法免疫學檢查用於流行病學調查及早、晚期病人的診斷方法皮內試驗ELISA,IFAT淋巴絲蟲病的流行與防治流行概況我國是淋巴絲蟲病主要流行區流行於河南、山東以南16個省區(864個縣)1997年均已達到基本消滅,2005年可望徹底消滅河南省71個縣流行,1987年已基本消滅目前,晚期病人全國有30萬,河南4000例流行因素防治原則與措施消滅傳染源(治療病人和帶蟲者)防蚊滅蚊晚期病人的治療與照料防治後期的監測淋巴絲蟲病的流行與防治班氏微絲蚴(染色標本)馬來微絲蚴(染色標本)(血塗片)班氏微絲蚴與馬來微絲蚴馬來絲蟲微絲蚴尾部(示尾核)淋巴管內絲蟲成蟲(切片)淋巴結內絲蟲成蟲(切片)蚊胸肌內絲蟲杆狀蚴人體內發育過程成蟲寄生部位馬來絲蟲:表淺淋巴系統班氏絲蟲:深、淺淋巴系統成蟲以淋巴液和淋巴管壁上皮細胞為食成蟲壽命:5-6年(班氏絲蟲17年以上)雌蟲直接產出微絲蚴微絲蚴在外周血的夜現週期性微絲蚴在外周血的夜現週期性夜現高峰班氏絲蟲:晚10點-次晨2點馬來絲蟲:晚8點-次晨4點夜現週期性形成機制與人類睡眠與活動有關與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有關與氧氣的吸入量有關生物長期演化、自然選擇的生物學特性(生物鐘)蚊體內發育過程蚊媒種類班氏:淡色庫蚊馬來:中華按蚊蚊體內發育時間班氏:10-14天馬來:6-6.5天發育過程(微絲蚴脫鞘蚴杆狀蚴絲狀蚴)絲狀蚴是感染期幼蟲
晚期絲蟲病人(早期象皮腫)
晚期絲蟲病人(早期象皮腫)
晚期絲蟲病人(下肢象皮腫)晚期絲蟲病人(苔癬足)
晚期絲蟲病人(下肢象皮腫)
晚期絲蟲病人(下肢象皮腫)班氏絲蟲病人陰莖象皮腫(早期)班氏絲蟲病人陰囊鞘膜積液(早期)陰囊象皮腫與睾丸鞘膜積液晚期班氏絲蟲病人陰唇象皮腫班氏絲蟲病人血液中活微絲蚴絲狀蚴從蚊喙鑽出早期絲蟲病人急性期病變晚期絲蟲病人各部位象皮腫晚期絲蟲病人象皮腫的急性炎症發作晚期班氏絲蟲病人乳糜尿晚期絲蟲病人淋巴水腫的分期晚期絲蟲病人淋巴水腫的衛生清洗晚期絲蟲病人淋巴水腫侵入性損害的治療晚期絲蟲病人淋巴水腫的肢體鍛煉晚期絲蟲病人淋巴水腫的照料淋巴水腫的分期淋巴水腫的衛生清洗淋巴水腫侵入性損害的治療淋巴水腫的肢體鍛煉吸蟲(Trematode)概論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單殖目(Monogenea)
魚類體外寄生蟲盾腹目(Aspidogastrea)寄生於軟體動物、魚、鱉複殖目(Digenea)哺乳動物寄生蟲吸蟲概論複殖目吸蟲的形態特點大多數背腹扁平、兩側對稱,呈葉狀或長舌狀有吸盤無體腔雌雄同體(裂體科除外)內臟各系統(消化、排泄、神經、生殖)吸蟲概論複殖目吸蟲的生活史特點生活史發育的必備條件蟲卵和幼蟲必須在水中發育幼蟲需要水生生物作為中間宿主基本生活史過程成蟲幼蟲
蟲卵(必須下水)(童蟲)成蟲無性繁殖變態發育吸蟲概論幼蟲的無性繁殖與變態發育蟲卵毛蚴(miracidium)胞蚴(sporocyst)雷蚴(redia)尾蚴(cercaria)囊蚴(metacercaria)成蟲無性繁殖期吸蟲概論生活史類型
成蟲(終宿主)蟲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囊蚴(第二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水)經皮膚①水生動物內形成囊蚴②水生植物上結囊③經口④①血吸蟲,②肝、肺吸蟲,③薑片蟲,④肝、肺、薑片蟲
常見人體寄生吸蟲華支睾吸蟲(肝吸蟲)
Clonorchissinensis華支睾吸蟲形態成蟲小型吸蟲葵花子樣、半透明蟲卵人體寄生蟲卵中最小者華支睾吸蟲生活史宿主終宿主:人、貓、犬、豬、鼠等多種食魚類哺乳動物第一中間宿主:沼螺、豆螺第二中間宿主:淡水魚、淡水蝦基本發育過程
成蟲(肝膽管)蟲卵(糞)毛蚴胞蚴雷蚴囊蚴尾蚴(水)華支睾吸蟲生活史生活史特點成蟲寄生於終宿主的肝膽管內蟲卵隨膽汁----糞便排出體外蟲卵下水後在中間宿主體內孵出幼蟲併發育為囊蚴囊蚴是感染階段因生食或半生食含肝吸蟲囊蚴的魚、蝦而感染華支睾吸蟲致病致病蟲期:成蟲致病機理膽管壁反復發生過敏性炎症蟲卵、蟲體碎片、脫落細胞形成結石核心膽管阻塞引起膽汁淤滯繼發細菌感染加重膽管炎症膽汁淤滯性肝硬化華支睾吸蟲致病臨床表現類型無症狀帶蟲者肝炎型(占30%-40%)胃腸症狀型(消化、吸收不良)膽囊炎、膽管炎、膽結石膽汁淤滯型肝硬化類侏儒症誘發胰腺炎肝吸蟲病與肝癌華支睾吸蟲感染診斷流行感染史病原學檢查糞檢蟲卵(倒置沉澱法)十二指腸引流液查卵免疫學檢查華支睾吸蟲病的流行與防治流行概況全國除西北和內蒙7省區外,23個省區流行河南71個縣市有感染或流行流行因素傳染源:人及保蟲宿主,蟲卵下水機會感染方式:飲食習慣(生食魚蝦)華支睾吸蟲病的流行與防治防治原則防止蟲卵下水(糞便管理)忌生食或半生食魚、蝦減少傳染源消滅保蟲宿主治療病人和帶蟲者治療藥物:吡喹酮、六氯對二甲苯(血防846)布氏薑片吸蟲Fasciolopsisbuski肉眼所見薑片蟲成蟲薑片蟲成蟲(活體形態)赤蟲、肉蟲薑片蟲成蟲(染色標本)薑片蟲卵布氏薑片吸蟲中間宿主(扁卷螺)布氏薑片吸蟲傳播媒介(荸薺、菱角、茭白)吸蟲吸蟲成蟲結構模示圖複殖目吸蟲的受精及蟲卵形成過程複殖目吸蟲的排泄系統吸蟲卵及各期幼蟲胞蚴雷蚴尾蚴囊蚴肝吸蟲成蟲(染色標本)肝吸蟲卵肝膽管內肝吸蟲(切片)肝吸蟲生活史過程肝吸蟲病患兒肝吸蟲病患者類侏儒症型肝吸蟲病華支睾吸蟲第一中間宿主(豆螺)華支睾吸蟲第一中間宿主(豆螺)華支睾吸蟲第二中間宿主華支睾吸蟲成蟲從肝膽管內取出華支睾吸蟲感染(吃生魚片)並殖吸蟲(肺吸蟲)
(Paragonimus)衛氏並殖吸蟲(Paragonimuswestermani)斯氏狸殖吸蟲(Pagumogonimusskrjabini)衛氏並殖吸蟲Paragonimuswestermani衛氏並殖吸蟲形態成蟲中型吸蟲,蟲體肥厚生殖系統並列蟲卵衛氏並殖吸蟲生活史成蟲(肺)蟲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
尾蚴尾蚴囊蚴水(水)(川卷螺)(溪蟹、蝲蛄)(人、貓、犬、野生肉食動物)(經口)(痰)(水)衛氏並殖吸蟲生活史生活史特點成蟲寄生於終宿主的肺組織內蟲卵隨痰(糞)排出體外囊蚴為感染階段因生食或半生食感染有肺吸蟲囊蚴的淡水蟹或蝲蛄而感染衛氏並殖吸蟲致病致病機制童蟲鑽行所致的隧道樣損害成蟲定居所致的機械性損害和周圍組織反應病變過程膿腫期囊腫期纖維疤痕期衛氏並殖吸蟲致病臨床表現與分型急性期:全身過敏性炎症反應及消化道症狀胸肺型:以呼吸道症狀為主腦型:頭痛、癲癇、偏癱、視力障礙等肝(腹)型:肝大、肝痛、腹痛、腹瀉等皮下型:遊走性皮下包塊衛氏並殖吸蟲感染的診斷有流行感染史臨床上出現相應的症狀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持續增高X線等輔助檢查陽性發現病原檢查:痰檢蟲卵免疫學檢查:IFAT,ELISA衛氏並殖吸蟲的流行與防治肺吸蟲病的流行特點人獸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地域性分佈(與中間宿主的分佈有關)主要在山區流行東北型:以蝲蛄為傳媒;南方型:以溪蟹為傳媒人類感染與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有關防治原則忌生食蟹、蝲蛄、動物肉,不喝生水治療病人(吡喹酮、硫雙二氯酚)斯氏狸殖吸蟲
Pagumogonimusskrjabini與衛氏並殖吸蟲比較,有如下特點形態蟲體較狹長,體寬部在前1/3處,腹吸盤靠前,口吸盤大於腹吸盤蟲卵卵殼厚薄較勻斯氏狸殖吸蟲生活史終宿主為中型哺乳動物第一中間宿主為擬釘螺第二中間宿主為溪蟹人不是適宜終宿主致病:幼蟲移行症全身反應重,多臟器損害,嗜酸球明顯增高診斷:皮下結節活檢,免疫檢查裂體吸蟲
(血吸蟲)
Schistosoma日本血吸蟲(Schistosomajaponicum)
曼氏血吸蟲(Schistosomamansoni)埃及血吸蟲(Schistosomahaematotium)間插血吸蟲(Schistosomaintercalatum)眉公血吸蟲(Schistosomamekongi)馬來血吸蟲(Schistosomamalayensis)人體內寄生的血吸蟲有日本血吸蟲Schistosomajaponicum送瘟神
毛澤東詞青山綠水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霹靂人已逝萬戶蕭疏鬼唱歌……血吸蟲形態成蟲蟲體似線蟲口、腹吸盤雌雄異體,雄蟲腹面有抱雌溝蟲卵血吸蟲生活史成蟲蟲卵毛蚴母胞蚴尾蚴經皮(水)(釘螺)水(水)(腸系膜靜脈)(人、牛、馬、羊、兔等草食動物)(糞)尾蚴子胞蚴血吸蟲生活史生活史特點成蟲寄生於人及草食動物的腸系膜靜脈內雌蟲產出的蟲卵沉積於肝臟及結腸壁,部分蟲卵可排入腸腔隨糞便排出體外無囊蚴期,尾蚴是感染階段經皮膚感染血吸蟲致病致病蟲期尾蚴侵入、童蟲移行、成蟲定居產卵及蟲卵在組織內沉積均可導致宿主的組織損傷主要致病蟲期:蟲卵血吸蟲致病致病機制蟲體侵入、移行、定居造成的機械性損傷蟲體發育繁殖過程中分泌物、排泄物及蟲卵刺激所引起的急性過敏性炎症反應免疫病理反應:Ⅳ型變態反應(蟲卵肉芽腫)、Ⅲ型變態反應(腎損害等)血吸蟲致病臨床表現與分型尾蚴性皮炎急性血吸蟲病(感染後1-2月發病,病程2-4周)慢性血吸蟲病晚期血吸蟲病(一般感染5年後發病)肝硬變門脈高壓症慢性結腸炎小兒侏儒症巨脾、腹水、侏儒症血吸蟲感染診斷病原診斷糞檢蟲卵與毛蚴孵化肛門直腸鏡檢及腸組織活檢分子生物學檢查免疫學檢查環卵沉澱試驗尾蚴膜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血吸蟲感染診斷非流行區對血吸蟲病的診斷對策到過流行區,有與“疫水”接觸史急性期表現(需與瘧疾、傷寒、結核、肝炎等相鑒別)持續性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肛門直腸鏡檢,腸粘膜活組織壓片檢查糞檢蟲卵有條件可做免疫學檢查酶標試紙目測法(免疫試劑盒)血吸蟲病的流行與防治流行概況與流行因素流行區類型(平原水網型、山區丘陵型、湖沼型)病人和病牛是主要傳染源釘螺的分佈限制了流行範圍與“疫水”的接觸是造成感染的必要條件防治原則消滅釘螺避免接觸“疫水”減少和消滅傳染源,治療病人和病畜衛氏並殖吸蟲形態肺組織內肺吸蟲囊包(切片)肺組織內肺吸蟲囊包(切片)毛蚴孵化衛氏並殖吸蟲囊蚴囊蚴逸出衛氏肺吸蟲生活史胸肺型肺吸蟲病胸肺型肺吸蟲病胸片誤診為結核性胸膜炎胸肺型肺吸蟲病胸片誤診為大葉性肺炎、肺膿瘍胸肺型肺吸蟲病肺吸蟲感染所致心包積液肺吸蟲在腦組織內形成的肉芽腫損害腦型肺吸蟲病皮膚型肺吸蟲病(皮下包塊)(肺吸蟲中間宿主孳生地)山間小溪日本血吸蟲成蟲(染色)日本血吸蟲成蟲(雌雄合抱)血吸蟲卵血吸蟲卵(染色)血吸蟲毛蚴日本血吸蟲中間宿主日本血吸蟲尾蚴血吸蟲尾蚴血吸蟲尾蚴(活動狀態)日本血吸蟲生活史血吸蟲卵沉積在肝臟、腸壁肝、肺、結腸組織內血吸蟲蟲卵日本血吸蟲蟲卵肉芽腫(肝)血吸蟲卵沉積在腸壁晚期血吸蟲病人晚期血吸蟲病人晚期日本血吸蟲病人照片晚期血吸蟲病人晚期血吸蟲病人晚期血吸蟲病人雌蟲在腸壁毛細血管產卵300-3000個/♀蟲卵去向60%沉積在結腸壁23%回流到肝臟16%被排入腸腔1%到其他組織蟲卵在組織內發育過程含卵細胞卵含毛蚴卵死亡鈣化卵(黑卵)蟲卵肉芽腫(蟲卵結節)江南山區血吸蟲病流行區長江流域湖灘、沼澤地長江流域湖灘、沼澤地中國血吸蟲病流行歷史預防血吸蟲病(防止與疫水接觸)防治前血吸蟲病流行分佈圖96年血吸蟲病流行分佈圖溪水中的活螃蟹(石蟹)衛氏並殖吸蟲第二中間宿主-----活蝲蛄日本血吸蟲成蟲(活蟲)日本血吸蟲成蟲在血管內日本血吸蟲感染方式---打水草毛蚴孵化法---瓶口觀察活毛蚴湖水中活釘螺衛氏並殖吸蟲童蟲絛蟲
(tapeworm)
單節絛蟲亞綱
多節絛蟲亞綱
絛蟲綱
{
CestodaCestodariaEucestoda多節絛蟲亞綱的形態特點蟲體扁平,兩側對稱,呈長帶狀;大小因種而異蟲體分節(頭節、頸部、鏈體)頭節呈長形、方形或球形,上有固著器官頸部內有生發細胞鏈體由數目不等的節片前後相連而成,以節片內生殖器官的發育程度又分為幼節、成節和孕節無體腔,內臟器官包埋於實質組織中無消化道,靠體壁吸收營養大多雌雄同體,每節片內含有1-2套雌雄生殖器官多節絛蟲亞綱多節絛蟲亞綱絛蟲為哺乳動物寄生蟲成蟲寄生於終宿主的消化道幼蟲寄生於中間宿主組織內中絛期(續絛期)(metacestode)指寄生於中間宿主體內的各期絛蟲幼蟲人體寄生絛蟲屬於多節絛蟲亞綱的圓葉目(Cyclophyllidea)假葉目(Pseudophyllidea)人體寄生絛蟲的生物學特點假葉目絛蟲形態特點頭節為長梭形,其固著器官為吸槽卵黃腺呈濾泡狀散佈於節片內卵巢前的表層內生殖孔位於節片中部,子宮有子宮孔通體外成節與孕節相似,蟲卵從子宮孔排出蟲卵與吸蟲卵相似,橢圓形,一端有卵蓋,卵內含卵細胞人體寄生絛蟲的生物學特點假葉目絛蟲生活史特點基本過程成蟲蟲卵鉤毛蚴原尾蚴裂頭蚴成蟲裂頭蚴成蟲(貓、犬)水(水蚤)(魚、蛙、蛇)(蛙、蛇、鳥、人等)第一中間宿主第二中間宿主轉續宿主常見種類:曼氏迭宮絛蟲(裂頭蚴寄生)闊節裂頭絛蟲(成蟲寄生)人體寄生絛蟲的生物學特點圓葉目絛蟲形態特點頭節為球形或方形,固著器官系吸盤、小鉤卵黃腺集聚成一塊,位於卵巢之後生殖孔位於節片側面,子宮無子宮孔成節與孕節差異較大,蟲卵隨孕節片脫落而排出蟲卵多圓形,卵內已發育為幼蟲(六鉤蚴)人體寄生絛蟲的生物學特點圓葉目絛蟲生活史特點(中間宿主)(終宿主)常見種類:
鏈狀帶絛蟲(豬帶絛蟲)肥胖帶絛蟲(牛帶絛蟲)細粒棘球絛蟲(包生絛蟲)短膜殼絛蟲成蟲孕節(蟲卵)六鉤蚴囊尾蚴似囊尾蚴棘球蚴多頭蚴成蟲鏈狀帶絛蟲
(Taeniasolium)
又稱:豬帶絛蟲豬肉絛蟲有鉤絛蟲豬帶絛蟲形態成蟲頭節、成節、孕節蟲卵囊尾蚴(囊蟲)
(cysticercus)豬帶絛蟲生活史成蟲(小腸)(終宿主:人)孕節片(蟲卵)六鉤蚴囊尾蚴(中間宿主豬組織內)蟲卵六鉤蚴囊尾蚴自體感染(人體組織內寄生)經口感染豬帶絛蟲生活史人囊尾蚴病的感染方式異體感染自體外感染自體內感染據報導:約16%-25%的腸絛蟲感染者伴有 囊蟲病,55.6%的囊蟲病患者伴有腸 絛蟲病豬帶絛蟲生活史生活史特點成蟲寄生於人的小腸脫落的孕節片(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幼蟲(囊尾蚴)寄生於豬的組織內,也可寄生於人的組織內感染階段有兩個:蟲卵、囊尾蚴(食入蟲卵在體內寄生的是囊尾蚴期,食入囊尾蚴在體內寄生的是成蟲期)人體囊尾蚴感染者多為自體感染豬帶絛蟲致病致病蟲期:成蟲、囊尾蚴(囊蟲)成蟲所致腸絛蟲病一般無症狀,常在糞便內發現排出的節片而就診頭節、體壁機械性損傷腸壁而引起消化道症狀絛蟲毒素刺激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症狀和過敏症狀豬帶絛蟲致病幼蟲所致囊蟲病皮肌型囊蟲病眼囊蟲病腦囊蟲病癲癇型、顱內高壓型、腦膜炎型、精神障礙型混合型無症狀型豬帶絛蟲診斷瞭解有無吃過“米豬肉”史,有無排節片史腸絛蟲病的檢查糞檢孕節片、蟲卵或試驗驅蟲治療囊蟲病的檢查免疫學檢查皮下結節活檢眼底檢查腦CT、核磁共振豬帶絛蟲感染的流行流行範圍流行因素絛蟲病、囊蟲病與豬感染呈正相關關係
腸絛蟲病人囊蟲病
豬體內囊蟲感染豬帶絛蟲感染的防治抓好“驅、管、檢”的綜合防治措施治療病人(驅絛滅囊)驅成蟲檳榔、南瓜子滅絛靈吡喹酮滅囊蟲吡喹酮丙硫咪唑驅蟲注意事項:
1.驅蟲前一天晚上禁食
2.排蟲時溫水坐浴
3.排蟲後尋查頭節
4.驅蟲後3-4月未發現排節片,視為治癒肥胖帶絛蟲
(Taeniasaginata)又稱牛帶絛蟲、牛肉絛蟲、無鉤絛蟲形態特點成蟲兩種帶絛蟲孕節的比較牛帶絛蟲孕節豬帶絛蟲孕節牛帶絛蟲囊尾蚴牛帶絛蟲生活史特點成蟲寄生於人的小腸孕節片隨糞便排除體外囊尾蚴寄生於牛組織內感染階段:牛囊尾蚴因生食牛肉而感染致病、診斷、流行和防治與豬帶絛蟲的比較絛蟲頭節長梭形(吸槽)方形(吸盤)
圓球形(吸盤、小鉤)
長圓形(吸盤、頂突)
絛蟲體壁
各期絛蟲幼蟲豬帶絛蟲頭節帶絛蟲頭節(掃描電鏡)豬帶絛蟲孕節豬帶絛蟲頭節、孕節帶絛蟲卵胚膜米豬肉豆豬肉豬帶絛蟲生活史在人體內感染及發育過程豬囊尾蚴皮肌型囊蟲病(囊蟲結節)皮肌型囊蟲病(囊蟲結節)皮肌型囊蟲病致假性肌肥大皮肌型囊蟲病(舌、唇部囊蟲結節)豬囊尾蚴寄生於眼球豬囊尾蚴寄生於眼球豬囊尾蚴寄生於眼球豬囊尾蚴寄生於視網膜豬囊尾蚴寄生於腦組織腦CT顯示囊蟲結節豬肉中的囊尾蚴(米豬肉)豬囊尾蚴在體外膽汁中頭節的翻出細粒棘球絛蟲形態成蟲小型絛蟲長約2-7mm結構特徵蟲卵細粒棘球絛蟲形態棘球蚴(包蟲)圓形囊狀體大小依寄生部位與時間結構囊壁:外膜、角質層、生髮層(生髮細胞)囊液與棘球蚴砂原頭蚴育囊子囊棘球蚴(hydatidcyst)細粒棘球絛蟲生活史成蟲
(小腸)孕節(蟲卵)
(糞)六鉤蚴(小腸)棘球蚴(組織)(犬、狼等)(人、草食動物)中間宿主終宿主蟲卵經口感染經口細粒棘球絛蟲生活史人體的棘球蚴感染人相當於細粒棘球絛蟲的中間宿主蟲卵是感染人體的階段棘球蚴在人體組織內寄生,常見的寄生部位是肝(70%)、肺(22%)、腦、骨等細粒棘球絛蟲生活史生活史特點成蟲寄生於犬等肉食動物的小腸內棘球蚴寄生於人及羊、牛、馬、鹿等草食動物的組織內蟲卵是感染人體的階段經口感染棘球蚴在人體內寄生的最常見部位是肝臟細粒棘球絛蟲的致病致病蟲期:棘球蚴(包蟲)臨床引起棘球蚴病(包蟲病,hydatidosis)棘球蚴在組織內寄生所致的占位性病變特點:慢性病(類似良性腫瘤),臨床類型與寄生部位有關臨床類型:肝包蟲病、肺包蟲病、腦包蟲病其他:眼包蟲、骨包蟲、脾包蟲、腎包蟲等細粒棘球絛蟲的致病棘球蚴囊液引起的過敏和繼發感染棘球蚴囊一旦破裂囊內原頭蚴接觸周圍組織可引起多發性種植性棘球蚴病(繼發感染)因囊液具有很強的抗原性和過敏原性,溢出可產生過敏反應,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包蟲病的診斷免疫學檢查輔助檢查X線檢查(肺、骨包蟲病)CT檢查(腦、肝、脾、腎包蟲病等)超聲波檢查(肝、脾、腎包蟲病等)同位素掃描(肝包蟲病等)禁忌做棘球蚴囊腫穿刺包蟲病的流行與防治地理分佈流行特徵及因素終宿主與中間宿主的存在感染來源犬源於食入含棘球蚴的動物內臟羊、馬、牛源於食入犬糞排出的蟲卵人誤食蟲卵源於與犬密切接觸和蟲卵對動物皮毛的污染。因此,牧民、動物皮毛加工業工人、動物屠宰業工人等人員感染率較高包蟲病的流行與防治防治原則減少與犬的接觸,杜絕蟲卵污染環境治療病人,首選手術治療(內囊摘除術)藥物治療可選用丙硫咪唑,目前常用丙硫咪唑做術後化療曼氏迭宮絛蟲Spirometramansoni曼氏迭宮絛蟲形態成蟲:長60-100cm,寬0.5-0.6cm頭節呈指狀,背、腹面各有一縱行吸槽鏈體節片約1000節子宮位於節片中部,成螺旋狀折疊盤曲蟲卵:(52-76╳31-44µm)淺灰褐色橢圓形,兩端稍尖,一端有卵蓋,卵內含卵細胞裂頭蚴:白色,長帶狀,約300╳0.7mm基本生活史過程成蟲蟲卵鉤毛蚴原尾蚴裂頭蚴成蟲裂頭蚴成蟲(貓、犬)水(水蚤)(魚、蛙、蛇)(蛙、蛇、鳥、人等)曼氏迭宮絛蟲生活史(小腸)(糞)(水)(轉續宿主)曼氏迭宮絛蟲生活史人體曼氏迭宮絛蟲感染成蟲很少在人體內發育成熟,多以裂頭蚴的形式在人體組織內寄生感染方式:喝生水誤食水蚤內原尾蚴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曼氏裂頭蚴的魚肉、蛙肉、蛇肉、雞肉、豬肉等裂頭蚴從皮膚粘膜主動鑽入曼氏迭宮絛蟲的致病曼氏裂頭蚴病(sparganosismansoni)眼裂頭蚴病:占45.6%皮下裂頭蚴病:占31.0%(胸壁、乳房、外生殖器等)口腔頜面部裂頭蚴病:占20.1%腦裂頭蚴病:占2.3%內臟裂頭蚴病:占1.0%微小膜殼絛蟲Hymenolepisnana(自學內容)狗小腸壁上寄生的成蟲
包蟲囊內子囊棘球蚴囊內原頭蚴棘球蚴囊內原頭蚴細粒棘球絛蟲生活史腹腔包蟲手術前後肝包蟲和眼包蟲病人腹腔多發包蟲病包蟲病的X線檢查肺包蟲病
縱隔包蟲
包蟲病的X線檢查骨包蟲病包蟲病的CT檢查肝包蟲病(肝右葉2個包蟲囊)肝包蟲病(內有許多子囊,似葡萄狀)包蟲病的CT檢查腦包蟲病椎管包蟲病包蟲病的CT檢查脾包蟲病包蟲病人皮膚試驗(Casonitest)包蟲病的世界地理分佈取出包蟲囊壁
吸出包蟲囊液眼裂頭蚴病人
球結膜下取出裂頭蚴乳房腫塊內取出裂頭蚴大陰唇腫塊內取出裂頭蚴細粒棘球絛蟲成蟲細粒棘球絛蟲活成蟲狗小腸寄生的細粒棘球絛蟲成蟲草原牧場上的牧民、犬、羊原蟲的生物學地位屬原生動物亞界(Protozoa)單細胞真核生物(與細菌的區別)形態學結構類似於高等動物的一個細胞生理學上具備多細胞動物的一切生理功能原蟲的種類及與人類疾病的關係能寄生於人體,與醫學有關的原生動物稱“醫學原蟲”,約有40多種醫學原蟲分屬於原生動物亞界的三個門肉足鞭毛門(Sarcomastigophora)動鞭綱(Zoomastigophorea):鞭毛蟲葉足綱(Loposea):阿米巴原蟲頂複門(Apicomplexa):孢子蟲纖毛門(Ciliophora):纖毛蟲原蟲的形態特點細胞膜(表膜):質膜、複合膜結構:由單位膜構成功能:維持外形,參與攝食、排泄、感覺、運動細胞表被:由類脂或蛋白結合多糖分子形成,也稱“糖萼”細胞質:由基質、細胞器、內含物組成外質:凝膠狀,參與攝食、呼吸、運動、排泄的主要場所內質:溶膠狀,代謝與生理活動中心細胞器及內含物細胞核(空泡核/實質核):主宰蟲體生長/繁殖與遺傳的中樞原蟲的形態特點細胞器普通細胞器:
線粒體、高爾基複合體、內質網、溶酶體等特殊細胞器運動細胞器:偽足、鞭毛、纖毛、波動膜、吸盤營養細胞器:胞口、胞咽、胞肛等侵襲細胞器:頂端複合體、絲狀偽足等內含物營養貯存小體、代謝產物、共生物等原蟲的生長發育運動:
滋養體(trophozoite)
包囊(cyst)與卵囊(oocyst)攝食與營養:體表滲透、吞噬作用、胞口取食生殖
無性生殖(二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裂體增殖)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配子生殖)生活史類型人際傳播型:滋養體—滋養體、包囊—滋養體—包囊迴圈傳播型:脊椎動物之間傳播蟲媒傳播型:由節肢動物傳播醫學原蟲的致病與寄生部位和原蟲的侵襲力有關致病特點在宿主體內的個體增殖原蟲的侵襲力——組織向性、蟲株毒力宿主機體的抵抗力宿主的免疫反應性損害——免疫病理機會致病性原蟲阿米巴原蟲
又稱“變形蟲”amoeba阿米巴原蟲生物學地位屬肉足鞭毛門葉足綱(Loposea),是原蟲中最多的一類,絕大多數營自由生活。營寄生生活的蟲種約100餘種,皆屬於內阿米巴科(Entamoebidea),可寄生或共棲於脊椎動物和節肢動物的消化道內。阿米巴原蟲寄生於人體內的阿米巴原蟲約7-8種,分屬於內阿米巴科的三個屬內阿米巴屬(Entamoeba)嗜碘屬(Iodamoeba)內蜒屬(Endolimax)阿米巴原蟲人體寄生的常見阿米巴原蟲溶組織內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
※結腸內阿米巴(E.coli)哈氏內阿米巴(E.hartmanni)波來基內阿米巴(E.polecki)齒齦內阿米巴(E.gingivalis)*布氏嗜碘阿米巴(Iodamoebabutschlli)微小內蜒阿米巴(Endolimaxnana)人偶然感染的自由生活阿米巴常見種類耐格裏屬阿米巴(Naegleria)棘阿米巴(Acanthamoeba)病變類型原發性腦膜腦炎發展迅速、病情兇險、預後差阿米巴性角膜炎溶組織內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又稱:痢疾阿米巴溶組織內阿米巴形態滋養體(trophozoite)組織型滋養體(大滋養體)腸腔型滋養體(小滋養體)溶組織內阿米巴形態包囊(cyst)單核包囊雙核包囊四核包囊
擬染色體糖原泡溶組織內阿米巴生活史基本生活史過程
包囊
滋養體
包囊感染期:四核包囊寄生部位:回盲部、結腸粘膜皺褶處二分裂法增殖溶組織內阿米巴生活史四核包囊腸腔型小滋養體腸腔型小滋養體組織型大滋養體組織型大滋養體包囊隨糞便排出體外(發育)經口感染在小腸下段脫囊(結腸下段)侵入組織二分裂增殖二分裂增殖隨稀水樣便排出體外(死亡)隨膿血便排出體外(死亡)溶組織內阿米巴生活史生活史特點滋養體寄生於人體回盲部、結腸,在一定條件下可侵入腸壁或其他組織,引起病變包囊隨糞便排出體外四核包囊是感染階段經口感染溶組織內阿米巴致病致病蟲期:組織型大滋養體致病機制與蟲株毒力有關細菌的協同作用宿主的機體抵抗力免疫反應與變態反應溶組織內阿米巴致病臨床類型無症狀帶蟲者(90%)腸阿米巴病重症暴發性結腸炎(死亡率70%)急性阿米巴痢疾慢性阿米巴性結腸炎結腸阿米巴腫阿米巴性闌尾炎溶組織內阿米巴致病臨床類型腸外阿米巴病阿米巴性肝膿腫阿米巴性肺膿腫阿米巴性腦膿腫皮膚阿米巴潰瘍其他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的診斷病原檢查糞便檢查生理鹽水塗片——查滋養體碘液染色——查包囊(直接塗片法、濃集法)需與非致病阿米巴和膿血便內白細胞相鑒別活組織檢查(結腸鏡檢、膿腔穿刺檢查)免疫學檢查(主要用於腸外阿米巴病的診斷)血清學檢查糞抗體檢測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的流行流行特徵多流行與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與人群中經濟狀況、衛生及飲食習慣等有關我國南方高於北方、農村高於城市,平均感染率0.93%,河南0.67%。目前帶蟲者多,病人很少流行因素傳染源:包囊排出者傳播方式水源污染,食物污染,蠅、蟑螂等昆蟲攜帶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的防治防治原則及措施同消化道傳染病的防治病人及帶蟲者的治療甲硝唑(滅滴靈)——殺滅各期原蟲氯喹、吐根素——殺滅腸外組織型滋養體雙碘喹啉——殺滅腸腔內包囊抗生素——殺滅腸腔內細菌,間接作用於阿米巴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trophozoite)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組織型大滋養體腸腔型小滋養體溶組織內阿米巴組織型大滋養體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
單核包囊(鐵蘇木素染色)
雙核包囊(鐵蘇木素染色)
四核包囊(碘液染色)結腸內阿米巴結腸內阿米巴結腸內阿米巴哈氏內阿米巴哈氏內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包囊(cyst)布氏嗜碘阿米巴波列基內阿米巴滋養體與包囊
阿米巴核型在蟲種鑒定中的作用
齒齦內阿米巴
活滋養體(生理鹽水塗片)
滋養體(鐵蘇木素染色)
齒齦組織切片(示組織內滋養體)(食物泡的形成)阿米巴滋養體的吞噬過程耐格裏阿米巴滋養體腦脊液內耐格裏阿米巴滋養體耐格裏屬阿米巴(腦組織切片)腦組織內棘阿米巴滋養體溶組織內阿米巴生活史溶組織內阿米巴生活史腸壁阿米巴潰瘍示腸粘組織水腫與潰瘍膜阿米巴性腸組織潰瘍阿米巴性腸組織潰瘍阿米巴性腸組織潰瘍腸粘膜下阿米巴膿腫腸壁組織內可見阿米巴滋養體阿米巴肝膿腫阿米巴肝膿腫示膿腫腔阿米巴肝膿腫組織切片阿米巴肝膿腫CT檢查
示肝右葉單個膿腫小滋養體在腸腔內生長的條件低氧環境pH近中性(6.6-7.3之間)豐富的糖類和其他必需營養物與細菌並存作為阿米巴的食物提供阿米巴必需的因數,協助建立酶系統為阿米巴生存創造有利的理化條件(pH、O2)小滋養體侵入腸壁組織的誘因宿主抵抗力下降腸腔內環境紊亂腸粘膜局部受損宿主的飲食因素低糖飲食高膽固醇飲食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蟲株毒力株(致病株)非毒力株(非致病株)迪斯帕內阿米巴 (EntamoebadisparBrumpt,1925)小滋養體侵入腸壁組織的動力外分泌酶學說“膜結合酶—觸殺”學說Eaton(1970)發現“表膜溶酶體”,Knight(1975)體外證明“觸殺”作用分子水準的致病因數260kDa半乳糖/乙醯氨基半乳糖凝集素介導的對宿主細胞的吸附阿米巴穿孔素(amoebapores)對宿主細胞形成的孔狀破壞半胱氨酸蛋白酶對宿主組織的溶解
齒齦內阿米巴的致病性與牙周病的關係福建醫科大學劉光英(2001)研究資料齒齦內阿米巴感染率調查:正常人39.0%,口腔科門診病人59.6%,牙周病人67.1%牙周病實驗動物模型觀察:齒齦內阿米巴誘導組牙周病發生率94.0%共生菌誘導組牙周病發生率56.2%生理鹽水對照組牙周病發生率0.6%阿米巴滋養體(活動狀態)阿米巴侵入腸壁的過程纖毛蟲體表結構模式圖纖毛蟲表膜下纖毛運動神經裝置孢子蟲的頂端複合體纖毛蟲的橫二分裂生殖纖毛蟲接合生殖(核物質的交換)葉足綱:阿米巴原蟲偽足——細胞質的暫時伸出部分內、外質分明動鞭綱:鞭毛蟲
鞭毛——由基體發出微管組成的軸絲,外包一層蟲體膜,伸出蟲體外纖毛綱:纖毛蟲纖毛——結構同鞭毛,通過運動神經板控制纖毛的協調運動孢子綱:孢子蟲多為細胞內寄生蟲無明顯的運動細胞器複合膜下微管可協助運動藍氏賈第鞭毛蟲簡稱賈第蟲Giardialamblia賈第蟲形態生活史中有滋養體和包囊兩個基本時期滋養體:9-21x5-15x2-4
µm包囊:8-14x7-10
µm賈第蟲生活史成熟包囊(感染期)滋養體滋養體包囊經口二分裂增殖十二指腸(隨糞便排出體外,發育至四核成熟包囊)寄生部位:
十二指腸、小腸上段、膽囊以吸盤吸附在腸粘膜上生活史特點成熟的四核包囊是感染期經口感染滋養體寄生於人十二指腸、小腸上段、膽囊部分滋養體在結腸形成包囊,隨糞便排出體外賈第蟲生活史賈第蟲的致病致病機制蟲體吸盤的機械刺激對腸粘膜的損傷大量蟲體寄生時,吸盤吸附的屏障作用影響脂肪等物質的吸收宿主的免疫狀態對寄生蟲致病的影響臨床類型無症狀帶蟲者賈第蟲性腹瀉膽囊炎賈第蟲感染的診斷、流行與防治診斷糞檢包囊(碘染)、滋養體(生理鹽水塗片)十二指腸引流液塗片鏡檢,腸檢膠囊法流行特點與流行因素國內平均感染率2.57%,新疆10.79%,西藏8.83%,河南7.2%,兒童高於成人流行因素同消化道傳染病防治治療藥物:滅滴靈、丙硫咪唑陰道毛滴蟲Trichomonasvaginalis人體寄生的毛滴蟲種類寄生於人體的毛滴蟲有3種陰道毛滴蟲口腔毛滴蟲(T.tenax)
人毛滴蟲(T.hominis)共同特徵蟲體呈梨形或卵圓形有3-5根前鞭毛、1根後鞭毛有波動膜軸柱1根貫穿蟲體核1個,位於蟲體前端三種毛滴蟲的主要區別陰道毛滴蟲的形態生活史中只有滋養體一個時期滋養體呈梨形或橢圓形,30x10–15µm陰道毛滴蟲的生活史宿主:人寄生部位: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於女 性陰道後穹窿處營養:攝食宿主上皮細胞內糖原繁殖方式:二分裂法增殖傳播:滋養體為感染階段,通過直接或 間接接觸傳播陰道毛滴蟲的致病致病力與蟲株毒力和宿主的生理狀態有關致病機制與乳酸桿菌爭奪糖原,破壞陰道的“自淨作用”致病細菌的協同作用臨床類型滴蟲性陰道炎滴蟲性尿道炎、膀胱炎男性前列腺炎陰道毛滴蟲感染的診斷陰道分泌物、前列腺液、尿液塗片鏡檢懸滴法鏡檢生理鹽水塗片法鏡檢塗片染色法(姬氏或瑞氏染色)鏡檢培養法檢查採用肝浸湯培養基在37℃下孵育48h後查蟲陰道毛滴蟲感染的流行流行特點以女性感染居多性傳播疾病流行因素傳染源:男、女性感染者傳染途徑: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滋養體在外界有一定抵抗力陰道毛滴蟲感染的防治改善共公衛生設施,淨化公共浴廁注意個人衛生和經期衛生治療病人和帶蟲者,減少傳染源治療藥物甲硝咪唑(滅滴靈)內服、外用1/100乳酸水或1/5000高錳酸鉀水外用中藥:莢竹桃葉、豬膽汁等注意檢查、治療配偶利什曼原蟲生物學地位屬動鞭綱動基體目(Kinetoplastida)、錐蟲科(Trypansomatidae)、利什曼屬(Leishmania)人體寄生的常見種類杜氏利什曼原蟲(L.donovani)——內臟型熱帶利什曼原蟲(L.tropica)——皮膚型巴西利什曼原蟲(L.brasiliensis)——皮膚粘膜型墨西哥利什曼原蟲(L.mexicana)——顏面潰瘍型(Chicleer’s病)杜氏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donovani又稱:黑熱病原蟲杜氏利什曼原蟲寄生於人和哺乳動物內臟巨噬—單核細胞系統臨床上引起
內臟利什曼病(visceralleishmaniasis)
又稱:黑熱病(kala-azar)杜氏利什曼原蟲形態無鞭毛體(利杜體)前鞭毛體(鞭毛體)amastigote,Leishman-Donovanbody,L.D小體promastigote微鞭毛體micromastigote杜氏利什曼原蟲生活史無鞭毛體無鞭毛體前鞭毛體前鞭毛體(人、犬巨噬細胞)(白蛉消化道)二分裂增殖二分裂增殖白蛉叮咬白蛉叮咬感染階段:前鞭毛體;感染方式:隨白蛉叮咬吸血而感染前鞭毛體進入巨噬細胞的過程無鞭毛體在巨噬細胞內生存的機制杜氏利什曼原蟲生活史生活史特點無鞭毛體寄生於人及犬等哺乳動物的巨噬細胞內前鞭毛體寄生於媒介宿主——白蛉的消化道內前鞭毛體是感染階段經白蛉叮咬吸血而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蟲的致病發病機制由於無鞭毛體的大量繁殖,使大量巨噬細胞遭到破壞,反應性幼稚巨噬細胞增生,由此產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免疫抑制超抗原負荷,導致免疫無反應性寄生蟲釋放免疫抑制因數封閉抗體學說杜氏利什曼原蟲的致病主要臨床表現及發生機理長期不規則發熱(免疫抑制、反應性發熱)肝、脾、淋巴結腫大(幼稚巨噬細胞增生)貧血(脾亢、免疫病理所致紅細胞減少)出血(脾亢所致血小板減少)全血細胞減少(脾亢、免疫病理所致)球/白倒置(幼稚漿細胞增生、肝生成白蛋白減少)蛋白尿、血尿(腎澱粉樣變性)杜氏利什曼原蟲的致病皮膚型黑熱病多發生於黑熱病治療後期或黑熱病治癒後,故又稱“黑熱病後皮膚利什曼病”臨床表現類型結節型(瘤麻風型):肉芽瘤性結節,不痛不癢不潰爛,局部不麻木,結節內可找到無鞭毛體丘疹、褪色斑型:皮膚上出現暗紅色含蟲丘疹,或大小不等的褪色斑疹黑熱病的診斷病原學檢查組織穿刺塗片鏡檢無鞭毛體骨髓穿刺:安全、常用,檢出率85%淋巴結穿刺:常用於療效考核肝穿、脾穿:檢出率高,但危險性大皮膚結節刮片:用於檢查皮膚型黑熱病穿刺物培養:常用N.N.N培養基免疫學檢查:用於療效考核黑熱病的流行世界三大流行區中國、印度、地中海盆地中國流行區的劃分及流行現狀平原型:人源型,病犬少見,媒介為家棲性中華白蛉山區丘陵型:動物源型,多兒童感染,病犬多,野棲性中華白蛉為媒介荒漠型:傳染源不清楚(野生動物源型?)媒介為吳氏白蛉、亞曆山大白蛉黑熱病的防治消滅傳染源捕殺病犬及早治療病人:葡萄糖酸銻納(鉀)治癒率97%,對銻劑抗藥者可選用戊脘脒等消滅白蛉:白蛉嬌嫩,對化學藥物敏感我國很快消滅黑熱病的原因政府重視,群防群治黑熱病原蟲的生活史研究的較早、較清楚媒介白蛉的抵抗力較弱有治療黑熱病的特效藥——銻劑動鞭綱:鞭毛蟲
鞭毛——由基體發出微管組成的軸絲,外包一層蟲體膜,伸出蟲體外陰道毛滴蟲(染色)陰道毛滴蟲(未染色)(染色)陰道毛滴蟲滋養體陰道毛滴蟲生活史接觸感染感染階段寄生於泌尿生殖系統掃描電鏡下賈第蟲滋養體掃描電鏡下賈第蟲滋養體姬氏染色滋養體碘液染色滋養體藍氏賈第鞭毛蟲(滋養體、包囊)藍氏賈第鞭毛蟲包囊碘液染色藍氏賈第鞭毛蟲包囊藍氏賈第鞭毛蟲生活史腸組織切片(示賈第蟲滋養體)陰道毛滴蟲(活動狀態)皮膚利什曼病面部潰瘍
東方癤皮膚利什曼病杜氏利什曼原蟲無鞭毛體(骨髓塗片)骨髓塗片中杜氏利什曼原蟲無鞭毛體脾組織內杜氏利什曼原蟲無鞭毛體杜氏利什曼原蟲前鞭毛體(體外培養)黑熱病患者同患黑熱病一家五個兒童侏儒型黑熱病患者女,26歲,肝脾腫大,腹水,身高120cm,體重32kg,肝季肋下8cm,劍突下12cm,脾大平臍,質硬。白細胞2.2x109/L,骨髓片查見利杜體黑熱病合併走馬疳皮膚型黑熱病皮膚型黑熱病皮膚型黑熱病黑熱病患兒在銻劑治療過程中皮膚上出現的含蟲丘疹瘧原蟲有130餘種,對宿主有較嚴格的選擇性,通常一種瘧原蟲只寄生於一種宿主。寄生人體的瘧原蟲有4種人瘧原蟲感染人體所引起的疾病稱為瘧疾(malaria)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間日瘧原蟲生活史與形態人(脊椎動物宿主)蚊(媒介宿主)肝細胞內發育紅細胞內發育胃內配子生殖胃壁孢子生殖間日瘧原蟲生活史與形態人體內發育階段紅細胞外期(肝細胞內發育)TS子孢子(蚊)BS紅外期裂殖體
休眠子紅外期裂殖子子孢子紅外期裂殖體裂殖子(蚊)(肝細胞)間日瘧原蟲生活史與形態人體內發育階段紅細胞內期(紅細胞內發育)
紅外期裂殖子侵入紅細胞進行無性的裂體增殖迴圈和有性體形成
環狀體(ringform)
大滋養體(trophozoite)
裂殖體(schizont)
紅內期裂殖子(merozoite)
配子體(雌、雄)
(gametocyte)間日瘧原蟲生活史與形態人體內發育階段紅細胞內期四種瘧原蟲紅內期各期形態特點瘧色素(malarialpigment)的形成被寄生紅細胞的變化血紅蛋白消化珠蛋白氨基酸合成原蟲蛋白血紅素高鐵血紅素
瘧色素間日瘧原蟲生活史與形態蚊體內發育階段蚊蟲能否被瘧原蟲感染取決於下列因素蚊蟲種類:中華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配子體的發育程度:成熟配子體30-60天感染力強配子體的雌、雄比例:(8:1)配子體的數量:(>0.01%)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溫度、濕度等)上述因素造成了瘧疾流行的地域性分佈和季節性消長間日瘧原蟲生活史與形態蚊體內發育階段配子生殖(胃腔內)孢子生殖(胃壁上)雄配子體雌配子體雄配子雌配子合子合子動合子囊合子(卵囊)子孢子子孢子
(唾腺)四種人瘧原蟲生活史主要不同點總結間日瘧原蟲生活史特點蚊體內發育人體內發育肝細胞內發育(紅細胞外期)紅細胞內發育(紅細胞內期)胃內發育(配子生殖)胃壁上發育(孢子生殖)
子孢子
配子體瘧疾的發病機理與表現潛伏期從瘧原蟲感染到瘧疾症狀出現的一段時間發熱閾值:引起瘧疾發作的最低原蟲數/mm3血液P.v10-15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Y银行供应链金融保理业务流程优化研究
- 全GFRP筋增强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 故事力法则下乡村文旅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浙江新昌县棠村村为例
- 环境安全健康之间关系
- 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大纲
- 肺炎性心脏病护理
- 甲状腺结节健康教育及指导
- 在线教育社群运营策划方案
- 护理心脏骤停的急救与后续管理
- 结肠肿瘤科普
- (正式版)JBT 14449-2024 起重机械焊接工艺评定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 防溺水老师培训课件
-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铁路行车组织(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注塑标准成型条件表电子表格模板
- 道闸系统施工方案
- 配置管理与漏洞修复
- 新版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
- 保洁巡查记录表
- 成事的时间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