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編
人格權總論第一章
人格權概論1甲為個體工商戶,經營一家餐館。甲向乙購買了一罐煤氣,但由於乙交付的煤氣罐品質不合格,使用過程中煤氣發生爆炸,導致甲面部3級燒傷。甲以身體權、健康權受損為由,請求乙承擔侵權責任,賠償其財產和精神損害,並請求乙承擔侵害名譽權的侵權責任。甲的主張能否成立?案例2該案屬於侵害人格權的案件,在該案中,乙提供品質不合格的煤氣罐,導致甲遭受人身損害,甲有權請求乙承擔侵權責任。因煤氣罐爆炸導致甲的面部燒傷,構成對甲身體權、健康權的侵害,甲有權請求乙賠償其財產和精神損害。但甲的面部燒傷一般不會導致社會公眾對甲的社會評價的降低,因此乙並不侵害甲的名譽權。簡要評析3一、人格的概念指一種抽象與平等的法律地位,它是權利取得的資格。指作為民事主體必備條件的民事權利能力。從人格權的客體角度來理解人格概念的,即認為人格是一種應受法律保護的利益.人格利益主要是一種精神利益。第一節
人格權概述4二、人格權的概念雖然在學理上關於人格權的概念存在爭議,但一般認為,人格權是指以主體依法固有的人格利益為客體的,以維護和實現人格平等、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為目的的權利。人格權在性質上屬於人身權:第一節
人格權概述5(1)人格權是人身權的一種。(2)人格權大都是主體固有的權利。(3)人格權以主體享有的人格利益為客體。(4)人格權以維護和實現身體完整、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為目的。第一節
人格權概述6三、人格權與人權的關係人權作為一種思想或精神,對於人格權的立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人權精神體現為應賦予並尊重“人之作為人所應有的權利”,尊重個人的平等和人格尊嚴。第一節
人格權概述7這些基本精神應表現為人格權立法的基本準則,即人格權法應當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尊嚴,平等地保護公民和法人的人格利益,全面保護婦女、兒童、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公民的人格利益不受任何人的非法限制等。第一節
人格權概述8儘管人格權與人權有密切的聯繫,但二者仍存在本質區別,主要表現在:1從內容上看,人格權只是人權的一種,人權的內容更為廣泛。2從主體上看,人格權是特定的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而人權不僅包括個體的權利,還包括集體的權利。第一節
人格權概述93從保護規範來看,人權除了受到國際公約保護之外,在國內法層面上首先是由憲法所確認的。4從性質上來看,一般認為,人權是個人與生俱來所享有的權利,不受非法限制和剝奪。5從保護方式來看,人格權主要受法律保護,在侵害人格權的情況下,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獲得救濟,權利人有權請求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第一節
人格權概述10四、人格權關係的構成第一,從主體上來看,人格權關係通常是發生在公民之間、法人之間或公民和法人之間的法律關係。第二,從內容上看,人格關係表現為主體對人格享有的權利與其他主體對人格權人承擔的義務。第一節
人格權概述11第三,從客體上看,人格權的客體是指人格利益,這些人格利益既包括對生者各種人格利益的保護,也包括對死者、胎兒等特殊人格利益的保護,它們都體現了現代社會中法律對人本身的關懷和對人格尊嚴的尊重。第一節
人格權概述12第四,從人格關係的發生和消滅來看,人格關係的發生大都基於主體的出生和法人的設立,在例外的情況下需要登記,如法人的名稱權。第一節
人格權概述13一、人格權具有法定性一是確認並保護人格權。二是明確邊界,防止權利衝突。三是防止人格權的泛化。四是防止濫用權利。五是明確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範圍。第二節
人格權的性質和特點14二、人格權是私權第一,僅通過憲法保護人格權,難以對人格權進行周延的保護。第二,我國憲法體制決定了僅通過憲法,難以實現對人格權的充分保護。第三,依據憲法保護人格權缺乏可操作性。第四,國家要通過立法、司法等途徑來保障人格利益。第二節
人格權的性質和特點15三、人格權主要是精神性權利第一,自然人所享有的姓名、肖像、名譽、隱私等權利以人格尊嚴為基礎,並以實現人格尊嚴為目的,其原則上不以財產為客體,也不以財產為內容,人身關係本質上不能用金錢加以度量、評價。第二節
人格權的性質和特點16第二,人身關係受到侵害時也無法採取等價補償的方式,而主要採用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撫慰和對加害人的懲戒,以及對加害行為的排除等方式第三,即使通過財產實現人格權損害賠償,其計算方式也有許多特殊之處。第四,許多人格權不能像財產權那樣自由地進行利用、處分和轉讓,也不適用財產法的一些基本原則。第二節
人格權的性質和特點17四、人格權具有固有性和專屬性所謂固有性,是指人格權是主體所固有的權利。人格權的專屬權,是人格權與財產權的重要區別,其與權利主體是不可分離的。第二節
人格權的性質和特點18五、人格權具有支配性所謂支配性,是指人格權人可以直接支配其人格利益,也可以依法保有或行使其權利,無須他人的協助,僅憑自己的意志即可行使權利。關於人格權是否具有支配性,學理上存在一定的爭論。第二節
人格權的性質和特點19由於人格權具有支配性,所以人格權在性質上也具有對世性。所謂對世性,是指人格權是一種對世權,無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行為即可實現,並可以對抗不特定人。第二節
人格權的性質和特點20一、人格權與身份權(一)身份權的概念所謂身份權,是指為法律所保護的基於民事主體某種行為、關係所產生的與其身份有關的人身權利。第三節人格權與相關民事權利21(二)人格權與身份權的區分第一,二者都是專屬權第二,二者都是對世權。第三,二者在性質上都主要是非財產權。第三節人格權與相關民事權利22第四,從法律保護的目的來看,由於人格權和身份權都體現了個人的價值和尊嚴,並都以人格的獨立和平等為基礎,所以對這兩種權利的保護都有利於實現和維護人格的獨立和平等,確認個人的共同價值並鼓勵個人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人身活動,自主地從事各項正當的社會交往。第三節人格權與相關民事權利23儘管人格權和身份權存在上述共性,但二者是兩類不同的權利,主要區別如下:第一,從性質上看,人格權是指民事主體具有法律上的獨立人格所必須享有的民事權利。第二,在價值理念上,人格權法主要強調人文關懷的理念,而身份權主要是為了維護一定的身份關係;人格權主要是從單個個體的角度對個人所享有的人格權利作出規定,而身份權則從一定身份的視角觀察個人所處的身份關係。第三節人格權與相關民事權利24第三,從主體上來看,人格權不僅可以由自然人享有,亦可以由法人享有。第四,從客體上來看,人格權以人格利益為客體,人格利益包括維護自然人生理活動能力的安全利益,個人對其人格標誌(如姓名、肖像等)所享有的權利,主體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和自尊的安全利益等。第五,權利的取得不同。第六,權利的存續期限不同。第三節人格權與相關民事權利25二、人格權與財產權(一)人格權與財產權關係的發展(二)人格權與財產權的聯繫和區別第一,權利主體不同。第二,權利客體不同。第三,權利的取得不同。第四,權利性質不同。第五,保護方式不同。第三節人格權與相關民事權利26三、人格權與知識產權第一,專屬性方面的區別。第二,需要一定的物質載體的區別。第三,權利客體的區別。第四,權利產生的區別。第五,與人格的聯繫方面的區別。第三節人格權與相關民事權利27一、自然人是人格權的主體第一,人格權是起源於自然人的一種私權利。第二,民事主體的自身性質決定了,人格權主體主要是自然人。第三,侵害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僅適用於自然人人格權的侵害。第四,人格權制度的目的也決定了,自然人是主要的人格權主體。第四節人格權的主體28二、法人可以作為人格權主體(一)法人作為人格權主體的理由1否定說。2肯定說。第四節人格權的主體29在我國,承認法人也享有人格權,具有如下幾個原因:第一,法人作為獨立的主體,應當享有表彰其主體資格的人格權。第二,財產權的保護較之於人格權的保護是不足夠的。第三,即使法人的名稱、名譽等人格權受到財產法的保護,也不能排除其所具有的人格屬性。(二)我國現行法對法人作為人格權主體的規定第四節人格權的主體30三、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可以作為人格權主體《民法通則》第99條第2款規定:“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享有名稱權。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有權使用、依法轉讓自己的名稱。”第四節人格權的主體31一、一般人格權與具體人格權一般人格權是指有關人格尊嚴、人格自由和人格平等的抽象的、一般的、概括的權利。具體人格權是指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等由法律明確規定的人格權類型。第五節人格權的分類32二、物質性人格權和精神性人格權物質性人格權是指自然人對於其生命、身體、健康等物質性人格要素享有的不可轉讓的支配權,主要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所謂精神性人格權,是指不以具體的物質性實體為標的,而是以抽象的精神價值為標的的不可轉讓的人格權,如名譽權、隱私權、肖像權等。第五節人格權的分類33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1權利主體不同。2是否具有固有性不同。3物質性人格權是不得克減的基本人權。4權利客體不同。5侵害方式和損害後果不同。6救濟方式不同。第五節人格權的分類34三、自然人的人格權與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人格權自然人的人格利益包括自然人享有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以及姓名、肖像、名譽、隱私、貞操、婚姻自主等;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人格權包括法人及其他組織對於其名稱、名譽、信用等享有的權利。第五節人格權的分類35四、可商業化利用的人格權和不可商業化利用的人格權所謂可商業化利用的人格權,是指此類人格權具有較強的商業利用價值,可能被商業化開發利用。與此相對應,不可商業化利用的人格權則是指不能進行商業開發和利用的人格權。第五節人格權的分類36五、自由型精神人格權、尊嚴型精神人格權與標表型精神人格權所謂自由型精神人格權,是人身自由、私生活自由等以個人的人身自由與精神自由為內容的人格權。第五節人格權的分類37尊嚴型人格權又稱為評價性人格權,是指以名譽、榮譽等對權利人的特定評價為內容的人格權,包括名譽權、隱私權、榮譽權、貞操權等。所謂標表型精神人格權,是指以姓名、肖像、名稱等主體的外在標誌和表徵為內容的人格權,包括姓名權、肖像權、名稱權等。第五節人格權的分類38一、人格權的產生人格權具有固有性決定了人格權的自動取得性。就自然人而言,因出生而取得人格權。法人作為一種社會組織並不享有自然人所享有的物質性人格權,但法人也享有如名稱權、名譽權之類的精神性人格權。法人人格權的取得一般源於法人的成立。第六節人格權的產生與消滅39二、人格權的消滅自然人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法人人格權因法人的終止而喪失。法人人格權也可以因名稱權的移轉而發生移轉。第六節人格權的產生與消滅401簡述人格權的概念及特徵。2如何理解人格權的性質?3如何理解人格權與人權的關係?4試分析人格權與財產權、知識產權的區別與聯繫。思考題415人格權與身份權的區別是什麼?6法人為什麼享有人格權?7法人的人格權與公民的人格權的區別是什麼?8物質性人格權與精神性人格權的關係。思考題42第一編人格權總論第二章人格權法43甲與乙同為某公司職員,甲相貌姣好,乙對甲愛慕已久。在甲工作過程中,乙未經甲同意,多次對甲進行拍照並在網上上傳,在甲下班回家過程中,乙也多次跟蹤甲,並對甲進行拍照,甲多次制止,但乙置之不理。甲不勝其煩,認為乙侵害了其肖像權、隱私權,因此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乙停止侵害,並賠償其精神損害。而乙則主張,其對甲進行跟蹤、拍照是出於愛慕之心,不應當構成侵權。甲的請求能否成立?案例44該案屬於人格權侵權糾紛,在該案中,乙未經甲的同意對甲進行跟蹤、拍照並上傳到網上,侵害了甲的肖像權,而且乙跟蹤甲的行為也侵害了甲的私人生活安寧,構成對甲隱私權的侵害。乙雖然主張其跟蹤、拍照行為是出於對甲的愛慕之心,但這並不屬於其侵權行為的違法阻卻事由,甲有權請求乙承擔侵害肖像權、隱私權的侵權責任。簡要評析45一、人格權法的概念廣義的人格權法是指所有調整人格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和,其不限於民法,還應當包括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中有關確認和保護公民和法人的人格權的所有的法律規範。狹義的人格權法則僅指確認和保護人格關係的民事法律規範的總稱。第一節人格權法的概念和特徵46人格關係的特點表現在:第一,人格關係是法律所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係。第二,人格關係是以人格利益為內容的社會關係。第三,人格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人對自身的關係。第一節人格權法的概念和特徵47二、人格權法的特徵第一,人格權法主要是權利法。第二,人格權法具有濃厚的強行法的特點。第三,人格權法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第四,人格權法兼具普世性和固有性。第五,人格權法是成文法與判例的結合。第六,法律保護的多層次性和救濟管道的多樣性。第一節人格權法的概念和特徵48一、人格權法與民事主體制度人格權法與民事主體制度的聯繫十分密切。一方面,人格權是維護主體的獨立人格所必需的權利。另一方面,人格權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個人的人格尊嚴,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這本身也是為了促進個人自主性人格的釋放。第二節人格權法與其他法律的關係49二、人格權法與侵權法人格權法與侵權法具有密切的聯繫,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在獨立的人格權制度產生之前,對人格權的保護和救濟主要是通過侵權法來實現的。另一方面,對人格權的侵害在性質上都是一種侵權行為,受害人應主要通過侵權法獲得補救。第二節人格權法與其他法律的關係50三、人格權法與財產法第一,兩者的調整對象不同。第二,從兩者調整的原則和方法來看,財產法主要是貫徹促進交易便捷、安全以及物盡其用的原則,目的是盡可能地鼓勵交易、促進物的更有效率的利用;而人格權法則主要以保護人格尊嚴、人格自由、人格平等為原則。第二節人格權法與其他法律的關係51第三,從責任形式來看,儘管對人格權的侵害都會產生損害賠償責任,但其與侵害財產權的責任仍存在一定區別:一方面,對財產權的侵害主要採用財產損害賠償的方法加以補救,以恢復當事人的財產利益為主要目的。另一方面,即使就財產損害賠償而言,侵害人格權與侵害財產權的責任也不完全相同。第二節人格權法與其他法律的關係52第四,從兩者的發展史來看,財產法具有悠久的歷史,在羅馬法中,財產法就佔據著主要地位,並且非常發達。第二節人格權法與其他法律的關係53四、人格權法與身份權法首先,調整對象不同。其次,調整方法不同。最後,責任後果不同。五、人格權法與知識產權法第一,調整對象不同。第二,調整的原則和方法不同。第三,責任方式不同。第二節人格權法與其他法律的關係54一、人格權法定原則第一,從法律淵源上看,人格權作為基本的民事權利,其類型的列舉和權利內容的確定,只能由法律規定,不能由行政法規和規章設定。第三節人格權法的基本原則55第二,對人格權的限制,只能由法律明確規定,不能由法規和規章加以限制,當事人之間的約定也不能對人格權基本內容加以排除。第三,人格權的行使方式是法律規定的。第四,對法律規定外的人格利益,若要進行保護,需要滿足更加嚴格的條件。第三節人格權法的基本原則56二、維護人格尊嚴原則第一,人格尊嚴是每一項具體的人格權,尤其是精神性人格權的基本價值。第二,以人格尊嚴作為人格權法的基本原則,也是落實憲法保護人格尊嚴的要求。第三,人格尊嚴價值為認定人格權利和人格利益提供了法律標準。第四,在人格權的行使中,如果人格尊嚴與意思自治發生衝突,人格尊嚴也應當優先於意思自治。第三節人格權法的基本原則57三、合理限制原則任何權利都不是絕對不受限制的,人格權也不例外。基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需要,也應當對人格權進行一定的限制。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所說的限制只是合理的、必要的限制,其限制的目的是保護他人的人格權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第三節人格權法的基本原則58一、憲法中有關人格權的規範憲法作為一國的根本法,對於一國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民事權利在內的各項基本權利應當予以列明,其作用應當包含兩個層面:其一,為公民的基本權利構建一個基本的體系,為公民基本權利的確定提供價值基礎。其二,憲法中的權利確定的主要是國家或政府的義務,如果在憲法中規定公民享有人格尊嚴和人身自由,則一定層面上確立了國家或政府採取措施保障公民人格權的積極義務。第四節人格權法的淵源59二、民法中有關人格權的規範民法中有關人格權的規範是我國人格權法的主要淵源。除《民法通則》外,有關民事法律也都有對人格權確認和保護的具體規定,這些也都是人格權法律淵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四節人格權法的淵源60三、特別法關於人格權的規定1對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殘疾人、消費者等社會弱勢群體人格權的規定。2特殊行業或者特殊職業活動中的人格權制度。3涉及公權力行使中的人格權保護。4對個人資訊權和隱私權的保護。四、司法解釋和指導性案例有關人格權的規範第四節人格權法的淵源61一、確認功能確認功能也就是創設功能,即人格權法應當具有確認人格權的功能。確認人格權是人格權法特有的功能。人格權法從正面確認公民、法人享有的各項人格權及其內容,與侵權責任法相結合,共同保護公民和法人的人格權。第五節人格權法的功能62二、保護功能所謂保護功能,是指人格權法在權利人的人格權受到侵害後提供充分的救濟手段。人格權法對人格權的充分保護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既肯定自然人享有人格權,也對法人人格權作出了規定。第五節人格權法的功能63二是通過設置行為規則,明確禁止侵害公民、法人的各項人格權。三是我國人格權法強調在受害人的權利受到侵害後對其權利予以補救,要求通過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等方法恢復其遭受侵害的權利第五節人格權法的功能64三、平衡功能平衡是指為法官提供一定的自由裁量權,通過確定一系列的標準和規則來填補法律漏洞,合理地解決糾紛。人格權法中的平衡功能主要體現在:第一,協調人格權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權利之間的衝突。第二,確定人格權行使的正確標準。第五節人格權法的功能65第三,協調人格權與社會公共利益與公共道德之間的關係。第四,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時,要協調好精神損害賠償的撫慰、補償等方面的功能,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從而妥當地確定賠償數額。第五節人格權法的功能66一、西方國家人格權的發展二、我國人格權制度的歷史發展1對具體人格權作出了較為全面的規定,對人格利益的保護範圍十分廣泛。2在立法體例上,突出表明了人身權與財產所有權、債權、知識產權等一樣,是民事主體享有的基本民事權利。第六節人格權法的歷史發展673對人格權保護的平等性。4對公民和法人的人格權實行一體保護。5從正反兩個方面對人格權作出規定。6強調對婦女、老人、兒童及殘疾人的人格權的特殊保護,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人道主義精神。第六節人格權法的歷史發展68一、關於人格權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的爭論1贊成說。贊成者認為,人格權法應獨立成編2反對說。反對人格權法單獨設編第七節人格權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69二、人格權法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的必要性第一,符合民法典體系結構的內在邏輯。第二,從民法的調整對象來看,人格權法理所當然應當獨立成編。第三,是民法典全面彰顯時代精神的體現。第七節人格權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70第四、是我國民事立法寶貴經驗的總結。第五,是回應審判實踐的需要。第六,是適應網路環境下人格利益保護的需要。第七,是適應現代民法發展趨勢的需要。第七節人格權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71一、人格權法的體系概述所謂人格權法的體系,是指人格權法內部所應當具有的邏輯一致的整體結構。第一,人格權法的私法性。第二,人格權法的相對獨立性。第三,人格權法具有權利法的屬性。第四,人格權法的體系具有開放性。第八節人格權法的體系72二、我國人格權法的體系(一)人格權法總則(二)具體人格權1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人身自由權。2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4隱私權、個人資訊權。第八節人格權法的體系731簡述人格權法的調整對象。2簡述人格權法與民事主體制度的聯繫與區別。3簡述人格權法與侵權責任法的聯繫與區別。4簡述人格權法的基本原則。思考題745簡述人格權法的功能。6簡述人格權法的體系。7簡述人格權法在民法中的地位。8簡述人格權法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的理由。思考題75第一編人格權總論第三章一般人格權765月20日是甲擇定的結婚日,甲專門請乙婚慶公司籌辦其婚禮慶典。在婚禮的關鍵時刻,由於乙婚慶公司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將原來打算播放的喜慶音樂播放成了一段哀樂,經交涉後,婚慶公司再次失誤播放了哀樂,新娘極為憤怒,當即離開婚禮現場。婚禮現場氣氛受到嚴重影響,也引來許多人的議論。案例77甲向人民法院起訴,認為乙婚慶公司的行為侵害了其一般人格權,請求婚慶公司賠償其精神損害。乙婚慶公司則主張,其行為雖然影響了婚禮現場的氣氛,但並未造成甲的損害,也沒有影響甲婚禮的進行,因此不構成侵權。甲的主張能否成立?案例78該案屬於一般人格權侵權糾紛。在該案中,乙婚慶公司在甲婚禮現場播放錯了音樂,造成甲婚禮現場氣氛受到嚴重影響,並造成甲精神痛苦,該行為侵害了甲的一般人格權,甲有權請求乙婚慶公司賠償其精神損害。由於侵害一般人格權並不以造成一定的人身傷害為責任構成要件,因而乙婚慶公司的抗辯不能成立。簡要評析79一、一般人格權的概念和特徵指以人格尊嚴、人格平等、人身自由為內容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權利集合性特點的權利第一節一般人格權概述801抽象概括性。2包容和兜底性。3價值的導向性。第一,人格平等。第二,人格尊嚴。第三,人格自由。4基礎性和源生性。第一節一般人格權概述81二、法人是否享有一般人格權贊成說——法人作為民事主體,也享有人格獨立,法人的人格獨立是直接與其財產獨立聯繫在一起的,這也是法人人格權與自然人人格權的不同之處。反對說——一般人格權的主要功能是為了彌補傳統民法在保護自然人自由與人格尊嚴方面的不足,與法人人格權的保護並無直接關聯,因此,確認法人享有一般人格權並不存在任何民法價值。第一節一般人格權概述82本書認為,就一般人格權的固有屬性而言,應當將一般人格權的權利主體限於自然人。事實上,保護法人的人格權主要是為了保護法人的權益,這種權益主要是財產利益。法律確認的現有法人的人格權,基本上已經概括了法人的無形的人格利益,因而,將來即便真的出現了新的需要保護的法人的利益類型,也可以通過侵權法、知識產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其他制度加以解決,沒必要一定通過設立一般人格權制度來解決。第一節一般人格權概述83三、確認一般人格權的必要性一般人格權本身的功能則為填補現有法律規範的不足,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提供了可能。這些功能包括:1權利創設功能2解釋功能3補充功能第一節一般人格權概述84一般人格權既是各種人格權利的概括,也是各種具體人格權產生的基礎。1抽象和具體的關係。2本源和派生的關係。3既定和補充的關係。4一般和特殊的關係。第二節一般人格權與具體人格權85一、一般人格權的適用條件1必須發生侵害不能為具體人格權所包含的合法的人格利益的行為2新型人格利益符合一般人格權所承載的價值3不能依法類推適用具體人格權4加害人是否具有過錯或者違反善良風俗第三節一般人格權的適用86二、一般人格權的救濟依據《侵權責任法》第15條的規定,依據具體案件情況,要求加害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責任方式;造成財產損害的,依據該法第20條,承擔金錢損害賠償責任;造成精神損害的,依據該法第22條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第三節一般人格權的適用871簡述一般人格權的概念和特徵。2簡述法人是否享有一般人格權。3簡述一般人格權制度的意義。4簡述一般人格權制度的功能。5簡述一般人格權適用的限制。思考題88第一編人格權總論第四章胎兒、死者人格利益89甲為我國近代著名文學家,已於七十多年前去世。丙企業為提高其商品的知名度,將甲的肖像印在了其生產的性藥品的包裝上,並在包裝的顯著位置上印製了甲的名言。甲的兒子乙認為,該企業未經其同意對其父親的肖像進行商業化利用,構成對其父親肖像權的侵害,造成其精神損害,因此訴至法院,請求丙承擔侵權責任。乙的主張能否成立?案例90該案涉及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問題,從我國現行立法來看,我國對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採取了間接保護模式,即通過保護死者近親屬人格利益的方式保護死者的人格利益。在該案中,甲已經死亡,其權利能力已經終止,無法享有人格權,但是其肖像的人格利益仍應當受到法律保護,如侵害死者人格利益造成其近親屬精神損害,受害人有權要求賠償。簡要評析91一、胎兒應當享有人格利益對於胎兒是否享有人格利益或者人格權,則存在一定的爭議。本書認為,保護胎兒的人格是保護自然人的人格權的組成部分,與人格權的保護不可分割。第一節胎兒的人格利益保護92二、胎兒的人格利益1健康利益。2生命利益。第一節胎兒的人格利益保護93一、死者人格利益及其保護概述死者人格利益就是指自然人死亡以後,其姓名、肖像、名譽、隱私等利益,這些人格利益是否應當受到保護,歷來有肯定和否定兩種觀點。保護死者人格利益的必要性在於:第一,有助於促進社會的進步。第二,有助於維護良好的社會風尚。第三,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第四,有助於安慰死者的近親屬。第二節死者人格利益保護94二、死者人格利益的性質筆者主張,死者人格利益在法律上仍然是一種法益,法律出於維護社會道德和近親屬的感情以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有必要對死者的人格利益予以保護。但是對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必須與對其近親屬的人格保護區分開來,僅僅侵害了生者對逝者的感情,並不足以成立人格權侵害。第二節死者人格利益保護95還需要指出的是,對死者的人格利益不能用一般人格權加以概括性的保護,只能明確規定應當受到保護的幾種具體人格利益。第二節死者人格利益保護96三、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範圍所謂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範圍,就是指死者的哪些人格利益應受法律保護。1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2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3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第二節死者人格利益保護97四、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其他問題(一)關於死者人格利益中財產部分的繼承(二)關於死者人格利益保護是否應當有期限的限制以及如何限制(三)死者人格利益保護中請求權的主體(四)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第二節死者人格利益保護981如何理解死者人格利益的性質?2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範圍是什麼?3死者人格利益受侵害後,其近親屬主張權利時是否有順序限制?思考題99第一編人格權總論第五章人格權的行使和限制100甲為著名運動員,在某國際比賽中榮獲冠軍。賽後,其身披國旗接受了記者採訪,該運動員身披國旗的照片被登在當天的新聞報導中。後某商業雜誌社乙未經該運動員同意,將該照片刊登在其當期雜誌的封面上。案例101該運動員訴至法院,主張雜誌社乙的行為侵害了其肖像權,並請求承擔侵權責任。而雜誌社乙認為,甲屬於公眾人物,其人格權應當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該雜誌社使用其照片的行為,具有新聞宣傳的性質,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雜誌社的主張能否成立?案例102該案屬於肖像權糾紛,涉及公眾人物人格權的限制問題。在該案中,運動員甲為著名運動員,應當屬於公眾人物,其人格權應受到新聞報導等的限制,但雜誌社乙未經甲的同意將其照片用於雜誌封面,屬於對甲肖像權進行商業化利用的行為,已經不再屬於新聞報導的範疇,也超出了公眾人物人格許可權制的合理範圍,應當構成侵權。簡要評析103一、目的和方式必須合法二、必須符合公序良俗三、不得濫用權利而造成對他人的損害第一節人格權的行使104一、人格權商業化利用概述人格權商業化利用,是指在市場經濟社會,人格權的某些權能可以依法轉讓或者授權他人使用,以及在其遭受侵害以後可以通過財產損害賠償的方式獲得救濟。第二節人格權的商業化利用105人格權商業化利用的主要表現如下:第一,某些人格權尤其是標表性的人格權本身具有一定的可利用價值。第二,人格權的某些權能具有可分離性。第三,某些人格權的財產價值具有可繼承性。第四,對可商業化利用的人格權的侵害可採用財產賠償的方式予以補救。第二節人格權的商業化利用106二、可商業化利用的人格權的主要類型1姓名權。2名稱權。3肖像權。4其他人格利益。三、人格權商業化利用的方式許可使用。轉讓。第二節人格權的商業化利用107四、人格權商業化利用的限制五、人格權商業化利用情形下的精神損害賠償本書認為,在人格權商業化利用的情形下,在適用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時,應當考慮權利人的財產損害,從而實現財產損害賠償與精神損害賠償的平衡。第二節人格權的商業化利用108六、人格權商業化利用情形下的財產損害賠償(一)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二)按照獲利數額賠償第一,考慮權利人人格權在行為人全部獲利中的貢獻度。第二,使用費標準。第三,比較標準。第二節人格權的商業化利用109(三)法院酌定標準依據《侵權責任法》第20條的規定,酌定的情形適用於獲利難以確定的情況,也包括了侵權人沒有獲利的情況。第二節人格權的商業化利用110所謂權利的衝突,是指兩種以上的權利在行使中出現相互間不能並存的狀態。權利的衝突大多是因為法律規定的權利邊界不明確而導致的不和諧和矛盾狀況,或者是在行使中而產生利益衝突。第三節人格權與其他權利的衝突111一、人格權與財產權的衝突(一)人格權與財產權衝突的具體體現(二)人格權與財產權衝突的處理原則本書認為,在二者發生衝突時,應當優先保護人格權,特別是在財產權與生命健康權等物質性人格權發生衝突時,應當優先保護人格權,因為現代化的過程是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面完善的過程,現代化始終伴隨著權利的擴張和對權利的充分保護。第三節人格權與其他權利的衝突112二、人格權與著作權的衝突第一,著作權和肖像權的衝突。第二,著作權和隱私權的衝突。第三,著作權和名譽權的衝突。第三節人格權與其他權利的衝突113三、人格權與言論自由的衝突所謂言論自由,是指公民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有權在各種場合採用書面、言詞等方式表達、宣傳其思想與觀點的自由。第三節人格權與其他權利的衝突114一、人格許可權制概述所謂人格許可權制,是指基於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因素的考慮,對人格權的內容和行使進行的必要限制。第四節人格權的限制115二、公眾人物人格權的限制與保護(一)公眾人物的概念和分類第一,公眾人物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能成為公眾人物。第二,公眾人物具有公共性。第三,公眾人物的概念常常與大眾傳媒聯繫在一起。(二)限制公眾人物人格權的必要性第一,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第二,協調輿論監督權和人格權保護的需要。第三,保障公民知情權的需要。第四節人格權的限制116(三)實際惡意原則(四)公眾人物人格權的保護1對純粹私人領域的侵害。2對公眾人物私人空間的侵害。3為了商業目的而利用公眾人物的肖像、隱私等將構成侵權。4惡意侵害他人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嚴重貶損他人人格尊嚴。第四節人格權的限制1171簡述人格權的行使應遵循的原則。2簡述人格權與財產權的衝突及其解決途徑。3簡述如何協調人格權和言論自由之間的衝突。4簡述人格權受到限制的必要性。5簡述公眾人物及其人格權的限制。思考題118第一編人格權總論第六章人格權的保護119甲原為某地政府官員,後因受賄罪被判刑。在服刑期間,乙實名舉報,甲在任職期間私人生活糜爛,乙隨之將甲的一些不雅照片上傳到網路。甲在獄中得知其不雅照被上傳到網路後,委託其律師向法院起訴,請求乙撤回不雅照,並請求乙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乙則主張,甲屬於公眾人物,應當接受社會監督,其行為不應當構成侵權。乙的主張能否成立?案例120在該案中,甲雖然為政府官員,應當接受公眾監督,其人格權應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該限制應當有一定的限度。每個人的人格權都應當受到法律保護,不能因為某人為公眾人物而否定其人格權保護。乙未經許可將甲的不雅照片上傳到網路,顯然已經超出了對公眾人物人格權合理限制的範疇,構成對甲人格權的侵害,甲有權請求乙承擔侵權責任。簡要評析121一、人格權保護概述人格權是自然人和法人所享有的重要權利,其關涉人格尊嚴和人格自由發展,因此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從民法的角度來看,對人格權遭受侵害以後的救濟可以分為兩種:一為私力救濟。二為公力救濟。第一節人格權的保護122從民法來看,人格權的保護具有如下特點:第一,確認權利和保護權利的結合。第二,兼具預防性保護和救濟性保護。第三,保護手段的多樣性和綜合性。第四,普適性與本土性的結合。第一節人格權的保護123二、人格權的民法保護(一)人格權法的保護一是確認了人格權和人格利益。二是人格權請求權。三是明確人格權的行使方式和限制。第一節人格權的保護124(二)侵權法的保護1人身權益優先保護的規則。2補救方式的特殊性。3補救目的的多樣性。(三)合同法的保護第一節人格權的保護125一、人格權請求權概述(一)人格權請求權的概念和特徵所謂人格權請求權,是指民事主體在其人格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加害人或者人民法院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以恢復人格權的圓滿狀態。第二節人格權請求權126第一,人格權請求權是基於人格權而產生的權利,與人格權是不可分離的,但它不是人格權本身,而是人格權在遭受侵害以後的一種救濟方式。第二,人格權請求權是在人格權遭受侵害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權利。第三,人格權請求權的內容具有積極主動性。第二節人格權請求權127(二)人格權請求權不同於侵權請求權第一,人格權請求權是基於人格權的效力而產生的,如果將人格權的效力分為積極效力和消極效力,人格權固有的權能是其積極效力,但在人格權遭受侵害時,權利人所享有的人格權請求權則是其消極效力的體現。第二,人格權請求權具有預防權利侵害的功能。第二節人格權請求權128第三,人格權請求權的適用範圍具有特定性,即人格權請求權僅適用於人格權,而侵權請求權是救濟制度,其普遍適用於各種絕對權。第四,人格權請求權主要對精神利益的損害提供救濟,由於人格權主要體現一種精神利益,因而,人格權請求權主要保護人格權中的精神利益。第二節人格權請求權129二、人格權請求權的內容和行使第一,停止侵害請求權。第二,消除影響請求權。第三,恢復名譽請求權。第四,賠禮道歉請求權。第二節人格權請求權130在網路環境下,人格權概念本身並沒有發生變化,法律有關人格權的規定可以適用於網路環境下的人格權,但與現實生活中的人格權相比,網路環境下的人格權有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人格利益的特殊性:第三節網路環境下人格權的保護131第一,網路環境下的人格利益具有集合性。第二,網路環境下的人格利益具有擴展性。第三,網路環境下的人格利益結合了虛擬性與實體性。第四,網路環境下侵害人格權的方式具有特殊性。第五,網路環境下的人格利益可商業化利用。第六,網路環境下的人格利益的保護方式具有特殊性。第三節網路環境下人格權的保護1321簡述民法對人格權保護的特點。2簡述人格權請求權的概念和特徵。3簡述人格權請求權的內容。4簡述網路環境下的人格權的特殊性。思考題133第二編具體人格權第七章生命權134甲為某企業老闆,身家數億,乙為甲的員工,丙為甲的司機。某日,三人開車去公司,行至半路,遇到丁酒後超速駕駛,兩車相撞發生車禍,導致甲、乙、丙當場死亡。後甲、乙、丙的近親屬訴至法院,請求丁支付相同數額的死亡賠償金。丁認為,甲、乙、丙的財產狀況、收入不同,主張減少其對乙、丙的死亡賠償金。丁的主張能否成立?案例135該案涉及侵害生命權的死亡賠償問題。依據《侵權責任法》第17條的規定,在因同一侵權行為導致多人死亡的情形下,法院可以以相同的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該條雖然使用了“可以”一詞,但一般認為,在這一情形下,法院應當按照同一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的數額,這也體現了對生命權的同等保護。在該案中,甲、乙、丙因丁的同一侵權行為死亡,依據《侵權責任法》第17條的規定,甲、乙、丙有權請求丁支付同一數額的死亡賠償金。簡要評析136一、生命的概念和特徵生命權是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利益為內容的人格權。第一,生命只能由自然人享有。第二,生命是自然人的人格載體以及其享有其他所有權利和利益的基礎和前提。第三,生命是自然人所享有的最重要的法益,也是一種最重要的人格利益。第一節生命權概述137二、生命權的特徵1生命權具有至高無上性。2生命權具有固有性、專屬性和絕對性。3生命權具有不可克減性。4生命權具有平等性。5生命權具有一定的公益性。6生命權的救濟方式具有特殊性。第一節生命權概述138一、生命權優先於其他人格權二、生命權與其他相關權利(一)生命權與身體權聯繫:生命是依附於身體的,沒有脫離身體的生命。區別:一方面,二者在權利的客體、內容上存在不同。另一方面,二者在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權利主體上也存在不同。第二節生命權與其他人格權139(二)生命權與健康權第一,二者權利內容和客體不同,侵害這兩種人格權的構成要件以及損害後果也是不同的。第二,在遭受侵害時的請求權主體不同。第三,損害賠償的標準不同。(三)生命權與人格尊嚴第二節生命權與其他人格權140一、生命權的內容生命權的內容,是指自然人就其生命所享有的利益。(一)生命享有權所謂生命享有權,是指生命權人有權享有自己的生命利益。第三節生命權的效力141(二)生命維護權生命維護權包括生命權人對生命利益享有的消極維護權以及在遭受侵害時享有的積極防衛權,它們都是基於生命權人對生命利益的有限支配性而產生的權利。(三)有限支配生命利益的權利第三節生命權的效力142二、生命權行使的限制第一,安樂死問題。第二,特殊的人體試驗。第三,自然人是否有權拒絕接受醫療或治療問題。第四,見義勇為的義務。第三節生命權的效力143一、侵害生命權責任的構成要件(一)侵害生命權的行為侵害生命權的行為包括基於故意或過失致他人死亡的行為。(二)損害後果(三)因果關係第四節侵害生命權的責任144二、侵權請求權主體一是死者。二是死者的近親屬。《侵權責任法》第18條規定:“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則意見》第12條,近親屬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第四節侵害生命權的責任145三、侵害生命權的責任侵害生命權通常構成相應的刑事責任,如故意殺人罪或過失殺人罪等。(一)財產損害賠償1喪葬費第四節侵害生命權的責任1462死亡賠償金(1)死亡賠償金的性質(2)死亡賠償金在性質上屬於扶養喪失的賠償(3)死亡賠償金的計算(4)死亡賠償金請求權3被扶養人生活費(二)精神損害賠償第四節侵害生命權的責任1471簡述生命權的含義及其特徵。2簡述生命權的意義。3簡述生命權的內容。4簡述侵害生命權責任的構成要件。5簡述死亡賠償金的性質。思考題148第八章身體權149甲到乙超市購物,在走出超市的無購物通道時,乙超市的警報器突然響起。乙超市的保安認為甲身上攜帶了未付款的商品,因此,在甲欲離開時,遭到乙超市保安的制止。後乙超市保安強行對甲進行搜身,但未發現未付款的商品。後經查明,是超市的報警器出現故障。案例150甲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乙超市侵害了其身體權、隱私權、自由權等人格權,請求乙賠償其精神損害。但乙超市則主張,其搜身行為並沒有造成甲身體傷害,而且也是出於超市的安保需要,因此不構成侵害。乙超市的主張能否成立?案例151該案屬於人格權侵權糾紛,在該案中,乙超市未經甲的同意對進行搜身,構成對其身體權、隱私權和人身自由的侵害,雖然乙超市主張其行為未造成甲的身體傷害,但這並不能阻卻其行為的違法性,而且侵害身體權、隱私權和人身自由的侵害也不以造成身體傷害為要件。因此,乙超市的主張不能成立,甲有權請求乙公司承擔侵權責任。簡要評析152一、身體權的概念身體權是自然人維護其身體組織器官的完整性並支配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權利。二、身體權的特徵1主體的特定性2固有性3權利客體的二重性4內容的有限支配性和絕對性第一節身體權概述153一、身體權與健康權身體權與健康權都屬於《民法通則》所規定的生命健康權的範疇。生命健康權不僅包括生命權和健康權,還包括身體權。生命權、健康權和身體權一起構成了完整的物質性人格權的體系結構第二節身體權和其他權利154第一,二者權利客體不同。第二,二者之間可以適當分離。第三,身體權具有處分的權能,權利人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行使其處分權第四,對身體權的侵害和對健康權的侵害在後果上並不完全一致第二節身體權和其他權利155二、身體權與生命權三、身體權與人身自由權一方面,身體權是指主體對其身體所享有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權利,而人身自由權保護的是主體的人身活動自由、行為自由,人身自由權是對身體活動自由狀態的保護。另一方面,如果從精神與物質的範疇對二者加以區分的話,那麼,身體權屬於物質性人格權的範疇,而人身自由權則屬於精神性人格權。第二節身體權和其他權利156四、身體權與肖像權五、身體權與貞操權貞操權是指自然人對自己的貞操所享有的自主支配並排斥他人侵害的權利。本書認為,貞操權具備了獨立人格權的基本特徵。第二節身體權和其他權利157一、身體權的內容(一)身體利益的享有權身體利益的享有權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維持身體的完整,二是指維持身體利益的安全。(二)身體完整和安全的維護權身體完整和安全的維護權,是指權利人在其身體的安全和完整受到他人侵害的時候,有權採取一定的措施排除他人的侵害或妨害。第三節身體權的效力158(三)法定範圍內的處分權能1患者知情同意權。2依法捐獻人體器官。第一,必須出於捐獻者的真實意願。第二,必須無償捐獻。第三,捐獻行為不能以造成捐獻者身體的重大損害為代價。第四,捐獻行為不得違反公序良俗。3無償獻血。4依法作出其他處分。第三節身體權的效力159二、身體權保護的原則1維護身體完整原則2禁止對身體的非法利用與處分原則(1)禁止從事器官買賣行為。(2)禁止進行非醫療性器官克隆(3)禁止從事非法的人體試驗活動(4)禁止代孕行為和變相代孕行為。3公序良俗原則第三節身體權的效力160一、身體權的客體概述所謂身體權的客體,是指作為一項人格權的身體權所指向的對象。本書認為,身體權的客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身體及其組成部分。二是身體的完整利益。1身體權的客體包括身體及其組成部分2身體權的客體還包括身體的完整利益第四節身體權的客體161二、從身體分離出的某個器官或組織三、植入身體內的器官和組織四、關於遺體的法律性質問題1“人格利益說”。2“權利客體說”。3“折中說”。第四節身體權的客體162一、侵害身體權的形態1毆打。2非法切除他人的身體器官或附屬部分。3不當手術致他人身體部位受損。4採用暴力手段非法搜查他人身體。5各種事故損害。二、侵害身體權應承擔的責任第五節侵害身體權的責任1631簡述身體權的概念及特徵。2簡述身體權與健康權的異同。3簡述身體權的內容。4簡述侵害身體權責任的構成要件。5簡述殘疾賠償金的性質。思考題164第九章健康權165甲長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其父母年邁,一直居住在某山區。乙為甲的同事,某天給甲寫了一封信,謊稱甲的父親在老家去世。甲收信後,立即與父母聯繫,由於一直聯繫不上,甲沒有頂住巨大的心理打擊,導致精神崩潰,身體狀況日益惡化。後甲得知是乙所為,因此起訴至法院,請求乙承擔侵權責任。甲的請求能否成立?案例166該案屬於健康權糾紛。在該案中,乙故意寫信謊稱甲的父親去世,導致甲的精神痛苦,並造成甲身體損害,侵害了甲的健康權,甲有權請求乙承擔侵權責任。簡要評析167一、健康權的概念和特徵健康權是公民以其身體的生理機能的完整性和保持持續、穩定、良好的心理狀態為內容的權利。1主體限於自然人2客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3是一種獨立的人格權。二、健康權與其他相關權利第一節健康權概述168一、健康權的內容1健康享有權。2健康維護權。3健康權是有限的支配權。一是健康權人原則上不得處分自己的健康利益。二是健康權人不得享有對健康的利用權能。三是健康權具有強烈的固有性。第二節健康權的效力169二、勞動能力與健康權1肯定說。2否定說。第二節健康權的效力170一、侵害健康權的法律責任概述二、侵害健康權的責任方式(一)財產損害賠償1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包括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費用。2誤工損失。3被扶養人的生活費。4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二)精神損害賠償第三節侵害健康權的責任1711簡述健康權的概念及其客體。2簡述勞動能力是否能成為獨立的人格權。3簡述健康權的內容。4簡述對健康權的限制的具體體現。5簡述侵害健康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思考題172第十章人身自由權173甲是某餐廳老闆,乙經營某養殖場,甲、乙之間訂有長期供貨合同。後因經營不善,甲的餐廳生意冷清,無法按時清償乙的10萬元貨款。後為躲避乙催債,甲關閉餐廳後躲在親友家中,在甲外出時被乙和其朋友發現,乙和其朋友將甲帶到其養殖場關起來,並催促甲儘快還債。案例174甲還債後訴至法院,主張乙侵害了其人身自由權,請求乙承擔侵權責任。而乙則主張,其關押甲是為了催其還債,並沒有傷害甲的身體,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甲的主張能否成立?案例175該案屬於侵害人身自由權糾紛。在該案中,乙雖然是為催債的目的關押甲,但該關押行為已經在客觀上非法限制了甲的人身自由,構成對甲人身自由權的侵害,甲有權請求乙承擔侵權責任。簡要評析176一、人身自由權的概念人身自由權是指自然人的人身免受非法限制、強制、拘禁、拘束、干涉或妨礙等限制,可以在法定範圍內依據自己的意志自由從事各種活動的權利。第一節人身自由權概述177二、人身自由權的特點第一,主體的特定性。第二,內容的確定性。第三,固有性。第四,有限的支配性。第五,客體具有精神性。第六,權利限制的法定性。第一節人身自由權概述178本書認為,儘管自由作為一種法益,既可以成為一般人格權的客體,也可以成為具體人格權的客體。但兩種權利中,自由法益的內涵是不同的。一般人格權中所說的自由,主要是指人身活動和精神活動的自由,它是對憲法規定的各種自由的具體化,例如,人身自由、信仰自由、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等。第二節人身自由權的性質179一、人身自由權和身體權二、人身自由權與健康權三、人身自由權和婚姻自由權四、人身自由權與隱私權第一,內涵不同。第二,權利行使的方式不同。第三,侵害方式不同。第三節人身自由權與相關權利180所謂人身自由權的客體,是指人身自由權的權利人所支配的對象。本書認為,人身自由權的客體應當限定在身體自由的範圍內。精神自由不宜作為人身自由權的客體,主要理由在於:第一,精神自由本質上就是思想自由。第四節人身自由權的客體181第二,如果人身自由包括了精神自由,則其包括的範圍過於寬泛,它將包括言論自由、表達自由等,這就使得其與公法上的自由權很難區分。第三,精神活動自由很難確定特定的侵害對象。第四,我國有關司法解釋也沒有將精神自由作為人身自由權的內容加以保護。第四節人身自由權的客體182一、侵害人身自由權責任概述一是非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自然人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二是非法限制他人的行為自由。三是錯誤逮捕、錯誤實施刑事拘留等。四是非法採取強制治療手段,侵害他人人身自由。第五節侵害人身自由權的責任183二、侵害人身自由權的責任在侵害人身自由權的情況下,如果行為處於持續狀態,受害人有權請求停止侵害。而在侵害行為結束以後,受害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此處所說的損害賠償,包括財產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第五節侵害人身自由權的責任1841簡述自由與自由權之間的關係。2簡述人身自由權的概念及特徵。3簡述人身自由權獨立的意義。4簡述人身自由權的客體。思考題185第二編具體人格權第十一章姓名權186甲是香港著名影視明星,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具有較高知名度。某企業乙為提高自己產品的知名度,未經甲的同意,擅自在其商業廣告中使用甲的姓名。甲發現後,訴至法院,請求乙在其相關商業宣傳中停止使用其姓名,並請求乙賠償其財產損失。甲的主張能否成立?案例187該案屬於姓名權糾紛。在該案中,乙企業未經甲的同意在其商業宣傳中使用甲的姓名,構成對甲姓名權的侵害,甲有權請求乙停止侵害,並有權依據《侵權責任法》第20條請求乙賠償其財產損失。簡要評析188一、姓名權的概念和特徵姓名權(Namensrecht,therightofname)是自然人決定其姓名、使用其姓名、變更其姓名,並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種權利。簡言之,姓名權是自然人對其姓名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權利。第—節姓名權概述189姓名權具有如下法律特徵:1主體是自然人。2客體是姓名。3是一種標表性的人格權。4同時包含精神利益和財產利益。二、姓名權的保護對象三、我國姓名權制度第—節姓名權概述190一、姓名權的權利性質1姓名權為所有權。2姓名權為無形財產權。3姓名權為親屬權。4姓名權為人格權。第二節姓名權的性質191本書贊成第四種觀點,即姓名權在性質上應為人格權。因為自然人的姓名作為自然人表示自身的符號,是便於他人識別的一種特殊標誌。姓名權直接表現自然人人格、與自然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所以它是一項重要的人格權。第二節姓名權的性質192二、姓名權與其他相關權利的關係(一)姓名權與名譽權第一,從主體上說,自然人和法人都享有名譽權,但是,只有自然人才能夠享有姓名權。第二,從內容上說,自然人的名譽權是指自然人因自己的行為而獲得的在品德、聲望、信用、才能、精神風貌、作風等方面的良好社會評價不受他人損害的權利,法人的名譽則體現了較強的財產屬性。第二節姓名權的性質193第三,從侵權的構成要件上說,在侵害名譽權中,原告必須證明被告的行為致使其名譽受損。第四,責任後果不同。(二)姓名權與署名權第一,權利屬性不同。第二,專屬性不同第三,權利的產生時間不同。第四,侵害方式不同。第五,承擔的責任不同。第二節姓名權的性質194(一)姓名決定權(二)姓名使用權(三)姓名變更權第一,權利人自己主張變更姓名的,其應當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第二,姓名的變更應當符合命名的一般規則第三,不得損害他人的在先權利第四,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第三節姓名權的內容195《姓名權立法解釋》規定:“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還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該規定對自然人的姓名權的行使作出了必要的限制。作出此種限制主要是為了保護自然人更好地行使其姓名權,並維護社會利益和社會公德。第四節姓名權的行使196第一,自然人實施重要的法律行為時,應當使用其在戶籍本上記載的正式姓名。第二,公民使用自己姓名的方法應當妥當,不得在使用過程中故意造成姓名權衝突。第三,不得濫用姓名權。第四節姓名權的行使197第四,公民使用自己姓名的方法應當妥當,不得損害他人的在先權利,也不得惡意與他人的姓名或者名稱混淆。第五,姓名權的行使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不得違反公序良俗。第四節姓名權的行使198一、侵害姓名權的構成要件(一)行為人的行為旨在侵害受害人的姓名權(二)行為人實施了干涉、盜用、假冒行為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和變更姓名。2盜用他人姓名。3假冒他人姓名。4侵害姓名權的其他行為(三)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故意第五節侵害姓名權的責任199二、侵害姓名權的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侵害姓名權,受害人可以要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此處所說的賠償損失,主要指精神損害賠償。若侵害姓名權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的,受害人亦可要求賠償財產損失。第五節侵害姓名權的責任2001簡述姓名權的概念及其特徵。2簡述姓名權的內容。3簡述姓名權與名譽權的關係。4簡述姓名權的限制。5簡述侵害姓名權的責任。思考題201第二編具體人格權第十二章名稱權202甲是某著名連鎖快捷酒店,乙新創辦了一家酒店,為吸引顧客,乙在其酒店宣傳條幅和大堂內的裝潢中使用了甲酒店的名稱。甲得知這一情形後,訴至法院,主張乙侵害了其名稱權,請求乙停止侵害,並賠償其財產損失。甲的主張能否成立?案例203該案涉及法人名稱權的保護問題。法人享有名稱權,他人未經法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法人的名稱,否則構成對法人名稱權的侵害。在該案中,乙未經甲的同意,在其廣告宣傳和室內裝潢中使用了甲酒店的名稱,侵害了甲的名稱權。甲有權請求乙停止侵害,並賠償損失。簡要評析204一、名稱權的概念和特徵我國《民法通則》第99條第2款規定:“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享有名稱權。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有權使用、轉讓自己的名稱。”第一節名稱權概述2051主體具有廣泛性2客體具有特殊性3屬於標表性人格權4具有專有性5取得程式的法定性6性質的雙重性7企業名稱權的可轉讓性第一節名稱權概述206二、名稱權的類型(一)法人名稱權和非法人組織名稱權(二)企業名稱權與非企業名稱權1企業名稱權。企業名稱權通常包括三類,即公司名稱權、合夥企業名稱權和個人獨資企業名稱權。2非企業名稱權主要是指除企業之外的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對其名稱所享有的民事權利。三、我國法上的名稱權制度第一節名稱權概述207一、名稱設定權名稱權首先是指名稱的設定權,就企業名稱而言,需要通過其名稱的設定對外表徵其行業、組織形式等相關真實資訊。二、名稱變更權所謂名稱變更權是指權利人依法改變自己的名稱、選取新的名稱的權利。既然企業享有名稱的設定權,也應當相應地享有企業名稱的變更權。第二節名稱權的內容208三、名稱使用權所謂名稱使用權就是指名稱權人有權對其名稱在一定範圍內享有獨佔使用的權利。《民法通則》第99條第2款規定:“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有權使用、依法轉讓自己的名稱。”第二節名稱權的內容209四、名稱轉讓權名稱權人有權轉讓其名稱。名稱權的轉讓,是指名稱權人將其名稱全部讓與給某一個受讓人,受讓人成為該名稱權的主體,我國《民法通則》第99條第2款允許名稱權的轉讓,這也是企業名稱權不同其他人格權的重要特點。第二節名稱權的內容210五、名稱許可使用權所謂名稱許可使用權,是指法人或其他組織有權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稱。依據《民法通則》第99條的規定,權利人有權依法轉讓自己的名稱,此處所說的“依法轉讓”在廣義上也涵蓋了許可他人使用的權能。第二節名稱權的內容211一、名稱權與姓名權第一,主體不同。第二,產生方式不同。第三,性質不同。第四,人身專屬性不同。第三節名稱權與相關權利212二、名稱權與財產權三、名稱權與商標權第一,享有的主體不同。第二,標表的對象不同。第三,構成條件不同。第四,組成要素不同。第五,保護的區域範圍不同。第六,侵害形態不同。第三節名稱權與相關權利213一、公法上的保護二、民法的保護方法三、侵害名稱權的行為1盜用。2假冒。3仿冒。4非法干涉他人對名稱的使用。5轉讓後繼續使用原名稱。四、侵害名稱權的責任第四節名稱權的法律保護2141簡述名稱權的概念及特徵。2簡述名稱權的內容。3簡述名稱權與商標權之間的異同。4簡述侵害名稱權的責任。思考題215第二編具體人格權第十三章肖像權216甲為某著名整形醫院,乙曾在甲醫院做過面部整形手術。後甲為宣傳自己的手術效果,以乙的眼部附近區域為內容製作了大型的廣告宣傳圖片。乙發現後,訴至法院,主張甲醫院侵害了其肖像權,因此要求甲醫院停止侵害、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案例217該案屬於肖像權糾紛。肖像權保護的前提是,行為人所利用的肖像應當具有可識別性,即通過行為人所利用的肖像能夠識別出特定的肖像權人。在該案中,甲醫院雖然未經乙同意以其眼部附近區域為內容製作了廣告宣傳圖片,但從該宣傳圖片並不能識別具體的肖像主體,因此,甲醫院的行為並沒有侵害乙的肖像權,乙所提出的甲醫院侵害其肖像權的主張不能成立。簡要評析218一、肖像的概念和特徵法律意義上的肖像是自然人的人格利益,即主體對其面部特徵所享有的利益。第一,個體性,即肖像必須是單個個體的肖像,並為個人所特有。第二,面部性,即肖像主要是自然人面部特徵及其再現。第三,再現性。第四,客觀性和可識別性。第五,人格性。第一節肖像權概述219二、肖像權的特徵1專屬於自然人。2是標表性的精神性人格權3具有商業利用價值。4救濟方式的特殊性。第一節肖像權概述220一、肖像權的具體權能第一,肖像享有權。第二,肖像製作權,又稱為形象再現權。第三,肖像使用權。第四,禁止侵害權。二、肖像權商業化利用對肖像權內容的影響第二節肖像權的內容221一、肖像權與名譽權一是未經他人同意,以違背公序良俗的方法惡意使用他人肖像。二是惡意醜化、玷污、毀損他人的肖像。三是未經他人同意公開他人的裸照或將他人的肖像用於有損其形象的廣告,或者將他人的形象拼接於色情圖片中等。第三節肖像權與其他權利222儘管名譽權和肖像權存在密切關聯,但二者也存在明顯區別,主要表現在:1主體不同。2客體不同。3內容不同。第三節肖像權與其他權利223二、肖像權與身體權肖像本來具有兩種含義,一是附著於身體的肖像,二是再現後的形象。三、肖像權與著作權第一,二者保護的基點不同。第二,人身專屬性不同。第三,保護方式不同。第三節肖像權與其他權利2241聲音。2個人形象。3漫畫。4素描、油畫。5遊戲中的形象。6人體的某一部分。7集體肖像的保護。第四節肖像權的擴張保護225一、侵害肖像權的責任構成要件(一)未經本人同意(二)非法利用他人的肖像(三)過錯(四)損害後果第五節侵害肖像權的責任226二、責任形式(一)財產損害賠償(二)停止侵害、賠禮道歉(三)精神損害賠償第五節侵害肖像權的責任2271簡述肖像權的概念及其特徵。2簡述肖像權與名譽權之間的關係。3簡述肖像權的合理使用。4簡述集體肖像權的概念及其特徵。5簡述侵害肖像權行為的認定。思考題228第二編具體人格權第十四章名譽權229甲、乙均是某公司職員,某天,由於甲的操作失誤,導致甲、乙兩人均加班到晚上10點鐘,其他同事早已下班。乙極為不滿,在加班結束後開始辱罵甲,斥責甲工作能力不強、是蠢豬等。甲感覺受到了嚴重侮辱,後訴至法院,主張乙侵害了其名譽權,要求乙賠禮道歉,並賠償其精神損害。甲的主張能否成立?案例230該案涉及名譽權的保護問題。名譽權在內容上保護的是個人的一種社會評價,如果某種行為雖然會損害個人的名譽感,但如果沒有影響其社會評價,不應當構成侵害名譽權。在該案中,乙雖然辱罵了甲,但該行為僅發生在甲、乙二人之間,並不會導致甲的社會評價降低,因此乙的行為並沒有侵害甲的名譽權。簡要評析231一、名譽權的概念和特徵所謂名譽權,是指公民和法人對其名譽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權利。名譽權以名譽為客體。名譽權是個人的基本人權,也是人的尊嚴最直接的體現。第一節名譽權概述232名譽權可以由公民和法人享有,法人的名譽權與公民的名譽權一樣,都具有如下特徵:1取得的法定性和社會性。2性質的非財產性和專屬性。3主體的特定性和普遍性。4內容的綜合性。5客體的特殊性。二、我國法上的名譽權制度第一節名譽權概述233一、名譽權的主體名譽權可分為兩類,即公民的名譽權和法人的名譽權。法人作為獨立的民事權利主體,也和公民一樣享有名譽權。關於政府機關是否享有名譽權,學界存在不同看法。第二節名譽權關係234二、名譽權的客體(一)名譽權的客體是名譽利益第一,社會性。第二,美譽性。第三,客觀評價性。第四,綜合性。第五,特定性。第六,時代性。第二節名譽權關係235(二)名譽感並非名譽權的客體第一,名譽是一種客觀的社會評價,它是社會公眾對某個主體的評價,而名譽感則是某個主體內心的一種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主體對其名聲的自我評價,兩者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第二,法律對名譽權保護的目的在於使受害人的社會評價不因他人的非法行為而降低,以維護公民和法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尊嚴,保持人與人之間正常的交往和秩序。第二節名譽權關係236第三,名譽權作為人格權的一種,具有其特定的客體,並以此與其他人格權的客體相區別。第四,名譽權的客體包括名譽感的觀點也不能解釋法人的名譽權。第五,還要看到,名譽感雖容易受到損害,但法律保護名譽感是極為困難的。第二節名譽權關係237三、名譽權的內容第一,名譽保有權。第二,名譽利用權。第三,名譽維護權。第二節名譽權關係238一、名譽權與榮譽權所謂榮譽權,是指公民和法人對自己的榮譽稱號所享有的不受他人非法侵害的權利。第一,性質不同。第二,客體不同。第三,取得的方式不同。第四,消滅方式不同。第三節名譽權與相關權利239二、名譽權與肖像權三、名譽權與身體權四、名譽權與人格尊嚴第三節名譽權與相關權利240一、行為人實施了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一)侮辱行為1暴力行為。2語言侮辱。3文字侮辱。4其他方式的侮辱。第四節侵害名譽權的認定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养老服务业合同法担保人连带责任服务质量规范协议
- 2025年度焊条销售与焊接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合同
- 2025年度数字印刷技术合作推广合同
- 2025年度环保产业股权置换居间合同
- 2025年度农业化肥农药绿色包装研发与应用合同
- 2025年度商业街区划线工程合同书规范版
- 2025年度环卫设施设备维修与保养承包合同范本
- 2025版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合同
- 2025年度汽车零部件研发与生产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商业广告创意策划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应用需求分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限公司抽水蓄能项目岗位公开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 (2024版)
- 基础构成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标准 DG-TJ08-2407-2022
-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详细版
- 急腹症的诊断思路
- 2024小说推文行业白皮书
- 研究性成果及创新性成果怎么写(通用6篇)
- 特殊感染手术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旅馆治安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方案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