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Ⅱ》课程标准_第1页
《基础化学Ⅱ》课程标准_第2页
《基础化学Ⅱ》课程标准_第3页
《基础化学Ⅱ》课程标准_第4页
《基础化学Ⅱ》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化学Ⅱ》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010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系(部):制药与环境工程系学分学时:82学时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基础化学Ⅱ》是工业分析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本课程以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线,阐述了烃类、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2.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从事化工、药品、食品等生产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确立正确的“有机”的理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或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基础化学Ⅱ》的前导课程是《基础化学Ⅰ》,后续课程有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有机产品分析》、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二、课程目标通过对《基础化学Ⅱ》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工、药品、食品等生产工作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药品、食品等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知识目标(1)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及其结构的特点,掌握其系统命名法。(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及其变化规律。(3)熟悉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并能运用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变化规律。(4)熟知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的基本思路和确定合成路线的原则。(5)熟悉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糖类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2.能力目标(1)学生能进行简单的物质推断,写出结构简式。(2)能对常见各类物质进行系统命名。(3)熟悉理解常见各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典型的反应式。(4)能应用官能团的特性进行常见类别物质的鉴定。(5)综合应用常见类别物质的特性能进行简单的有机合成等。(6)能正确选择仪器、安装与拆卸实验装置。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能动手和会观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2)学生能“做中学,学中练,练中用”,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3)能用所学知识分析事物的属性,对各类有机物进行分析检验。(4)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5)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三、课程设计1.设计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本门课程面向医药食品专业群的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2.突出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本门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门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4.利用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本门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使用《有机化学》在线课程,给学生提供贴近现场实际,能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课程资源。5.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等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总体设计思路本门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针对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本着为社会服务的原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本门课程设计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对知识目标描述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目标动词,对能力的描述使用了“描述、掌握、会用、知道、完成”等目标动词。标准中理论知识模块为重点论述部分,实践教学模块则更注重学生参与及实际效果。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学习情境(课程单元)组成:学习情景1学习情景2学习情景3学习情景4学习情境5有机化学概述烃立体异构烃的衍生物有机生命化合物3.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11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60课时,实践教学58课时。序号课程单元学习任务及教学要求参考学时学习任务教学要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1有机化学概述(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使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有初步认识,能正确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12(2)共价键属性使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及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一个初步认识。22(3)有机化合物分类使学生初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和特性。122烃(1)脂肪烃(1)学会脂肪烃的特性及其结构的特点,掌握其系统命名法。(2)熟悉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及其变化规律。64(2)脂环烃(1)学会脂肪环的特性及其结构的特点,掌握其系统命名法。(2)熟悉脂肪环的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及其变化规律。42(3)芳香烃(1)学会芳香烃的特性及其结构的特点,掌握其系统命名法。(2)熟悉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及其变化规律。623立体异构(1)构象、顺反、对映异构现象熟悉构象、顺反、对映异构现象22(2)构型的表示与标记(1)能正确判断和表示物质的构型(2)物质的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44(3)分子的立体构型对其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熟悉分子的立体构型对其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的影响224烃的衍生物(1)卤代烃卤代烃制备方法、结构、命名和性质,各类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与应用。66(2)含氧有机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制备方法、结构、命名和性质,各类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与应用。1214(3)含氮衍生物含氮衍生物制备方法、结构、命名和性质,各类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与应用。610(4)杂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结构、命名和性质。425有机生命化合物化合物(1)碳水化合物熟悉碳水化合物结构、性质和应用42(2)氨基酸和蛋白质熟悉氨基酸和蛋白质结构、性质和应用42合计1183、课程单元描述对每个课程单元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教学条件要求、学生已有基础、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校企双师授课安排建议等方面分别对每个课程单元进行描述,具体内容如下:课程单元1课程单元名称有机化学概述课时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46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机化学及其发展简史。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3.掌握共价键理论、键参数及键断裂中的一些重要概念。4.掌握诱导效应的定义和特点。5.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步骤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能力目标1.对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有初步认识2.能正确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素质目标重新建立及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遵章守纪,认真学习,认真做事,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学习内容(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2)共价键属性(3)有机化合物分类教学方法和建议教学方法: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建议:多引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条件要求1.课程标准2.授课计划3.授课教案、课件4.教学案例学生已有基础高中对有机化学的初步认识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1.对学科内容理解要准确、深刻;2.认真设计教学,深入浅出,吸引学生兴趣。校企双师授课安排建议校内教师授课内容课程单元2课程单元名称烃课时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168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各种烃的特性及其结构的特点,掌握其系统命名法。2.熟悉各种烃的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及其变化规律。3.熟悉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反应机理,并能运用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变化规律。4.能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确定合成路线。能力目标1.能正确运用系统命名法规则对有机物进行命名。2.能根据各类烃的化学性质完成反应方程式和物质鉴别。素质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内容(1)脂肪烃(2)脂环烃(3)芳香烃教学方法和建议教学方法:案例法、讨论法、理实一体法教学建议:定性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定量计算采用学中做。教学条件要求1.课程标准2.授课计划3.授课教案、课件4.实验条件烃的性质实验、合成、提取的条件学生已有基础高中对有机物的初步认识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1.对学科内容理解要准确、深刻;2.认真设计教学,深入浅出,吸引学生兴趣。校企双师授课安排建议校内教师授课内容课程单元3课程单元名称立体异构课时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88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对映异构现象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掌握手性、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等概念。3.掌握Fischer投影式使用规定,及与Newman式、楔形式、锯架式的转换。4.掌握含有一个和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及R/S命名规则。能力目标1.能正确判断物质的立体异构。2.能根据R/S命名规则正确命名。素质目标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并在信息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学习内容(1)构象、顺反、对映异构现象(2)构型的表示与标记(3)分子的立体构型对其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的影响教学方法和建议教学方法:案例法、讨论法、理实一体法教学建议:定性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定量计算采用学中做。教学条件要求1.课程标准2.授课计划3.授课教案、课件4.实验条件立体异构的性质实验的条件学生已有基础高中对有机物的初步认识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1.对知识的理解要准确。2.实验操作规范。3.教师应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把握教学的重点。校企双师授课安排建议校内教师授课内容课程单元4课程单元名称烃的衍生物课时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283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烃的各种衍生物的特性及其结构的特点,掌握其系统命名法。2.熟悉各类烃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及其变化规律。3.熟悉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并能运用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变化规律。4.熟悉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的方法和确定合成路线的原则。能力目标1.能正确运用系统命名法规则对烃的衍生物进行命名。2.能根据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完成反应方程式、物质鉴别和推断。素质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习内容(1)卤代烃(2)含氧有机化合物(3)含氮衍生物(4)杂环化合物教学方法和建议教学方法:案例法、讨论法、理实一体法教学建议:定性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定量计算采用学中做。教学条件要求1.课程标准2.授课计划3.授课教案、课件4.实验条件烃的衍生物性质实验、合成的条件学生已有基础高中对烃的初步认识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1.对知识的理解要准确。2.实验操作规范。3.教师应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把握教学的重点。校企双师授课安排建议校内教师授课内容课程单元5课程单元名称有机生命化合物课时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84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糖的含义、分类、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二糖的分类、还原性二糖、非还原性二糖的性质、多糖的定义用途、重要的多糖。2.掌握单糖的结构、性质。3.了解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4.掌握五元、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5.了解稠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生物碱的定义、分类、命名及一般性质,重要的生物碱。能力目标1.能描述糖类化合物的结构并能将其分类。2.会用糖类化合物的性质鉴别相关有机物。3.能熟练地命名氨基酸。4.会鉴别与氨基酸、蛋白质性质相关的有机物。素质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习内容(1)碳水化合物(2)氨基酸和蛋白质教学方法和建议教学方法:案例法、讨论法、理实一体法教学建议:定性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定量计算采用学中做。教学条件要求1.课程标准2.授课计划3.授课教案、课件4.实验条件烃的衍生物性质实验、合成的条件学生已有基础高中对烃的衍生物初步认识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1.对知识的理解要准确。2.实验操作规范。3.教师应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把握教学的重点。校企双师授课安排建议校内教师授课内容四、课程评价1.课程评价及方式说明学生的成绩评定以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总结性考核,占50%)、考勤(占10%),课堂提问(占30%)、作业(占10%)等四方面构成。2.课程过程考核说明(1)知识的掌握以试卷形式考核,题型包括单选、填空、判断、简答、完成反应方程式、推断、合成等;(2)考勤及课堂提问依据是平时学生的上课出状况、回答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及正确率;(3)作业是指每个教学单元中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成绩;表1:考核标准序号考核项目考核内容成绩比例(%)1形成性考核考勤迟到、早退、旷课等102课堂提问主动回答问题或参与教学互动等303作业教材课后作业或补充作业等104总结性考核对所学内容重难点的考核50合计100表2:总结性考核标准序号考核项目考核内容成绩比例(%)1单选题各类有机物的定义、通式、分类、物理性质、各类化学反应的特点等202填空题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分类、各类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反应机理等203判断题有机化学、各类有机物的定义、通式、物理性质、各类化学反应的特点、实验基本操作等104简答题实验装置的安装、实验异常现象的解释等155完成反应方程式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206推断题不饱和烃、芳香烃、醇、羧酸等的化学性质107合成题定位规律5合计100表3:技能考核点序号考核项目考核内容成绩比例(%)1预习写出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查找有关试剂的物理常数,列出实验步骤。实验课前讨论中的表现。102实验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