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学生用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学生用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学生用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学生用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学生用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程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素养目标1.结合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含义。(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明某生态脆弱区主要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该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究综合治理该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3.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识导引知识梳理·自主探究——新知全解一遍过一、生态脆弱区1.生态脆弱区:也称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2.我国现状:地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思维拓展]分析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产生的原因。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喀斯特地区一旦出现石漠化,靠自然恢复非常困难。而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加速了石漠化进程。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1.荒漠化:指由于气候变化和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2.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3.荒漠化的影响因素(1)外力作用:风蚀、水蚀和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2)人类活动:滥垦滥牧导致的和土壤盐渍化。荒漠≠荒漠化荒漠是一种景观,而荒漠化是土地变成荒漠的过程。荒漠化可最终形成荒漠,但荒漠不一定是荒漠化的结果,世界上的荒漠主要是原生荒漠。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1.荒漠化状况:(1)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以上。2.危害(1)经济损失巨大。(2)为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沙源。(3)植被和的破坏。(4)引发饥荒。沙尘暴的成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滥垦、滥牧、滥伐、水资源利用不当,使地面植被减少。沙尘暴的影响:(1)沙尘暴是“魔鬼”,它会破坏草原、耕地,影响大气质量,严重时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出行,干扰人们的生活。(2)沙尘暴是“天使”,它塑造了黄土高原,促进了物质转移;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饵料;可以抵制酸雨(沙尘呈弱碱性);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等。四、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全球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2.我国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天然林保护、退耕、防沙治沙。3.方针措施(1)方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措施:封沙禁牧、、合理用水、等。课堂互动·合作探究——学科素养大提升探究点一生态脆弱区的含义及成因[核心归纳]1.生态脆弱区2.荒漠化生态脆弱区3.由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概念分布土地沙漠化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和华北地区北部)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坡面上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导致土地性状的全面改变,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后,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终成为裸岩等难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区和江南丘陵地区(这里叫红色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加上不合理灌溉(漫灌),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积聚所形成的现象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灌溉农业区,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如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淮海平原等三种荒漠化异同点相同点:都是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不同点:形成机理不同。土地沙漠化——风力侵蚀所致;石质荒漠化——流水侵蚀所致;次生盐渍化——盐分集聚所致4.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状元随笔数字法巧记荒漠化(1)分布: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2)本质: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3)表现: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4)成因:二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气候变异等自然原因。[应用体验]下图为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区域荒漠化主要类型分别是()A.次生盐渍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B.冻融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石漠化、水土流失C.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石漠化、红漠化D.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石漠化、水土流失2.下列有关各区域荒漠化描述正确的是()A.①地荒漠化成因是地表崎岖,流水侵蚀B.②地荒漠化问题夏秋季更严重C.③地属于水蚀荒漠化D.④地因水土流失而基岩裸露,土壤贫瘠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3~5题。3.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污染D.水体污染4.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5.该地森林资源的生态意义主要是()A.美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耕地D.保持水土探究点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问题及综合治理[核心归纳]1.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2.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状元随笔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图所示:[应用体验]传统村落,又称为古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艺术等社会经济价值,其分布受海拔、河流、人口、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西南地区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建立起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下图为“西南部分地区传统村落集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甲地生态屏障建设的主要任务是()A.湿地保护与修复B.石漠化综合治理C.推进天然林保护D.退化草地的治理2.相较于川渝地区,滇黔地区传统村落分布较为集中的原因是()A.传统农耕区,历史悠久B.气候湿热,不宜居住C.少数民族多,地形阻隔D.地形平坦,交通便利3.生态环境脆弱的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措施,最可行的是()A.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B.修复保护为主,兼顾休闲旅游发展C.加大政策扶持,优化配套基础设施D.兼顾相邻村落,统筹规划优势互补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和(田)若(羌)铁路于2021年9月27日全线实现贯通,这标志着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正式“闭环”(如图1)。该铁路有75%的路段位于沙漠戈壁,大风天数多。该铁路采用“外阻内固、外高内低”的防沙模式。图2示意高立式沙障。据此完成4~5题。4.为减少风沙对铁路的影响,当地采取的措施按距道路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应该是()①修建1.5m高立式沙障②设置草方格沙障③种植梭梭、红柳、沙棘等灌木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③①5.图示高立式沙障的主要作用有()①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②美化道路环境③有利于固沙植被的生长④增强蒸发,提高降水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随堂集训·学业达标——基础知能全通关遥感影像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主要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和植被覆盖度。NDVI为负值时,表示地面覆盖为云、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如图示意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据此完成1~2题。1.2000年以来广西石漠化区()A.石漠化程度加重B.生物多样性减少C.生态环境改善D.植被破坏严重2.导致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城镇化建设B.开采矿山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台田—浅池系统”是指通过挖土建池、堆土筑台的工程措施,将原有的盐碱荒地改造为台田浅池相间分布的人工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下图为渤海湾西岸滨海平原某“台田—浅池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渤海湾西岸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盐碱荒地改台田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改造目标是()A.减小地形起伏B.增加土壤肥力C.降低地下水位D.提高空气湿度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新疆和田至若羌的和若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西部地区重要区域路网干线,2022年6月16日正式开通运营,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形成(如图)。材料二和若铁路经过昆仑山脉北麓和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之间,全长825.476千米,设计时速120千米/小时,其中受风沙影响长度534.77千米,占线路总长度的65%,全年有7个月是风季。材料三针对部分区段风沙大、沙丘动态迁移容易掩埋线路的问题,在风沙特别严重的地段,采取“以桥代路”的方案,即修建“过沙桥”(如图),让风沙从桥下穿过。全线这样的“过沙桥”共5座,长度接近50千米,其中最长的一座达18.6千米,大幅降低了沿线风沙对线路的威胁。(1)指出和若铁路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并分析原因。(2)说明设计“过沙桥”的作用。(3)说明和若铁路开通的重要意义。[教材探究活动点拨]P67·探究[参考答案]1.巴丹吉林沙漠面积广大,沙漠流动空间大;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显著,地表干燥疏松;沙源丰富;气候干旱,全年降水少,因而形成了众多流动性大沙山。巴丹吉林沙漠南部多断裂带,深层地下水沿断裂带出露地表,在低洼处形成了许多湖泊。2.受地形限制,当地湖泊为内流湖,多数为盐湖,湖水盐度高,大多无法作为植物的灌溉用水;淡泉水可为治理沙漠提供宝贵的淡水资源。P70~71·活动[参考答案]1.(1)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行政区涉及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生态脆弱区主要包括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有冻原生态系统,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有荒漠生态系统,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有草原生态系统。(3)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壤结构疏松,植被覆盖度低,受风蚀、水蚀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强烈。2.(1)当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如滥牧、垦荒等导致植被破坏、耕地面积扩大,同时植被蓄水减少而农业用水量加大,过量引河水和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使河流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导致胡杨林枯死,最终使当地荒漠化面积扩大。(2)主要分布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区。差异: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相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地退化。P73·活动[参考答案]1.库布齐沙漠面积显著缩小,仅有的部分沙漠呈碎片化分布。2.风能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当地地表风速,减弱风力侵蚀,从而保护植被。太阳能开发:降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从而保护植被。3.库布齐沙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北部紧邻黄河,地势较为平坦,能够得到黄河水的补给,故地下水较为丰富。P75~76·活动[参考答案]1.(1)加剧沙尘暴灾害,局地气候变差;流域下游河水泥沙含量增加,河床淤积严重;农、牧业承载能力下降,威胁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等。(2)区域开发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2.(1)位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坝上地区。地理环境特点:当地以高原和波状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当地属于由半湿润向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区;河流稀少;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2)启迪: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促进了当地林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理解:塞罕坝这颗“华北绿宝石”,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3.生态移民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生态移民是对自然的尊重,而不是逃避。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知识梳理·自主探究一、1.生态交错生态系统2.荒漠化二、1.人类活动2.草原3.(1)冻融(2)水土流失三、1.(1)24%(2)1/42.(2)沙尘暴(3)地表形态四、1.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还林还草3.(1)防治结合(2)禁樵禁采生态移民课堂互动·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应用体验1~2.解析:第1题,四个地区分别是:①为农牧交错带易发生土地沙化,②为华北平原不合理灌溉易发生次生盐渍化,③为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发生石漠化,④为黄土高原主要问题为水土流失,D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D。第2题,①地荒漠化成因是气候干旱、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并非流水侵蚀,A错误;②地次生盐渍化问题春季更严重,春季降水少,蒸发强烈,盐分向表层土运动,夏秋季雨季淋溶作用明显,B错误;③地为西南喀斯特地区,因水土流失发生石漠化,属于水蚀荒漠化,C正确;④地因水土流失而千沟万壑,基岩裸露、土壤贫瘠是石漠化现象,D错误。故选C。答案:1.D2.C3~5.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沙漠广布,判断位于干旱地区,降水较少,而水土流失主要出现在降水强度较大、植被破坏、地势起伏较大、流水侵蚀能力强的地区,与题意不符,A错误。从30年前到现在,该地区的森林大面积减少,而沙漠扩张反映主要的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B正确。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与题意不符,C错误。水体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引起水质下降,利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的现象,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B。第4题,读图,对比两幅图可知,该地区森林面积大大减少,所以造成土地荒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砍伐森林引起的,A正确。干旱地区过量引水灌溉主要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与题意不符,B错误。读图可知,该地区并无沼泽分布,C错误。读图可知,城市数量减少,所以其环境问题的出现和城市的过度发展无关,D错误。故选A。第5题,该区域30年前森林覆盖率高,沙漠面积小,现在森林覆盖率低,沙漠面积大,土地沙化加重,环境趋于干旱,说明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B正确。美化环境是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A错误。保护耕地是森林发挥其经济效益,C错误。山区的森林可以防治水土流失,发挥保持水土的功能,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B。答案:3.B4.A5.B探究点二应用体验1~3.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建立起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西南地区由于植被破坏,石漠化严重;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主要任务是推进天然林保护,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第2题,两地传统村落农耕历史都悠久,排除A;川渝和滇黔(云贵)地区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排除B;滇黔地区少数民族更多,山区面积更大,地形阻隔,C正确;滇黔地区属高原地形,高山林立,排除D。故选C。第3题,生态脆弱区不适合大力发展产业,排除A;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需要保护性开发,而生态环境脆弱的传统村落更容易遭受破坏,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注重生态保护,所以要促进可持续发展最可行的是以修复保护为主,采取休养生息政策,B符合题意;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和兼顾相邻村落,统筹规划优势互补都能促进传统村落发展,但不是生态脆弱区最可行的,故排除C、D选项。故选B。答案:1.C2.C3.B4~5.解析:第4题,要防止沙子掩埋铁路,最有效的方式是远处设立高立式沙障①,可以降低风速,沉积流沙,稍近处种植耐旱植被,如梭梭、红柳、沙棘等灌木③,进一步固定沙丘,沉降沙粒。近处设置草方格沙障固沙②。这几种措施由远及近高度逐渐降低,有利于降风速,阻流沙,减轻风沙对铁路的危害,所以当地采取的措施按距道路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应该是②③①,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5题,高立式沙障是水分条件较差的地区一种有效的防沙措施,可以降低风速,沉积流沙,此处沙障可以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①正确。沙障对于美化环境的作用不大,②错误。沙障可以降低风速,利于固沙植被的生长,③正确。高立式沙障无法提高降水量,④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4.D5.A随堂集训·学业达标1~2.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线性变化呈上升趋势,说明植物生长变好,生物量增加,这从侧面反映2000年以来广西石漠化区的生态环境改善,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植被指数能反映植物生长状况,其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图中显示,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线性指数变化呈上升趋势,说明植物生长变好,生物量增加,由于曲线主要反映植被生长状况,故推测该时段该地应该进行了造林即植树造林,C正确。城镇化建设、开采矿山会降低植物生长量,退耕还湖会增加湿地,不会增加林木植被量,A、B、D错误,故选C。答案:1.C2.C3~4.解析: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土地盐碱化的成因。渤海湾西岸春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