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1页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2页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3页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4页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提问1、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2、宋至明清的城市特点是什么?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明清直至鸦片战争前1、了解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2、掌握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缓慢的原因。课标细化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农业1)生产技术水平提高2)高产作物的推广,人民衣食结构发生变化。手工业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城市白银大量使用,商业资本活跃。工商市镇的兴起。赋役制度明朝“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综合国力1)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2)国内生产总值;3)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4)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在农业方面,明清时期,人们讲求精耕细作的集约式生产。耕要“三耘”、“三荡”,并创造了各种复种套种、多熟轮作等方法。人们学会了开始种植苜蓿等绿肥等治盐改土的技术。在全国推广了从美洲引进的高产作物品种番薯、玉米、马铃薯等。1)生产技术水平提高2)高产作物的推广,人民衣食结构发生变化。材料解读

“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从一条鞭法开始的人丁负担向土地转移的发展趋势,至此完成,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在法律上正式宣告消失。摊丁入亩,用经济方法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材料解读

雍正年间,“开豁贱籍”—取消贱民户籍(山、陕地区的乐户;浙江地区的喜婆;徽州一带的佃农),使他们成为良民。

开豁贱籍,用法律方法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外国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荷兰或18世纪的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根本没有霸权可言。”——弗兰克《白银资本》“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流入中国。”——全汉升

“到处显得平静安宁,我们看到的是满意的神情和幽默的兴致……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家乞丐如此之少,真令人惊异……”——英国阿美士德使团成员斯当东在1816年的日记二、资本主义的萌芽1、自主学习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出现的时间、地点及主要特征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自由雇佣关系阅读第28-29页课文,思考下面问题:资本主义萌芽充分发展所需的条件在中国明清时期的情况是什么?(从国内市场、劳动力、资金、国家政策四方面考虑)【合作探究】1、国内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狭小。2、劳动力:人民大多被束缚在土地上。3、资金:官府沉重剥削,农民贫困。4、国家政策:闭关锁国、海禁、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三、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3、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西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封建君主专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装备陈旧闭关锁国资本主义民主制船坚炮利殖民扩张完成工业革命四、近代前夜的危机1840年中国西方人均粮食200千克1000千克(美国)生产方式手工操作机器生产,英国每个农场1台蒸汽机年产铁2万吨法国10倍于华,英国40倍于华交通状况牛马拉车铁路总长9000千米1840年中西经济之比较

卡尔·马克思曾在英国报纸中发表时评说:“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传统农业时代,中国人口的增长是缓慢的。直到宋朝才突破1亿,明朝末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5亿,到了清朝人口迅猛增长,乾隆时期全国总人口突破3亿大关。据葛建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的研究,1644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0.49%。——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期两个世纪中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8分)综合探究1、明朝中叶以来农工商各业的发展,经济高增长带来经济总量的扩大。2、康熙年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刺激了人口的迅猛滋生。3、传统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单产提高。4、新耕地的开辟。5、外来高产粮食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种植。复习提问1、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2、宋代以来城市发展特点?3、重农抑商必背一句话。4、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5、明清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拓展——人口压力乾隆时代人口突破3亿。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人口压力的负面作用,在清朝中期已经凸显。1、人均耕地面积日趋减少。1650年人均5亩,1750年人均4.5亩,1850年人均2.95亩。2、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均粮食日益减少,导致粮食价格持续上涨,19世纪的粮食比17世纪上涨了5倍多,粮食匮乏与粮荒日趋严重,一遇自然灾害,就会出现大规模饥荒,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人口死亡,引起抗粮、抗租的暴动。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人口论》,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手段来消灭深灰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1793年,学者洪亮吉提出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