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现代文阅读第十一课
课文解读本文是张岱年先生为傅永聚、韩钟文总编的《二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所作的代序言。全文较长,选入课文时作了删节。作者在文章开头说:“现今时代,做一个中国人,最重要的是具有爱国意识,而爱国意识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只有认识到祖国的可爱,才能具有爱国意识。而要认识到祖国的可爱,又必须对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正确的理解。”又说:“中国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课文就是用四个小标题分别论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所包括的四个基本观念,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文章引用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准确地说明了这四个基本观念的具体内容与发展演变,极有说服力。(一)天人合一:主要说明人与自然的对立的统一,即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左传》《孟子》和张载的《西铭》等古籍资料反复证明。段末,又将其与西方“克服自然”“战胜自然”与“天人合一”等思想作比较,说明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统一观念的必要性。(二)以人为本:即人本思想。作者强调:“所谓以人为本,不是说人是宇宙之本,而是说人是社会生活之本。”文章分别引用孔子的思想、仲长统的话、范缜的《神灭论》和宋明理学来证明。(三)刚健自强:通过解析《周易大传》的相关内容,作者说明了什么是“刚健自强”:“日月星辰运行不已,从不间断,称之曰健,亦曰刚健。人应效法天之运行不已,而自强不息。自强即是努力向上,积极进取。”随后引出“在古代哲学中,与刚健自强有密切关系的是关于独立意志、独立人格和为坚持原则可以牺牲个人生命的思想”的观点。作者认为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是刚健自强最基本的要求,而儒家提出“刚健自强”的人生准则,与老子的“以柔克刚”的思想相反相成。(四)以和为贵:“和”是中国古代的最高价值。作者引用史伯、孔子、有若、孟子的言论,以及《周易大传》《中庸》等诸多典籍中的相关内容反复说明“和”的内涵与重要性。最后还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说明“和”的积极作用。作者的这些论述,不仅说明了这些基本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精华,而且指出了这些基本观念对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准确是本文语言的最大特色。解析概念准确无误,引用古籍准确恰当,这些准确缜密的语言使文章极具说服力。11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①张岱年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四项基本观念,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即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亦即认为人与自然界不是敌对的关系,而是具有不可割裂的联系。所谓合一,指对立的统一,即两方面相互依存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在春秋②时即已有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里认为,礼③是天经地义,即自然界的必然准则,“天经”与“民行”④是统一的。孟子将天道与人性联系起来,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⑤孟子认为人性是天赋的,注解①选自《当代名家线装自选集·张岱年卷》(线装书局2003年版),有删改。张岱年(1909~2004),著名哲学家。②[春秋]这里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因鲁国编年史《春秋》所记录的历史时期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划为春秋时代。③[礼]这里指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④[“天经”与“民行”]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原文为:“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意思是说,礼是上天的规范,是大地的正理,是老百姓的行为准则。在这里“天经”“地义”与“民行”统一在“礼”上。“经”即规范、原则;“义”即正理,不可改变的道理;“行”即行为准则。⑤[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语出《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竭尽人心的功能,扩大善良本心,就是懂得了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也就是懂得了天意。这里,孟子将天道与人性联系起来了。所以知性便能知天。《文言传》提出“与天地合德”的理想,与天地合德即与自然界相互适应,相互调谐。宋代张载①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个词,在所著的《西铭》中以形象的语言宣示了天人合一的原则。但也承认天与人的区别,人是自然界所产生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改变调整,但不应破坏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与西方所谓“克服自然”“战胜自然”有很大的区别。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取得了改造自然的辉煌成绩,但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时至今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统一,确实很有必要。以人为本是相对于宗教家以神为本而言的,可以称为人本思想。孔子虽然承认天命,但怀疑鬼神,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提高道德觉悟,而不必求助于鬼神。孔子更认为应重视生的问题,而不必考虑死后的问题。后汉思想家仲长统说:“人事为本,天道为末,不其然与?”②他提出“人事为本”,是儒家“人本”思想的最明确的表述。所谓以人为本,不是说人是宇宙之本,而是说人是社会生活之本。佛教东来,宣传灵魂不灭、三世轮回③的观念,儒家学者起而予以反驳。范缜著《神灭论》④,提出形为质而神为用的学说,彻底驳倒了神不灭论。(二)以人为本注解①[张载(1020~1077)]北宋著名思想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著有《砭愚》(《东铭》和《订顽》《西铭》)等。②[人事为本,天道为末,不其然与]语出《全后汉文》卷八十九。意思是说,人事是社会治乱的根本,天道在这里是无关紧要的,难道不是这样的吗?③[灵魂不灭,三世轮回]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灭。三世指前世、今生、来世。“三世轮回”应该是三世因果、六世轮回,主要讲因果循环,前世的因促成现世的果,现世的因又促成未来的果。④[《神灭论》]我国南朝齐梁时期的思想家,著名的无神论者范缜的代表作。此作鲜明提出人死之后精神消灭,不可能成佛;人的富贵贫贱并非天生命定,所谓因果报应纯属无稽之谈。
宋明理学①中,不论是气本论、理本论或心本论,都不承认灵魂不灭,不承认鬼神的存在,而都高度肯定精神生活的价值。受儒家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宗教意识都比较淡薄。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的传统,这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三)刚健自强
孔子重视“刚”的品德,他说:“刚毅木讷近仁。”②刚毅即是具有坚定性。孔子弟子曾子说的“临大节而不可夺”③,即是刚毅的表现。《周易大传》提出“刚健”“自强不息”的生活准则。《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④日月星辰运行不已,从不间断,称之曰健,亦曰刚健。人应效法天之运行不已,而自强不息。自强即是努力向上,积极进取。
在古代哲学中,与刚健自强有密切联系的是关于独立意志、独立人格和为坚持原则可以牺牲个人生命的思想。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⑤又赞扬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⑥,即赞扬坚持独立的人格。孔子更认为,为了实行仁德可以牺牲个人的生命,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⑦孟子进而提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⑧这所谓“义”,包括人格的尊严。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这是刚健自强的最基本的要求。注解①[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清)时代占有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②[刚毅木讷近仁]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说,刚强、坚定、质朴、说话谨慎,具有这四种品德的人就接近仁人了。③[临大节而不可夺]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不动摇屈服。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道的运行刚健有力,永恒不息,君子效法天道,所以自强不息。⑤[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说,三军的主帅可以俘虏过来,匹夫的意志却是不可动摇的。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语出《论语·微子》。意思是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⑦[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仁人志士,不会为保住个人的生命而损害正义、加害别人,只会舍弃生命以维护正义和理想。⑧[生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语出《孟子·告子上》。意思是说,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兼得,我宁可牺牲生命,也要选择正义。
与儒家重刚相反,老子则贵柔。老子贵柔,意在以柔克刚。柔只是一种手段,胜刚才是目的。孔子重刚,老子重柔,其实是相反相成①的。(四)以和为贵
中国古代以“和”为最高价值。春秋时期的史伯说“以他平他谓之和”“和以生物”,意思是聚集不同的事物而达到平衡,这叫做“和”,这样才能产生新事物。孔子说“和而不同”,意思是在“和”的前提下,保留自己的意见而不人云亦云。孔子的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②,充分肯定“和”的价值。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③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周易大传》还提出了“太和”观念。所谓“太和”,是指自然界万物并存共育的景况。儒家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基本上是和谐的。《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④,这正是儒家所构想的“太和”景象。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在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民族文化的同化力的积极作用。中华民族是汉族和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多元化的统一体,中国文化也是多元的统一体。多元的统一,正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谓“和”的体现。所谓“和”,不是不承认矛盾对立,而是认为应该解决矛盾而达到更高的统一。注解①[相反相成]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这里指相反的事物也存在同一性。②[礼之用,和为贵]语出《论语·学而》。意思是说,礼的运用,以和为贵。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语出《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说,适宜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理条件,有利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所向,内部团结。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思是说,万物一齐生长、发育而互相不违害,各种道理同时施行而互相不背离。悖,相反、违反之意思。
如果采用新的术语,“天人合一”,应云“人与自然的统一”,或者如恩格斯所说“人与自然的一致”,“自然界与精神的统一”。“以人为本”,应云人本主义无神论。“刚健自强”,应云发扬主体能动性。“以和为贵”,即肯定多样性的统一。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精湛思想,亦即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所在。主旨把握答案问题:本文所说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哪些内容?作者论述这个观点的意图是什么?本文所说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四个基本观念,就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作者论述这些,是为了说明这些基本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精华,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为了说明这些基本观念对于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语言品味答案学生带着问题品读第一、二两节中的有关段落。问题:①“宋代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个词,在所著《西铭》中以形象语言宣示天人合一的原则。”②“佛教东来,宣传灵魂不灭、三世轮回的观念。”——第①句中的“宣示”与第②句中的“宣传”能否互换?为什么?不能互换。“宣示”是公开表示或宣布,既表明了张载的理直气壮,也表示了作者对张载观点赞同的感情;“宣传”是对大众说明讲解并使人信服,本为中性词,用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佛教这一观点和做法并不认同的态度。答案学生带着问题品读第三节中的语段。问题:“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赞扬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即赞扬坚持独立的人格。孔子更认为,为了实行仁德可以牺牲个人的生命。”——删去句中的“又”与“更”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又”表示后句并非重复前句所说的内容,而是另说一事;“更”则表示程度上比前面又深一层。答案学生带着问题品读第四节中的语段。问题:“儒家认为,包含人类在内的自然界基本上是和谐的。”——删去句中的“包含人类在内的”,句子依然通顺,意义依然清楚。删去好吗?为什么?不好。“包含”在这里是着重指出的意思,站在人类的角度说问题,自然要把人类着重提出来,使其意义表达得更准确、更清晰、更严密。义理探究答案①文章说:“西方近代的科技技术取得了改造自然的辉煌成绩,但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联系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说说你对这个论断的看法。②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联系现实生活,说说这四种品德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会有怎样的影响?①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②在正确的理解刚毅木讷意义的基础上,言之有理既可。能力训练答案本文在论述“以和为贵”时,引用了哪些重要论据?引用了以下六个重要论据:①史伯说;②孔子说;③有若说;④孟子说;⑤《周易大传》的观点;⑥《中庸》引语。相关资料作者简介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号宇同,原籍河北献县,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哲学家。学术成就20世纪20~30年代中期,张岱年先生先后写了《先秦哲学中的辩证法》《秦以后哲学中的辩证法》《颜李之学》《中国元学之基本倾向》《中国思想源流》《关于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论》《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谭理》等重要哲学论文,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论思想,阐发了中国的辩证法思想,显扬了中国人本思想,而且做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解释社会人生的尝试。受张崧年“列宁、罗素与孔子,三流合一”思想的影响,张岱年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的思路:今后哲学一个新路,当是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在方法上,将唯物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分析方法综合起来;在理论上,将现代唯物论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结合起来。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华民族正值生死存亡之机,“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此哲学必不是西洋哲学之追随摹仿,而是中国固有的刚毅宏大的积极思想之复活,然又必不采新孔学或新墨学的形态,而是一种新的创造。”1935~1936年,张岱年先生写成50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以哲学问题为纲,分别叙述其源流发展,以显出中国哲学的系统条理,其较高的学术品位为学界所公认,至今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必读书目。1942~1944年间,他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先后著成《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等书稿,分别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形式逻辑定律、唯物论和人生观,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的哲学结构。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先生将授课讲稿整理成为《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与《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出版论文集《中国哲学发微》《求真集》《玄儒评林》《文化与哲学》《真与善的探索》《思想·文化·道德》;撰写专著《中国伦理思想研究》和《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刘鄂培、钱耕森等学友建议其编印文集,于是编印《张岱年文集》6卷。作品赏析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精辟之论
张翼星在文化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张先生深入地思索了民族精神的问题。自梁启超于1899年提出“中国魂”的概念以来,在整个20世纪,关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或称“民族魂”“中国魂”问题,多次引起学界关注,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个问题的提出,显然与中国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近现代文明的转型相关,也与多次面临的深重的民族危机相关。中华腾飞,民族振兴,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从自己的优秀传统中寻求并提取精神的凝聚力和支撑力。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或“民族魂”呢?一百年来,人们见解殊异,分歧甚多。有从中性上多侧面表述民族特性的;有从积极方面概括民族美德的;有从民族的心理路向上与西方、印度相比较的;有从“心性之学”“人本文化”或人文精神上集中提炼的,等等。在这些观点和异议中,难免存在两个问题:1.如何区别作为“民族魂”的民族精神与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一般民族特点?2.民族精神是一个学派或少数儒学代表人物的理想或体验,还是应当反映整个民族比较普遍的精神气质和心理情怀?张先生显然思考了这些分歧和问题,他区别了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愉快的国庆假期话题作文范文
- 银行账户管理实施细则
- 青鸟读书心得万能10篇
- 物流发货回执单
-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学思路2 川教版
- 2000个论坛华东网络营销基地(已经详细分好类)
- 转正自我工作总结(15篇)
- 黑暗效应-详解
- 9《声音的产生》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1 小数乘法第2课时 小数乘整数(2)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GB/T 19752-202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 伦理与社会责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动物营养学(讲义)
- 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生产企业)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年(标准版)第6版 第一册 素食
- EBV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 中国电信-员工手册(共20页)
- 京东五力模型分析
- 毕业设计(论文)驱动桥毕业设计
- 宜都市产业集群基本情况及产业链
- SF_T 0119-2021 声像资料鉴定通用规范_(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