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25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25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25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25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语文-25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会认“矛、盾、持”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集”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

招架、紧张、固然、大显神威、乱成一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情境体验、对比词句、朗读感悟等方法,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5、初步学习用科学的思想方法看问题、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

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3、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三、课时分配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包括文中介绍的矛和盾的图片,相关音乐、视频资料等。

学生:预习课文,读书课文,自学生字词。

五、教学设计

(-)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

“考考你的记忆力

2、大屏幕上会出现许多物品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看,用心记,咱们比比谁记得最多,准

备好了吗,开始(播放图片)。

3、说说吧,你记住了哪些?(生答)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的胜利者。

4、看,这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所有物品的图片,知道吗,在这些图片里还藏着一个秘密,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呢?认真读书,用心思考的同学一定会有所发现!

游戏我们先玩到这儿,下面我们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初识字词

过渡: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图片)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1、对,就是矛和盾。矛和盾是两个生字,伸出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写一写,先写“矛”:

横撇、点、中间的横钩要托起上面的部分,第四笔是弯钩,最后一笔撇要写舒展;再写“盾”,

先写外面的部分,里面是横、撇,里面是“目”。(做示范)

2、矛和盾是用来做什么的?(生答:进攻、防御、自卫)是呀,矛是用来进攻的,盾是用

来自卫的,这两种武器是相互对立的。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矛和盾的集合”,这里的集合和我们平时站队集合的

,,集合”一样吗?(生答)这里指的是二者合并在一起,那矛和盾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呢?

就让我们学习25课,齐读课题。

(三)认读词语,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翻到第25课,我请一组同学接读课文,起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接读课文)

2、好,课文读完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课件出示词语)谁

愿意读给大家听。(评价)

3、同学们,看这个词语,(点蓝“坦克”)坦克是英国人发明的,把它的读音借用到汉语中

来叫“坦克”,像这样音译词还有很多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吉普、汉堡、咖啡、沙

发图片,生相机读词).

4、(点蓝“左抵右挡”)看看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左”“右”是一对反

义词)。对,左和右是一对反义词,像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呀?(大材小用、长短不一)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这些词多有趣呀!

5、再看这些词,用上这些词语,你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出示“发明家、

自卫、进攻、合二为一、坦克、大显神威”)指名说一说

小结:你们看,这些词语能帮助我们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就是它的第一作用。

6、(点蓝前五个词)看这些蓝色的词语,这是讲的(指名说)这是发明坦克的过程(板书:

过程)再看红色的词语,它又讲了一一(指名说)也就是坦克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板书:

作用)

那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又讲了什么?(生答,相机板书:道理)

小结:你们看,这些词语还能帮助我们了解课文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这是它的第二作用。

6、小结:这篇课文讲的就是矛和盾集合的过程、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道理。

(四)精读感悟,重点探究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看发明家把矛和盾的特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吧。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创设情境(紧张的气氛)

那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发明家和朋友手持矛和盾,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比赛。

看,朋友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刺来了,刺向你的左边你会(生答:挡住左边)刺向你的右边了

(生答:挡住右边)小结:就这样,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但最终的结果却还是难以招架。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写发明

家想法的句子。(生读画句子)

(2)聚集两个“!”

①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出示:“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就钻在铁屋子里,

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这段话的标点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是啊,这段话中用了两个感叹号。那这两个感叹号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②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请你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你听出了什么?(点红第一句“盾

太小啦!”)

方案一:学生读不到位。

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方案二:学生读到位,学生听不出来。

师:面对朋友猛烈的进攻,发明家想:盾太小啦!你听出来了什么?(发明家很着急)

③指导朗读:对,那谁来着急地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小结:大家看,从第一处感叹号我们就读出了发明家的心急如焚!

④那第二处感叹号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自己读一读,((点红第二句话:“如果盾大得像

个铁屋子,我就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指名说:

方案:生:发明家想到了好办法,把盾变成铁屋子

师引导:此时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小结:是啊,把盾变成铁屋子,就能保护自己了,发明家想到了自卫。(板书:自卫)

⑤小结:发明家想到了这么巧妙的方法,此时发明家的心情多高兴呀!(生读,师评价:听

出了高兴)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两个感叹号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发明家不同的情感,就让我们把发明

家的情感变化读出来吧!谁来读?

⑥指导朗读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就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评价:读出了发明家情感的变化)

(3)合作朗读一二自然段

发明家在手忙脚乱,难以招架的情况下,突发灵感,产生了想法,多有意思呀,我们把

这个情景来读一读吧。我们这样来读:老师读蓝色部分,黑色部分男生读,红色的部分女生

读,准备好。(合作读)

(课件出示:大家看,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

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

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

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看和书上的有什么不一样?(生答)

(2)有“可是”和没“可是”有什么不一样呢?

①学生答到内容

小结:刚才发明家想到的是自卫,现在他发现了自卫的不足,一个“可是”,我们就读出了

发明家的想法的变化,那再看“可是”,你还读出了什么?()

②学生答到情感

方案:引导:有什么情感变化?(高兴——发愁)

小结:一个“可是”,就让我们读到发明家情感的变化。

③从“可是”中还能读出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体会体会。谁来读一读(生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认真听,,我和刚才那位同学读得有什么不一样?

方案一:学生答到急、快。

小结:师:是呀,这是发明家瞬间产生的想法,所以老师要读得快一些。

方案二:学生答不到位

师引:可——是,老师这样读,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你看,从一个“可是”,我们还读出了发明家思维的敏捷。

男女生合作读:下面让我们分男女生,合作读一读。女生读红色部分,男生读蓝色部分。

(3)就这样,发明家继续思考着,他又想到了一一(出示:自卫,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呀!)

生读。(相机板书:自卫)

(4)小结:发明家由自卫想到了进攻,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了。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那发明家是怎样解决自卫是为了更好的进攻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想

一想。

(2)(出示坦克图)看,这就是发明家发明的坦克,谁能看着图说说发明家是怎样解决自

卫是为了更好的进攻的呢?(指名说,上台说)

(3)小结:就像同学们所说的,盾能自卫,改成铁屋子,自卫的本领就更大了;矛能进攻,

改成枪口或炮口,进攻的能力就更强了,再装上轮子,安上履带,就能动了,坦克作战就更

灵活了。你们看,坦克就是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了。(板书:合二为一)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想不想亲眼看看坦克第一次上战场的情景?我们一起来看。(播放录像)

(2)小结: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真是威力无比啊!让我们把坦克的威力读出来吧!(生

齐读)

过渡:是啊、坦克真是威力无比啊!。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

一起发明的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吧

5、回顾发明家思考过程

(1)这就是发明家的思考过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

(课件出示: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

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一一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

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2)我们一起来看:首先发明家想到了一一(指名说)

接着,他又想到了一一(指名说)

最后,他想到了一一(指名说)

(3)小结:大家看,坦克的发明就源于这深入而又全面的思考过程。

(4)朗读:让我们把这个思考过程读出来吧,这次,我们这样读,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

你们组推荐一一,你来读第一部分;你们组推荐一一你们可是大家推荐出来的呀,相信你们

一定能读得很出色。(三名同学读)

(5)读了发明家的思考过程,你想说点什么?(生答)

6、学习第六自然段

(1)点明道理

就像同学们所说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

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生齐读。

(2)通过游戏,深化理解道理

同学们,你们想做胜利者吗?你们想做今天的胜利者吗?机会来了,还记得我们的那个

游戏吗?看!(出示课件)铅笔+橡皮就是带橡皮头的铅笔,像这样,你还能说吗?

①(生答)

②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

者。)(生齐读)这个道理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就是“集优者胜”。(板书:集优者胜)

(3)(出示:伞衣图片)你们知道们,一位四川的小学生把雨伞和雨衣合二为一,发明了伞

衣。这个小学生的发明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4)总结全文:同学们,在生活中,像发明家一样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看问题、想问题,你

也会成为胜利者。(下课)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过程自卫一►进攻一«■合二为一

作用大显神威

道理集优者胜

学情分析

【相关已知领域】

1、对于识字方面,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利用工具书来认识理解生字新词,但

还需加强;

2、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内容等。教学

中要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动地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获得新知。感受文章表

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一些表达方法,在本组学习之前,学生已有初步的认知、积累。这也是

学习本课的基础。

【相关未知领域】

学生对“矛”“盾”“坦克”的等实物,可能很陌生,所以会给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一定的

困难,需要在课前查找有关矛和盾的资料,了解矛和盾。学生对于坦克的发明过程充满兴趣,

但是对坦克的作用并不是太了解。

【相关难知领域】

1、文中有一些词语较难理解,如“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

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通过情境体验、对比词句、朗读感

悟等方法,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2、学生对“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这一问题的理解

有难度,可以引导学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再读课文的

第一部分内容,想象作者的发明过程。重点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懂得坦克是把

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的。

效果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一课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

活动,整体来说学生有热情参与、又有潜心读书,静心思考,可谓是学有所获。

优点:

1、从课前游戏开始,通过比赛谁的记忆力强,谁记住的物品最多,一下子激发了学

生的兴趣,活跃了气氛,游戏的结果揭晓后,引出的思考,更激发了学生把注意力集中

到课堂学习中。

2、字词教学灵活多样。本课除了“矛”和“盾”,要求会认的字只有四个,除此之

外出示与课文内容有关和值得积累的四字词语,学生在认读时积极主动,说明对赐予的

掌握很好。

3、课堂学习中注重落实了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坦克

发明的过程,坦克的作用和由此引发的道理。首先,关于自卫:通过创设情境,大部分

同学感受了当时比赛的紧张和危险,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很容易理解“左抵右挡”

和“难以招架”。第二自然段写发明家想法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两个感

叹号的使用。通过情境体验和朗读,体会感叹句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并联系内容理解“自

卫”的意思及想法。第二,对于发明家是如何想到进攻的,是通过对比句子,聚焦到“可

是”这个转折词中,学生们体会到转折词的作用。通过联系上文内容,朗读感悟到由一

个“可是”能读出发明家想法的变化和情感的变化这两个层次。学习自读自悟,对文本

的理解可谓是“层层剥笋”。

4、关于合二为一的想法,学生自读自悟,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很多同学都会说一说

发明家是怎样解决“把自卫和进攻合二为一”,接着出示坦克的图片,很多学生愿意当

讲解员,介绍发明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当感受坦克的作

用时,学生被以真实的录像震撼了,朗读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5、通过朗读回顾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整个思考过程时,学生说一说感受,引导其懂得

坦克的发明就源于发明家这样深入而全面的思考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

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自然也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在课堂的最后的拓展环节,回顾了课前游戏的物品,说一说这些物品是集哪些物品

优点于一身而出现在我们生或中的,从而深化理解最后一段的道理。学生参与度又一次

达到高潮,最后,教师引导由这个道理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就是“集优者胜”,由此积

累词语,使学生学习到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看问题、想问题的好处。

不足:

对于发明家是如何想到进攻的,聚焦到“可是”这个转折词中,学生们体会到转折

词的作用。通过联系上文内容,朗读感悟到由一个“可是”读出发明家想法的变化和情

感的变化这两个层次.但在这一环节的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性,如果在小组合

作学习中,教师给予读书联系上下文朗读的指导,相信学生更能感受到“可是”中所包

含的发明家想法的变化和情感的变化这两个层次。这样更符合学生自读自悟,“层层剥

笋”的理解文本。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材解读】

(-)思想内容方面

本组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其中《矛和盾的集合》、《科里亚的木匣》、《陶罐和铁

罐》是精读课文,《狮子和鹿》是略读课文。这四篇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文从不同的角

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

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

道理。

全文共分6个自然段,有以下特点:

1、课文写了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

2、坦克发明的过程中蕴含着发明家的思维过程。

3.本课通过事例表现坦克的威力。

4、本课通过发明坦克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语言表达方面

1、条理清晰,行文线索清楚。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其中发明坦

克的过程又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介绍,条理清晰,线索清楚。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这篇课文由发明家把矛和盾的特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所以

课文主要讲的是坦克发明的过程,这是本课的重点。因此,课文在组织内容时发明坦克的过

程写的很具体,而坦克的作用简单介绍。从整体上看,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

这篇课文讲了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

神威。作者用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

利者。

4、发明坦克的过程以人物的思想活动为线索展开情节

5、遣词造句准确、生动

(1)感叹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

(2)过渡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

(4)含义深刻的句子点明中心,与题目相照应。

二、教材位置

1、人文主题的位置

本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一主题的课文,学生在二年级就有所接

触。二年级上册第四组安排了“怎样看问题、想问题”的主题,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给人

以启迪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么做。本组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主题的

四篇文章,不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且还提出了要学会善于动脑筋,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是对前面出现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主题内容的整合和提

升。亦为学习三下第四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这一

主题做好铺垫。

2、训练重点的位置

本组的单元训练重点是: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组重点要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肩

负着落实教学要求的任务。这一训练项目在三年级上册开始提出,如三上第二组《我不能失

信》提出了“认真读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下第二组《路旁的橡树》中

提出了“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是发展阶段。四年级有所提升,如四上第六组《给

予是快乐的》提出“认真读一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下第三组导语中明确提出“让

我们阅读本组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五上第一组导语提出了“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

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这又是一个训练的拐点。由此可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经过

了三个学年的训练过程,而本组是在整个小学阶段阅读基本功训练的一个高点。可以说是训

练目标达成的阶段。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低年级时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本册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

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这里指明要求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并体会词语表达的含义以及有什么好处。

3、课后思考练习题

>我默读了几遍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一题意在落实单元训练重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自

学课文,了解大意后,再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让我们讨论讨论。

这一题是围绕课文重点部分,讨论交流的题目。可以在理解词句,读通课文基础上,进

行讨论交流。如果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想象作者的

发明过程。重点引学生在交流中懂得坦克是怎样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的。在此基础上,

也可以进一步讨论文后泡泡,在联系生活实际的拓展中,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课文里有不少用的好的词语,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我要把它们抄下来。

这一题重在积累词语的练习,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可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画下来,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词语的意思和词语好在哪里,在互相启发交流后,再抄写下来。

课文中列举的是四个字的词语,可引导学生抄写时可以不限定在四个字的词语中。

三、学习目标

7、会认“矛、盾、持”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集”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

招架、紧张、固然、大显神威、乱成一团”等词语。

8、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情境体验、对比词句、朗读感悟等方法,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10、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11、初步学习用科学的思想方法看问题、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4、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

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6、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评测练习

我会写相信自己一定会写得更精彩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如...般

比一比和你同桌一起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看谁写的多。

左抵右挡-

哇哇哗哗

其他词语:

我明白: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的想到了

为了进攻,由矛的想到了,最终他想到了把矛和盾的结合起来,

发明了坦克。

我知道

读了课文以后,我明白了:

我还受到了不少启发:

大城市里坐公共汽车的人太多,太拥挤,就制造的公共汽车。

我们写字写错了再找橡皮太麻烦,就生产了的铅笔。

为了读书写字时保持正确姿势,需要发明。

别人的学习方法先进,我就要«

课后反思

第七组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主题组织课文,《矛和盾的集合》安排在

本组的首篇,通过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使学生初步懂得集合的思维方法。

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过程中,为了保护

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

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一一

坦克的作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

达上的主要特点。

一、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课前游戏埋伏笔,提高游戏的实效性

课前通过比赛谁的记忆力强,谁记住的物品最多,来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并且集

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同时,这些物品的选搽是有一定针对性的,为课堂最后了解

生活中矛和盾集合的例子埋下伏笔。

2、图片引入,导入课题。矛和盾既是要求会认的字,又是要求会写的字。因此,先

从图片入手,让学生先认识矛和盾这两样武器,再教写这两个字,接着说一说他们的作

用。再理解“集合”的意思,促使学生对课题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然后抛出本课具体

要研究的问题:矛和盾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呢?通过质疑引出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3、把学习字词和整体感知课文集合在一起

(1)注重词语积累

本课除了“矛”和“盾”,要求会认的字之外,还引导学生关注与课文内容有关、

值得积累的四字词语,如:“坦克”这样的音译词是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左抵右挡”

发现词语中有一对意思相反的字,引导学生关注积累这样的词,可谓是做到了学习新知,

复习旧知。

(2)巧用词语说内容

利用“发明家、自卫、进攻、合二为一、坦克、大显神威”这几个关键词,来练习

抓关键词说课文主要内容和了解文章描写顺序。

4、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情境体验、对比词句、朗读感悟等

方法,引导学肾功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

利者”的道理。

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当时比赛的紧张和危险,教师创设情境,抓“左抵右挡”和“难

以招架”的词语理解促使学生感受比赛中发明家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关注第二自然段

写发明家想法的句子,重点聚焦两个感叹句。通过情境体验和朗读,体会感叹句所表达

的不同情感并联系内容理解“自卫”的意思及想法。指导学生把发明家情感的变化句子

读好,也是本课指导朗读的一个重点及亮点。

5、音图影像结合,检验学生理解程度

关于合二为一的想法,放给学生自读自悟,自读后,让学生指着坦克的图片来说一

说发明家是怎样解决“把自卫和进攻合二为一”的,从而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对

于坦克的作用,教师则以真实的录像情境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坦克的威力,进而

以影像促读

6、首尾呼应,联系实际,拓展理解道理。

回顾课前游戏的物品,说一说这些物品是集哪些物品优点于一身而出现在我们生或

中的,从而深化理解最后一段的道理。并总结这个道理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就是“集优

者胜”,由此积累词语,使学生学习到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看问题、想问题的好处。

二、心中的遗憾

设计之前就有这个顾虑:在解决“坦克是怎样一步一步发明的?”这个问题时,设

计了两种,一种是学生自读自悟,同桌或小组商量画个坦克发明过程的示意图,一种是

学生读,说坦克发明的示意图,引出“矛”“盾”和“坦克”之间的关系,老师在出示

示意图,加深理解。当然第一种好,既培养的自读自悟的学习能力,又开阔了思维,动

手理解自己画图的能力,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考虑了又考虑,估计画示

意图,会占用一定的时间,这节课的任务就完成不了了,但又不甘心想尝试。但直到今

天心中都存有遗憾。

课标分析

一、《课标》中关于本学段阅读方面的要求有: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

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

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

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其中,本册学习涉及到的要求有:

1、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

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二、依据本学段、本册课标要求,结合单元导语和课后练习题,谈确定本课目标

1、单元导语说明:

第七面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

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

往往就不一样。下面这组课文,讲述了几

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

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让我们多读

读,多想想。k-----、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

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

木匣,四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

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

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四篇课文告诉

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本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一主题的课文,学生在二年级就有所接

触。二年级上册第四组安排了“怎样看问题、想问题”的主题,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给人

以启迪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么做。本组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主题的

四篇文章,不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且还提出了要学会善于动脑筋,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是对前面出现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主题内容的整合和提

升。亦为学习三下第四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这一

主题做好铺垫。

2、本组本课涉及的训练点有: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组重点要读懂课文内容,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