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雷雨》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雷雨》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雷雨》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雷雨》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雨》一等奖创新教案《雷雨》教案

教学目标: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4.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巴金说过:“《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曹禺的《雷雨》,希望不会让大家失望。

二、简介作家作品

解题:

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三、介绍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2.戏剧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四、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虽曾留学德国,又是一个现代厂矿的董事长,但他的性格冷酷、自私,虚伪,在家庭里,却像一个黑暗王国的统治者。故事就围绕他而发生。30年前,他的家庭为了给他娶一个名门闺秀,硬是把他所爱的,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女佣侍萍逼走了。他以为她投河自尽。但是,她却为人所救,嫁给一个下层的佣人鲁贵。岂料,30年后,鲁贵不但在周家当差,而且,他们的女儿四凤又像她的母亲当初一样,来到周家作佣人。她同周家的大少爷周萍(周朴园和侍萍所生)相爱,并已有孕在身。但他们的爱情却带着内心的隐痛,因为周家年轻的太太繁漪,不肯放弃曾与她私通的周萍,而四凤却又要面对周家二少爷周冲(周朴园和繁漪所生)的爱情。侍萍由于寻找女儿来到周家,在这里,她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她与周朴园再度重逢,而昔日之情却已覆水难收;女儿重蹈了她的覆辙,与其同母异父的哥哥相爱并已有了身孕;她的两个儿子周萍与鲁大海本是同根生,而今却因身份不同而水火难容;所有的人都蒙在鼓里,只有她知道,她感到老天太不公平了。当一切血缘的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自杀了;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繁漪疯了;侍萍呆痴了。

五、布置作业

六、:结合课本p29“问题探讨”之三继续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两个角色,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演周朴园,进一步理解体验角色。

二、节选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2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p25下“怎么,是你?”,写鲁侍萍和周朴园追忆往事。第二层写鲁侍萍和周朴园现在的矛盾冲突。

三、体会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戏剧的人物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高尔基在《论剧本》中说:“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如果说,在舞台演出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理解人物,而在剧本中,对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却不能作细致的描写,只能作一些必要的提示,我们要了解人物,就只能通过对话独白等。戏剧的人物语言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有着自己独自的特点。那么,这些特点是什么呢?在《雷雨》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

1、高度个性化: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请以周朴园为例,找出他认出侍萍之前的语气、神态与认出侍萍之后的表现,揣摩周朴园的心理特征,分析周朴园人物形象。

相遇诉旧怨

你,你贵姓?p22上

——看到侍萍关窗的动作,似曾相识,所以感到奇怪,但他还不知道真情,心理还比较平静,因此问得虽然有些迟疑,语调还是平静的。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p23倒4行

——当侍萍反复说梅小姐不是小姐,也不贤惠,而且点明她叫侍萍时,周朴园感到意外,疑惑,也有些吃惊,所以他抬起头来直截了当地问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p24中下

——侍萍告诉他梅小姐没有死,她的孩子也还活着,周朴园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所以紧张地忽然立起,再次追问。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p25下

——侍萍继续述说梅小姐的辛酸往事,当她说出衬衫上的梅花和萍字时,周朴园更加怀疑,所以慢慢地站起来,疑惑地问。

哦,侍萍!(低声)是你?p25下

——当侍萍肯定了他的疑问时,他不愿也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所以又低声问了一句。

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不同的问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周朴园从奇怪、猜疑,到紧张,再到疑虑消除而不知所措的心理变化过程。

相认生新恨

手段_________言行

厉声责问___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你可以冷静点。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___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周朴园人物形象: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的品格特征是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险诈。是一个完全的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从周朴园向侍萍打听有关梅小姐的情况以及侍萍绣一朵梅花补周朴园衬衣上的破洞等细节中看,他们当年的爱情生活是真实而和谐的,他对侍萍也的确是一往情深;但他喜欢的是三十年前那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礼、贤慧体贴并未对其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他的爱不是建立在真正的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而是以自我为核心,以不损失自己的利益为前提的。一旦牵扯到自己的利益,他就会牺牲侍萍来得到自己的利益,所以他才抛弃侍萍另娶门当户对的阔小姐。当他“朝思暮想”的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会敏捷地发现,这会损害他的利益,于是立即扯下虚伪的面具,突然变脸,“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你现在要多少钱吧”,现实的厉害关系占了上风,一连串的对话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卑鄙、自私、无情的伪君子,一个散发着铜臭气冷酷的资本家。

2、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使语言简练而有味。

请以侍萍为例,在周朴园追问侍萍身份这场戏中,面对周朴园的追问,鲁侍萍答话的语气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微妙的变化后面暗含着什么潜台词?并由此分析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P23倒6行起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知道得这么清楚?)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P24第8行(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另如: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P25到4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p26第1行(你是借机来敲诈我)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26第5行(三十年了,你还没有忘记旧仇,还想利用过去的关系敲诈我)

面对周朴园的谎话,侍萍欲说还休,一步步巧妙地显露着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欲言又止,其中既有单纯的幻想,又蕴含着三十多年的悲愤,是侍萍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接下来的控诉,更显示了她的极端愤怒。

鲁侍萍形象: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下层劳动妇女形象。她善良、正直、刚毅、倔强,饱尝了人间辛酸。

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之后,曾投水自尽,遇救以后,一直含着怨愤挣扎在社会最底层,为了生计,鲁侍萍带着孩子流落他乡,尝尽了世间冷暖,生活终于使她逐渐坚强。三十后当周朴园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先是冷静地回答周朴园的提问,观察他的变化,当周朴园翻脸时,她终于看请了周朴园的本性,悲愤地诉说了自己的不幸,当场撕毁支票,表现了对其行为的蔑视与抗议,保持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3、富于动作性: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增加了情节的生动性,能够吸引观众和读者,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它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不仅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引起他们的外部动作。

周朴园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P22到4行——情节似乎要断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再推动。P22到3行

周朴园哦。P23第10行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还是推动。P23第11行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P23第12行

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p24倒5行——这是暗示。其实是可以不必说的。

鲁侍萍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p24末行——直接推动。

鲁侍萍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的时候的这些语言就不但反映了她的心理,而且恰好起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难怪有人说《雷雨》的戏剧性太强。

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下面两个: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p22第2行——又暗示。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简直是节外生枝的推动!这一推动非同小可。

下面的动作语言,对于情节的发展,实在必不可少。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p25第11行——强烈的暗示

鲁侍萍反复问“老爷,没有事了?”是内心对周朴园的一种期待——她多么希望他“有事”。无论人物语言,还是舞台说明,都起着强烈的暗示作用。

周朴园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直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鲁侍萍开窗户的动作,如果没有她精确的说出衬衫的件数和绣有“梅”字的衬衫,试问情节如何发展下去?周朴园的语言,就是典型的动作语言。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人物简单的对话需要,还在于巧妙的推动了情节,所谓一箭双雕。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一切剧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七、布置作业

继续认真阅读剧本节选内容,思考并质疑。

第三课时

一、问题探究一

1、周朴园为什么向一个自以为是“下人”问起三十年前的往事?

(1)“大概是的”中“大概”一词能不能换掉或删除?为什么?

明确:不能。这个词表示揣测语气,说明鲁侍萍并不知道,因为她不是周朴园的下人。

(2)周朴园为什么觉得鲁侍萍奇怪?

课文的两段舞台说明: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说明文字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很熟悉,从而引起了周朴园的疑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因而让她“站一站”,并追问她贵姓。

(3)周朴园听出鲁侍萍的无锡口音,而且三十年前就在无锡长大,因而进一步问起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小结:三十年前的旧事、旧情常使周朴园的心情不能平静。周朴园说“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许多”突出了问人之多,“派人”说明事情之重大。房间的东西是原来的,室内的布置也保持原样,就连穿衣也要“我的旧雨衣”。看到这个“下人”的身影、关窗的习惯动作和听到她那熟悉的无锡口音,使周朴园陷入对往事的沉思,进而向这个“很奇怪”的“底下人”问起了三十年前的旧事

2、周朴园在谈到三十年前的侍萍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还说“很贤慧,也很规矩?”

从周朴园嘴里说出这样夸奖的话,是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需要,更可反衬出其内心的虚伪、灵魂的卑劣、空虚。

3、鲁待萍为什么要否定三十年前的自己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呢?

鲁侍萍这时表面上否定自己,实质上是揭露周朴园的伪善的阶级本性,鲁侍萍的自贬也恰恰表现了三十年前发生的事对她的打击之大,以及其内心的怨愤之重。

4、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有什么表现?他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

(1)表现:

“惊愕”——吃惊而发愣。

“忽然立起”——已坐立不安。

“不,不。谢谢你。”——害怕与侍萍见面。

“好,你先下去。”——毫无要帮助传萍的意思。

(2)周朴园的这些表现和他在前边所表现出来的对侍萍的怀念、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一言一行都暴露出他的资产阶级本性。周朴园关心的并不是侍萍,而是他个人的私利、他的社会地位和他在家庭的尊严。他害怕自己与侍萍的关系再次暴露,害怕别人从这种关系中看到他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使他身败名裂。

5、认出侍萍后,周朴园又如何表现呢?

(1)态度陡变,“忽然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来是不是要敲诈我?”当鲁侍萍说“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又责问“谁指使你来的?”言外之意是“一定是有人指使你来的,莫非是鲁贵叫你来的吧!”侍萍“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从他的阶级本能出发,“冷冷地”说出“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是“你认为不公平,找到我这儿来究竟怎么样呢?”

(2)当鲁侍萍怀着满腔“怨愤”哭诉周家给她造成的三十多年的苦难时,周朴园唯恐将事情闹大,则又极力淡化事态的发展,一再说“你可以冷静点。”“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3)当鲁侍萍说“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时,周朴园则又再施他那虚伪的骗局,想再以那“为着纪念你”,“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等虚假的旧情来软化侍萍。

(4)当鲁侍萍识破周朴园的骗局说“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的时候,周朴园还是怕丑事外露,尤其怕“很不老实的”鲁贵知道,而影响他的荣誉、地位。因此又提“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言外之意是“找出一个双方面都好的办法了结这件事情。”

另:

1.鲁侍萍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她虽然认识到自己的遭遇很不公平,但却缺乏觉悟,所以把一切都归结到命运上去。

2.“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可否不用反复?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反复能充分表现她的怨愤之情。

3.周朴园说他当时是“于心不忍”,真是这样吗?

明确:不是。这只是他为自己的丑恶灵魂所找的一个自慰的借口,只是为自己的可耻行径做开脱。

4.鲁侍萍听周朴园的辩解之后,思想情绪有何变化?她还怨恨周朴园吗?

明确:她善良的本性使她丧失了抗争的斗志,内心也宽恕了周朴园的卑劣行径。

二、问题探究二:“雷雨”的象征意义

一方面,《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社会环境中,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三、讨论(视情况也可作作业布置)

你认为周朴园三十年来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情还是假意,根据剧本,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参考:

真情说

周问过许多人,派人打听过梅小姐的情况,要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