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的形成_第1页
三国鼎立的形成_第2页
三国鼎立的形成_第3页
三国鼎立的形成_第4页
三国鼎立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鼎立的形成一组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曹操、孙权和刘备皆乱世之英雄。他们三人都具有各不相同的个体人格,在他们的这种人格魅力的影响之下、三方均吸引了独霸一方所需要的大批人才。在残酷的战争中,他们依靠这些智能之士纷纷脱颖而出。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但是相比之下,孙、刘依靠各自的实力都不足以与统一北方的曹操相抗衡,于是孙刘联合,北抗曹操,赢得了赤壁大捷,从而奠定了了三方鼎足之基。三方在这些智能人士的协助之下都建立起自己的割据势力,并且进行了各自的政治、经济改革。改革不仅壮大了各自的实力,也为三方鼎立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最终在必要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构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前,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孙权既不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又不愿“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诸葛亮舌战群儒,详细分析了联刘抗曹必胜,并劝孙权“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孙权与鲁肃、周瑜商讨再三,决定联刘抗曹。孙刘联盟开始建立。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初显威力,大败曹军,迫使曹操由攻势转入守势。孙刘借机发展各自的势力。刘备占益州,夺汉中,奠定了蜀汉的规模。孙权在江淮扩张势力,占领岭南,又招抚了占据广、交的士燮兄弟,做好了建吴的准备。

一、“

三国鼎立”的实质

关羽在荆州地区的发展,引起东吴不安。吕蒙袭杀关羽,占据荆州。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孙刘联盟亦宣告破裂。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以给关羽报仇为名大举进犯东吴,孙刘关系恶化为战争状态。夷陵一战,刘备大败并死于白帝城。

刘备死后,孙刘联盟必须恢复,才能共拒曹魏。诸葛亮鉴于后主幼弱,恐孙权“有异计”,立即派邓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邓芝晓以厉害:“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你若归顺于魏,大则要你入朝,小则以你的太子为质,若不听从,必然派兵进攻,蜀也会乘机顺流东下。如此,江南之地非你所有。孙权醒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蜀复令芝重往”。孙刘联盟重新建立。此后,蜀又派费祎、陈震前往。孙权与陈震“开坛歃盟”。从此,孙刘联盟确定不移,一直到蜀亡为止。

孙刘联盟对蜀、吴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其一,孙刘联盟可以合蜀、吴之力与曹魏对抗,增强了反曹魏的力量,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其二,孙刘联盟可以使蜀、吴不必顾虑对方,为各自内修政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其三,孙刘联盟有利于蜀、吴相互交流,互通有无,满足各自需求,促进双方发展。联盟建立后,双方聘使经常相互往来,互致方物;民间交往之盛自不待言。

其四,孙刘联盟有重要的军事作用,迫使曹魏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对蜀而言,联盟为其北伐解除了“东顾之忧”,使曹魏“河南之众,不得尽西”。对吴亦然。吴可无西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南。五月,孙权率十万人由巢湖进攻合肥新城。蜀吴互相配合,迫使曹魏两线奔波。

在“三国鼎立”的四十多年间,孙刘联盟除在夷陵之战前后极短时间遭到过破坏外,一直得以持续保持。也正因为蜀吴共同抗击曹魏,才使“三国鼎立”延续达四十余年之久。因此,“三国鼎立”的实质并非简单的三足鼎立,而是孙刘联盟作为一方而与曹魏一方的对抗。

二、形成“三国鼎立”的条件

以中原地区为主体的北方,与以巴蜀、江南地区为主体的南方,在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势均力敌的对抗,是形成“三国鼎立”的条件。(一)

地理条件:“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魏则拥有广大的中原,地理上恰好为山水相依的南方对抗苍莽广袤的北方。

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吴军习于水上作战,而曹魏中原兵不习水战。吴扬长避短,利用长江天险和强大水军,就可以有效地阻止曹魏的进攻。赤壁之战已经证明了长江天险是保护孙吴的一道天然屏障。后来,曹魏多年不能举兵伐吴,其中一条原因就是魏军不能轻易越过长江天险。西晋灭吴时,也是先占领长江上游,强大的王浚水师顺江而下,与吴平分长江天险才完成。

蜀与吴以长江为纽带得以紧密联系,互相依托,互相支援。蜀还有崇山之阻,进可攻,退可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建兴六年,马谡失街亭,魏军攻汉中,诸葛亮派军扼险拒守,魏军寸步难行。延熙七年(244年),曹爽“率步骑十余万”,走傥骆攻汉中,“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蜀将王平凭守骆谷口的“兴势围”(关隘),挡住了十余万曹军。

九州之地,魏有其七,地域广大,边境重要关隘要冲均派兵把守,灭蜀吴不易,守则有余。强大的曹魏,虽独霸中原,却在四十余年间,只能对南方的蜀、吴徒作虎视之势。

(二)经济条件:曹魏经济与蜀吴经济相均衡,即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经济与以江南、巴蜀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经济相均衡。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成了军阀混战的厮杀场,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辽阔的北方地区变成了一片荆棘丛生的荒原。为了改变残破的局面,曹魏采取了一些措施恢复发展经济。至曹魏后期,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总之,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经济,由于遭受东汉末年混战的多次破坏,尽管曹魏后期有所恢复和发展,但经济的正常发展受到了抑制;以江南、巴蜀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经济却有了巨大的发展,北、南方经济力量基本上达到了平衡。这正是三国鼎立的经济原因。

(三)政治条件: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人口及地主集团,与以江南、巴蜀地区为中心的南方人口及地主集团势均力敌。

曹魏得到中原豪强地主的支持,东吴以长江南北的豪强地主为支柱,蜀汉得到荆益地主阶级的支持。南、北方是否有对抗的条件呢?下面看两组数据:蜀亡时(263年)有人口94万,魏有443万,吴亡时(280年)有人口230万。嘉靖本《

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前有三国志宗僚一栏,开列三方人物477人,蜀汉104人,孙吴131人,曹魏242人。蜀、吴一方共有人口320多万,曹魏一方有443万。可见,无论是杰出人物(主要是地主阶级及其幕僚),还是人口,都大体相当,这是蜀吴联盟得以与曹魏对抗的政治基础。三、“

三国鼎立”的作用

三国鼎立”是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走向西晋,即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最终走向盛唐的顶峰,奠定了第一级稳固的阶梯(两晋及南北朝则可视为第二级、第三级历史阶梯)。

其一,“

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历史从分裂走向统一。

其二,“三国鼎立”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其三,“三国鼎立”

有助于激发三国间的竞争意识,促使各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恢复和发展各自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综上所述,“

三国鼎立”是三国各方势力面对东汉末期的烂摊子奋发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