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一模名师押题金榜卷-03(武汉专用)(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一模名师押题金榜卷-03(武汉专用)(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一模名师押题金榜卷-03(武汉专用)(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一模名师押题金榜卷-03(武汉专用)(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一模名师押题金榜卷-03(武汉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一模名师押题金榜卷(3)(武汉专用)(共13小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Fe-56Ba-137S-32Mg-24第Ⅰ卷 (选择题共24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活性炭用于净化饮用水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D.稀有气体作保护气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2Fe3+:两个铁离子 B.O2: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C.2He:2个氦元素 D.: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3.下列数轴表示不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 B.20℃时物质溶解度 C.含碳量(%) D.溶液pH4.“呵护自然环境,建设秀美湖北”,下列有关做法不合理的是()A.减少含磷洗衣粉的使用 B.防止浪费,露天焚烧秸秆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提倡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5.由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是化学学科对提升核心素养做出的独特贡献。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甲与丁的质量比为1:3C.生成物丙是由1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乙是空气污染物,该反应能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6.某化学小组将等质量的锌、铁、铜三种金属粉末分别加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观察到铜与稀硫酸无反应,测得锌、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小组的实验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从t1时间就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Cu>Fe>ZnB.a>c是说明Zn生成的氢气比Fe多C.一定时间内气体体积从a降到b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D.反应结束后铁一定有剩余,Zn可能剩余7.某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Ⅰ、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再打开阀门K1。Ⅱ、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有关该实验有如下说法:(1)该实验需要装置气密性良好才能成功。(2)步骤Ⅰ反应无明显现象,可借助事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来判断反应发生。(3)步骤Ⅱ中现象为:Ca(OH)2溶液流入集气瓶内,瓶内液面上升且液体澄清,酚酞试液喷入U形管内并变红。(4)实验完成后,取集气瓶内的物质,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5)实验完成后,集气瓶内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一定有NaOH,可能有Na2CO3,一定不含Ca(OH)2。以上说法正确的为()A.(1)(3)(5) B.(1)(2)(4)(5)C.(1)(4) D.(1)(2)(3)8.如图1所示,某同学将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时,发现烧杯内白色沉淀明显增多。为了探究烧杯内物质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试管①内的物质除水外一定含有NaCl、BaCO3,可能含有BaCl2、Na2CO3中的一种B.若A点对应值为8.00时,m点对应值为8.72C.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离子为Na+、Cl﹣、,可能还含有D.B与C点时烧杯内的溶质相同,且都含两种溶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6分)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26分)9.(3分)二氧化碳、O2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CO2可与O2相互转化,实现碳循环,这个过程属于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碳捕捉”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下列有关“O2”的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铁生锈需要氧气、水缺一不可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隔绝氧气灭火 D.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可做燃料10.(5分)图1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溶解度/g(1)由图1可知,若KNO3中含有少量NaCl,提纯KNO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或“升温结晶”)(2)在60℃时,分别取NaCl和KNO3固体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__________(填“NaCl”或“KNO3"),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3)下列有关上述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状态1时,甲烧杯中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B.若采用某操作使甲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C.乙烧杯中的溶液,在状态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状态1时的2倍D.若将状态1时甲、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至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11.(6分)某校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NH4Cl、Na2CO3、Ba(OH)2、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已知,步骤1中无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D呈性(酸、碱、中),原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2)白色沉淀A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步骤4所得红色溶液D中除指示剂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4)该实验小组实验结束后处理废液时,将无色溶液B、无色溶液F和沉淀E倒在了同一个废液缸里,发现沉淀消失并产生气泡,则废液缸中最终得到的废液中除指示剂外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12.(7分)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③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实验小军的实验小英的实验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现象实验一现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_______。实验二现象:___________。溶液变浑浊结论嗅盐中含有嗅盐中含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英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___________离子的可能性。【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NH4)2CO3+2NaOH=X+2NH3↑+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为m1,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忽略水分的蒸发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干扰)【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B.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C.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13.(5分)某兴趣小组用10克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他杂质)。(1)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10克时,为什么不产生氢气______________。(2)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析第Ⅰ卷 (选择题共24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活性炭用于净化饮用水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D.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B、活性炭用于净化饮用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是物理性质;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故是化学性质;D、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故是化学性质。故选B。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2Fe3+:两个铁离子 B.O2: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C.2He:2个氦元素 D.: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答案】C【解析】A、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2”表示两个铁离子,正确;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O2中的“2”表示1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He中的2表示2个氦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错误;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符号中“2”表示在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正确。故选C。3.下列数轴表示不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 B.20℃时物质溶解度 C.含碳量(%) D.溶液pH【答案】C【解析】A、由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Zn、Fe,不符合题意;B、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故20℃时,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碳酸钙、氢氧化钙、氯化钠,不符合题意;C、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符合题意;D、稀盐酸显酸性,pH<7,食盐水显中性,pH=7,澄清石灰水显碱性,pH>7,故溶液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稀盐酸、食盐水、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题意。故选C。4.“呵护自然环境,建设秀美湖北”,下列有关做法不合理的是()A.减少含磷洗衣粉的使用 B.防止浪费,露天焚烧秸秆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提倡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答案】B【解析】A、减少含磷洗衣粉的使用,能减少水体的污染,故选项做法正确;B、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空气保护,故选项做法不正确;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的污染,故选项做法正确;D、提倡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做法正确。故选B。5.由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是化学学科对提升核心素养做出的独特贡献。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甲与丁的质量比为1:3C.生成物丙是由1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乙是空气污染物,该反应能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答案】B【解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纳米纤维催化剂。A.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不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与丁的质量比为:6:18=1:3,故说法正确;C.每个生成物丙的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不正确;D.乙是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说法不正确。故选B。6.某化学小组将等质量的锌、铁、铜三种金属粉末分别加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观察到铜与稀硫酸无反应,测得锌、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小组的实验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从t1时间就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Cu>Fe>ZnB.a>c是说明Zn生成的氢气比Fe多C.一定时间内气体体积从a降到b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D.反应结束后铁一定有剩余,Zn可能剩余【答案】D【解析】A、t1时,锌生成的氢气比铁生成的氢气多,说明锌比铁活泼,观察到铜与稀硫酸无反应,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Zn>Fe>Cu,此选项错误;B、a>c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气体膨胀多,通过图中所示,最后氢气产生的量是相等的,此选项错误;C、由于反应放热,造成气体膨胀,当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体积减少,若气密性不好,则气体体积会一直下降,所以,气体体积从a降到b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此选项错误;D、最后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说明消耗的稀硫酸一样,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锌的质量多于铁,而加入铁和锌的质量相等,则剩余的铁的一定比锌的多,锌则可能剩余,或恰好反应,或者也有剩余,,但是剩的质量不如铁的大,此选项正确。故选D。7.某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Ⅰ、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再打开阀门K1。Ⅱ、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有关该实验有如下说法:(1)该实验需要装置气密性良好才能成功。(2)步骤Ⅰ反应无明显现象,可借助事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来判断反应发生。(3)步骤Ⅱ中现象为:Ca(OH)2溶液流入集气瓶内,瓶内液面上升且液体澄清,酚酞试液喷入U形管内并变红。(4)实验完成后,取集气瓶内的物质,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5)实验完成后,集气瓶内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一定有NaOH,可能有Na2CO3,一定不含Ca(OH)2。以上说法正确的为()A.(1)(3)(5) B.(1)(2)(4)(5)C.(1)(4) D.(1)(2)(3)【答案】C【解析】(1)该实验有气体参加反应,因此实验需要装置气密性良好才能成功,该选项说法正确;(2)步骤Ⅰ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借助事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来判断反应发生,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3)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集气瓶中压强减小,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步骤Ⅱ中现象为:Ca(OH)2溶液流入集气瓶内,瓶内液面上升且液体变浑浊,酚酞试液喷入U形管内并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4)实验完成后,取集气瓶内的物质,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5)实验完成后,集气瓶内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一定有NaOH,可能有Na2CO3,也可能有Ca(OH)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8.如图1所示,某同学将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时,发现烧杯内白色沉淀明显增多。为了探究烧杯内物质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试管①内的物质除水外一定含有NaCl、BaCO3,可能含有BaCl2、Na2CO3中的一种B.若A点对应值为8.00时,m点对应值为8.72C.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离子为Na+、Cl﹣、,可能还含有D.B与C点时烧杯内的溶质相同,且都含两种溶质【答案】B【解析】根据图2中A到B点,沉淀的质量增加,说明烧杯内的硫酸钠是过量的;B到C点沉淀质量减少,说明沉淀中碳酸钡与硝酸反应完全。所以试管①内是BaCl2过量,试管②内硫酸钠是过量;A、充分反应后试管①内的物质除水外一定含有NaCl、BaCO3和BaCl2,故选项A错误;B、A到B点,沉淀的质量增加是由于一部分碳酸钡与硝酸反应后,钡离子与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A到B点消耗的硝酸质量=20g×12.6%=2.52g,设A到B点沉淀增加的质量为x,解得x=0.72g,所以若A点对应值为8.00时,m点对应值为8g+0.72g=8.72g,故选项B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离子为Na+、C1﹣、、Ba2+,故选项C错误;D、B与C点时烧杯内的溶质相同为硝酸、氯化钠、硝酸钡,含三种溶质,故选项D错误;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6分)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26分)9.(3分)二氧化碳、O2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CO2可与O2相互转化,实现碳循环,这个过程属于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碳捕捉”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下列有关“O2”的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铁生锈需要氧气、水缺一不可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隔绝氧气灭火 D.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可做燃料【答案】(1)化学;(2)CO2+2NaOH=Na2CO3+H2O;(3)AD【解析】(1)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A、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大约占78%,氧气约占的21%,说法不合理;B、铁生锈是因为铁与氧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红褐色粉末状固体,锈形成必须的两个条件水和氧缺一不行,说法合理;C、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使燃烧停止,所以,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说法合理;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助燃剂,不是燃料,说法不合理。故选AD。10.(5分)图1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溶解度/g(1)由图1可知,若KNO3中含有少量NaCl,提纯KNO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或“升温结晶”)(2)在60℃时,分别取NaCl和KNO3固体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__________(填“NaCl”或“KNO3"),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3)下列有关上述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状态1时,甲烧杯中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B.若采用某操作使甲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C.乙烧杯中的溶液,在状态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状态1时的2倍D.若将状态1时甲、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至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答案】(1)降温结晶;(2)

NaCl

;37.3<X≤55;(3)AD【解析】(1)NaCl、KNO3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KNO3溶解度受温度升高影响比NaCl大,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以通过降温结晶来提纯。(2)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3g,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分别取Xg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进行如图2的实验,乙烧杯中加入X后都没有晶体剩余,甲烧杯中有晶体,说明甲的溶解度小,所以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NaCl;如图2中状态2在乙烧杯中再加入Xg同种固体,仍然没有晶体,说明2X≤110g,故X的取值范围是37.3<X≤55;(3)A、状态1时,甲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乙烧杯底部没有固体剩余,再次加入乙物质,也没有固体剩余,所以甲烧杯为饱和溶液,乙烧杯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溶解度变大,使甲中固体全部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如果采用加入溶剂的方法,使固体刚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如果增加溶剂,使固体全部溶解,且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B错误;C、状态1:,状态2:,所以乙烧杯在状态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状态1时的2倍,故C错误;D、若将状态1时的甲、乙烧杯溶液降温至10℃,甲、乙都是饱和溶液,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大于乙,故D正确。故选AD。11.(6分)某校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NH4Cl、Na2CO3、Ba(OH)2、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已知,步骤1中无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D呈性(酸、碱、中),原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2)白色沉淀A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步骤4所得红色溶液D中除指示剂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4)该实验小组实验结束后处理废液时,将无色溶液B、无色溶液F和沉淀E倒在了同一个废液缸里,发现沉淀消失并产生气泡,则废液缸中最终得到的废液中除指示剂外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答案】(1)碱性,NH4Cl、Na2SO4;(2)BaCO3+2HNO3=Ba(NO3)2+H2O+CO2↑;(3)氢氧化钠、氯化钡;(4)Ba2+、NO3-、Na+、Cl-【解析】(1)加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溶液呈碱性;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研磨,无明显现象,则说明固体没有氯化铵,白色沉淀A与硝酸全部反应,则沉淀没有硫酸钡,说明固体没有硫酸钠,故原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氯化铵、硫酸钠;(2)白色沉淀A全部溶解是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3)步骤4所得红色溶液D中除指示剂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因为氢氧化钠是加入的固体研磨后留下的,也可能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含有氯化钡是因为红色溶液D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白色沉淀E,说明E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然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填氢氧化钠、氯化钡;(4)无色溶液B、无色溶液F和沉淀E倒在了同一个废液缸里,发现沉淀消失并产生气泡,产生气泡是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和二氧化碳,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钡;前面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而氯化钠没有参与后面的反应,则氯化钠也在溶液中,故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钡和氯化钠,离子为Ba2+、NO3-、Na+、Cl-。12.(7分)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③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实验小军的实验小英的实验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现象实验一现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_______。实验二现象:___________。溶液变浑浊结论嗅盐中含有嗅盐中含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英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___________离子的可能性。【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NH4)2CO3+2NaOH=X+2NH3↑+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为m1,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忽略水分的蒸发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干扰)【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B.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C.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答案】

变蓝;左边试管有气泡冒出,右边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或碳酸氢根;Na2CO3

;×100%

;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