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与水稻轮作栽培模式的产地环境、茬口衔接、整地、选种、栽种、田间管理及采收。本标准适用于河流冲积平坝产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399地理标志产品江油NY/T1607水稻抛秧技术规程NY/T1868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DB51/T277水稻简化旱育秧技术规程DB51/T870水稻机械插秧配套技术规程DB5107/T110江油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块根,栽培上用于描述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整体植株。3.2轮作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3.3种根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栽培用种。3.4修根去掉植株基部小,选留大的技术措施。4选地选择前作是无公害栽培的水稻田,耕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pH6.5~7.5、灌排条件良好的土壤。产地环境应符合NY/T5010标准。45茬口衔接于11月中下旬播种,次年6月下旬采收。水稻于5月中旬旱地育秧,6月下旬采收后移栽,10月上旬收获。6栽培技术6.1整地水稻收获后翻耕晒田,立冬前深旋土壤,将田块耙平整细。栽种前作厢,按90cm宽度开厢起垄,垄宽70cm,沟宽20cm,沟深18cm。6.2基肥施用基肥施用有机肥15000kg/hm2~25000kg/hm2,有机肥选择及其使用符合NY/T1868标准,严禁施用未腐熟的鸡粪、羊粪、牛粪等。基肥在田块耙平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均匀撒施在田块上。田块耙平前,施用复合肥750kg/hm2(N:P2O5:K≈15:15:15)。6.3选种宜选用产于四川省北川县、江油市、平武县、安州区、青川县、布拖县等海拔1000m~1600m阳坡地生长的健壮、大小适中、无霉烂及伤痕的种根,以南瓜叶型最好。单个种根重量为10g~15g。推荐采用通过四川省药用植物品种认定的品种,如“绵附1号”、“中附4号”等。6.4栽种栽种时间为11月中下旬。栽种前,按沟心距93cm拉直线,沿直线方向踩厢(即用脚印形成厢面标记),每厢双行错窝种植,行距24cm,用专用打窝器打窝,窝距13cm~15cm,窝深14cm,每窝栽1个,芽头向上,将沟内细土搂至厢面盖好,同时形成厢沟,沟宽20cm,沟深18cm。用种量为15万~18万个/hm2。6.5田间管理6.5.1追肥追肥2次。第一次在补苗后10d施用,每hm2施腐熟油枯750kg,施用化肥折合N90kg、P2O530kg、K2O60kg;第二次于4月上旬每hm2施用化肥折合N30kg、K2O60kg。施肥方法为株间挖浅窝,将肥料施于窝内,浇水后覆土。每次追肥后进行清沟、整理厢面,使厢面保持瓦背形。6.5.2病害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霜霉病、叶斑病的防治时期为3~5月,根腐病、白绢病的防治时期为4~5月,按照DB5107/T110推荐方法进行病害防治。6.5.3灌溉排水遇旱灌溉,雨涝及时排水。6.5.4修根5全生育期进行2次。第1次在清明前后,先将基部叶片摘除,用小铲将植株根部附近的泥土扒开,现出母块根及子根,留2~3个较大的子根,其余全部铲掉,修第2株时,将铲起的泥土覆盖第1株。第2次在立夏前后,铲掉新生的小子根,留2~3个健壮子根.6.5.5去顶摘芽第1次修根7d后,进行去顶,去顶后全株留叶8~9片。去顶后及时摘除腋芽,注意应在晴天上午10点后进行去顶摘芽操作,阴雨天操作易感病。6.6采收6月下旬夏至节前后采收。将植株整株挖起,切除地上部分茎叶,抖去泥沙,将与母根分开,去掉须根,按等级分装,泥应符合GBT23399标准。7水稻栽培技术7.1品种选择及育秧水稻品种采用适宜川西北平坝区种植的早熟品种,如川作优8178、川优1727、神9优28等。参照DB51/T277的推荐进行旱育秧。7.2水稻移栽6月下旬采收后,翻耕、平整土地,灌水泡田,建议采用抛秧或机插秧技术栽种水稻,以降低人工成本,抛秧技术参照NY/T1607执行,机插秧技术参照DB51/T870水稻机械插秧配套技术规程执行。7.3田间管理7.3.1补苗水稻返青后及时查苗补缺。7.3.2灌溉收获后及时灌水,水面超过土壤2cm~3cm;单株平均分蘖12个时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保持3cm水层;灌浆结实期、蜡熟期交替灌溉;收获前10d排水晒田。7.3.3施肥水稻移栽后不施肥。7.3.4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主要病虫害防治应符合NY/T5117的规定。7.4收获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当全田95%以上谷粒黄熟时,及时抢晴收获。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