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语文考一模试卷
一、句子默写(共1题;共5分)
1.默写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小石潭记》)
(2),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3),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4)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
(5)老师将《曹刿论战》一文中的句子",,。”写成书法作品张贴在教室里,
激励初三学子要鼓起劲头,不可松懈。
二、对比阅读(共1题;共9分)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舜发于联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甲)文选自于儒家经典《》;(乙)诗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o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人恒过,然后能改
(3)两篇作品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相似的人生经历:。(甲)文借他们揭示的道理;
(乙)诗借历史人物的典故体现诗人的情感。
(4)下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甲)文详写"人"如何能够成才,希望君王了解国家应如何培养人才。
B.(甲)文从"人"和"国"两方面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C.(乙)诗反复强调人生之"难",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
D.(乙)诗中"停、投、拔、顾"一系列动作生动地体现诗人焦虑急迫的心理。
三、课外阅读(共1题;共4分)
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先生①自海外②还至赣上,寓席水南,日过郡城,携一药囊,遇有疾者必为发药,并疏方示之。
每至寺观,好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预探公行游之所,多设佳纸,于纸尾书记名氏,堆积
案间,拱立以俟。公见即笑视,略无所问,纵笔挥染,随纸付人。至日暮笔倦,或案纸尚多,即笑语之
E:"日暮矣,恐小书不能竟纸,或欲斋名及佛偈,幸见语也。”及后,人人厌满,忻跃③而散。
(注释)①先生:即苏东坡。②海外:海南岛。③忻(xin)跃:欢欣鼓舞。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寓后水南
②及向.......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或者将你们的斋名、佛偈告诉我吧。
B•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有人想要写斋名、佛偈的告诉我吧。
C.天晚了,恐怕字太小写不满纸张了,有人可以告诉我你的斋名或佛偈。
D.天晚了,恐怕字太小写不满纸张了,或者可以直接告诉我斋名及佛偈。
(3)选文第一段记叙了-事,体现出苏东坡的为人特点;第二段详写好事者的一系列
行为,从侧面体现出苏东坡的才能。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3分)
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古诗文背诵:是负担,还是捷径?
①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至72篇。有论者认为,这
给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其实,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可以算一种学
习的捷径。
②58篇的增加数量确实较多,但与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要求相比,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在传
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背诵数十万字。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左
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有些人背诵得更多,如顾炎武、戴震博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
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国学大师姜
亮夫曾说,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
诵一大段《桃花扇》,王国维则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有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④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青少年的听觉记忆,背诵诗文"从娃娃抓起"。朗读是多感官参加的活
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而少年的一
个特点就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美学家朱光潜回
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
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
经》。”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
着也好玩一点儿。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他们念的
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他们都是通过"听",记住了这些作品。
⑤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也重视最初的记忆。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背诵量是逐渐加大的。最初的记忆量
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
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基础。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此早有研究,如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
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
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传统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每一次都是要求学
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的
基础。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这里: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
靠,这些内容记得牢靠了,以后的记忆就容易了。
⑥从这样的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
打基础。
(有删改)
(注)顾炎武、戴震:著名学者。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戴震,清代
哲学家、思想家。
(1)填入第⑤段横线处的词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胸有成竹
B.滚瓜烂熟
C.一目了然
D.心领神会
(2)文章围绕""这一变革,提出自己的观点:o
(3)第②段画线部分不能删去,说明理由。
(4)第⑥段中“这样的视角”指的是,从"这样的视角看",增加古诗文背诵是“打基础”的原因是
、O
5.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今天日怪①
申弓
今天日怪。
我这个小店,从早上到晌午,还没有开张。按说我这个地盘也还不错,踞住一条小街,守着一个公园,
每天不说是车水马龙,行人也基本上是chu而流不息。可从早上开门到现在,已守了三个小时,就是还没
有一个顾客,严格说是还没有开张。都说卖炭翁盼天寒下雪,卖瓜婆等盛夏酷暑,我这卖水也需热天,
但冬日再加上冷雨,哎。丽日蓝天了好一段时间,双休日眼看生意要好起来,偏偏今天下了雨,日怪。
今天真是日怪。正愁着一瓶水也没有卖出去,时交晌午,生意便来了。第一个进门的,是个小青年,确
切说,是个小女生,进门即向我打了招呼:"老板好!"
“你好,请问需要点什么?"
“不要什么,我是来还钱的。”说着递给我一元钱,"昨晚有位阿叔来买水,欠了一元钱是吗?”
"啊,是的。"我想起来了,昨晚一个中年男人来买了一瓶水,一下子喝了半瓶多,问多少钱。我说两元。
他掏遍了口袋,先是掏出了一张百元大票,我找不开,让他给零钱。再掏,掏出了一张一元的,便不好
意思地说:"不好意思,你先拿着这一百元吧。"
我便说:"不要。几时方便再拿来就是了。”
他说了声谢谢便走了。想不到还真讲信用,这就有人来还了。
我说今天日怪,就是日怪。不一会儿,又来了一名男生,进门便递过一元钱,说:"老板,我的老师昨晚
欠你一元钱是吗?"
我说:“是的,不过已经还了。”
“还了?什么时候?”
"刚刚。"
"不可能,老师今天出差了。"
“真的。"我说。
男生刚走,一会儿又来了几个青年,都说要还钱。你说是不是日怪?
这事儿一直延续到晚上。
我数了数,来还钱的不下20人。时下,只有手握实权的官爷,才会享有这种权利。我不由心生疑窦,这
到底是个什么人?惹得一群青年男女争着为他埋单!
出于好奇,最后我逮住一个女生打听这件事。
女生说:"他是一位作家,也是我们的老师。今天上午给我们上写作课,讲到当今的人情淡薄时,无意中
说出了这个例子。在中山公园门口的小店里,老板居然赊给了他一元钱。说这是‘寒天里的一缕阳光而
且,下午他便要出差去讲学。我们想到了这件事,便顺道过来帮他交了,免得让你惦记。"
咳,不就是一元钱吗?值得我惦记?还"寒天里的阳光”!
就一元钱的账,其实他们不来我也许记不起来了。不想作家毕竟是作家,能将这区区一元钱说得好让人
感动。想我一个小贩,承受了如此高雅的评价,还是“寒天里的一缕阳光"呢!这也是有生以来从没有过
的。如此师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今天真是日怪。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注)①日怪:方言。奇怪。跟平常的不一样。
(1)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chuan流不息
(2)〃日怪〃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完成下列与〃日怪〃一词相关的题目。
①文章开头,"偏偏今天下了雨,日怪"是老板在感慨。
②文章结尾,"今天真是日怪"的作用是:,
(3)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4)下列对文章主题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呼唤每一个人都要有感恩之心。
B.赞美令人久久难忘的师生之情。
C.颂扬了人际交往中可贵的真诚与信任。
D.委婉地揭示当今社会人情淡薄的现状。
(5)小说中的"我"对此事"久久不能忘怀",假设"我"要向这位老师发一段信息,会写些什么呢?联系文
章,合理想象,为"我"写一段80字左右的短信。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4分)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水乡青浦桥梁众多,其中有三座石桥名列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是迎祥桥、普济桥和放生桥。
(材料一)
迎祥桥位于金泽镇。始建于元代,桥全长34.25米,宽2.4米,为梁架式五孔石桥。其应用的“连续简支梁
结构"造桥原理比西方要早数百年历史。桥面铺砖,桥阶不明显,无桥梁,是典型的元代桥梁。
(材料二)
普济桥位于金泽镇。始建于南宋,桥全长26.7米,高5米,为单孔石拱桥。其拱圈砌置与著名的赵州桥相
同。桥面坡度缓,拱跨大,具宋代桥梁特征,是上海最古老的拱形石桥。
(1)仿照(材料一)(材料二),为朱家角的放生桥写一段简介。
。明万历年间建,清嘉庆十七年重建。桥全长70.8米,宽5.8米,。其结构精巧,形状
美观,自古就有“长如带,形如虹”的美誉,被称为“沪上第一桥"。
(2)根据上述材料,推测这三座桥能够入选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原因。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
(3)上海市文物局要在电视节目中介绍这三座桥,下列最适合作为节目名称的一项是()
A.青浦区的桥
B.都市里的古桥
C.记忆中的桥
D.最古老的石桥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7.题目:最好的礼物
要求:1.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部分
一、句子默写
L【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古诗文的积累答题,(1)一一(4)考查直接默写,根据所给上句或下句
提示默写即可,(5)考查理解性默写,根据"鼓起劲头,不可松懈”的提示可知答案。注意"幽、蜡炬、衰、
竭”的书写。
故答案为:(1)参差披拂;⑵野芳发而幽香;(3)但愿人长久;⑷蜡炬成灰泪始干;(5)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
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
规范、整洁。
二、对比阅读
2.【解析】【分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
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行路难》作者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恒:经常。过:犯错误。改:改正。
(3)①甲文作者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
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乙文所引用的典故"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做梦,他乘船经
过日边"也是历经磨难后有所成就。所以,两篇作品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相似的人生经历:经历磨难,最
终获得了成功。②甲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
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③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的典故是姜
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础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
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典故,据《宋书•宗港传》载:宗意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
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
展的时候。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4)A.甲文详写"人"如何能够成才,是要证明逆境出人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乙诗反复强调人生
之"难",最终要表现李白虽然遭遇了艰难险阻,但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
途乐观豪迈的气概。D.乙诗中"停、投、拔、顾”一系列动作生动地体现诗人迷茫的心理,并非焦虑急迫。
故选B。
故答案为:⑴1、孟子
2、李白
⑵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⑶1、经历磨难,最终获得了成功
2、人才是在逆境中造就(逆境能够造就人才)
3、渴望有所作为,乐观向上
⑷B
【点评】(1)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
流派等。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
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容进行适当调
整,达到词达句顺。
(3)①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②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及主旨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
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文章所讲的道理。③本题
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
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
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
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主旨、思想感情、写作方法,详略安排等,在读懂的基础上抓住题中各
项表述的要点,逐项与原文进行对照,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即可。
【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
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
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
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
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
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三、课外阅读
3•【解析】【分析】(1)①句意:(苏轼)居住在水南。居,居住。②句意:等到大家回去的时候。归,
回去。(2)句中的重要词语有:恐,恐怕:书,写;竟纸,所有纸张;或,或者。正确翻译应为:天晚
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或者将你们的斋名、佛偈告诉我吧。故选A。
(3)一、二空:结合第一段中“携一药囊,遇有疾者必为发药,并疏方示之"可知,苏轼总要带一个药
囊,遇见有病的人,就给他发药,并开药方给他看。体现了苏东坡为人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三
空: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在文中找到苏东坡侧面描写的句子分析。结合第二段“每至寺观,好
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预探公行游之所,多设佳纸,于纸尾书记名氏,堆积案间,拱立以
俟”"及归,人人厌满,忻跃而散”分析,人们关注苏东坡的行踪,千方百计想要他的字画,得到字画后,
都满足而归。这从侧面表现了苏东坡书法之精妙。
故答案为:(1)1、居住
2、返回
(2)A
(3)1、苏轼随身携带药囊,给生病的百姓发药、开方
2、乐于助人/热心/善良
3、书法精妙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
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复习时可以整理
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
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
致。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
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
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参考译文】
苏轼从海南岛回来到赣上,住在水南,每次过郡城时,总要带一个药囊,遇见有病的人,就给他发药,
并开药方给他看。
每到寺观这样的地方,好事的人以及僧人道士们,凡是想得到苏轼字画的,定预先就打听好了他的行
程,在他将去的寺观准备下了很多好,并在纸的下面写好了自己名字,堆积在案子上,恭敬地等候。苏
轼见面一笑,也不详细询问,提笔挥酒,将作品按上面的名字送人。到了傍晚,书东坡写得疲倦了,有
时案上(没写完)的纸还很多,就笑着说:"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或者将你们的斋名、佛偈告
诉我吧。"等到大家回去的时候,人人都有收获,高兴地散去。
四、现代文阅读
4.【解析】【分析】(1)"胸有成竹"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滚瓜烂熟”形容记得非常
牢固,念或背得非常流利。"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心领神会”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
的意思。也指深刻地领会。结合意思,再根据下文中的"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一句可以确定这里应该
填“滚瓜烂熟"。故选B。
(2)结合文章第一段,我们可以发现“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这一变
革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讨论,作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可以算一种学习
的捷径”。据此理解作答。
(3)面对此类试题,首先分析考查的文段写的是什么,然后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此段对突出论证
中心论点有没有作用,然后再确定是否删去。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列举顾炎武、戴震等
学者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从古到今在传统语文教育中都非常重视背诵,所以这些句子不能删去。
据此理解作答。
(4)文章最后段落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作者的观点。段首的“这样的视角”联系全文内容可知这里指的应
该是第③段"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有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作者中心论点的重要依
托。作者认为从这一点来看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其原因分别是第④段中的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青少年的听觉记忆"和第⑤段的“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也重视最初的记忆,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1)B
(2)1、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
2、古诗文背诵是学习的有效途径
(3)画线句列举了清朝、民国时期一些学者有出色的背诵功夫的事例,与第②段的其他事例共同论证了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很重视背诵,使论证更具普遍性。
(4)1、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有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充分发挥青少年的听觉记忆
3、重视最初的记忆
【点评】(1)这道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必要时还须把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然
后根据句意选用合适的词语。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必须反复阅读选文,理解选文内容,然后再根据题
目要求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例论证,通过
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
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
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结合文章分析,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
中搜索信息的范围;②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
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
的语言加以归纳。
5.【解析】【分析】(1)"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川"的意思是"河流",正确
的字形是"川"。
(2)①结合上文的“丽日蓝天了好一段时间"可知,老板感慨的是天气的变化,双休日本来是生意好的时
候,可偏偏下起了雨,水不好卖了。②结合"就一元钱的账,其实他们不来我也许记不起来了""想我一个
小贩,承受了如此高雅的评价,还是‘寒天里的一缕阳光’呢!这也是有生以来从没有过的"可知,仅仅一
元钱的赊账竟会让人这么感动,作家还给予“我"如此高的评价,这让"我"非常意外,结构上照应了标题。
(3)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寒天里的一缕阳光"运用
了比喻的手法,在作家看来,老板赊给他一元钱的举动犹如冬天里的阳光一样,带给人无尽的温暖,说
明这个人情淡薄的社会还有真情与信任,这让作家非常欣慰、感动,也体现了他对老板的敬佩与赞赏之
情。
(4)A.作家和学生都有一颗"感恩之心",但这并不是文章的写作目的;B."师生之情〃体现在学生主动帮老
师还一元钱的行动上,这是在作家的感召下自发的行为,不是文章的主旨;C."我"赊账与学生帮老师还钱
这两个中心事件都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可贵的真诚与信任",此项是文章的主旨;D.这个故事表现了社会的
温暖与真情,并非"揭示当今社会人情淡薄的现状”;故选C。
(5)作答时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说清作家的学生纷纷来还钱的行为,接着表达对作家
给予自己的高度评价表示感动,并希望人与人之间永远充满真情和信任。
故答案为:(1)川
(2)1、之前一直是晴好天气,双休日眼看人多时却下雨了,卖水生意将会受到影响
2、强调了"我"对作家给予的评价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感到意外并深受感动,与前文以及标题形成
呼应。
(3)在冬天里,老板赊给他一元钱,这个微小的举动消除了他的尴尬,写出在当今人情淡薄的社会里,
老板对他人的真诚、信任犹如阳光,给人温暖与希望,体现出作家对老板的赞赏之情。
(4)C
(5)要点:自我介绍,事件概要,表达自己的感谢、感动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积累汉字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要读准拼音,结合语境来选择汉字,注意同音字、
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
累,加强记忆。
(2)本题考查对文章文章内容和结尾的分析理解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
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句,准确概括。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
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
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
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
分析。
(4)此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作者感情等来分析
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5)此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需要学生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
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
要求是:第一,筒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五、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劳动合同及环保责任协议
- 2024集体土地承包合同
- 甘肃省金昌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质量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专业物流承揽协议(2024年修订版)版A版
- 河北省邢台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综合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个人与公司2024年度劳动合同5篇
- 2025年度校园绿化生态园区建设承包合同3篇
- 2024离婚协议书起草及财产分割咨询合同
- 2024集体土地承包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度石材矿山承包合作投资合同3篇
- 2021泛海三江JB-QBL-QM210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说明书
- 瑜伽社团教学计划
- 十二岁生日庆典组委会事项
- 危重症护理组组长竞聘
- 航空工程材料(第3版)课件 6有色金属
- 20S121生活热水加热机组(热水机组选用与安装)
- 印刷厂厂长年终小结
- 酒泉市嘉瑞矿业有限公司甘肃省玉门市榆树沟山地区金矿矿产资源开发与恢复治理方案
- 2024年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MOOC 工程图学-天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口腔正畸健康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