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自主学习单,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读准多音
字“似、卷”的读音,理解“无瑕、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的意思,学习抓住关键字
理解词语的方法。能正确地书写“攀”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作
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背诵课文,积累优美写景词句。
3.能用抓住关键词句,比较句子、情境想象等方法体会桂林山水“奇、秀、险、静、
清、绿”的特点。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文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学习通过对比、比喻、排比
等描写,来表现景物特点并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能用抓住关键词句,比较句子、情境想象等方法体会桂林山水“奇、秀、险、静、
清、绿”的特点。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文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学习通过对比、比喻、排
比等描写,来表现景物特点并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文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学习通过对比、比喻、排比等
描写,来表现景物特点并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并仿写比喻句。
教学准备:
1.有关桂林山水美景的课件、视频、图片等。
2.自主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单。
《桂林山水》自主学习单
一、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五遍,请家长签字。
二、同学们,你能大声、准确地朗读下列生词吗?
攀登翡翠无瑕
水平如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连绵不断
三、你会给这两个多音字组词吗?
四、请工整地书写“攀”字,写时注意写字姿势。
五、你会解释下面的词语吗?
无瑕: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态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一共四个自然段,围绕桂林山
水写了哪些内容?
七、请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的,请在书上画出相关的词句,简单写出你的体会,可以用图画、图片等多种
形式来表达,也可以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
第二自然段(漓江水):
第三自然段(桂林山):
二、课上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交流学习任务单。
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初读,整体把握课文,交流学习任务单。
①学生上台读生词,做小老师指导难读的生词,生引导全班齐读。
②认读多音字并组词。画卷、红叶似火。
3.请学生上台讲解攀字的书写难点,请全体学生当堂书写,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4.梳理学生概括的课文段落大意,逐一板书。课文一共四个自然段,围绕桂林山水写
了哪些内容?随学生总结板书:甲天下,水,静、清、绿;山,奇、秀、险,感受
(~)小组自学,读中感悟文意。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①交流什么是“甲天下”,什么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②交流课文开头引用南宋诗人王正功的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作用。(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③交流文章结尾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作用。(总结全文)
④交流“总分总”的写法并板书。
⑤带着赞叹之情,齐读。(第一自然段“桂林山水甲天下”,最后一段的“真是'舟行碧
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请学生读自学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①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
秀、险的,请画出相关的词句,简单写出你的体会,也可以用图画、图片等多种形式来表达。
②小组交流你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自然段。
2.学生先默读、标画句子,写体会,小组交流、朗读表达。老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全班交流,第二自然段自学结果。
L(预设)学生汇报的的内容围绕着他们画出的写漓江水静清绿特点的句子,用排比句
具体地写出了水的特点,开头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漓江水的美等内容。
2.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引导对重点句子的指读、齐读。
3.其他学生根据小组的汇报内容补充理解或者进一步质疑,全班交流解疑,重点句子
引导感情朗读。
①预设一学生质疑:既然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已经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为什么还要
写“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突出了
漓江水的静,表达喜爱之情。)老师引导感情朗读,女生齐读。
②预设二:为什么说漓江的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无瑕”是什么意思?(绿
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个比喻句,把漓江的水比成翡翠,更加突出了水的碧绿。
无暇的翡翠指的就是一一没有斑点的玉石。)老师引导指读,男生读。
③预设三:刚才说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是排比句,什么叫排比句?你们小组能回答这个
问题吗?
a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排比句的特点,(每一行都有相同的字和词,结构也差不多)。
b老师解释排比句的含义。(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近、结构相似、语气相
同的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c句子比较,去掉在“静清绿”这三个特点前后的三个“真”字和语气词“啊”,请学
生判断去词后句子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吗?(去掉了“真、啊”字,就感受不到作者对漓江水
喜爱、惊叹、赞美的情感了。)教师范读
d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就让我们走进这一江碧水,去感受它的魅力吧。漓江的水是
这样的安宁平静,让人静静驻足,久久凝望。请一生读第一个分句;漓江的水是这样的清澈
透明,真令人惊叹不已。请一生读第二个分句;漓江的水是这样的碧玉无暇,真令人击节赞
赏。请一生读第三个分句。
e再次齐读这个排比句。(学生边读教师边以手势引导)要求:一组读红色句子,二组
读蓝色句子,全班读绿色的句子。
f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对漓江水的赞美与热爱大声背诵这段课文。
(四)小组汇报:第三自然段自学结果。
L(预设)学生汇报的的内容围绕着他们画出的写桂林山奇秀险特点的句子,用排比句
具体地写出了山的特点,开头用对比,中间用比喻的写法突出桂林山的美等内容。
2.教师播放桂林山的图片。请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这些山还像什么?(课件出示比喻
的句式)
3.二、三自然段写法比较。
(课件出示这两段话),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开头对比,中间
运用排比、比喻句,结尾抒发了作者的感受,(指板书梳理)。
有什么不同之处吗?(第三自然段使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
4.理解四字词语,了解几种解词方法。
①学生展示自主绘图,词语判断。
课件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讲明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②教师针对图画质疑:大家看危峰兀立这幅图,也可以说是拔地而起行吗?这两个词有
什么区别?
课件出示,将“拔、危”两个字变红,提醒学生,由这两个字你看出这两个词语有何
不同?(拔地而起和危峰兀立都有高高地直立在地面上的意思,但拔地而起的拔强调的是在
地面上突然高出超出,突出的是山峰的直立。危峰兀立的危更强调山势的险峻,高而直。讲
明抓住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③师生合作配乐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情朗读。
难怪作者要发出这样的赞叹,老师把作者的这番赞美改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想象着这
样的美景,一起来读。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
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
山间绿树红花,
江上竹筏小舟,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
下”,再齐读。
四、布置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用上本课学到的描写手法,写写济南的风景名胜,抒发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书:2、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静清绿比喻
排比
山奇秀险对比
感受热爱赞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桂林山水》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了初步自主学习能力,基本上能够自主识字,解词。大部分
学生能将课文的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能大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的思想
感情,能针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质疑解疑。这是因为,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伴随生理的发
育和心理素质的完善逐步发展,感知能力的发展,注意品质的进步,记忆中有意识记忆能力
的提高,都为他们学习能力的进步创造了条件。
字词教学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可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
为主,但本课中词汇丰富,特别有一些学生不常见的描写景物的词语,增加了学文,体会文章
情感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也应重点点播讲解,引导学生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既掌握
《桂林山水》随堂检测效果分析
词语的读音意义,又明确一定的解词方法。
朗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
体会课文中关键的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这节课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和多种句式的朗读,读出
对祖国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同时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引导学生
对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想象,描绘画面,进行说话练习,更好地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
课前,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查找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自主识记理解生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针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桂林山水》随堂检测效果分析
1、确定学习需要是否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
展特点;
2、判断学习需要目的是否达成,即学生已掌握的学习状况和期
目的
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是否仍然存在;
3、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和在学习
结束后仍存在的问题,评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参与者执教者四年级二班的全体学生
1、在该课实施前,对学生在本课程中学习知识的重要程度进行
排列,例如:学生对基础生字词掌握的需求、对修辞方法的认知和
应用的愿望、以及对文中学生寄情于山水的情感陶冶的需求等方面
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具体描述。选取重要性较高的
知识点以及学生容易在本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该课的
教学内容。在课后对此进行评价,确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
过程描述能准确把握,并能够和学生共同通过探讨进行问题解决。
2、评价教师选择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法对于该课的教学较为合
理,有利于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理解感悟的程度,让学生的
社会需求、知识需求、情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高效度的
满足。同时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前提下,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对
于文本的关注。
1.第一题给多音字和难读的字选择读音,正确率百分百。说明学生
的课下自学是有实效的,这方面的课堂教学是扎实的。
分析结果2.第二题看拼音写汉字,正确率达到了99%。说明年级的增高,学
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稳步提升,通过课堂上这样以点带面的教学,
以学生的自主认知为主,完全可以达到自主识记的效果。美中不足
的是学生当堂的书写比较乱,可能也是时间紧导致的,但这说明平
时还应加强书写训练,强调书写的规范、美观。
3.第三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正确率达到98%。出错比较多的是课
文的默写,有些学生写错字,添字落字。还有关于危峰兀立这个词
语的解释不够准确,作者的思想感情填写有误。这些暴露了小部分
学生课堂听讲的不专注,课前预习的不充分。不过这些只占了班级
人数的很小一部分。
综上所述,可见: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
以学生自学交流为主的探索形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此后,还应加
强这方面的教学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习惯,提高能力。
学生是不同的主体,存在主观能动性和个别差异性。对于小学
的学生而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属于学生学习需要的部分。
所以他们的学习并不仅仅局限在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知识掌握上存在
的差距,而应是广义的学习需要。通过课堂反馈和作业反馈的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做出了大致的判断。
建议学生对于知识的需要的满足程度相较于情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
满足程度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难度较小,且较容易满足对知识
的需要。故而,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的需要,通过课堂上的
积极互动和鼓励,小组合作交流来满足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通
过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情感的体验;
通过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课外阅读,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
感度,促进学生审美需要的满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桂林山水》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
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全文是按照总
一分一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
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接着分述桂林
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一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
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独特的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
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
山、香山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文
中大量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最后,总起来
描写桂林山水。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
画卷。篇末的两句诗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
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既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
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选编这篇课文,一是使学生通
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
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其他版本教材的解读。
《桂林山水》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版块处于本册教材的中间部分,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承前”,主要是指本板块的
教学是在学生原有的初步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对语文能力进行综合强化,这意味着教师在教法
上可以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更高
的要求之下自主地完成旧有能力的提升,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启后”,是指学生
的语文能力受到强化后能提高阅读的效率。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
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
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等能力。基于此,对于学生而言,本组喷薄欲出的浓烈情感需要体
会,优美流畅的语言需要品读,尤其是本组善于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绘的写作方法,更
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三、课程教材内容的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取舍。
1.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完成自主学习单,
充分预习,自主识记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
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始,可以让学生汇报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自主学习单,通过当小老师领读,课堂展示学生书写,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对
课文作整体的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构段方式。
3.整体感知课文后,进入分段研读阶段。先请学生明确自学要求,研读的重点是:作
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在思考此问题的同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研读第二自然段时,重点让学生思考:(1)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2)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这些问题也
可由学生质疑问难产生)师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对话时,结合理解相关词句,如“无瑕的翡
翠”。同时再次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对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方式两个方面交流各自的感受,对比图文理解“拔地而起、危峰兀立”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和
作用;图文结合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等词语的意思,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
以具体的描述。上述两个自然段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引读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如,师:
“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进而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彩的语言和展开丰富的想
象把景物写具体的。
注意在排比句重点讲解后引导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最后一自然段可以通过配音诗歌朗读等形式加深理解,想象桂林山水的美,并在头脑中
形成画面,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攀”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
真书写;本文的词汇丰富,句子优美,除了在阅读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外,还要引导
学生积累和运用。还可以仿照例句写话,如仿照“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
不相连,像,像,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像
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像,像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的句式练习写话。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自主学习单,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读准多音
字“似、卷”的读音,理解“无瑕、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的意思,学习抓住关键字
理解词语的方法。能正确地书写“攀”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作
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背诵课文,积累优美写景词句。
3.能用抓住关键词句,比较句子、情境想象等方法体会桂林山水“奇、秀、险、静、
清、绿”的特点。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文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学习通过对比、比喻、排比
等描写,来表现景物特点并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能用抓住关键词句,比较句子、情境想象等方法体会桂林山水“奇、秀、险、静、
清、绿”的特点。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文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学习通过对比、比喻、排
比等描写,来表现景物特点并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文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学习通过对比、比喻、排比等
描写,来表现景物特点并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并尝试着仿写比喻句。
五、课时、课型安排
建议本课在一个课时内完成,课前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课上先交流汇报,再进行
深入研读,交流汇报,朗读背诵,学习运用。
《桂林山水》随堂检测
班级姓名
一、选择字音,在正确的字音下打上“4”。
1.峰峦(ludnruan)雄伟危峰兀(wtiwU)立
2.红叶似(s】sh])火画卷(judnjudn)
二、看拼音写汉字,注意把词语写正确、规范、美观。
ludtu6bd16nzhuangkudwdxid
pandengfengluanxi6ngwditaisha
n
EBffi
pfngzhangweifengwCiI1Iidnmianbu
duan
三、根据课文的内容填空。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桂林的山
真奇啊,(),(),(),(),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危峰兀立中的“危”字是()的意思,“兀”字是()
的意思,这个词语的意思是()o
3.桂林水的特点是(),桂林山的特点是
()o
4、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中写桂林山水特点,作者主要
运用了对比和()、()的写作手法,突出了桂林山水
的特点,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走在自主审美的路上
一一《桂林山水》课后反思
结束了《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就像是与学生一起经历了一次审美之旅,虽酣畅淋漓,却意
犹未尽!鲁迅先生说过:“文学作品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审美应
从文章三美入手."我想,这次的教学过程,不正是这样的耳濡目染,感铭于心的审美过程吗?
一、多读成诵,音美以感耳。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
山水的秀丽多姿,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热爱之情。这样的课文,最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
受、表达桂林山水之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语文新课标也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
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读为本,以读为主”一以贯之。首先
是让学生结合自主学习单自由朗读课文,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初读感知阶段明确文章的主要
内容和写作顺序,了解文章整体的构段方法。
其次,学生先默读自悟,再小组合作朗读,此时,学生已经有了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接着,学生边汇报,边朗读。他们以个人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在品读、
诵读、教师范读、感情引读、合作读、配乐齐读中,学生与文本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
桂林山水相依的美景如在眼前,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
读出感情。
二、领会表达,形美以感目。
叶圣陶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这指的是对文章的鉴赏,鉴赏什么呢,既要赏其美,
又要鉴其妙。可以从语言的声音节奏、色彩氛围、语调语序中推敲品味,体察作者怎样精确、省俭、
传神地运用语言之妙。语文新课标中也指出,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感训练除
了语文实践外,还应目感其形美。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两点尝试。
1.自主探究,独立运用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先默读静思,切己体察,写下体会。这本身就需要学生充
分调动已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像抓关键词,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想象等,自主感悟文意。接着,
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将主要段落的重点写作方法交流讨论,像排比、比喻、对比、四字词语的运用。
学生综合运用“读、想、找、议、悟”的读书方法分析理解感悟,由“学会”到“会学”,这就使
学生的读写基本功在训练中得到了巩固,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2.重点深究,体会文字的美妙。
第三自然段中有许多四字词语词需要理解、积累,如“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
兀立、怪石嶙峋”等。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体验到山之奇、秀、险的特点。为此,我进
行了这样的教学:①学生展示自主绘制的有关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图画,学生们进行词语判断。
课件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讲明结合
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②教师针对图画质疑:大家看危峰兀立这幅图,也可以说
是拔地而起行吗?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通过反复的对比交流讨论,讲明抓住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
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这样的审美教学就由单纯的耳之听觉美感,升华成耳目皆美的感觉享受,
学生不仅将美好的文字诵之于口,更将美妙的语言涵咏于心。
(H)读写结合,意美以感心。
当学生对两个重点段落的写作方法达成共识,充分自主地认识到排比句的作用,能熟读成诵,
积累美文后,我又引导学生仿写比喻句。当听到孩子们将山的奇特、秀丽、险峻形容成这样时:“桂
林的山真奇啊,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桂林的山真秀啊,
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华丽开屏的孔雀……”我发现,一个个美丽神奇的画面,融语言的
意义、形象、情感内涵于一体,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学生感悟到语言的
丰富性,体会到文字的魅力,竟然可以表现这么多不同的神妙景物,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贺敬之
语言、教师语言的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语言。语言运用的实践带领学生驰骋在精神的原野,促使着
他们语文素养的逐步提升。
三、瑜中藏瑕,美中不足。
纵观整堂课,主要是以翻转课堂的形式来呈现,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自主汇报,相
互交流为主。但这又是一篇这样美的美文,怎样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化和审美的语言文字教学中
寻找平衡,这一直成为困扰我的一大难题。虽然在课堂效果的呈现,学生课堂检测的成绩等多面综
合因素来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怎样使学生既拥有积极活跃的精神活动,又使语言文字的
芬芳美丽萦绕于心,这将是我一直探索、实践下去的动力。走在自主审美路上,且行且珍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桂林山水》课标分析
《桂林山水》一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
积累优美的词句。”这一训练重点的提出,很好地体现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
学的具体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
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扩散焊机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买卖变频器合同范本
- 保险电销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女童喇叭裤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企业转业军人合同范本
- 2025年三面切书记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代理业务合作合同范本
- 丰台火锅餐饮服务合同范本
- 个人出国劳务合同范例
- 代理药膏产品合同范本
- 羽毛球教案18课时
-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 链家新人成长手册10
- 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 解读
-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解析
- JTT 1499-2024 公路水运工程临时用电技术规程(正式版)
- 2024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生物·地理试题卷(含答案)
- 压力变送器的拆卸及安装 压力变送器维护和修理保养
- 2024辽宁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限公司招聘73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2024年上海市法院系统辅助文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企业复产复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