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教案_第1页
湘教版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教案_第2页
湘教版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教案_第3页
湘教版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教案_第4页
湘教版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第1课我喜爱的书

一、教材分析〈我喜爱的书》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把书封设计的学习与装饰学生自己

喜爱的书结合,通过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我喜爱的书》,掌握

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技巧,培养其设计意识。编者没有沿袭传统的以

具象图形为主的设计形式,而是强化了借助文字图形这个相对抽象的

设计元素进行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

主的设计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

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试图把文字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图形进

行设计处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封面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及表现要领。

这种设计元素的单纯化、抽象化处理,可以促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与掌

握封面设计的规律性知识。在学习封面设计的同时,本课侧重于提高

学生字体设计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作市场调查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到书店选购书籍、观摩书

籍封面,并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介绍给大家。通过调查、交流丰富

学生对书籍封面的认识,在交流不同表现形式的书封设计资料的同

时.,教材提供了相关图例,使学生讨论时根据类别有所对照。教材还

提供了书籍封面的展开图片,使学生了解到完整的书封设计是封面、

书脊、封底的统一设计,在设计时要认真综合考虑。文字的主次、疏

密、虚实关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种设计处理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设计

的效果,分析时应加以强调。教材对文字的版式组织布局也给予了重

点关注。把学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采用对称或均衡的布局形

式设计书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

封面,并提示可设计系列书封•,教材提供了相对应的图例,P3下图

还对图例进行了简要分析,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教材主体部分提供

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照片,对设计制作时运用的材料、手法给予

一定提示,用作学生参考。

教材设置的“活动一”是一个为其后续活动开展设置的教学准备活

动,教师应当在课前提示学生更为明确的活动要求与方法引导,帮助

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获得书籍封面设计优劣与市场销售状况之间某种

内在联系的调查结果。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书籍封面对于书籍的重要

性,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考虑到封面设计均衡与否不宜成为前后两个活动最为重要的区分点,

教材“活动二”与“活动三”的设置在实际教学中或许会遇到一些

操作上的困难。因为两种版式布局都属于同一知识层面,只是一个问

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知识侧重与难度上的明显变化,如果调整为“活

动一”侧重封面版式形式美的学习,“活动二”注重形式与内容有机

结合的封面设计,则更能体现教学的梯度和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知

识升华,也更易于明确两个活动的不同教学侧重点。

“评价建议”一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

实际状况灵活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

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资料库”中对“封面设计”给予了解释,同时提供一些印刷字体资

料,给学生设计带来帮助。如果能有一些作为图形处理的字体设计,

或许更能体现对教材主体的支持与呼应。

“学习大空间”中针对封面设计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了

解书籍装订的形式。并提供特殊效果的书籍封面设计图片,开阔了学

生视野。

在现代设计中,许多的招贴设计比书籍封面设计更多运用了把文字作

为图形设计的表现方法。如果能够在此展示儿件此类作品,进行提示,

不但可以直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还可以为课

堂教学引入新的教学资源指明方向。

二、教学目标

*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

识。

*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

面。

三、教学思路

新学年伊始,学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学书籍,教师通过对书籍封面作

用的提示,引发学生对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考,并安排学生参与课前市

场调查,到书店观摩各具特色的书籍封面,建议学生把喜爱的书籍封

面记录下来,以便交流。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第1课我喜爱的

课前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用旧挂历纸背面或较厚的单色

纸包好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书本可选择新发的教科书,也可选择课

外书籍,甚至可选择主题相朋,、随笔日记等心爱之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的书封资料及调查结果,讨论书

籍封面设计的特性和不同表现形式,分析怎样的书籍封面更能具有市

场吸引力。

通过交流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书籍封面设计的

相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如书籍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以文字、

绘画、摄影、图案为主,结合图例讲解,提示学生书籍封面设计是正、

侧、底面的统一设计,培养学生设计时的统一意识和全局观念。

本课重点是利用文字元素进行封面设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字在

此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进行识别与交流的语言符号而存在,更多被看成

一种可以进行造型变化与设计的抽象图形。但在教学中可以先不必考

虑文字的图形设计处理,而是强调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

及考虑文字的大小、颜色、位置等因素的整体设计,让学生基本把握

封面设计的一般形式规律与设计要点。为此,教学可以暂时把不同文

字的语言符号差异忽视,先用不同形状、大小、色彩的方形色块替代,

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以文字元素设计的不同风格的书籍封面,对应展

示以方块组合概括处理的设计图例。通过欣赏、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建议把相同文字不同布局的书封设计作对比分析,使学生直观感受不

同构图处理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从而初步理解与把握形式美的一些

法则。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第1课我喜爱的书

教师对文字设计、处理手法要作相应提示,重在文字外形的设计,而

不要过分强调复杂与难辨的装饰。另外,颜色的恰当使用也是设计成

功的关键,提示根据书籍的内容联系色彩的象征意义来把握色彩,引

发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回顾,在设计时综合考虑。依据活

动设置把文字的组织布局作为学习重点予以关注,安排图示分析,并

把不同布局效果的书封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学生

再动手设计。

接着过渡到下一个教学内容,以不均衡的布局为主,强调形式设计与

书籍内容的有机结合,然后学生尝试设计。在条件允许时可以鼓励学

生考虑设计系列书籍封面。

学生作业可鼓励其尝试多种工具、手法设计制作,如水彩笔、钢笔、

水粉颜料等都能达到好的效果,手绘、剪贴、电脑绘制等形式也都可

以。系列书封设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出其中最好的一个草图或

构想进行讨论修改,然后集体协作设计制作完成。

评价环节提倡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把握评价运用,可将过程

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教学选择

如果学校硬件条件允许,“活动二”可以设为借助电脑,直接利用已

有印刷字体作为主体设计元素,尝试书籍封面版式的设计。

文字设计中所指的文字应当包括汉字、外文字母及各种数字、字符等

语言符号。教学中可以从汉字设计入手,也可从外文字母设计入手,

甚至也可从阿拉伯数字或者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式符号设计入手。

学生如果附近没有书店进行市场调查,可以新学期发的各种书籍在同

学之间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大家对不同教科书封面设计的喜好程度的

意见,并通过简单列表的方式发现大家喜好的缘由。如下表:

色彩版式图形文字其他

五、教学建议

请在以下儿个方面填写你认可书籍封面设计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可以尝试初步总结大家普遍喜好的书籍封面在

设计上有何特点。思考为何获得大家认可的理由。

教学内容中有字体的多种因素的处理问题,建议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一

些变化的效果,会给学生更多信息与视觉冲击。

教学过程可灵活把握,例如:

1.市场调查——交流讨论——注重版式形式美的设计——形式与

内容统一的设计;

2.市场调查——交流讨论——字体设计——书封设计(任选布局

形式)——系列书封设计。

教学情境设置可有多种思考,例如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书

送给好朋友或捐给希望工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建议不必要求学生在书写美术字上面下功夫,通过

方块替代文字在封面设计中的基本变化特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文字

在版式设计中的处理技巧。

第二课时的教学引导及练习要求都务必突出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系,

因为文字设计与图形设计一样,同样可以表达书籍的主题与情感。

在整个单元教学的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供一个

适当的展示机会将十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

行作品展示,将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竞争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

由于一般常见的封面都是以图形为主的设计、教师在“活动三”的展

示介绍中引导学生对比书籍原有封面设计来介绍自己重新设计后封

面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巩固、升华借助文字图形设计封面的方法,深

刻理解封面设计中各种设计元素的运用技巧。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2课苍松翠柏

一、教材分析《苍松翠柏》

本课《苍松翠柏》的教学内容是重点学习写意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以

树的画法为媒介切入教学,进入到传统国画艺术中程式化表现方法的

学习,《苍松翠柏》尝试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工具进行水墨写意的初

步表现,并指向树、石组合的山水画写意小品练习。

教材从中国画以松、柏表现所传达的情感入手,设置以物寄情的情境

氛围,强调山水画中树木、山石内蕴的人文精神。通过松、柏等绘画

作品所传达的不同精神寓意,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绘画以程式化的

独特方式追求意境表现的特点,认识艺术创作与大自然内在统一的关

系。

课本呈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程式画法以及变化组合的作品样式,讲解艺

术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和艺术表现的认识理解,帮助学生了

解艺术来自生活的道理以及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列举运用双勾、没

骨、填色、泼墨和泼彩等多种表现技法的中国画作品,穿插画树出枝、

点叶、组合等技法和步骤,为学生学习这些程式技法,以及树的组合、

画面的构图等方法提供一种学习范本。

两个学习活动的设置都是围绕以树为主题的练习。通过临摹、创作等

教学活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树的一般程式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

进行大胆创作。教学中一般对学生的临摹效果不宜提出过于严格的要

求,可以更多着眼于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把握国画程式化技巧的一

般学习路径及学习要点,提供学生课后继续尝试学习国画艺术的基本

方法。

教材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练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建议:1.技法掌握

的程度;2.意境的表现;3.个性的发挥。

“资料库”提供了便于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书目、术语和更多的绘画

程式参考资料。

“学习大空间”选择了以树为主体的山水画,提示了树在山水画中的

重要意义,为丰富绘画尝试以及进一步了解山水画提供了一种学习路

径。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2课苍松翠柏

二、教学目标

*能够初步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

*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与技巧。

*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三、教学思路

1.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和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要注意学生的

兴趣,在教学中尽量少用或不用空泛、晦涩的词语,技法要求不宜求

高。在引导学生理会国画作品中松、柏所包含的内在情感时,注意引

发学生对与之相关的语文、历史知识进行回忆与联想,贴近他们的审

美经验和感受。

2.研究课堂教学所需的特定内容和辅助资料。选择教材中适合教

学需要的中国画作品以及画家并加以重点分析,始终注意强调作品中

程式化表现与特定主题、情感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线索。

3.设计技法演示的内容和方式。课堂演示务必选择易于模仿的简

单造型,选择适合初学者的常用笔墨技法,强调关键的表现步骤与技

法要点,分段演示技法时,更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演示中所用绘

画工具与学生练习工具尽量一致。如果借助其他演示手段,应注意选

择典型、明了,能够说明技法问题的影视或者挂图资料,教师务必引

导学生有意注意其中的关键步骤与技法要点。

4.整体安排教学过程,研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选择相应的

对策。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选用有关松树的诗词、散文中的描写和比喻,

引入对潘天寿作品《松石图》的欣赏。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针对

松树的造型特点以及画面意境进行简单的描述,归纳这些感受,从立

意、笔墨表现和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对《松石图》进行分析时,注

意将柏树和松树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画面特定造型及

意境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演示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讲解不同笔法和线的表现,展现中锋、侧

锋、逆笔、顺笔和顿挫等用笔方法;诸如遒劲、婉转、流畅等线条表

现的效果;以及浓、淡、干、湿,酣畅凝重、淡雅飘逸的墨色,帮助

学生分析作品中笔墨的表现。

“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设色的基本原则。它既包括了根据客观物象的

类型设色,也包括了根据作者主观表现的类型设色。形式上有“浅

绛”和“青绿”等画法。这一过程的重点是感受作品表现的情感,体

会作品中不同题材蕴涵的寓意,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通过对上述作品的分析比较,结合树的生长规律,归纳出树的儿个基

本部分,引出传统绘画表现程式的话题。分析画家梅清的作品,用线

描方法模仿树的不同画法。从树的造型特征、中国画用线的表现特点

和墨色变化等方面思考传统绘画表现程式的意义,并发表感想。教师

对传统绘画表现程式有关问题作出解答,总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

现,就此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是学习画树的表现技法,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具体

的画法。画树先画树干,要求表现树木姿态的主要倾向;再向前后左

右出枝,注意枝干发端的相互遮挡。根据树种的不同,前人总结了树

叶不同种类的画法,技法上又有点叶和勾叶之分。点叶需注意疏密关

系、虚实对比和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不可平均对待。教材在资料库

中列举了部分方法,供学生参考。

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讲解树的组合。列举作品中的布局,分析大小

之别、主次之分,互相顾盼、自然穿插。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形式表

现的一般规律。作业中可安排画一些小的构图,对照理解这些要求。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后,开始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可以让个别学生

从情感表现和技法运用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创作构思,在交流中互相

启发,画出简略的创作草图。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用肯定的笔法画出

生动的造型。水墨的运用可以模仿教材中列举的作品,但不要生搬硬

套。参照资料库中山石的画法配以环境。始终强调画面的整体,处理

好主体和其他部分的关系。

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创作活动展开。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了哪种画树的

方法?对传统绘画的认识和体会,能否生动地表现?作品是否表现出

了自己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以相应的用笔用墨方法,表现出不同的树

的品格。

四、教学选择

与传统教学选用的生宣比较,毛边纸是基础写意国画教学中一种值得

积极尝试的材料。毛边纸的材料特性大体处于生宣与熟宣之间,具有

一定的吸水性,易于初学者把握水墨的渗透效果。而且,价格也比生

宣便宜不少,适应更多地区学生尝试练习的需要。

如果教师在国画课堂教学中直接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作画步

骤与表现要领。但应避免陷入表现的误区,须知加大难度的示范反而

可能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意义的指导,甚至使部分学生因此产生学习厌

学情绪。

如果教师缺乏示范能力,也可以回避课堂直接示范这个环节。可以侧

重引导学生自己在良好训练方法的指引下,于实践中探索笔墨的特点

与绘制的技巧。如果教学设备条件允许,教师直接使用教材配套课件

中对应的演示影像资料,或许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思路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方法。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学

传统通常是从程式技法开始的,如书法、戏剧等等。传统的教学有着

长期的经验积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其中列举一二供老师

们参考:

运用移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树的造型进行意义的联想。树的造型多

姿多彩,生机勃勃,像特定性格的人物,像优美的舞蹈。如《芥子园

画谱》中把一大一小两棵树比喻成扶老携幼的一对人物,又如《白杨

礼赞》中把白杨树比喻作朴实的农民。用拟人的手法去描述树的造型,

记忆树的姿态,感受树所体现的精神气质,启发学生的想像,丰富他

们的情感。

在技法教学过程中,直接从书法入手,让学生从“写”的过程中体会

用笔的方法和情绪的表现。借用书法体现的力度、形状与绘画作品进

行比较,找出相似的感受。这样做既便于理解,又利于思维的扩展。

同样,把写字的感受直接过渡到画树的用笔上,更利于对笔墨运用的

理解和对笔墨效果的体会。

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都遵循从欣赏松石作品情感内涵入手的教学流程

设计。如果先让学生在临摹动手实践中体会一些程式化的技巧,然后

对比感受不同程式化表现对应的情感差异,再引入特定作品欣赏的环

节,或许更能提高学生对传统国画程式化艺术的认识水平。

教材的图片资料中,不仅仅包含了松树,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树木。

从教材的完整性与选择性来看,这样的呈现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在

实际教学中,如果各种类型的树木教师都要学生逐个尝试练习,势必

导致教学的无序。

选择松树不但适合初步笔墨表现练习的难度水平,更易于集中体现教

材中的精神内涵。

“以点带面”的策略或许是本课更为科学与合理的教学设计思路。在

课堂教学中,从作品欣赏、教学演示到学生动手实践,都可紧紧抓住

松树这个点来重点突破,这样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学习任务

达成的可能性将会更大。当学生大体掌握了一种树木表现的学习方法

与途径,相信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可以独立尝试学习更多类型树木的

表现技巧。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3课缤纷家用电器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3课缤纷家用电器

一、教材分析《缤纷家用电器》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

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缤纷家

用电器》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3课缤

纷家用电器

本课提及的家用电器基本上包括了一切需要耗用生活用电或电池进

行工作的家用物品。

教材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常用家电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并让其了解设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

作用。教材提供了一张学生课外进行家电市场调查活动的情景图片,

使学生产生共鸣,帮助进入第一个学习活动及参与社会调查,培养学

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合作交流的水平。教材为

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关图文资料,给调查方法必要指导。整理资

料的学习活动能有益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改良方案,相对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后面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教材p11以家用理疗仪的设计草图作为教学范例或许还不够典型,

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学生更为熟悉与更加实用的家电产品,展示效果将

会更好。

“活动一”是与“活动二”直接相关的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主要引导

学生尝试有目的地进行市场调查,为“活动二”的设计改造提供信息

与依据。

“活动二”的设置根本意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

识。因此,如果能够更加积极明确地提示借鉴“活动一”市场产品调

查的学习成果,或许比对自己家里一件电器进行设计改造,更能促进

此种意识的提高与强化。

“活动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突出了把设计稿进行视觉美化,

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意图。

“评价建议”中对前两个学习活动的评价重在学生学习态度,对后一

学习活动在知识的理解运用方面提出了一定指标。

“资料库”关于工业产品设计程序的说明,有利于学生对产品设计过

程的了解,从而提高对工业造型设计的整体认识。

“学习大空间”中提供了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步骤,鼓励学生在表现技

法上有所追求。

二、教学目标

*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

创新的创意稿。

*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

创意效果图。

*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

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思路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

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

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

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

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

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

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

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

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

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

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

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

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

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

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

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

定。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

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

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

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

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

设计创意稿。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

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

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

导的方式中进行。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

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

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

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

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

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

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

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接下来进入“活动三”的学习。教师适当强调工业造型设计创意效果

表现的要求,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突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下,体

现产品的形、色、质等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通过经典图例分析和学

生参与讨论来加强学生对表现技巧的认识。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产品效

果图绘制的一些表现方法与技巧要点。然后,布置学生独立设计一种

家用电器,画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最后可以让每组学生自

己集体评出本组的最佳设计创意表现图,并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学习

交流及展示。

四、教学选择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学生对家用电器的日常认识或许只是停留

在老式台灯、电扇、电话机的阶段。学校附近也不会有可以支持进行

市场调查的电器市场,现代都市涌现的许多新型电器难以进入学生的

视野。对此,教师可以直接从台灯等最常见的电器设计入手,甚至就

是泛指照明用具设计等更加普遍的电器产品也可,省去市场调查的活

动环节。

即使在此种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

还是可行的。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直接对自己家里使用的电

器进行绘制后,征求家长对电器使用的看法,根据教材P10提供的

表格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参照前面提示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对于绘画工具严重缺乏的地域,教学中只需要求绘制产品设计创意铅

笔稿的阶段,教师可以针对铅笔效果,适当提出些画面美化的技法,

比如:把产品草图的外轮廓线加粗强调,运用侧锋线条在体块转折处

加强两个块面的明暗对比等。

五、教学建议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3课缤纷家用电器

本课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应该主要是教学总结与交流时间,把大

量的学习活动内容安排在课前布置完成。把握这点是教师赢得教学主

动的关键。

“活动二”的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建立在学生已经课外完成了“活动

一”的市场调查活动,并已分小组画出了改良设计稿的基础上,那么,

课堂教学就可以变成教师引导学习小组之间更有意义的教学讨论了,

教师将拥有更多教学引导与评价的空间,根据小组市场的调查分析介

绍与创意稿的绘制情况,总结各个学习小组“活动一”的活动开展情

况,而且在此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势必会更加完善各

个小组原有的改良设计构想,学生还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再去加工、完

善原有的创意稿,这个过程将极大地强化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进行

设计的意识。如果把学生的家电市场调查分析带到课堂教学中来,再

去绘制改良设计的创意稿,那么45分钟内学生很有可能就仅仅只能

完成这些初始状态的学习任务,严重缺乏教学双边的反馈与交流。这

样,教学就基本上失去了活动设计本身的价值,退化为简单的自由绘

制一个产品构想了。

学生作业练习形式在原则上可自由多样化。但是,面对单位课时的教

学目标而言,“活动三”的设置是试图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上能有所

突破,因此,“活动三”的产品设计效果稿比“活动二”的产品设计

创意草稿应当适当考虑一些表现技法要求上的梯度递进。

教学过程中,教材上运用马克笔工具(或者水彩笔替代)绘制的方式

最为简单易行,适合作为一种基本的表现技法向全体学生推荐。教师

通过对比分析儿张马克笔绘制的家电产品效果图,注重总结此种方法

绘制的基本技巧要点,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迅速提高整个班级教学的技

法表现水平。尤其在“活动三”的动手练习展开前,先以马克笔工具

为例,强化一种工具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基本技法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二”的改造设计作业是在“活动一”的主动学习探究过程中

产生的,可以看成是一种尝试性的设计,应重在学习的过程评价。而

“活动三”的设计作业是在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作业

的评价应有一定技术评价指标要求。评价可以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相关评价结合起来。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4课触摸美丽

一、教材分析《触摸美丽》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整套教材中与八年级下册《五角

星》知识的内在联系最为密切,两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材料及形式

美探究的教学单元《触摸美丽》,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学侧重。如果说

《五角星》定位重点更多在画出肌理与质感,那么,《触摸美丽》的

定位重点更多在于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

合材质形式美感表现的技巧。把握这个基本定位是处理好这两课教学

的关键,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觉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念。初中美术

教案8年级上:04课触摸美丽

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指导学生

制作装饰作品,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

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理解:

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所

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材从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展现了各种材料的图片,如

金属、木材、毛绒、石头、牛仔布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特性与

美感(如纤维材料柔软温馨,木质材料自然质朴,石质材料坚硬冷漠

等等)。并呈现了不同材质运用于装饰画中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装

饰作品中的材料美,感受不同材料表现的不同视觉美感。通过运用不

同材质改画与制作装饰作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关注材质本身具有的形

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边角余料“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装

饰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

力。

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各种材质的图片、各种材质制

作的装饰作品、材料加工与处理的图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

等。并且选择具象绘画与依此改制成的装饰作品进行对比呈现,启迪

学生的思维。

作业的设定范围较为宽泛,只强调以某种材料为主并辅以其他材料合

作完成装饰作品,表现形式、加工方法等均不限。教材中呈现了各种

技巧与形式的装饰作品作为练习参照。

“活动一”通过把一幅绘画作品改造成为一件装饰作品的活动,依托

一定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基础,加深学生对材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利用

材质加工处理,进行视觉表现的能力。

“活动二”在相对限制材料种类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

作完成一件装饰作品的造型设计与加工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是否关注材质、感受材质美感的评价要

求,并且提出了以表格打的形式,从作品的选材、色彩、构图、

风格等诸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

的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另外,将能否与他人友好交流

并合作完成练习也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资料库”中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各种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给人不

同的心理感受,介绍了装饰画的特点。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有关材质在生活用品中运用,在建筑物与

室内装饰中运用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拓展美的视野。

二、教学目标

*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思路

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身边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和制作装饰

作品的主要工具,具体参见教材P15制作工具提示图。

课堂教学以创设情景导入,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儿件学生自己制作的

悬挂在家里的装饰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形式美感与生活情趣,并判

断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制成的?着重分析制作材质的形式美

感,引发学生探求形式美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接着进入对三种以上材质的对比感受与体验环节,可以观察材质图

片,可以观赏生活中各种材质用品,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

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的肌理或者质感特性,在此基

础上展示讨论活动。讨论内容包括:①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

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脆、粗糙与光滑等等。②它们各适合表

现什么内容或形象。围绕讨论作好有关准备:如了解相关材料知识,

同时也要考虑小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种装饰作

品实物或运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的装饰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

是怎样利用材质肌理、质感的对比与统一来表现形式美感的。在学生

获得初步美感启示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

作方法展开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活动,并且教师演示对不同材料的一些

加工处理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材质选择与处理、构

图、色彩等内容的具体创意上,为练习做准备。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第一课时参照绘画作品,运用不同材料将其

改造为装饰作品,注重其材质处理、加工技巧与造型表现的关系,提

倡简洁、夸张的手法,注重体现其装饰性与趣味性。

第二课时以某种容易收集的材质为主,辅以其他儿种材质,更加强调

小组合作完成一幅装饰作品。在学生动手设计与制作前,教师可以抓

住两个环节来促进教学:一是对比展示一种材质的两种不同的设计处

理,主要让学生直观感受材质变化的空间与趣味;二是教师直接演示

利用一种材质为主进行一件装饰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主要让学

生直观感受到反复推敲与动态设计调整的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

的学生独立设计与制作练习,才有达到更高形式美感的可能。

提示学生在动手制作前务必就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步骤、工

艺、方法等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明确设计与制作的大体方向。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4课触摸美丽

本课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求人人积极参

与,在具体制作前提倡有集体设计讨论过程,也可以边制作、边讨论、

边修改。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直接参与学生的制作,帮助学生一起

完善创意,提出一些制作改进的建议,调动学生不断完善设计,不断

优化制作工艺的兴趣。不宜深度介入某个小组的制作过程,防止学生

养成一种学习惰性。

四、教学选择

本课教学应能体现不同地域特点的教学特色,因为不同地区的自然资

源、经济条件等等的差别,可能导致学生材质收集出现较大差异。在

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域,可能学生收集来的就是一些山坡上的岩片,河

滩上的鹅卵石,树上的绿叶,田间的稻草等,教师对于学生这种敏锐

的收集都应当予以积极鼓励。

对于缺乏影视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学校,教师或许需要自己课前多花

时间制作儿件装饰作品作为教学欣赏作品来替代媒体的展示。因为这

是教师亲手设计制作的装饰作品,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教师也会在

设计制作过程中获得更多展现材质形式美感的技巧与体会,这样更加

易于获得影视媒体展示难以获得的教学效果。

如果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很大,在完成教材两个主体学习活动后,应当

积极引导学生课外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创造性地利用

身边的边角余料,通过挖掘其中材质的形式美感,运用一些展现材质

形式美感的对比技巧,变废为宝,精心设计制作成一件装饰艺术品来

装饰自己的家。

五、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可以灵活选择:如①情境导入——作品欣赏——感受体验材

质----处理材料----制作活动。②情境导入----感受体验材质----改

画活动——加工材料——作品欣赏——制作装饰作品。

建议课前教师自己制作装饰作品,并收集其他班级学生制作的作品供

教学欣赏和作业参考,并主动准备一些材料供学生制作时选择调剂使

用。

教学不宜把练习只停留在设计制作装饰画上,提倡延伸到平面与立体

或半立体形态作品皆可的现代装饰造型作品范畴。

在“活动二”的作品设计中,教师务必提醒学生不必囿于一定要像什

么这样一个思维定式,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利用材质进行构图组

织、搭配、对比、协调等形式要点上来。教材P16的《红黄黑构图

布贴》就是能够较好反映此种教学思想的作品,值得借此与学生进行

教学分析与交流。

教师务必始终把教学重点落实在材质形式美的学习上,在材质肌理与

质感的合理运用及搭配技巧方面予以重点突破,通过对作品的比较、

分析,帮助学生加深体验不同材质大小、疏密、形状等多种对比手法

的合理运用。

对材质肌理特性的感受可以通过一些对比实验方式展开,对于材质质

感的把握则可以通过影视媒体(如实物投影仪)进行局部放大后再分

析的方式展开。

在学生完成装饰作品设计制作练习后,建议安排一段时间进行集中的

教学展示与评价活动来提升教学效果与品质。教师可以先就班级中最

优秀的一组作业进行展示评价,在积极肯定的同时,也提供给了每组

学生一种评价的基本模式与指标,然后请每组推选一位同学简单介绍

本组的设计意图与构思过程,请其他组的同学提出对作品中肯的看

法,及时总结与归纳。一个值得注意的评价要点是提倡教师在评价中

关注每个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比如:某个小组一起完成了较为复杂

的装饰作品,这就值得肯定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较强。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5课与米罗游戏

一、教材分析〈与米罗游戏》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立足于借助抽象绘画及雕塑,《与

米罗游戏》初步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感受及造型表现能力。《与

米罗游戏》与8年级下册《清晨》中具象雕塑的学习内容构成直接的

教学链接。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5课与米罗游戏

教材以抽象雕塑的学习为主,突出造型与表现的内容。利用米罗抽象

绘画及雕塑的表现技巧对应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与学生的趣

味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对米罗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学生应当掌握塑造立体造型

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初步认识与体验雕塑的审美特征;通过提供一

些抽象雕塑作品,学生应当在分析雕塑构成特点后能够进行较为简单

的抽象雕塑设计与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尝试创新表现,拓

展艺术的表现视野及方法。教材特意安排结合作业制作展开集体游戏

活动,培养学生对艺术表现的兴趣和与人协作的精神,同时加深对艺

术创作活动的理解。

教材编写中,借助米罗从平面到立体的抽象艺术,体现了“绘画——

浮雕——圆雕”的知识线索。

教材从米罗具有抽象意味的绘画作品入手,配合练习图例作为教材主

体内容。从情意的角度考虑,米罗的作品从平面到立体,都具有富于

童趣、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形式自由等特点,比较适合学生特定心

理发展阶段的审美需要,易于使学生对雕塑的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的

兴趣;从形式风格的角度考虑,米罗的艺术具有浪漫气质与游戏精神,

在教材中没有类似这样的艺术风格,可以借此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

从学生作业的难度考虑,抽象雕塑对于形象要求的确定性明显低于具

象雕塑,造型表现的空间与自由度相对较大,再结合对应的练习图例,

易于学生进行模仿及表现;从教材体系安排的角度考虑,从接触抽象

雕塑入手,再安排具象雕塑的内容,较好体现了教材知识安排的梯度。

教材的三个活动提供了学习相互关联的儿个不同角度与层次。

“活动一”立足于借助米罗的抽象绘画,实现平面向浮雕的转化。

“活动二”在借助米罗的雕塑作品向浮雕进行转化的同时,更加立足

于让学生尝试借鉴米罗的雕塑作品,直接进行抽象雕塑的塑造。初

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5课与米罗游戏

“活动三”则充分运用前面活动中的雕塑制作,强调学生情感的参

与,进行富于表现性的表演活动,升华本课的教学内容。

“资料库”中关于米罗抽象雕塑作品的欣赏及相关介绍,可以帮助学

生加深对米罗艺术的了解,丰富抽象雕塑造型的表现语言。初中美

术教案8年级上:05课与米罗游戏

“学习大空间”中,安排实物组拼成立体形态的练习并尝试命名,可

以提高学生抽象雕塑的创作能力。另外,针对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

提示学生重点关注城市公共环境中那些抽象意味的雕塑。

二、教学目标

*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浮雕。

*能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雕塑。

*能利用自己的雕塑作品作为道具参与游戏或表演。

三、教学思路

教师首先可以设置一个游戏情境,比如说:教师可以扮演成米罗先生

派出的一位艺术使者,(还可以选择让学生扮演使者,老师扮演米罗

等方式)专门带着艺术家米罗先生在狂欢节上进行的游戏活动来到中

国,想让中国小朋友一起体验狂欢节的快乐,教师可以充当米罗艺术

的代言人。

可以大概地提出狂欢游戏的整体计划,强调所有的作品设计与制作都

是为狂欢游戏准备的。首先从制作美丽的浮雕作品,装饰狂欢现场开

始。使者给学生展现米罗的抽象绘画作品和米罗先生带给大家的示范

作品。在大体分析米罗抽象绘画中点、线、面、形的组织与变化特点

后,对比提出浮雕与绘画的基本造型差异,让学生分成儿个制作小组,

(一般4—6人为一组较为适合)根据米罗先生的抽象画,分组进行

大胆的设计与制作。

在制作前,使者应该提醒大家:米罗先生特别喜爱强烈的色彩变化与

对比,希望大家能结合美丽的色彩对比来装饰我们制作的浮雕,体现

节日狂欢的气氛。评价的重点是看谁的雕塑形象更有趣、色彩更好看,

谁的浮雕形象更有体积感。

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带来一些简单易行的装饰材

料,比如报纸、包装盒、挂历纸等轻质材料,注意材料一般不宜太重,

以免影响在教室墙面的张贴装饰。

接下来,教师可以动员学生自己设计,将作业贴在教室四面适当的位

置进行装饰,进一步制造大家参与的氛围来强化欢快的气氛。也是对

学生学习阶段性成功的一种积极肯定。

然后,教师重点对比分析绘画与圆雕的基本造型差异,结合教材p1

9的四张图例,借助多个视角的观察,体验圆雕在各个角度的造型变

化与审美趣味。然后再布置各个制作小组,参照米罗先生的抽象雕塑

或者绘画的造型特点,选择适当的材料来设计与制作抽象圆雕。

在分析圆雕作品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造型中轮廓的收放变

化、造型的曲直变化、大小变化及朝向变化等形式美的知识,使抽象

雕塑造型也具有相对明确的审美倾向。

在制作前,使者应该提醒大家:大家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更

多考虑利用作品进行表演与游戏的问题,琢磨怎样才能够更加适应特

定角色表演的特点。米罗先生特别喜爱寻找生活中各种有趣的材料,

希望大家能直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物品组合加工,来装饰我们制作的

圆雕。评价的重点是看谁的雕塑形象更有趣,更善于利用实物材料造

型,谁的浮雕形象更有体积感、更有空间变化。对于一些更加热衷于

具象造型的同学,教师不必阻止,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的夸张与变

形,更加自由地进行造型的设计与制作。

然后,使者告诉大家:狂欢节上,最好玩的是人们都手拿着自己制作

的各种动物、植物、神怪、面具等雕塑作品进行尽情的表演或者游戏,

米罗先生要使者一定要把这个好玩的活动带给中国的小朋友。教师可

以先鼓励一个制作小组的学生以制作的雕塑作品为主人公,进行自己

编写的短剧表演。然后,再让更多小组的同学参与表演,教师在评价

中积极肯定各个小组表现的特点,尤其注重评价各个小组的协作精

神,同时及时给同学的表演提出一些改进或者拓展的意见,整个单元

教学在全体学生的积极游戏参与中结束。

四、教学选择

本课教学较为适合在两课时至三课时之间灵活选择。

教材中的图片提示中,提到了利用废旧材料的制作。实际教学中,只

有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可以利用的工具、材料,教学才能真正具

有可操作性。教师应强调学生在材料的寻找与利用上下功夫,引导学

生以新的眼光发现身边具有立体形态美感的废旧材料,并能积极加以

利用、组合,加工成教学中的作业。

如果教师选择三个课时进行教学,那么,第一课时的重点就是绘画向

浮雕的转化,第二课时的重点是把握圆雕的审美特点及设计与制作圆

雕作品,第三课时的主体应该是利用雕塑作品进行游戏与表演。

“学习大空间”中利用常见器物组合设计及作品命名的活动,可以考

虑直接进入第三课时的教学活动中,丰富与提升教学效果,作为教学

活动自然的拓展与延伸。

对于一些拥有地域民间造型艺术传统的学校,教师可以积极借鉴当地

民间造型艺术的营养。尤其许多民间艺术本来就具有抽象艺术的一些

特性,而且大都色彩对比强烈、鲜艳,造型夸张、有趣,材料选择与

制作过程也简单易行,与米罗的抽象艺术“貌离神合”,是一种极好

的教学资源。

五、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米罗先生要使者带来的儿件具体抽象雕塑作品,展现制

作美丽有趣的抽象雕塑应当注意的基本方面。可以安排一个教学尝

试:把雕塑作品置于教室中间,让学生围着作品在不同角度进行观看,

请学生谈谈自己认为哪个角度看作品最好看、哪个角度看作品最不好

看,为什么?再大家讨论、交流一下,使者在学生发表看法的过程中

及时强化雕塑的基本审美特征及造型要点。

然后,根据米罗先生的抽象雕塑,学生按照前面的分组进行大胆的设

计与制作。使者可以引导各组学生设计与制作。

在设计制作前.,“使者”应该强调每组学生尽量根据自己的表演来设

计对应的雕塑,积极鼓励每组学生协作进行表演。

在注重学生展现雕塑形态美感的同时,教师可以继续提倡学生在雕塑

设计与制作、装饰中大胆运用适当的色彩来加强表现效果。进一步加

深学生对于色彩象征意义的认识与体验,强化学生运用色彩表达艺术

情感的能力,丰富雕塑的表现语言,加强作业的形式美感,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示学生作业是“活动三”比较特别的形式,这是整

个教学过程的高潮与升华。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自己的创作成果,这

是最好的教学选择。

让学生进入一种“游戏”状态,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课的教学适应性较强,没有对教学媒体的特别需求。对于即使没有

任何电化教学条件的学校,也不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材

在图片选择及资料库准备上也已经提供了对教学活动开展应有的支

持。

本课教学中积极提倡学生尝试利用自己的雕塑作品与大家一起进行

游戏或表演。教师在此应担负起组织者的工作。首先,如果没有在设

计与制作过程中的小组探讨及协作,学生之间在最后的展示活动中很

难做到积极而且自然的表演协作;然后,如果粗放地让学生自由组合

进入游戏过程,势必导致教学中一部分同学脱离教学中心,成为课堂

上的看客,使课堂组织陷入无序,教师也难于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施加

教学影响,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表现能力。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光影的交响

一、教材分析《光影的交响》

《光影的交响》是素描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一切物体在光源照射

下都会产生特定的光影效果。明暗表现技巧是表现空间光影效果的一

种《光影的交响》绘画技巧。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

本课《光影的交响》的重点落实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

技巧,表现景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本课所指的明暗效果是特

定光源照射在景物上的光影变化,与小学阶段利用黑白灰制造一定的

立体效果具有本质的区别。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光影的

交响

传统明暗表现的教学以简单石膏儿何体的绘制入手,这种方式对于立

志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是积极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但是对于大

多数没有美术专业发展兴趣的学生来讲,就会容易导致他们失去学习

的兴趣。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光影的交响

教材试图通过强调风景画中明暗运用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提

高学生对绘画明暗技巧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明暗造型审美价值的本质

认识;通过借助较为简化的明暗技巧练习方式,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

简单的明暗造型技巧的同时,进行情感表现的尝试。

“利用摄影作品尝试明暗造型的简化处理”——“利用绘画作品理

解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利用临摹图片或写生练

习加深对明暗技巧运用的体会”是本课编写的一条基本逻辑线索。

教材试图以优秀摄影作品导入,再过渡到绘画作品,配合教学图例解

析作为教材主体内容。从情意的角度考虑,结合学生喜爱的摄影、绘

画作品进行明暗造型技巧的教学,相比传统素描教学中常用的那些简

单但却显得有些枯燥无味的儿何形体,直接从作品入手更易于使初二

的学生对明暗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兴趣;从教学操作的流程考虑,先

从对生活的视觉直观感受起,再进入明暗造型技巧的认知及艺术表现

的学习,更符合教材知识学习的梯度安排;从学生练习难度的角度考

虑,结合作品解析图例的学习,易于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作品迅速进

入到观察、分析及模仿表现阶段;从教材体系安排的角度考虑,安排

明喑造型的学习内容,直接为本册的色彩学习单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知识铺垫。

教材的三个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明喑造型相互关联的儿个角度与层

次。

“活动一”立足于让学生尽快能够利用简化的明暗关系尝试明暗造

型的方法,体验明暗造型的基本技巧。

“活动二”在进一步分析画面明暗与空间处理安排技巧的同时一,让学

生尝试体验明暗造型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活动三”在巩固前面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强调不同绘画工具与表现

技巧的尝试,更加突出画面的空间表现及明暗处理。

“资料库”补充了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利用明

暗进行艺术表现的语言。

“学习大空间”吸收了传统明暗造型技巧学习的主要途径,提出借助

儿何形体对明暗规律进行进一步理解与研究。在学生对明暗运用与表

现具有一定理解与兴趣的基础上,此种方法仍是积极有效的一种训练

手段。

针对现代社会电脑的日益普及,教材建议学生收集并利用常见的看图

软件,把彩色图片转化成明暗效果。这既是一种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

引入可以直接利用的方法,也是学生课外加深体会明喑造型处理及表

现技巧的有效渠道。

二、教学目标

*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

习。

*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喑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表现技

巧。

三、教学思路

传统的明暗教学侧重从直接传授明喑造型技巧入手,忽视了学生日常

积累的审美经验及生活经历,忽视了学生理性思维的迅速发展及分析

能力的迅速提高,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更多考虑了练习方式、内容的灵

活安排。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收集自己喜爱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同时安

排学生尝试采用尽量简洁的表达方式,把画面的明暗色块进行归纳并

用小图稿表现出来,成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的可靠依据。

本课的课堂教学可从教师展示自己选择的优秀摄影或美术作品入手,

借助电脑图形软件及演示媒体,配合展示对应明暗转化并进行归纳处

理的效果图例,直接从艺术作品的角度加强学生对明暗造型运用及转

化的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明暗造型之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展示学生课外收集的风景画或

风景照片,提倡先让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然后教师及时归纳总结的方

式,以此促进学生更为直接并理性地观察,积极主动总结明喑造型的

基本规律,尽快拉近“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通过针对明暗整理及表现、画面均衡及构图的探讨后,教师可以安排

每个学习小组进入“活动一”的练习内容,学生利用自己及学习小组

内的图片资料,作儿幅能够体现画面基本明暗关系的小图稿。

接下来,通过优秀绘画作品分析明暗处理技巧时,为加深体验画面明

暗安排的均衡与节奏变化,可以着重利用图片直观对比、类比的教学

方法展示相关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明暗造型处理与画面情感表达

的内在联系;可以借助明暗的转化及简化处理的不同效果图例,帮助

学生体验同一艺术作品不同明暗选择、处理后对应的情感差异。此时,

教学中可以考虑安排师生结合画面明暗处理与情感的关系,借助实物

投影仪,共同对应评析一些学生前面完成的明暗处理小图稿,往往可

以使教学达到贴切生动、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活动二”中,可以在教材基础上添加一些相关练习内容,尝试在

作品临摹的时候,有意改变一下原作局部的明暗处理。比如说:改变

背景色的明暗,改变前景、中景或远景的明暗,改变局部某个形体的

明暗等。这样,教学中分析作品的方法可以及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

加深了学生对于明暗表现的审美体验。

最后展示学生作业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建议借助同学互评的方式来

检测教学效果。教师侧重对整个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在“活动三”中,教师可以利用作业效果直观对比的方法,重点引导

学生利用明暗塑造空间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在自己的默写或写生作业

中体现一定的立体空间感。

四、教学选择

利用电脑图形软件技术进行方便的图片黑白处理,可以直观展示色彩

对比效果与单纯光影对比效果艺术感受的差异。

如果教师有着较好的音乐素质,可以尝试借鉴《与米罗游戏》参考教

案中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对比或者类比凸现景物明暗变化的节奏、起

伏、强弱等方面与音乐的通感,帮助学生运用音乐的感受来加深理解

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中明暗变化的美,也能积极呼应“光影的交响”

的标题含义。

在没有电脑及媒体支持的地区,教学中可以直接从一幅范画的明暗整

理入手,帮助学生初步获得整体观察及表现的能力。通过先学生试画,

再教师分析作业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利用明暗整理的方法整理图片

的兴致。然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进行明暗整

理的深化,侧重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与基本的表现能

力。

然后,教师可以积极引导教学升华到情感主题的层面上来。通过对比

及类比的方式,借助学生收集的图片及学生绘制的作业,帮助学生感

受不同明暗处理及表现与特定艺术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建议

建议在班组教学中以四人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明确提出以小组

整体学习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强化团队的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养

成相互探讨、协作的精神。教师应积极提倡并引导每组学生之间的学

习交流,并积极提出富于引导性的参考意见。教师应重点指出大部分

学生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时应当注意的要点,肯定班级优秀学习小组

的学习成绩,积极鼓励暂时落后的学习小组。原则上教师不要指责暂

时没有达到班级整体学习要求的学习小组及学生个体,尝试给予学生

更多成功的期待。

明暗造型在中学阶段是一个学生特别容易“眼高手低”的学习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材意图,有意分解知识内容,对应安

排阶段性的随堂练习,加强练习中及时的学习引导。教师可以及时根

据学生随堂练习情况,在巩固的基础上,再融入新的相关知识,提出

新的学习要求。教学通过添加形式的阶段性练习,可以让更多学生获

得阶段性成功的体验,增强深入学习的信心。

根据学生的教学环境及课时安排等差异,“活动三”写生作业的范围

允许适当的调整。但教师仍然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户外景物写生的简化

练习。

如果教师比较熟悉电脑图形软件的使用,教学中演示设备支持允许,

还可以直接把学生自己选择的优美图片转化成黑白效果,通过对比加

强学生对作品明暗之美的艺术感受。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光影的交响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7课多彩的风景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7课多彩的风景

一、教材分析《多彩的风景》

本课《多彩的风景》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多彩的风景》编

写意图主要是借助自然风景及表现自然风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

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提高学

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并直接为第8课《绚

丽的阳光》中印象派风景画作品的欣赏做技术准备。

教材《多彩的风景》以观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引导他们感受、

体会和解释自然色彩造成的视觉印象,领悟艺术表现与自然现象之间

的关系。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7课多彩的风景

让学生体会、理解写实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方法,以及作者所表达

的审美意境。对作品中的色彩、笔触进行仔细地观察、体会和比较,

重点找出景物在色相、纯度和明暗上的差别和细微变化,尝试归纳不

同景物的色彩倾向,分析这些颜色是怎样协调统一在同一画面空间

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特定色彩关系表达出的情感倾

向。

作业最后落实在尝试利用参考图片或外出写生,画一幅写实性的色彩

风景画。教材积极倡导学生在户外色彩写生练习,为此,提供了户外

写生作画的步骤和参考图片。

“活动一”的设置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引

导学生借助自然风景与摄影、绘画作品,学会分析不同光源下的色彩

关系。

“活动二”的设置更多立足于学生动手练习的过程中,在强化学生对

自然色彩的观察与分析的同时一,培养学生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绘画表

现能力。

两个活动都可以借助图片进行,也可以直接借助户外自然景物展开,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条件与环境可以灵活处理。

“评价建议”从观察自然界色彩,归纳绘画作品的主要色彩倾向,分

析其中的色彩关系,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情感体验儿个方面对学习

进行评价。

“资料库”提供了光谱与色相概念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色彩学

的基础知识。

“学习大空间”选择了风景画的构图与色彩表现方法等内容作为写

生练习的知识补充。

二、教学目标

*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

调和技巧。

*在临摹或写生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三、教学思路

这一课的首要任务是观察自然色彩,了解写实绘画中色彩表现的问

题。课前应准备必要的色彩工具和有关资料。安排两课时以上的教学

时量比较合适。绘画工具以水彩画工具最为理想,也可以使用色粉笔、

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用具,纸张要稍微厚一些。如果需要写生,宜事

先选好难度适宜的写生景点。

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把重点放在感受、分析自然色彩上,为理解绘画

色彩作铺垫。通过图片观察自然色彩,有感情地描述色彩景物,引导

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描述过程中,启发

学生讨论诸如光源、物体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结合物理学的一般

知识,分析光、大气层和照射角度,不同季节植物的色彩特点以及环

境的反射光等问题。如:早晨和傍晚的色彩呈现暖色;阳光下景物,

受光面与背光面形成冷暖色对比;雪地上的背光面呈现天空的颜色;

叶子上的高光受到天空色彩的影响等等。对不同季节、时间的风景图

片进行较细致的色彩比较研究,往往更加易于理解景物色彩产生的原

因。

色彩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明确并建立色彩空间的秩序

感,即分析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空间前后产生的色彩差异,分析不同色

彩在不同空间前后产生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强度。另一点则是培

养学生观察与绘制色彩的比较习惯,即画面任何一块色彩都不是独立

存在的,而是反复比较其在画面特定空间类似色彩的关系后确认的。

根据色彩的空间位置,有针对性地提取儿块图片局部的色彩,获得更

为具体的资料进行参照,更细致地分析理解色彩关系,理解画面由不

同色相、明暗、冷暖关系的色彩组合而成。归纳整幅图片的色彩倾向,

分析色彩的对比关系和特点。

随着分析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同

样,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

面效果的理解。然后选取局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

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教学中不可

忽视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迷人的夏日》和《三朵云》两幅作品

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了不同的情绪。从以下儿个方面分析作品:

1、说出画面的色彩倾向;(色调)

2、归纳两个不同色相,比较面积的大小;(整体的对比关系)

3、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如强烈、柔和、平静、明快、沉闷

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

4、联系题材内容,描述自己对图片的色彩感受,理解图片所表现

的主题。

画一幅小的色彩稿,尝试把归纳出的结果表现在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