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岭东小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岭东小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岭东小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岭东小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岭东小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西省宜春市岭东小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西省宜春市岭东小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检测验卷

一、学习积累。(27分)

1.读拼音,写词语。

才艺展示开始了,jùnqiào()的女孩子们略带xiūsè(),给大家表演了模仿明星走红dìtǎn()的情境;看起来bènzhuō()的男孩子们一点儿也不jūshù(),他们敞开yījīn(),为大家表演了中国式shuāijiāo()的精彩招式——真没想到,同学们的身上艺术xìbāo()这么丰富!

俊俏;羞涩;地毯;笨拙;拘束;衣襟;摔跤;细胞

拼音;字形

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俊俏”的“俏”不要写成形近字“稍”,“羞涩”的“涩”不要写成同音字字“色”,“细胞”的“胞”不要写成形近字“泡”。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解析为:俊俏、羞涩、地毯、笨拙、拘束、衣襟、摔跤、细胞

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渲染(xuàn)蒙古(méng)芭蕉(jiāo)扁舟(biǎn)

B.参差(cān)啼啭(zhuàn)岷山(mín)诞生(dàn)

C.花蕾(lěi)婆娑(suō)千钧一发(jūn)歼灭(jiān)

C

拼音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蒙古(méng改měng)、扁舟(biǎn改piān)

B:参差(cān改cēn)

C:正确

故解析为:C

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3.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巾飘带舞一碧千里顾影自怜

B.孤芳自赏宠然大物全神贯注

C.翠色欲流花色斑斓熙熙攘攘

D.千钧一发斩钉切铁一泻千里

C

字形

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巾——襟

B:宠——庞

C:正确

D:切——截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外面狂风大作,真是使我心惊肉跳。

B.权利不是餐刀,不能随心所欲获得任何东西。

C.《红楼梦》这本书,让他流连忘返。

D.我的数学作业没做完,受到老师惩罚,真是自作自受。

C

词义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述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述的感彩相一致。

A、B、D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C项“流连忘返”留恋得忘记了回去。与对应的语境不符,改为“爱不释手”。

故解析为:C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5.下面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熊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呼救。

B.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C.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D.家乡是我生身立命之地,乡亲们待我恩重情深。

D

课文内容理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项“遇难者”不可能“呼救”,矛盾;

B项“提高”不能与“风气”搭配;

C项中“滔滔不绝”用词欠妥。D正确。

故解析为:D

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6.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国大典》的场面描写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B.《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接受任务—痛歼敌人—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顺序来写的。

C.课文《灯光》中的主人公是马宝玉。

C

课文内容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B正确,C:错误;课文《灯光》中的主人公是郝副营长。

故解析为:C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读句段,做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找出这段话中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写下来。

()——()——()

(2)按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从“向我们移来”、“”、“”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语段中把浪潮比作、和,让我们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

(1)犹如;如同;好像

(2)从远到近;再近些;越来越近

(3)白线;水墙;战马

语段阅读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犹如——如同——好像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由“再近些、越来越近”可知,是按从远到近顺序写的。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上空即可。语段中把浪潮比作白线、水墙和战马,让我们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

故解析为:(1)犹如、如同、好像

(2)从远到近、再近些、越来越近

(3)白线、水墙、战马

(1)主要测验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要整体感知抓住关键词语来解答。

(3)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上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二、古诗文读记(19分)

8.古诗文填上空。

(1)蒙汉情深何忍别,。

(2)野旷天低树,。

(3),死而后已。

(4)黑云翻墨未遮山,。

(5)

请把《游子吟》这首诗作为书法作品写在右边,要求: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规范。

(1)天涯碧草话斜阳

(2)江清月近人

(3)鞠躬后瘁

(4)白雨跳珠乱入船

(5)略

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2)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后瘁,死而后已。”意思是形容人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4)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游子吟》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故解析为:(1)天涯碧草话斜阳

(2)江清月近人

(3)鞠躬后瘁

(4)白雨跳珠乱入船

(5)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三、阅读感悟。(24分)

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提擎)______着红旗,有的(提擎)______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陈列)______。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直奔)______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9.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字词。

10.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12.用“△”标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9.提;擎;陈列;走向

10.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安门广场上红旗之多,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之多的壮观场面。

11.红红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天上。

12.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早上六点钟起、清早、五更天、到了正午”。表现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兴奋、急迫的心情。

语段阅读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解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述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9.选词填上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提:引领(向上或向前等)。擎:往上托;举。依据意思,结合意境第1空选“擎提”,第2空选“提”。排列:依照一定次序摆放或站立。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依据意思,结合意境选“排列”走向:朝着一个方向、目的行进。直奔:急走;跑。依据意思,结合意境选“直奔”。

10.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句中把“人”比作“海洋”,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是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安门广场上红旗之多,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之多的壮观场面。

11.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如:红红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天上。

12.整体感知选文内容可知,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早上六点钟起、清早、五更天、到了正午”。表现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兴奋、急迫的心情。

课外阅读。

西湖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融化在月色里了。

1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连绵起伏:

②心旷神怡:

14.用波浪线从文中画出两个比喻句。

15.短文第2、3自然段写了的西湖;第4自然段写了的西湖。

16.从整体上来看,是按照怎样的行文思路来写的

17.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18.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表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3.连续不断而且高低不平。;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14.①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②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15.阳光下;月光下

16.先总后分

17.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令人心旷神怡啊!

18.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表述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记叙文阅读

(1)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要掌握方法平时多练。

(4)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结构的掌握。

(5)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感叹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感叹词比如:“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6)①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先整体感知,然后再判断。②本题考查鉴赏思想感情的能力。每一篇文章表述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解析。

13.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句中“连绵起伏”可以理解为连续不断而且高低不平。“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句中“心旷神怡”理解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1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如①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把山的景色比作山水画;②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把湖面比作银镜。

15.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短文第2、3自然段写了阳光下的西湖;第4自然段写了月光下的西湖。

1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选段说先总的概括“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阳光下的西湖和月光下的西湖,即“总—分”结构。

17.考查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①:感叹号改为句号;②:删掉感叹词和“怎能……呢”。③删掉否定“不”。故解析为: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令人心旷神怡啊!

18.①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中心句一般在文段开头或者末尾。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第1自然段第2句。中心句表述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四、习作与表述(30分)

19.“尝试”也就是试一试,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真,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②文中一律不出现真实姓名,可以另编姓名代替。

那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提起失败,就会让我想起第一次做饭的尝试。

那天傍晚,夜幕降临,顽皮的星孩子的足迹,布满了整个夜空。月亮悄悄地坐在树梢,看着孩子们快乐地嬉戏。

正是在这寂静的夜空中,我第一次尝试做饭。我尝试做稀饭:先盛四碗水,把水倒入锅中;盛四杯小米,淘一淘,放入锅中;那时的我,懵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做。

就想起妈妈做稀饭的情景,接下来把火打开,盖上锅盖。用小火慢慢煮20分钟,等到有白气在锅里沸腾时,就煮好了。

可是,我弄好之后,就去看电视去了,也没有管它。一向谨慎的我,却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我看到厨房的灯亮着,感觉忘掉了什么东西,但又想不起来,就没有去管它。继续玩着,看着……

突然,我闻到了一股糊味,赶紧向厨房奔去,打开锅盖,看见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景象:锅里的稀饭,变成了干米饭,水被火煮干了,小米黄黄的,贴在锅上,就好像呲牙咧嘴地嘲笑我。

我立刻闷闷不乐起来,妈妈回来看见此景,笑得就要哭了,我流出了眼泪,心里惭愧起来。

这次的尝试是以失败告终的。

叙事类作文

从题目的要求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当时自己的真实感受。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故解析为:那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提起失败,就会让我想起第一次做饭的尝试。

那天傍晚,夜幕降临,顽皮的星孩子的足迹,布满了整个夜空。月亮悄悄地坐在树梢,看着孩子们快乐地嬉戏。

正是在这寂静的夜空中,我第一次尝试做饭。我尝试做稀饭:先盛四碗水,把水倒入锅中;盛四杯小米,淘一淘,放入锅中;那时的我,懵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做。

就想起妈妈做稀饭的情景,接下来把火打开,盖上锅盖。用小火慢慢煮20分钟,等到有白气在锅里沸腾时,就煮好了。

可是,我弄好之后,就去看电视去了,也没有管它。一向谨慎的我,却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我看到厨房的灯亮着,感觉忘掉了什么东西,但又想不起来,就没有去管它。继续玩着,看着……

突然,我闻到了一股糊味,赶紧向厨房奔去,打开锅盖,看见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景象:锅里的稀饭,变成了干米饭,水被火煮干了,小米黄黄的,贴在锅上,就好像呲牙咧嘴地嘲笑我。

我立刻闷闷不乐起来,妈妈回来看见此景,笑得就要哭了,我流出了眼泪,心里惭愧起来。

这次的尝试是以失败告终的。

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感情要真挚,语句通顺。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西省宜春市岭东小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检测验卷

一、学习积累。(27分)

1.读拼音,写词语。

才艺展示开始了,jùnqiào()的女孩子们略带xiūsè(),给大家表演了模仿明星走红dìtǎn()的情境;看起来bènzhuō()的男孩子们一点儿也不jūshù(),他们敞开yījīn(),为大家表演了中国式shuāijiāo()的精彩招式——真没想到,同学们的身上艺术xìbāo()这么丰富!

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渲染(xuàn)蒙古(méng)芭蕉(jiāo)扁舟(biǎn)

B.参差(cān)啼啭(zhuàn)岷山(mín)诞生(dàn)

C.花蕾(lěi)婆娑(suō)千钧一发(jūn)歼灭(jiān)

3.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巾飘带舞一碧千里顾影自怜

B.孤芳自赏宠然大物全神贯注

C.翠色欲流花色斑斓熙熙攘攘

D.千钧一发斩钉切铁一泻千里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外面狂风大作,真是使我心惊肉跳。

B.权利不是餐刀,不能随心所欲获得任何东西。

C.《红楼梦》这本书,让他流连忘返。

D.我的数学作业没做完,受到老师惩罚,真是自作自受。

5.下面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熊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呼救。

B.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C.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D.家乡是我生身立命之地,乡亲们待我恩重情深。

6.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国大典》的场面描写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B.《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接受任务—痛歼敌人—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顺序来写的。

C.课文《灯光》中的主人公是马宝玉。

7.读句段,做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找出这段话中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写下来。

()——()——()

(2)按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从“向我们移来”、“”、“”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语段中把浪潮比作、和,让我们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

二、古诗文读记(19分)

8.古诗文填上空。

(1)蒙汉情深何忍别,。

(2)野旷天低树,。

(3),死而后已。

(4)黑云翻墨未遮山,。

(5)

请把《游子吟》这首诗作为书法作品写在右边,要求: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规范。

三、阅读感悟。(24分)

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提擎)______着红旗,有的(提擎)______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陈列)______。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直奔)______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9.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字词。

10.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12.用“△”标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

西湖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融化在月色里了。

1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连绵起伏:

②心旷神怡:

14.用波浪线从文中画出两个比喻句。

15.短文第2、3自然段写了的西湖;第4自然段写了的西湖。

16.从整体上来看,是按照怎样的行文思路来写的

17.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18.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表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习作与表述(30分)

19.“尝试”也就是试一试,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真,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②文中一律不出现真实姓名,可以另编姓名代替。

解析解答部分

1.俊俏;羞涩;地毯;笨拙;拘束;衣襟;摔跤;细胞

拼音;字形

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俊俏”的“俏”不要写成形近字“稍”,“羞涩”的“涩”不要写成同音字字“色”,“细胞”的“胞”不要写成形近字“泡”。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解析为:俊俏、羞涩、地毯、笨拙、拘束、衣襟、摔跤、细胞

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C

拼音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蒙古(méng改měng)、扁舟(biǎn改piān)

B:参差(cān改cēn)

C:正确

故解析为:C

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3.C

字形

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巾——襟

B:宠——庞

C:正确

D:切——截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4.C

词义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述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述的感彩相一致。

A、B、D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C项“流连忘返”留恋得忘记了回去。与对应的语境不符,改为“爱不释手”。

故解析为:C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5.D

课文内容理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项“遇难者”不可能“呼救”,矛盾;

B项“提高”不能与“风气”搭配;

C项中“滔滔不绝”用词欠妥。D正确。

故解析为:D

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6.C

课文内容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B正确,C:错误;课文《灯光》中的主人公是郝副营长。

故解析为:C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1)犹如;如同;好像

(2)从远到近;再近些;越来越近

(3)白线;水墙;战马

语段阅读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犹如——如同——好像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由“再近些、越来越近”可知,是按从远到近顺序写的。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上空即可。语段中把浪潮比作白线、水墙和战马,让我们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

故解析为:(1)犹如、如同、好像

(2)从远到近、再近些、越来越近

(3)白线、水墙、战马

(1)主要测验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要整体感知抓住关键词语来解答。

(3)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上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8.(1)天涯碧草话斜阳

(2)江清月近人

(3)鞠躬后瘁

(4)白雨跳珠乱入船

(5)略

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2)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后瘁,死而后已。”意思是形容人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4)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游子吟》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故解析为:(1)天涯碧草话斜阳

(2)江清月近人

(3)鞠躬后瘁

(4)白雨跳珠乱入船

(5)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9.提;擎;陈列;走向

10.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安门广场上红旗之多,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之多的壮观场面。

11.红红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天上。

12.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早上六点钟起、清早、五更天、到了正午”。表现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兴奋、急迫的心情。

语段阅读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解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述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9.选词填上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提:引领(向上或向前等)。擎:往上托;举。依据意思,结合意境第1空选“擎提”,第2空选“提”。排列:依照一定次序摆放或站立。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依据意思,结合意境选“排列”走向:朝着一个方向、目的行进。直奔:急走;跑。依据意思,结合意境选“直奔”。

10.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句中把“人”比作“海洋”,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是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安门广场上红旗之多,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之多的壮观场面。

11.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如:红红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天上。

12.整体感知选文内容可知,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早上六点钟起、清早、五更天、到了正午”。表现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兴奋、急迫的心情。

13.连续不断而且高低不平。;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14.①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②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15.阳光下;月光下

16.先总后分

17.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令人心旷神怡啊!

18.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表述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记叙文阅读

(1)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要掌握方法平时多练。

(4)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结构的掌握。

(5)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感叹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感叹词比如:“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6)①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先整体感知,然后再判断。②本题考查鉴赏思想感情的能力。每一篇文章表述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解析。

13.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句中“连绵起伏”可以理解为连续不断而且高低不平。“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句中“心旷神怡”理解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1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