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教学谈7篇_第1页
《大江保卫战》教学谈7篇_第2页
《大江保卫战》教学谈7篇_第3页
《大江保卫战》教学谈7篇_第4页
《大江保卫战》教学谈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江保卫战》教学谈7篇《大江保卫战》篇一时代周刊引用金黑奇的话说“电脑网络空间是知识的领地,而且还是心灵和意识的空间。它还必将作为信息社会的生活空间与社会中的每个人休戚相关。”网络的出现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认知领域,也作为全新的教与学的工具、手段,走进了课堂。下面以我开设的一堂小学语文网络课《大江保卫战》为例谈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教”与“学”的点滴体会。《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教学重点是围绕“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遣词造句的生动形象,同时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时,这些学生才三四岁,对特大洪水灾害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了解课文的背景对达到教学目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上课之前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1、你了解长江吗?2、你听说过长江泛滥的危害?3、特大洪水形成原因。4、如何治理长江等等。随后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指导学生键入关键词“长江特大洪水”,搜索到了很多有关长江特大洪水的网页,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网页进行浏览。之后,学生对长江特大洪水的历史、成因、危害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己见,对大江保卫战的起因有了比较广泛深入的了解,还有两个学生通过1931年长江洪涝灾害长江暴发特大洪水淹死十四万余人,与今年的伤亡人数2140进行了对比,一下子就感受到人民子弟兵的不朽功绩,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情感上和知识上的准备。在上课前准备阶段我播放了歌曲《为了谁》的录音带,锁定学生感情的基调,对人民子弟兵产生了敬重之情。然后播放《大江滚滚》的录像。学生看完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对长江特大洪水的理解。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这场战争的残酷与重大。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随即学生打开我制作的网络课件,对有关网站进行浏览,发生在九江大堤上的动人故事和图片、视频、文字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接着和学生讨论哪个故事让你最感动?为什么?课文中又是如何描绘的呢?再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学生被眼前长江肆虐的情景震惊了,被战士们的勇敢折服了,思维被激活了,话匣子打开了。接着播放1998年8月29日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从而对抗洪精神有更深的领悟。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超越了课堂,超越了教材,超越了教师,超越了自我。当然,所有的经典学科都包含适合与不适合进行网络教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来优化教学,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灌南县实验小学王蓉蓉《大江保卫战》教学谈篇二作者:杨晓冬教材简析: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惊心动魄”造句。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课前准备:1、歌曲《为了谁》2、收集抗洪抢险的有关感人资料。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通过朗读短句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为了谁》,进入情景2、揭示课题,简介背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词(1)字词:兼嶙峋虐坠烁(2)词义:a、日夜兼程b、惊心动魄c、铮铮铁汉d、摇摇欲坠e、劈波斩浪f、嶙峋2、思考分段,理清脉络第一段(1)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第二段(2—50)部队官兵在与恶浪的决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三、学习第三段1、范读第一段2、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灾情危急,奔赴战场)3、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语句。4、第一层的句子较多地使用了短句,词组,感叹号,为什么?并指导朗读。(1)连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异常严重和情况的十万火急。(2)短句、词组等形式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交代了背景,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了那非常情况之中。(3)朗读时声调要高亢,语速要加快。5、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出英雄气概。四、指导书写。1、肩:“月”的首笔为竖,而不是撇。2、嶙:右下部不是“牛”3、坠:上部的“人”要写得开些。五、课堂作业1、看拼音写词语linxunkuaijiexiongyongriyejiancheng()()()()shijibaonushanshuopibozhanlang()()()()2、在文中摘抄含有“惊心动魄”和“闪烁”的句子,并各造一句话。大江保卫战教案篇三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朗读,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学习重、难点:抓住重点词语,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应用无畏的献身精神。一、课前延伸▲学习目标1.预习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方法步骤1.预习生字词(1)正确认读生字词(2)描红(3)熟练组词2.预习课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标出文章的自然段。(3)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和四字词语。3.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课文主要通过描述(x)和(x)这两个事例,表现了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4.查找98抗洪的资料5.写出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二、课内探究(一)创设情境播放视频(二)同伴互助▲学习目标1.同伴合作解决生字词和课文,提高学习效率。2.教师抽查,督促学习。★方法步骤1.同伴互查生字词。2.同伴互查课文第2、4自然段3.反馈展示(三)自主学习▲学习目标: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对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分析。★方法步骤: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词句,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简单写体会。※早完成的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画出来的句子。(四)合作探究▲学习目标:通过交流,解决问题,梳理疑难。★方法步骤:1.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4-1的顺序,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每人选择一处有感情地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2.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代表,汇报交流。※完成以后,小组长组织组员坐端正,准备汇报。(五)精讲点拨1.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适当地补充、点拨,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有感情地朗读。(六)巩固拓展▲学习目标:1.检测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2.阅读补充材料,感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3.通过写话练习,进行生成性训练。★内容步骤:1.巩固检测★方法步骤:背诵第5自然段2.补充阅读★方法步骤:(1)快速阅读。(2)思考: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3)同伴交流。3.拓展提升写话练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内心一定有所感悟,把你的内心所想所感写出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方法步骤:(1)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两句话、一首诗、一个小故事,皆可)。(2)汇报交流。大江保卫战教案篇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三个典型事迹,从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激发对子弟兵的敬仰。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句子的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的旋急形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体会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思想感情。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激发对子弟兵的敬仰之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感情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1、出示长江风景图,师述: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江,她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长江风景秀丽,气势磅礴。可是一向温顺的它却在1998年的夏天出事了。而且在这件事情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们还特别谱写了一首歌颂这些英雄的赞歌,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同学们想听一听吗?(播放录音“为了谁”)2、师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赞扬谁的吗?生齐答。(人民解放军)那为什么要赞扬他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二、初读课文(10分)1、板书课题(22.大江保卫战),生齐读课题提问:“大江”指的就是?生:长江2、生自读课文,要求在读的时候咬准字音,把句子读顺。3、检查自读效果:(1)按课文分段请6个学生分别读,在读中相机正音。标出几个容易读错的音:崩(bēng)塌一绺(liǔ)电杆(gān)血(xuè)肉之躯(2)质疑: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那哪些自然段写的是抢险护堤,(2-4)哪些自然段写的是救人呢(5)?(3)那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子弟兵抢险的这些部分,就让我们走进这场“大江保卫战”。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0分)1、[录像:电闪雷鸣]师配音: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课件:出长江流域图,指长江、荆江、武汉、九江等地理位置]荆江出现险情!武汉出现险情!九江出现险情!长江中下游地区全面告急。2、同学们知道吗?A、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人口密集,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江堤抵挡洪水。B、提问:常言道:水火不留情,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什么后果?生讨论。师小结:是呀,如果大江决堤,那么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将受到巨大的威胁,此时此刻,情况真是(板书:万分危急)。看课文,课件出示课文中用了三个(告急)、三个(感叹号)和一个(省略号),这让我们感觉到情况的(万分危急)C、如何把这种危急的情况读出来?指名读,齐读。3、过渡: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看,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点击课件:出示部队出发的图片和文字,齐读)4、同学们看到了:解放军官兵们在炎炎烈日下,朝着大江——挺进在瓢泼大雨中,朝着大江不分白天不分黑夜的,朝着大江这就是生答-日夜兼程。你从“日夜兼程”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情况非常危急;人民子弟兵心中的着急,以及他们的英勇无畏。他们是急人民所急呀,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齐读5、教师深情讲述: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将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博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读题目三、学习第2自然段1、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的?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官兵抢时间护大堤的句子。可以勾画,圈出重点词,也可以朗读品味。2、你找到哪一句?说说体会。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官兵抢险的速度快?从哪个词体会到的?3、学生反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词语。4、大家在抢时间、抢速度,脚趾割破了却全然不顾,因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课件]齐读:大堤,保住大堤。(加手势)人民战士为人民,正是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了他们心中唯一的信念,那就是[课件]生读:大堤,保住大堤。(加手势)5、创设情景: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课件](引读)狂风为我呐喊…6、[课件]师:看,洪水肆虐,眼看大堤就要保不住了,战士们怎么办?读读课文中句子。齐读。来看,这是课文中的插图,图上画的就是解放军战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一道——人墙,这就是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呐,你们愿意加入这抗洪的人潮中来吗?生演示7、战士们,狂风来了怕不怕?暴雨来了怕不怕?巨浪来了怕不怕?对,英勇的战士们,让我们一起高喊:[出课件:抗洪口号:狂风为我们呐喊。。。为我们加油]8、师:好一群乐观的战士!难道你们的身体真是铁打的吗?你们的身体也是血肉之躯啊,但是你们又着钢铁般的意志,你们真是一群铮铮铁汉啊![板书:铮铮铁汉]理解。9、过渡(语调弱):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终于保住了,此时的官兵们已是怎么样?(伤痕累累)。同学们,老师把这感人的画面带来了,请看(出示画面[课件:抢险后的官兵])面对着这群疲惫不堪的抗洪战士,面对着这群伤痕累累的铮铮铁汉,你们想说些什么?10、我们的老百姓也对子弟兵们也充满了无比的敬意,他们把这份深情融入到了一幅对联当中,课件出示[点课件:出对联],指名读,正音指导:这是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爱呀,师范读。(读得再深情些)齐读这副对联,是对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英雄形象真实写照11、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是气壮山河,惊心动魄呀!齐读第二段四、学习第4自然段。1、过渡:如果说刚才描写的是一组抗洪抢险的群英图,那第4自然段就是对连长黄晓文的一个大特写。2、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体会一下黄晓文是一个怎样的战士?指名做上批注,全班交流。请2、3个回答。3、描写的时候主要抓住了什么对人物进行描写?动作。还写到了什么?语言。抓住语言和动作品读体会。4、从黄晓文身上,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铮铮铁汉的本色,像黄晓文这样的战士仅仅是一个吗?虽然只写了黄晓文一个,但却代表的`是一个整体,“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五、小结课文,升华情感是啊,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黄晓文这样的战士用他们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让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播放“为了谁”)。现在,你们知道这些子弟兵是为了谁吗?是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人民呀!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感受[出示对联],师生齐读。《大江保卫战》篇五22《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二、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1、

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2、

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3、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4、

首先,我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如何。5、

出示词语,领读,从音、形、意三方面学习6、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

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2、

交流: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1)

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2)

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3)

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4)

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3、

引读:(1)

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读准:日夜兼程(2)

你能想象一下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的情景吗?先说给同桌听听,再说给大家听(3)

指导读:子弟兵为了战胜洪水,保卫长江,他们日夜兼程,让我们读出子弟兵迎战洪水的英雄气概。(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大江保卫战)(4)

过渡: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请大家读读2—5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学生读课文,概括: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三、学习第2自然段1、

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2、

看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3、

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1)

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2)

与小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3)

全班交流*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从“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中,你又能体会出些什么?(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引读: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多么勇敢的官兵们啊,他们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全然不顾自己的伤痛,与洪水赛跑,让我们在朗读中去体会他们的奋不顾身的精神和当时争分夺秒的场面。齐读*四百多名官兵问讯赶到……顿时……出现了(加点)从这儿可看出什么?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乐观的子弟兵呀!让我们一起高喊……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这场激烈地战斗就叫“鏖战”(出示、读准)3、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指名回答理解:“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最能概括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它前半句写洪水牵动了战士们的心,后半句写了战士们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不怕流血牺牲,与洪水进行决战。4、

刚才我们领略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动人的一幕,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齐读)5、

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子弟兵,想说些什么?6、

最后再让我们回到那首动听的歌(播放《为了谁》)一起跟着唱起来。四、作业发生在九江大堤上的动人故事有很多,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下有关的动人故事和图片,我们下节课再交流。大江保卫战教案篇六【教材分析】课文浓墨重彩地描述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借助媒体感知灾情同学们,2024年的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的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人的心。这是我国遇到的一场大灾难。但在灾难面前,我们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是顽强的精神、坚强的意志以及众志成城抗震的决心。但你们知道吗?在1998年的夏天,我们也曾遭遇相类似的灾难。媒体播放《惊涛骇浪》电影片断,感知98洪灾。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同学们,长江中下游地区低出高洪水位几米,甚至十几米。如果决堤了,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将受到很大的损失。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情况万分危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博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抗洪抢险,学生没有情感体会,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遥远。因此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情境,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十分可行。课堂上老师播放了影片《大江保卫战》的片段,和孩子一起回顾98年长江奔腾、肆虐的洪水中,解放军战士抢险的场面,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的欲望。同时,在课上,运用媒体播放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人墙、战士们伤痕累累的手、肩,战士们解救一些受灾群众的图片,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惊,唤起内心的情感。)二、走入文本感悟真情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我想问你们都读了几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你能坚持)。下面老师请六个同学读读课文。(学生单独读1——4段)古人读书讲究正襟危坐,凝神定气,这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同学们读书,书应端置于你的正前方,你的身体应是松弛的,头略向下偏,双手自然平放于书的两旁,身体离书桌应保持一拳头的距离。让我们有这种读书方法,读读课文的5——6自然段吧!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不错,课文中有这些词语需要注意的:注意读准“崩塌”“一绺”“电杆”等词语谁能告诉老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是写抢险护堤?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救人的呢?过渡: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水患,牵动了数亿万人的心。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我们看到面对肆虐的洪水,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铮铮铁汉形象。(一)精读课文赏群英图浏览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中表现出解放军战士抢时间护大堤的?找到了,用笔圈出来。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体会。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生默读、思考、批注,师巡视。)(出示本段内容)⑴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体会、朗读。(2)“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扛沙包来回穿梭的劳累他们全然不顾,脚趾割破了他们也全然不顾,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大堤,保住大堤”。人民战士为人民,正是这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了他们的信念,那就是“大堤,保住大堤”。狂风猛烈地撕打着堤岸,眼看大堤就快保不住了,战士们,怎么办?“他们一个个愤然跳入水中”(出示人墙课件)这就是坚不可催的钢铁人墙呀!那你们愿意加入这人墙中来吗?同学们站起来。“战士们,狂风来了,怕不怕?暴雨来了怕不怕?巨浪来了怕不怕?”好,英勇的战士们,让我们高声呼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3)“经过几个……伤痕累累”伤痕累累,看到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老师把这感人的画面带来了,请看(出示画面)看到这一双双伤痕累累的双手,有没有鼻子一酸,眼眶一热?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们的心情,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吧。学完了这几处感人的句子,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大堤抢险这悲壮场面。引出对联下半部分。老师想说的是这真是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齐读这副对联。这副对联就是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这也是作者发出的赞叹。谁来把最后一段话读好。(让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从而使战士们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深深地扎下根。)(二)精读课文悟铁汉情过渡:如果说刚才描写的是一组抗洪抢险的群英图,那第4自然段就是对连长黄晓文的大特写。1、学生自学第4自然段。2、全班交流。(1)指名读描写黄晓文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铁汉本色。(2)齐读感悟“铮铮铁汉”情。3、从黄晓文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铮铮铁汉的本色,像黄晓文这样的战士仅仅是一个吗?从文中哪儿看得出来?指名读。你还知道哪些抗洪英雄的故事?所以文中说:“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齐读)(三)精读课文品鱼水情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战士除了保护大堤,还要抢救遇险的人民群众。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五自然段,看看战士们的身影都出现在什么地方2、交流:(依次朗读体会)⑴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为什么用飞向?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齐读。⑵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来了,战士们在迫不及待地营救受灾的群众。在安造垸,(指名接读)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指名接读),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他们救出的又仅仅是周运兰、小江珊吗?(不!)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课件展示救援群众的场面。⑶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齐读感悟。人民子弟兵总是出现在最危急的关头,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⑷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指名读。齐读“哪里……就……”。你们不光读懂了这句话,更读懂了子弟兵们内心的情怀三、欣赏赞歌升华感情师:“铭记”是什么意思?板书:铭记生:记住。师:“铭”是什么意思?生:铭刻。师:铭刻在哪里?生:铭刻在心里。师:铭刻在心,能忘记吗?生:不能。师:铭记就是永远不会忘记。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小江珊,你会永远铭记着——生:我会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我在洪水中等待了近九个小时,是人民子弟兵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师:你就是周运兰老师,你会永远铭记着——生:我会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我在灭顶的房屋上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是人民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挽救我的生命。师:同学们,我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永远铭记——生:我会永远铭记着:在九江赛城湖的大堤上,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的身影。生:我会永远铭记: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生:我会永远铭记:黄晓文脚被铁钉扎伤,他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又忍着剧痛爬上大堤。……师: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最后一节,记住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生:读书师:是的,没有谁会忘记,也不能忘记。在抗洪救灾面前,子弟兵们流血奉献;2024年的雪灾面前,子弟兵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甚至献出年轻的生命。他们不愧为祖国的钢铁长城,让我们全体起立,向他们表示永远的致敬!(媒体出示:簰洲湾清明为烈士扫墓的图片学生行少先队队礼)师: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我们知道他们为了谁。今天,让我们再次聆听祖海的这首歌,让这些英雄在我们的心中永远定格!(媒体出示歌曲)(教学结束时,教师让学生谈学完这一课记住了什么,因为有了前面学习的铺垫,学生的回答精彩无限,最后教师播放歌曲《为了谁》,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画面,学生满怀感动的欣赏歌曲,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唱,在动人心弦的音乐声中,教师结束了这一课的教学。)师:课后搜集98抗洪资料,在班级交流。大江保卫战教案篇七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二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