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22篇)_第1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22篇)_第2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22篇)_第3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22篇)_第4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2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2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教学过程:活动一: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活动二;(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活动三: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课件出示问题: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⑵、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⑶、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⑷、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活动四:1、填一填。⑴、把2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的()。盐和盐水的比是()。⑵、一辆汽车来运货,一共运了5次,共运了20吨,写出运的吨数和次数比是(),比值是()。活动五;学生谈收获。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活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对,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形象大使。动物园的叔叔正在科学的喂养大熊猫呢!出示信息窗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信息。学生观察主题图,认真阅读信息。活动二:借助天平理解等式。分组实验:①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20表示;②在左盘再放上1个1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用等式10克+10克=20克表示。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不知重量的方木块,右盘放一个50克的砝码,一成天平平衡,用等式20+=50表示。小结: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活动三:概括方程的意义。师: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20=70、2=150、3+10=100,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谈想法小结:像+20=70、2=150、3+10=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活动四: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想一想,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小结:方程的范围比较小,等式的范围比较大,方程只是等式的一部分。活动七:自主练习1、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师:你认为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小结:同时具备“含有未知数”、“相等的式子”这两个条件才是方程。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2、看图列方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先找出图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独立列出方程。(集体交流)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再进行交流。)活动五: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并找出不懂的地方。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单位。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经历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3、通过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自己发现分数单位。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课题师: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2、明确目标:(1)明确分数的产生及意义。(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3、预期效果出示1/2,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二、民主导学任务一:1、任务呈现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分数1/4(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1/4(2)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1/4表示什么意思。2、自主学习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1)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1/4把4个三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三角的1/4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8个圆的1/4(2)像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等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4个三角、8个圆等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任务二:1、任务呈现出示2/3,它表示什么呢?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学具,表示2/32、自主学习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1)把3条金鱼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2)把6把牙刷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这个整体的2/3(3)把9朵花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单位“1”的2/3师:谁来说说什么叫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任务三:1、任务呈现:(1)出示1/(),这是分数吗?请你把它填一个分母变成几分之一。(2)每个同学都有12朵花,请你们涂上颜色来表示它的几分之一。2、自主学习3、展示交流(1)把12朵花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2(2)把12朵花平均分成3份,涂色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3(3)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是单位“1”的1/4(4)把12朵花平均分成6份,涂色的部分是单位“1”的1/6观察这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2/3的分数单位是1/3.三、检测导结1、目标检测2、结果反馈3、反思总结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一个物体单位“1”一些物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4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2、通过抽象概括,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结合教材和教学,有机渗透“实践第一”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括小数的意义,认识其计数单位和进率。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与小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课前准备:请学生测量自己周围的物体,如课桌、黑板、门窗、大幅挂图等的长与宽(或高),整理收集好数据。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数学课本的定价是多少元?(板书:5.10元)小明的身高是1.21米,小兰的体重是38.2千克(板书:1.21米、38.2千克)。你们知道这些都叫什么数吗?我们在哪册课本中学过?小数是怎样产生的?2.请同学们把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3.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板书:小数的产生)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着重研究它。二、新授1、3分米是怎样写成小数0.3米的呢?同学们请看(出示一把米尺),这把米尺的总长是1米,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把1/10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小数点右边有几位小数?左边的数位上写什么?(板书:0.1米)那么,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小数点右边有几位小数?(板书:3/10米、0.3米)7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小数点右边有几位小数?(最后让学生把测量实物得到的数据也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同桌互相检查评改)归纳小结:把分米数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得到的是十分之一或十分之几米的数,可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板书:一位小数)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就是1小格,这1小格是多少?写成分数是几分之几米?把它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小数点右边有几位小数?左边写什么?(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启发学生类推:谁能说出3厘米、6厘米各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同时让学生在书上的括号里写出来,并指名一生板演填空)各有几位小数?3和6写在小数点右边的哪位上?(再让学生把测量实物得到的数据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同桌互相检查评改)归纳小结:把厘米数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得到的是百分之一或百分之几米的数,有几位小数?(板书:两位小数)3、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多少?(板书:1毫米)(用投影仪显示1厘米中的“毫米”小格)这1毫米是几分之几米?怎样写成小数?小数点右边有几位小数?(指名一生板演填写,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6毫米、13毫米怎样写成分数和小数?小数点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三位上。各表示几个1/1000米呢?引导小结:把毫米数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得到的是怎样的分数?能写成几位小数呢?(板书:三位小数)(布置学生将收集到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的数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然后互相检查评改)4、如果继续分下去,得到1/10000、1/100000……的数。能写成几位小数?你会写吗?试一试,再互相检查。5、归纳概括。用投影仪显示下列问题。在上面的例子中,这些分数都能直接写成小数,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多少?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它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如:1/10里面有多少个1/100?)与整数的进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像这种分母是10、100、1000……且相邻的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的分数,可以怎样依照整数的写法写成小数?因为整数左边数位上的数是右边相邻数位上的数的10倍,所以小数数位也可以从左到右由高位到低位排列,在整数与小数部分之间用小圆点(小数点)隔开来。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同分数单位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对照板书内容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然后回答)6、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的内容后,完成课本上“做一做”的练习,最后让同桌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测量得到的数据是怎样写成小数的?三、全课总结、质疑四、巩固练习1、口答:在5/10、1/2、1/100、1/15、1/80等数中,哪些分数能直接写成小数?为什么?写成的小数是多少?2、口答:判断对错,错的要订正。(1)11/1000写成小数是0.011米。(2)0.18是18个0.1。(3)0.33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4)0.57表示百分之五十七。3、抢答。(看到小数答相等的分数,看到分数答相等的小数)0.516/1000.254/10000.0754、书面作业。(略)5、机动题:在下面的○里填上“>”、“<”或“=”。8/10○0.0896/100○0.954角○0.4元6、思考题:113毫米、15厘米用小数表示出来是多少米?[评析: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对于小数的意义无论在表述上,还是在理解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本课有如下特点:1、充分感知,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源于实践。认知规律告诉我们,要使学生形成表象,加强感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身高、体重、书本价格的表示中。引出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学生明白小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又通过测量门窗、黑板、课桌、大幅挂图等实物的长度和宽度的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明白不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来表示。通过操作感知,使学生明确由于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渗透了“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2、凭借表象。展开联想推理。建立表象后,以表象为依托,通过观察米尺,联系旧知,结合采集的数据有层次地展开联想推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复习,把分米数、厘米数改写成用分数形式表示的米数,再改写成小数表示的米数。从而说明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用两位小数表示。把毫米数改写成米数时,通过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写出三位小数,并类推出千分之几的数用三位小数表示。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分析实例一联想类推一结论”的过程,找到了分数(特定分母)与小数在数位、定义、进率等方面的实质性联系,为小数意义的抽象概括作了充分的.铺垫。这样,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联想类推的能力。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想、议、比、读”等方法,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抓住三点:(1)抓住位数的扩展规律这根主线,界定能仿照整数写法的特定分数的范围;(2)通过小数的特征,建立抽象的概念——小数的意义;(3)联想、分析、概括小数的意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学课本及教师的启发。逐步理解小数意义的各个要素。然后教师设疑:(1)能直接写成小数的分数,它的分母是多少?(2)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各是多少?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为什么?与整数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像这种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怎样依照整数的写法写成小数?(4)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让学生借助教材分析讨论,使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潜在的理解后,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抽象概括,使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有一完整、清楚的认识,能够较完整地表达出小数的意义。形成新的认知结构。4、把握训练内容,巩固强化新知。练习不仅是内化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形成基本技能与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紧紧围绕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两方面,设计多层次的练习。在练习中注意思维步骤的物化,按照“一看、二比、三写、四查”的步骤思考和运作,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多媒体动态直观的演示、正确新颖多渠道的反馈形式、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以及简洁科学的板书设计,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理解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列举实例、课堂讨论、联系学生实际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区分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分析陶冶高雅情趣的意义。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区分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的能力。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区分两种生活情趣,提高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自觉性,自觉抵制庸俗的、不健康的生活情趣对个人的影响。教学重点1、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的区别;2、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3、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意义。教学难点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的区别。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准备1、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张海迪和霍金的图片资料。2、课前可以收集一些有关学生平时生活情趣的情况。3、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情趣,情趣又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在这多种多样的情趣中,是否所有的情趣都是有益的、高雅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讲授新课二、陶冶高雅情趣的意义(板书)教师:在多种多样的生活情趣中,有高雅和庸俗的区别。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情趣才是高雅生活情趣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自学了教材,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呢?1、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板书)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学的情趣。教师:对。那么就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再进一步提出些具体的“子课题”,供我们自己和大家进一步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子课题”,板书以下内容)什么样的情趣是健康的情趣?什么样的情趣是向上的情趣?什么样的情趣是文明的情趣?什么样的情趣是科学的情趣?教师: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同学们自己提出的上述问题。分组讨论后,各组在全班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和参与)教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先讨论第一点:健康的情趣。请甲组同学谈谈你们的看法。(1)健康的情趣(板书)甲组代表:我们探讨的子课题是:什么样的情趣是健康的情趣?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健康的生活情趣,是指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的情趣。它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有促进的作用,能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形成乐观、开朗、活泼、自信的健康心理,使人更加热爱生活,品味生活的乐趣。例如,有的同学喜欢利用节假日结伴郊游,欣赏美好的田园风光;有的同学喜欢在课余时间踢足球,强健体魄;有的同学则喜欢研究围棋,开发智力。这些都是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的情趣。教师:说得很好。能不能举出反面的例子呢?学生:有的中学生吸烟、喝酒就是不健康的情趣。教师:为什么呢?学生:因为这些嗜好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是的。法国健康教育委员会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要预防青少年吸烟,最佳的方法是动员家长严加管教子女,禁止其吸烟。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完全一致。研究显示,一般而言,孩子们在小学时对烟草是深恶痛绝的,知道吸烟不利于身体健康。孩子们甚至会向周围吸烟的成人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戒烟。然而进入中学后,为了显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一些青少年开始尝试吸烟,最终染上烟瘾,不能自拔。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在欧洲几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家长禁止子女吸烟的要求越严,11——15岁孩子吸烟的比例就越低。因此,专家们希望家长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子女进行严格管教,明令禁止他们吸烟,帮助他们健康地度过心理不稳定期。教师:下面我们接着讨论第二点:向上的情趣。请乙组同学谈谈你们的看法。(2)向上的情趣(板书)乙组代表:我们探讨的子课题是:什么样的情趣是向上的情趣?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向上的生活情趣是指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态度的情趣。它能够振奋人的精神,催人奋进;能够帮助人排除烦恼,克服消极情绪,战胜意志消沉,即使在逆境和不顺利的情况下,对生活目的和理想仍有积极的追求。例如,张海迪在身体瘫痪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她热爱学习,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文化知识;她还自学了针灸,热心地为周围的人看病;她还喜欢唱歌,用歌声鼓舞自己。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情趣。教师:张海迪是我们中国轮椅上的女作家。有哪位同学知道外国还有位轮椅上的科学家。学生:这位科学家是霍金。教师:对。他就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2002年8月,霍金来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他的故事也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多媒体显示:奇人霍金的故事)史蒂芬·霍金有着“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美誉。他1942年出生于英国的牛津,1959年就读于牛津大学,1962年牛津大学毕业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1963年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运动神经元疾病),不久就瘫痪了,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1985年,霍金又因患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他人进行交谈,而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在这种一般人难以克服的艰难中,霍金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学的科学巨人,他提出了著名的“黑洞理论”。1974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9年任剑桥大学卢卡逊讲座教授一一这是牛顿曾经担任过的职位。40年来,瘫痪的霍金只能靠轮椅来行动。他不能开口讲话,他的轮椅前装有电脑显示器,“讲”话要依靠现在还可以动的一只手,掀动手中的开关,在电脑屏幕上选择词汇,然后他的“话”会从身后的.扬声器中传出来。他的私人护理说,他靠控制声音的强弱高低来表达喜怒哀乐。霍金就是借助这部语音合成电脑,写出了科技专著、数十篇科学研究论文,还作了数场各类演讲。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霍金说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他热爱生活,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使他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幽默感。他鼓励年轻人喜爱天体物理,他还在编写少年版的《时间简史》,“希望更多的人能看懂”。他说:“即使把我关在果壳里,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这句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里的台词,霍金在《果壳中的宇宙》一书中引用过。人们说,这一句话完全可以用来形容他目前的生活及取得的成就。教师:霍金的故事说明,霍金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在逆境和不顺利的情况下,对生活目的和理想仍有积极的追求。这都表现为积极向上的情趣。下面,让我们“搜索”一下:在我们平时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向上的情趣?哪些生活情趣不是向上的情趣?(分组议论一一小组代表发言一一教师归纳)教师归纳: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像喜欢钻研学习中的问题,热心于班集体的活动,爱看电视新闻,爱阅读文学作品等,都是向上的情趣。反之,喜欢抄同学的作业,星期天长时间打扑克,对同学搞恶作剧等,都不是向上的情趣。教师:下面我们接着讨论第三点:文明的情趣。请丙组的同学谈谈你们的看法。(3)文明的情趣(板书)丙组代表:我们探讨的子课题是:什么样的情趣是文明的情趣?同学们认为,文明的生活情趣,是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生活情趣。人类社会的文明,既有物质文明,又有精神文明。所以,生活情趣的高雅,应该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符合文明的要求,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摒弃不文明的生活习惯。下面我们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游泰山》。(由甲、乙、丙三位同学表演,两位同学扮演游客,一位同学扮演古松)游客甲:我的妈呀,爬这么高的山,真把我累死了。游客乙:看,多么雄伟的东岳泰山,真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知道这是谁的诗?游客甲:不知道。我从来就不学什么古诗。游客乙:这是杜甫《望岳》中的名句。游客甲:看,那棵古松,好多人在拍照,我们也过去吧。我要爬到树上留影,照一张“高高在上”的形象。游客乙:别这样。这样做形象既不好,又不爱惜古树。古松(同学丙扮演):糟了,看样子这位游客又要在我身上刻字了。我每天都被人雕刻,他们图个发泄,我却成了一个“千刀万刷”的“骨松”了。游客甲:看,泰山迎客松!这么多人在树上刻了字,“张三到此一游!”我也刻一句话留个纪念。(做拿小刀刻树的样子)古松:哎呀!痛死我了!你们为什么不文明游览啊?教师:三位同学表演得非常好。让我们感谢他们的表演。(学生鼓掌),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小品中哪些表现是文明的情趣,哪些表现是不文明的情趣?学生:游客乙对泰山的欣赏,吟诵古诗,爱护环境,这都是文明情趣的表现。而游客甲不爱学习,在风景区的古树上刻字,这都是不文明情趣的表现。教师:对。那就让我们继续“搜索”:在我们平时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分组议论一一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教师归纳: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像每天坚持跑步,保持整洁大方,讲究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待人接物讲究礼貌等,都是文明的情趣。反之,早上爱睡懒觉,衣着邋遢,不爱洗脸、洗手,说话爱带“脏”字等,都是不文明的情趣。下面我们接着讨论第四点:科学的情趣。请丁组的同学谈谈你们的看法。(4)科学的情趣(板书)丁组代表:我们探讨的子课题是:什么样的情趣是科学的情趣。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科学的生活情趣,是指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要求的生活情趣。科学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不仅提高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且还能促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衣食住行走向科学化,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引导人们培养富有科学精神的生活情趣。教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在我们平时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科学的?哪些生活情趣是不科学的?学生:像饮食讲究营养,注重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习惯早起,锻炼身体,预习功课;课余时间喜欢参加兴趣小组的活动,开拓自己的视野等都是科学的情趣。反之,喜欢暴饮暴食,喜欢熬夜看小说,沉迷于打电子游戏等,都是不科学的情趣。教师:说得很好。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我们对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了比较全面具体的了解。但是,在生活中认识某种情趣是不是高雅的,也有一个具体的鉴别问题。例如,喜欢唱歌是高雅情趣吗?学生:是的。因为唱歌有益于身心健康。教师:一般来说,喜欢唱歌是高雅的情趣。但如果在上课的时候,你也喜欢在下面小声唱歌,这种情趣也高雅吗?学生:这就不高雅了。教师:(继续启发)例如,某同学喜欢雕刻,这也算是高雅情趣。但如果他还喜欢在课桌上面刻字,这还高雅吗?学生:喜欢在课桌上面刻字不是高雅情趣。教师:这说明判断一种情趣是高雅还是庸俗,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同学们聚在一起唱卡拉OK,如果在课余时间进行,不影响学习,不影响他人休息,歌词内容健康,这就是高雅的情趣。但如果夜深了,音量开得过大,影响他人休息,歌词内容不符合中学生年龄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就不能视为高雅情趣。归纳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并且运用这方面的知识联系讨论了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现象,哪位同学把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小结一下。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学的情趣。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一个人有较高的品格和个人修养,因而是我们青少年所应该追求和向往的生活情趣。教师:总结得很好,为了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下面我们做一下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一、多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高雅情趣的表现有()。A、中学生小杨喜欢集邮,有一次他发现收发室的桌上有一封信,信封上的邮票他非常喜欢,便悄悄撕下了信封上的邮票B、中学生小李喜欢唱歌,经常在周末的夜晚把卡拉OK音量开得很大,引吭高歌C、中学生小周喜欢收集旅游景点的门票和风景照片,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和乐趣D、中学生小余爱好弹古筝,用琴声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二、材料简答题材料:韩素云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优秀军人妻子”的光荣称号。可她总是说:“荣誉是暂时的,做人才是长久的。”有一次,一家公司上门请韩素云拍广告,报酬5万元。她婉言谢绝了,说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不能用它为自己赚钱。一年间,她先后十多次放弃了这种赚钱机会。她是广西凭祥市财政局工作人员,而她所作的工作却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她常去军营看望连队官兵,协助待业“军嫂”联系工作,到哨所慰问战士。战士出差、探家,只要到凭祥,都要去韩素云家坐坐。为此,她专门腾出一个房间,给过往的战士住宿。这就是军嫂的生活情趣。请你回答:韩素云有哪些高雅的生活情趣?为什么这些情趣是高雅的情趣?三、讨论:以下情趣哪些是高雅的,哪些不是高雅的,为什么?(1)中学生小王非常喜欢英语。有时在公园里遇到外宾,她能够主动上前和外宾用英语对话,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2)中学生小黄喜欢用英语的动物单词给同学起“绰号”,如他叫甲同学为“pig”(猪),叫乙同学为”donkey”(蠢驴)。(3)中学生小马爱好绘画和雕刻。有一次上音乐课,他掏出小刀在音乐教室的课桌上刻了一幅“漫画”。第二课时教学准备1、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松树的图像和诗词资料。2、课前可以收集学生日常生活情趣的情况,注意物色有特长的同学,让他们做好谈体会的准备。3、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它的含义。学生:高雅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学的情趣。教师:对。那么,我们在了解了什么是高雅情趣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思考,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于我们有哪些重要性呢?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学生1:能使自己快乐。学生2:能使自己拥有特长。学生3:能帮助自己进步。教师:刚才同学们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认识还不全面、不深刻。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高雅的生活情趣对我们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意义?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6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求比值和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例的意义,对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乃至在初中继续学习有关正、反比例知识打好基础。学情分析1、本班现有学生92人,男生49人,女生43人。2、本班班额大,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我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学时的内容分成了两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的意义。3、本节课我准备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例的意义的过程,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比例的意义。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3、能根据一个比例写几个不同的比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复习1、什么叫比?怎样表示比?一辆汽车1小时行60千米,2小时行120千米,3小时行180千米,分别说出所行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这些比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怎样求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20∶252.7∶4.56∶10生回答。学生回答后,独立求出各比值,并交流汇报。复习旧知,为新知探究奠定基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学生打开数学课本48页。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探究比例的意义1、课件出示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列表如下:竹竿长(m)23......影子长(m)69......2、你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它们的比值。3、观察这些比,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4、教师板书3∶2=9∶62∶6=3∶9强调:这些都是比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比例就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式子。5、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6、指导学生说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1、学生讨论,然后写出比,完成后汇报,并随意找出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2、学生试写:2:3=6:92:6=3:93、学生合作探究:什么是比例?4、学生小组讨论: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并说出理由。1、生活情境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2、让学生分享在主动参与、探究中获取知识的愉悦心情。3、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时,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比例的各个项1、课件出示: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内项。要求学生依据定义,分别找出3∶2=9∶6和2:6=3:9的内项和外项。介绍分数形式的比例写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出3∶2=9∶6和2:6=3:9的内项和外项。加深认识,学以致用。五、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下,0。4∶25能否和1。2∶75组成比例?为什么?2、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3、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4、用下面的四个数组成比例:2,3,4和6(能组几个就组几个)。你能否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5、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若不能,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数,使其能组成比例。2、3、4、5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能完成?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答题情况。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六、比与比例的区别1、a÷b=a:b比就表示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叫比值,应用比的意义可以求比值。2、比例a:b=c:d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应用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学生自己说出几个不同的比和比例,对比理解。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巩固新知识。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归纳能力。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教具准备:米尺、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读一读信息(课件出示)想一想,这样写符合实际吗?(1)老师的体重是565千克。(2)小明的身高是145米。(3)笑笑的数学测验成绩是935分。2.这些数据都少了“一点”,那你知道小数由几部分组成吗?比如这里,51.5这个小数,里面的51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这个5就是小数部分。那这两个5所在的数位一样吗?表示的意义一样吗?3.那这小数部分的5所在的数位是什么呢?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又是多少?学了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二、探索新知识1.过去,我们学习长度单位时,都测量过自己的课桌高度,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讲桌的高度是多少吗?指名测量,其他同学观看。2.汇报测量结果。3.在日常生活中,测量一个物体的长或高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我们就要用到小数。那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4.出示米尺图。上图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写成分数是多少?5.请同学们看米尺:从0到30,从0到70,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6.出示米尺。指着板书: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7.提问:如果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多少?从0刻度线到第一条短刻度线表示1毫米,它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让学生说出两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并请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数表示出来。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再次提问:从这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汇报。8.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后汇报。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进一步提问:在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归纳整理。三、巩固练习第一层练习:分数小数互化。第二层练习。1.填空(1)0.8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1里面有()个0.1和()个0.01。(3)0.52是由()个0.1和()个0.01组成的。2.判断:(1)0.8是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8份。()(2)1毫米写成小数是0.01米。()第三层练习:猜数游戏。小明和小红的数各是多少?四、总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反思:“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本节课,教者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在小数意义的教学中,教材中利用米与分米、厘米、毫米的改写,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设计了“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份是多少米呢?能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吗?教者在教学中直接从米尺入手,从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入手,让学生在改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中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避免了教材中由于增加了米后意思上表达的不够清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时,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0.4=.7=后,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然后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习过程后,先猜测,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再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最后,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将小数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对整数计数单位的复习进行引申。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反思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预设的不够充分:1.在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小数的意义,尽量做到在三年级教学内容之上进行提升。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错误较多,所以我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导致时间上较紧迫。2.练习量较大,没有考虑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是什么?”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定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带来课堂上难以预约的精彩!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8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新授课)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六、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彩色磁扣。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根香蕉图片,一段绳子七、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2分钟)(二)探究新知(14分钟)(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5分钟)(5)量一量、算一算A三角形、长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3分钟)师:那么要想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该怎么办?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个封闭图形,下面四人小组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活动前请先阅读活动要求。小组合作:①小组内快速交流用什么方法测量。②选择需要的工具进行测量。③组内分工合作。(测量时取整厘米数)反馈交流测量方法。①三角形6+8+10=24cm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预设:我们测量的是三角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24厘米。师:你们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呢?(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那测量结果24厘米表示什么?预设: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总和。预设: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课件出示)②长方形5+5+3+3=16cm师:昨天我们刚刚学习过四边形,哪组来汇报一下四边形?预设:我们选择的图形是长方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16厘米。师:16厘米这个长度表示什么呢?预设:表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师:他们也选用了用直尺测量,量了几条边(四条边),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师:有不同的意见吗?(长方形对边相等只需量两条边,一条长、一条宽)师:真棒!你们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简化测量过程。师:那如果想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么做呢?预设:量一条边,就知道四条边的长度了。师:当然,不论量几条边,计算四边形的周长都是要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我们发现四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思考:如果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长度总和?六边形呢?八边形呢?交流后小结:看来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它所有边的长度总和。B爱心、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8分钟)③树叶师:老师给有些小组准备了一片树叶。那个小组选择测量的是树叶的周长?1厘米大约是这么长,请同学们估估看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听一听这个小组的汇报?预设:先用绳子沿着边线围一圈,在绳上做一个标记,然后把绳子拉直再用直尺测量,测量的结果约是9厘米8毫米。师:有不同的方法吗?预设:直接用软尺绕一圈可以直接测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师:太智慧了!为什么不用尺子直接量呢?预设:因为边是弯弯曲曲的。介绍滚动法:首先在树叶上作一个记号,然后在尺子上滚一圈,看滚到哪里,读出刻度也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滚动法也是把弯曲的边转化成直直的线段进行测量,也利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④爱心学生汇报:测量工具是绳子,测量的方法是围、量,测量过的结果约是12厘米师:你们小组测量的是爱心。爱心的边也是弯曲的,说说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测量的,为什么不用滚的方法?滚动法不能测量到凹陷的部分。师:同学们,经过探究合作和展示,要想得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有哪些方法?预设:直边的图形用尺子测量,曲边的图形用绳测法或者滚动法,化曲为直的方法师小结:没错,直边先量边长后计算,曲边化曲为直(6)揭示周长概念的本质师:回顾之前的学习,经过了这么多学习的感受,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周长?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完善板书)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周长已经理解了。周长,周长,周指一周,即封闭图形的一周,长就是长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设计意图】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在经历摸一摸、量一量、比划、估一估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的操作,积累丰富的体验感受,不但可以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容易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延伸、并进行合理的想象,这在培养学生对长度的感觉和估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周长”和长度的关联,能够将面和线区分清楚,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8分钟)1、增加干扰,强化周长(1)教材书84页的第3题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师:通过移一移,我们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然后比较发现他们的周长是(相等的)师:再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2)教科书88页第8题师:(课件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老师把它分成甲乙两部分,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你是怎么想?预设:一样长,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一条斜线。师:老师把这条边变弯曲,现在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预设1:甲的周长更长预设2:一样长师:你是怎么想的?预设: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上公共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边,所以这两部分的周长一样长。师:为什么一开始认为甲的周长长?师:哦!原来如此。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并非指图形的内部。小结: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时候,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一样,它的周长就是一样的。(3)生活中的周长(机动内容)【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设计进一步内化周长概念,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本质。通过对比、辨析排除内部线段和面积的干扰。同时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五)归纳总结,内化新知(1分钟)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周长,知道了周长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图形的周长。希望课后同学们继续深入的研究周长。【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九、板书设计认识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直边:量、算曲边:围、滚(化曲为直)十、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认为一周就是周长,故此我先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一周”,在此基础上,沟通一周和封闭图形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测量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并没有急于揭示周长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先在大量的活动体验中感知周长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又在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周长是图形边线的长度,只是存在于二维图形的面上,与面的大小无关,最后再由学生自己揭示周长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三种不同的路线,突出“沿着边线,绕回起点”两个重要特征,然后再指一指、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建立学生对“一周”的表象认识,为后面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做铺垫。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探究测量周长方法的过程中,或测量或计算,充分体验、感受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通过学生用线围曲边的一周,把边线取下来拉直、测量,帮助学生沟通一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联系,即周长是从面里脱离出来的线段,深刻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3、当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了量一量的活动之后,再让他们观察三个图形的大小以及周长,去摸一摸,经过想象、比划以及之前的经验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比较出三个图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次经历从二维图形中抽象出一维图形“线段”这个过程,最后通过教师化曲为直的验证,从而探索周长的性质,理解周长的本质就是线段的长度,积累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获得贤明、生动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中区分清楚二维图形的“面积”和一维图形的“长度”打下坚实的基础。4、在整节课每一次活动体验后,我都让学生描述、概括自己体验的感受和想法,通篇培养学生空间描述的能力。十一、教后反思1、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平面图形的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2、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封闭图形和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3、辨析中深化周长只能用于二维图形上,它和面积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上的,所以它们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认识周长不能只孤立地认识周长,应该将其与面积进行区别。课尾设计的两道练习都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在对比中发现不同,明析周长概念的内涵。总之,概念课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学得明白。我们将学生的经验水平改造为老师的学科水平。只有老师想的明白,学生才会学得明白。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9教学内容:书P46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知识目标:体验“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重难点: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难点:在理解倍的意义基础上,掌握求一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教具准备:数学练习本(生)、课件(师)活动过程:一、切入举偶,谈话导入特别喜欢上了我们小学二年级1班的小朋友们。因为你们聪明、活泼又有礼貌。我想请大家看一部动画片,可同学们要做到:1、积极举手答问;2、听从老师的教导,大家能做到吗?(能)看着同学们这么可爱,真是高兴,现在就带大家去看看这部动画片,大家想看吗?好,请跟我来。出示课件,问:“今天我们要去看一部什么动画片呢?”“奇花岛探迷”多媒体:跟画面说:在遥远的大海上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有一位老爷爷,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他在岛上养了好多的花。所以许多的人和小动物都喜欢到岛上去玩,那不!今天谁也去了?(小猪)咦?小猪怎么不走了?二、对话平台温故知新原来老爷爷在给他做介绍呢:“我今年种了牡丹花和兰花(随机操作课件:牡丹花为1个2,)谁能来说说兰花是(4)个(2)。”生回答。师:“表现得好,(多媒体)送你们一枝蝴蝶花,看!漂亮吗?”“再来一枝。”你看到了什么?数数果实有几个,花朵有几朵?生回答。(随机操作课件:果实数为(1)个(3),蝴蝶花数为(2)个(3)。“谁会再来说一说这句话?”生回答。(多媒体)师:春天到了,大地一片生机,万物复苏,老爷爷想把奇花岛打扮得更加美丽,他想在南边的坡上种上一些花。看,爷爷把坑都挖好了。师:大家看看爷爷挖的两排坑数有什么关系呢?生:第一排有1个3,第二排就有2个3。师:对,我们把第一排个数看作1份,第二排就有这样的.2份,所以: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2倍。谁再来说说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几倍?师:你知道为什么说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二倍吗?生反馈。师:看看大家的劳动成果吧!(多媒体)操作课件以示奖励和赞赏。师说:如果老爷爷在第2排再挖3个坑,现在的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倍”的关系吗?生思考,反馈:第二排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三倍。师:你说得真棒!可你知道为什么说第二排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三倍吗?生反馈:因为第一排坑数是1个3,第二排坑数是3个3,所以是第一排的3倍。生反馈:把第一排坑数看做1份,第二排有这样的3份,所以是第一排的3倍。师:想知道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个数的几倍,就先想想第二排的个数里有几个第一排的个数。师:孩子们你们表现真的精彩!我提议,大家为自己鼓鼓掌加把油好不好?玩中学师:3个题目都没有难倒大家,爷爷十分高兴,他要邀请大家到他的后花园去玩玩。师:哟!爷爷后花园门口就有两种漂亮的花。嘿,这边墙上还有两行字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喇叭花2朵,白玉兰12朵)师:过去我们都用O来表示物体,今天我们用一个O代表一朵花,比如:喇叭花:OO玉兰花:OOOOOOOOOOOO请大家拿出练习本来画一画吧!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绘画,老师巡视。生反馈绘画过程和想法。师:如果现在请你来圈一圈,你认为应该几个圈一圈?生:2个2个圈师:好,动手圈一圈吧把你发现的说给大家听听吧!生:喇叭花是1个2,玉兰花有6个2,玉兰花是喇叭花的2倍。你能试着写出算式吗?生反馈生:12÷2=6生:12÷6=2生:2×6=12生:12÷2=6(倍)师:现在有4种算式,大家想想哪种才是正确的?生:第2种是错误的,他把没有告诉的数字拿来用,列算式一定要用已经知道的数字才可以。生:第一种是对的。求谁是谁的几倍用除法。生:第3种是错误的。求12是2的几倍就是12里面有()个2,这种题目要用除法。师:倍不是单位名称,不能带作单位。师小结并板书: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齐读师:今天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大家在奇花岛上获得了一个关于求谁是谁的几倍的秘密方法。学了这么久,大家想不想玩一个刺激的。现在老师要来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好吗?学中做(操作多媒体:)摆花老师在第一排摆上2朵花,在第2排摆上2个2朵,请大家说第2排花的朵数是第一排的几倍并且说出算式。老师在第1排增加到4朵,在第二排摆上12朵,学生说倍数以及算式。第一排摆上3朵,如果我想让第二排的朵数是第一排的2倍,我该怎么摆?大家看看这两排花下面还有3行字,大家齐读题目:把第一排的花朵数看成()份,把第2排的花朵数有这样的()份,所以,第2排是第1排的()倍。把你想到的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反馈。齐读。玩中乐师:美景欣赏够了,我们来做个拍倍数的游戏好吗?生拍我跟:生拍2下,我拍6下,说:老师拍的次数是你的3倍。6÷2=3我拍生跟:生说倍数,说算式。生生互动。做中得(多媒体幻灯)1、书中练习P46-472、按ESC退出奇花岛课件,切换到幻灯课件。3、填空:4、课件出示主题图:再过两个多月就要到元旦节了,我们校长和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能够过得有意义和快乐,决定在那天进行一场文艺演出,瞧!这就是同学们在彩排节目的现场。我们一起把上面的句子读一读吧。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写算式,说想法。小结:我们在这节课中学会了什么?三、活动延伸,知识应用与拓展量一量班上的黑板的长度和宽度,再估一估长度大约是宽度的几倍。这里有一封信,是我们刚才离开奇花岛的时候老爷爷悄悄给我的,他告诉我考验完小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记着把这封信读给大家听听。大家想听听老爷爷都给我们写什么了吗?20xx.10.7于流芳小学2年级1班板书:牡丹:2朵1个2兰花:8朵4个2兰花是牡丹的4倍。果实:3个1个3花朵:6朵2个3花朵是果实的2倍。喇叭花:OO玉兰花:OOOOOOOOOOOO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用除法。一个数里有()个另一个数。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0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一支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1.师: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它是什么数?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分子,分母,分数线)二、探究新知(一)了解分数的产生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xx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1)操作。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2)交流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4.认识单位“1”。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把4根香蕉、8块面包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师小结: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5.概括分数的意义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习,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三)认识分数单位1、62页做一做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3.找生汇报: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3、练习: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三、巩固新知1.完成课本练习十一部分练习。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课件演示)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平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四、全课总结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个物体一个整体单位“1”一些物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1一教学内容假分数教材第70页的例3。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三重点难点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四教具准备投影。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学生回忆并回答。(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3中的插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分数信息?其中一个同学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一个半?老师随着提问,出示下图。学生观察图,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一个半”是l+的和。老师提示:1+的和可以写成1。(板书:1)2.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学生试着说一说,老师分另”板书:1,2,。3.老师指出:像1,1,…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观察这些带分数都是怎样组成的?你会读出这几个带分数吗?4,请学生独立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5.老师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6.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三)思维训练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带分数,并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第71页的例4及“做一做”。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三重点难点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四教具准备投影。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例4,请学生看图说出假分数。老师指出:这里都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提问:(l)它们的分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怎样把这几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2)个问题。请小组代表发言:=1=2请问:你是怎样得到这两个结果的?学生汇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一种是看图直接得出=1=2,一种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到结果。老师强调指出:因为4个是1,而8÷4=2,所以8个是2,也就是=8÷4=2提问:这两个结果都是什么数?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假分数能化成整数了吗?小结: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提问:的分子还是分母的倍数吗?这种情况怎样化?学生回答: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7÷3,商2表示7份中的6份,还剩1表示1份,是所以结果是2。提问:化成带分数,怎样化?学生独立完成,写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6÷5=1(二)小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2)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9.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1页的`“做一做”。学生口述方法及结果,全班同学判断。(四)思维训练在中,a是非0自然数。当a时,它是真分数;当a时,它是假分数;当a时,它能化成整数。第四课时一教学内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练习课教材第72一74页练习十三的第1一13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三重点难点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四教具准备投影。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学生回忆并回答。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题,看谁掌握得好。(二)教学实施1.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1题。让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并读一读。2.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2题。老师提示:把一个椭圆或一个六边形看作单位“1”。让学生看图在课本上写出分数。提问: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再看图写出分数,集体交流。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2一、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基础。二、学情分析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基础。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立五、教学过程(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函数的表达式14631000(2)y=txk可知: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x(1)v=是自变量,y是函数。此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由于是分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