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四川省宜宾市2023届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题1.考古发现,东周时期的青铜鼎纹饰(如图)多呈现社会生活,且鼎的形制和纹饰图案多用几何造型来规范制作,而不是靠绘画技巧任意造型。这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墨子【答案】C【解析】根据“鼎的形制和纹饰图案多用几何造型来规范制作,而不是靠绘画技巧任意造型”可得出用几何造型规范反映出当时严格的规章制度,强调严谨,注重规则,这体现的是法家重法度的理念,C项正确;儒家孔子强调德治,注重仁,礼,排除A项;老子强调无为,与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也与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2.东汉末年,地方州郡官员推荐人才察举制,因战乱“人士迁移”、地方个别豪强操纵崩坏。曹魏初期,由中央委任中正官评议现职官员、候补者、地方士人等级,作为中央选拔官员依据。这一变化()A.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B.缓和了部分社会矛盾C.抑制了豪强士族发展 D.导致了选官权力下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末年,察举制走向崩溃,因此中央政府没有有效的选官制度保障选拔人才,曹魏初期,中央政府委任中正官选拔官员,一定层度上满足了中央政府选拔人才的需要,结合所学可知,这在一定层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察举制崩溃,新的选官制度即将成型,不能反映官员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到曹魏初期,豪强士族受到压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豪强士族势力增强的时期,排除C项;根据题干“曹魏初期,由中央委任中正官评议现职官员”可知,在曹魏初期,选拔官员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掌握,D项表述与题干相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3.南宋洪迈在《夷坚志》中描述,宋人董国庆因中原陷落“弃官走村落”,其侍妾尽资财买驴和麦磨粉,“每得面,自骑驴入城鬻之如三年,获利愈多,有田宅矣”。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原()A.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B.民众生存环境恶劣C.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D.城市经济功能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每得面,自骑驴入城鬻之”,侍妾骑驴入城出售面粉,说明城市里的商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就是城市的工商业能力变强,所以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原城市经济功能加强,D项正确;根据“宋人董国庆因中原陷落”可知,金兵南下,中原陷落,可见民族矛盾尖锐,排除A项;材料只说到董国庆一人的情况,不能代表民众,他的侍妾投资赚了不少钱,还买了不少田地住宅,不能说明民众生存环境恶劣,排除B项;结合“侍妾”一词可知妇女地位并未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4.乾隆后期,人口相较于清初猛增两倍至近三亿人,可耕种土地的增长率只有3%左右,却出现“田之归于富户,大约十之五六”“一家而有数千百家之产”的现象。这主要表明()A.赋役改革卓有成效 B.土地开垦增长缓慢C.国家治理埋藏危机 D.盛世带来致富机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朝乾隆后期人口急剧增长,耕地增长相对缓慢,却出现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结合所学清朝中期人口的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暴露,人地矛盾突出,加上政治腐败等使贫富矛盾突出,表明这一时期国家治理埋藏危机,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人地矛盾突出、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与赋役改革卓有成效明显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乾隆后期出现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人口相较于清初猛增两倍至近三亿人,可耕种土地的增长率只有3%左右”是这一现象的背景,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强调乾隆后期出现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并没有说明这些富户拥有大量耕地是盛世带来的机遇,排除D项。故选C项。5.《南京条约》规定,英国派驻五口通商城市的官员与清朝官方的正式文书来往,“必当平行照会”。此后,《望厦条约》又规定“中国大臣与合众国大臣公文往来,应照平行之礼”。这些规定,旨在()A.传播西方近代外交原则 B.支持“中体西用”主张C.改变清朝传统外交礼仪 D.建立中西平等贸易规则【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以天朝上国自居,外国与中国交往以中国为尊;但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列强在《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等条约中,要求在与清政府交往时行“平行之礼”。这些规定,旨在迫使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观念,改变清朝传统外交礼仪,C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近代外交原则,但列强的目的主要是迫使清政府改变传统外交礼仪,排除A项;“中体西用”指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统治,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礼节交往,未涉及贸易规则,排除D项。故选C项。6.如表是1895—1913年,中国境内新增的中资厂矿和外资厂矿的数量和资本情况。这说明当时()类别数量(家)资本10万元以下占比10万元以上占比中资厂矿54955.3%44.7%外资厂矿1365.1%94.9%A.传统经济结构解体 B.民族工业外部环境宽松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政府警惕外资企业扩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外资厂矿资本10万元以上的占了94.9%,明显高于中资的数量,说明在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资本的情况,不能反映出小农经济的情况,不能得出解体,排除A项;民族工业外部环境宽松是在一战期间,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清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7.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邓小平曾撰文指出,边区民主政权“为我党中央所提出的真实政策,已取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必须“照顾这一阶级,还要照顾那一阶级,必须放在争取多数,反对少数的基础上”。这()A.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变化 B.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C.扩大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D.贯彻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精神【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是抗日战争时期,此时必须“照顾这一阶级,还要照顾那一阶级,必须放在争取多数,反对少数的基础上”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因此是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变化,A项正确;此时是抗日战争时期,不是解放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与“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扩大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基础”无关,排除C项;《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发表的,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从1978年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就业职工增加603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从15万人增加到147万人;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在城镇劳动者总数中的比重增加到24.5%。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社会大众择业观念的整体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完成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从1978年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就业职工增加603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从15万人增加到147万人”,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集体所有制就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都有明显的增长,结合时间1978年到1982年,可知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D项正确;仅从就业人数的增加,不能得出社会大众择业观念的整体状况,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完成的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罗马法规定,凡公民行为卑劣、从事卑贱职业(手工业者、斗兽员等)的人即为有污名者,将失去为他人作证和他人为之作证的资格、对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的财产管理和人身保护资格等部分权利。可见,罗马法()A.随帝国疆域扩大有所调整 B.规范个人道德修养至上C.重视公平公正行使公民权 D.理性与感性法治观交织【答案】D【解析】法制中的理性指的是法治的公正性和严格性,材料中对行为卑劣的公民进行严惩,体现了理性,感性指的是带有人的情绪和好恶,把手工业者、斗兽员等称为是卑贱职业,体现了感性,所以,罗马法体现了理性与感性法治观交织,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随帝国疆域扩大有所调整,罗马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材料规定的是罗马公民行为,没有涉及外邦人,不属于万民法内容,所以,材料与帝国疆域扩大无关,排除A项;“从事卑贱职业(手工业者、斗兽员等)”不属于道德问题,排除B项;材料是剥夺行为卑劣、从事卑贱职业(手工业者、斗兽员等)的公民的部分权利,不是重视公平公正行使公民权,排除C项。故选D项。10.加尔文在宣扬世俗成功的同时,坚持基督徒的禁欲主义生活。他要求信徒在取得财富时,不要用于挥霍和无度享乐,而是要用财富去实现财富的增殖。据此可知,加尔文教()A.适应了资本扩张需要 B.彰显了人文精神本质C.增强了教会经济实力 D.颠覆了天主教价值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坚持基督徒的禁欲主义生活”、“要求信徒在取得财富时,不要用于挥霍和无度享乐,而是要用财富去实现财富的增殖”等信息可以得出,加尔文教主张人们不要沉迷享乐而要创造积累财富,这适应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时资本扩张的需要,A项正确;题干主旨是信徒重财轻欲,“彰显了人文精神本质”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中核心词是“基督徒”、“信徒”,并没有体现出“教会”,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教会经济实力”增强了,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到的是新教派而非“天主教”,“颠覆了天主教价值观”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1.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国家最好的政策是自由主义,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进入19世纪中后期,随着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许多人对其主张由信奉到怀疑。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西方重商主义的复兴 B.欧美工人运动的兴起C.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D.英国综合国力的衰落【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使人们对自由主义逐渐怀疑,C项正确;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没有复兴,排除A项;工人运动兴起与劳资矛盾有关,与自由主义无关,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英国此时国力并未衰退,排除D项。故选C项。12.1952年,在美国国务院支持下,富兰克林图书项目在纽约成立,主要负责中东地区美国图书的翻译、出版与发行。图书类别选择,由美国新闻署主导,出版物须反映美国生活的“平等主义”“家庭稳定”“理想主义”等。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对外交往渗透冷战思维 B.控制西亚油气以应对“滞胀”C.与苏联竞争的重心转向 D.竭力策动“北约”组织东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52年,在美国国务院支持下,富兰克林图书项目在纽约成立,主要负责中东地区美国图书的翻译、出版与发行……”,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国启动“意识形态图书项目”,向海外散发以反映美国生活的“平等主义”、“家庭稳定”、“理想主义”等内容的图书,美国通过输出宣扬意识形态的书籍对苏联实行遏制,这反映出当时美国对外交往渗透冷战思维,A项正确;“滞胀”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苏联竞争的一种手段,无法体现美国与苏联竞争的重心转向,排除C项;北约东扩发生在苏联解体后,排除D项。故选A项。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出于倭寇侵扰、流亡海外敌对势力威胁,以及海防建设不完善等因素,虽实施海禁但不完全禁止国人正常的海上生产活动,为维护沿海秩序和社会安宁,还组建海军近海巡航,保护海上经贸活动正常开展。明中后期,平息海寇后,允许中国商民出洋,又在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上贸易。清初,应对抗清势力实施“禁海”“迁海”政策,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虽出于海防的需要颁布“南洋禁海令”,但没有限制东洋和西洋贸易。清政府虽宣布限定广州一口通商,但事实上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并未禁止外商,华人也可出海贸易。——据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伴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大量通商口岸开放,外国商品涌入中国,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一度出现了贸易量下滑的局面。从19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与西方国家的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产品的贸易额迅速增加。甲午战争后民用机器设备大量涌入中国,并深入内地。——摘编自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等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层面对外贸易主要是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也不排斥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民间贸易;1972年后,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迅速增加,尤其是工业机器设备;1979年,伴随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将包括大部分武器装备技术在内的尖端科技对中国开放,这种局面持续到1991年前后;其后,西方再次对华实施高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禁运。2001年中国加入WTO,通过国际深度合作以升级产业结构;2009年后中国逐渐成为智能科技、通讯技术、先进军事装备的出口国。——摘编自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明初到清初的对外贸易政策。(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与晚清相比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意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答案】(1)简析:明初受制于海寇和海防建设,政府保护国人近海贸易活动;明中后期海防趋稳,政府设置外贸口岸,允许中外贸易;清初因反清势力实行“海禁”“海迁”政策;康熙解决反清势力后,虽继续推行“海禁”,但并没有完全禁止中外贸易。(2)贸易特点:在独立自主、平等关系上开展对外贸易(晚清在不平等外交体系下进行对外贸易)注重尖端科技、高新军事技术引进(晚清侧重于轻重工业产品和机器设备的进口)主动参与世界贸易合作(晚清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从技术进口国逐渐成为高新技术出口国;贸易对象更加广泛(任答3点)意义: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与世界的联系加强,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越来越大;体现了制度优势。(3)因素:国家对外贸的认识和重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综合国力强弱;国际局势的影响;全球化的进程。【解析】【小问1详解】简析:根据“明初,出于倭寇侵扰、流亡海外敌对势力威胁,……保护海上经贸活动正常开展。”可得出明初受制于海寇和海防建设,政府保护国人近海贸易活动;根据“明中后期,平息海寇后,允许中国商民出洋,又在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上贸易。”得出明中后期海防趋稳,政府设置外贸口岸,允许中外贸易;根据“清初,……但没有限制东洋和西洋贸易。”可得出清初因反清势力实行“海禁”“海迁”政策;根据“清政府虽宣布限定广州一口通商,但事实上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并未禁止外商,华人也可出海贸易。”得出康熙解决反清势力后,虽继续推行“海禁”,但并没有完全禁止中外贸易。【小问2详解】贸易特点:根据“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层面对外贸易主要是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也不排斥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民间贸易;”得出在独立自主、平等关系上开展对外贸易;根据“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层面对外贸易主要是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也不排斥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民间贸易;”得出注重尖端科技、高新军事技术引进;根据“2001年中国加入WTO,通过国际深度合作以升级产业结构;2009年后中国逐渐成为智能科技、通讯技术、先进军事装备的出口国。”得出主动参与世界贸易合作;从技术进口国逐渐成为高新技术出口国;贸易对象更加广泛。意义: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可从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与世界的联系加强,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越来越大;体现了制度优势等方面概括。【小问3详解】因素:根据所学,可从国家对外贸的认识和重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综合国力强弱;国际局势的影响;全球化的进程等方面概括。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学术界曾有过多种讨论,有学者认为是资本主义化,因为中国“现代化”过程是向资本主义学习;有学者认为是“乡村”现代化,因为中国“现代化”过程畸形、后发、时断时续、缺乏动力;有学者认为是被耽误的现代化,因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与中国走向衰落、半殖民地、各种革命运动重叠——摘编自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上述材料是学者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讨论。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过程提出观点,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一个观点,且不得与材料中的观点重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1观点:中国近代“现代化”领导力量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进步。阐释:步入近代,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追求的目标。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开展了洋务运动,但因“布新而不除旧”而失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先后开展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试图从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实现中国现代化,由于阶级的局限和时代的局限,这些努力都失败。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为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并进行了大量现代化的实践。结论:“现代化”领导力量的变化是中国近代经济、政治变化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历史的必然。示例2:中国近代实现“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是民族独立。阐释:言之有理即可。示例3:中国近代的“现代化”指导思想随时代变化。阐释:言之有理即可。示例4:中国人民是中国近代“现代化”的主要力量。阐释: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而且时间范围是“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过程”。首先可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现代化’过程是向资本主义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观点“中国近代‘现代化’领导力量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进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来进行阐释,从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等方面说明阶级的局限和时代的局限,这些努力都失败,最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为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并进行了大量现代化的实践;最后总结升华。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提出观点,比如中国近代实现“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是民族独立、中国近代的“现代化”指导思想随时代变化、中国人民是中国近代“现代化”的主要力量等,阐释言之有理即可。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伴随八世纪中期的危机,唐朝中央政府做出相应回应。首先,在形式上保留三省的同时,对中书门下的构成进行调整,三省长官如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不再是实际宰相。门下省与中书省的合作机制、尚书省与六部的执行功能被削弱,取代他们的是中书门下与五房的决策执行结合体。其次,加大中央军的规模和质量,建立以“神策军”为代表的新禁军体系,禁军由宦官统领。同时,大量的临时职官差遣出现,如“捕蝗使”“黜陟使”等,事罢复命于中央。经过系列改革,藩镇基本被压制,唐朝一度出现了中兴。——摘编自孙国栋《唐宋史论丛》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中央政府作出“相应回应”的背景及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中央政府作出“相应回应”历史影响。【答案】(1)背景:“安史之乱”后唐政府面临统治危机;原有政治机构无法适应现实需要;藩镇势力膨胀(把控地方军事、行政、财政)(任答2点)举措:调整三省六部机构职位(降低三省长官职位、削弱三省职权)重建中央禁军体系;大量使用使职差遣。(2)积极:集中事权、提高行政效率和处理事务灵活性;提高中央政府的军事实力,削弱“藩镇”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带来社会安定。(任答2点)消极:宦官任职中央核心部门,为宦官专权埋下隐患;大量使职差遣出现,容易出现“冗官”现象。(任答1点)【解析】(1)根据“伴随八世纪中期的危机,唐朝中央政府做出相应回应”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背景是“安史之乱”后唐政府面临统治危机;原有政治机构无法适应现实需要;藩镇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举措根据“在形式上保留三省的同时,对中书门下的构成进行调整”得出是调整三省六部机构职位;根据“加大中央军的规模和质量,建立以‘神策军’为代表的新禁军体系,禁军由宦官统领。同时,大量的临时职官差遣出现”得出重建中央禁军体系;大量使用使职差遣。(2)影响根据“经过系列改革,藩镇基本被压制,唐朝一度出现了中兴”得出,从积极的角度来说,主要是集中事权、提高行政效率和处理事务的灵活性;提高中央政府的军事实力,削弱“藩镇”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带来社会安定。从消极的角度来说则是宦官任职中央核心部门,为宦官专权埋下隐患;大量使职差遣出现,容易出现“冗官”现象。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3年,希特勒的反苏政策导致苏德关系恶化,迫使苏联调整与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德国退出裁军大会和国际联盟后,苏法关系密切起来。1933年末苏联提出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计划,主张苏、法、英、东欧紧密合作,建立包围和遏制德国的多国互助联盟。由于英、法的不作为和波兰的反对,最终没有成功。日后,苏联同英、法的分歧日渐增大,苏联采取了传统的民族利己主义。1939年8月23日,在德国入侵波兰的前夕,斯大林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4月13日,又与日本签订在战争中相互保证中立的条约,致使中国主权严重损害,中国抗战转入艰难时期。——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英法、波兰对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不同态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建立失败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答案】(1)原因苏联:面临德国的现实威胁,因此建立集体安全体系最为积极。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故并不作为。波兰:依赖英法,对英法充满幻想,故反对。(2)影响:助长了德国扩张,加速二战的到来;英法的“绥靖政策”,牺牲弱小国家,激化了欧洲国家间的矛盾;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扩大到远东,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恶化了中国抗战的外部环境;迫使美国反思其外交孤立政策,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任答4点)【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苏联:根据“1933年,希特勒的反苏政策导致苏德关系恶化,……苏法关系密切起来。”可得出面临德国的现实威胁,因此建立集体安全体系最为积极。英法:根据“由于英、法的不作为和波兰的反对”得出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故并不作为。波兰:根据“由于英、法的不作为和波兰的反对,最终没有成功”得出依赖英法,对英法充满幻想,故反对。【小问2详解】影响:根据“1939年8月23日,在德国入侵波兰的前夕,斯大林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得出助长了德国的扩张,加速二战的到来;根据“由于英、法的不作为和波兰的反对,最终没有成功。”得出英法的“绥靖政策”,牺牲弱小国家,激化了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根据“苏联采取了传统的民族利己主义”得出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扩大到远东,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恶化了中国抗战的外部环境;结合所学可得出迫使美国反思其外交孤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6 人大代表为人民 第三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淘宝平台美妆博主商品推广劳务合同3篇
- 启航幼儿园模板
- 2024煤炭行业研发合作与技术转让合同
- 多元化资产管理合同(2篇)
- 阿里云服务器租赁协议
- 2024年酒店装修工程合同
- 湛雪的离婚协议书
- 短期劳务雇佣协议
- 监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 高中家长会 高二寒假线上家长会课件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
- 违规行为与处罚管理制度
- 2025年正规的离婚协议书
- 个人教师述职报告锦集10篇
- 四川省等八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演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医疗健康大模型白皮书(1.0版) 202412
-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说课稿
- 《内部培训师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