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河曲实验中学2022年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河曲实验中学2022年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河曲实验中学2022年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河曲实验中学2022年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河曲实验中学2022年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麾下颦蹙(pin)自出心裁(xTn)屏气凝神

B.鹰隼嘎视(chen)寻幽理胜(ISn)如律重负

C.嫡传褶皱(zh«)莫名其妙(ming)指轻怕重

D.磕绊藏蕤(nil)荒谬绝伦(lun)不可思异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说》的作者韩愈,《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两人均是唐代人;《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醉翁亭记》的

作者欧阳修,两人都是北宋人。这四位我们熟悉的散文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贾、史、王、薛四

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英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为线索,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

酷、唯利是图的丑恶形象。

D.“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原指书籍,“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

里的《离骚》。

3.下面一段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在称谓方面很讲究,有尊称、谦称等。尊称对方父亲为“令尊”,尊称对方母亲为“令堂”,尊称对

方女儿为“令爱”,尊称对方儿子为“令郎”;在别人面前谦称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

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

B.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笔写出自己在安史之乱中的见闻和感受,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段时期的

社会现实,所以在当时就已经被称之为“诗史”。

C.从汉字造字方法角度分析,“月”“火”“日”属于象形字,“修”“采”“林”属于会意字,“沐”“柏”“盯”

属于形声字。

D.《三国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

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重创/创造劲敌/疾风切草十二生肖/惟妙惟学

B.处理/处境将好/开天辟地相满以沫/妇骑皆知

C.钥匙/汤匙弄堂/弄巧成拙亲密无闻/字里行回

D.取绡/谛听馋1银/一声不响曾渭分明/不脍而走

5.默写

(1)—,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⑵出淤泥而不染,一.(周敦颐《爱莲说》)

⑶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一,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⑸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⑹落红不是无情物,―o(龚自珍《己亥杂诗》)

⑺,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⑻陆游《游山西村》“一,一”,激励人们面对重重艰难险阻,只要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

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6.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1936年10月,我在红军中间呆了将近四个月,回白色世界的安排工作终于完成了。我最后一次走过保安的大街,

越是走近城门,越是感到恋恋不舍。人们从办公室伸出脑袋来向我道别。我的扑克俱乐部成员全体出动来送行,有些

“小鬼”陪我走到保安城墙根。我停下来给老徐和老谢拍照,他们像小学生那样互相搭着肩膀。只有毛泽东没有出现,

他仍在睡觉。

“别忘了我的假臂!”蔡树潘叫道。

“别忘了我的照片!”陆定一提醒我。

“我们等着你的航空队!”杨尚昆笑道。

我走过红军大学的时候,全体学员都露天坐在一颗大树下听洛甫做报告。我当时心里想,也许我是看到他们活着的最

后一个外国人了。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以上文字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语段中

的“我”要回到的白色世界是»选择下列选项中的一个人物,为他写一句向“我”告别的话。结合他的性格

和相关事件,说说这样写的理由。

A.彭德怀B.“红小鬼”C.方志敏D.博古

二、阅读

7.水仙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

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

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

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

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注释I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L.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请己之(4)

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目:“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

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

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

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阪,大尉使备西北。已而

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票IJ:勇猛,强悍。②便宜:有利的战略。③弓高侯:名韩颓当,汉文帝时被封侯。①瞰:角落。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飨其粮道佛印飨类弥勒(《核舟记》)

B.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属引凄异(《三峡》)

C.梁日便使请太尉安陵君因使唐雎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吴兵培饿斯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

B.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

C.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

D.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挑乱至/于太尉帐下

3.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本文结尾一句对刻画周亚夫形象有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

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3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

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英深于诗文。

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

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

识之者尤不易也。①若:像。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i):舀。⑤奚(xT):什么。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则冰雪之能寿物也()盖人生无不错此冰雪之气以生()若吾所

谓冰雪则异星()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承现空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人能说。

4.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一段文字空格处分别填写一个恰当的词语。

本文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_______的“冰雪之气”,过渡到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

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5.结合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说说本文通过对“冰雪之气”的议论评说所包含的思想与《爱莲说》作者所表现的主

题有什么不同。

10.阅读《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完成下面题目。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

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

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

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

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谕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

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

作非为”。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目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婕。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

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

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

“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

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

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

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

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节警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

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例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

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春节,我带着孩

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躇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

白发如雪。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

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

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国子、

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阳,茅草房,虽

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

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展病这般严

重!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子变得轻

快,更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

花的春天。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

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一母亲的老寒展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

过那场激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般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1.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用作非为”。(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⑵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元站了多久。(这句话表现了“我此时怎样的心

理?)

3.有人说第(11)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11.阅读《神奇柴达木,祖国聚宝盆》,回答各题。

神奇柴达木祖国聚宝盆

①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

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

②“柴达木”在蒙古语中有“辽阔”之意,它的面积非常大,有多大呢?它占地约25.1万平方公里,比中国32

个省、直4t市、自治区的面积都大,柴达木盆地的海拔在2670-3200米之间,高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1200~2000

米以上,堪称世界上最罕见的高原“天盆”。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自东南部

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对温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日照3000小时以上,

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7000兆焦/平方米,远远超出其他地区。

③柴达木盆地内大大小小的盐湖有100多个。位于柴达木盆地腹部的察尔汗盐湖,储盐量就有250亿吨。盐湖表

面有一层厚而坚硬的盐盖,盐盖最厚处达15米。铁路通过察尔汗盐湖地段的32千米长的路基就铺在盐盖上。路面损

坏了,养路工人就用盐坑的卤水来修补。在柴达木,不少房子是用盐块小的,甚至飞机场也是用盐块铺设的。除了盐,

柴达木还富含煤炭、石油、锂、锯、石棉、石灰岩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矿产资源

丰富,且各类矿藏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因此,柴达木盆地享有“聚宝盆”

的美誉。

④柴达木盆地西连新疆通中亚,南接西藏达南亚,自古以来就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基于资源优势而形成的

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为柴达木对接“一带一路”经济带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可以说,打造丝绸之路经济

带上对外开放重要节点,柴达木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顺风顺水,正当其时。

1.选文第②段说明柴达木盆地具有、、的特点。

2.为什么柴达木盆地享有“聚宝盆”的美誉?

3.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它占地约25.1万平方公里,比中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积都大。()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首批布局在青藏高原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

园区,该园区始终坚持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成为带动柴达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该园区要建设一座发电厂,根据文章内容和已有知识,你认为选择以下哪种发电形式更适合?请说明理由。(三个选项

都要分析)

A.水力发电B.太阳能发电C.火力发电

三、应用

12.学校组织了“节约粮食”主题活动,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相关重要讲话和论述为我国粮食问题把准了脉搏、指明了方向。他强

调“我国13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提出了“藏于地、藏粮于技”的思想,告诚我们要牢记曾经饥饿

的历史,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材料2)联合国《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2018年报告》指出,中国在消除饥饿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其他

国家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但是纵观全球,饥饿人口数量从2016年的8.15亿上升到2017年的8.21亿。

(材料3)据不完全统计,前些年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

多人一年的口粮其中公款吃喝占浪费总数的90%以上,“好面子”的落后思想是产生舌尖上浪费”的文化根源中央

“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食物浪费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1.(1)你从上述材料中发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2)你和亲戚到饭店吃饭后,剩下许多饭菜,你想打包带回家,亲戚却说:“打包显得多不排场、多没面子,让别人看

不起。“你应对说: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做题。请从(1)(2)中选择一个作答。

(1)仿写句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一个浪费粮食的人,是不懂珍惜的人,不珍惜当下

的无忧哺育,就会失去未来的饱足:一个浪费粮食的人,是不懂感恩的人,,O

(2)德美饭店为了提醒就餐的顾客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嘱托你从经典古诗文中挑选对偶的两句话作为餐桌提示牌的内容,

请你写下来。

3.你发现自己家中存在哪些浪费食物的现象?对此你有什么好的改进措施?

请写在下面。(注意不要透露姓名等信息)

①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重磅征稿

“我心中的金东人文精神”暨第二届“宋瀛杯”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金东区举办“我心中的金东人文精神”暨第二届“宋派杯”文学大赛。金东,孕育了

开国文臣宋派、诗坛巨匠艾青、人民音乐家施光南;金东,琐园、蒲塘、山头下等古村落古朴惊艳;金东,“农村居

家养老”“垃圾分类”闻名全国;金东,古婺窑火、木版年画传承传统艺术…….举办此次征文大赛旨在传承历史文脉,

提炼金东人文精神,挖掘更多优秀作家,创作更优文学作品,提出更佳真知灼见,更好推动“人文富区''战略实施。

活动将设置创作奖和网红奖。创作奖设一等奖3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6名,奖金1200元;三等奖9名,奖金各

800元;优秀奖若干名,奖金各300元。网红奖,10名,奖金各800元。

征稿要求:文章体裁:议论文、散文、小小说等(诗歌除外)。每篇不少于500字。内容要求:必须以一句话提炼

“我心中的金东人文精神”(可以用作标题或副标题,也可在文末点题)。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作品,不得套作、抄袭;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投稿邮箱:idw3186@163.com

金华市金东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金华市作家协会

2019年3月29日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字形、字音的识记。D项,蕨蕤(rui)-(rul),不可思异一不可思议。据此,答案为D。

2、B

【解析】

A.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范仲

淹不是。B.正确。C.法国作家莫泊桑。D.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原指《尚书》,后泛指为

书籍、文章等。

3、D

【解析】

D项有误,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史记》;“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语出东汉

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是班固对司马迁的《史记》真实反映历史的高度赞扬。

【点睛】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4、C

【解析】

试题分析:A.重创/创造(chuang/chuang)>劲敌/疾风劲草(jing/jing)>十二生肖/惟妙惟肖(xiGo/xi^o);B.处理/处

境(chS/chii)、癖好/开天辟地(pl/pi)、相濡以沫/妇孺皆知(ru/ru);C.钥匙/汤匙(shi/ch。、弄堂/弄巧成拙Q6ng/

nong),亲密无间/字里行间(jian/jian);D.取缔/谛听(di/di)、饷银/一声不响(xiang/xiang),径渭分明/不胫而走(jTng

/jing),据此,答案为C。

5、(1)长风破浪会有时;(2)濯清涟而不妖;(3)留取丹心照汗青;(4)老骥伏杨;(5)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6)化作春泥更护花;(7)黄沙百战穿金甲;(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

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

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濯”“腔”“汗”“俱”“疑”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

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6、(1)国民党统治区(2)A.“帮我寄一叠纸来。”彭德怀爱惜纸,他将国民党的悬赏通缉传单收集起来印刷红

军宣传品。B.“给我寄一张报纸来。”“红小鬼”向季邦知道斯诺是记者,他怕会写错他的名字,特意提醒过他。C.

他在福建,不可能出现在苏区。这是干扰选项。D.“把四两可可送回来。”博古假装责怪他,因为他想自己做蛋糕时,

从博古那里批了四两可可。

【解析】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

“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

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

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以及许

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1)文本选自《红星照耀中国》,语段中的“我”是作者,她要回到的白色世界是指当

时的“国民党统治区”。(2)从给出的四个人物中选择一个,根据文本内容叙写向“我”告别时所说的话,并分析这

样说的理由即可。如:彭德怀爱惜纸,他将国民党的悬赏通缉传单收集起来印刷红军宣传品,所以对“我”说“帮我

寄一叠纸来”。但要注意:“方志敏”当时在福建,不在苏区。他没有对“我”说什么话。

二、阅读

7、1.(4分)(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

意对即可)

2.B

3.(4分)

(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每小题2分)

4.(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

花的喜爱。(意对即可)

【解析】

8、1.D

2.C

3.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想要挑戕,/(太尉)始终坚守不出。

4.侧而烘托了周亚夫不凡的军事谋略。

【解析】

LA项的“飨”解释为:断绝/极,非常;B项的“司”解释为:带领/延长;C项的“便”解释为:派遣/出使;D项

的“斯”解释为:在……之后。

2.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

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翻译为:夜里,汉军营中受惊,军内互相攻击扰乱,甚至闹到了太尉的营帐之下。故可断句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

扰乱/至于太尉帐下。选C。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

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

意义为辅。重点字词:“乏”缺乏;“数”,屡次。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的意思是“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

是正确的。",这是从侧面衬托出周亚夫不凡的军事谋略。

【点睛】

参考译文: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领兵进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

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

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这个意见。

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而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

到昌邑,深沟高垒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随

即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仍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由弓高侯等人率领去断绝吴、

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夜里,汉军营中受惊,军内

互相攻击扰乱,甚至闹到了太尉的菅帐之下。太尉却始终静卧不起。时间不久,就恢复了安定。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

东南角奔来,太尉让人们注意防备西北。接着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

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吴王潺抛弃了他的大军,与几千名精壮士卒逃跑,逃到江南丹徒自保。汉兵于是

乘胜追击,完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之头。过了一个多月,就有越人斩了吴王的头来报告。

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了。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

9、1.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

2.(1)使……保鲜(2)借助,凭借(3)这(4)于是,就

3.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

4.物人诗文

5.本文通过对“冰雪之气”的议论评说所流露出的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无奈之情,

而《爱莲说》作者则表现了作者对世人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鄙弃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

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

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即可推断出正

确答案: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

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古今

异义词,藉:借助,凭借。词类活用词,寿:使……保鲜。

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

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特”:只不过。“恨”:

遗憾。“解”: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

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第一段“鱼肉之物”,第二段“凡人遇旦昼则风日“,第三段“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

不尽者,莫深于诗文。”可见是由(物)到(人)最后到(文)。

5.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爱莲说》该文采用托物言志、借花喻人的手法,反对当时消极避世和追求富贵名利的

世风,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要做一个正直、高尚的君子,廉洁、进取、爱人敬重的清官。此文,“诗文一道,作之者

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作者通过这句话所流露出的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情。

【点睛】

译文:

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是能够使食物保鲜。今年冰雪多,

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大概人的一生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

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现,但一年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

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

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

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

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注:浮云静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注:嗅

觉芳香、味觉五味)都有冰雪的特点,其中可以任人酌取并受用不尽的,没有比诗文更高深的了。诗文仅为数不多的

文字,出自高人之手,就显得超逸灵活;一旦落入凡夫俗子的手中,就变得秽恶。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虽小,但

错误极大。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即使有能够评说的,和那些不懂的人

评说,他仍不理解,评说又干什么呢?所以说:诗文的一般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10、1.(1)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和妹妹吃饭;(2)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3)年迈的母亲张

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二

2.(1)“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

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2)表现了“我”的内疚和自责.以及对母亲的爱心存感恩

3.示例1:我认为第11段不可或缺,理由:这一段交代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丰富了母亲的

形象,为下文进一步抒情作铺垫。

示例2:我认为第11段纯属多余,理由:第11段主要表现母亲的勤劳.与全文表现母爱的主旨关系不大,且''雪"

贯穿全文,第⑩段最后一句写“雪”,而第12段紧承“雪〃来写。表达更加顺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

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本文写了母亲做好了早饭,等待“我”和妹妹吃饭;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

“我”,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不回家的“我”。.

2.试题分析:赏析句子。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赏析句中的加点词的角度和修辞的

角度分析作答。(1)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

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放在此处是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我

”和妹妹的淘气。以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2)要答出

修辞类型:比喻。答出具体效果和情感。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母亲的爱外,一定要答出人物的情感。

3.试题分析:考查记叙的顺序。首先要答出运用了插叙的手法。然后答出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写了母

亲染上了风湿病,又不让孩子知道,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结构上:为下文“我”因母亲的腿疼,而愧疚作铺垫。

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11.1.面积大,海拔高气候干旱(降水少)日照强(日照时间长)

2.因为柴达木矿产资源丰富,且各类矿藏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

3.列数字,作比较。

4.选择B太阳能发电最适合,原因在于一方面柴达木地区日照时间长,另一方面太阳能发电绿色环保,符合循环经济

试验区的要求。柴达木不适合水力发电,因为这里气候干旱,降水少。火力发电也不适合,煤炭不可再生,且火力发

电也不环保,不符合绿色循环发展的要求。

【解析】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②段,结合内容分析即可。结合"'柴达木'在蒙古语中有‘辽阔'之意,它的面积非常大,

有多大呢?它占地约25.1万平方公里,比中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积都大,柴达木盆地的海拔在2670-3200

米之间,高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1200~2000米以上,堪称世界上最罕见的高原‘天盆'”分析概括出:面积大,

海拔高;结合“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

毫米,年均相对温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分析概括出:气候干旱(降水少);结合“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日照

3000小时以上,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7000兆焦/平方米,远远超出其他地区。”分析概括出:日照强(日照时间长)。

2.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首先找到答题区间第③段。然后结合其内容回答。结合“除了盐,柴达木还富含

煤炭、石油、锂、锯、石棉、石灰岩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矿产资源丰富,且各类

矿藏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因此,柴达木盆地享有‘聚宝盆’的美誉。”概

括出:柴达木矿产资源丰富,且各类矿藏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

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结合“它占地约25.1万平方公里”分析,采

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比中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积都大。”分析,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结合柴达木盆地的特点分析。结合“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

要特点,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对温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分析,

不适合“水力发电”。结合“坚持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分析,不适合采用“火力发电”。结合“柴达木盆地年平均

日照3000小时以上,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7000兆焦/平方米,远远超出其他地区。”日照时间长,分析得出:可采用

太阳能发电。

三、应用

12、1.(1)答案示例:世界饥饿人口增加,我国在消除饥饿、减少食物浪费方面取得进步。(2)答案示例:

节约是美德,如果有人看不起美德,那就是缺德。浪费不是排场,节约才是美德。

这些食物我们已经付了钱,我们打包别人无权议论。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上饭,我们不能浪费食物。这些食物是我

们自己花钱买的,不打包浪费掉太可惜了。这些食物是我们自己花钱买的,打包光荣,浪费可耻。节约食物光荣,浪

费食物可耻。

2.(1)不感恩别人的辛苦付出,就会贬损自己的美德(品德、德行)。(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

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合乎题意即可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材料1】强调了“习近平同志的相关重要讲话和论述为我国粮食问题把

准了脉搏、指明了方向”,要树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思想。【材料2】我国在消除饥饿、减少食物浪费方面取

得进步。但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却在增加。【材料3】介绍了前些年“舌尖上浪费”严重情况和现在“食物浪费”问题得

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据此可概括作答。(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要指出亲戚的说法的不妥(可从节约食

物光荣,浪费食物可耻;节约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

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是多元的。

2.试题分析:(1)仿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句式一致。要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

确定保留与变化部分。②修辞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