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学-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看法_第1页
劳动学-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看法_第2页
劳动学-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看法_第3页
劳动学-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看法_第4页
劳动学-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勤工俭学法律相关问题分析

一勤工俭学定义

勤工俭学是指,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做工,把所得工资作为学习费用。通过《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三个关键点。一利用学习之外的时间,二劳动要有报酬,三所得要用于学习费用。

二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

(1)时间分布较为广阔。

主要分为利用课余时间、周末及节假日。从身边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末及节假日从事一些兼职活动。高年级同学因为课程较为轻松,部分会选择周一至周五进行的兼职工作。

(2)勤工俭学的内容多样。

从反映的情况来看,主要涉及家教、餐厅服务员、派单员、接线员、校园代理、兼职模特、促销员等,涉及的领域较多。并且由于年级高低,参与的方向也不一样,低年级同学倾向于家教、派单员等,较高年级的倾向于销售类。通过了解,大多数高年级学生认为,销售类的工作将有利于在毕业招聘时为自己取得优势。并且行业选择和学生自身的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身材身高条件较好的同学倾向于促销模特类,其他外形条件不够突出的同学倾向于派单员、问卷调查等。

(3)工作地点不一。

由于学习和住宿条件的限制,主要的地点有校外、校内、不限地点。一般来讲,从事不稳定兼职或者是校外餐厅兼职的,工作地点一般和学校有一定的距离。另一种就是在学校的勤工俭学中心,根据学校的要求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以及值班等。最后的一种就是不限地点的,也就是无论你在哪儿都可以进行的,例如校园代理。

(4)工作信息来源不一。

工作信息来源比较多,利用互联网信息是最常见也是最快的方式,它具有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快等特点,但是可靠性较低。另外的就是DM单、纸质广告等形式,在大学经常可以看见广告栏上张贴的兼职广告。最为可靠的就是朋友或老师的介绍,这种方式带来的信息一般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是这样的信息并不多见。因此总的看来,网络信息是最佳来源。资料来源:/cd/

(5)考核标准。

大学生勤工俭学时到底是以什么标准来评判的呢?一以时间为准,当天完成指定的小时数为一个阶段,二是以内容为准,即完成规定的内容以后工作结束。这和我们常态的工作的相同的。

(6)薪资范围。

劳动带来的报酬差别比较大,不同行业差别大,同一行业不同地域差别也比较大,一般有特殊要求的薪资会相应的高一些。通过对三个兼职网站的对比,笔者发现一般模特的工资在150—400元之间,促销员工资在60—120元之间。

资料来源/

三勤工俭学存在的问题:

(1)盲目为了赚钱,耽误学习以至于本末倒置。

一些学生在兼职的过程中尝到了赚钱的“甜头”,于是花费大量的时间从事兼职工作,耽误学业。

(2)大量虚假信息。

一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急于在假期打工的心理,夸大事实,无中生有,以“急招”的幌子引诱学生前来报名登记。一旦中介费到手,便将登记的学生搁置一边,或找几个关系单位让学生前去“应聘”,其实只是做个样子。这样用不了多久,大部分学生对通过中介机构找到工作已不再抱有什么希望。

(3)“高薪”招工。

有些娱乐场所以高薪来吸引学生从事所谓的“公关”工作,包括陪客人唱歌、喝茶,甚至从事不正当交易。年轻学生在这些场所打工,很容易受骗上当或自己误入歧途。

(4)缺乏法律法规保障,纠纷不断。

根据采访的同学反映,其在2013年暑假为某公司派单7天,但是结束之后并为拿到相应报酬,但是无法找到相应的机构能帮助他。大多数同学在兼职的过程中都遇到类似的问题。更有甚者,在工作中遇到了意外,而事故责任却无明确法律依据。

以上这些现象都给勤工俭学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问题影响最大的是法律的不完善。法律的缺陷让商家有机可趁,设置了形形色色的求职陷阱。

四与勤工俭学相关的法律法规: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若干问题的意见》(一下简称《意见》)第12条规定:

“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该条法律明确的将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排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外,这直接助长了一些不法单位侵犯大学生权益的势头。在勤工俭学中,大学生处于弱势地位,第一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可以签订合同或不签订合同;第二,用人单位在劳动报酬支付方面,不收最低工资标准限制以及同工同酬限制,用人单位可以任意规定试用期,学生在劳动者受伤甚至死亡,也不能依据劳动法判定为工伤,无法进行补偿。第三一旦学生发生纠纷,没有签订相关合同,即使是民法也难以维护自身利益。根据一般法律申诉程序,仲裁局不接受类似的案件,申诉者只能以人身伤害、侵权、违约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举证过程艰难,而且会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因此现有法律似乎不足以保护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六条规定:

“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影响学业任务的完成。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并进行引导和管理。”

从该规定可以看出,只要学生不影响学业任务,在完成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可以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而且高等学校还应当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法律没有对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劳动法律关系作出禁止性的规定。只不过由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行为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正因为这种行为自由受到限制,在校大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可以参加全日制的劳动,尽在假期和课余时间才可以从事一些兼职活动。

五其他问题

(除了直接对勤工俭学做出规定的法律以外,笔者认为对于勤工俭学的相关概念也应该进行界定。)

1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事业单位等)在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者必须年满十八岁,大学生符合该问题上的年龄条件。

(2)劳动者属于某单位的工作人员,即劳动者加入某一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并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工作安排。在校大学生以学业为主,并不是独立的劳动个体,不能加入一个用人单位。因此法律不能把大学生兼职作为劳动关系,对其权利以《劳动法》进行保护。

2勤工俭学是否属于非全日制用工。

在2003年,劳动部办法了《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意见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这个规定并没有将大学生排除在外,也就是说大学生勤工俭学是适用于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的。但是大学生勤工俭学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如果存在长期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应该是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而当两者之间只是约定完成某项任务,则劳动关系不能确立。

七我的建议

建议一:

根据劳动关系的定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确实在不应该纳入《劳动法》管理的范畴。《劳动法》旨在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利益,勤工俭学无法限制学生的时间、行为等,学生的主业是学习,过多强调劳动行为,必然会给教育带来一个不良影响。并且用人单位也不希望一些简单的工作(例如派发传单)在招用兼职者时候程序繁琐,甚至是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束缚。

建议二

大学生勤工俭学仅仅依靠现有法律不能维护其权益,因此完善相关法律很有必要。在《劳动法》、《民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中缺乏大学生勤工俭学出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因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机制,明确规定争议的出来办法,给大学生勤工俭学保驾护航。

建议三

保护大学生勤工俭学不仅要从用人单位与学生入手,更要从中介机构入手,对于发布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