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社会学概论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社会学概论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社会学概论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社会学概论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社会学概论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社会学概论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我们目前制度改革的原则是什么?2.社会化环境因素3.如何进行组织协调?4.社会过控5.简述社会角色的含义。6.贫困问题7.退缩主义8.社会制度要不断改革的原因是什么?9.现代化有哪两种类型,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有哪些特征?10.文化集丛11.简述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的含义。12.个体化13.如何理解社会控制与社会规范的相互关系?14.如何看待人性的善恶?15.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主要是因为什么?16.应用社会分层理论分析造成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17.论述马克思的“阶级分层论”的内容及其特征。18.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原因、功能是什么?19.简述迪尔凯姆关于机械整合与有机整合的理论。20.反叛21.简述文化的功能22.简述社会控制的概念及特点。23.简述社会分层的方法。24.初级群体的特点是什么?25.形式主义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简述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观。2.你对中国社会转型中社会结构变迁有何理解?3.简述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4.简述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的基本做法。5.简述实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6.阐述社会学的功能。7.什么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为什么说社会有计划的发展只有到了现代社会才有可能和必要?8.简要叙述社会问题的含义与特征9.简述社会变迁的定义。10.简述中国城市群面临的主要问题。11.社会制度的周期12.什么叫抽样调查?常用的随机抽样调查有哪些?13.社会流动有哪些主要类型?14.社会有哪些基本功能?15.人的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人的现代化有哪些途径?16.郑杭生定义17.简述社会角色包括哪几方面的涵义。18.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是什么?19.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措施主要有哪些?20.非制度化控制21.描述性功能22.社会学的社会功能有()A、描述的功能B、解释的功能C、规范的功能D、推理的功能E、预测的功能23.价值要素24.农村社区有哪些主要特点?25.简述后福特主义的特征。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结合社会分层的理论谈一谈你对我国目前贫富悬殊现象的看法。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3.简述社会化的主体。4.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5.简述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观点。6.关于我国城市化有几种观点?谈谈你对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看法。7.简述合理的社会流动及其作用8.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观点。9.越轨和犯罪之间是什么关系?10.社会分层、社会资源和社会不平等的概念是什么?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11.什么是单位制?单位有哪些特征?12.社会麦当劳化13.论述社会研究的科学程序有哪些阶段。14.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15.违规行为16.简述社会化的定义。17.试述可持续发展。18.谈谈你对竞争与合作的理解。19.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的关系是什么?20.简述偏差行为的负功能。21.社会的基本功能是什么?22.西方经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些三种主要的研究传统?其理论分析视角有什么不同?23.简述斯梅尔瑟的价值累加理论的六个因素。24.什么是初级群体?初级群体的特征有哪些?25.简述二战后西方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的原因及具体表现。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制度的统一。 第二、制度与制度之间的配套。 第三、组织与制度的协调。2.参考答案: 影响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社会环境。3.参考答案: (1)组织冲突和组织协调是组织运行过程中两个突出的方面,组织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进行组织协调,化解组织冲突,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组织冲突包括组织内部冲突和组织外部冲突两类。 (3)组织协调是及时处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避免矛盾和问题的激化和恶化,预防和解决组织冲突。 (4)怎样进行组织协调呢?首先要增加沟通和了解,加强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思想、信息、感情方面的交流,避免或减少误会,增加各方的相互信任感;其次要进行及时的各种利益的协调;第三是需要积极开展公共关系工作。4.参考答案: 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的一面,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及自由要求的一面。5.参考答案: 社会角色的含义: (1)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 (3)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4)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6.参考答案: 是指人们在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获得基本生活资料的能力和机会的一种生存状态。7.参考答案: 即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8.参考答案: 第一,人类社会需要不断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不断发展构成了制度改革的原动力。当原有的社会制度不能有效地、全面地满足新的需要,制度改革就会产生。 第二、社会制度的惰性与生机勃勃的社会生活的矛盾。社会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随之而来的惰性,因此制度的惰性和充满生机的社会生活的矛盾就形成了制度改革的另一动因。当社会制度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时候,制度就需要改革。也只有进行制度改革才能使社会制度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相适应,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第三、社会制度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具有从产生至发挥效能、形式化以至于萎缩的发展变化阶段。因此制度的改革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制度本身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9.参考答案: 现代化有“早发内生型”和“晚发外生型”两种类型,前者指在世界范围内,主要由于社会内部因素的作用,较早进入现代化过程的社会;后者指由于社会外部因素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较晚开始现代化进程的社会。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以下特征: 1.现代化过程往往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 2.现代化过程是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因而现代化过程表现为异质文化或外来文化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3.“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 4.政府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10.参考答案: 功能上相互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他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文化集丛。11.参考答案: (1)所谓阶级是指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2)所谓阶层,一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二是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3)社会分层是指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12.参考答案: 个体化,概括地说,是指在当代经济活动、社会生产和劳动、就业方式及社会生活进一步开放和快速流变的条件下,个人作为社会关系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单元,作为社会行动过程中的一个实体单位,他的独立性、独特性、主体性日益充分地得到显示和表达的过程。13.参考答案: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或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从而协调社会关系的各个部分,维持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社会规范是协调人们的相互交往与相互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与社会共同生活,并以各种形式表现的行为方式和准则。 社会控制通常表现为规范控制,即控制方式和目标是以具体特定的社会规范予以体现的。社会控制和社会规范的关系是:社会规范是社会控制得以实施的必要准则,社会控制则是运用社会规范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社会规范的功能主要是协调、组织、制约三个方面。社会规范功能的发挥,基于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完整的社会规范体系,二是健全的社会控制手段,二者缺一不可。14.参考答案: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必须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满足自身各种社会性的需要。不仅如此,人的需要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五种需要组成人的需要发展的阶梯,一种需要的满足既是另一种需要的基础,又会推动人对更高层次需要的渴望。如果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人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安全需要等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不可能得到满足。而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人必然会渴望安全需要。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一个人只要正常存在,就必然会竭力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然而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限制人满足自身需要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生产力因素、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人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生活资料受到自然资源多寡的限制。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多少和方式口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他人合作的同时,还与他人竞争。在与别人的激烈竞争中,人可能运用社会法律、道德所不允许的手段击败对手从而获得稀缺资源。一定时期的社会制度、风俗和习惯对人们需要的满足也构成限制。在具体的社会互动中,人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运用人们所共同认可的手段,才能使社会互动顺利进行下去。这样,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可能与周围的环境特别是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发生激烈冲突。如果法律、道德、风俗、习惯对人的需要过分压制的话,人可能会绕过甚至破坏它们以便满足自身的需要。 这样看来,人性的问题就不能以简单的善恶标准来评论了,不然就会把人性问题抽象化,不能把握人性问题的实质口马克思主义人学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把人性与需要联系起来,从而科学的解决了人性问题。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一一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很明显,马克思认为,人性与社会实践是一致的。人通过社会实践与社会、自然发生联系,改造社会与自然,同时又不断的改造自己。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强调人性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是抽象静止的。人性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发展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条件,人性就有相应的发展水平。社会需要引发人的社会实践。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恩格斯根据这个观点,把人的消费对象分为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从社会结构角度看,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这三大领域既是人的需要的产物,又具有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独特社会功能:经济活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政治活动满足人际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文化活动赋予人生更高层次的享受。人的需要总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人过分追求某一种需要,必然会导致人性异化并将社会实践引人歧途。马克思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人的需要被全面、最大程度的满足。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活动的多样性是统一的,它们共同统一于人的社会实践过程之中。基于对人的本性的全新理解,马克思赋予“富有”和“贫困”以全新的涵义。在马克思那里,富有和贫困同国民经济学上的富有和贫困的涵义全然不同。在马克思那里,贫困不是指物质财富的贫乏,而是指需要的单一,富有同样不是指物质财富的富有,而是指需要被全面地、最大程度地满足。15.参考答案: (1)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不同,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现代化起步时的起点不同,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不同。 (2)社会性质不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同资本主义现代化存在本质的区别)。 (3)外部环境条件的不同(早在19世纪末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建立以它们为核心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16.参考答案: 分化是指事物从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社会分化指社会系统中某一特定功能主题因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其本身功能分解成多种独立的功能主体的过程。中国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分化,自然差别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分化发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领域中的分化,以社会分工为代表。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社会对不同的主体分配不同的资源,因此产生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和各种因素的制约,人们在经济分化的同时,也发生了地位的分化、生活方式的分化,造成人们在教育、权力、声望等方面的贫富分化。这些分化进一步导致了财富获得方式和效率的差别,促使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两极分化严重。 中国正在社会转型中,伴随着经济市场化同时出现政治市场化,社会资源的分配出现了集中化趋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贫富差距不可避免,但是差距过大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解决方法只能从根本入手,为社会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17.参考答案: 内容: (1)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2)阶级是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 (3)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 (4)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的必然产物。 特征: (1)片面强调社会分层的负面影响; (2)一维的社会分层尺度; (3)动态的社会分层。18.参考答案: (1)存在的原因。首先是组织成员间的情感需要;其次是组织成员间在工作性质、知识修养、技术水平、情趣爱好等方面的相同性和相似性,使他们很容易相互接近和相互沟通,渐渐地形成为一个个非正式组织;第三是组织成员间由于共同工作而能够保持一种长期的持续互动关系,也使他们非常容易形成一种非正式组织;最后是对环境的应变和适应的需要。 (2)正功能。从非正式组织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来说,主要是能够满足组织成员在正式组织中不能得到满足的多方面需要,包括缓解工作中的紧张、寻求各种实际问题的帮助、获得心理安全感等。从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和影响来说,主要是提供一种非正式的信息沟通渠道,这能够增强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加强组织关系的协调,有助于组织正式目标的实现。 (3)负功能。 第一,容易产生小团体主义,不利于正式组织的团结与合作。 第二,容易助长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干扰和阻碍正式组织的方针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 第三,容易传播小道消息,混淆视听,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第四,有些非正式组织可能成为反社会的犯罪小团体,对组织、对社会都可能产生极大的破坏性。 因此,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的关系,应该合理地利用非正式结构的长处以弥补正式结构之不足,甚至可以将非正式结构转化为组织的正式结构来为我所用。既要善于调动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因素,又要制止一切消极的、阻碍组织目标实现的非正式结构因素的增长,控制离轨现象,以造成良好的组织环境和气氛。19.参考答案: 机械整合规模小,社会分工和角色分化较少,家庭是社会最重要的单元,个人之间的或具有感情色彩的初级关系占统治地位,人的行为主要受习俗以及传统所控制,社会的同质性很强,变化缓慢,社会成员被一种具有强大约束力的带有社圣性的集体意识联系起来,社会运用约束性法律惩罚一切越轨行为。 有机整合规模大,有大量而复杂的劳动分工,社会角色高度分化,经济的,政治的,教育的等社会组织取代了家庭的核心地位,在人际交往中占统治地位的非个人的、不具感情色彩的次级关系,社会异质性强,社会成员之间在分工基础上产生了相互依赖的关系,原有的集体意识被削弱,个性、个人意识发展起来,社会用恢复性法律调整人与人的关系。20.参考答案: 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与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代替。21.参考答案: 一、认同功能:所谓认同功能,指文化使得社会群体、社会成员有了共同的可以交流的符号基础、心理基础,他们相互认可,认定自己属于同一种文化。文化认同具有很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深层次的认同(“心灵认同”),这种认同甚至可以超越一般的群体归属界限。 二、规范功能:文化是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影响、指导、规定着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与行为方式。第一,文化给社会提供了基础,是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第二,文化给社会提供了范本,社会成员便有了准则;第三,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最为原始的素材、材料,人们从事任何社会活动都只能取材于文化;第四,文化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使社会运行得以持续。 三、整合功能: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基础,这一点被称作文化的整合功能,即使社会形成一个整体。仅有了社会要素还不等于一个社会,社会要素之所以能形成社会,是靠了文化的联系作用。 四、教育与教化的功能:人是经文化的培育、教育、教化而成长起来的。关于文化对人的教化,即一个人能适应文化、接受文化,即“文化涵化”,如此一个人才能成为社会的人。22.参考答案: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则主要指对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特点: (1)普遍性 (2)规范性 (3)多重性23.参考答案: 社会学的分层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24.参考答案: 成员有限;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的互动;成员间交往富于感情;成员间相互扮演多种角色,表现全部个性;成员难以替代;群体整合高;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25.参考答案: 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1.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些职位比另一些职位更重要,需要有特殊才能和技术的去承担。 2.这些能人在工作之前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并为此付出代价。 3.与此相对应的,他们将来的职位必须具备吸引人的特殊价值。 4.社会在回报上对这些特殊才能的人予以倾斜,所有社会成员并因此获益。 5.这些职位的报酬不同,这就是社会分层所谓的地位差异。 6.表现为稀少物品享有和地位声望上的社会分层差异,对社会具有正功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2.参考答案: 粗略地说,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就已经启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逐步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僵硬,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的各项社会制度也在进行调整,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改革的第一个15年已经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明确地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到2008年,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15年中,中国经历了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的社会转型过程,这不仅是经济制度的转型,而且是对整个社会的系统调整,是社会结构的重组。在我们强调改革开放30年成就的时候,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前15年作为改革的开始阶段,已经迈出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后15年市场体制的建立过程是前1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强调中国社会转型有其自身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讨论,不但是对当前中国社会进行分析的基础,而且是继续深化改革、推动社会转型的出发点。 第一,中国的社会转型是政体连续性背景下的渐进式改革。 第二,在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和主导意识形态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精英形成是在权力连续的背景下进行的。 第三,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运作。中国社会转型是以主导性意识形态的连续作为背景的,然而,社会转型的过程事实上一直存在着各种意识形态的争论。3.参考答案: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4.参考答案: (1)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应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 (3)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经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4)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的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 (5)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5.参考答案: 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通常包括生产活动、科学实验、社会斗争和人际交往等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积累是一个以教化和互动为前提、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实现的过程。6.参考答案: 一、研究功能 1、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2、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3、预测性功能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4、规范性功能是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二、教育功能社会学恢复重建后,费孝通说:“我认为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社会学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主要是下面两个方面: 1、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 2、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三、社会管理功能。表现在建立规范、提供模式、反馈信息。 四、社会批评功能。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7.参考答案: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社会发展方向、进程和后果的社会变迁形式。这种变迁是在规范化的统筹计划指导和管理下进行的,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社会变迁都是一种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1)现代社会实现有计划变迁的可能性 在传统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有限性、经济交流与社会沟通的有限性和人类对社会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使人类对社会的发展缺乏整体的计划指导,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即现代社会以后: ①现代社会的组织化、管理体制的科层化、理性化与广泛参与性、教育的发展与人的现代化为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提供了组织基础、制度基础、理性精神和人才基础。 ②现代社会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有目的认识社会与控制社会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社会科学提供哲学意义上的整体认识论和方法论。提供政策理论、制度理论、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现代科学方法论,提供技术方法和手段,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对我们从整体。综合与普遍联系的角度去把握社会非常有帮助。 ③社会交流的扩大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社会有计划发展的认识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已逐步达成共识。 (2)现代社会实现有计划社会变迁的必要性 ①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扩大和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要求社会发展的有计划。 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需要必然要求社会发展的计划性。 ③经济与社会发展全球竞争的加剧,必然使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更加重视有计划的社会变迁。8.参考答案: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中一个常用概念与研究视角,从抽象意义上讲,它是指实际条件和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的范畴。9.参考答案: “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10.参考答案: 1.城市群形成的过程人为因素过大,行政干预过高。缺乏市场机制下的自然发育 2.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依然受限于现行行政体制的束缚,彼此求大求全。缺乏产业分工,利益的冲突和矛盾易发,降低了整体和各自的效率和效益 3.城市群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国比重还不高,对全国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拉动还有限 4.城市群内部结构不完善,大中小城市还比较少。缺乏接连中心城市与众多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中间环节 5.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人口和经济分配不协调,产业结构重叠严重11.参考答案: 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12.参考答案: 抽样调查,就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调查与统计,并根据这部分样本的实际资料,从数量上推算出总体,推断全部研究对象的特征。 抽样调查有: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等。13.参考答案: 社会流动按其本身的性质来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结构性流动;二是非结构性流动。 非结构流动又包括:(1)垂直流动;(2)水平流动;(3)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14.参考答案: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人类社会一经形成就要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就称为社会功能。 ①整合功能; ②交流功能; ③导向功能; ④继承和发展功能。15.参考答案: 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化。通过人的现代化,使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方式实现根本转变,从而人能够更好的建设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发展人的本质,张扬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现阶段,人的现代化就是实现“四有”新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人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起作用的过程。因此,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明确各种因素所起作用的性质,然后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人的现代化。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目前来说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3.实施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大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造就人的现代化的基础工程。16.参考答案: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17.参考答案: (1)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 (3)社会角色是人的多中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4)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地基础18.参考答案: 从积极作用来看: 第一,在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不能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一批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放入社会创造性活动中去,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进步。 第二,形成了一种社会所必需的竞争机制,激励着人们去奋斗,争取向上流动,导致社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机制,推动社会发展。 从消极作用来看: 第一,社会分层导致社会不平等,尤其是导致剥削压迫现象的发生。 第二,社会分层是社会犯罪的重要根源。19.参考答案: 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措施主要有: (1)强化政府系统的权威与效力。 (2)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并持续提高其基本生活水平。 (3)采行渐进型的现代化模式。 (4)建立社会问题的预警系统。20.参考答案: 社会控制的形式并不以明文规定的条文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成员日常互动所形成的共识来实现。21.参考答案: 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22.参考答案:A,B,C,E23.参考答案: 也称价值标准,是主体丢客体的有用性以及用处大小的判断。24.参考答案: 农村社区是指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 其主要特点是: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较少流动; 经济活动简单; 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 组织简单,职业分工不如城市复杂; 家庭在生活中起重要作用,血缘关系浓厚,人际关系密切。25.参考答案: 1.灵活的专项化生产代替了大规模标准化的消费商品的生产 2.减少所有不能提高产品最终价值的间接劳动形式 3.随着信息处理资源越来越掌握在企业一线区域,工作团队的自主权增加,企业内部协调信息发生了从中央集权处理到分散处理的转换。第3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认为,社会分层是一种社会不平等的体现,是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但社会分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有其现实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 对我国目前出现的贫富悬殊现象要一分为二地看。首先,在现阶段,我国仍然难以消除社会分层等社会不平等现象,贫富差距是必然的现象。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使个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为社会贡献了财富。同时,适当的贫富悬殊的存在,对想通过勤劳工作致富的人也是一种激励。其次,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致富的,这些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税收、法律等手段有效地进行调节、控制和惩戒,否则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同时,要认识到,社会分层始终是一种不平等的体现,必须不断通过社会进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一现象的存在。2.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主要包含有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是人们交往作用的产物 马克思认为不管其形式如何,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往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按照马克思的思想,对社会的科学认识,既不在于整体,也不在于个人,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基本观点有两个方面: (1)人是社会的主体,但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简单堆积,而是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全部社会丁关系的总和。 (2)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 2.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在这方面,列宁发挥了马克思的观点,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这就深刻地告诉我们,社会是一种特殊的关系状态,来源于自然,与自然的诸种关系形态有许多共同点,但与自然界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它的存在、发展和更替,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客观发展过程。 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有自己内在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这就克服了以往各种社会观的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倾向,就能使人们对社会关系及其各种表现形式的研究,像自然科学一样,成为真正精确的科学。正如列宁所说,把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学说相比,是完全正确的:“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反正都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从而探明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探明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3.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关于劳动,马克思从社会学意义上作了说明。马克思认为,所谓劳动,"只是指人们用来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一般人类生产活动,它不仅已经摆脱一切社会形式和性质规定,而且甚至在它的单纯的自然存在上,不以社会为转移,超乎一切社会之上,并且作为生命的表现和证实,是还没有社会化的人和已经有某种社会规定的人所共同具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决定力量;劳动不仅改变自然而且改变自身;劳动是社会向自然吸取物质资料,创造社会财富,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惟一途径;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动力。3.参考答案: 1.家庭: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首先,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其次,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主要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最后,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 2.学校:社会化的社会条件之一。首先,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学校的社会化具有系统性。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学校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按照规范要求去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和把握这种有组织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3.同龄群体: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同龄群体对个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它是群体规范和价值往往被个人作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 4.工作单位: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首先,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其次,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5.大众传媒:是指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信手段。4.参考答案: 社会控制的特点有以下这些特点: (1)普遍性。社会控制的普遍性表现在任何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社会控制总是存在的。 (2)规范性。所谓社会控制的规范性,是指社会控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朝着设定的目标来实施的,社会控制的目标就在于使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规范化,使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可预测性。 (3)多重性。社会控制作用于社会成员的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5.参考答案: 1.采用“传统—现代”两分法划分社会类型,认为现代化就是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化社会的过程。 2.现代化的动力来自于社会内部。 3.趋同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也将逐渐转变为现代社会。6.参考答案: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我国城市化有三种观点:小城镇重点论;中等城市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并举论。 个人认为,我国城市化要根据国情,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适应人民生活的需求。赞成“并举论”。7.参考答案: 第一,有利于形成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不断调整个人与社会分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合理社会流动可以增加社会成员改变自身地位的机会,促进社会公平的发展; 第二,有助于拓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接触界面,增进不同社会接触之间的相互了解与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缓解社会冲突,从而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三,合理社会流动加强了个人才能、成就与其社会地位之间的联系,因而能够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开拓进取精神,促使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社会系统注入强大的活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8.参考答案: 社会冲突理论认为,所谓社会冲突,就是价值观、信仰以及稀少的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斗争。冲突产生于社会报酬的分配不均以及人们对这种分配不均表现出的失望。 (1)冲突能够建立并维持社会权力关系的平衡。 (2)冲突导致公共组织的建立。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弹性比较大、比较灵活的社会结构容易出现冲突,但对社会没有根本性破坏作用。相反,僵硬的社会结构采取压制手段,不允许或压制冲突,冲突一日积累、爆发,其程序势必会更加严重,将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作用。9.参考答案: 越轨是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具体地说,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规范。对越轨的界定在不同的时间、地占、文化,乃至具体的情境中都是不同的。按照越轨行为破坏社会规范的类型,可发把越轨行为分为不从俗、不道德、违纪、违法和犯罪。犯罪,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即破坏他人的利益,违犯社会规范和破坏社会秩序的严重行为。10.参考答案: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而呈现出的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社会分层实质是一种社会不平等。这种社会不平等是由于社会资源不同配置而形成的。社会资源是指人们所能占有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利、职业声望、生活质量、知识技能,以及各种能够发挥能力的可能性,也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满足社会需求、获取社会利益的各种社会条件。社会资源总是具有相对稀缺性,也就是说人类的需求总是不断增加的,不可能得到绝对的满足,只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达到的相对稳定状态。再者,衡量社会资源的尺度是具有社会性的,其数量的多少总是社会成员之间比较的结果,总是只有少数社会成员占有相对多的社会资源,这也决定了社会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社会成员不可能平等地占有社会资源,这种差别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即就是人们在社会资源的占有量和占有机会上的差异性。 社会分层就是这种社会不平等的具体表现:不同的社会群体由于占有社会资源的不同而具有了高下判别,形成了相应的社会层次。11.参考答案: 单位制是指广大社会成员被组织到国家设立的各种组织之中,并以此为中介发生多方面的联系的制度。 单位的特征有: (1)组织功能的合一性。 (2)组织形成的行政性。 (3)资源配置的非契约性特征。 (4)社会行为的身份性特征。12.参考答案: 工业化社会所引发的变化。13.参考答案: (1)仔细地陈述要研究的问题并提出假设。 (2)进行研究设计。 (3)按照研究设计收集资料。 (4)依据假设分析资料。 (5)解释调查结果并得出结论。 (6)公开发表调查结果。14.参考答案: ⑴在职业结构方面的差异。 ⑵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差异。 ⑶在社会容量方面的差异。 ⑷在人口性质方面的差异。 ⑸在社会结构方面的差异。 ⑹在社会流动方面的差异。 ⑺在人口迁徙方向方面的差异。15.参考答案: 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16.参考答案: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17.参考答案: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 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 1、从人与自然的矛盾来看 (1)人类的产生,形成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性关系,概括地说,就是认识关系、改造关系、价值关系。人类对自然的这种认识、利用和改造,又严格地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会对自己造成危害、破坏,因而或早或迟会受到自然的处罚和报复,反过来危害人类自身。 (2)工业社会一方面使人类发掘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对自然的空前破坏。于是人们开始反思自工业文明以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引起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3)人们必须寻求一种使人类得以持续发展的道路,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然而人口高速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短时间内不可调和。 2、从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矛盾来看 (1)人与人的矛盾,比之人与自然的矛盾,表现得更为尖锐和复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地域矛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种种矛盾常常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战争。 (2)究其原因,有观念上的不同与尖锐对立,更深层的是由于利益分配、财产占有、资源环境的掠夺等造成的利益冲突。 (3)人类发展到20世纪下半叶,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中,不只有局部对局部的矛盾,还存在着市场主体的局部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矛盾。 (4)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不平衡、不平等与利益冲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意义是深远的。 1、可持续发展尤其突出强调的是发展,消除贫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 2、可持续发展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 3、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指出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有这些权利。 4、可持续发展强调了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 5、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不再把自然界看作是被人类随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应看作人类的资源和价值源泉。18.参考答案: 合作是指社会交往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社会目标而彼此联合的行为;竞争指社会交往中,不同社会成员为争夺同一社会目标而相互争夺的行为。竞争与合作表面上看是对立的,实际上二者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都是个体或组织为了一定目的、利益而在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只是两者采取的方式手段不一样,合作是相互帮助扶持,竞争是不断赶超对方。竞争离不开合作,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往往更加有力;合作也离不开竞争,缺乏竞争的合作缺乏活力。因此,只有竞争中的合作与合作中的竞争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提倡公平竞争、友好合作的精神。19.参考答案: 阶级和阶层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他们都是社会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都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而且这两个概念都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是最根本的的社会阶层,阶级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阶级分层决定了其他的社会分层。但是社会学的分层研究绝不能因此以阶级分层代替社会阶层的研究,而必须社会的阶级和各种社会集团进行阶层分析。因为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有差别的:社会阶级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人们所组成的一种大的社会集团,强调经济地位的悬殊对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确定。社会阶层则是根据人们不同的社会特征进行多角度观照而形成的社会地位阶梯,是由社会身份、社会地位或职业特征相同的人所组成的社会集团,它反映了人们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与其他关系方面的同一性,也反映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强调除经济因素以外诸如权力、声望、职业、教育等多重因素对社会分层的影响。20.参考答案: 偏差行为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如果各种偏差行为大量出现,无疑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妨碍人们正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