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六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六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六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六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六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六模语文试题(解析)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六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小郑同学在拟写活动导言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一起解决。

。除夕守岁,表述了人们送旧迎新、接年纳福的美好愿望;清明祭祖,表述了人们对先人的miǎn怀和追思,端午插艾蒿、喝雄黄酒,意在去病防疫、安(A.度B.渡)炎夏;中秋赏月、吃月饼,既有庆丰收之意,也表述了(A.和B.合)家团圆的美好意愿。重阳登高远tiào、饮酒赏菊,表述的是对远方亲人的牵挂思念……传统节日之可贵可亲,正在于它满满的人情味。

(1)请根据拼音,帮小郑写出两个汉字。

miǎn_______怀远tiào__________

(2)根据语境,两处括号中的同音字,应该选用哪两个?

(3)小郑很想在导言开头的横线处写一个总括句来统领这段文字,请试着帮他写一写。

二、语言表述

2.小郑发现中国传统年画常借助象征吉祥的事物来寄托美好愿望,他选了下面这幅年画,让同学们参考示例,猜年画中构图元素的寓意,请你也来猜一猜(任选三个)。

示例;玉如意——吉祥如意石榴——多子多福

①仙桃——

②鱼——

③蝙蝠——

④牡丹——

三、填上空题

3.在这个活动中,小郑同学故意将三副春联打乱,看看同学们能否借助对联知识将上下联正确配对,请你也来试一试(写序号即可)。

①五湖四海皆春色②百世岁月当代好

③百年天地回元气④万水千山尽朝辉

⑤千古江山今朝新⑥一统山河际太平

正确的配对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述

4.同学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竟然有那么多传统节日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有些同学认为我们应恢复这些传统节日,但也有些同学觉得没必要。你怎么看?请结合下面的资料卡片,联系现实,有条有理地阐述你的看法。

消失的节日

花朝节,一般在农历二月十二日,俗称“花神节”,早在春秋就有记载,在唐代诗文史籍中很常见,宋代成为民间大节。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人们结伴到郊外祭祀宴饮,游春赏花,在水边沐浴除垢,消除不祥。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朋友在会稽山阴雅集,饮酒赋诗,留下了传世名作《兰亭集序》。

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是民间庆贺丰收、酬谢大地、追怀先人的节日。此时作物初熟,人们蒸新稻米祭供,向祖先报告收成;放河灯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述对幸福、平安的祈求;有些地方还有秋游赏月的习俗,明朝张岱的《西湖七月半》就有此类描述。

五、句子默写

5.小郑准备写一段活动结语,请回顾学过的古诗文,帮他一起完成。

子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所以,我想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回顾所学的古诗文,共同完成活动总结。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说“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春节是一年之始,意味着旧去新来。春节过后,天气逐渐转暖,不久便是花朝节、上巳节。花朝节这一天,女孩子们像从军回家的木兰那样“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梳妆打扮一番,到郊外踏青赏红,迎接花神;上巳节,花繁草茂,春意更浓,正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的那样“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人们趁着天朗气清到水边祭祀宴饮,临溪而渔,酿泉为酒,享受野炊之趣……这些美好的节日虽已消失,但古人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我们应该继承。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有更多的了解,对如何弘扬节日文化有更多的思考。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分地的

①这个是青菜,这个是小包菜,这个是四叶菜……母亲站在菜地里,一一给我介绍菜名,多少有些自豪的样子。

②一个多月前,我从外地回老家看母亲。母亲独在乡下居住,日常种地,仰望生活。见到很少回家的儿子,母亲在高兴之余,也有多了一个帮手的喜悦。

③房前的二分地母亲早已翻好,充分地晾晒,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清冷带腥的土味。“只能种这二分地了!”母亲幽幽地说,语气中满是无奈。母亲体力大不如前,只能耕种房前的这二分地,以供餐桌上的时蔬,其余的地都流转给了别人。这是岁月对母亲的围剿,从年龄、体力、劳动范围的全面围剿。即便如此,也算好的了。母亲年近八十,村里与她同龄、比她小十岁八岁的人有一些已经作古,而母亲仍然举着那把被泥土、石头与时间磨得锋利却短了一截儿的锄头,用劳动收获果实。

④二分地,成为母亲与天地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岁月对话的场地。

⑤母亲带着我去赶场选菜秧。买回来的菜秧一小捆一小捆的,有大头菜、四叶菜、莲花白,还有菱角菜、剑兰菜等。母亲把绳子解开,一根一根地分拣秧苗,把孱弱的、有病害的剔除出来,剩下根壮叶肥的留用。

⑥我一直没搞明白,母亲为何上午买回菜秧,活鲜鲜的时候不栽,总要等到下午半晌以后,再拿起有些蔫软的秧苗往地里走。止不住问了一次,母亲没解释,只说了一句“你不懂”,便挥锄打窝子(刨坑)。

⑦“把秧苗放在窝子中间,用温润的泥土将根部压实”母亲叮嘱我。

⑧“秧苗蔫了,站不起来啊!”

⑨“站不起来没关系,扯一晚上露水就都活过来了”

⑩我们边说边干,一小时左右,二分地里全部种上了蔬菜。

站起身来,舒展一下疲惫的筋骨。回望一眼,二分地被划分成大大小小好几个块,种着不同的菜苗,黄色的泥土上,俯卧着星星点点的绿色。

“一桶水里兑两勺化肥!”按母亲的要求放好肥料,我担起塑胶桶去旁边的坑里盛水舀水时,高高地扬起带木杆的水瓢往下冲水,使化肥与水在桶内充分地勾兑融合。近百斤的重量,让背部的肌肉急剧收紧,我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往菜地里挪动。这确实是个体力活我不在的时候,母亲怎么办?后来观察发现,她只担少半桶水她只能担起少半桶水了。

再次用水瓢在水桶搅和几下,我舀起肥水浇地。没想到,这还是一个技术活儿。母亲在旁边看着着急。慢慢地有了感觉,在一折一返中,水瓢蜻蜓点水般地匀速前进,母亲的脸色这才舒展了。

二分地浇下来,一直机械地抬架着的两只胳膊酸胀不已。望着这片充满收获希望的菜地,母亲倒是蛮有成就感。“扯一晚上露水就都活过来了”母亲又说了一遍。夜色逼了过来,灯光将我们召回了家。

一觉醒来,我迷糊着起夜。推开房门,满院子月光直直地倾泻下来,草丛中虫子的鸣唱清晰可闻。我踱到菜地边,果见下午栽种的秧苗有一些已站了起来。

天光大亮时,我再次踱到菜地边,看见所有的秧苗都鲜活地站了起来,这才解开了昨天的疑惑。夜,或者月光对于庄稼,是否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母亲说的那个“扯”字,我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半天,也找不出一个合适而晓畅明白的字来替代。“扯一晚上露水就都活过来了”这话干瘪得或丰盈得无可解释。

再次返回老家时,二分地里已经挤满了嫩绿的蔬菜,蓬勃旺盛。我有时想,这二分地是母亲与天地达成的最终和解,也是母亲亲手签名留给季节的书签——她随时打开,就能读到她过往的一切美好。母亲指点着蔬菜,就像指点着江山一样,告诉我这个菜的名字,那个菜的习性,然后蹲下身去,轻轻一提,洗净却仍然带着泥土味儿的时蔬就会被素炒、蒜蓉或者烧汤,搭配着香肠、腊肉端上桌,香气随即迎风飘溢。

于是,整个村庄,不,也许全中国的肠胃都开始苏醒了。

(选自《河南日报》阿若,有删改)

6.请根据③到段的内容,简要梳理母亲和“我”耕种二分地的过程。

翻地晾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任务。

(1)这是岁月对母亲的围剿,从年龄、体力、劳动范围的全面围剿。(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于是,整个村庄,不,也许全中国的肠胃都开始苏醒了。(是一个偶尔回乡的游子,他在文章结尾写这句话有什么用意?)

8.请为文章标题补写一个适当的词语,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你这样补充的理由。

阅读下面篇短文,回答问题。

文本一

科学在争论中进步

①芦山地震发生后,科学界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的科学家认为芦山地震是一次独立的地震,有的科学家却认为此次地震是汶川地震的余震等。

②有人质疑:科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莫衷一是的局面?专家们各执一词,是否体现了科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的无能?事实上,这并不代表科学的无能,而是科学特点的一种体现。

③纵观人类科学的发展史,正是争论推动科学进步。科学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理论的大论战,例如:地心说与日心说,光的徽粒说与波动说,等等。每一次论战,最终结果都是新认识取代原有认识,大大提升了人类对自然的了解。

④争论让科学更具活力。在科学领域里,越是前沿性的研究越容易引起争论。这类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要么具有很大的不定性,要么定量化程度不高,因此往往争论频繁而激烈,但正是这些争论成为后来科学革命的先导和前奏。

⑤争论还有利于揭示矛盾,理清思路。在科学争论中,不同的假说是从不同的侧面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探索。彼此间的辩驳有助于启发思考,相互补充,促进科学家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偏见,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和发现真理。

⑥毋庸置疑,科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即使在科学能够解决的领域之内,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辩证的体系,很多曾经认为是科学的,现在被证明并不科学。例如,在牛顿发现惯性定律以前,亚里士多德“没有力就没有运动”的说法长时间被认为是“科学”的;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以前,牛顿物理体系和以太理论被认为是认识宇宙的“科学”。

⑦科学还是一个试错的过程,99次的错误之后,才有可能产生一个真理。科学认识中的“正确”和“错误”常常需要时间的检验。因此当面临困境的时候,我们不能要求科学马上给出定论。要求科学立即找到解析,是对科学的不了解,也是社会浮躁心态的流露。

⑧争论是科学理性和学术自由的体现。真理越辩越明。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尊重科学的专业性和发展规律,给它以论证、试错的时间。同时,相信科学的力量,以科学和理性作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这才是社会进步、文明的体现。

⑨从这个意义上说,汶川余震之辩也就并不为奇了。科学存疑,科学争论,本是科学魅力之所在。

(:钟科平。有删改)

文本二

当科学被“品头论足”

①在互联网问世之前,科学家获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只在科学共同体内部交流,只有当这些最新研究成果付诸应用之后,它才会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但信息时代颠覆了这一逻辑。

②今天,科学家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公众可以随时在线查阅,以致很多网民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到了他们不甚熟悉的科学领域的讨论之中。

③科学研究是基于事实判断的,而公众的意见表述往往是基于价值判断的,当科学家的研究或事实描述不符合公众的价值预期时,相关科学家就很容易受到公众的攻击,承受严重的社会压力。基于个人好恶甚至情绪而不是学理本身的一些“科学争论”,正在对科学家群体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造成伤害。

④互联网时代网民的特点是,一方面喜欢追星与造神,另一方面又喜欢批评与谩骂。

⑤追星与造神会使部分明星科学家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当这些明星科学家被民众封神、成为难以被挑战的科学权威之后,科学的发展就很容易被带入歧途。

⑥批评与谩骂会使很多科学家在开展研究时越来越关注公众的感受和价值判断而非事实本身,以致在探索真理,尤其是在质疑权威的过程中瞻前顾后。

⑦显然,这两种趋势都会进一步扩大科学认知的偏差,也都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建设。

⑧科学是容错的、发展的,也是专业的。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科学家更有必要直面科学研究的局限性、科学认知的渐进性和科学知识的情境性,支持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建立平等对话与合作交流的机制,防止被互联网思潮所裹挟。公众不应该随意对自己不熟悉的科研结论品头论足,舆论也不能过分迁就民众的反智情绪,全社会都有必要对那些公开谩骂攻讦科学家的非理性行为予以抵制。

9.对以上两则材料,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本都认为科学并不意味着正确,对科学研究中出现的错误应持宽容态度。

B.两篇文本都是在标题中亮明观点,论述时都是先从现象出发,引出所要讨论的问题。

C.文本一第⑥段用科学史上的两个例子来证明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辩证的,令人信服。

D.针对非理性争论,文本二最后一段对科学家、公众、舆论和全社会提出了不同要求

10.上面两个文本都围绕“科学争论”展开论述,但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11.看了文本一后,有同学对文本二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既然争论可以推动科学的进步,那么为什么公众就不能参与科学争论?请结合两个文本,对这种质疑做出回应。

七、名著阅读

12.你准备参加班级举办的“阅读照亮人生”主题演讲比赛,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合适的人物作例证,请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

13.小说常常借助人物命运的变化来表述对社会或人生的思考。请从下面两部小说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借人物命运变化表述了怎样的思考。

备选名著:《水浒传》《骆驼祥子》

八、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公于修《唐书》最后至局①,专任纪、志而已,列传则宋尚书祁所修。朝廷以一书出于两手,体不能一,遂诏公看详②列传,令删修为一体。公虽受命,退而叹曰:“宋公于我为前辈,且人所见多不同,岂可悉如己意”于是一无所易③。及书成奏,御史曰:“旧例修书,只列局中官高者一人姓名,云某等奉敕撰,而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于是纪、志书公姓名,列传书宋姓名。此例皆前未有,自公为始也。宋公闻而喜曰:“自古文人不相让,而好相陵掩④,此事前所未闻也”。

(节选自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

解释:①指负责修史的秘书省太史局。②看详:审阅研究。③易:修改。④陵掩:遮掩。

14.对上面两个文段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伛偻提携”的“提携”与“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提携”意思相同。

B.“泉香而酒洌”中的“洌”与“莫笑农家腊酒浑”的“浑”意思相反。

C.“杂然而前陈者”中的“杂然”写出了各种菜肴混杂在一起摆放着的样子。

D.“自公为始也”的“始”意为开端,这说明欧阳修倡导的署名方法开了先例。

15.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16.甲文第一段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从文章筛选出关键词来简要概括。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17.了解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请结合乙文内容,说一说你从中了解到一个怎样的欧阳修。

九、诗歌鉴赏

18.阅读崔颢的《黄鹤楼》回答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各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从这两个“空”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作文

19.请阅读所给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好奇,有时被毁灭在所谓规范统一、无个性差异的教育之中。

好奇,有健康与不健康、有价值与无价值之分。

好奇,能引人探究复杂的未知领域,但也有可能使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因为太执着而迷失自我。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回忆、联想和想象?或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感悟?请围绕“好奇”这一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可写实,可想象,可抒情,可以论。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记叙文做到叙事清楚、详略得当,写出细节;议论文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逻辑清晰;③文中不得出现与你相关的真实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解析:

1.(1)缅眺

(2)AB

(3)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风俗有不同的寓意(不同的节日风俗有不同的寓意)

(1)本题考查字形。

缅怀(miǎnhuái):遥念、追思;深情地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

远眺(yuǎntiào):站在高处往远处望。

(2)本题考查同音字。

安度(āndù):安全、平安度过。故选A。

合家团圆(héjiātuányuán):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故选B。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我们所写的语句应为总括句,总领语段;联系后文“除夕守岁,表述了人们送旧迎新、接年纳福的美好愿望……中秋赏月、吃月饼,既有庆丰收之意……重阳登高远tiào、饮酒赏菊,表述的是对远方亲人的牵挂思念”可知,后文列举了不同节日的习俗与寓意;据此可写:不同的节日风俗其寓意也不同。

2.①仙桃:健康长寿②鱼:年年有余③蝙蝠:生活幸福④牡丹:富贵吉祥(任选三种,寓意合理即可。)

本题考查年画吉祥物寓意。从仙桃、鱼、蝙蝠、牡丹中,任选三个说出其寓意即可。

仙桃:人们认为桃子是仙家的果实,吃了可以长寿,故桃又有仙桃、寿果的美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最为常见的寿礼形式是寿桃、寿糕与寿面等等的物品,它们大多具有祝吉祈祥的色彩,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持久、寿运永继的强烈欲望和迫切心愿。故其寓意为:健康长寿或吉祥、长寿。

鱼:由于“鱼”谐音为“余、裕”,因此素有“年年有余”“金玉满堂”的吉祥含义。逢年过节、生日喜庆之时,国人常烹上几条鱼,不为满足口腹之欲,只为讨那一份吉祥如意的好口彩。年画中的“鱼”寓意为“年年有余”。

蝙蝠:因蝙蝠的“蝠”字与“福”字同音。蝙蝠飞进家寓意纳福迎祥、福在眼前。它象征着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绵无边。

牡丹: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是我国千百年来人们高尚品格与名族精神的象征,其富贵祥和、端庄秀丽、仪态万千,蕴含了深厚的植物文化。俗话说,“花开富贵”,指的就是牡丹花,通常,送人牡丹花,是祝愿对方生活圆满,幸福富贵。

3.①④②⑤③⑥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讲究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尾字仄起平收。

结合①“五湖四海皆春色”分析,“五湖四海”是并列短语,写山水;“皆”突出范围;“春色”是名词;

结合④“万水千山尽朝辉”分析,“万水千山”是并列短语,写山水;“尽”突出范围;“朝辉”是名词;

“色”是四声,仄声,①是上联;“辉”是二声,平声,④是下联。

故①对④。

结合②“百世岁月当代好”分析,“百世岁月”是偏正短语,写时间;“当代”是名词,写时间;“好”是形容词;

结合⑤“千古江山今朝新”分析,“千古江山”是偏正短语,写时间;“今朝”是名词,写时间;“新”是形容词;

“好”是三声,仄声,②是上联;“新”是一声,平声,⑤是下联。

故②对⑤。

结合③“百年天地回元气”分析,“百年天地”是偏正短语,写空间;“回”是动词,“元气”是名词;

结合⑥“一统山河际太平”分析,“一统山河”是偏正短语,写空间;“际”是动词,达到的意思,“太平”是名词;

“气”是四声,仄声,③是上联;“平”是二声,平声,⑥是下联。

故③对⑥。

4.示例1:我认为应该恢复。这些传统节日给了辛勤劳作的人们以短暂的娱乐和休息,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这些传统节日,让古诗文中描写的节日风俗在现实中复活,也有助于现代人真切感受古人的生活,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学作品。

示例2:我认为应该恢复。现代人因为生活节奏太快、压力过大而变得麻木,很少会像古人那样亲近山水田园,感受自然之美。恢复这些传统节日,让现代人在了解、传承中国节日文化的同时,有更多机会亲近自然,增进交往,享受亲情,对建设和谐社会是有好处的。

示例3:我认为没有必要恢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在乎传统节日多少,更在乎过节的质量。目前我们的节日已有很多,如果过节太频繁,节日就失去了意义。资料中的七月半跟中秋节时间挨得近,花朝节、上巳节不仅跟清明节挨得很近,节日风俗也大体相似,所以都没必要恢复。(开放性试题,学生说有必要恢复一部分传统节日,没必要全部恢复,也可正常给分。)

本题考查发表观点与看法。结合材料,联系现实,有条理地阐述看法表述观点即可。

结合材料卡片可知,花朝节历史悠久,在固定的节日习俗,不仅在唐代诗文史籍中很常见,在宋代更是成为民间大节;上巳节的节日习俗是人们结伴到郊外祭祀宴饮,游春赏花,在水边沐浴除垢,消除不祥;七月半(中元节)节日寓意丰富,是民间庆贺丰收、酬谢大地、追怀先人的节日。据此角度来看,这些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缩影,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节日文化底蕴,应该恢复。

结合材料“花朝节,一般在农历二月十二日”“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人们结伴到郊外祭祀宴饮,游春赏花”可知,花朝节、上巳节节日间隔期短,节日习俗相近,没有必要重复这样的节日;结合”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有些地方还有秋游赏月的习俗”可知,中元节与中秋节间隔时间只有一个月,且有相近的习俗,故此节日也可不恢复,节日不用那么频繁,故从这个角度来说,赞成不恢复。

示例:我认为应该恢复。传统节日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认同。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是一宗重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花朝节、上巳节、中元节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可以体味文化风俗,赋予节日的美好文化仪式感,以此表述我们内心对文化的尊重与崇敬,增加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说、生、窗、鬓、帖、渐、蹄”等字的正确书写。

6.①赶场选菜秧②分拣秧苗③刨坑种菜秧④挑水浇水(意思相近即可)7.(1)“围剿”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岁月以人格化的特征),写出了岁月的残酷无情和母亲在岁月流逝中渐渐老去、体力下降的无奈和无助。(意思对即可)

(2)①突出母亲炒菜的香味诱人;②由“我”的个人感受拓展开去,表现游子们对饱含着母爱、智慧和辛劳的中国美食的情感(说明对于游子而言饱含着母亲的爱与辛劳的美食是他们共同的记忆和怀念)。(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8.示例1:“二分地的守望”。因为这篇文章主要写母亲对土地的坚守,她虽已年过八十,却仍然用心经营这二分地,坚守传统的生产方式;母亲就在这二分地里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年华的老去、生命的衰退(二分地是母亲与天地达成的最终和解,也是母亲亲手签名留给季节的书签,她随时打开,都能读到过往的一切美好),所以用“守望”,不仅能表现她与二分地相互依存、相互陪伴的关系,也能表现她对土地的特殊情感。

示例2:“二分地的意义”。本文重点写了母亲与二分地的故事,这二分地,不仅是母亲劳作的场所,也是她与天地、与生活、与岁月对话的场地;她通过二分地来延续自己熟悉的劳作方式,表述她对土地的情感,这二分地给她的不仅仅是新鲜蔬菜,更是精神和情感的抚慰,因此填入“意义”二字最能暗示文章的中心。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⑤段“母亲带着我去赶场选菜秧”可知,第二步为赶场选菜秧;

根据第⑤段“母亲把绳子解开,一根一根地分拣秧苗,把孱弱的、有病害的剔除出来,剩下根壮叶肥的留用”可知,第三步为将孱弱的秧苗与根壮叶肥的秧苗分拣开;

根据第⑥段“母亲没解释,只说了一句‘你不懂’,便挥锄打窝子(刨坑)”、第⑦段“‘把秧苗放在窝子中间,用温润的泥土将根部压实’母亲叮嘱我”及第⑩段“我们边说边干,一小时左右,二分地里全部种上了蔬菜”可知,第四步为打窝子种秧苗;

根据第段“‘一桶水里兑两勺化肥!’按母亲的要求放好肥料,我担起塑胶桶去旁边的坑里盛水舀水时,高高地扬起带木杆的水瓢往下冲水,使化肥与水在桶内充分地勾兑融合”可知,第五步为将化肥兑水给秧苗施肥。

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根据题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提示可知,本句赏析角度修辞手法。通过阅读画线句“这是岁月对母亲的围剿”可知,本句运用“围剿”一词来形容岁月对母亲的摧残,“围剿”本义为用武力将目标包围起来加以消灭,在本句中用来形容岁月的冷酷无情,将岁月拟人化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岁月对母亲无情地侵蚀,结合“从年龄、体力、劳动范围的全面围剿”可知,母亲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年龄渐长,体力也大不如前,所以劳动也不再似年轻时那般有力。

(2)通过阅读画线句“也许全中国的肠胃都开始苏醒了”,并结合第段“洗净却仍然带着泥土味儿的时蔬就会被素炒、蒜蓉或者烧汤,搭配着香肠、腊肉端上桌,香气随即迎风飘溢”可知,肠胃苏醒的原因是母亲烧的饭菜,从侧面写出了母亲烧的饭菜的味道非常鲜美,以至于影响全中国的肠胃。根据文章第②段“一个多月前,我从外地回老家看母亲”及第段“再次返回老家时,二分地里已经挤满了嫩绿的蔬菜”可知,我生活在外地,不常在家陪伴母亲,所以母亲烧的菜才能唤醒我的肠胃,因为这饭菜里包含着母亲对我的爱、包含着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像我一样的千万的游子也被这饱含爱意的美食牵动着心,因为这饭菜让我们有了归属感。

8.本题考查补写题目。文章的题目往往体现着文章的主旨,文章的情感,故补写题目时要理解文章的主旨。

(1)根据第③段“‘只能种这二分地了!’母亲幽幽地说,语气中满是无奈……母亲年近八十,村里与她同龄、比她小十岁八岁的人有一些已经作古,而母亲仍然举着那把被泥土、石头与时间磨得锋利却短了一截儿的锄头,用劳动收获果实”及第段“这二分地是母亲与天地达成的最终和解,也是母亲亲手签名留给季节的书签——她随时打开,就能读到她过往的一切美好”可知,八十高龄的母亲已无力打理更多的土地,最后的二分地便成了母亲“施展拳脚”的最后一席之地,这是母亲“最后的倔强”,正如“与天地达成的最终和解”,也正是这二分地以独特的方式守护着母亲,母亲予以精心照顾,田地回报美味的蔬菜,他们相守相伴;母亲给它一季的繁华,它见证母亲一生的年华,故题目可以由此编写,用“守望”一词更贴切二者的感情。

(2)根据第③段“而母亲仍然举着那把被泥土、石头与时间磨得锋利却短了一截儿的锄头,用劳动收获果实”、第④段“二分地,成为母亲与天地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岁月对话的场地”可知,二分地对于母亲来说远不是菜地这么简单,这二分地是母亲感受生命、感悟生活、留住岁月的一片天地。母亲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在这二分地里种菜,不仅是对传统劳作方式的纪念,更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所以母亲深深地爱着这土地,而这二分地里茂盛的蔬菜正是回报母亲爱意的体现,它安抚了母亲的心,给予了母亲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正是二分地的意义所在,故以“意义”命题也符合文意。

9.B10.文本一侧重论述“科学争论”对于推进科学进步的价值;文本二则侧重论述“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的非理性科学争论对科学文化建设的危害。11.示例一:我认为公众不能参与到科学争论中。理由:①文本一所说的争论是科学界内部基于理性的争论辩驳,这样的争论有利于科学进步;但公众尤其是一般网民基于个人好恶和情绪参与争论,给科学家群体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造成伤害;②科学争论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而公众一般不具备这样的知识,容易将讨论引向远离科学的方向,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示例二:我认为这个质疑没道理。文本一所说的“争论”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争论,是科学界内部为探究真理、发现真知而进行的理性争鸣和专业研讨,一般公众不具备这样的科学理性和专业知识,无法真正参与科学争论;科学争论以事实判断为基础,但公众参与科学争论常基于价值判断,对科学家和科学结论“评头论足”,妨碍科学文化建设和科学发展。(能结合两个文本内容来分析,理由能支撑观点、表述有逻辑性,言之成理即可)

9.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结合文本二标题“当科学被‘品头论足’”的内容可知,标题只是提出相关议论话题,并没有直接亮明观点;

故选B。

10.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文本一③段中“纵观人类科学的发展史,正是争论推动科学进步”,④段中“争论让科学更具活力。在科学领域里,越是前沿性的研究越容易引起争论。这类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要么具有很大的不定性,要么定量化程度不高,因此往往争论频繁而激烈,但正是这些争论成为后来科学革命的先导和前奏”,⑤段中“争论还有利于揭示矛盾,理清思路”,⑧段中“争论是科学理性和学术自由的体现。真理越辩越明”的内容可知,文本一侧重论述“科学争论”对于推进科学进步的价值;

结合文本二②段中“今天,科学家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公众可以随时在线查阅,以致很多网民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到了他们不甚熟悉的科学领域的讨论之中”,③段中“科学研究是基于事实判断的,而公众的意见表述往往是基于价值判断的,当科学家的研究或事实描述不符合公众的价值预期时,相关科学家就很容易受到公众的攻击,承受严重的社会压力。基于个人好恶甚至情绪而不是学理本身的一些‘科学争论’,正在对科学家群体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造成伤害”,⑥段中“批评与谩骂会使很多科学家在开展研究时越来越关注公众的感受和价值判断而非事实本身,以致在探索真理,尤其是在质疑权威的过程中瞻前顾后”,⑦段中“显然,这两种趋势都会进一步扩大科学认知的偏差,也都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建设”的内容可知,材料二则侧重论述“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的非理性科学争论对科学文化建设的危害。

11.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述能力。

解答时,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选择观点,并根据文本找到自己的依据,言之有理即可。开放性试题,解析不唯一。

示例:这种质疑有一定的道理。文本一说,争论是科学理性和学术自由的体现,公众只要能以科学的态度参与争论,尊重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科学争论中的不同意见秉持包容的态度,就不会对科学发展造成危害;文本二强调的是公众应避免对自己不熟悉的科学领域“评头论足”,只要公众愿意了解相关科学领域的知识,就可以适当参与到科学争论中。

12.示例1:我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早早辍学出去工作,饱经磨难,却始终坚持读书,书中的英雄人物如加里波第、牛虻等,成为他学习的榜样,培养了他的英雄主义精神;投身革命之后,他经常去公共图书馆看书,跟战友一起学习,大量的阅读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正是阅读照亮了他的人生,帮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示例2:我选《简·爱》中的简·爱。简·爱从小寄人篱下,孤独无助,但她找到了一种让自己心灵平和安宁的好方法——读书,经常悄悄地躲进早餐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读书治疗了她内心的伤痛,也让她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在罗沃德学校,她向博览群书的好朋友海伦学习,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留校任教资格,拥有了自立的能力。正是阅读照亮了简·爱的人生,帮她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和语言表述。

作答时,注意要参加“阅读照亮人生”的主题演讲比赛,所以要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中选择合适的人物,结合人物的阅读经历对其人生所起的重要作用。

解析:示例一:我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保尔最爱读的英国小说是《牛虻》。保尔喜爱牛虻,是因为牛虻的精神意志与他的革命意识相符合,激励着他为革命而献身,同时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保尔阅读《牛虻》后让他领悟到要坚持不懈,拥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这对塑造保尔勇敢和非凡的毅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保尔因此有了坚强的灵魂和不屈的理想。《牛虻》启迪了保尔,阅读照亮了他的人生,让他虽身处残酷的战争环境,且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示例一:我选《简·爱》中的简·爱。在简爱的身上我看到了,读书对一个女人有多么重要。简爱因为小时候读书,才有资格和海伦那样博学多识的人成为了朋友,如果她一无所知,根本不可能和海伦成为朋友。也是因为她读书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才得到了老师的赏识,有机会被老师带在身边熏陶。同频率的人才会相吸引,相似的灵魂才能互相靠近。而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慢慢变得优秀。因为读书,让她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也有了内在力量,同样也有了机会和底气,敢于向命运和苦难对抗。正是阅读照亮了她的人生,让她一次又一次做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13.示例1:林冲原本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下级武官,却被高俅陷害,蒙冤刺配沧州,一路被差役折磨,在野猪林险被暗算,但他逆来顺受,妄想委曲求全。后被陆谦设计火草料场,逼上绝路,才手刃仇人,走上落草为寇的道路。借林冲命运的变化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2)示例2:祥子刚到北平谋生时踌躇满志,想要凭借健壮的体魄和诚实的劳动挣钱买车,成家立业;后来却遭遇大兵抢车、孙侦探骗钱、虎妞引诱逼婚、丧妻丧子等一系列不幸,最终在绝望中沉沦。借祥子命运的变化揭露社会的黑暗混乱,表现了小人物无力改变自身命运的无奈。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从《水浒传》《骆驼祥子》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处借人物命运变化表述了怎样的思考即可。

示例: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杨志本来在东京汴梁的御林军当军官,因为不屑于逢迎巴结,被充军到了大名府。后又因为重情义被小人贬为火头军,落魄之时卖刀,被泼皮寻衅滋事,怒杀之,一步一步最终落草为寇。借这个形象表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14.A15.投壶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大意对即可)16.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意在表现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说明滁州在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17.①谦虚宽和。他奉命修改宋祁所编写的列传,但他认为宋祁是前辈,而且修史书也应允许不同观点存在,因此就没有做出任何修改。②坦荡无私(不抢别人的功劳)。按照惯例,修好的《唐书》应署他一个人的姓名,他却认为不应该掩盖、抢夺宋祁的功劳,坚持署上了宋祁的姓名。③是历史学家。他与宋祁合著《唐书》并奉命负责后期的审阅研究工作,顺利完成了这部史书。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伛偻提携”的“提携”指小孩子,“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提携”意思是提,拿。故选A。

15.本题考查翻译句子。重点词语:射,投壶;弈,下棋;觥筹,酒杯和酒筹。

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写滁人游,“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写太守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写众宾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写太守醉。

联系背景,结合内容,可知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但是随遇而安、励精图治,使当地人过上了富足、平安、祥和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是源于欧阳修虽被贬,却依然“励精图治”,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表现这个地方在的治理下政治清明、滁州人能够安居乐业的社会现实。反复描写“乐”的场景,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①谦虚宽和。“‘宋公于我为前辈,且人所见多不同,岂可悉如己意?’于是一无所易”写他他奉命修改宋祁所编写的列传,但他认为宋祁是前辈,而且修史书也应允许不同观点存在,因此就没有做出任何修改。②坦荡无私(不抢别人的功劳)。“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写按照惯例,修好的《唐书》应署他一个人的姓名,他却认为不应该掩盖、抢夺宋祁的功劳,坚持署上了宋祁的姓名。③是历史学家。“公于修《唐书》最后至局,专任纪、志而已,列传则宋尚书祁所修”写他与宋祁合著《唐书》并奉命负责后期的审阅研究工作,顺利完成了这部史书。

参考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欧阳修编写《唐书》,最后到了要完成的时候,专注于《纪》《志》的修纂,《列传》则是由尚书宋祈修纂,朝廷认为一本书如果由两个人来编纂,体格上不能统一,所以令欧阳公详细地查看《列传》这一部分,要把这部分删改成一体。欧阳公虽然领命,回家叹息道:“宋公对我来说是我的前辈,并且每个人的观点大多有不同的地方,怎么可能都和自己的意思相同呢?”于是他一点也没有改变,到书写好送给皇帝看,御史说:“按照修书的惯例,只能写修书人中官职最高的那一个人的名字,你的官位高,你就写上你的名字吧。”欧阳修说:“宋公在《列传》这本书上也有很大的功劳,并且在这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难道能够掩盖他的功劳吗?”于是《纪》和《传》上面写了欧阳修的名字,《列传》上面写了宋公的名字。宋公听到了这件事情,高兴地说:“自古文人之间互不相让,并且喜欢相互攻讦,这种事情听都没听说过。”

18.“空余”的“空”表现了黄鹤楼的物是人非、冷清寂寥;“空悠悠”的“空”表现了白云任意飘荡的徒劳与茫然。从中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和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慨。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