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_第1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_第2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_第3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_第4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

江苏省镇江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共16分)

形象

李文亮

①我把小蓝车靠在岗楼的栏杆上,从兜中掏出一物,伸向配钥匙的师傅:“配把这样的钥匙,多少钱"师傅只扫了一眼:“15块。”亏得我是有备而来的,不然还会像上次那样惊呼。前些天,在上个路口我也曾这样问过一位配钥匙的师傅,解析是“20块",当时我便惊呼起来:“配一把钥匙怎么能要20块呢"

②看着配钥匙的师傅,我随口问道:“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在市场买菜时要说,在网上购物时要说,就连有次坐同事的车被警察拦下要被罚款,我也这样对警察说。然而这口头禅往往收不到什么效果,对此,商户总要诉苦说:我们这也赚不了多少钱:而警察则是微微一笑,和蔼地告诉我;这罚款不是交给我个人的,咱不搞价。

③这位配钥匙的师傅抬头看了看我,笑着说:啥有啥的行情。那语气,似乎显出我的还价有多么无知与鲁莽。我便有些尴尬了,故作旷达状:“配吧配吧,15块就15块,无所谓。”其实我在心里盘算了,即便再往前骑10个岗楼,也不可能遇到10块钱配钥匙的摊主——当然,这10块钱对于我也不算小数目了,这已经是我吃一顿午餐的价钱,那种大碗的刀削面,特解馋!

④师傅接过要配的钥匙,便向墙根的机器走去。我有了闲暇,就注意起这摊子来:“配钥匙”“修自行车”"修鞋""修拉链",几块牌子竖在那里,这师傅看来厉害着呢,就像我在学校一样,既能教体育又会修电脑。配钥匙摊位的旁边半蹲着个女中学生,地上还躺着一辆自行车。我便又有些不安了,似乎当老师的却插了学生的队,不过还好,那女孩像在嘟囔外语,没顾上看我。

⑤师傅在操作那机器时,兜中的电话响了,师傅掏出电话问:“谁啊”师傅这手机开的是免提,我在旁边也听到了,电话那头要找刚才打电话的女孩子。那女孩正要过来接听,师傅却回答:“人民医院岗楼,建设银行底下。”随即便挂断了电话。我有些恼这师傅了,为啥不让孩子跟妈妈说句话这么冷的天。看这孩子的红色校服,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教的学生。这时,手机上的时间催促我: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各学校早已闭了门、上开课了。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孔融四岁能让梨,40岁的我常常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故事。

⑥钥匙快配好了,衣着朴实甚至接近寒碜的孩子的母亲也赶了过来。地上躺的自行车我在车行看过的,也就二三百块钱的样子,现在街上的学生很少骑这种自行车了,尤其是中学生,那红的绿的白的黑的山地车、公路车,总一闪一闪地从面前疾驶而过,好几次晃得我差点儿从车上跳了下来。

⑦师傅吹拂着钥匙上沾着的铜屑,金灿灿的。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

⑧师傅给那母女介绍车胎的情况:换普通的车胎需要多少钱,换好点的车胎需要多少钱。那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只是一边听着母亲和师傅的对话,一边仍然在嘟囔着外语。母亲说,换条最便宜的吧。师傅说,最便宜的那种车胎跟牛皮纸一样薄,不经磨,三天两头要补胎。母亲想了想,说,那也换最便宣的吧。旁边的孩子还是没说一句话,她的脸红红的,不知是不是冻的缘故。

⑨我问师傅,你这里最好的车胎价钱是多少师傅说,30块。我掏出手机直接扫了45块钱,告诉师傅,给孩子换条最好的车胎吧,安全。随即我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跨上共享单车,回头对孩子大声说:到学校,不能迟到。

⑩这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

(选自2023年3月31日《山西日报》)

16.下列事件让“我”觉得自己形象不够“光辉”。请根据提示,补全相关内容。(3分)

①明明配钥匙的价格够便宜了,“我”却还要随口跟人家还价。

②明明知道15块已是最低价,“我”却

③明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却

④明明师傅配钥匙这么辛苦,“我”却

17.第②段中的插叙有怎样的作用(3分)

18.第⑥段为什么要列举自行车的颜色和种类(3分)

19、最后况:还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你认为是说给谁的为什么?(3分)

我”直接为女孩买最好车胎之举,虽有点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请简述理由。(4分)

江苏省镇江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四)(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灯光

梅子涵

①我是分外恋光的。

②阴雨日的白天,没有阳光,我就一定是开灯,桌上的台灯必须亮着。哪怕坐在那儿发呆也要亮。有灯光的发呆,呆得心里有涟漪,一圈一圈扩数,小鱼小虾蹿得格外活跃,平凡人的喜悦、忧郁都只在一个池塘般的方圆间,有小鱼小虾一圈一圈围着,拱起温情记忆,想起还有愉快去处,一秒钟地来到,一分钟地过去,就也如小鱼小虾一样,活跃许多,蹿上蹿下。日历上的内容除了年月日、节气,还可以由自己填上去,添上光亮心情,让自己飞扬。

③大学毕业后,我建立自己的家时,母亲问我想带走什么,我指着那盏年代已久的红罩子台灯,说:“它。”小时候我在它的光下做作业,后来被它映亮着写文学,备课写讲义。它一直在我的桌上,夜晚和阴沉的白天,都亮着。

④一定有着必然性,我最早的记忆也和灯光有关。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从那个海岛上飞来的敌人飞机轰炸发电厂,他们不想让这儿的人有灯光。那是夜晚,外祖母抱着我,对我说,毛毛,别怕。

⑤窗外的天空有交错的探照灯光。很长的灯柱划破天空,晃来晃去,一个很小的孩子,也能觉得它亮得那么有力量,觉得安全。这样的记忆也许不能说是迷人的,但是拥有了,却也迷人,是属于我的池塘里的丰富,游来游去。探照灯光保卫了我们的生命,我的长大的权利。

⑥光、灯光于我,已有自动感应,自动会亮,如影相随,也洒入我的文学文字。

⑦世界童话杰作《小王子》里的男孩子,离开他的小行星后旅行到了别的几颗小行星。一颗一颗上遇到的人,他都觉得疑惑,不可思议,甚至反感。唯一觉得可以欣赏,甚至想留下住在那儿的是那个点灯人的星球,小王子想和他成为朋友。

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池塘、小行星,待在自己的小方圆里,又和世界联系。我们这样的算作作家的人,别人以为你很有水平,其实也就是写了一些故事,讲些经历,说说心情,无论完全真实或者纯属虚构,都会传到别人眼前和耳边。亮一点,暗一些,会掀动别人不同的涟漪。明明是很艰难的岁月,有沉重和伤痕,我只选择了讲一点明亮的人和事:都真实,却温暖些,美好些,诗意充分些……难有大真理,但有小光亮!

⑨光也是可以写出来的。如同谱在旋律间,画在色彩里。

⑩我曾经去过巴黎那个小镇,踏进梵高住过的小楼,暗暗的楼梯,小小的房间,一个不大的天窗,日子贫穷,买面包的钱也不足,实在没有多少明亮,可是他却着迷地坐在麦地里画,金黄得铺天盖地!

寻找光亮的角度,写出、画出光影照着的人生、世间,是文学和艺术的另一番大意义,鼓励生命和岁月,令心境明媚。

在农场当知青的那些年,日子有些茫然。一间不大的平房宿舍,住下六七个人。一只暗弱的灯泡吊在房顶中央,透过帐子洒落到各人面前,只余下昏花了。有很少数的人,带了小小的台灯去,偷偷接上电线,亮在床头,那是违反规定的,可是领导们也不强行没收,眼开眼闭随它们亮着。青年人想在床头有些亮光的小心愿被宽容地照应了,只是很容易的一点儿善意,多少个夜晚就明亮和温暖。

让床头亮着的人有光,眼开眼闭的人心里也有光,让人光明,自己也光明,都成光明人。恋光的何止哪一个某某人!他们是在灯光下写信给父母,读会儿书报,梦里不会只有白天哼哧哼哧地拼力劳作……

我胆子不大,没敢带去,只是走过时总会羡慕地看一眼。心里美好得微微跳动。现在想起那微微的跳动,依然美好,也有些伤感。因为我每晚都是在帐子里很昏花的灯光下就着小台板读着、写着,无意地准备了未来。

昏花的灯光也是光。

所以也准备了今夜的写作。在老台灯的光下写着灯光。

(选自2022年4月24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19.根据文意,在横线上补充文字,使句意完整。

(1)阴雨日的白天,台灯的亮光,会让发呆的“我”_______________。

(2)在老台灯光下做作业的“我”,后来被它映亮着________________。

(3)小时候,窗外天空交错的探照灯光,让“我”_________________。

(4)农场知青宿舍帐子里很昏花的灯光,让“我”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什么写小王子想和点灯人成为朋友?

21.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划线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可是他却着迷地坐在麦地里画,金黄得铺天盖地!(此句感叹号表惊叹。因何而惊叹?请说出两点原因。)

(2)心里美好得微微跳动。(“我”心里为什么感到“美好”?)

22.文章以“在老台灯的光下写着灯光”结尾,有何用意?

江苏省镇江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6分)

我坐了木船

叶圣陶

①从重庆到汉口,我坐了木船。

②木船危险,当然知道。一路上数不清的滩,礁石随处都是,要出事,随时可以出。还有盗匪——实在是最可怜的同胞,他们种地没得吃,有力气没处出卖,当了兵经常饿肚皮,无可奈何只好出此下策。——假如遇见了,把铺盖或者身上衣服带下去,也是异常难处的事儿。

③但是,回转来想,从前没有轮船,没有飞机,历来走川江的人都坐木船。就是如今,上上下下的还有许多人在那里坐木船,如果统计起来,人数该比坐轮船坐飞机的多。人家可以坐,我就不能坐吗?我又不比人家高贵。至于危险,不考虑也罢。轮船飞机就不危险吗?安步当车似乎最稳妥了,可是人家屋檐边也可以掉下一张瓦片来。要绝对避免危险就莫要做人。

④要坐轮船坐飞机,自然也有办法。只要往各方去请托,找关系,或者干脆买张黑票。先说黑票,且不谈付出超过定额的钱,力有不及,心有不甘,单单一个“黑”字,就叫你不愿领教。“黑”字表示作弊,表示越出常轨。你买黑票,无异同作弊,赞助越出常轨。一个人既不能独立转移风气,也该在消极方面有所自守,邦同作弊,赞助越出常轨的事儿,总可以免了吧,——这自然是书生之见①,不免通达的人一笑。

⑤再说请托找关系,听人家说他们的经验,简直与谋差使一样的麻烦。在传达室恭候,在会客室恭候,幸而见了那要见的人,他听说你要设法买船票,或是飞机票,爱理不理的答复你说,“困难呢……下个星期再来打听吧……”于是你觉得好像有一线希望,又好像毫无把握,只得挨到下星期再去。跑了不知多少趟,总算有眉目了,又得往这一处签字,那一处盖章,看种种的脸色,候种种的传唤,为的是得一份充分的证据,可以去换张票子。票子到手,身分可以改变了,什么机关的部属,什么长的秘书,什么人的本人或是父亲,或者姓名仍旧,或者必须改名换姓,总之要与你自己暂时脱离关系。最有味的是冒充什么部的士兵,非但改名换姓,还得穿上灰布棉军服,腰间束条皮带。我听了这些,就死了请托找关系的念头。即使饿得要死,也不定要去奉承颜色谋差使,为了一张票子去求教人家,不说我自己犯不着,人家也太费心。重庆的路又那么难走,公共汽车站排队往往等上一个半钟头,天天为了票子去跑,实在吃不消。再说与自己暂时脱离关系,换上他人的身分,虽然人家不大爱惜名气,我可不愿滥用那些那些名气。我不是部属,不是秘书,不是某人,不是某人的父亲,我是我。我毫无成就,样样不长进,我可不愿与任何人易地而处,无论长期的或是暂时的。为了走一趟路,必须易地而处,在我总觉着像被剥夺了什么似的。至于穿灰布棉衣更为难了,为了走一趟路才穿上那套衣服,岂不亵渎了那套衣服?亵渎的人固然不少,我可总不忍——这一套又是书生之见。

⑥抱着书生之见,我决定坐木船。木船比不上轮船,更比不上飞机,千真万确。可是绝对不用找关系,也无所谓黑票。你要船,找运输行,或者自己到码头上去找,找着了,言明价钱,多少钱坐到汉口,每块钱花得明明白白。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木船好极了(15),我可以不说一句讨情的话,不看一副难看的嘴脸,堂堂正正的凭我的身分东西归。这是大多数坐轮船坐飞机的朋友办不到的,我可有这种骄傲。

⑦决定了之后,有两位朋友特来劝阻,一位从李家沱,一位从柏滨,不怕水程跋涉,为的是关爱我,瞧得起我。他们说了种种理由,预想了种种可能的障害,结末说,还是再考虑一下的好。我真感谢他们,当然不敢说不必再行考虑,只好带玩笑的说,“吉人天相,“安慰他们激动的心情。现在,他们接到我平安到达的消息了,他们也真的安慰了。

(原载1946年4月7日《消息半周刊》第1期,有修改)

①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17.文中有个词语直接传达出“我坐了木船”所蕴含的主要情感,该词语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我坐了木船”的理由。(3分)

①。

②。

③不愿为买票请托找关系。

④。

19.为什么将自己的观点多次说成“书生之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何理解第⑤段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最后一段交代“两位朋友特来劝阻”和“我”的回应,有哪些深层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类文本阅读

江苏省镇江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共16分)

形象

李文亮

①我把小蓝车靠在岗楼的栏杆上,从兜中掏出一物,伸向配钥匙的师傅:“配把这样的钥匙,多少钱"师傅只扫了一眼:“15块。”亏得我是有备而来的,不然还会像上次那样惊呼。前些天,在上个路口我也曾这样问过一位配钥匙的师傅,解析是“20块",当时我便惊呼起来:“配一把钥匙怎么能要20块呢"

②看着配钥匙的师傅,我随口问道:“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在市场买菜时要说,在网上购物时要说,就连有次坐同事的车被警察拦下要被罚款,我也这样对警察说。然而这口头禅往往收不到什么效果,对此,商户总要诉苦说:我们这也赚不了多少钱:而警察则是微微一笑,和蔼地告诉我;这罚款不是交给我个人的,咱不搞价。

③这位配钥匙的师傅抬头看了看我,笑着说:啥有啥的行情。那语气,似乎显出我的还价有多么无知与鲁莽。我便有些尴尬了,故作旷达状:“配吧配吧,15块就15块,无所谓。”其实我在心里盘算了,即便再往前骑10个岗楼,也不可能遇到10块钱配钥匙的摊主——当然,这10块钱对于我也不算小数目了,这已经是我吃一顿午餐的价钱,那种大碗的刀削面,特解馋!

④师傅接过要配的钥匙,便向墙根的机器走去。我有了闲暇,就注意起这摊子来:“配钥匙”“修自行车”"修鞋""修拉链",几块牌子竖在那里,这师傅看来厉害着呢,就像我在学校一样,既能教体育又会修电脑。配钥匙摊位的旁边半蹲着个女中学生,地上还躺着一辆自行车。我便又有些不安了,似乎当老师的却插了学生的队,不过还好,那女孩像在嘟囔外语,没顾上看我。

⑤师傅在操作那机器时,兜中的电话响了,师傅掏出电话问:“谁啊”师傅这手机开的是免提,我在旁边也听到了,电话那头要找刚才打电话的女孩子。那女孩正要过来接听,师傅却回答:“人民医院岗楼,建设银行底下。”随即便挂断了电话。我有些恼这师傅了,为啥不让孩子跟妈妈说句话这么冷的天。看这孩子的红色校服,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教的学生。这时,手机上的时间催促我: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各学校早已闭了门、上开课了。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孔融四岁能让梨,40岁的我常常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故事。

⑥钥匙快配好了,衣着朴实甚至接近寒碜的孩子的母亲也赶了过来。地上躺的自行车我在车行看过的,也就二三百块钱的样子,现在街上的学生很少骑这种自行车了,尤其是中学生,那红的绿的白的黑的山地车、公路车,总一闪一闪地从面前疾驶而过,好几次晃得我差点儿从车上跳了下来。

⑦师傅吹拂着钥匙上沾着的铜屑,金灿灿的。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

⑧师傅给那母女介绍车胎的情况:换普通的车胎需要多少钱,换好点的车胎需要多少钱。那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只是一边听着母亲和师傅的对话,一边仍然在嘟囔着外语。母亲说,换条最便宜的吧。师傅说,最便宜的那种车胎跟牛皮纸一样薄,不经磨,三天两头要补胎。母亲想了想,说,那也换最便宣的吧。旁边的孩子还是没说一句话,她的脸红红的,不知是不是冻的缘故。

⑨我问师傅,你这里最好的车胎价钱是多少师傅说,30块。我掏出手机直接扫了45块钱,告诉师傅,给孩子换条最好的车胎吧,安全。随即我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跨上共享单车,回头对孩子大声说:到学校,不能迟到。

⑩这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

(选自2023年3月31日《山西日报》)

16.下列事件让“我”觉得自己形象不够“光辉”。请根据提示,补全相关内容。(3分)

①明明配钥匙的价格够便宜了,“我”却还要随口跟人家还价。

②明明知道15块已是最低价,“我”却

③明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却

④明明师傅配钥匙这么辛苦,“我”却

17.第②段中的插叙有怎样的作用(3分)

18.第⑥段为什么要列举自行车的颜色和种类(3分)

19、最后况:还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你认为是说给谁的为什么?(3分)

我”直接为女孩买最好车胎之举,虽有点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请简述理由。(4分)

本文记叙了“我”配钥匙的故事:“我”因为配一把钥匙要15块钱向摊主搞价而感到形象不佳;“我”为自己厚着脸皮和那等着修车的女孩子抢时间而感到羞愧;女孩妈妈来到坚持要给女孩的自行车换最便宜的车胎,“我”主动为女孩付款换最好的车胎。从为几块钱讨价还价到主动为女孩付款几十块换最好的车胎,表现了“我”以为平凡的人民教师关爱学生的美德和为师的崇高的责任感。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②根据提示“明明知道15块已是最低价”和关键句“其实我在心里盘算了,即便再往前骑10个岗楼,也不可能遇到10块钱配钥匙的摊主——当然,这10块钱对于我也不算小数目了,这已经是我吃一顿午餐的价钱,那种大碗的刀削面,特解馋”可确定解析:还在心里盘算着。

③根据提示“明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和关键句“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孔融四岁能让梨,40岁的我常常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故事”可确定解析:还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

④根据提示“明明师傅配钥匙这么辛苦”和关键句“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可确定解析: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

(2)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

根据“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在市场买菜时要说,在网上购物时要说,就连有次坐同事的车被警察拦下要被罚款,我也这样对警察说。然而这口头禅往往收不到什么效果,对此,商户总要诉苦说:我们这也赚不了多少钱;而警察则是微微一笑,和蔼地告诉我:这罚款不是交给我个人的,咱不搞价”可知,这段话列举事例表明“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或“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行为”),暗示自己已沾染市侩气,却并没察觉,为后面形象意识的觉醒作了铺垫(或“与后面形象的转变形成对比”)。

(3)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

根据“地上躺的自行车我在车行看过的,也就二三百块钱的样子,现在街上的学生很少骑这种自行车了,尤其是中学生,那红的绿的白的黑的山地车、公路车,总一闪一闪地从面前疾驶而过,好几次晃得我差点儿从车上跳了下来”可知,这段话描写了许多中学生所骑的自行车的种类和华丽的样子,表明中学生物质条件普遍较好,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突出小女孩家境贫寒,引发“我”的同情,为下文“我”给女孩买最好车胎作铺垫。

(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

根据情景可知,“这时,手机上的时间催促我: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各学校早已闭了门、上开课了。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而“那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只是一边听着母亲和师傅的对话,一边仍然在嘟囔着外语”。因此,“到学校,不能迟到”既是学生,也是教师的纪律,因此是说给自己和孩子的。关心学生既是教师的本职,同时也是告诫自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不断向上向善。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情节评析。

根据“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可知,虽然讨价还价已成习惯,但看到师傅工作如此辛苦,“我”却还要搞价,产生了“读书人”的羞耻之感;根据“这么冷的天。看这孩子的红色校服,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教的学生”可知,女孩的校服让“我”想起自己的女儿和学生,做家长的关爱之情与做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心生同情、慷慨解囊就在情理之中了。

解析:

(1)②还在心里盘算着。

③还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

④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

(2)列举事例表明“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或“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行为”),暗示自己已沾染市侩气,却并没察觉,为后面形象意识的觉醒作了铺垫(或“与后面形象的转变形成对比”)。

(3)表明中学生物质条件普遍较好,突出小女孩家境贫寒,引发“我”的同情,为下文“我”给女孩买最好车胎作铺垫。

(4)“到学校,不能迟到。”这既是学生,也是教师的纪律,因此是说给自己和孩子的。关心学生既是教师的本职,同时也是告诫自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不断向上向善。

(5)虽然讨价还价已成习惯,但看到师傅工作如此辛苦,“我”却还要搞价,产生了“读书人”的羞耻之感,女孩的校服让“我”想起自己的女儿和学生,做家长的关爱之情与做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心生同情、慷慨解囊就在情理之中了。

江苏省镇江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四)(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灯光

梅子涵

①我是分外恋光的。

②阴雨日的白天,没有阳光,我就一定是开灯,桌上的台灯必须亮着。哪怕坐在那儿发呆也要亮。有灯光的发呆,呆得心里有涟漪,一圈一圈扩数,小鱼小虾蹿得格外活跃,平凡人的喜悦、忧郁都只在一个池塘般的方圆间,有小鱼小虾一圈一圈围着,拱起温情记忆,想起还有愉快去处,一秒钟地来到,一分钟地过去,就也如小鱼小虾一样,活跃许多,蹿上蹿下。日历上的内容除了年月日、节气,还可以由自己填上去,添上光亮心情,让自己飞扬。

③大学毕业后,我建立自己的家时,母亲问我想带走什么,我指着那盏年代已久的红罩子台灯,说:“它。”小时候我在它的光下做作业,后来被它映亮着写文学,备课写讲义。它一直在我的桌上,夜晚和阴沉的白天,都亮着。

④一定有着必然性,我最早的记忆也和灯光有关。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从那个海岛上飞来的敌人飞机轰炸发电厂,他们不想让这儿的人有灯光。那是夜晚,外祖母抱着我,对我说,毛毛,别怕。

⑤窗外的天空有交错的探照灯光。很长的灯柱划破天空,晃来晃去,一个很小的孩子,也能觉得它亮得那么有力量,觉得安全。这样的记忆也许不能说是迷人的,但是拥有了,却也迷人,是属于我的池塘里的丰富,游来游去。探照灯光保卫了我们的生命,我的长大的权利。

⑥光、灯光于我,已有自动感应,自动会亮,如影相随,也洒入我的文学文字。

⑦世界童话杰作《小王子》里的男孩子,离开他的小行星后旅行到了别的几颗小行星。一颗一颗上遇到的人,他都觉得疑惑,不可思议,甚至反感。唯一觉得可以欣赏,甚至想留下住在那儿的是那个点灯人的星球,小王子想和他成为朋友。

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池塘、小行星,待在自己的小方圆里,又和世界联系。我们这样的算作作家的人,别人以为你很有水平,其实也就是写了一些故事,讲些经历,说说心情,无论完全真实或者纯属虚构,都会传到别人眼前和耳边。亮一点,暗一些,会掀动别人不同的涟漪。明明是很艰难的岁月,有沉重和伤痕,我只选择了讲一点明亮的人和事:都真实,却温暖些,美好些,诗意充分些……难有大真理,但有小光亮!

⑨光也是可以写出来的。如同谱在旋律间,画在色彩里。

⑩我曾经去过巴黎那个小镇,踏进梵高住过的小楼,暗暗的楼梯,小小的房间,一个不大的天窗,日子贫穷,买面包的钱也不足,实在没有多少明亮,可是他却着迷地坐在麦地里画,金黄得铺天盖地!

寻找光亮的角度,写出、画出光影照着的人生、世间,是文学和艺术的另一番大意义,鼓励生命和岁月,令心境明媚。

在农场当知青的那些年,日子有些茫然。一间不大的平房宿舍,住下六七个人。一只暗弱的灯泡吊在房顶中央,透过帐子洒落到各人面前,只余下昏花了。有很少数的人,带了小小的台灯去,偷偷接上电线,亮在床头,那是违反规定的,可是领导们也不强行没收,眼开眼闭随它们亮着。青年人想在床头有些亮光的小心愿被宽容地照应了,只是很容易的一点儿善意,多少个夜晚就明亮和温暖。

让床头亮着的人有光,眼开眼闭的人心里也有光,让人光明,自己也光明,都成光明人。恋光的何止哪一个某某人!他们是在灯光下写信给父母,读会儿书报,梦里不会只有白天哼哧哼哧地拼力劳作……

我胆子不大,没敢带去,只是走过时总会羡慕地看一眼。心里美好得微微跳动。现在想起那微微的跳动,依然美好,也有些伤感。因为我每晚都是在帐子里很昏花的灯光下就着小台板读着、写着,无意地准备了未来。

昏花的灯光也是光。

所以也准备了今夜的写作。在老台灯的光下写着灯光。

(选自2022年4月24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19.根据文意,在横线上补充文字,使句意完整。

(1)阴雨日的白天,台灯的亮光,会让发呆的“我”_______________。

(2)在老台灯光下做作业的“我”,后来被它映亮着________________。

(3)小时候,窗外天空交错的探照灯光,让“我”_________________。

(4)农场知青宿舍帐子里很昏花的灯光,让“我”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什么写小王子想和点灯人成为朋友?

21.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划线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可是他却着迷地坐在麦地里画,金黄得铺天盖地!(此句感叹号表惊叹。因何而惊叹?请说出两点原因。)

(2)心里美好得微微跳动。(“我”心里为什么感到“美好”?)

22.文章以“在老台灯的光下写着灯光”结尾,有何用意?

19.①.有温情回忆(或“心生喜悦的涟漪”)②.写文学,备课写讲义③.觉得它亮得那么有力量,觉得安全④.能够读写(或者“就着小台板读着、写着,无意地准备了未来”)

20.既寓指生活中的人们需要光(或“小王子对光的向往”),也表述了生活中的“点灯人”对他人有重要意义(或“点灯人对小王子有着重要影响”),从而自然引出下文中的各类“点灯人”(作家、画家等人)。(意思对即可)

21.(1)贫穷的梵高,居然完全沉迷于绘画之中;生活中没有光亮的人,居然绘出照亮世间的光影(或“居然心中一片光明”)。(意思对即可)

(2)感受到“青年人想在床头有些亮光的小心愿”;感受到“眼开眼闭的人心里也有光”(或“青年人想在床头有些亮光的小心愿被宽容地照应了”,或“感受到领导心中也有光”);认识到“恋光的何止哪一个某某人”(或“从而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恋光心理”)。(意思对即可)

22.强调写作情景,既是点题,也照应前文那盏老台灯“一直在我桌上,夜晚和阴沉的白天,都亮着”的叙述,更包含深意;表明自己要将灯光撒入文学文字(或“正践行‘寻找光亮的角度,写出光影照着的人生,鼓励生命和岁月,令心境明媚’的创作理念”),通过此文给人们传递“小光亮”(或“启发人们要做点灯人”)。(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根据第②自然段“阴雨日的白天,没有阳光,我就一定是开灯,桌上的台灯必须亮着。哪怕坐在那儿发呆也要亮。有灯光的发呆,呆得心里有涟漪,……平凡人的喜悦、忧郁都只在一个池塘般的方圆间,有小鱼小虾一圈一圈围着,拱起温情记忆,想起还有愉快去处”可概括出解析:有温情回忆(或“心生喜悦的涟漪”);

根据第③自然段“小时候我在它的光下做作业,后来被它映亮着写文学,备课写讲义”可概括出解析:写文学,备课写讲义;

根据第⑤自然段“窗外的天空有交错的探照灯光。很长的灯柱划破天空,晃来晃去,一个很小的孩子,也能觉得它亮得那么有力量,觉得安全”可概括得出解析:觉得它亮得那么有力量,觉得安全;

根据第自然段“因为我每晚都是在帐子里很昏花的灯光下就着小台板读着、写着,无意地准备了未来”可概括出解析:能够读写(或者“就着小台板读着、写着,无意地准备了未来”)。

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根据第⑦自然段“唯一觉得可以欣赏,甚至想留下住在那儿的是那个点灯人的星球,小王子想和他成为朋友”分析可知,内容上,“点灯人”象征着生活中的光,写出了小王子对光的向往,也写出了点灯人对于人们的重要意义。结构上,写出灯光的重要性,进而自然引出下文中的各类“点灯人”(作家、画家等人)。

本题考查语句含义理解。

(1)根据第⑩自然段“暗暗的楼梯,小小的房间,一个不大的天窗,日子贫穷,买面包的钱也不足实,在没有多少明亮”可知,梵高生活的环境贫穷又黑暗,没有太多光亮;“可是他却着迷地坐在麦地里画,金黄得铺天盖地”,“着迷”一词写出了梵高完全沉迷在绘画之中,贫穷的梵高完全沉迷在绘画之中让惊叹。“金黄得铺天盖地”写出了梵高的绘画光辉灿烂,光芒无限,生活中没有光亮的人,居然绘出照亮世间的光影,这让惊叹。据此分析作答。

(2)根据第自然段“青年人想在床头有些亮光的小心愿被宽容地照应了,只是很容易的一点儿善意,多少个夜晚就明亮和温暖”“让床头亮着的人有光,眼开眼闭的人心里也有光”可得出解析要点:感受到“青年人想在床头有些亮光的小心愿”;感受到“眼开眼闭的人心里也有光”;根据第自然段“恋光的何止哪一个某某人!他们是在灯光下写信给父母……”可概括出解析:认识到“恋光的何止哪一个某某人”“从而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恋光心理”。

本题考查结尾句作用。

“在老台灯的光下写着灯光”强调了写作情景——在老台灯的光下;“写着灯光”照应题目,点出主题;与第③自然段“小时候我在它的光下做作业,后来被它映亮着写文学,备课写讲义。它一直在我的桌上,夜晚和阴沉的白天,都亮着”的叙述照应。“写着灯光”,意思是要将灯光撒入文学文字,让文学散发光明的力量,写出、画出光影照着的人生、世间,鼓励生命和岁月,令心境明媚。启示人们要传递光亮,做点灯人。

江苏省镇江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6分)

我坐了木船

叶圣陶

①从重庆到汉口,我坐了木船。

②木船危险,当然知道。一路上数不清的滩,礁石随处都是,要出事,随时可以出。还有盗匪——实在是最可怜的同胞,他们种地没得吃,有力气没处出卖,当了兵经常饿肚皮,无可奈何只好出此下策。——假如遇见了,把铺盖或者身上衣服带下去,也是异常难处的事儿。

③但是,回转来想,从前没有轮船,没有飞机,历来走川江的人都坐木船。就是如今,上上下下的还有许多人在那里坐木船,如果统计起来,人数该比坐轮船坐飞机的多。人家可以坐,我就不能坐吗?我又不比人家高贵。至于危险,不考虑也罢。轮船飞机就不危险吗?安步当车似乎最稳妥了,可是人家屋檐边也可以掉下一张瓦片来。要绝对避免危险就莫要做人。

④要坐轮船坐飞机,自然也有办法。只要往各方去请托,找关系,或者干脆买张黑票。先说黑票,且不谈付出超过定额的钱,力有不及,心有不甘,单单一个“黑”字,就叫你不愿领教。“黑”字表示作弊,表示越出常轨。你买黑票,无异同作弊,赞助越出常轨。一个人既不能独立转移风气,也该在消极方面有所自守,邦同作弊,赞助越出常轨的事儿,总可以免了吧,——这自然是书生之见①,不免通达的人一笑。

⑤再说请托找关系,听人家说他们的经验,简直与谋差使一样的麻烦。在传达室恭候,在会客室恭候,幸而见了那要见的人,他听说你要设法买船票,或是飞机票,爱理不理的答复你说,“困难呢……下个星期再来打听吧……”于是你觉得好像有一线希望,又好像毫无把握,只得挨到下星期再去。跑了不知多少趟,总算有眉目了,又得往这一处签字,那一处盖章,看种种的脸色,候种种的传唤,为的是得一份充分的证据,可以去换张票子。票子到手,身分可以改变了,什么机关的部属,什么长的秘书,什么人的本人或是父亲,或者姓名仍旧,或者必须改名换姓,总之要与你自己暂时脱离关系。最有味的是冒充什么部的士兵,非但改名换姓,还得穿上灰布棉军服,腰间束条皮带。我听了这些,就死了请托找关系的念头。即使饿得要死,也不定要去奉承颜色谋差使,为了一张票子去求教人家,不说我自己犯不着,人家也太费心。重庆的路又那么难走,公共汽车站排队往往等上一个半钟头,天天为了票子去跑,实在吃不消。再说与自己暂时脱离关系,换上他人的身分,虽然人家不大爱惜名气,我可不愿滥用那些那些名气。我不是部属,不是秘书,不是某人,不是某人的父亲,我是我。我毫无成就,样样不长进,我可不愿与任何人易地而处,无论长期的或是暂时的。为了走一趟路,必须易地而处,在我总觉着像被剥夺了什么似的。至于穿灰布棉衣更为难了,为了走一趟路才穿上那套衣服,岂不亵渎了那套衣服?亵渎的人固然不少,我可总不忍——这一套又是书生之见。

⑥抱着书生之见,我决定坐木船。木船比不上轮船,更比不上飞机,千真万确。可是绝对不用找关系,也无所谓黑票。你要船,找运输行,或者自己到码头上去找,找着了,言明价钱,多少钱坐到汉口,每块钱花得明明白白。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木船好极了(15),我可以不说一句讨情的话,不看一副难看的嘴脸,堂堂正正的凭我的身分东西归。这是大多数坐轮船坐飞机的朋友办不到的,我可有这种骄傲。

⑦决定了之后,有两位朋友特来劝阻,一位从李家沱,一位从柏滨,不怕水程跋涉,为的是关爱我,瞧得起我。他们说了种种理由,预想了种种可能的障害,结末说,还是再考虑一下的好。我真感谢他们,当然不敢说不必再行考虑,只好带玩笑的说,“吉人天相,“安慰他们激动的心情。现在,他们接到我平安到达的消息了,他们也真的安慰了。

(原载1946年4月7日《消息半周刊》第1期,有修改)

①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17.文中有个词语直接传达出“我坐了木船”所蕴含的主要情感,该词语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我坐了木船”的理由。(3分)

①。

②。

③不愿为买票请托找关系。

④。

19.为什么将自己的观点多次说成“书生之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