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解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一.默写(共4小题,满分20分)

1.默写。

(1)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2),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

(4),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

(5)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精神的句子是:,。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的句子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污秽(huì)狂澜溯流而上(suò)贻笑大方

B.瑰丽(guì)和蔼长途跋涉(bá)险象叠生

C.庇护(bì)松弛呕心沥血(ǒu)诚皇诚恐

D.恬静(tián)絮叨惟妙惟肖(xiào)获益匪浅

3.阅读语段,完成答题,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甲(A、仿B、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sè]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突然间,我huǎng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乙(A、奥妙B、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lìnsèhuǎng然大悟

(2)为语段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字词,只需填序号。

甲乙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

改句:

4.()开创了我国分国记事的国别体的史书编写体例。

A.《国语》B.《史记》C.《战国策》D.《天论》

二.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满分57分)

5.阅读《活板》,完成下面问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③有奇字素无备者

④持就火炀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用讫再火令药熔。

②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3)活板印刷中为什么用胶泥做字模?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暮过山村

(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①,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①“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唐时曾屡遭吐蕃侵扰。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首联以声衬静的手法,出了山村寂静凄冷的特点。

B.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写声色,声色俱骇人听闻,诗的境界幽深险僻,体现了贾岛“幽奇寒僻”的风格。

C.该诗是一首羁旅诗,诗的布局以“寒水”开始,“烟火”告终,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受是由暖而寒,从欣慰到惶恐。

D、尾联是诗人情感的集中表现,表明了对山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引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现实社会动荡与黑暗的厌恶之感。

(2)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青同学想将这首诗后四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画面内容画面意境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初月山村诗人①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②温馨亲切

7.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说真的,这昆虫可真漂亮,全身呈浅绿色,另有两条白色的带子沿着身体两侧。它的身材得天独厚,修长匀称,大大的双翼薄似轻纱,是蚱蜢类昆虫中最优雅的。

(乙)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前噱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

甲、乙两个片段都是写同一种动物——蝈蝈,哪一段文字出自《昆虫记》?请简要说明理由。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落叶

贾平凹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是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

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间长成材了。

(1)伴随着法桐叶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各用一个词语填上空。

春夏:喜爱→深秋:→来年春天: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

(3)第⑦段中加点字“往日的哀叹”具体指什么内容?

(4)本文标题为“落叶”,但却用许多文字描绘“绿叶”,这样构思有何作用?

(5)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虽写的是法桐,实际上也是对人生的认识。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枣儿红

钟读花

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②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③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茂盛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落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⑤现在想来,那种淳朴、和睦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回味不已。

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

⑦祖母这样的跑动,要到“落枣”结束。直到她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在家中,才停止劳作。

⑧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⑨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⑩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迈着小脚跑动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中,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让大家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我思念家乡,思念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围绕“秋枣”,本文主要记叙了祖母与枣儿的哪些往事?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角度任选其一,赏析文中画线句。

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

(3)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4)从全文看,说说大红的“秋枣儿”凝聚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三.作文(满分63分)

按要求作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种向往、追求、进取,为了渴望而探索的寻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一种坚守、一种珍藏的寻找。“寻找”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的过程。

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书写要规范工整,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人名、校名等。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八年级语文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默写(共4小题,满分20分)

1.(10分)默写。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4)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

(5)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精神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1)赢得生前身后名(注意“赢”的书写)

(2)塞下秋来风景异

(3)英雄末路当磨折(注意“折”的书写)

(4)老夫聊发少年狂(注意“聊”的书写)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海”的书写)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注意“圆”的书写)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注意“沉”“畔”的书写)

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污秽(huì)狂澜溯流而上(suò)贻笑大方

B.瑰丽(guì)和蔼长途跋涉(bá)险象叠生

C.庇护(bì)松弛呕心沥血(ǒu)诚皇诚恐

D.恬静(tián)絮叨惟妙惟肖(xiào)获益匪浅

A.有误,“溯流而上”的“溯”应读作“sù”。

B.有误,“瑰丽”的“瑰”应读作“guī”,“险象叠生”的“叠”应为“迭”。

C.有误,“诚皇诚恐”的“皇”应为“惶”。

D.正确。

故选:D。

3.(4分)阅读语段,完成答题,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甲(A、仿B、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sè]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突然间,我huǎng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乙(A、奥妙B、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lìnsè吝啬huǎng恍然大悟

(2)为语段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字词,只需填序号。

甲B乙B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

改句: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解析:

(1)吝啬恍

(2)甲:B乙:B

(3)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4.(3分)()开创了我国分国记事的国别体的史书编写体例。

A.《国语》B.《史记》C.《战国策》D.《天论》

《国语》开创了我国分国记事的国别体的史书编写体例。

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满分57分)

5.(14分)阅读《活板》,完成下面问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覆盖

②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完备,准备好

③有奇字素无备者平素,向来

④持就火炀之靠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用讫再火令药熔。

②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3)活板印刷中为什么用胶泥做字模?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冒:覆盖。

②句意为: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具:完备,准备好。

③句意为: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素:平素,向来。

④句意为:把它靠近火边烤。就:靠近。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讫:完成;火,用火烤;令,让。句意为: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

②重点词:交互,交替;就,完成。句意为: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

(3)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根据“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两句即可提炼出解析。

解析:

(1)①覆盖;②完备,准备好;③平素,向来;④靠近。

(2)①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

②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

(3)刻字方便;不易变形;便于取用。

6.(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暮过山村

(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①,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①“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唐时曾屡遭吐蕃侵扰。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歌的首联以声衬静的手法,出了山村寂静凄冷的特点。

B.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写声色,声色俱骇人听闻,诗的境界幽深险僻,体现了贾岛“幽奇寒僻”的风格。

C.该诗是一首羁旅诗,诗的布局以“寒水”开始,“烟火”告终,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受是由暖而寒,从欣慰到惶恐。

D、尾联是诗人情感的集中表现,表明了对山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引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现实社会动荡与黑暗的厌恶之感。

(2)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青同学想将这首诗后四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画面内容画面意境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初月山村诗人①阒静,安谧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②桑柘树炊烟山野村落温馨亲切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

ABD.正确;

C.有误,这首诗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从惶恐而至欣慰。

故选:C。

(2)①本题考查诗句已经的把握。颈联写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

②本题考查诗句画面内容的把握。诗人信步走进了山村,看见宅边的桑柘树,一排一排,看见缕缕炊烟,冉冉升起,恍惚返回久别的故乡一样,一种亲切的感情不禁油然而生。渐渐地,不知不觉地,诗人汇进偏僻的山野村落,与村民们融为一体。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看到的景物有:桑柘树、炊烟、山野村落。

解析:

(1)C

(2)①阒静,安谧

②桑柘树炊烟山野村落

译文:

远远便听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

怪禽在荒漠旷野上鸣叫,日暮时分让行人()感到惊恐。

月亮在太阳未落之时刚刚升起,点燃的烽火没有越过秦地。

(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向它靠近。

7.(10分)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说真的,这昆虫可真漂亮,全身呈浅绿色,另有两条白色的带子沿着身体两侧。它的身材得天独厚,修长匀称,大大的双翼薄似轻纱,是蚱蜢类昆虫中最优雅的。

(乙)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前噱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

甲、乙两个片段都是写同一种动物——蝈蝈,哪一段文字出自《昆虫记》?请简要说明理由。

本题考查阅读探究。《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作品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史诗”,文笔生动活泼,还有幽默感。由(甲)中“这昆虫可真漂亮”“它的身材得天独厚,修长匀称,大大的双翼薄似轻纱,是蚱蜢类昆虫中最优雅的”可知,(甲)出自《昆虫记》;(乙)段是典型的说明性文字,平实地说明了蝈蝈的特点。

解析:

(甲)出自《昆虫记》。(甲)文字活泼有趣,如“可真漂亮”“最优雅的”等,带上了的情感,符合《昆虫记》的语言特色;(乙)段是典型的说明性文字,平实地说明了蝈蝈的特点。

8.(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落叶

贾平凹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是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

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间长成材了。

(1)伴随着法桐叶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各用一个词语填上空。

春夏:喜爱→深秋:哀叹→来年春天:敬仰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

(3)第⑦段中加点字“往日的哀叹”具体指什么内容?

(4)本文标题为“落叶”,但却用许多文字描绘“绿叶”,这样构思有何作用?

(5)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虽写的是法桐,实际上也是对人生的认识。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本题考查感情变化的分析。根据对春天叶子的描述,可知他此时对于叶子的情感是喜爱欣赏的。根据“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可知对于落叶,他起初的情感是哀叹。根据末段“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可知醒悟后对于叶子的态度是敬仰。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首先判断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要从描写对象的特点和情感特点两方面展开分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法桐叶背上绿的脉络比作“无数的彩蝴蝶”和“少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法桐叶的多姿多彩和丰满娇嫩,表述了对桐叶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文章的信息筛选能力。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问题和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往日的哀叹”是上文的我的心理活动“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4)本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春夜中梧桐的美丽风姿,那绿色的欢乐,与后面深秋时法桐凋落时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更能衬托出落叶的悲凉意味,为后文领悟到新生命在老化和蜕变中萌生作铺垫。

(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从“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看出生命是在蜕变中成长的,法国梧桐在蜕变中慢慢长大了,一年比一年更大更美,舍弃旧的,经历暂时的萧条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本文通过描写窗外的法桐夏天枝叶繁茂,但是秋天就枝叶凋零,让我心生哀叹,但是法桐经过一冬的考验,来年更加茁壮茂盛,法桐的变化让领悟到新生命在老化和蜕变中萌生,因此不要为老去哀叹,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往无前积极进取。由此看到对做人的启发:梧桐的这种向上向美的精神鼓励着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往无前积极进取。结合新旧交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即可。

解析:

(1)哀叹敬仰

(2)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桐叶的欢乐和可爱,表述了对桐叶的喜爱之情。

(3)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4)绘“绿叶”是为写“落叶”蓄势(作铺垫),通过“落叶”与“绿叶”的对比,揭示文章的主题。

(5)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的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生活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没有痛苦的付出就没有快乐的收获,只有勇敢的面对生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9.(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枣儿红

钟读花

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②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③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茂盛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落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⑤现在想来,那种淳朴、和睦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回味不已。

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

⑦祖母这样的跑动,要到“落枣”结束。直到她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在家中,才停止劳作。

⑧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⑨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⑩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迈着小脚跑动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