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解析)_第1页
2023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解析)_第2页
2023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解析)_第3页
2023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解析)_第4页
2023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解析)上杭县2023年九年级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默写填上空。

追寻诗人的足迹,感受山川的浪漫、文字的隽永,让我们跟着诗歌去旅行。诗歌中有“山”的雄壮,《望岳》中“①_______,②_______”,展露出青年杜甫宏伟的抱负;诗歌中有“水”的柔情,“③________,万里送行舟”,是李白对故乡的眷恋;诗歌中有“花”的美丽,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④________,⑤________”;还有“月”的遐思,李白《峨眉山月歌》中“⑥______,⑦______”写出月影清江的美景。水面上的月光又不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⑧______,⑨______”两句则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写出浮现在湖上的月光之美。月还引人思怀,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向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⑩______”。

①会当凌绝顶②一览众山小③仍怜故乡水④山重水复疑无路⑤柳暗花明又一村⑥峨眉山月半轮秋⑦影入平羌江水流⑧浮光跃金⑨静影沉璧⑩千里共婵娟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凌、览、怜、疑、村、峨、羌、璧、婵、娟”等字要正确书写。

2.根据语境作答。

1935年6月18日上午十点,汀州试院旁边中山公园的八角亭,瞿秋白独自落座,自斟自饮,①。喝了一瓮酒,瞿秋白欠身离席,要了一支纸烟,到达罗汉岭下的刑场,kǎi(A)然赴死,时年36岁。

1985年复建的瞿秋白烈士纪念碑wēi(B)然屹立于半山,山下有一块花岗巨岩,丹书“瞿秋白同志就义处”,旁边是瞿秋白烈士纪念馆。我仰头看看在正午阳光下②的纪念碑,低头看看白净(C)细腻却充满力度感的花岗岩。我眼前又浮现出那位白净书生的音容笑貌,从他的外表上完全看不出力度感,但他可真是条汉子。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A.kǎi()然赴死B.wēi()然屹立C.白净()细腻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①、②两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目中无人熠熠生辉B.旁若无人神采奕奕

C.旁若无人熠熠生辉D.目中无人神采奕奕

(3)选文划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把你修改后的语句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1)①慨②巍③jìng(2)C

(3)我眼前又浮现出了那位白净书生(或:我脑海又想起了那位白净书生的音容笑貌)。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慨然赴死(kǎi):形容慷慨地面对死亡;

巍然屹立(wēi):形容高大雄伟,不可动摇;

白净细腻(jìng):形容白皙洁净、细致光滑。

本题考查词语的选用。

目中无人:比喻自高自大,瞧不起他人;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形容态度高傲或从容自然,对别人毫不介意。结合“瞿秋白独自落座,自斟自饮,①”可知,①处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瞿秋白独自喝酒,从容自然,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故应选用“旁若无人”;

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神采奕奕: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结合“我仰头看看在正午阳光下②的纪念碑”可知,②处所填词语是形容纪念碑在阳光下光彩闪耀,故应选填“熠熠生辉”。

故选C。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结合“我眼前又浮现出那位白净书生的音容笑貌”可知,该句搭配不当,可把“的音容笑貌”删去;或把“浮现出”改为“想起了”。

3.班级开展以“经典名著中的人生智慧”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你所在的小组确定了“困境与突围”的专题。按照分工,请你从以下书目中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梳理,仿照示例进行概括。

①《水浒传》②《骆驼祥子》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

人物:《西游记》中的唐僧

困境:白骨精变成美女、老妇、老翁欺骗唐僧。孙悟空识破妖怪,打死白骨精变化的三人,唐僧认为悟空滥杀无辜,逐走悟空。后来唐僧三人行至黑松林,被黄袍怪捉住,陷入困境。

突围:猪八戒用激将法激悟空去降妖,悟空救出唐僧。

人生智慧:不要被事物外表蒙蔽,要明辨真相。

人物:___________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

突围:_____________人生智慧:_______________

①《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②为了多赚钱,祥子冒险拉车出城,结果被十来个兵拉去当壮丁,车也没有了。③一天夜里,祥子趁军营混乱逃了出来,顺手牵走了三匹骆驼当作丢车的补偿。④做事应当明智考虑、妥善处理,不能心存侥幸。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人物形象的分析。

要熟悉名著的内容,梳理主要人物精神品质,根据题干要求选取“困境与突围”专题有关的故事,总结分析出故事中悟出的人生智慧,填上空即可。题干给出三部作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一部作品的一个人物进行解答即可。

示例一:人物:《水浒传》中的武松。困境:武松路过景阳冈,喝了很多酒后,独自赶路,在傍晚遇到老虎。突围:武松翻身躲避,和老虎周旋,哨棒打断后尽力按住老虎,重拳之下打死老虎。人生智慧:遇到困难,要有勇有谋,沉着冷静。

示例二:人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困境:保尔到“公社社员”疗养院疗养,身患重病却一心想着工作,不久出了车祸,保尔不得不再一次住进疗养院,随着病情的恶化,保尔的身体彻底垮了。他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突围:他想到了以前经历的种种困难和为了克服困难所做的奋斗,他决定坚持活下去,冲出困难的铁环。人生智慧:困难总会让我们变得懦弱,但是真正的勇士会战胜心中的恐惧,成为生活的强者。

二、阅读(65分)

(一)(6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在中秋夜写给吕叔潜的一首对月抒怀、寄托情思之作。

B.将月亮比作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生动形象描写了月光的明亮。

C.辛弃疾“把酒问姮娥”,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都流露出消极情绪。

D.这首词想象丰富奇特,意境开阔大气,实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品。

5.“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蕴含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4.C5.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树影摇曳的桂树,让人间有更多光辉,表述了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的愿望以及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

C.辛弃疾“把酒问姮娥”,问的是“被白发,欺人奈何?”,表现了白发日多,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问的是“明白几时有?”表现了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故选C。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传说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树挡住了许多月光。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国大地,在最后两句写道,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这是含蓄地说,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表现了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主薨①于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袆等与相报答②。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

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十五·邓芝传》)

[注]①薨:古代称候王死,后文“殂陨”与之同义。②相报答:这里指回访东吴。③芝:邓芝,蜀国大将。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即使君也使用词典选择义项:即:①靠近;②就是;③即使。(1)即:____

孤诚愿与蜀和亲关联教材: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顾茅庐》)(2)诚:____

共为唇齿联系成语:唇亡齿寒(3)唇齿: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B.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C.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D.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

(2)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

9.邓芝认为,吴蜀“连和”有人才和地理两方面的优势。请简要分析。

6.①就是②的确,确实③互为依靠的双方7.D

8.(1)我今天来也是为了吴国,而不仅仅是为蜀国。

(2)孙权沉默了好久说:“您说的话是对的。”

9.①人才优势:吴国有名高一世的英明领袖,蜀国有一代人杰诸葛亮;②地理优势:蜀国有重重的山险作屏障,吴国有三江的防阻,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就是使君您啊。即:就是。

(2)句意:我的确愿意和蜀国亲和。诚:的确,确实。

(3)句意:互为唇齿相依的盟邦。唇齿:互为依靠的双方。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句意为:这件事我考虑很久了,就是没有找到适当的人选罢了,今天可找到了呀!根据句意可知,本句包括三个分句:“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因此可断句为: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

(1)亦,也;为,为了;但,只,仅仅。

(2)默然,沉默的样子;良久,很久;是,正确。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选文“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可知,人才优势是:吴国有名高一世的英明领袖,蜀国有一代人杰诸葛亮。

由选文“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可知,地理优势是:蜀国有重重的山险作屏障,吴国有三江的防阻,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参考译文

先主在永安驾崩。在此以前,吴王孙权派员请求和好,先主屡次派遣宋玮、费祎等人去报聘回答。丞相诸葛亮十分担心孙权听说先主突然去世的消息,恐怕他会另起异心,影响两国良好的关系,正不知该怎么办。邓芝去见他说道:“现在主上年纪还幼小,又是刚即位,应该派遣大使重新申明和吴国通好之意。”诸葛亮答复他说:“这件事我考虑很久了,就是没有找到适当的人选罢了,今天可找到了呀!”邓芝问这人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使君您啊!”于是派邓芝去和孙权敦睦邦交。

孙权果然在犹疑是否要改变外交政策,不肯立刻见邓芝。邓芝于是自己上表请求晋见孙权,说道:“小臣今天来也是想要为吴国效力,不仅仅是为了蜀国啊。”孙权这才见他,对邓芝说:“我的确愿意和蜀国亲和,但是担心你们国主年纪太小,国土狭窄而形势紧迫,让魏人有机可乘,不能自保,我因此才犹豫的啊!”邓芝回答说:“吴、蜀二国据有四大州的土地,大王您又是名高一世的英明领袖,诸葛亮也是一时的人杰。蜀国有重重的山险作屏障,吴国有三江的防阻,合这两种长处,互为唇齿相依的盟邦,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保有鼎足而立的形势,这是最自然的道理。大王今天若想向魏委质妥协,魏必然是首先希望大王您入朝称臣,其次要太子进京侍奉,如果不听从他的命令,就托辞要讨伐叛逆,蜀国必然顺水推舟,见到时机许可了,就向您进兵,如此一来,江南的地方就不再属于大王您所有的了。”孙权沉默了很久才说:“你说的话很对啊!”于是就主动和魏绝交,跟蜀连和。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桃园听雨

①清晨,落了一点雨,桃园像是洗过一般。根叔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心里就溢出许多期许。昨晚,阿虎打电话说,今早八点准来。时辰还没到,不如散会步,活动活动筋骨。

②根叔又绕着园子检查了一圈儿,他眺望江边的防护堤,堤上的戴胜鸟正叫得欢愉。阿虎说这鸟早先灭绝过,现在又出现,金贵着哩。阿虎说啥就是啥,他信。

③桃树下,陡然晃出一个人,人影儿越走越近。来人是发小,村里的老会计,人称宽伯。两个人觅了一个树墩坐下来。

④“你从城里儿子那回来的?”根叔摘下一个湿润的桃,递给宽伯。

⑤“是呀。”

⑥“城里不好吗?”根叔笑笑。

⑦宽伯就捶捶腰,脸上看不出啥表情,眉毛皱皱的,又散散的。他把桃吃完了。“真甜。今年你要发了。”

⑧“谢老哥吉言。”根叔又看了会天。现如今从城里到村口,坐车也不过一个小时,都是平整顺溜的大马路——虽然时间来得及,可万一阿虎就是忘了呢?想了想,他只好没话找话:“既然城里好,那你咋还要回村?”

⑨宽伯舔了一下唇,眼睛觑着根叔。“城里好,咱农村现在就差?家家三层洋楼户户小汽车。一年到头,大家伙儿也出去旅游。搁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哩。”他又补上一句,“阿虎不是和咱说好了吗,今天就在你这园子里,咱仨好好聚聚。”

⑩根叔笑了。“就知道你不敢忘。”

“随口一说的事儿,咱们真能当真?”宽伯有点不自信。

“不来,那是他不守信。”根叔伸伸腿儿,直起脖颈,又道:“咱小老百姓,不求发大财,一辈子就图个言而有信。”

宽伯点点头。

根叔叮嘱:先摘桃吧。不来,就扔给狗子吃。

宽伯会意,咧咧嘴儿,又扯过话题:“老实说,我在城里待得憋屈,还是喜欢咱这地方。从前那是苦,红薯南瓜菜秧子充饥。就比如你这桃园,往年也只是一片滩地,一丛一丛芦苇,风景不差,可大家口袋里干瘪。现在改良水稻栽培,家家丰收,都有钱。大鱼大肉吃腻了,反而想种一点那小米吃一口杂粮,真是怪了。”

根叔就道:“我也本想种点别的。可是,我听专家的。专家说,这滩地种果树好。”

“呵呵,阿虎爱吃桃,你就偏偏种桃树。”

细雨蒙蒙,又过了半小时,两个老汉对望了几眼。红红的桃儿诱人,雾霭中,果园里窜出来几个小孩儿,根叔让他们随意摘。他的心,更是焦急起来。

突然,看园子的狗叫起来了,汪汪汪,汪汪汪。根叔抬起头,去园外瞧。宽伯跟着他,脖子伸得比根叔还长。

有一个人打着雨伞走来了。那人六十出头,身材清瘦,衣服半旧,瞧着就一普通的乡下老头儿。他伸出两只手,一左一右,握住根叔和宽伯的胳膊,紧紧不撒开。

“您还真是守时啊。”根叔和宽伯都非常满意。

“可不。两位老阿哥,还是叫我的小名阿虎。当年,你们一个是队长,一个是会计,都是党员,带着我这个懵懵懂懂的小知青弟弟,下田栽秧、修筑江堤,一起流血流汗……二十年前,我给村子提了一些建议,荒地可以再整顿,辟个果园建个禽场,搞搞副业,没想到大伙儿这么积极响应,现今公交车从城里直通村头,村子建设得也真漂亮!阿根哥,你的桃园丰收了,我怎么能不来吃桃呢。”

“阿虎,尝尝鲜。”根叔和宽伯给他摆上一大盘琉璃玛瑙般鲜亮的桃儿。

三个老伙计坐在树下,听雨,吃桃,叙说家常。

雨点子又变细了些。近处,农田郁郁葱葱,如在画中。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晃”字可见宽伯的到来出人意料,也写出他风风火火的样子。

B.第段以外貌和动作描写刻画阿虎的质朴形象,进一步揭示人物关系。

C.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交代人物的身份和阅历,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讲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灵活自如。

11.小说借桃园听雨写乡村巨变,请简要概括发生在乡村的变化。

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根叔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心里就溢出许多期许。(“溢”字有何妙用?)

(2)突然,看园子的狗叫起来了,汪汪汪,汪汪汪。(两组“汪汪汪”可否删去?)

13.小说以“雨景”结尾,韵味悠长,请结合全文分析其表述效果。

14.村里举行“新农村建设”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拟推荐根叔参加评选,请你为他写一段推荐语。

10.A11.①生态(人居)环境得到改善;②乡村交通变得便利;③人们生活更加富足。

12.(1)“溢”字是液体“满而涌出”的意思,用在这里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根叔迫切期待与阿虎相见的心理。(2)示例一:不可删。反复使用拟声词,与后文“循声抬头,伸长脖子”等动作衔接自然,强调了根叔和宽伯二人对阿虎到来的期盼。示例二:可以删去。因为“看园子的狗叫起来了”表明根叔、宽伯二人已听到狗叫声,后面再对狗叫声进行摹拟,显得语义重复,不够简洁。

13.①照应开头(标题),使结构浑然一体;②渲染安静平和的气氛;③暗示丰收在望,乡村将更美。

14.示例:作为农民,他勤劳质朴,扎根家乡,为建设新农村流血流汗;作为基层老党员,他以身作则,与时俱进,为建设新农村尽心尽力(他模范带头,科技兴农,为新农村建设奉献力量)。人如其名,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根,特推荐他参加“新农村建设”先进人物评选。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结合第⑨段“他又补上一句,“阿虎不是和咱说好了吗,今天就在你这园子里,咱仨好好聚聚。”可知宽伯的到来是三人约定好的。题干中““晃”可见宽伯的到来出人意料,也写出他风风火火的样子”说法有误。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第②段“根叔又绕着园子检查了一圈儿,堤上的戴胜鸟正叫得欢愉。阿虎说这鸟早先灭绝过,现在又出现,金贵着哩”可概括为:生态(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结合第⑧段“现如今从城里到村口,坐车也不过一个小时,都是平整顺溜的大马路”和第段“现今公交车从城里直通村头”可概括为:乡村交通变得便利;

结合第⑨段“家家三层洋楼户户小汽车。一年到头,大家伙儿也出去旅游”和第段“现在改良水稻栽培,家家丰收,都有钱”可概括为:人们生活更加富足。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1)“溢”字本义指器皿里的液体满而流出,引申指过度、超出等。结合文中“昨晚,阿虎打电话说,今早八点准来”可知,用在这里,将根叔迫切期待与阿虎相见的抽象心理具体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根叔的急切,迫不及待。

(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析不唯一。

反复使用拟声词“汪汪汪”与后文“循声抬头,伸长脖子”等动作相连,衔接自然,强调了根叔和宽伯二人对阿虎到来的期盼。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回答:不可以删去。结合第段“突然,看园子的狗叫起来了”可知,这一句已点明根叔、宽伯二人听到狗叫声,再对狗的叫声进行摹拟,语义重复,不够简洁。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回答:可以删去。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

一般来说,结尾语句:结构上,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并照应标题和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内容上,抒发了的感情,点明主旨。

“雨点子又变细了些。近处,农田郁郁葱葱,如在画中”是景物描写,渲染了安静平和的气氛。结合第段“近处,农田郁郁葱葱,如在画中”可知,“郁郁葱葱”暗示丰收在望,将乡村农田之景比作画中景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村的美丽;结合第段“雨点子又变细了些”与第①段“清晨,落了一点雨,桃园像是洗过一般”分析可知,结尾段照应了开头,也照应了标题“桃园听雨闻琴”,结构严谨。

本题考查推荐语。

为根叔参加评选,写一段推荐语,要写出其事迹、品质、贡献等。

示例:根叔,不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勤劳农民,更是一个基层的优秀党员干部,为了家乡的发展,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勤勤恳恳忙活了一辈子,下田栽秧,修筑江堤,种果园,为新农村的建设流血流汗,任劳任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身上既有中华传统美德之根,又有新时代顽强奋进,与时俱进的精神,我推荐他参加“新农村建设”人物评选。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废话文学”的主题讨论

2021年下半年,一场名为“废话文学”的浪潮自网络席卷了我们的生活。所谓“废话文学”,即指那些有点搞笑,看似说了话又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表述形式。大家在快速流传、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思考。

A“废话文学”是有自己独有结构的,一般来说,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等量置换把一句话分作两句说,借助单位、数量、同义近义词等等的置换,在上下句之间造成一种看起来好像不一样,其实是一个意思的效果。

例如:一日不见,如隔24小时,七天不见,如隔一周;台上一分钟,台下60秒。

二、意义顺延通过前半句陈述,后半句重复的结构方式,达到一种无懈可击的因果关系表述,严谨整饬,以重复强调重点,非常高效。例如: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三、正反互搏一种上半句说正话,下半句说反话,让对句内容完成互斥对冲的矛盾结构。例如:据我所知,我一无所知。

“废话文学”之所以流行,或许也和当下较为普遍的社交焦虑不无关系。很多人活跃于网络,面对看不见的陌生人可以侃侃而谈、毫无戒备、彻底放松,但是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中,却小心翼翼、吭吭哧哧起来,甚至还有了“社交恐惧症”一说。人们在现实中畏惧表述,到了网络便有一种找补心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哪怕是废话连篇。

废话或许无用的,但可有趣。B蔡元培在《论国文的趋势及国文与外国语及科学的关系》也讲到:“国文分两种:一种是实用文,在没有开化的时候,因生活上的必要发展的;一种是美术文,没有生活上的必要,可是文明时候不能不有的。”

“废话文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表述能力退化,患上“文字失语症”。

新华社每日电讯曾发文表示: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述,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未经你的思考和语言生成,梗借助你的指尖和嘴把自己说了出来,你不过是那些梗的通道。这样一来不是你选择了说废话,而是废话在说你。C文字失语与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息息相关,具有隐蔽性的电子媒介装置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表述方式。这是社会学家伯格曼的装置范式理论,即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的表述和交流越来越依赖那种电子媒介的装置,这些装置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表述,甚至成为肢体的一部分,让人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当我们对网络这个媒介装置过分依赖时,主动生成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就不自觉退化了。

15.下列陈述符合上文信息的一项是()

A.“蝉的翅膀非常薄,有多薄呢?薄如蝉翼。”这句属于“废话文学”中的“等量置换”。

B.“废话文学”是如今社会人群交流的必要途径。

C.蔡元培先生是“废话文学”的拥护者。

D.过度依赖“废话文学”,可能会使我们语言和文字的表述能力退化。

16.下面朱自清说的这句话放在A.B.C哪一处合适?为什么?请阐明你的看法。

朱自清即表示:得有点废话,我们的生活才有意思。

17.作业本上有一道关于鲁迅《秋夜》的阅读理解题,如下: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加点字的表述效果。)

小明的回答:这些加点字说明了两株都是枣树。

老师的评改:错,我上次看到这么正确的解析还是在上次。

问:小明的回答与老师的评改,谁应用了“废话文学”?请你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5.D16.放在B处。理由:此处采用了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手法,证明了本段“废话或许无用的,但可有趣”的观点。

17.老师的评改。理由:①老师巧用“废话文学”中的“意义顺延”,指出小明的回答不具备任何价值。②老师调侃之余显得幽默,而且增添了评改的人情味。③小明的回答是废话,没有分析问题,只是对已知信息的重复。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

A.“这句属于‘废话文学’中的‘等量置换’”的表述不符合上文信息。结合“二、意义顺延通过前半句陈述,后半句重复的结构方式,达到一种无懈可击的因果关系表述,严谨整饬,以重复强调重点,非常高效”可知,前半句“蝉的翅膀非常薄”和后半句“薄如蝉翼”的意义是重复的,两句以重复强调了蝉翼薄的重点,属于“意义顺延”;

B.表述不符合上文信息。结合“大家在快速流传、广泛应用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思考”,“‘废话文学’之所以流行,或许也和当下较为普遍的社交焦虑不无关系”可知,“废话文学”只是被广泛应用和流行,并没有说“‘废话文学’是如今社会人群交流的必要途径”;

C.表述不符合上文信息。结合“蔡元培在《论国文趋势及国文与外国语及科学的关系》也讲到:‘国文分两种:一种是实用文,在没有开化的时候,因生活上的必要发展的;一种是美术文,没有生活上的必要,可是文明时候不能不有的’”可知,这里列举蔡元培先生的话是为了论证“废话或许无用的,但可有趣”的观点,而并非说“蔡元培先生是‘废话文学’的拥护者”;

D.表述符合上文信息。结合“‘废话文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表述能力退化,患上‘文字失语症’”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补充论据。

结合“朱自清即表示:得有点废话,我们的生活才有意思”可知,朱自清的话是指废话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可以给生活增添一些趣味;

阅读材料可知,A处是在介绍当今流行的“废话文学”的独有结构;B处是在论证“废话或许无用的,但可有趣”这一论点;C处是在论证“废话文学”对我们表述能力的渐进式影响;所以朱自清的话,放在B处更适合,能论证B处所论证的观点“废话或许无用的,但可有趣”,故放在B处作为道理论据更恰当。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材料内容。

结合“小明的回答:这些加点字说明了两株都是枣树”可知,小明的回答只是重复了加点字的表面含义,是不要加以分析理解就可以得到的信息,未能根据题干要求赏析加点字所表述的情感,这个回答不符合题干要求;结合“废话文学”独有的三类结构可知,对照中的结构,可发现小明回答不符合“废话文学”的基本结构,所以小明的回答不符合“废话文学”;

结合“老师的评改:错,我上次看到这么正确的解析还是在上次”可知,老师前半句说“上次看到这么正确的解析”和后半句“还是上次”进行了重复,突出强调“这么正确的解析”的反讽意味,本身小明的回答并不符合题干要求,只是对表面情况的复述,但来时却强调解析的“正确”性,突出小明解析属于废话的特点;同时老师调侃之余显得幽默,而且增添了评改的人情味;结合“通过前半句陈述,后半句重复的结构方式,达到一种无懈可击的因果关系表述,严谨整饬,以重复强调重点,非常高效”可知,老师的评改符合“废话文学”中“意义顺延”的结构,属于“废话文学”。

(五)(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国民对体育健身目的认知更加全面,91.0%的儿童青少年、87.2%的成年人和53.6%的老年人认为体育健身具有积极作用。对有意识主动参加体育健身人群的调研访问中,75.52%的受访者认为健身是为了提升身体功能。青少年健身人群和女性健身人群更注重通过体育健身“增强运动能力”,老年健身人群更注重通过体育健身增强心肺功能。72.1%的受访健身者认为,体育健身作用不仅体现在身体层面,还体现在促进心理健康、增加社交关系方面。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推荐6-17岁青少年的运动量为:每周3天练力量。

1.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且鼓励以户外活动为主。

2.每周至少进行3天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

3.减少静态行为,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两小时。

图一:每周至少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人数变化图图二:科学健身指导情况

18.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显示,老年人比儿童青少年更多认识到体育健身的意义。

B.青少年可以进行适当的高强度锻炼,加强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练习。

C.2021年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锻炼的人数与2014年相比增长18.5%。

D.初中学生每天观看电视、使用手机等视屏时间累计应少于2小时。

19.调查显示,国民对体育健身目的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体育健身有哪些积极作用?请根据概括。

20.小语平时不喜欢锻炼,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会给他提哪些建议?

18.A19.①提升身体功能;②增强运动能力;③增强心肺功能;④促进心理健康;⑤增加社交关系。

20.①有意识主动参加锻炼(认识体育健身的积极作用);②要力争达到青少年身体活动的运动量(要每周3天练力量);③要在科学健身指导下进行体育健身(要主动寻求科学健身指导)。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辨析。

A.“每年增长18.5%”说法有误,结合“91.0%的儿童青少年、87.2%的成年人和53.6%的老年人认为体育健身具有积极作用”可知,儿童青少年比老年人更多认识到体育健身的意义,并不是选项中所说的“老年人比儿童青少年更多认识到体育健身的意义”。

故选A。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

结合中“对有意识主动参加体育健身人群的调研访问中,75.52%的受访者认为健身是为了提升身体功能”的内容可概括为:提升身体功能;

结合中“青少年健身人群和女性健身人群更注重通过体育健身“增强运动能力”的内容可概括为:增强运动能力;

结合中“老年健身人群更注重通过体育健身增强心肺功能”的内容可概括为:增强心肺功能;

结合中“体育健身作用不仅体现在身体层面,还体现在促进心理健康、增加社交关系方面”的内容可概括为:促进心理健康、增加社交关系。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意见建议能力。

结合中“国民对体育健身目的认知更加全面,91.0%的儿童青少年、87.2%的成年人和53.6%的老年人认为体育健身具有极作用……体育健身作用不仅体现在身体层面,还体现在促进心理健康、增加社交关系方面”的内容可知,要认识体育健身积极作用,积极主动参加锻炼;

结合中“《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推荐6-17岁青少年的运动量为:每周3天练力量”的内容可知,要力争达到青少年每周3天练力量的身体活动标准;

结合图二“科学健身指导情况”可知,还要在科学健身指导下进行体育健身或要主动寻求科学健身指导。

三、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长大不仅意味着独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懂得感恩,尊重法治,强调担当,年轻的心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日报》

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史铁生

做你喜欢的事情,有热爱,练习的时候才不会觉得累。

——谷爱凌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例文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觥筹交错,案牍累累,你望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望而却步;独寻那阡陌交通,田园之乐。

透过宦海的沉浮,人间的俗恶,我从你——陶渊明的身上,读出了一种境界,那就是你超脱尘世的人生追求——淡泊。

即使是“环堵萧然,不敝风日”,即使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能纠结你的心灵?终究是过往烟云,“晏如也”。

是因为淡泊!

何谓淡泊?淡泊是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是朱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的随和,亦是郑燮“难得糊涂”的豁达。

这样看来,淡泊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然而,当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商品经济时代里,被功利所包围的我们,人们忙忙碌碌,沉迷于欲望而不能自拔,进而丢失了自己。谁人又能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淡然?

世上的诱惑有千千万万,但只要淡泊一切身外之物,就能取得好的成就,只因为心静。太过看重身外之物,只能徒增烦恼与羁绊。心灵最美之处,叫淡泊。有一种美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物欲所扰,不为世俗所知,他来源于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最美光辉的闪现,这种美丽叫淡泊。

风流自赏,只容花鸟趋陪;真率谁知,合受烟霞供养;淡泊明志,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世浮沉,繁华竞逐。万象纷纭以深深被浮华所附,我不愿累于这物欲横流的世界,我想要试着追寻我的宁静与淡泊,像陶渊明一样的生活。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与立意。从材料一“长大不仅意味着独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懂得感恩,尊重法治,强调担当”,可知可以从成长要有担当和责任意识、懂得感恩、尊重法治的角度立意;从材料二“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可以看出可从要乐观面对苦难的角度立意;从材料三“做你喜欢的事情,有热爱,练习的时候才不会觉得累”,可以看出可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角度立意。可以根据所给材料的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任选一种参照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来写,要能突出其特点。

第二,思路与选材。本文适合写议论文。那么我们可以三则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来展开,写议论文,具体行文时要先明确自己对材料的看法,明确观点;然后可以采用分论点的并列式结构来论证中心论点。论据上要选择典型的事例,道理要通俗易懂,语言上要精练表述,有针对性地议论。比如我们树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观点,然后讲述兴趣的重要性,并列举不同的名人事例来加以论证。最后再次点题,做到首尾呼应,使文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上杭县2023年九年级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默写填上空。

追寻诗人的足迹,感受山川的浪漫、文字的隽永,让我们跟着诗歌去旅行。诗歌中有“山”的雄壮,《望岳》中“①_______,②_______”,展露出青年杜甫宏伟的抱负;诗歌中有“水”的柔情,“③________,万里送行舟”,是李白对故乡的眷恋;诗歌中有“花”的美丽,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④________,⑤________”;还有“月”的遐思,李白《峨眉山月歌》中“⑥______,⑦______”写出月影清江的美景。水面上的月光又不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⑧______,⑨______”两句则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写出浮现在湖上的月光之美。月还引人思怀,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向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⑩______”。

2.根据语境作答。

1935年6月18日上午十点,汀州试院旁边中山公园的八角亭,瞿秋白独自落座,自斟自饮,①。喝了一瓮酒,瞿秋白欠身离席,要了一支纸烟,到达罗汉岭下的刑场,kǎi(A)然赴死,时年36岁。

1985年复建的瞿秋白烈士纪念碑wēi(B)然屹立于半山,山下有一块花岗巨岩,丹书“瞿秋白同志就义处”,旁边是瞿秋白烈士纪念馆。我仰头看看在正午阳光下②的纪念碑,低头看看白净(C)细腻却充满力度感的花岗岩。我眼前又浮现出那位白净书生的音容笑貌,从他的外表上完全看不出力度感,但他可真是条汉子。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A.kǎi()然赴死B.wēi()然屹立C.白净()细腻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①、②两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目中无人熠熠生辉B.旁若无人神采奕奕

C.旁若无人熠熠生辉D.目中无人神采奕奕

(3)选文划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把你修改后的语句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3.班级开展以“经典名著中的人生智慧”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你所在的小组确定了“困境与突围”的专题。按照分工,请你从以下书目中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梳理,仿照示例进行概括。

①《水浒传》②《骆驼祥子》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

人物:《西游记》中的唐僧

困境:白骨精变成美女、老妇、老翁欺骗唐僧。孙悟空识破妖怪,打死白骨精变化的三人,唐僧认为悟空滥杀无辜,逐走悟空。后来唐僧三人行至黑松林,被黄袍怪捉住,陷入困境。

突围:猪八戒用激将法激悟空去降妖,悟空救出唐僧。

人生智慧:不要被事物外表蒙蔽,要明辨真相。

人物:___________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

突围:_____________人生智慧: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65分)

(一)(6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在中秋夜写给吕叔潜的一首对月抒怀、寄托情思之作。

B.将月亮比作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生动形象描写了月光的明亮。

C.辛弃疾“把酒问姮娥”,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都流露出消极情绪。

D.这首词想象丰富奇特,意境开阔大气,实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品。

5.“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蕴含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主薨①于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袆等与相报答②。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

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十五·邓芝传》)

[注]①薨:古代称候王死,后文“殂陨”与之同义。②相报答:这里指回访东吴。③芝:邓芝,蜀国大将。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即使君也使用词典选择义项:即:①靠近;②就是;③即使。(1)即:____

孤诚愿与蜀和亲关联教材:诚如,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顾茅庐》)(2)诚:____

共为唇齿联系成语:唇亡齿寒(3)唇齿: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B.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C.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D.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

(2)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

9.邓芝认为,吴蜀“连和”有人才和地理两方面的优势。请简要分析。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桃园听雨

①清晨,落了一点雨,桃园像是洗过一般。根叔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心里就溢出许多期许。昨晚,阿虎打电话说,今早八点准来。时辰还没到,不如散会步,活动活动筋骨。

②根叔又绕着园子检查了一圈儿,他眺望江边的防护堤,堤上的戴胜鸟正叫得欢愉。阿虎说这鸟早先灭绝过,现在又出现,金贵着哩。阿虎说啥就是啥,他信。

③桃树下,陡然晃出一个人,人影儿越走越近。来人是发小,村里的老会计,人称宽伯。两个人觅了一个树墩坐下来。

④“你从城里儿子那回来的?”根叔摘下一个湿润的桃,递给宽伯。

⑤“是呀。”

⑥“城里不好吗?”根叔笑笑。

⑦宽伯就捶捶腰,脸上看不出啥表情,眉毛皱皱的,又散散的。他把桃吃完了。“真甜。今年你要发了。”

⑧“谢老哥吉言。”根叔又看了会天。现如今从城里到村口,坐车也不过一个小时,都是平整顺溜的大马路——虽然时间来得及,可万一阿虎就是忘了呢?想了想,他只好没话找话:“既然城里好,那你咋还要回村?”

⑨宽伯舔了一下唇,眼睛觑着根叔。“城里好,咱农村现在就差?家家三层洋楼户户小汽车。一年到头,大家伙儿也出去旅游。搁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哩。”他又补上一句,“阿虎不是和咱说好了吗,今天就在你这园子里,咱仨好好聚聚。”

⑩根叔笑了。“就知道你不敢忘。”

“随口一说的事儿,咱们真能当真?”宽伯有点不自信。

“不来,那是他不守信。”根叔伸伸腿儿,直起脖颈,又道:“咱小老百姓,不求发大财,一辈子就图个言而有信。”

宽伯点点头。

根叔叮嘱:先摘桃吧。不来,就扔给狗子吃。

宽伯会意,咧咧嘴儿,又扯过话题:“老实说,我在城里待得憋屈,还是喜欢咱这地方。从前那是苦,红薯南瓜菜秧子充饥。就比如你这桃园,往年也只是一片滩地,一丛一丛芦苇,风景不差,可大家口袋里干瘪。现在改良水稻栽培,家家丰收,都有钱。大鱼大肉吃腻了,反而想种一点那小米吃一口杂粮,真是怪了。”

根叔就道:“我也本想种点别的。可是,我听专家的。专家说,这滩地种果树好。”

“呵呵,阿虎爱吃桃,你就偏偏种桃树。”

细雨蒙蒙,又过了半小时,两个老汉对望了几眼。红红的桃儿诱人,雾霭中,果园里窜出来几个小孩儿,根叔让他们随意摘。他的心,更是焦急起来。

突然,看园子的狗叫起来了,汪汪汪,汪汪汪。根叔抬起头,去园外瞧。宽伯跟着他,脖子伸得比根叔还长。

有一个人打着雨伞走来了。那人六十出头,身材清瘦,衣服半旧,瞧着就一普通的乡下老头儿。他伸出两只手,一左一右,握住根叔和宽伯的胳膊,紧紧不撒开。

“您还真是守时啊。”根叔和宽伯都非常满意。

“可不。两位老阿哥,还是叫我的小名阿虎。当年,你们一个是队长,一个是会计,都是党员,带着我这个懵懵懂懂的小知青弟弟,下田栽秧、修筑江堤,一起流血流汗……二十年前,我给村子提了一些建议,荒地可以再整顿,辟个果园建个禽场,搞搞副业,没想到大伙儿这么积极响应,现今公交车从城里直通村头,村子建设得也真漂亮!阿根哥,你的桃园丰收了,我怎么能不来吃桃呢。”

“阿虎,尝尝鲜。”根叔和宽伯给他摆上一大盘琉璃玛瑙般鲜亮的桃儿。

三个老伙计坐在树下,听雨,吃桃,叙说家常。

雨点子又变细了些。近处,农田郁郁葱葱,如在画中。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晃”字可见宽伯的到来出人意料,也写出他风风火火的样子。

B.第段以外貌和动作描写刻画阿虎的质朴形象,进一步揭示人物关系。

C.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交代人物的身份和阅历,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讲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灵活自如。

11.小说借桃园听雨写乡村巨变,请简要概括发生在乡村的变化。

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根叔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心里就溢出许多期许。(“溢”字有何妙用?)

(2)突然,看园子狗叫起来了,汪汪汪,汪汪汪。(两组“汪汪汪”可否删去?)

13.小说以“雨景”结尾,韵味悠长,请结合全文分析其表述效果。

14.村里举行“新农村建设”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拟推荐根叔参加评选,请你为他写一段推荐语。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废话文学”的主题讨论

2021年下半年,一场名为“废话文学”的浪潮自网络席卷了我们的生活。所谓“废话文学”,即指那些有点搞笑,看似说了话又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表述形式。大家在快速流传、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思考。

A“废话文学”是有自己独有结构的,一般来说,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等量置换把一句话分作两句说,借助单位、数量、同义近义词等等的置换,在上下句之间造成一种看起来好像不一样,其实是一个意思的效果。

例如:一日不见,如隔24小时,七天不见,如隔一周;台上一分钟,台下60秒。

二、意义顺延通过前半句陈述,后半句重复的结构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