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冲刺模拟测试卷(三)
科学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姓名和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评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来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5.如需画图作答,必质用黑色字造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图形线条描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a:40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尊
A.加热液体B.点燃酒精灯
D.滴加少量液体
2.下列4个化学反应均能发生,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共有()
高温
①Zn+H2so4=ZnSC)4+H2T②2Na+2H2O=2NaOH+H2T③SiO2+2C—Si+2COf④
Ch+2NaBr=2NaCl+Br2.
A.1个B.2个C.3个D.4个
3.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对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③②①
A.②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B.①的数量最多,能够运输氧气
C.③能止血和加速凝血D.①、②、③中只有①没有细胞核
4.右图是健康成年人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标号1、2,3所示结构共同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
B.图中a、b处的生理过程分别是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图中结构⑵内的液体叫原尿,[5]内的液体叫尿液
D.与⑴内液体相比,[3]内液体中尿素的含量降低
5.小红对如图所示的两个探究实验进行比较后有了以下几点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是发电机的原理,乙实验是电动机的原理
B.甲实验是用来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实验装置,乙实验是用来探究磁能否生电的实验
装置
C.实验时,甲中导体ab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乙中导体ab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D.甲实验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乙实验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6.人在感冒时,呼吸不畅的原因是()
A.鼻腔粘膜分泌粘液过多,堵塞了鼻腔B.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
C.气管分泌的痰过多堵塞了呼吸道D.声带发炎肿胀,气体不能通畅流动
7.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A.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生活空间而发生生存斗争
B.虫媒花与某些传粉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这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最终抗生素诱导细菌定向发生了耐药性变异
D.现代长颈鹿是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
8.基本盖的研实小组利用基因“魔剪”CRISPR/Cas9编辑核术,开发出一种有效方法,能破坏
艾滋病毒(HIV-1)的基因,成功抑制感染细胞内HIV-1的增殖。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B.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是它的传染源
C.从免疫学角度判断,艾滋病病毒属于抗体
D.“魔剪”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
9.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
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
列推测正确的是()
A.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10.为验证Fe、Cu、Ag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实验方案
(不做其他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11.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水平
面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推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一组是()
选项待提纯的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HC1
CaCl2溶液过量CaCC>3、过滤
B
NaOH溶液Ca(OH)2过量Na2c溶液、过滤
CCuMg稀硫酸、过滤
DCH4H2O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13.如图所示,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在水平力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当力F逐渐减
小的过程中,物体静止一段时间后,向下运动,则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
可能是下列图线中的()
A.在助跑阶段,动能保持不变
B.在起跳时,机械能最小
C.在最高点时,动能最大
D.从起跳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15.如图所示,三位同学用同一组器材进行了下面三项操作:甲同学用水平方向的力拉木块
A在长木板B上匀速运动;乙同学用水平方向的力拉A在B上加速运动;丙同学用水平方
向的力拉B,使AB一起匀速运动。三位同学的操作中A与B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
甲、fz、f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q,=f4=f丙B,fI|i=fZ,,f丙=0C.fI»i=fjXj<fZ.D.fip<fZ.,fH=0
16.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示金属的活跃
程度。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解释下列实例正确的是()
KCaNaMgAlZnFeSnPb(H)Cu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A.常温下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氧化
B.用铁制的容器配制浸种用的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C.用锡壶来装酸性物质
D.氢气不能还原氧化铁,所以工业炼铁的还原剂用一氧化碳
17.如图是滑雪运动员从山上滑下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加速下滑过程中动能增大
B.运动员下滑过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他将处于静止状态
C.运动员穿上滑雪板,因增大了与雪地的接触面积,而增大了摩擦力
D.运动员弓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大重力的
18.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
表的示数为8伏,10秒内定值电阻Ri做功为20焦;当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14伏
B.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8欧
C.滑片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75安
D.电路先后两次消耗的总电功率之比为2:3
19.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mg硫酸铜粉末mg硫酸铜粉末mg硫酸铜粉末
20七20mL水20to40mL水50七20mL水
①②③
A.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一样B.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溶液颜色最深D.温度不同,无法比较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下列科学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撬棒抽象为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利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B.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C.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时,用加热时间反映物质吸收的热量,利用了类比法
D.研究电流热效应时,用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高度反映电流产生的热量,利用了转换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秋冬毒雾杀人刀”,雾霾天气时气压低,温度大,人体排汗困难,诱发心脏病的几
率高。雾霾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粉尘灯颗粒物,一旦进入呼吸道粘着在肺泡上,轻则造成
鼻腔疾病,中泽造成肺部硬化,甚至肺癌。雾霾天气时光照严重不足,紫外线明显减弱,空
气中的细菌很难被杀死,传染病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
材料二: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合成人造单细胞生物。项目负责人J•克雷格•文特尔将“人造生命”
起名为“辛西娅”(Synthia,意为“人造儿“辛西娅”其实是一个人工合成的基因组,也是
第一个以计算机为父母,可以自我复制的单细胞物种。科研人员先将“山羊支原体”的内部挖
空,再向其中注入人工合成的一种名为“覃(xun)状支原体”的DNA,最后新的支原体开始
自我繁殖,成为世界首个“人造生命
(1)雾霾天气时,少开窗,外出戴口罩,主要是为了预防系统疾病的发生。
(2)某地雾霾中含有肺结核的病原体,该病原体和头癣病的病原体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肺结核的病原体。
(3)材料二中“人造生命”的实验说明: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是由控制的。
(4)材料二涉及到生物新技术的应用,请结合所学科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o
22.如表是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的如下数据。
主要成份血浆中肾小囊中尿液中
(克/100毫升)(克/100毫升)(克”00毫升)
水909896
蛋白质8.000.030.00
A0.100.100.00
无机盐0.720.721.10
B0.030.031.80
(1)表中A可能是,B可能是o
(2)A物质在肾小囊中存在而在尿液中没有,说明肾小管具有作用。
(3)尿检中发现红细胞和大量蛋白质,请推测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2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见图),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
询问老师后只知道是Na。、NaOH、Na2c03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
断其是否变质,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值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
(2)同学们又取少量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3)请在“?”处写出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推断原溶液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2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氯化钠溶液,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右上图中的(填字母),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A操作中有关玻璃棒的搅拌、酒精灯加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少量晶体析出时,玻璃棒停止搅拌,酒精灯继续加热
B.当大量晶体析出时:玻璃棒继续搅拌,酒精灯停止加热
C.当晶体全部析出时,玻璃棒停止搅拌,酒精灯才停止加热
25.小红为小腿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
甲、乙两个区域后,再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两部分.小红在甲区域内放置了
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没着一支蜡烛A,并在乙区域挡板后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准
备就绪后,小红请小鹏坐在乙区域一侧的某点P(如图所示),并迅速将乙区域已准备好的
蜡烛B点燃,在小红一只手麻利地在小鹏眼前绕过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
个缝隙MN.当小鹏沿着小红的手指望向蜡烛A时,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
了!
甲区乙区
AA蜡蜡烛烛
M_N_
甲区/挡板挡板
薄玻璃板薄玻璃板
(1)若实验中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到薄玻璃板的垂直距离分别为Si和S2,则
SiS2(选填“>”、“<”或“=”)
(2)小鹏之所以能看到“水火相融”的奇迹,是因为他看到的燃烧的蜡烛B通过薄玻璃板所
成的等大的、、像.
26.如图所示,A为重5N的正方体,B为粗糙水平面,F为竖直作用在A上的力,大小为
6N,则图甲中B所受压力为N,图乙中B所受压力为N.
甲乙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为便于运输,果农们往往在柿子未完全成熟时就进行采摘,怎样才能使买来的柿子早点
成熟呢?小明做了下面的实验:选择20只大小与成熟度相近的同种柿子,分成二组,每组
10个,分别放入二个相同的纸箱中,同时在第一个纸箱中放入两个成熟的苹果。将二个纸
箱放在同一个地方,通过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操作方法达到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另加2个成熟苹果7天左右
第二组不做处理将近22天
(1)小明同学设计上述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2)实验中,第二组的作用是。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地烧杯中滴
加稀盐酸,一会儿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了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
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含有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只有CaCL;猜想二:溶质有CaCL、HC1和Ca(OH)2;
猜想三:溶质有CaCh和Ca(OH)2;猜想四:溶质有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方案设计】
方案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献溶液若酚酸不变色则猜想一正
确
若酚麟变红色则猜想三正
确
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若产生白色沉则猜想四正
硝酸淀确
【方案评价】小组同学通过讨论后认为:
⑴方案一能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但无法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
⑵方案二不可行,理由是如果猜想一正确,按照方案二的实验操作也会生成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按照方案一进行实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甑
溶液,振荡,观察到酚儆溶液不变色,即说明猜想三不正确。
【再次探究】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一和四哪个正确,小组又设计了试验方案三: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进行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并得出正确结论
的是(填序号)
①锌粒②铜丝③二氧化碳④氧化铁⑤氢氧化钾⑥硫酸铜⑦碳酸钙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实验后最终证明猜想四是正确的。
【反思与拓展】
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b,需要除去杂质,该如何操作?
29.已知NaHCCh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3受热不分解。现
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Ch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Ch,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
产品中NaHCCh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稀硫酸
方案一:样品7测定生成C02的质量。
(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选填“能”
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加热
方案二:样品一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用烟,称得质量为21.2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g;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堪烟;
③将用烟充分冷却,称量用烟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用烟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g。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o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C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已知2NaHCO3ANa2cO3
+H2O+CO2T)
30.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
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距离/c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机械效率
12100.83083.3%
24101.530
36103090.9%
国用图7国丙
(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漏填,由图丙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N;
(3)分析数据可得实验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选填“高”或"低”);
(4)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8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此时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可能为(只填序号)
A.71.6%B.82.4%C.92.1%
31.小明做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
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和导线。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没有连接完整的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明将电路
连接完整。
(2)小明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示数但示数很小,
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小灯泡始终没有发光,则原因可能是。
(3)小明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处。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
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o
(4)测完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后,在不改变变阻器滑片P情况下,仅将小灯泡换成5C定值
电阻,若要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5V,滑片P应向移动(选填“左”或“右”)。
32.小明和同学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硫酸铜溶
液是稀硫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吗?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率吗?
试管ABCDEF
CuSCh溶液/毫升00.511.524
水/毫升43.53Viv20
收集H2所用的时间/秒348246190165230360
1鎏升水1昼升CuSO.洛液
、等浓度
W2粒大小"
苛/相喷
(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右边试管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成。
他认为CuSCX,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
硫酸,按上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试管D中加入水的体
积V产毫升。由上表可得出,CuSO4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的
趋势是。小明发现当硫酸铜溶液质量大于1.5毫升,产生氢气的速率反而降低,联
想到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原理相似,原因是。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3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标有“3V1.5W”的字样,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
小灯泡正常发光;再闭合开关Si,电流表示数为0.6A。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通电Imin,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能。
34.电梯是高层住宅必备的交通工具.如图甲所示是某种升降电梯工作原理图,它由轿厢、
对重、电动机、钢丝绳、滑轮等部件连接组成.电动机和对重通过钢丝绳分别给轿厢施加拉
力,连接轿厢的两根钢丝绳非常靠近,轿厢与对重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对重的质量为400kg,
空轿厢的质量是500kg,额定载重量是1000kg,某次电梯满载上升时的v-t图象如图乙所
示.不计钢丝绳重力和一切摩擦.(g=10N/kg)
图甲图7,
(1)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2)电梯匀速运动阶段,对重的重力做的功是多少?
(3)电梯匀速运动时、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4)简述对重的作用.(至少两条)
35.如图所示是检测某一传感器的电路图,这种传感器上标有“6V、L8W”的字样(该传感器
可看作一个纯电阻电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IOC、1A”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求:
(1)这种传感器的电阻Ro是多少?
(2)如果在a、b之间所加的恒定电压为6V、试分析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阻值
为Ro的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
(3)根据技术资料可知,如果测得该传感器的实际电阻与第(1)问中Ro的值(称为额定
值)偏差大于1。,则该传感器就不能正常使用.实际检测时,将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加在
图a、b之间,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i的阻值,改变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检测数据记录如下表:
检测次数电流表示数/A电压表示数/V
第1次0.181.68
第2次0.220.90
通过计算分析,你认为这个传感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此时在a、b之间所加电源的电压是
多大?
36.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Ch、Na2so八C11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实验小
组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Na2c03溶液与CuS04溶液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
【活动与探究】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
(1)【现象与结论】经上述操作,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和(填化学式)。
(2)【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该实验小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称取
46.2g该粉末,溶于水配成174.6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
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沉
淀
质
量
g
①计算产生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
②通过计算确定46.2g固体粉末的组成。(回答出物质名称和其质量)
37.垃圾发电是把各种垃圾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其中:一是对燃烧值较高的进行高温焚
烧,在高温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二是
对不能燃烧的有机物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腐烂发酵、产生一种气体沼气。据测算,1立
方米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0.2立方米。1立方米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饪,可以
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1)垃圾进行无氧分解会产生沼气和二氧化碳,请写出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沼气由甲烷细菌在分解腐烂物时释放出来的,1立方米沼气可以产生________焦
耳能量。甲烷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A.需氧自养型B.厌氧自养型C.需氧异养型D.厌氧异养型
(3)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产生7.2x108焦的电能,这些电能相当于千克烟
煤燃烧放出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3x10?焦/千克,燃烧转化率为60%)o
(4)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能,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对于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
③天然气发电;④太阳能发电;⑤垃圾焚烧发电等5种方式,你认为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的是(填序号)。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B.点燃酒精灯
C.读液体体积D.滴加少量液体
【答案】B
【解答】A、加热液体时手握试管夹长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用酒精灯的外
焰加热,操作正确;
B、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点另一酒精灯.,操作不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操作正确;
D、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Bo
2.下列4个化学反应均能发生,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共有()
高温
①Zn+H2sO4=ZnSO4+H2f②2Na+2H2O=2NaOH+H2T③SiO2+2C—Si+2C0f④
Cl2+2NaBi=2NaCl+Br2.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D
【解答】解: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
反应进行解答;①Zn+H2sO-ZnSCU+H2T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质中Zn和H?是单质H2SO4
和ZnSO4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②2Na+2H2O=2NaOH+H2T该反应的反应物
生成物质中Na和&是单质H2O和NaOH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③SiCh+2C
高温
「Si+2COj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质中C和Si是单质SiCh和CO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
是置换反应;④C12+2NaBr=2NaCl+Br2.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质中Cb和Br?是单质,
NaBr和NaCl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对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②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B.①的数量最多,能够运输氧气
C.③能止血和加速凝血D.①、②、③中只有①没有细胞核
【答案】A
【解答】A、②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
B、①为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③红细胞为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C不符合题意。
D、没有细胞核的是③红细胞和①血小板,有细胞核的是白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右图是健康成年人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标号1、2、3所示结构共同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
B.图中a、b处的生理过程分别是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图中结构[2]内的液体叫原尿,[5]内的液体叫尿液
D.与川内液体相比,[3]内液体中尿素的含量降低
【答案】A
【解答】解: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故A错
误;
B、图中a、b处的生理过程分别是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正确;
C、图中结构[2]肾小囊内的液体叫原尿,[5]集合管内的液体叫尿液,正确
D、与[I]肾小球内液体相比,[3]出球小动脉内液体中尿素的含量降低,正确;
故答案为:Ao
5.小红对如图所示的两个探究实验进行比较后有了以下几点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是发电机的原理,乙实验是电动机的原理
B.甲实验是用来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实验装置,乙实验是用来探究磁能否生电的实验
装置
C.实验时,甲中导体ab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乙中导体ab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D.甲实验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乙实验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B
【解析】【解答】(1)甲实验有电源,闭合电路时,导体ab有电流,受磁场的作用而运动,
所以甲实验是研究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电动机的制作原理;(2)
乙实验有电流表是显示电流中有无电流的,所以是研究电磁感应的,因为导体运动起来产生
电,所以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发电机的制作原理.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人在感冒时,呼吸不畅的原因是()
A.鼻腔粘膜分泌粘液过多,堵塞了鼻腔B.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
C.气管分泌的痰过多堵塞了呼吸道D.声带发炎肿胀,气体不能通畅流动
【答案】B
【解答】选B。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
气:当人体患感冒时,分泌的组胺等一些物质会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因此鼻粘膜
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使人呼吸不畅.故答案选:B
7.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A.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生活空间而发生生存斗争
B.虫媒花与某些传粉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这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最终抗生素诱导细菌定向发生了耐药性变异
D.现代长颈鹿是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
【答案】C
【解答】A、在自然界中,生活环境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如气候的变化、捕食
者的捕食以及与同类竞争配偶和食物等。它们都为生存而进行着竞争,结果是只有部分个体
得以生存和繁殖下一代。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虫媒花与某些传粉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这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故说法
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结果是抗药性强的细菌
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并将抗药性遗传了下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祖先中有的颈和前肢长些,有的则颈和前肢短一些。这种差异在
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在干旱时,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因为能够吃到树上高处
的树叶,比颈和前肢短些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并通过繁殖将这种特征传递给后代。这
样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和前肢增长的特征逐渐积累,就产生了现在这种长颈鹿。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基本盖的研实小组利用基因“魔剪”CRISPR/Cas9编辑核术,开发出一种有效方法,能破坏
艾滋病毒(HIV-1)的基因,成功抑制感染细胞内HIV-1的增殖。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B.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是它的
传染源
C.从免疫学角度判断,艾滋病病毒属于抗体D.“魔剪”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艾滋病病毒的
遗传物质
【答案】D
【解答】A、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其中艾滋病病毒是它的病原体,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艾滋病病毒是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体外物质,属于抗原,故说法
错误,不符合题意。
D、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有效的DNA片段,“魔剪”技术可以对基因进行编辑,所以可以
改变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
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
列推测正确的是()
A.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答案】D
【解答】解:A.丙是A型血,丁是AB型血,他们的红细胞上都有A凝集原,A错误;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乙为O型血,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有,所以会发生凝集,B错
C.乙的血细胞上没有凝集原和丙血清中抗B凝集素不会发生凝集,C错误;
D.甲是B型血,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D正确.
故选:D
10.为验证Fe、Cu、Ag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实验方案
(不做其他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CuSO4CuSO4FeS04AgNOs
溶液溶液rr
0~Fe心Ag
AENO:AENO3
【答案】c
【解答】解:A、铁能硫酸铜反应,说明铁>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银,从而
证明铁>铜>银,故A正确;
B、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证明铁〉
铜〉银,故B正确;
C、铁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铁>银,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但是不能说明铁与
铜的顺序,故C错误;
D、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氢〉铜,铁能与盐酸反应,说明铁〉氢,铜能与硝酸银反应,
说明铜,银,从而说明铁>铜>银,故D正确.
故选C.
11.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水平
面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推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答案】C
【解答】由题可知,在光滑水平面上和粗糙水平面上拉力大小相同,移动距离相同,根据公
式W=FS可知:两种情况下做功相同。
故选C
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一组是()
选项待提纯的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CaCh溶液HC1过量CaCCh、过滤
BNaOH溶液Ca(OH)2过量Na2cCh溶液、过滤
cCuMg稀硫酸、过滤
DCH4H2O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B
【解答】A.碳酸钙与HCI反应生成氯化钙,而多余的碳酸钙可通过过滤除去,既除去杂质
又不引入新的杂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能够除去杂质但是引入碳酸钠杂质,故B
错误符合题意:
C.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而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通过过滤可以得到铜,故C正确
不合题意;
D.浓硫酸能够吸收水,但是不与甲烷CH4反应,可以除去杂质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
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如图所示,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在水平力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当力F逐渐减
小的过程中,物体静止一段时间后,向下运动,则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
可能是下列图线中的()
【答案】B
【解答】当力F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在物体静止的一段时间内,则摩擦力不变;当物体开
始向下运动后,摩擦力小于重力,并且摩擦力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B。
14.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
j最曷点
茎
助跑起跳—
落到沙地
A.在助跑阶段,动能保持不变B.在起跳时,机械能最小
C.在最高点时,动能最大D.从起跳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部分动能转化
为重力势能
【答案】D
【解答】解:A、在助跑阶段,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动能不断增大,故A错误;
B、在起跳时,人的速度达到最大,此时机械能最大,故B错误;
C、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由于速度不是最快,所以动能不是最大,故C错误;
D、从起跳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速度减小,高度增加,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正确.
故选D.
15.如图所示,三位同学用同一组器材进行了下面三项操作:甲同学用水平方向的力拉木块
A在长木板B上匀速运动;乙同学用水平方向的力拉A在B上加速运动;丙同学用水平方
向的力拉B,使AB一起匀速运动。三位同学的操作中A与B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
甲、fz、f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v=f4=f丙B.fq,=fZ.,f,AJ=OC.fqi=fw<fZ.D.fqi<fZ.,fHi=O
【答案】B
【解答】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即: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与物体
的运动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根据题干信息:甲同学拉木块A在长木板B上匀速运动;乙同学拉A在B上加速运动;都
是物体A与物体B发生了相对运动,产生了滑动摩擦:而在两种情况下,压力大小及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未变,故摩擦力不变即摩擦力相等;即f,尸f?.;
当丙同学拉B,使AB一起匀速运动时,物体A与物体B相对静止,即A与B未发生相对
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它们之间没有摩擦力的存在,即摩擦力等于零:f内=0:
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6.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示金属的活跃
程度。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解释下列实例正确的是()
KCaNa\仅AlZnFeSnPb(H)Cu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A.常温下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氧化
B.用铁制的容器配制浸种用的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C.用锡壶来装酸性物质
D.氢气不能还原氧化铁,所以工业炼铁的还原剂用一氧化碳
【答案】A
【解答】A、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氧化,但铝有自保性能,所
以比铁抗腐蚀性强,符合题意;
B、铁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不能用铁制的容器配制浸种用的波尔多液(含硫酸铜),不符
合题意;
C、锡能与酸发生反应,不能用锡壶来装酸性物质,不符合题意;
D、氨气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7.如图是滑雪运动员从山上滑下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加速下滑过程中动能增大
B.运动员下滑过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他将处于静止状态
C.运动员穿上滑雪板,因增大了与雪地的接触面积,而增大了摩擦力
D.运动员弓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大重力的
【答案】A
【解答】A.运动员加速下滑过程中,质量不变,动能增大,故A正确,符合题意;
B.运动员下滑过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运动员穿上滑雪板,因增大了与雪地的接触面积,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强;摩擦力的大
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所以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弓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加稳度,不能改变重力的大小,故D错误,不符合
题意.
故选A.
18.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
表的示数为8伏,10秒内定值电阻R>做功为20焦;当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14伏B.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8欧
C.滑片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75安D.电路先后两次消耗的总电功率之比
为2:3
【答案】D
【解答】当滑片在中点时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
Ri+y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3=I1x5x5=6V……①
22
由题意知,当滑片滑到b处时因R的接入电阻变大,故电压表示数应增大,即滑片滑到b
点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8V;
同理得:$XR=8V--------②
K]+K
用①式比②式可得:芸,
2R〔+R4
解得:R=2Ri---------------③
将③代入②式可得:x2R]=8V,
K[+N
解得:U=12V,故A错误;
当滑片滑到b点时,R,两端电压为U2'=12V-8V-4V,
则由W=?t,可得:R[==空^*X10s=8。,
R的最大阻值:R=2R,=16Q,故B错误;
滑片在b端时电流12=心=芸37=0.5人,故C错误;
K]+Kol2*r1
滑片在中点时,Ri两端的电压为12V-6V=6V,滑片在b点时,电压为4V,
u?R16a
由P=(可得,电路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5=需=皆=熬高=2:3,故
Krf——Kj+Koll+lolZ
R1+7
D正确。
故选D
19.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mg硫酸铜粉末mg硫酸铜粉末mg硫酸铜粉末
2n0七20mL水H20t:40mL水50t:20mL水
①②③
A.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一样B.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溶液颜色最深D.温度不同,无法比较①③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
【答案】C
【解答】解:A、由于三者所处温度并不完全一样,所以溶解度不会相同.错误;
B、由于①②温度相同,但是①中硫酸铜有剩余,说明饱和,而②中水为40mL但是硫酸铜
无剩余,但是此时是否饱和无法下结论,也可以饱和,也可能不饱和.错误;
C、①③溶剂质量相等,但是①中固体有剩余③固体物剩余,所以③中质量分数大;②③都
没有固体剩余,但是由于②溶剂多,所以③的质量分数比②大,所以③质量分数最大,颜色
也就是最深.正确;
D、①③溶剂质量相等,但是①中固体有剩余③固体物剩余,所以③中质量分数大.能比较.错
误;
故选:C.
20.下列科学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撬棒抽象为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利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B.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C.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时,用加热时间反映物质吸收的热量,利用了类比法
D.研究电流热效应时,用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高度反映电流产生的热量,利用了转换法
【答案】C
【解答】A.将撬棒抽象为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利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故A正确不合题
意;
B.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利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