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一和第二单元含口语习作园地教案设计表格版_第1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一和第二单元含口语习作园地教案设计表格版_第2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一和第二单元含口语习作园地教案设计表格版_第3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一和第二单元含口语习作园地教案设计表格版_第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一和第二单元含口语习作园地教案设计表格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

课题1白鹭课型讲读课文2课时

时间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掌握“精巧、

配合”等14个词语。

教学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目标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教学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重点

教学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难点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1.认识“鹭、嫌”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

教学等词语。

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

美的方法。

教具课件,白鹭的图片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设计意图】运用

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

导入

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

()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诗歌积累。

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

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

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

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

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

31So《白鹭》也作《鹭鹭》。白鹭就是鹭鹭,它是鹭的一

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L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

4)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是在扫清阅读的障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础。】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设计意图:设计这一

字。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

新课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

教学

吗?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

()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的教学打下基础。】

分钟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

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

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背诵优

五、课堂小结。

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

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

及拓展延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

伸()六、布置作业。

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分钟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明白作者的情感。

教学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

目标

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一、复习导入。【设计意图:这一环

()分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节的设计,能有效地检

钟白鹭)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把

2.听写词语,订正。(出示课件12)握情况,夯实学生的基

精巧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础知识。】

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安稳悠然黄昏

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

3抽.查背诵。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设计意图:通过对重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点句子的把握,体会白

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鹭的美,感受作者对白

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鹭的喜爱之情,从而明

重点句子解析。(出示课件13)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

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②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新课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教学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

分钟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

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③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14)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

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O

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

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

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

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

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出示课件18-20)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ffll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

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一一清晨;描绘的状

态一一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设计意图:通过合作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探究的方式把握主旨,

同?(出示课件21)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意识,又能提高参与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度,同时还能让学生从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别人身上学到解决这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类题目的方法。】

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

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

件22)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

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设计意图:学以致

课堂小结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用是我们的目标,设计

及拓展延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

伸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们把课堂所学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运用到实际中,以加深

分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高写作能力。】

物。

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

了美[)

内容外

身】美:流线型结构、

白鹭(精巧的诗)

长喙、脚(韵在骨子里的散

图画美一-清田独钓图文诗)--喜爱

悠然美-一清晨望哨图赞美

清澄美一-黄昏低飞图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J。

镶(嵌倩)适(宜以)白(鹤贺)(兼嫌)气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目。()

2.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箪了。()

3.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修券。()

三、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B.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

常了。”这句话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A.比喻B.对比C.拟人

【答案】

一、嵌宜鹤嫌

二、1.适合2.平常3.悠闲

三、1.A2.B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我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

感受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

的把握。

2.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关注较少,造成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得

不够扎实;在讲解课文的写作手法时一带而过,部分同学不能很好把握。

总之,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教学中,要在注重朗读的基础上,训练学

生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比如默读,希望这样能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能更快地理解课文。同

时我还要多多关注这些学困生,使他们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授课

课题2落花生课型讲读课文2课时

时间

1.认识“榨、榴”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等10个生字,理解“便宜、爱慕”

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

目标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

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

教学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难点

第一课时

1.认识“榨、榴”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等10个生字。

教学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目标

教具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设计意图:运用谜语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导入,提高学生的兴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歌积累。】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1941年),名赞里(ku

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

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

导入

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

()分

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

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

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

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

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

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设计意图:这一环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节非常重要,这是在检

出自然段序号。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时也是在扫清阅读的

新课

地方。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

教学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

()

读、分行、分组比赛读)。基础。】

分钟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

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出

示课件5)【设计意图:设计这一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

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

分来理解。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

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

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

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

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出示课件6)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带

(2)质疑、解疑。着问题读课文,做到有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的放矢,激发学生的探

空地?究欲望,提高学生解决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问题的能力。】

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及拓展延

2.熟读课文。

伸()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分钟

授课

课题3桂花雨课型讲读课文2课时

时间

1.认识“梦、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掌握“桂花、懂得”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

教学

乡的思想情感。

目标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

乡的情趣。

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

重点的思想情感。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

教学

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

第一课时

1.认识“梦、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掌握“桂花、懂得”

等词语。

教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

目标

乡的思想情感。

教具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设计意图:运用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

导入

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

()分

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生学习的兴趣。】

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

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

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

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的文学修养。】

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L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

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

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我们可以把

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设计意图:设计初

2.小组交流、讨论。读课文这个环节,既能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又能锻炼学生的总结

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能力。】

新课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教学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

()

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分钟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

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一一摇桂花一一思桂花)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出示课件7)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

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

爱桂花一一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一一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一一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

课文,有助于帮助学生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

及拓展延1.听写本课生字。

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提

伸()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学

分钟

生兴趣。】

第二课时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

教学

思想感情。

目标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设计意图:设计复习

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导入这个环节,能复习

()分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上节课的内容,并加以

二.听写生字词。巩固,同时对这节课是

桂花木兰花台风糕饼至少完整茶叶一个有效的衔接。】

爹筐婆婆浸入尤其缠着【设计意图:听写这个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环节的设计,能检验同

报。)学对上节课所学生字

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

检查学生课下学习的

情况。】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

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设计意图:把重点句

思考:(1)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子的理解作为重点,能

(2)理解“总是”。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作者的思乡情感,并给

花的喜爱之情。学生带来深切的体验。

新课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综合采用各种阅读方

教学劲地摇。”式,有利于学生更深地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把握课文内容,加深情

分钟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感体验。】

句话是“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

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出示课件14)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

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

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

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

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

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

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

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

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

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

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

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

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

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

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

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

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

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

和怀念。

5、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

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

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出示课件15)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

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设计意图:“写一写”

课堂小结

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把

及拓展延

动。所学运用到实际的一

六、布置作业。个有效的办法,能提高

()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

分钟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

忘怀的人或事。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摇落桂花,如雨飘下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点点桂花雨

板书j

桂花雨(1f一片思乡情

内容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1给母亲带桂花]深埋心中

1又现故乡桂花情

L7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后面打J。

(管萝)筐(羔糕)点(缠庙)住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承牙的时节。()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

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春。()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桂花雨》这篇文章,描写了桂花飘落的优美样子,点明家乡的桂花很多。()

2.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告诉我们,家乡的桂

花比别的地方的桂花要香,因为,家乡的桂花品质好。()

【答案】

一、管糕缠

二、1.开放2.担忧3.姿势

三、1.X2.X

教学反思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的思乡之

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

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桂花”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

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从母亲的语言等描写入手,让学生们反复朗读,从而体会句

子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美中不足的是对于有些地方,我管得过多,引导得过多。在引导过程中,往往我说了

一半,学生们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这是我的不足,我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相信

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美地解决问题。

授课

课题4珍珠鸟课型略读课文1课时

时间

1.认识“蔓、幽”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

目标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教学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

难点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一课时

1.认识“蔓、幽”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二

教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标

教具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用问题导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

导入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

()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课件1)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

钟望。】

《珍珠鸟》。(板书: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4)

1.学生默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正确认读11个

生字,读准多音字“待”。

2.浏览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

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设计意图:让学生带

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着问题读课文,能让学

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在阅读中思考,从而

三、品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的问题。(出示课件5)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1.读课文,说一说: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能力。】

发生了哪些变化?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深入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

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出示课件6)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

新课

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设计意图:在提出疑

教学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问的前提卜一,学生们通

()

“是一种怕人的鸟”?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

分钟

1(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式解决问题,能提高学

(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有何生的参与度以及解决

用意?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

(4)珍珠鸟开始怕人后来不怕人,这是一种什么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法?有什么作用?地位。】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

有什么作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

班讨论。(出示课件7)

师总结: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经历了怕一一喜一一近一

一亲一一爱这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珍珠鸟对人的

情感变化,而这一变化来自于“信赖”。

(板书:怕---喜近----亲----爱)

五、回顾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出示课

件8)

板书:“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

们什么?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

置,不仅能增加学生的

积累,还能把所学的知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出示课件9)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加

及拓展延

结合生活实际,把你对“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的理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伸()

解写下来。并体会生活中的美

分钟

好。】

珍珠鸟―蛇—a亲f爱一►

板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信赖创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