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_第1页
2005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_第2页
2005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_第3页
2005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_第4页
2005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庞奇志电话:1397119109767883922E—mail:wuhanpqz@主要内容: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安全生产事故分析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典型案例分析1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1.1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1.2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1.3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检验应考人员对生产领域中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和辨识方法的掌握程度;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预案的演练以及国家和部门的有关规定的掌握程度;对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方法及技术措施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1․1危险辨识的基本知识考试内容:1、熟悉安全生产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2、掌握危险辨识和分析方法。1.1.1基本概念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是一种现存的或潜在的不希望事件状态,危险发生时会引起不幸事故。风险:用于描述未来的随机事件,它不仅意味着不希望事件的存在,更意味着不希望事件转化为事故的渠道和可能性。1.1.1基本概念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事故隐患: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1.1.2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造成危险、危害后果的根本原因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能量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例如,锅炉、爆炸危险物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温度和压力,高处作业的势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行驶车辆的动能,噪声的声能、激光的光能、高温作业及剧烈放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各类辐射能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有害因素。例如,生产过程中的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等有害物质。失控如果发生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失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设备故障(含缺陷)人员失误管理缺陷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故障故障: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故障并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的表现形式有: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存在缺陷;设备在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有缺陷。人员失误人员失误:是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不安全行为的种类有13种: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吊物下作业、机器运转中加油、注意力不集中、忽视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管理缺陷管理:是实现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事故发生和人员失误的有效手段。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噪声、振动、通风、色彩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环境因素是导致失控发生的间接因素。1.1.3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参照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按事故类别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受压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1.物体打击:(不包括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等。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事故案例:某钢厂二炼钢备件组陈某、王某等6人,利用300吨油压机和三个垫铁顶压装配行车轮轴时,垫铁偏离了中心点,失去平衡,导致接触轮轴的垫铁突然崩出,击中位于正面操作的王某右上额,造成脑挫裂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适用于机动车辆在行驶中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以及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或放飞车,车辆运输挂钩事故,跑车事故。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机动车辆是指:汽车,如载重汽车、大客车、小汽车、客货两用汽车、内燃叉车等;电瓶车,如平板电瓶车、电瓶叉车等;拖拉机,如方向盘式拖拉机、手扶式拖拉机;有轨车类,如有轨电动车,电瓶机车,挖掘机,推土机,电铲等。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事故案例:某厂载有63人(包括司机)的带蓬客车由于高速会车,且过于偏右行驶,当车轮靠近路肩边缘、车体逐渐右偏下道的紧急情况下,司机惊惶失措,仍未采取挽救措施,致使该车倾覆,冲出18.7m远,造成2人死亡,4人重伤,55人轻伤。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或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但不包括车辆、起重设备引起的伤害。它的伤害形式有卷入、夹碾、切割、挤压等等。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事故案例:某轧钢厂轧钢工崔某在精轧机南侧一、二架传动轴之间的空隙处更换4号夹板,位于轧机北侧的潘某突然听见轧机发出异样响声,即回头观察,发现崔某已不在原位,待呼喊停机后发现崔已被卷入未挂西侧防护档板的上下传动轴之间,肢体多处断离,当场死亡。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4.起重伤害: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发生的机械伤害事故,但不包括上下驾驶室时发生的坠落伤害和起重设备引起的触电以及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适用于各种起重作业。包括:桥式类型起重机,如龙门起重机;臂架式类型起重机,如门座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汽车和轮胎起重机等;升降机,如电梯,升船机等等。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事故案例:某矿维修车间起重工林某,未经领导安排,上5吨汽车吊请求司机让他练习操作。司机同意后,林在起吊钢板作业时,因操作失误,汽车吊重心偏移,向右倾翻,林某被挤压在操作室内,抢救无效死亡。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5.触电:由于电流流经人体导致的生理伤害。适用于触电、雷击伤害。6.淹溺:由于水大量经口、鼻进入肺内,导致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它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7.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上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故;不包括电烧伤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事故案例:某厂热处理车间赵某同王某将一筐淬完火的工件(未预热)倒入盐浴炉进行回火作业。当工件刚一接触到盐液,盐液突然飞溅,王某马上松手,致使126个工件全部落入盐浴炉内,温度高达500°C的盐液大量溅出,赵某及附近作业的3人被烫伤,赵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属消防部门统计的火灾事故。火灾事故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三种类型。依据死亡的人数,财产损失的数额分类。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9.高处坠落: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场合发生的坠落事故,也适用于由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沟、升降口、漏斗等引起的伤害事故。但排除因其他类别为诱发条件的坠落。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事故案例:某厂机动部外线电工陈某架设电线时在屋面上走动,因脚下石棉瓦碎裂而坠落,头部撞到水泥地面,抢救无效死亡。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10.坍塌:指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及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片帮)以及顶板垮落(冒顶)事故。适用于从事矿山、地下开采、掘进及其他坑道作业时发生的坍塌事故。12.透水:指从事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不适用于地面水害事故。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13.放炮:指由于放炮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14.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的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15.火药爆炸:指火药与炸药在生产、运输、贮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适用于使用工作压力大于0.07MPa、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但不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上的锅炉以及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的锅炉。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17.受压容器爆炸: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物理性爆炸)以及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的化学爆炸。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18.其他爆炸:可燃性气体煤气、乙炔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如汽油挥发)引起的爆炸;可燃性粉尘以及可燃性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汽与空气相混合遇火源而爆炸的事故;炉膛爆炸、钢水包、亚麻粉尘的爆炸等亦属“其他爆炸”。参照事故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19.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由于缺氧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窒息死亡的事故。20.其他伤害:指上述范围之外的伤害事故,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等。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7类: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1.1.4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工厂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危险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危险辨识有助于危险辨识的三个问题:

是否存在危险源?谁(什么)会受到伤害?伤害如何发生?危险辨识系统危险辨识的意义与任务一般来说,危险源辨识要求把握以下几点:(1)

危险类型;(2)

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分析,事故模式;(3)

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频率,波及范围;(4)

工艺设备本质安全化程度;(5)

可能酿成事故的人为失误形态;(6)

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7)

人员危险暴露情况;(8)

设计、施工缺陷。危险因素识别

生产程序、作业、产品、服务化学品、机器设备、人员直接与间接危险风险评价正常状态、非正常状态及事故已发生过及潜在可能发生化学、物理、生物及人机工程危害单调重复性、加班、超时、疲劳及工作压力火灾、爆炸及毒物泄漏危险因素识别范围滑倒、跌倒或坠落;工具、物料掉落;物料搬运及工具使用;头上空间不恰当;机械的组装、安装、操作、维护、改装、修理及报废;运输危险(厂内、外);火灾及爆炸;异常温度作业(高、低温);化学品皮肤接触、伤害眼睛、呼吸进入或食入;能量伤害,如电力、辐射、噪音及震动;重复性工作造成上肢异常;照明;护栏或扶手不足;密闭空间进入;人为因素,如工作压力等。危险辨识所需資料化学物质资料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毒性资料允许暴露浓度物化性质资料反应性资料腐蚀性资料安定性资料不相容物质

工艺设计技术资料工艺流程图化学反应最大储存量工艺参数安全操作范围机械设备资料结构材质管路及仪器图区域分级泄压及系统设计设备及管路规格安全系统,如安全联锁、紧急切断设计及施工规格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厂址;厂区平面布置;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危害作业部位;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1.1.5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重大事故:系指在重大危害设置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诸如严重泄漏、失火或爆炸,涉及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危害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日后的严重危险(ILO第三条)。重大危害设置:系指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处理或储存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物质或物质类别的设置(ILO)。1.1.5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GB18218)。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GB18218)。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GB18218)。重大事故的类别重大事故:特指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重大事故划分为两类(ILO):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产生强烈辐射和浓烟的火灾;威胁到危险物质,可能使其发生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的火灾;产生冲击波、飞散碎片和强烈辐射的爆炸。由有毒物质引起的泄漏事故:有毒物质缓慢地或间歇性泄漏;由于火灾或容器损坏引起的毒物逸散;设备损坏造成毒物在短时间内急剧泄漏;大型储存容器破坏、化学反应失控、安全装置失效等引起的有毒物大量泄漏。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构成辨识;评价:辨识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辨识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价其后果、采取风险控制;管理: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安全报告制度;应急救援预案;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监察。1.1.6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一、直观经验法:对照、经验法:对照法规、标准、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危害特性的方法。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事故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特性的方法。1.1.6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安全检查或安全检查表法;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PHA;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HAZOP等。危险严重程度分级表级别损伤程度0造成社会灾难或特大伤亡事故Ⅰ重大死亡事故或主要系统毁灭Ⅱ个别人死亡、重伤或主要系统损坏Ⅲ个别人轻伤或主要系统轻度损坏Ⅳ人员微伤或装置部件受损危险发生可能性分级表级别发生频度特征概率值A可能经常发生(每天可能发生)10-2B很容易发生(每周可能发生)10-3C容易发生(每月可能发生)10-4D很可能发生(每年可能发生)10-5E寿命期内可能发生(每十年可能发生)10-61.2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知识考试要求:1、熟悉国家和部门有关事故预防的法规和标准;2、熟悉危险危害因素的控制方法和措施。1.2.1事故预防规程和规范预防人为失误方面的法规:厂长、经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资格认证规定;特种工种安全管理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大纲(包括厂内机动车辆、建筑登高架设、电工、金属焊接和切割、超重机司机、超重司索和指挥共六种)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管理办法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等等产品设备方面的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关于对实施安全认证的电工产品进行强制性监督管理的通知个体防护用品安全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等工作环境方面的法规爆炸危险场所安全管理规定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关于生产性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三同时)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粉尘危害分级监察规定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等等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关于厂矿企业编制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的通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的基本规范(包括决策、财务、质量、安全和信息现代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建筑业安全卫生规定等等1.2.2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对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针对性:针对其特点和辨识出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提出对策。可操作性:提出的对策应在经济上、技术上和时限上可行,能够落实并付诸实施。合理性:提出的对策不应超过项目实际的经济和技术水平,不得提出过高职业安全健康指标。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1、预防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2、排除工作场所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控制在国家容许范围;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所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互救条件。1.2.3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设计过程中选择技术措施的等级顺序: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取安全管理、个体防护装备等。1.2.3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按上述等级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1、消除;2、预防;3、减弱;1.2.3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4、隔离;5、连锁;6、警告。1.2.4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置安全装置;增强机械强度;保证电气安全可靠;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保持工作场所的合理布局;配备个体防护用品。1.3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考试要求:1、掌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类别及编制方法;2、熟悉预案培训与演练的要求。1.3.1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内容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应急设备与设施应急事件的评估与资源保护措施程序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事故后的恢复程序培训与演练应急救援预案的保持1.3.2基本概念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单位自救和对事故单位以及事故单位周围危害区域的社会救援。事故应急救援中最主要的两项救援任务是工程救援和医学救援。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或系统):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制定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事故应急计划):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加强对重大事故的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预计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对策。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救援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作用;明确应急救援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应急行动的负责人;列出本区域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救援中各自的职责。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确定现场采用的通告、报警方式,如电话、报警器等;确定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迅、联络方式,以便应急救援的指挥和疏散居民;明确企业与政府之间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避免误解);明确应急救援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明确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能确保得到有关人员理解并对应急警报采取应急行动。应急设备与设施明确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迅设备、应急物质等;列出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于应急救援的应急设备;描述与有关急救站、医院、救护队等医疗机构的关系;描述可用的风险监测设备;列出可用的呼吸器、防护服等个体防护装备;列出与有关机构签订的互援协议。应急事件的评估与资源确定负责评估各项应急事件风险程度的人员;描述评估风险程度的程序;描述评估小组的能力;描述评估风险场所使用的监测设备;确定外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保护措施程序确定负责授权发布疏散指令的人员;描述决定是否实施保护措施的程序;明确负责执行和核实居民的机构(包括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等);描述对特殊设施和人群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描述疏散居民用的安全区域或避难场所;描述决定终止实施保护措施的方法。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明确各应急救援机构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描述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的决定方法;描述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紧急情况所采取的宣传方式,以及提高公众安全意识的措施。事故后的恢复程序明确决定终止应急救援,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描述确保还会发生未经授权而进入事故现场的措施;描述宣布应急救援取消的程序;描述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描述连续检测受影响区域的方法;描述调查、记录和评估应急行动的方法。培训与演练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并确保合格者上岗;描述年度培训、演练计划;描述定期检查应急救援预案的情况;描述通迅系统检测的频度和程度;描述向公众进行通告测试的频度和程度并对其效果如何进行评估;描述对现场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和更新安全宣传资料的频度和程度。应急救援预案的保持明确每项应急救援预案更新、保持的负责人;描述年度更新和修订应急救援预案的方法;根据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结果,修改完善应急救援预案。1.3.3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科学性:通过分析和论证,制定出严密、完整、科学的应急救援预案;实用性:应符合企业和当地的客观情况,具有适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权威性:应急救援预案应经法定人员或部门的批准。1.3.4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别企业级应急救援预案:针对企业自身。政府级应急救援预案:县、市/社区级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县、市/社区;地区/市级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地区/市;省级应急救援预案:针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级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全国范围。1.3.5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企业级应急预案的文件构成:1、总预案;2、程序文件;3、指导说明书;4、应急行动记录。1.3.6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总则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3、预警和预防机制4、应急响应5、后期处置1.3.6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6、保障措施7、附则8、附录1.3.7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步骤一般步骤:1、组建编制队伍2、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3、预案编制4、预案的评审与发布5、预案的实施美国国家应急领导小组建议政府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步骤修订、测试和维护评审和协调现有预案确定编制负责人及成员确定需要制定的预案危害辨识与评价评价社区应急响应能力评价企业应急响应能力起草预案编制危险材料应急预案编制综合性应急预案报批评价应急能力开始编制预案1.3.8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习应急救援预案培训的范围: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社区居民的培训;企业全员的培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1.3.8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习培训的基本内容:报警;疏散;火灾应急培训;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培训的类型:基础培训;专业培训;战术培训;自选科目培训。演练的类型:全面演习;部分组合演习;单项演习。2安全生产事故调查2.1事故调查的程序2.2事故调查的组织2.3事故调查取证基本要求1、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调查的原则、程序,事故调查报告的要求等有关规定的熟悉程度;2、对事故调查的组织和技术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事故调查取证有关规定的熟悉程度。2.1事故调查的程序考试内容:1、了解事故调查的目的;2、熟悉国家和部门有关事故调查的原则与程序;3、熟悉事故调查组的人员构成要求、工作程序、任务、责任和权利。2.1.1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GB644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规定的基本程序:1、成立事故调查小组;2、事故的现场处理;3、物证搜集;4、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2.1.1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5、证人材料搜集;6、现场摄影;7、事故图绘制;8、事故原因分析;9、事故调查报告编写;10、事故调查结案归档。2.1.2事故调查组的组成轻伤事故调查组的组成:轻伤事故由车间负责人组织生产技术、安全技术等有关人员会同工会成员组成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重伤事故调查组的组成:重伤事故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生产、技术、设备、安全技术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员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一般应在30天内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处理结案。2.1.2事故调查组的组成死亡事故调查组的组成: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或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县(区)以下企业发生死亡事故,地市一级安全监察部门可视情况,委托县(市)一级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参加事故调查。2.1.2事故调查组的组成重大死亡事故调查组的组成:重大死亡事故要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对一次死亡3人以下的事故,省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可授权市(地)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2.1.3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对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要求: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事故调查组的组成:按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安监、公安、监察、工会及相关专家组成。2.1.3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事故调查组的职责: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2、确定事故责任者;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4、提交事故调查报告。2.1.4特大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检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落实;写出事故调查报告。2.1.5事故调查组的权利和任务权利: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务:事故调查组在完成事故调查时,应形成一份完整的事故调查报告并向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的部门呈报。2.1.6《关于做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有关工作的通知》1、加强特大、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2、加强未遂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3、加强对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2.1.6《关于做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有关工作的通知》4、加强事故信息的管理工作;5、做好事故信息的披露与报道工作;6、建立并不断完善事故通报制度。2.2事故调查的组织考试内容:1、熟悉国家对事故调查组的组成的有关规定;2、掌握事故调查常用技术和方法。2.2.1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1、背景信息;2、事故描述;3、事故原因;4、事故教训及预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建议;2.2.1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5、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6、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名单;7、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2.2.2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变更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又称为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顶上事件),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故障树的底事件为止。故障树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的步骤:1、选择合理的顶上事件;2、资料收集准备;3、建造故障树;4、简化或者模块化;5、定性分析;

6、定量分析。故障树分析的程序熟悉系统确定顶上事件修改简化故障树建造故障树调查事故调查原因事件收集系统资料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制定安全措施故障树的建造方法顶上事件中间事件基本事件直接原因事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机械(电器)设备故障或损坏;

人的失误(操作、管理、指挥);

环境不良。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目的:辨识单一设备和系统的故障模式及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或装置造成的影响。评价人员通常提出增加设备可靠性的建议,进而提出工艺安全对策。

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将工作系统分割为子系统、设备或元件,逐个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几个基本概念故障:元件、子系统、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完不成规定的任务或完成的不好。故障类型:系统、子系统或元件发生的每一种故障的形式称为故障类型。例如:一个阀门故障可以有四种故障类型:内漏、外漏、打不开、关不严。故障等级:根据故障类型对系统或子系统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划分的等级称为故障等级。FMEA分析所需资料系统或装置的P&IDS;

设备、配件一览表;设备功能和故障模式方面的知识;系统或装置功能及对设备故障处理方面的知识。分析步骤明确系统本身的情况确定分析程度和水平绘制系统图和可靠性框图列出所有故障类型并选出对系统有影响的故障类型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评定故障等级研究故障检测方法提出预防措施填写FMEA表变更分析方法该技术方法重点在于变更。为了完成事故调查,查找原因,调查人员必须寻找与标准、规范相背离的东西。调查有非预期变更所导致的所有问题。对每一项变更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其发生的原因。2.3事故调查取证考试内容:1、熟悉事故调查取证的一般原则;2、掌握事故勘察、调查取证的技术和方法。事故调查取证事故现场处理;事故有关物证的收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事故人证材料的收集;事故现场摄影及事故现场图绘制。3安全生产事故分析3•1事故原因分析3•2事故统计与分析基本要求1、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原因分析有关规定的掌握程度;2、对伤亡事故统计与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3.1事故的原因分析考试要求:1、掌握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分析方法;2、掌握事故的致因理论。3.1.1事故原因分析的步骤1、整理和阅读事故调查资料;2、分析伤害方式:确认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等;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整理和阅读事故调查资料1.整理和阅读事故调查资料。

按照事故调查程序的要求,进行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证人材料的搜集和现场拍摄等工作。对于收集到的大量事实材料,必须加以整理和仔细阅读,才能从事故原始资料中查到原因。分析伤害方式2、分析伤害方式:(1)受伤部位,指身体受伤的部位(位置)它是按人体解剖学划分的。共有15类,例如:颈部伤害,眼部伤害,腰部伤害,胸部伤害等。分析伤害方式(2)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的类型。它是从医学角度给创伤赋予的名称。如割伤、扭伤、烧伤、骨折、中毒等。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面分析确定。多处伤害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伤害”。分析伤害方式(3)起因物,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物体。强调物的不安全状态。因为有危险条件存在,才能引起事故发生,故有“事故祸源”之说。起因物记录了事故发生的物质方面的原因。例如:锅炉、机动车辆、船舶、化学品、煤、环境、金属矿物、粉尘等等。分析伤害方式(4)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在两种以上物体撞击时,选运动的物体为致害物;若物体都是静止的,选最后接触的物体。分析伤害方式例如:人从脚手架上坠落,碰到几次物体,最后落到地面,则地面为致害物。GB6441中,把致害物分为23类,如:煤、木材、机械、金属件、噪声、企业车辆、起重机械、蒸气等等。分析伤害方式(5)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接触的方式。它着重说明,致害物是如何造成人体伤害的,回答了致害物以什么方式作用于人体。例如:碰撞、坠落、跌倒、坍塌、触电、火灾、辐射、爆炸、中毒、落下物等等。分析伤害方式(6)不安全状态,指直接形成或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包括物体、物质、作业环境等潜在的危险。反映事故发生的物质方面的原因。例如: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生产场地环境不良;照明光线不良;绝缘不良;构件强度不够等等。分析伤害方式(7)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包括引起事故的不安全动作,也包括应该按照安全规程去做而没有做的行为。例如: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等。事故原因的分析直接原因分析:所谓直接原因是指直接加害于受害人的因素。由于生产现场包含着来自人和物两方面的多种隐患,因而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是指直接导致伤亡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机械、物质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分析:所谓伤亡事故的间接原因,是指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直接原因分析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下列情况属于直接原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直接原因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的不安全状态有时是相互关联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又会在客观上促成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环境条件。因此,迅速、准确地调查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并判明二者间的关系,是分析事故原因及确定事故责任的重要方面。间接原因分析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检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预防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其他。3.1.2事故的致因理论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能量意外释放论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事故的特点偶然性;突发性;必然性;规律性。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Greenwood)和伍兹(Woods)通过对事故发生频率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结论。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导致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事故遭遇倾向理论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种作业条件下存在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明兹(Mintz)和布卢姆(M.L.B)等人的研究表明,事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个人因素,生产条件;人员的年龄;人员的工作经验与熟练程度。建议用事故遭遇倾向代替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2、博德(Bird)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3、亚当斯(Adams)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4、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5、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伤害、财产损失物的不安全状态博德(Bird)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个人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伤亡物的不安全状态工作条件博德(Bird)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控制不足——安全管理;基本原因——起源论;直接原因——征兆;事故——接触;伤害——损坏——损失。亚当斯(Adams)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认为: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致危因素,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事故预防工作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技术学校教育教育社会身体不安全行为历史精神不安全状态管理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发生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的,此外还有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即是由于管理失误造成的。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人事故物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加害物行为人管理失误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所引起,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能量有:1、机械能2、电能3、热能4、化学能5、势能6、其他3.2事故统计与分析考试内容:1、熟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伤亡事故分类等有关标准和法规;2、掌握伤亡事故的分类;3、掌握伤亡事故统计与分析方法。3.2.1伤亡事故的统计统计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统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伤亡人数、伤亡程度、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等。填报单位及报表种类《伤亡事故报表》(A1)、《伤亡事故伤亡人员报表》(A2);《从业人员、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A3)由安监部门填报;《煤矿从业人员、产量及国内生产总值》(A4)由煤监机构填报;《伤亡事故情况》(B1~B6)由各安监、煤监汇总上报;填报单位及报表种类《煤矿伤亡事故情况》(C1~C3)由煤监机构汇总上报;《消防火灾事故》D1由公安部消防局报送;《道路交通事故》D2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局报送;《水上交通事故》D3由交通部海事局报送;《铁路运输事故》D4由铁道部安监司报送;《民航飞行事故》D5由民航总局安全办公室报送;填报单位及报表种类《水上交通事故》D3由交通部海事局报送;《铁路运输事故》D4由铁道部安监司报送;《民航飞行事故》D5由民航总局安全办公室报送;《农业机械事故》D6由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报送;《渔业事故》D7由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报送;《综合报表》E1(按地区)、《综合报表》E2(按行业)由安监部门报送。报表的报送程序及时间省级安监部门在每月10日前报送上月事故统计报表(B1~B6);省级煤监机构在每月10日前报送上月事故统计报表;国务院负责相关行业伤亡事故统计的部门在每月15日前报送上月的事故统计报表(D1~D7);省级以下各级机构、各企业报送统计报表种类及报送时间由省级机构规定。各类报表的报送周期、报送单位见P32表3-5。3.2.2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千人死亡率: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被统计单位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千人重伤率: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被统计单位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导致重伤的人数。伤害频率:伤害频率表示被统计单位在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3.2.2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伤害严重率:伤害严重率表示被统计单位在某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伤害平均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一受伤害人次的平均损失工作日。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最常用的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是百万吨死亡率和万立方米木材死亡率。3.2.3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基本概念: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费用;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技术工人每人按2000元计算;技术人员每人按10000元计算;其他人员参照上述酌定。其他损失费用。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公式:

E=Ed+Ei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

Vw=DLM/(SD)式中:DL:总损失工作日数;M:企业上年利税;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账面值减去残值计算;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事故已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采用测算方法计算。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费用,按审定支出的费用,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到停发日期。停产、减产损失,按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计算其损失价值。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和程度分级经济损失评价指标:千人经济损失率:Rs(‰)=E/S×1000式中: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全年职工平均人数,人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和程度分级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Rv(%)=E/V×100式中: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V:企业年度总产值,万元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和程度分级经济损失程度分级:1.一般损失事故:<1万;2.较大损失事故:1万元«但<10万元;3.重大损失事故:10万元«但<100万元

4.特大损失事故:»100万元

3.2.4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规定了定量记录人体伤害程度的方法及伤害对应的损失工作日数值。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造成的身体伤害。3.2.4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该标准从以下几方面计算损失工作日:肢体损伤;眼部损伤;鼻部损伤;耳部损伤;口腔颌面部损伤;头皮、颅脑损伤;颈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骨盆部损伤;脊柱损伤;其他损伤。3.2.5伤亡事故的分类按伤害程度分类:轻伤;重伤;死亡。伤亡事故的分类按事故发生场所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火灾事故;航空飞行事故;触电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铁路路外事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轻伤事故:一次事故中只有轻伤发生的事故。重伤事故:一次事故中有重伤(含轻伤)但无死亡的事故。死亡事故:一次死亡1或2人的事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重大死亡事故: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特大死亡事故:一次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的事故。特别重大死亡事故:根据原劳动部《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1990年3月20日发布)的有关条款,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下列情形之一: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其以上)事故;(2)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3)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0人及其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4)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航空、航天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除外);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5)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6)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火灾事故分类《火灾统计管理规定》1996年规定:特大火灾事故:死亡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重大火灾事故: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一般火灾事故。航空飞行事故分类特别重大飞行事故:人员死亡,死亡人数在40人及以上者;航空器失踪,机上人员在40人及其以上者。重大飞行事故:人员重伤,重伤人数在10人及其以上者;最大起飞重量2250kg及以下的航空器严重损坏,或迫降在无法运出的地方;最大起飞重量2250kg~50000kg的航空器一般损坏,其修复费用超过事故当时同型或同类可比新航空器价格的10%者;最大起飞重量50000kg以上的航空器一般损坏,其修复费用超过事故当时同型或同类可比新航空器价格的5%者。一般飞行事故:不在上面两类中的飞行事故。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GB14648-1993触电事故分类《触电事故调查统计规程》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及经济损失大小,分类如下:特别重大事故:人身死亡事故一次达50人及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及以上;性质特别严重、经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认定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人身死亡事故一次达3人及以上,或人身伤亡事故一次死亡与重伤达10及以上;大面积停电造成减供负荷超过200MW;造成发供电设备或施工机械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万元;25MW及以上的发电设备,315MVA及以上的主变压器或大型、贵重的施工机械严重损失,30天内不能修复或修复后不能达到原来铭牌能力和安全水平;其他性质严重的事故,经省级电力管理部门认定为重大事故。一般事故:除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以外的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分类《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分四类:轻微事故:一次造成轻伤1~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一般事故:一次造成重伤1~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重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1~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特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水上交通事故分类《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2002年)将水上交通事故按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分类: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铁路路外事故分类一般路外伤亡事故;重大路外伤亡事故:一次死亡和重伤5人及以上;大事故。4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4.1事故性质的认定;4.2事故责任的划分;4.3事故教训;4.4整改措施。基本要求1、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责任的划分原则、程序的熟悉程度;2、对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的熟悉程度;3、对制定隐患整改和预防措施的熟悉程度。4.1事故性质的认定考试内容:1、熟悉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和程序;2、掌握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分析方法和事故性质的认定方法。4.1.1事故性质认定程序和原则认定程序:事故类型分析;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事故性质的认定;事故经济损失分析。4.1.1事故性质认定程序和原则原则: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可以依据国家法规和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等来进行评定。事故性质的认定方法区分事故的性质:按事故的性质可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确定事故的责任者:按责任者与事故的关系可分为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事故性质的认定方法责任事故分析的步骤:根据事故调查确认事实;按组织管理及生产技术因素,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的责任;按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不追究属于未知领域的责任;根据事故后果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以及认识态度提出处理意见。4.2事故责任的划分考试内容:1、了解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以及安全生产法的有关内容;2、熟悉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认定和处理的依据;3、掌握事故处理意见的形成方法及要求。4.2.1事故责任分类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4.2.2安全生产实行责任追究的基本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安全生产法》13条;《刑法》134条、397条。4.2.3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主要规定:《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暂行办法》等。中介机构责任追究的主要规定:《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4.2.3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及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主要规定:《安全生产法》。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主要规定:《安全生产法》、《企业职工奖惩条例》。4.2.4事故处理的依据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查清事故发生的经过,科学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发生事故的内外关系,总结事故教训和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事故调查的任务: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分清事故的责任,提出防范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4.2.4事故处理的依据事故处理的任务:根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落实防范重复事故发生的措施,贯彻“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处理的依据:34号令、75号令、《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4.2.5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2、“四不放过”的原则;3、公正、公开的原则;4、分级分类调查处理的原则。4.3事故教训考试内容:熟悉典型案例的事故教训的总结方法和要求。总结事故教训时应当考虑的方面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2、是否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5、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及贯彻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总结事故教训时应当考虑的方面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8、是否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等等。4.4整改措施考试内容:1、熟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改的技术、管理和教育培训措施;2、掌握提出隐患整改意见和措施的方法、隐患整改计划的编制方法。4.4.1制定整改措施应遵循的原则选择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原则: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选择控制对策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害或消灭危险源,如用安全品取代危害品;2、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危险,如:使用低压电器;3、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选择控制对策时应考虑下列因素4、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5、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6、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往往十分必要;7、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选择控制对策时应考虑下列因素8、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9、对应急方案的需求;10、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11、还应考虑编制应急和疏散计划并提供与组织的危害有关的应急设备。选择对策措施的等级顺序停止使用该危害性物质,或以无害物代替改使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修改程序以减轻危害性隔离人员或危害局限危害工程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消除危险降低危险个体防护4.4.2安全技术整改措施一、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密闭、通风、惰性化、取代或控制用量;消除、控制引燃能源: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摩擦与撞击、防止电气火花。4.4.2安全技术整改措施二、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接零、接地保护系统;漏电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安全电压;屏护和安全距离;连锁保护。4.4.2安全技术整改措施三、机械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本质安全技术;限制机械应力;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安全防护措施。4.4.2安全技术整改措施四、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等标准提出安全对策措施。4.4.3安全管理整改措施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4.4.4安全培训和教育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6事故案例分析考试要求:熟悉典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掌握典型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方法;掌握事故调查、分析、处理、整改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有关知识。6.0案例分析题事故概况:某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风式,矿井需要总风量4700m3/min,总入风量5089m3/min

,总排风量5172m3/min。该矿2000年经瓦斯等级鉴定确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一水平的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其中事故的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试验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间接原因安全管理松懈,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两掘进巷贯通后,矿各级领导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对巷道贯通和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实施现场指挥。风门没有专人管理,致使风门打开,通风短路,造成准备采煤的工作面微风,导致瓦斯积聚。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瓦检员漏岗、漏检、假检。在没有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进入工作面作业。违规作业。贯通后的通风系统构筑物未按设计规定材质要求安设木质调风门,而是设挡风帘,漏风严重,造成准备采煤工作面风量不足。事故的间接原因“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混乱。瓦检员未经矿务局培训就上岗作业;瓦斯日报无人检查和查看,记录混乱;通风调度水平低下,不能协调指挥生产。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计划与安全措施等,矿总工程师未按规程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批,导致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制,无法指挥生产。安全投入不足。全矿共有9个作业地点,仅有14台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投入使用,全矿无瓦斯报警矿灯,二道防线不健全。采煤工作面持续紧张,导致只注重进度,不注重安全,无规程作业,违章指挥现象时有发生。问题请回答这次事故调查组如何组成和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请阐述这次瓦斯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预防的主要技术方法。请根据事故调查组分析的事故原因,为该矿拟定事故整改措施。参考答案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略)。瓦斯爆炸发生的条件及预防的主要技术措施:引起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定浓度的甲烷;一定温度的引火源;足够的氧。预防瓦斯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防止瓦斯集聚;杜绝井下火源和危险性火花;采取隔爆和抑爆技术措施。参考答案事故整改与预防措施:该采区左翼工作面要立即停产整顿,对通风系统进行调整,待系统稳定后,组织测风员和瓦检员进行风量测定和瓦斯浓度测定,风量和瓦斯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后,方可移交生产。加强瓦斯管理,健全瓦斯管理制度。要加强对重点瓦斯工作面的管理工作。要加强对采掘工作面的瓦斯鉴定工作。要增加矿井安全投入,健全瓦斯检测的“二道防线”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要加强矿井通风技术力量。6.1机械伤害事故案例事故经过:2001年6月14日,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发生了一起皮带机伤害事故,导致1名操作工死亡。

6月14日15时,该厂备煤车间3号皮带输送机岗位操作工郝某从操作室进入3号皮带输送机进行交接班前检查清理,约15时10分,捅煤工刘某发现3号皮带断煤,于是到受煤斗处检查,捅煤后发现皮带机皮带跑偏,就地调整无效,即向3号皮带机尾轮部位走去,离机尾约5—6m处,看到有折断的铁锹把在尾轮北侧,未见郝某本人,意识到情况严重,随即将皮带机停下,并报告有关人员。有关人员到现场后,发现郝某面朝下趴在3号皮带机尾轮下,头部伤势严重,立即将其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分析经现场勘察,皮带向南跑偏150mm,尾轮北部无沾煤,南部有大约10mm厚的沾煤,铁锹在机尾北侧断为3截,人头朝东略偏南,脚朝西略偏北,趴在皮带机尾轮下方,距头部约200mm处有血迹,手套、帽子掉落在皮带下。从现场勘察情况推断,郝某是在清理皮带机尾上沾煤时,铁锹被运行中的皮带卷住,又被皮带甩出,碰到机尾附近硬物折断,郝某本人未迅速将铁锹脱手,被惯性推向前,头部撞击硬物后致死的。事故原因分析操作工郝某在未停车的情况下处理机尾轮沾煤,违反了该厂“运行中的机器设备不许擦试、检修或进行故障处理”的规定,是导致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皮带机没有紧急停车装置,在机尾没有防护栏杆,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该厂安全管理不到位,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是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之一。6.2容器爆炸事故案例二苯甲酮(H5COC6H5)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是苯(C6H6)和光气(COCI2)在催化剂三氯化铝作用下反应而成。光气是一种剧毒物质,浓度为3~5ppm时刺激眼和喉,引起咳嗽;在25ppm浓度下接触30~60min,有生命危险;在50ppm浓度下,短时间可致死。苯、甲醇等遇明火、高温极易燃烧爆炸。事故概况:2001年11月7日,重庆某车间二苯甲酮工段二号光化釜发生爆炸火灾,事故造成3人死亡,7人受伤,1599m2的厂房倒塌,部分设备和原料、半成品损坏,直接经济损失70余万元。事故原因事故原因经调查,是由工作人员在2号光化釜检修后恢复生产时未按工艺要求加光气,而是在温度偏低时加入光气过量,反应不够充分,导致反应釜内积聚过多的光气,当釜内温度升高后,光气与苯发生剧烈反应,釜内压力升高,使尾气管超压破裂漏气,含苯物料与管壁摩擦产生静电,引燃已达到爆炸浓度极限的苯蒸气,发生爆炸燃烧。防范措施工厂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严格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措施。对关键岗位的操作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并且持证上岗,避免误操作引起的事故。对反应釜等压力容器必须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检验,对容易发生泄漏的容器焊缝和接管焊缝应进行无损探伤,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存在光气泄漏的场所应安装氨喷淋设施,在光气发生泄漏时紧急喷淋,以避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氨喷淋设施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设计。6.3触电事故事故案例事故经过:

2002-05-17,某电厂多经公司检修班职工刁某带领张某检修380V直流焊机。电焊机修后进行通电试验良好,并将电焊机开关断开。刁某安排工作组成员张某拆除电焊机二次线,自己拆除电焊机一次线。约17:15,刁某蹲着身子拆除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在拆完一相后,拆除第二相的过程中意外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刁某已参加工作10余年,一直从事电气作业并获得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在本次作业中刁某安全意识淡薄,工作前未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在拆除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时,未检查确认电焊机电源是否已断开,在电源线带电又无绝缘防护的情况下作业,导致触电。刁某低级违章作业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工作组成员张某虽为工作班成员,在工作中未有效地进行安全监督、提醒,未及时制止刁某的违章行为,是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该公司于2001年制订并下发了《电动、气动工器具使用规定》,包括了电气设备接线和15种设备的使用规定。《规定》下发后组织学习并进行了考试。但刁某在工作中不执行规章制度,疏忽大意,凭经验、凭资历违章作业该公司领导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识不足,存在轻安全重经营的思想,负有直接管理责任。防范措施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落实,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工作班成员要互相监督,严格执行《安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所有工作必须执行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并填写安全分析卡,安全分析卡保存3个月。完善设备停送电制度,制订设备停送电检查卡。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让职工切实从思想上认识作业性违章的危害性。完善车间、班组“安全生产五同时制度”,建立个人安全生产档案,对不具备本职岗位所需安全素质的人员,进行培训或转岗;安排工作时,要及时了解职工的安全思想状态,以便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周密、妥善的安排,并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可控与在控。各级领导要确实提高对电力多经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认识,加大对电力多经企业的安全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多经企业人员的技术、安全知识培训,调整人员结构,完善职工劳动保护,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人员、设备安全,切实转变电力多经企业被动的安全生产局面。6.4爆炸事故案例2000年6月30日上午8时05分,江门市该高级烟花厂发生特大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