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语文科每日一练(附答案)_第1页
暑假语文科每日一练(附答案)_第2页
暑假语文科每日一练(附答案)_第3页
暑假语文科每日一练(附答案)_第4页
暑假语文科每日一练(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日一练(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现有的认知中,科学与艺术相去甚远。科学属于理工科,艺术属于人文学科;科学家

往往被想象为一丝不苟、衣着整洁,艺术家则是不修边幅的形象:科学研究是集体协作、分

工明确,艺术创作是内心独白;科研成果通常表现为公式、符号,高深莫测,艺术作品则非

常亲和,大家都懂。概括来说,科学和艺术最大的不同是:科学求真,艺术求美。

但是,一些科学家并不认同科学和艺术的分歧。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科学和艺术的

共同基础都是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所以科学、艺术之间并没有我们想象

的那么不同。”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表示:“让一个方程具有美感,比使它去符合实验更

重要。”数学家外尔甚至说:“我一辈子就是想把真和美结合在一起,如果实在结合不了,

我就选择美。科学理论的成就在于美学价值,缺陷的地方恰恰就是艺术上不足的地方。”

顶级科学家高调宣传“美高于真”,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其实,science(科学)

这个词来自拉丁文scientia(科学),表达的是希腊■文episteme(知识)的意思。而艺术、

技术等词统统来自希腊文techne(艺术)一词。古希腊人认为,艺术、技术是比科学“低

等”的存在。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看来,自然高于人工,越是没用的东西越高级,越是自由

的事物越是无功利。科学研究自然的奥秘,崇尚科学就是遵循自然;而艺术、技术的产生,

本质上都是造出了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是违背自然的。科学重要而艺术不重要,是因为

艺术有实用价值,有功利目的,在“自然”的层面比较低级。

科学和艺术的分化并不是古以有之,启蒙运动的时期,科学、艺术才正式成为两个门类,

至今不过二三百年。近代以来,科学处于下行的过程,从高高在上的地位慢慢跌落到工匠层

面,由纯粹科学变成技术科、技艺科,由求真的科学变成求力的科学。与此同时艺术不断上

升,从低级的实用之学慢慢演变为具有纯粹审美性质的自由之艺,这个时候它才获得高雅的

境界,具有陶冶心灵的力量。但无论如何,“自由”是它们共同的源头。因此,一旦涉及自

由,科学和艺术就认出了彼此,顶级的科学家和顶级的艺术家就产生了“美就是真”的认同

感。现在时常有人说,“生活很枯燥,学一点艺术。”如果把艺术看作“放松、消遣”的手

段,那是在贬低艺术,科学也是一样。只有进入自由境界中,科学才能呈现为艺术,人们才

能真正领悟什么是科学精神。(摘编自吴国盛《科学与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与艺术的区分是显著的,但是也有许多顶级的科学家、艺术家强调科学与艺术之

间的相似性。

B.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科学与艺术有许多相同之处,创造普遍的真理,是艺术和科学

的共同特征。

C.希腊人曾尊科学贬艺术,今人则尊艺术贬科学,因为艺术演变为了纯粹审美,而科学

多追求实用。

D.作者认为,科学与艺术从近代社会以来开始分化,但他们都有共同的起源,头脱胎于

希腊母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从多个层面论述科学与艺术的不同,作者认为求真与求美四科学与艺术的最

大区别。

B.文章引用三位科学家的话进行道理论证,把科学与艺术相联系,强调科学发现中的审

美因素。

C.文章论证思路清晰,用每段首句概括引出下文,围绕科学与艺术的异质性与关联性进

行论述。

D.文章追根溯源,帮助读者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剖古析今,阐明自由是艺术和科学

的共同源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家外尔一辈子就想把真和美结合,结合不了,他就选择美,可见他认为艺术比科

学更重要。

B.古希腊人认为,科学研究自然的奥秘,艺术创造自然没有的东西,科学高于艺术,所

以自然高于人工。

C.一旦科学与艺术都涉及到它们共同的源头自由时,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就会认同“美就

是真”。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学与技术相提并论为生产力,体现出近代科学对实

用价值的追求。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方岳①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苑羹②一梦,

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腾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

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方岳,南宋词人。②《晋书•张翰传》:“翰因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萄羹,遂命驾而归。"③

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词中有“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句。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两句,形象地描绘出江南秋雨后苍翠一片、晴空如洗的美景,反衬

了诗人浓浓的愁情。

B."菰菜蕴羹”用张翰的典故表达思归之意,但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只

好“无语寄归鸿”了。

C.下片起首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暮色中远山敛下了它的眉峰,使用拟人手法将愁苦的感情

移入物中,景中带情。

D.这首词从登平山堂所见景物写起,转入抒情、议论,风格近乎辛派词风,雄浑浪漫、暗含悲凉,

表达词人伤怀之情。

5."天地一孤啸"包含着怎样的丰富意蕴?

每日一练(二)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阿哥潘,土播思乌臧掇族氏。始附宋,啰抄赵氏。世居临洪。祖巴命,富甲诸羌。父

阿哥昌,貌甚伟,有力兼人,金贞祐中,以军功至熙河干廛傻。金亡,保莲花山,以其众来

归。皇子阔端之镇西土也,承制以阿哥昌为叠州安抚使。时兵兴,城无居人,至则招逃亡,

立城垒,课耕桑以安辑之,年八十,卒于官。

阿哥潘事亲以孝闻,从伐蜀,与宋都统制曹友闻屡战,胜负略相当,以破大安功最,授

月冬临洪府事。斩朝天关,乘嘉陵江至闽州,获蜀船三百艘。攻利州,生得其刘太尉,战败

宋师于川。宋制置使刘雄飞进攻青居山,阿哥潘击之,宵溃,四川大震。进逼成都,略嘉定,

平峨眉太平寨,擒其将陈侍郎、田太尉,余众悉降。大小五十余战,皆先陷阵,皇子赐以金

甲、银器。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天见而奇之命摄元师城益昌。时宋兵屯两川,

堡栅相望,矢石交击,历五年而城始完。宪宗出蜀,以阿哥潘为选锋,攻西安,下之,赐金

符,授临洪府元帅。帝驻钓鱼山,合州守将王坚夜来斫营,阿哥潘率壮士逆战,手杀数十百

人,坚遂引去。明日陛见,帝喜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忧!”喝黄金五十两,名目拔都。

中统建元,诏还镇临洪。岁饥,发私原以赈贫乏。给民农种粟二千余石、芜菁子百石,人赖

不饥。郡当孔道,传置旁午,有司敝于供给。阿哥潘以私马百匹克驿骑,羊千口代民输。帝

闻而嘉之,诏京兆行省酬其直。阿哥潘曰:“我岂以私惠而邀公赏耶!”卒不受。以军事赴

青居山,道为宋兵所邀,遂死于敌。谥日桓勇。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跳/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B.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跳/见面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C.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洗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D.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济/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是天子根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以国姓赐之,以示褒

宠。

B.“节度使”,古代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初廷赐以旌节,

故称。

C.“同知”即知府,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其办事衙署称“厅”。

D.“传”,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的“传舍”即驿站所设供行人休

息的房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哥潘出身名门,家世显赫。祖父巴命富甲一方,父亲阿哥昌因军功而官至河节度使,

归附蒙古政权

后又任叠州安抚使,有治政安民之才。

B.阿哥潘作战勇猛,屡建战功。他跟从蒙古军伐蜀,攻克大安,夺取朝天关,缴获蜀船,

生擒宋将,大

败宋军,占领嘉定,平定峨眉太平赛,战功累累。

C.阿哥潘身先陷阵,深受器重。蒙古皇子、世祖、宪宗伐蜀时,都任用阿哥潘为先锋;帝

驻钓鱼山时,

阿哥潘又护驾有功,获得赏赐。

D.阿哥潘体恤百姓,以私济公。发生灾荒,阿哥潘打开私人粮仓赈济贫民;他用自己的马

和羊为公办事,

皇帝嘉奖他,他没有接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招逃亡,立城垒,课耕桑以安辑之,年八十,卒于官。

(2)阿哥潘以私马百匹充驿骑,羊千口代民输。帝闻而嘉之,诏京兆行省酬其直。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杳杳寒山道寒山①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①寒山,唐代诗僧,又称寒山子。传为贞观时人,一说大历(唐代宗年号)时人,隐

居始丰(今浙江天台)西之寒岩。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寒山""冷涧",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杳杳"言山路深暗悠

远,"落落"言涧边寂寥空旷。

B.诗歌颔联书写山中鸟鸣声欢快热闹,虽然没有人来人往,但并不显落寞,"啾啾"呈现有声

之境,"寂寂"描摹无声之境。

C.诗歌颈联描写山中气候,用寒风、深雪表现出周围环境的冷峻,"淅淅"写风的动态之感,

"纷纷"写雪的飞舞之状。

D.诗的最后两句与唐代诗人太上隐者《答人》的“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有异曲同工之妙,

流露出诗人淡出红尘、超然物外的情趣。

6.这首诗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每日一练(三)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部科学史,其实也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拉开历史的长镜头,有些科学成果会因为

时间推移成为过去,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长留历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从大众视野来

看,许多科学家的工作因为专业、神秘鲜为人知,但他们身上元气充沛的求索精神,却总能

直抵人心。从钱学森到屠呦呦,再到钟扬、黄大年,杰出的科学家身上总有一种极为相似的

精神气场: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他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他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他们将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镌刻在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

新的丰碑。

没有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很难有站得住脚的科学成果。“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

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院士的寄语,也是

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盼。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

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摆

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这既是时代之问,也为广大科

技工作者提供了绽放光彩的机会。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瞄准世

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男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整个科学界来维护。这些年来,无论从论文数还是专利数看,中国科

研事业都可谓蒸蒸日上。但与此同时,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一些浮夸浮躁、投机取巧的行为

也不时出现,比如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等。这些行为

不仅侵蚀了科学家精神,也伤害了中国科学界的公信力。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线,

认真是科学家的底色。只有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才能守护好科学家的品

格和尊严,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弘扬科学家精神,也需要全社会精心培育。科学家精神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高度,也

是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培育,科学家精神也难拔节生长。当我们期

待科学家心无旁鹫、“板髡坐得十年冷”,也要给予他们“数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当

我们寄望所有科技工作者都能在专业上一丝不苟,也要相信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减少对科

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当我们希望科研回归本真,同样要在考核中破除“唯论文、

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总之,科学的事业,呼唤更加科学的管理。只有尊重科

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的需要,我们才能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事业,某种程度上,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一种对于未知、对于人民的

热爱。航天英雄杨利伟曾说,永远记得第一次在太空俯瞰这颗水蓝色星球的样子,“我仔细

端详这美丽的星球,生怕错过一处风景,我深知这是亿万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美景”。相信,

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仰望着浩渺的星空又关注着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成就这

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何鼎鼎《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弘扬科学家的精神,既要有科学家的求索精神,也要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培育。

B.科学家有了强大的新时代精神气场,就能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丰碑。

C.近年来,中国科研事业蒸蒸日上,公信力越来越强,主要表现在论文和专利。

D.要让科研回归本真,就要营造好的环境,要信任科学家,不要干预科研活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逐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B.第二段运用引用和正反解说法,论述了要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需要过硬的科学精神。

C.文章围绕“科学家精神”这一论述对象,非常注重当下的实际情况,有很强针对性。

D.文章末段论证了科学事业无止境,正因为如此,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对未知对人民的

热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氐砸的一项是

A.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技成果有可能被新的技术替代被人们遗忘,但是伟大的

科学家精神定会

长存。

B.我国当下的科技创新既有令人欣喜的一面,也有亟需解决的内困外忧,这正是科学家

精神大放光彩之

契机。

C.我国的科技需要实现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的一流科学家,就需要遵循各种规律,

让科研管理体

制更加科学化。

D.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懈努力奋斗,脚踏实地,对人民深深的热爱,

就定会成为这个

时代最美的风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偃蹇:ydnjidn„高耸的样子。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游山,招山而不得,于是心生责怪青山傲慢之情;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了诗人内

心的孤寂。

B.词中的“唤”字奇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山的多情:寒冬腊月太孤单而主动邀我来到

溪边同住。

C.下阕着重写山中明月,叙写明月从“来”到“去”,皆因诗人而起,展示了物、我、景、

情相互交融的情景。

D.这首词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用笔轻灵,奇思妙趣,最后浅浅着笔,卒章显

其志。

5.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评论这首词:“敛雄心,变温婉,成悲凉。”请结合词的

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

每日一练(四)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述睿,越州人。,科昌宇,膳部郎中。祖舜,监察御史。父齐参,宝鼎令。述睿少与

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孤,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

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

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德宗孽祚,

以谏议大夫银章朱绶,命河南尹赵惠伯赍诏书、玄夕熏束帛,就嵩山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

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

之日:“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峭山问道,渭水

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

之,改秘书少监,兼右盾手,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

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时令狐

晅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晅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贞元四年,

命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态故也。九年,以

疾上表,请罢官。道丕进报二旦朕必卿德重朝端什教风僚丕宣之教所题便深木依亲说煨宴悉

也。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李卷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五十匹,

衣一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贞元十六年九月卒,

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

九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不许报之/日/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B.诏不许/报之日/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C.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D.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祖,“九族”之一,指父亲的祖父。“九族”按顺序一般指高祖、曾祖、祖父、父

亲、已身子孙、

曾孙、玄孙。

B.践祚,即“践昨”,意指走上东阶而成为主位或主祭,后多用于帝王登基、寿诞册封

等活动,也做“践

昨”。

C.庶子,官名,与“妾生之子”意思不同,原本为掌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后为

太子官属。

D.鱼袋,唐宋时官员佩戴之物,常与官服共同体现官阶等级。文中“紫金鱼袋”则表示

官员“着紫衣袍,

佩金鱼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述睿孝顺好学。他少时与兄弟共同以孝顺闻名,又好学不倦,人以为其有先贤之风,

多次上表推荐。

B.孔述睿喜好隐居。他曾隐居嵩山,代宗时虽屡授官职,但每受皇命,就先谢恩朝延,一

月后就称病告辞,

重归山林。

C.孔述睿颇受重视。皇帝曾命人携带诏书与束帛赴山中邀请他做官,并赐子宅第、马匹,

以诚心挽留他做

官。

D.孔述睿性格谦和。他与人交接淡静,每次亲朋好友欢聚,总是温顺恭谨的样子,似不善

言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晅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

(2)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⑶。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每日一练(五)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I〜4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

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擢知苏州,赐卷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

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

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槿杀数人,尽斥属僚之

贪虐腐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兔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

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

周密。尝置二薄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

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

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

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野*。

初钟为吏时吴汪千思忠亦以更想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思至夏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

于给传且韭无处途欲籁是报公耳2思思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J11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

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

/且令二子给侍/日/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B.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

且令二子给侍/日/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C.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

且令二子给侍/日/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D.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

且令二子给侍/日/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中国古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C.御史,秦始,御史是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自清。

D.正统,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和王公年次纪年等,正统属年号纪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钟智谋过人,嫉恶如仇。群吏请他写判牒时他装作不懂,三天后以群吏不听自己

的话为由下令处死其中几个人,清邪风,树正气。

B.况钟体贴民情,减免苛税。他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为百姓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

并用所积累粮食赈济灾荒,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租赋。

C.况钟心思缜密,兴利除弊。他设通关勘合簿,防止恶人进出作假为恶;设纲运簿,

防止过往运夫私吞财物;设馆夫簿,防止提出无理的需求。

D.况钟政绩卓著,深受爱戴。他任期已满当升迁,府中百姓前往请求张文昌让况钟继

续任职;况钟死于任上,吏民相聚哭悼,立祠致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5分)

(2)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问题。

红梅①(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②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贬谪黄州期间。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

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自恐”句不是说梅花自己

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B.“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

梅心境幽寒,深自怵惕。

C.诗人以红梅自况,“更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红梅的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D.诗歌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刻画了红梅生机难抑,自成一片春光的独特风流之态。

6.作者在尾联提到“梅格”,请结合颔联来分析“梅格”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每日一练(六)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芟俘涉,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

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速古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木等午干,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

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

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

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迂,如此为不次,

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

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

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日:“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

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

夷简怒诉目:“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

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

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

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口:“臣

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韭宾客不直肉妻子衣食仅熊自充。而好施

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

充。

B.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

充。

C.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

充。

D.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

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B.古代科举中通过殿试试者,称为进士;进士第是考选进士,录取时排列的等第。

C.天圣七年即中国传统历法“农历”的天干地支纪年称号,2020年属“庚子年”。

D.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阳历12月21至23日,冬至过后开始“数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两岁时丧父,从小就立有志向,有节操,跟随母亲到应天府投靠亲戚学习。

B.范仲淹曾上奏章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被贬谪到陈州。

C.范仲淹曾借《百官图》陈述官员升迁的正常序列,意在建议朝廷要公正任用大臣。

D.皇帝告诫范仲淹要消除先前对吕夷简的怨恨,范仲淹说都是关乎国家,没有怨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

(2)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子

李白

斗酒渭城边,坤头耐醉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5.下列各项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融情于酒,又寄情于景。酒是李白诗文的一大母题,诗人或是因

酒而生情或是借酒浇愁,酒早已成为了李白诗歌的象征之一。

B.首联"斗酒渭城边,讲头耐醉眠”描写的是送别的地点以及送别酒宴的热闹场景。诗人以

被送行人的目的地起兴,宕开一笔,铺陈叙述。

C.颔联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使诗文具有形式、音韵之美,而"梨花""杨叶"

的意象又具有唐诗典型的形象美的特点,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D.颈联"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是全诗的点题之句,明确地交代了举行酒宴的目的是送

别友人。

6.李白"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请赏析这两

联诗句,比较其所运用的手法,所描写的对象,所创造的情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每日一练(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嗅梅

无尽藏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中“尽日”交代了寻春心情的急切和行动的持久,“踏遍陇头云”用夸张手法

表现出寻春的艰辛。

B.第一首诗“笑”字意味丰厚,既有对自己艰苦寻春而不见春的暗笑,也有对归来后感受

到春就在身边的自得。

C.第二首诗情感富有变化:诗人因寻春不得而惋惜和遗憾,因看到大林寺桃花盛开而惊异,

因发现春景尚在而欣喜。

D.两首诗语言华丽,构思精巧,立意新颖,既富有情趣,又包含深刻哲理,读来耐人寻味,

感觉耳目一新。

2.两首诗蕴含的哲理有何异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望岳》中写出细望之所见,表现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开阔的句子

是,。

(2)“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氓》以,

喻女子年老色衰。

(3)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常为后世文人追随认同。苏轼《赤壁赋》

中“,”两句也运用了类似写法。

(4)《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借用典故表现将士忠君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的诗句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墨子号”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解决

了一直令科学家们的量子通信信号受制于光纤的难题。自2016年升空以

来,它完成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将中国的量子通信带到了世界前沿,是量子卫星

领域的领军者。

量子天生就是个防窃听神器,具有不可分割和不可复制的特性,(),

护送着机密的信息一起到达接收方。计算能力再强、破解密码技术再高的窃听者

即便再善于伪装,一旦碰上了不可分割、不可复制且具有纠缠效应的量子密钥,

便会,被抓现行。

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无条件安全”的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

隐患的通信方式。可以使机密信息,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

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

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墨子号”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

“天地网”织就后,海量信息将实现“无条件”安全传输。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能为力名不虚传不打自招无懈可击

B.束手无策名副其实不打自招天衣无缝

C.无能为力名不虚传原形毕露天衣无缝

D.束手无策名副其实原形毕露无懈可击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再加上纠缠效应,足以担当起保镖的职责

B.并且能担当起保镖的职责,利用纠缠效应

C.不但利用纠缠效应,而且担当起保镖的职责

D.不但担当起保镖的职责,而且利用纠缠效应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无条件

安全”的通信方式。

B.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无条件安全”的消除了经典加密技术安

全隐患的通信方式。

C.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无条件安全”的弥补了经典加密技术安

全隐患的通信方式。

D.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消除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无条件

安全”的通信方式。

每日一练(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韩将军还边

李益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

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

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注]①戎寄:指所交托的军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A.本诗一反送别的伤感,既写出皇帝委以重任,也暗含羡慕与激励之意。

3.B.首联点明时间,照应标题,以简练之笔展现出羽林将士意气风发之姿。

4.C.颔联暗用典故,借李广率少量骑兵智退匈奴的典故来刻画韩将军形象。

5.D."旌旗上垄迟"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还边军队人数之多和行军迟缓。

6.2.孙武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你认为诗人笔下的韩将军具备"将者"的哪几个特点?

请结合诗句分析。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赵时春,字景仁;平凉人。幼与群儿嬉,辄列旗帜,部勒如兵法。年十四举于乡。逾四

年,为嘉靖五年,会试第一。选庶吉人,寻转兵部。九年七月,上疏日:“陛下以灾变求言

已旬月,大小臣工率浮词面谩。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金宏继进甘露今副御史徐瓒

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禾奥及御史杨东乂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仲斌等

不足道,金玄、赞司风纪,时典三礼,乃罔上欺君,坏风伤政。”帝责其妄言,且今献说言善

策。时春惶恐引咎未对。帝趣之,于是时春上言。帝览之,益怒,下诏狱掠治,黜为民。久

之,选东宫官属,起翰林编修兼司经局校书。

帝有疾,时春与罗洪先、唐顺之疏请东宫御殿,受百官正旦朝贺。帝大怒,复黜为民。

京师被寇,朝议以时春知兵,起兵部主事,赞理京营务,统民兵训练。大将军仇鸾倡马市,

时春愤曰:“此秦桧续耳。身为大将,而效市伶,可乎?”忤鸾,为所构,几重得罪。稍

迁山东佥事,进副使。

三十二年,摧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时春慷慨负奇气,善骑射。慨寇纵横,将帅不任职,

数谓人:”使吾领选卒五千,俺答,邱福不足平也。”作《御寇论》,论战守甚悉。既秉节

钺,益思以武功自奋。其年九月,寇入神池、利民诸堡,时春率马步兵往御之。至广武,诸

将毕会。谋报寇骑二千余,去两舍。时春

援甲欲驰,大将李深固止之。时春大言曰:“贼知吾来必遁,缓追即不及。”遂策马前。

及于大虫岭,伏兵四起,败绩。仓皇投一墩,守卒缱之上乃得免,泳军竟覆。被论,解官听

调。时春喜谈兵,至是一战而败。然当是时将帅率避寇不击。为督抚者安居坚城,遥领军事,

无躬搏寇者,时春功虽不就,天下皆壮其气。

(《明史》)

3.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

/指挥张楫进嘉禾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B.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

/指挥张楫进嘉禾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C.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

/指挥张楫进嘉禾/金荥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D.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

麦/指挥张楫进嘉未/金奈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等级,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第一名称为“会元”。

B.庶吉士:官名,明朝初置,永乐二年始专隶属于翰林院,选进士中长于文学及书法

者充任。

C.正旦:每年正月初一。在明代,百官在这天需朝贺天子,但太子不能受百官的朝贺。

D.节钺:符节和斧钺,象征权力。古代天子授与官员或将帅节钺,作为加重权力的标

志。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时春敢于直言,充满正气。在上疏中,他严厉批评了朝臣以各种虚浮之词迎合皇

帝的行为;大将军仇鸾主张马市,也遭到了他的批评。

B.赵春时善骑射,有军事才能。京师遭遇敌寇时,曾主事兵部,训练民兵。当时的将

领无法抵御敌寇横行,他专门著书详细论述了战和守的策略。

C.赵春时希望在军事上建立功业,报效国家,但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故寇入侵时,他

不听劝阻执意追击己经离开两夜的敌军,最终广武遇伏而被打败。

D.赵春时有担当有勇气,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当时很多将领畏敌避战,督抚一类的官

员躲在坚固的城中,赵春时却亲自上阵与敌人作战。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春惶恐引咎未对。帝趣之,于是时春上言。(5分)

(2)忤鸾,为所构,几重得罪。(5分)

每日一练(九)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临江仙。

纳兰性德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细帙②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注】①写此词时,与纳兰性德相知相守的妻子卢氏已离开人世。②绑帙,套在书上的

浅黄色布套,此处代指书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点滴芭蕉”细处落笔,营造出凄凉、孤独、忧愁的浓郁氛围,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B.上阕最后两句写出词人因爱妻亡故,许久未写“鸳鸯”二字,如今写来,颇感手生。

C.“幽窗冷雨一灯孤”与汤显祖的“愁万种,冷雨幽窗灯不红”意境相似,感情相近。

D.作者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词,语言简净,写出了雨夜怀人时的心碎与无奈,感人至深。

2.“倦眼乍低细帙乱,重看一半模糊”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

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Q正春献八罐,曰:清君心,遵

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蒙,久不卜葬,

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白:“贵妃诞育元良②,奈

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

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

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

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

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

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

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

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驷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

度峻整终且无狎谙倦不倾倚暑不裸程月无流视见着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注]①万寿节:皇帝诞辰日。②元良:太子的代称。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

不倾倚/暑不裸程/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

不倾倚/暑不裸程/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

不倾倚/暑不裸程/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

不倾倚/暑不裸程/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

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

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

“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

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铮谏。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

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

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

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

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日:“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5分)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5分)

每日一练(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题。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

指春天。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作者不再追求仕进,甘愿淡泊,志在归隐的情感。

B.颔联具体回忆了为官失意的缘由,其中含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通伯乐的委屈。

C.尾联中的''虚"字既写出了院落静夜的空寂,也表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落寞。

D.本诗语言看似浅近、明白如话,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语涉数意,悠远深厚。

2.本诗与下面王维的《终南别业》均为归隐之作,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二者表达

感情的不同之处(6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观德王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父绍,仕周,历八州则卑、傥城县公,赐姓叱吕引氏。

雄美姿仪,有器度,雍容闲雅,进止可观。周武帝时,为太子司旅下大夫.帝幸云阳宫,卫

王直作乱,以其徒袭肃章门,雄逆拒破之,乃进位上仪同,封武阳县公,邑千户。累举右司

卫上大夫。大象中,进爵祁国公,邑五千户。高祖为烝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

驾,知其谋,以告高祖。贤伏诛,以功授柱国、雍州牧,仍领相府虞候。周宣帝葬,备诸王

有变,令雄率六千骑送至陵所。进位上柱国。

高祖受禅,除左卫将军,兼宗正卿。俄迁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进封广平王,食邑五

千户,以邦公别封一子。雄请封弟士贵,朝廷许之。或奏高颍朋党者,上诘雄于朝。雄对曰:

“臣忝卫宫闱,朝夕左右,若有朋附,岂容不知!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颍用心平允奉法而

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高祖深然其言,察实。雄时贵宠,冠绝一时,与高颍、虞庆

则、苏威称为“四贵

雄宽容下上,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乃下册书,拜雄为

司空,外示优崇,实夺其权也。雄无职务,乃闭门不通宾客。寻改封清漳王。仁寿初,高祖

日:''清漳之名,未允声望。”命职方进地图,上指安德郡以示群臣曰:“此号足为名德相称

于是改封安德王。次泸河镇,道疾而薨,时年七十一。帝为之废朝,鸿胪监护丧事。有司考

行,请速日懿。

片段选自《隋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