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拟卷四112_第1页
统考版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拟卷四112_第2页
统考版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拟卷四112_第3页
统考版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拟卷四112_第4页
统考版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拟卷四1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拟卷(四)

文科综合•地理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内出行强度是指城市出行人数与该城市居住人数之比。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下,中国各地城内出行强度产生较大波动。下图示意广东惠州及江西赣州两地去年与今年春

节前后农历同期的城内出行强度指数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2020年两地城内出行强度的曲线是()

A.①和②B.①和③

C.②和④D.③和④

2.正常年份,两地春节前后城内出行强度的变化差异主要受()

A.假期长短影响B.政策干预影响

C.电子商务影响D.人口迁移影响

3.城内出行强度降低将()

A.抑制消费需求B.避免疫情市外扩散

C.提高交通通达度D.增加病毒家庭传播风险

传统村落也称古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及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截至2019年6月,国家先后公布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其中黄河流域(如图所示)现存673

个。据此完成4〜6题。

4.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

A.湿润地区B.平原地区

C.行政中心附近D.河流附近

5.黄河下游流域传统村落少主要因为()

A.经济落后B.开发历史短

C.涝灾多发D.旱灾多发

6.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由于()

A.保护措施加强,传统村落多B.基础设施完善,传统村落多

C.城市化进程快,传统村落少D.生态环境恶化,传统村落少

道尔顿公路(如图所示)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直达北冰洋边

缘,是一条美景与危险并存的公路。一游人在游记中写到:“向北翻过布鲁克斯山脉,再无

山峦遮挡,公路两侧增设了约三米高的标志杆,白天仍有多于12小时的日照用来赶路,晚上

也有足够的黑夜留给极光。艳红的植被赶上一场初雪,一定是全年最上镜的一天”。据此完

成7〜8题。

7.该游记描述的情景可能出现在()

A.1月初B.4月初

C.6月初D.9月初

8.公路旁标志杆三米高,可避免()

A.被水淹没B.被雪覆盖

C.被风吹倒D.被树遮挡

横断山区是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必经之地,其中三江并流区发育有三级夷平面,是横

断山区抬升过程中,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起伏平缓的陆地平面。下图为三江并流区夷平面

横剖面图。据此完成9〜11题。

9.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

A.地壳运动形成B.火山喷发形成

C.风化作用形成D.侵蚀、堆积作用形成

10.最早形成的是()

A.高原面夷平面B.高原盆地夷平面

C.高原谷地夷平面D.高原深切河谷区

11.通过该区的川藏铁路最适宜布局在()

①高原面夷平面②高原盆地夷平面③高原谷地夷平面④高原深切河谷区

A.①②B.②@C.③④D.①©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低地蔬果园”(如图所示)毗邻巴塞罗那的温泉小镇一一卡尔德斯德蒙特维,是一处历

史悠久的灌溉空间。古老的石墙灌渠连接城镇和灌区,3700的蔬果园过去由温泉水和汇入

灌渠的城市降水所浇灌。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污水从城市中心排入灌渠,蔬果园也渐成荒

地。2015年当地提出灌溉系统修复项目,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项目将私有园艺景观开放为

公共空间,并在渠道上修筑人行步道:富余及使用过的温泉水引入灌渠,并在灌溉系统中新

建一个公共水池,池面上设置漂浮装置种植水生植物。改造后蔬果园逐渐恢复生机。

卡尔德斯

河»

公共水池

城镇

低地蔬果困

(1)推测蔬果园耕地荒弃的原因。(4分)

(2)与从河流引水灌溉相比,说明修复古灌溉系统的好处。(6分)

(3)分析灌溉系统中公共水池的主要作用。(6分)

(4)简述恢复蔬果园对该小镇的意义。(6分)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光温潜在产量是指在一定的光、温条件下,作物单产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值。某研究

统一将每年6月10日〜10月10日视为华北平原各地夏玉米生长季,通过分析1961~2015年

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210C活动积温及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比较各地夏玉米光温潜在

产量差异及变化。研究发现华北平原夏玉米光温潜在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下图为华北平原

1961〜2015年每年6月10日〜10月10日平均积温及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

(1)说出图中太阳总辐射的南北差异,并推测原因。(6分)

(2)研究时段内图中等值线总体均向北移动,判断其反映的积温和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及

其对夏玉米光温潜在产量的影响。(6分)

(3)近年来华北平原夏玉米光温潜在产量在下降,而实际单产在提升,试说明原因。(6分)

(4)本研究中,统一用同一时段作为华北平原各地夏玉米的生长季进行研究是否合理?请

表明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6分)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43〜44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

的第一题计分。

43.(10分)[地理一一选修3:旅游地理]

“背包客”是指背着背包进行长途自助旅行的人,他们的旅行动机更倾向于体验、猎奇

和探险。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主峰拔仙台海拔3771.2米,近年来徒步穿越太白山日益受

到背包客欢迎。太白山北坡旅游开发早,有缆车、栈道、盘山公路等旅游设施;南坡开发程

度低,拥有原始的自然条件,却与背包旅游活动联系更为密切。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四条

登山线路示意图。

*母官

6天都门

平安寺

b,下板寺

明星寺A

放羊哈

万仙降火爷海

拔仙©工爷海

乂太皇池

药王0飘

铁甲山庄

分析背包客更偏爱攀登太白山南坡的原因及攀登南坡可能存在的风险。

44.(10分)[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其以优良的地理位置及适宜的海拔高度,成为众多“背包客”(背

着背包进行长途自助旅行的人)的旅游目的地。背包旅游活动常穿越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并伴

随野炊、露营等活动,影响该地大熊猫的栖息环境,干扰大熊猫的正常栖息。

分析背包旅游行为对大熊猫栖息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2021年高考模拟卷(四)

1〜3.解析:第1题,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前后我国施行了居家防疫措施,对人员

出行进行管控,城内出行强度低,持续时间长,所以图中表示2020年两地城内出行强度的曲

线是低强度持续时间最长的②和④,C正确。故选C。第2题,广东惠州和江西赣州两地经济

差距较大,分别为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正常年份,随着春节返乡和节后返程,春节前赣州

人口回流导致城市出行的人数会增加,城内出行强度指数变大;而春节前的惠州,很多人离

开惠州返乡过年,人口减少导致城市出行的人数减少,城内出行强度指数变小。所以两市城

内出行强度的变化差异主要受人口迁移影响,D正确。故选D。第3题,居家防疫,城内出行

强度降低,商业活动受到限制,抑制了消费需求,A正确。城内出行强度降低可以减少城内扩

散,对避免疫情市外扩散影响不大,B错误。疫情期间,虽然出行强度降低,但车辆通行需要

进行消毒检测等,对提高交通通达度影响不大,C错误。家庭成员外出减少,减少与外界人员

接触,减少了病毒传入家庭的风险,D错误。故选A。

答案:1.C2,D3.A

4〜6.解析:第4题,从图中分布密度分析,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河流附近,黄

河流域主要位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水源较紧张,河谷地区临近河

流,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定居生产,D正确,A错误。古村落多在高原河谷地区,边远

地区,B、C错误。故选D。第5题,黄河下游地区为地上河,历史上多次发生决口改道,洪

涝灾害多发,对人们的居住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传统村落分布少,C正确。下游村落分布少

与经济水平、开发历史和干旱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第6题,流域内经济发展水

平高的区域,多位于省会城市周围,由于城市化进程快,城市人口增加,工业化发展,以农

业为主的传统村落逐渐被城市包围,建筑物进行了拆迁改造,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分布较少。

C正确。故选Co

答案:4.D5.C6.C

7〜8.解析:第7题,1月初,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极圈以北区域出现极夜现象,6

月初,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极圈以北区域出现极昼现象,而材料指出“白天仍有多于

12小时日照用来赶路,晚上也有足够的黑夜留给极光”,说明此时该区域没有极昼或者极夜

现象出现,故A、C错误。材料又提到“艳红的植被赶上一场初雪,”北半球的初雪不会出现

在4月初,有可能出现在9月初,故B错误,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为D。第8题,布鲁克斯

山脉以北,纬度较高,气温低,降雨和冰雪融水都比较少,不易出现较大的水流,故A错误。

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会带来大量的降雪,标志杆高达三米,可以

避免被雪覆盖,故B正确。标志杆越高,越容易被风吹倒,故C错误。该区域的树木一般为

针叶林,其高度高于三米,若标志杆附近有树木,也无法避免被树遮挡,若树木距离公路有

一段距离,也就不存在被树遮挡的情况,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为B。

答案:7.D8.B

9〜11.解析:第9题,该系列小题的解答,首先要读懂“夷平面”三个字的具体内涵。

所谓的“夷平面”,即指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夷”,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有“平

坦,使平坦”之意,所以“夷平面”,即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所以该地的每一级夷平面

主要由侵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地壳运动是横断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却不是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A不选。该地位于欧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多火山、地震,有些山体地形地貌的确是由火山喷发形成,但却不是每一级夷平面形成的原

因,故B项不选。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化主要是指岩

石发生破坏和改变,并不是这种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项不选。故选D。第10题,地面

经过长期剥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准平原;在这之后,地壳抬升,准平原受切割破坏,

残留在山顶或山坡上的准平原,称为夷平面。所以最早形成的应该是位置最高的,最早形成

的高原面夷平面,故选A项。其他的高原盆地、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原则上

都晚于高原夷平面,它们依次形成的顺序是:高原面夷平面、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

谷区,故B、C、D三项错误。故选A。第11题,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多处于横断山区和青藏高

原地区,海拔高、地形崎岖,居民点(城市)分布主要在山间谷地和盆地,为了照顾沿线经济

发展,铁路线多经过其间的居民点。其次,穿过谷地、盆地,海拔适中,线路只需要适当起

伏(坡度),就可以尽量照顾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故②、③正确,①、④不符合题意。B正确。

故选B。

答案:9.D10.A11.B

点睛:铁路布局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是地质、地形、水文、水系,社会经济因素是城

市分布、人口分布、资源分布等。

36.解析:题目通过巴塞罗那的灌溉工程的变迁,考查城市化对河流影响及水资源合理

利用分析总结能力。第(1)题,由题中“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污水从城市中心排入灌渠,蔬

果园也渐成荒地”可知,蔬果园耕地荒弃的原因主要是灌溉水源污染,环境恶化,果蔬产品

质量下降,市场萎缩;随着城市化发展,农业人口流失等.第(2)题,与从河流引水灌溉相比,

说明修复古灌溉系统的好处,可以从灌溉系统的水源、灌溉成本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分析。

灌溉工程充分利用富余温泉水和城市降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当地为地中海气候,大气降水

季节变化大,河流水量不稳定,但温泉水为地下水,水量相对稳定;利用已有灌渠工程,修

复成本较低;修复历史遗迹,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发展旅游活动等。第(3)题,由题中“富余

及使用过的温泉水引入灌渠,并在灌溉系统中新建一个公共水池,池面上设置漂浮装置种植

水生植物”可知,灌溉系统中公共水池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储存和净化方面。当地降水不稳定,

公共水池可蓄积储存水源;温泉水水温较高,水池起滞留冷却作用,避免高温对蔬果造成破

坏;水池能沉淀泥沙杂质,同时池中水生植物可净化水源污染物质,提高灌溉水源质量,保

证果蔬的品质等。第(4)题,简述恢复蔬果园对该小镇的意义,可以从生产、就业、旅游休闲、

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就近种植可溯源的蔬果,为城镇提供优质农产品;创造就业机会,吸

纳社区劳动力;合理利用水热、土地资源,修复生态环境,增加居民公共休憩空间;保护历

史文化古迹,增加城市景观,利于当地旅游业发展等。

答案:(1)灌溉水源污染,环境恶化;城镇发展,农业人口流失。(任答2点)

(2)充分利用富余温泉水和降水,节约水资源;当地为地中海气候,河流水量不稳定(温

泉水相对稳定);利用已有灌渠,修复成本较低(从河流修筑引水灌渠,成本较高);活化历史

遗迹,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任答3点)

(3)降水不稳定,公共水池可蓄积水源;温泉水水温较高,水池起滞留冷却作用;水池能

沉淀杂质,同时池中水生植物可净化水源污染物质,提高灌溉水源质量。(任答3点)

(4)种植可溯源的蔬果,为城镇提供优质农产品;创造就业,吸纳社区劳动力;修复生态

环境,增加公共休憩空间;增加城市景观,利于旅游业发展。(任答3点)

37.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和光热条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第(1)题,根据图

中太阳总辐射等值线图判断,太阳总辐射北多南少。影响太阳总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和

天气状况等。纬度因素影响,应该是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多,图示地区为华北平原,故纬度

和地形对该区域太阳总辐射影响小。从天气状况分析,6月10日〜10月10日受东南季风影

响,降水量总体南多北少,南部降水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明显。同时夏季北方地区昼

长较南方地区长,也是太阳总辐射多的原因。第(2)题,积温等值线向北递减,积温等值线向

北移动反映积温值变大,则积温在上升,(作物生长期延长)对夏玉米光温潜在产量提升有促

进作用。太阳总辐射值向北递减,等值线向北移动,太阳总辐射在减少,则太阳总辐射量在

下降,(不利作物光合作用)降低夏玉米光温潜在产量。第(3)题,近年来华北平原夏玉米光温

潜在产量在下降即自然条件不利于玉米生产,则玉米实际单产提升的原因在人为因素,主要

是农业技术的改进,具体有作物品种改良;施肥、耕种、灌溉技术进步;农业(对旱涝、冻害、

虫害等)抗灾能力提升等。第(4)题,在同一时段内进行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条件的研究,方

便进行光、热等要素空间差异的比较,这是同一段时间研究的合理性。但华北平原南北跨度

大,因纬度因素导致的积温差异使得华北平原各地夏玉米生长季不同,故统一用同一时段作

为华北平原各地夏玉米的生长季进行研究不合理。

答案:(1)北多南少;6至10月(太阳大部分时间直射北半球),华北平原北部日照时间长

于南部;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总体南多北少,南部降水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明显。

(2)积温在上升,(作物生长期延长)对夏玉米光温潜在产量提升有促进作用;太阳总辐射

量在下降,(不利作物光合作用)降低夏玉米光温潜在产量(总体而言太阳辐射下降的负面影响

大于积温上升的正面影响)。

(3)作物品种改良;施肥、耕种、灌溉技术进步;农业(对旱涝、冻害、虫害等)抗灾能力

提升等。(任答3点)

(4)合理;各地确定统一的生长期,(排除时间差异影响)方便进行光、热等要素空间差异

的比较。

不合理;华北平原南北跨度大,积温差异明显,各地夏玉米生长季(生长周期及生长时期)

不同。(任选一观点,理由合理即可)

4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条件分析。根据材料信息,“背包客”的

旅行动机更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