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广丰区丰溪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学校:_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弦嘈嘈如急雨(比喻) B.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D.是比喻。这是形容琵琶声在沉咽、停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如“铁骑突出”,如“刀枪”鸣响。故选D。

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凸出刀枪鸣。C.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A.“忧愁”应为“幽愁”。B.“凸出”应为“突出”。C.“急语”应为“急雨”。故选D。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窸窣(shū)铆钉(mǎo)慰藉(jiè)寥廓(guō)B.笃(dǔ)实兜鍪(máo)木讷(nà)造诣(yì)C.忸怩(ní)红绡(shāo)百舸(gě)锉(cuò)刀D.稻穗(suì)早籼(xiān)摈弃(bìn)虔(qián)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窸窣”的“窣”应读(sū);“寥廓”的“廓”应读(kuò)。B.“兜鍪”的“鍪”应读(móu);“木讷”的“讷”应读(nè)。C.“红绡”的“绡”应读xiāo。故选D。4.《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爱爱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B.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C.媛媛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暧”“墟”“烟”。故选D。

5.下列各句中,引用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A.初春时节,花未开,柳初绿,整个世界仿佛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郎,羞答答地露出半边脸。B.小王在和几个和自己一样创业失败的朋友的聚会上说:“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应该相互扶持。”C.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只能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该剧对这场戏的处理可以说是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D.关于这件事,目前各种说法都有,真是“嘈嘈切切错杂弹”,不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D.“嘈嘈切切错杂弹”的意思是: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形容演奏技艺高超,声音悦耳动听。此处误用为对某事,人们各持己见。故选D。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他提出诗歌创作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B.散文化小说,是用散文的形式创作的小说,它的突出特征是淡化情节、营造意境、突出情调。铁凝的《哦,香雪》是其代表。C.《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D.现代诗歌也叫新诗,有别于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主张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不讲求任何格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D.“主张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不讲求任何格律”说法有误。“主张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是新诗草创阶段所做的努力,并非一直是如此。且新诗只是打破了(旧体诗)严格的形式上的束缚,大多不讲究格律,不讲究押韵,并非完全不讲求格律。故选D。7.下面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B.“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云地嘟嚷着。C.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D.火车眨眼就无影无踪了。姑娘们围住香雪,当她们知道她追火车的原因后,便觉得好笑起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心不在焉:心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此处指台儿庄的姑娘们心思不在吃饭上,正确。B.不知所云:不知道在说什么,形容人说话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无伦次。句意为“不知道该怎么办”,使用错误。C.喜怒哀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此处指火车停在台儿庄的这一分钟带给姑娘们丰富复杂的感受,正确。D.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此处指火车一眨眼就没了踪影,正确。故选B。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荷塘月色》中,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__①__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__②__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__③__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__④__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这__⑤__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__⑥__喜悦,都是“淡淡的”。①②③④⑤⑥A.则又但是/才是和B.而/但而是就是还是C./又而就是是或D.又更但/正是或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第一处和第二处,由前面的“相伴共生”和①②所在句应为相同句式,①对应后面的“而”,所以确定①处选“而”,②对应的前面没有使用关联词,所以此处也不必使用关联词,排除ACD。第六处“无论是……”应与“还是”搭配,排除ACD。故选B。9.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心神恍惚竟相生长轰然坠地骄阳高悬B.失魂落魄亘古不变专心至志急于求成C.坦然安卧变换莫测声名狼藉恪守不渝D.淋漓尽致猝然去世窸窸窣窣荡然无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字形的能力。A.“竟相生长”的“竟”应为“竞”;B.“专心至志”的“至”应为“致”;C.“变换莫测”的“换”应为“幻”。故选D。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B.从此我便孜孜不倦地搜寻大厅中那一个个高高的书架,经常在扶梯顶上一坐就是几个钟头。C.我厌烦地将那本蓝色小书放回原处,从此许多许多年都没再读巴尔扎克,直至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发现,一劳永逸的发现。D.秋天,我去公园看荷花,没想到荷塘里处处是残枝败叶,正大喜过望时,却意外发现在残枝败叶下,一朵粉红的荷花静静地开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A.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发出感叹。原指看到伟大的事物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缺乏而感到无可奈何。此句是说对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收藏之丰富感到自己的渺小。符合语境。B.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不知疲倦。此句是说自己不知疲倦搜寻大厅中那一个个高高的书架。使用正确。C.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此句是说自己这次重新发现巴尔扎克是认认真真的,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的发现。使用正确。D.大喜过望:过:超过。望:希望。因结果超过了原来的期望而特别高兴。结合“没想到……”“却意外发现在残枝败叶下,一朵粉红的荷花静静地开着”分析,句子的意思在失望时有所发现,应用“大失所望”。故选D。二、阅读题共27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士大夫创作的鸟类赋通常有两种故事模式:出众的鸟类令人______,却被囚禁于苑囿或牢笼;寻常的小鸟虽或免于囚笼,却往往遭遇不幸。此类赋以鸟儿为主角,很少能一直像英国诗人雪莱笔下的云雀那样,自由欢快地生活在天地间。汉唐是中国赋文______的发展时期,其中汉赋的创作思路和文学元素对后世影响尤为深刻。赋家作赋献给君主,君主得以娱情,而赋家获得更多的政治机遇。献赋作品中的各种异鸟,或因罕见,或因鸣声婉转、搏击勇猛等特殊才能被献至宫廷。也就是说,赋家和异鸟都凭借某种有价值的特质,进入君主权力掌控的区域。汉代赋家______地觉察了这一点,因此他们将异鸟作为自我精神的外在投射,通过赋中的讲述传达自己对现实权力结构的认知。而从汉代开始,献赋一直是中国政治世界中______的文化活动,因此鸟类赋中的“囚鸟故事”也就借由献纳背景延续下来,并同时影响了非献纳背景下的鸟类赋创作。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赞叹如火如荼清晰缺一不可B.叹惋如日方中清楚缺一不可C.叹惋如火如荼清楚不可或缺D.赞叹如日方中清晰不可或缺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此类中作为主角的鸟儿,很少能一直像英国诗人雪莱笔下的云雀那样,自由欢快地生活在天地间。B.此类赋以鸟儿为主角,它们一直很少能像英国诗人雪莱笔下的云雀那样,自由欢快地生活在天地间。C.此类赋中作为主角的鸟儿,很少能像英国诗人雪莱笔下的云雀那样,一直自由欢快地生活在天地间。D.此类赋以鸟儿为主角,它们很少能一直像英国诗人雪莱笔下的云雀那样,自由欢快地生活在天地间。1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囚鸟故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在“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下,单向的海陆交通中王朝国家从海洋获得的主要是政治意义,而非经济利益。B.魏晋名士们打破礼教束缚,崇尚本真自由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方式,这使得“魏晋风度”成为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追求。C.社会治理能否持久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这是检验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的一块“试金石”。D.在38万公里外的环月轨道上,嫦娥5号升降器携带着月壤样品和轨道器完成了一次“教科书式对接”。【答案】11.D12.C13.B【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赞叹:表示对人、事、物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即“称赞”、“叹赏”。叹惋:叹惜。此处指人们赞美出众的鸟类,应选用“赞叹”。第二空,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气势旺盛或热烈。如日方中: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语境指汉唐是中国赋文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应选用“如日方中”。第三空,清晰:清楚明晰。清楚:指清晰,明白,有条理。修饰“觉察”用“清楚明晰”更好,选用“清晰”。第四空,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此处强调献赋在中国政治世界中的重要性,应选用“不可或缺”。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很少能……”成分残缺,可把前一句改为“此类赋中作为主角鸟儿”以作主语;二是“很少能一直像英国诗人雪莱笔下的云雀那样,自由欢快地生活在天地间”语序不当,“一直”是“自由欢快地生活”的状语,应把“一直”放到“自由欢快地生活在天地间”前。只有C修改正确。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引号作用表强调。A.表引用B.表强调。C.表特殊含义。D.表特定称谓。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费孝通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想真正理解中国,理解中国人,先要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本色。中国是农业大国,靠土地吃饭,在土地上耕作繁衍,所以基层的乡下人的生存、生活都是①。甚至出门在外,心里怀着乡土的思念尚且不足,包里还要带一抔灶上的泥土,关键时刻以挽救“水土不服”。中国乡村里的人口世代定居是常态,成规模的迁徙反倒是特例,即便是水旱灾害或是兵匪离乱,真正大规模的迁徙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这种人与空间上的不流动性,从人与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构成单位与单位之间的隔膜与孤立。对乡土社会而言,这里的单位②。乡土社会各村落保持着自己相对孤立的圈子,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也生于斯、长于斯,以终老乡里为归依。人们成长的过程中周围都是熟悉的人们,那么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现的社会原则与行为习惯就会同我们今天熟悉的由陌生人组成的现代城市社会很不同。14.费孝通《乡土本色》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下列选项不能全部反映乡土文化的一项是()①安土重迁②叶落归根③克己复礼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⑤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⑥日新月异⑦兄友弟恭⑧眉目传情⑨人怕出名猪怕壮⑩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A.①③⑤⑨ B.②⑤⑦⑧ C.①④⑥⑨ D.②⑤⑧⑩15.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6.请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性”的两个内涵。【答案】14.C15.①与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②就是村落16.①定居(或不流动)是常态;②形成熟人社会。【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④中国乡土社会特点的地方性,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几乎没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以不能反映乡土文化。⑥中国乡土社会特点的地方性,在它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不可能出现“日新月异”,所以不能反映乡土文化。选择有④⑥的。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前文“靠土地吃饭,在土地上耕作繁衍”可推测出,“生存、生活”都“离不开土地”,后文特意说到“出门在外,心里怀着乡土的思念尚且不足,包里还要带一抔灶上的泥土,关键时刻以挽救‘水土不服’”可见,主要强调的是乡下人的生存生活与土地联系紧密,故可填写“与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②根据后文“乡土社会各村落保持着自己相对孤立的圈子”可见,此处的“村落”“相对孤立”对应上文的“单位与单位之间的隔膜与孤立”,由此推测出,“这里的单位”其实“就是村落”。【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中国乡村里的人口世代定居是常态,成规模的迁徙反倒是特例……这种人与空间上的不流动性,从人与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构成单位与单位之间的隔膜与孤立”可见,第一个特征是“定居(或不流动)是常态”。由“人们成长的过程中周围都是熟悉的人们,那么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现的社会原则与行为习惯就会同我们今天熟悉的由陌生人组成的现代城市社会很不同”可见,第二个特征是“形成熟人社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而在我们中国“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这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不同,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愈推愈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在乡土社会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五伦是天下之达道。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譬如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1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自我主义的区别在于个人是否在团体中,是否平等。B.地缘关系中的差序格局体现为依据中心势力所在地域不同,社会圈子的大小可以伸缩。C.中国家庭与西洋家庭的结构不同在于中国家庭的人员界限不分明,可以伸缩。D.差序格局体现为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各种网络的中心不同,且彼此独立。1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儒家经典《礼记》中所讲的“十伦”,正是“差序格局”的具体表现。B.文中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比较了西方社会结构和中国社会结构的不同。C.文章单从地缘方面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就是差序格局,中心突出。D.“一捆柴”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运用对比论证,使得说理很形象。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谈“克己”,因为他发现各种社会关系中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自己这个中心。B.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是私人联系的增加,因而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才产生意义。C.中国家庭的亲属关系是通过生育和婚姻所发生的可包括无数人的社会关系。D.“伦”就是一个人和与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答案】17.C18.A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区别在于个人是否在团体中”错误,由原文第七段“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可知,不管是个人主义还是自我主义都是在团体中,这是二者的共同点。B.“依据中心势力所在地域不同”错误,由原文第四段“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可知,地缘关系中的差序格局体现为依据中心势力不同而定。D.“且彼此独立”错误,由原文第三段“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可知,这个网的中心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的关系是有交叉关系的,所以并不是彼此独立的。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错误,文章只是指出了中国社会结构和西方社会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并没有采用对比的手法。C.“文章单从地缘方面说明……”错误,原文有“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在乡土社会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文章是从亲缘和地缘两方面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就是差序格局。D.“运用对比论证”错误,“一捆柴”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都是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论证。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因为他发现各种社会关系中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自己这个中心”错误,原文中没有依据,文章最后说到孔子注重“推”,先承认一个“己”,然后由己推人,但并没有说孔子发现各种社会关系中可以着手的具体只有自己这个中心。故选A。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4分(每小题2分)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写直木“____________”后,即使“____________”,也不能恢复到挺直的状态,以此类比论证学习可以让人的本性得到根本的改变,进而论证学习不可以停下来。(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钱大昕著有《十驾斋养新录》,其书题目应出自《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从三个方面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5)柳宗元曾在《答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一句所描述的现象一样。(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由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____________”,真是令人奇怪啊!【答案】①.𫐓以为轮②.虽有槁暴③.故不积跬步④.无以至千里⑤.驽马十驾⑥.功在不舍⑦.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⑧.则群聚而笑之⑨.位卑则足羞⑩.官盛则近谀⑪.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𫐓、槁暴、跬、驽、受、卑、谀。四、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文本一: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文本二: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故更之为愚溪。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文本三:苏轼和柳宗元,都曾长期被贬荒远异乡。二人的诸多作品,虽同属贬地山水游记,却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柳、苏描写山水风物的目的不同。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南荒,仍然执着追求“辅时及物”的政治理想和孤高耿介的人格,对忠而被逐激愤不平,因而在山水泉石中寻找精神寄托,选取与自己的性情、人格相类的奇山、异石、幽泉,托物言志,使外物成为作者人格、心灵的象征。苏轼的贬地山水游记更多地表现了齐一万物、忘怀得失的旷达超脱情怀,从哲理高度化解党派纷争给他带来的精神困扰和人生痛苦,从而达到心境的淡泊宁静。柳、苏贬后写作山水游记的目的不同,导致他们选取、描写山水风物的态度和标准不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有明显的主观刻意性,而苏轼的山水游记则具有客观随意性。柳宗元以主观刻意的、选择性的视角观察山水,把特定的山水当成同病相怜的珍爱对象,使得清幽之景饱含幽怨之情。较之柳宗元,苏轼对于山水,是率性的吟赏,其本意在于无心。苏轼以非功利的心态欣赏山水风物的特色,感悟山水风物中蕴含的宇宙人生哲理,化解逆境中的困惑和痛苦。由于以上的原因,二人的山水游记产生了意境差异。柳文多为“有我之境”,苏文则多为“无我之境”。柳宗元的贬地山水游记重寄托,刻意选取,甚至是创造适合抒发孤高、愤懑、失意感情的山水意象与氛围,他的山水散文无不打上其身世的印记,在摹山范水的同时,抒写放逐蛮荒的愤懑与不平。不管是“特立”不群的西山,还是“凄神寒骨”“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小石潭,无不是作者“以我观物”所创造的“有我之境”。苏轼的贬地山水游记,注重以齐一万物、超然物外的态度描写山水风物,因物悟理,触处生春,多表现苏轼忘怀得失、随遇而安的旷达超脱情怀。他的《记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等都是不执于我、不滞于物、豁达圆通的“无我之境”。(摘编自杨有山《哲人之文与骚人之文——苏轼与柳宗元贬地山水游记比较》)21.下列对文本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B.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C.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D.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2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建安文学开创者曹操的《短歌行》,建安文学具有刚健质朴、慷慨悲凉的特点。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文采、韵律,而主客问答是其典型体式,一般贬抑主人的观点,伸张客人的观点。C.灌水之阳指灌水的北面。阴阳在中国古代可以表示山水地理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而山北水南称为阴。D.柳宗元和苏轼是“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古文运动浪潮,提倡恢复和发展秦汉散文的优良传统。23.下列对文本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辨析柳宗元和苏轼在贬谪时期所创作的山水游记艺术风貌的差异,并探讨形成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B.苏轼以非功利的心态率性随意地欣赏自然山水风物,柳宗元则功利地把特定的山水当成同病相怜的抒愤载体。C.选文末段列举柳宗元山水游记作品中的景物,意在说明柳文中的“有我之境”是作者“以我观物”创造出来的。D.选文整体采用“总分”式论述结构,在分述观点时采用递进式的论述结构,逻辑清晰,层次井然,说理透彻。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25.文本三题目中的“哲人”与“骚人”各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本一、二具体分析。【答案】21.D22.B23.B24.(1)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2)我喜爱这条小溪,沿着水走进去二三里,发现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25.①哲人指从哲理高度化解逆境中的困惑和痛苦,心境变得淡泊宁静的人。在《赤壁赋》中,苏轼由眼前的“水”“月”领悟到关于变化和永恒的道理,从被贬的痛苦中突围而出,忘怀得失,旷达超脱。②骚人指执着追求政治理想,对忠而被逐的遭遇激愤不平的孤高耿介之人。在《愚溪诗序》中,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南荒,借愚溪自嘲,抒发内心失意愤懑的情感。【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溪身幽深浅狭,蛟龙也不屑于此,(因为)不能兴起云和雨。(这条溪水)对世人毫无益处,却正好和我相似。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云雨”作“兴”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虽辱而愚之”中“辱”和“愚”都是动词,修饰“之”,故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一般贬抑主人的观点,伸张客人的观点”错,应是一般贬抑客人的观点,伸张主人的观点,即人们常说的“抑客伸主”。故选B。【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柳宗元则功利地把特定的山水当成同病相怜的抒愤载体”错。原文说的是“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南荒……选取与自己的性情、人格相类的奇山、异石、幽泉,托物言志,使外物成为作者人格、心灵的象征”,这并非“功利”。故选B。【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是”,这;“造物者”,自然界;“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适”,享受。(2)“是”,这;“入”,沿着小溪往里走;“绝”,非常、特别;“家”,名词作动词,定居;“焉”,于此。【2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先看文本三中的“哲人”,苏轼就是典型的“哲人”,“苏轼的贬地山水游记更多地表现了齐一万物、忘怀得失的旷达超脱情怀,从哲理高度化解党派纷争给他带来的精神困扰和人生痛苦,从而达到心境的淡泊宁静”“苏轼以非功利的心态欣赏山水风物的特色,感悟山水风物中蕴含的宇宙人生哲理,化解逆境中的困惑和痛苦”,可见“哲人”指从哲理高度化解逆境中的困惑和痛苦,心境变得淡泊宁静的人。《赤壁赋》中,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柳宗元是“骚人”的典型代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南荒,仍然执着追求‘辅时及物’的政治理想和孤高耿介的人格,对忠而被逐激愤不平,因而在山水泉石中寻找精神寄托”“柳宗元的贬地山水游记重寄托,刻意选取,甚至是创造适合抒发孤高、愤懑、失意感情的山水意象与氛围,他的山水散文无不打上其身世的印记,在摹山范水的同时,抒写放逐蛮荒的愤懑与不平”,可见“骚人”指执着追求政治理想,对忠而被逐的遭遇激愤不平的孤高耿介之人。《愚溪诗序》通篇就是写了一个“愚”字。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南荒,借愚溪自嘲,抒发内心失意愤懑的情感。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同时,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进行了有力的控诉。参考译文:文本一: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地坐着,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文本二: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我因为愚昧而犯了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小溪,沿着水走进去二三里,发现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所以替它改名为愚溪。流水,是聪明智慧的人所喜爱的。现在这条溪水却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位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突出水面的石块很多,大船驶不进去;溪身幽深浅狭,蛟龙也不屑于此,(因为)不能兴起云和雨。(这条溪水)对世人毫无益处,却正好和我相似。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那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回整天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那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凡是愚蠢的人,再没有比我更愚蠢的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只有我可以单独占有它并给它取这个名字了。(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五、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怀古抒情,词人以“千古江山”起笔,气势豪迈,喷薄而出。B.词的下片借古事影射现实,寓议论于叙事之中,既有警示又暗含忧虑。C.本词在短小的篇幅之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体现出作者深切的思索和博大的胸怀。D.本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为怀古词,意境上均雄浑壮阔,抒情上多直抒胸臆。27.本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答案】26.D27.①孙权的典故,表达对英雄的仰慕、感叹当朝无人可御外侮。②刘裕的典故,表达对英雄的仰慕和对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渴望。③刘义隆的典故,意在讽谏当朝应以历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④拓跋焘的典故,表达对民众安于异族统治的隐忧,呼吁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⑤廉颇的典故,映射自身,既有壮志未酬的愤慨,又有被重新任用、为国效力的期待。【解析】【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均……抒情上多直抒胸臆”错误。苏词中抒情上多直抒胸臆,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委婉含蓄。故选D。【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借用孙权的典故。江山犹昔,而如孙权的英雄已不见,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表达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用刘裕的典故。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景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表达对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用刘义隆草草北伐的典故。这一典故是对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意在讽谏当朝应以历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借用拓跋焘的典故。表达对百姓民众安于异族统治的隐忧,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之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用廉颇的典故。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凭谁问”其实是期待有人问,映射自身,既有壮志未酬的愤慨,又有被重新任用、为国效力的期待。六、作文共60分28.请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标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字迹整洁、结构清晰、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800字以上,不得抄袭和套作。【答案】例文:我的青春,我做主“把风留给浪,把船留给桨,把船长的位置留给我。”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充分显示了青春的豪情,更透露出青年对独立自主的渴望。青春的船在浩淼的大海上航行,船长究竟该由谁来担任?父母的经验固然是宝贵的,但仅供参考。我们就是年轻的船长,大海迟早有一天属于我们,“我的青春,我做主!”应该是我们坚定的回答。我的青春,我做主!青春的船应开辟新的航线。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个性有不同的尝试。驾着青春的船,不要被父母左右。我们有自己的路要走,靠着父母的引导,固然可以一路顺风,但能收获什么呢?父母曾经驶过的安全海域不一定能通往我们的目的地。我的青春,我做主!青春的船要经得起雨打风吹。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新奇,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却不肯承受新航线上未知的风险,那么你还是返回父母的航线上去吧。表面上你独立了,实质上你却前怕风后怕浪,严重依赖着父母,这就好比顾命大臣辅佐的小皇帝,不过是一只“牵线木偶”,“前方有鲨鱼,快返回!”你乖乖地照着做了,即使前面有“美人鱼”,你也顾不得了。这样的航行,这样的青春,如木偶,似风筝,像皮影,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定力,没有自己的勇气,能谱写出青春壮丽的诗篇吗?我的青春,我做主!不等于刚愎自用,唯我独尊。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独立的我,船长也需要经验丰富的参谋。我们要做主,并不是说要一意孤行,不代表一定要与父母唱反调。我们要自己做主,是说我们要大胆地去经历,去尝试,去探究,去思考。父母给我的颜料,我们不一定都要用上,但在放弃那些颜料前,我们得权衡。如果当我们在自己选定的航线上航行时,父母准确及时地提醒“前方有礁石”,那我们为什么不小心一点呢?有的时候明知踩西瓜皮会跌倒,那为什么还要不顾一切去踩呢?世界上没有不受伤的船,但这句话不代表船一定要去受伤。青春只有一次,青春是每个人都拥有过、或正拥有、或将拥有的美丽经历。如果不能真正掌住自己青春的船舵,那未免感到遗憾。如果无谓地增加青春的创痕,那不免悔恨。阳光明媚的海上,我们坐在船长的位置上,意气风发。青春的船将驶向何方?我的青春我做主。准备好指南针,握紧沉重的船舵,勇敢地迎击风浪。【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此题是命题作文。审题:命题作文首先要审清标题是怎样的类型,有的是一个字,有的是一个词语,有的是一个短语。对于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标题,要审清其概念的内涵合外延。对于标题是短语的命题作文,要从短语的结构类型上审清作文的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文章的主旨。具体过程:该题采用“命题+要求”的形式,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标题内容是具体而明确的,“我的青春”,限制了写作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